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2届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9月质量检测历史卷.doc

    • 资源ID:336135       资源大小:281.77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2届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9月质量检测历史卷.doc

    1、2012届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 9月质量检测历史卷 选择题 史料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它包括文字史料、口述史料和非文字史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同一个史料,人们可能会做出有多种解释 B所有的历史结论都必须依靠史料才能得出 C在三种史料类型中文字史料的价值最高 D对同一事件的记载,不同的史料可能完全不同 答案: C 下图为希腊哲学发展简图,由甲图转向乙图的关键人物是: A泰勒斯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答案: B 2009年 12月,在中华世纪坛举办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作品展,展出了以下图片。某同学为此罗列出了以下四个主题,其中符合以下作品内涵的是: A东西文

    2、化交融的典范时代 B理性光芒普照的艺术殿堂 C复杂的内心、细腻的情感 D禁欲主义下的人性尊严畅想 答案: D 下图反映了 16世纪以来欧美各国对古希腊民主制度研究的人数变化曲线。你认为第二至第五个高峰出现的相同因素是: A专制与民主思想的蜕变 B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 C思想领域的剧烈变化 D不同文艺流派的产生 答案: C 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将弹劾李鸿章的奏章拿给他看,说: “有人谗尔为康党 (即维新派 )!”李鸿章回答: “臣实是康党。 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 ”依据材料及李鸿章的洋务活动,李鸿章可以接受的维新派主张应包括:

    3、 创办近代工业 改革中央机构 建立新式军队 实行民主政治 A B C D 答案: D 1830年,在英国只有少数的成年男性拥有选举权,而拥有被选举权的人则更少。后来,英国进行了多次议会改革,逐渐完善了议会制度。 直到 1969年,英国才规定凡是年满 18周岁的公民,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下院选举。下列对这一历史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有: 享有民主权利的人数逐渐增多 经济发展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有利于政党政治的发展 议会制度逐步走向完善 A B C D 答案: A 影响和促进了近代资产阶级的分权学说和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理论形成的历史文件是 A英国权利法案的通过 B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 C法国人权宣言的颁

    4、布 D拿破仑民法典的制定 答案: A 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 “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爆炸。 ”并认为: “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是一种惊人的技艺。 ”汤因比所评价的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美国联邦共和国的确立 C法国共和制度战胜君主制度 D近代德国宪法好议会装饰下的皇帝专制 答案: A 从法国大革命看法兰西民族的一种文化特性一文的作者说: “法国革命者在谈人权的 人 字时是非常抽象的,不带任何种族、宗教、国家乃至阶级的差异。不长时间就给包括新教徒、犹太人在内的几乎所有法国人公民权 在不太长一段时间里实现了普选制和人民大众的政治参与权,并

    5、且彻底的摧毁了封建大地产而让广大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小块土地。 ”据此判断,该文作者认为法国人在革命的价值取向上更侧重于: A自由 B平等 C共和 D法制 答案: B 联邦党人论稿指出: “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 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 政治结构,美洲必然两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 ”上述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是联邦党人要求: A维护各州的权力 B争取民族独立 C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D建立民主制度 答案: C 拿破仑晚年说过: “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四十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 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这主要是因为民法典: A巩固和传播了资产阶

    6、级革命的成果 B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C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基本原则 D建立在拿破仑伟大的军事成就之上 答案: A 朝鲜半岛分裂后,斯大林多次暗示金日成要越过 “三八线 ”,统一朝鲜。但l950年 6月朝鲜内战爆发后,斯大林又指使其代表不参加联合国安理会关于朝鲜问题的会议,使安理会顺利通过美国组建 “联合国军 ”的决议,战争规模升级为国际战争。斯大林的意图是 A维护联合国宪章的权威 B调整苏联的争霸政策 C巩固苏联在东欧的战略地位 D构建亚太地区国际关系新秩序 答案: C 中国共产党曾发表社论称赞美国是 “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 ”,和苏联并为 “民主世界的双璧 ”。该社论发表

    7、的背景是 A罗斯福新政成功实施 B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团结合作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答案: B 早在战争结束之前,美国军事策划人员已经预见到 “反对当前敌人的战争一旦结束,世界在国家军事力量对比方面将出现深刻变化,这种变化,从罗马帝国衰落后的 1502年中发生的事情看,只有罗马帝国衰落一事可与之比拟 打败日本后,美国和苏联将是仅有的头等军事大国。 ”这些预见变为现实的证据有: 欧洲衰落 德国分裂 美苏争霸 日本崛起 A B C D 答案: A 美国人布热津斯基在谈到美苏对抗时说 “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 ”这

