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甘肃永昌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经过激烈角逐,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当选美国第 44任总统。奥巴马担任美国总统后,其权力不包括 A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B提名并经国会同意后任命政府高级官员 C将自己的救市方案直接付诸实施 D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 答案: C 试题分析:救市方案属于国家重要法规政策