    8、种 “不对称性 ”主要表现在: A意识形态的不同 B经济水平的差距 C军事力量的失衡 D国家利益的冲突 答案: B 图是苏联某历史时期发布的宣传画 “华盛顿的和平鸽 ”,这幅画揭示了 A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实质 B美苏对峙格局形成 C美苏间军备竞赛的本质 D苏联霸权主义野心 答案: A 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 “十四点原则 ”,参加了巴黎和会。西方一评论家说, “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 ” 威尔逊的原则之所以能征服欧洲的最主要原因是 A美国的综合实力已经超过欧洲各国 B人们厌战,渴望和平 D “十四点原则 ”较好地维护了欧洲的利益 答案: B 梁启超读到一本书时说: “在卢梭民约论前约数十

    9、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文化史最高出品。撰者固自负,亭林亦复推重。乾隆间,此书列入禁书;光绪之季,吾曾私自传印,以为播送民主思想之工具。 ”这本书是: A日知录 B明夷待访录 C变法通议 D天下郡国利病书 答案: B 美国是机器标准化生产的创始国。美国历史学家大卫 波特对此表示: “欧洲激进思想倾向要求剥夺有产者自己的马车和漂亮衣服,相反,美国的激进思想可能主张赋予普通人大批量生产的复制品,这些复制品和原件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大卫 波特用 “机器标准化生产 ”揭示的政治理念为: A平等 B自由 C民主 D博爱 答案: A 有美国学者认为,世界政治格局 “现在是,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将是

    10、一个 1+X的世界 ”。对 “X”的分析理解错误的是 A是一个动态的数值 B目前尚不能确定 X的值 C是一个常数 D数值不会很大,有一个大致范围 答案: C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型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封制)、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是: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 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 D由 “公天下 ”至 “家天下 ” 答案: D 唐摭言载: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 “岁贡

    11、”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 ”此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A隋唐时期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 B唐朝进士科地位重要,为世人敬仰 C科举制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 D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答案: B 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 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 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 定 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主与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的决策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答案: B 一篇历

    12、史论文中指出:北洋舰队是洋务派标榜 “御侮 ”、 “自强 ”的样板,苦心经营凡二十年,耗银 3000余万两,北洋海防经费支出总额,相当于同期江南制造局以及福建船政局从创办到中法战争爆发 17年总支出之和 这种情况对于一个近于崩溃的封建国家是更不胜负担。这段材料: A反映了清朝政府重视海防 B正确指出了北洋舰队灭亡主因 C揭露清朝政府统治腐朽的根源 D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必然结局 答案: A 2010年 9月 29日, “辛亥首义、武汉文化周 ”在台北圆山饭店举行开幕式,为庆祝明年辛亥革命 100周年拉开序幕。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致词时,建议台湾同胞届时前去见证 “民国肇建开第一枪的地方 ”。湖北省

    13、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杨松指出, 1911年爆发的武昌革命,结束了 2000年帝制,开启民主共和的新纪元,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具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也是两岸人民共享的文化遗产。以上涉及的史学观是: 整体史观 近代化史 观 文明史观 民族史观 A B C D 答案: D 被称为 “中华第一金碑 ”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总碑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川主寺镇元宝山顶。 2011年 8月 1日,值人民解放军诞辰 84周年之际, “重走长征路 ”记者对此进行了报道,下列报道正确的是: A红军长征是从四川省开始的 B红军长征在四川经历长且最艰苦 C四川省是长征最后确定的落脚点 D四川省是长征的最先到达省份 答案: B

    14、1992 年 9 月,莫斯科的学生觉得历史课有点奇怪。老师对他们说不用课本,因为历史课本是两年前修订的。老师还说: “我不知道问什么问题,更不知道判什么答案:是正确的。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俄罗斯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 B苏联时期虚构捏造历史 C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生剧变 D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答案: C 列宁说: “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 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的手段取得达到这个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 ”这段话说明列宁主张: A发动

    15、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实现工业化以赶超西方国家 答案: A 俄罗斯总统普京指出: “十月革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失败的国家的自然反应。它背负着国内凝聚力的期望,试图通 过超级极权的途径来重建国家。 ”这段话表明十月革命: 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是俄国人民要求摆脱帝国主义战争愿望的产物 是当时俄国国内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 直接建立起了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 A B C D 答案: B 1911 年 10 月 16 日,湖北军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鄂州约法。约法规定:“鄂州政府由都督任命的政务委员、议会、法司等部分构成 ;人民一律平

    16、等,有言论、集会结社、通讯、信教、居住等自由 都督由人民公举,任期三年,连任以一次为限 议员由人民中选举产生,议会可以向政务委员提出条陈、质问,要求答辩或弹幼。 ”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它的颁布标志着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B它实施了伏尔泰关于国家政体的主张 C它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精神与主要原则一致 D它是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精神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答案: C 在 1972年 6月斯德哥尔摩召开的首次人类环境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发言:“中国政府和人民 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越南和印度支那,使用化学武器杀伤印度支那人民,破坏人类环境。 ”对中国的强烈谴责,美国没有迅速反应。此后,美国国务院

    17、要求其代表团对之进行淡化处理。美国这样做是因为: A迫予舆论压力,美国对在越南造成的灾难感到内疚 B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美国需要改善同中国的关系 C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 D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美国希望会议能顺利进行 答案: B 梁启超曾称誉美国是 “世界共和政体之祖国 ”,他认为 “彼美国者,有两重之政府 各省政府之发生,远在联邦政府以前。虽联邦政府亡,而各省还其本来面目,复为数多之小独立自治共和国,而可以自存。此美国政治之特色,而亦共和政体所以能实行能持久之原因也。 ”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梁启超认为美国的共和政体是最好的政体 B梁启超看到美国的共和政治有其特

    18、殊的历史因素 C梁启超认为美国共和政治不宜推广 D粱启超赞成在中国仿行共和政体 答案: B “在 20世纪 30年代中期,罗斯福提名了 5位自己信任的最高法院法官, 并被批准。人们称新法院为 罗斯福法院 。它在解释宪法时既深刻又迅速,它扫除一切关于新的社会与经济立法是否合乎宪法的怀疑。 ”这个 “罗斯福法院 ”: A是罗斯福总统违反宪法的产物 B是罗斯福总统操纵司法权的结果 C有利于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D虽违宪,但有利于实施罗斯福新政 答案: C 1904年,刘汉公著太平天国战史。孙中山为其写序称; “汉公是编,可谓扬皇汉之武功,举从前秽史一澄清其奸,俾读者识太平朝之所以异于朱明,汉家谋恢复者不

    19、可谓无人。 ”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 A孙中山客观地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积极作用 B孙中山的目的是借太平天国运动宣扬反满革命 C孙中山基本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D孙中山全面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 答案: B 塞外重镇张家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从下面两幅图中,可以汲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A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B中共革命道路的变化 C中国革命对象的变化 D中国军队性质的变化 答案: C “反帝爱国 ”运动和 “封建蒙昧主义 ”运动,是新中国对义和团一百年来评价中的两种基本结论。形成这两种不同结论的主要原因是: A史学观点的不同 B意识形态的左右 C政治运动的影响 D掌

    20、握史实的不同 答案: C 综合题 ( 20分)史料研习、理论指导、问题研讨和社会调查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进程。 (一)史料研习 : 1912年 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它规定国务员 “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 任 ”,即实行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块丰碑。 请完成:(原文摘录)( 4分) ( 1)文中属于原始史料的内容是什么?( 1分) ( 2)文中属于史料解释的内容是什么?( 1分) ( 3)文中属于历史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21、?( 2分) (二)理论指导: 建立和完善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重要保障。 20世纪 50年代中期,中共是如何开创人民民主政治新局面的?( 8分) (三)问题研讨: “文化大革命 ”使国家的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中。请结合相 关内容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看法。( 4分) (四)社会调查: 调查见证人,了解、感受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成就。请自拟一个题目并说明调查的目的。( 4分) 答案:( 1) “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 ( 1分) ( 2)即实行责任内阁制( 1分) (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

    22、进程的一块丰碑。( 2分) (二)召开一届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分) (三)民主政治是一个漫长、艰巨 的过程;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要反对个人崇拜。( 4分) (四)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即可。( 4分) (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文主义者歌颂世俗,蔑视天堂,攻击禁欲主义,背弃来世观念,放眼现实世界。 刘明翰世界通史 中世纪卷 材料二 十八世纪,牛顿的学说通过伏尔泰传播到了法国,从而使法国人首次感受到牛顿思维的优势。牛顿的学说证实了在对客观真理的探索中,最可靠的是人

    23、的理性,而非信仰。牛顿的理性精神对法国的人文及其它众多学科产生了巨大冲击。 牛顿引力理论给法国带来的冲击 材料三 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问题,身后世界的问题。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 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 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 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 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材

    24、料四 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 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 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 “君者,法之原也 ”。 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以上两段材料摘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二,指出法国启蒙运动兴起的条件。( 6分) ( 2)比较材料三、四,论证 “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这一观点。( 8分) 答案:( 1)条件:人文主义者批判

    25、封建神学(或强调人性);牛顿的物理学证实理性的重要性。( 6分) ( 2)论证:神学关注来世;儒学关注现实。( 2 分)西方有与君权平列的教权;中国是君神合一。( 2分)西方君主对封臣没有绝对的极力;中国君主具有一切权力。( 2分)西方法律来自社会;中国法律出于君权。( 2分) 【选修 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21 分)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 材料一 1931年 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 江西瑞金成立,颁布苏维埃暂行选举法、选举细则等法律文件,在革命根据地范围内开展民主选举,实行苏维埃代表制。工农劳苦大众取得这样的权力,乃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 引自高等院校教材中国革命史 材料二 抗战

    26、时期,抗日根据地比较普遍的农村选举方式是红绿票法和豆选法。红绿票法属于票选法的一种,具体施行是这样的:发给投票人额定的红绿票,而让候选人坐在台前,背对着投票者,每人背后一个票箱,红票意味着同意,绿票意味着反对,投票人对每个候选人只能投一种颜色的票。豆选法是根据地使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选举法,其 法以豆粒 (什幺豆子都可以,已经用过的有黄豆、绿豆和蚕豆不等 )作为选票,每个投票人发给一定额数的豆粒,每粒表示一票。投票时让候选人坐在台前一排,背对着投票者,每人背后放一大海碗,投票人鱼贯而过,认为信得过的,就在他的碗里放下一粒豆子,豆多者当选。 引自张鸣中共抗日根据地基层政权的选举与文化回归 材料三

    27、一组抗战时期根据地的选举照片 阅后回答: (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规定 “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为什么说 “工农劳苦大众取得这样的权力,乃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 ”?( 5分) (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 三,归纳概括抗日根据地民主选举的特点。( 6分) ( 3)抗日根据地在选举组织抗日民族政权的时候采取哪一重要原则实施?( 2分)这一原则的实施有何积极意义?( 8分) 答案:(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虽然颁布,但由于辛亥革命成果被北洋军阀窃取,但没有真正实施过。因此,工农劳苦大众真正意义上参加选举和被选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 5分) ( 2)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参与面广。 选举方式因地

    28、制宜,花费小,具有廉洁、贴近群众的特点。 具有较好的公开性和公正性,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6分) ( 3) “三三制 ”原则。( 2分)意义:充分保障了各抗日阶级、阶层广泛的民主权利,团结了开明地主和民主人士,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8分) 【选修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德国明镜周刊 9月 28日报道,今年 10月 3日是东西德统一 20周年纪念日,同时也是德国完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部赔款的日子。届时,德国政府将向法国政府交付 6870万欧元 (6.23亿人民币 )的最后一笔战争赔款。

    29、引自国际在线 2010年 9月 29日专稿 材料二 在东德长大的默克尔表 示: “柏林墙被推倒 20周年提醒我们,能够让德国统一和欧洲团结,是多么难以置信和幸运。在上世纪 80年代,我从来没想过柏林墙在我有生之年会倒下。 ” “德国统一仍未完成 我们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否则无法达致(德国东部和西部)生活质素的平等。 ” 金羊网 2009年 11月 10日柏林墙倒塌 20周年,默克尔:德国统一仍未完成 阅后回答: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战争赔款形成的原因。( 8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柏林墙 ”是如何出现的?( 6分)概括1871年

    30、和 1990年德国统一的共同影响。( 4分)默克尔认为 “德国统一仍未完成 ”的原因是什么?( 3分) 答案:( 1)第一次世界大战由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率先发动的;一战中德国等同盟国战败投降; 1919年巴黎和会上,战胜国强迫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在军事、殖民地、领土、赔款等方面进行了严厉处罚;后来,德国被要求支付给战胜国以巨额赔款。( 8分) ( 2)二战后,美、英、法、苏等国对德国分区占领; 在美、苏两国冷战下,德国分裂成东德和西德; 20世纪 60年代,东德修建起柏林墙,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6分) 共同影响:有利于德国经济的发展;较大程度上改变了欧洲和国际关系的格局。( 4分) 原因:两德虽然统一,但德国东部和西部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质素仍然有较大差距。( 3分)


    注意事项

    本文(2012届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9月质量检测历史卷.doc)为本站会员(deputyduring12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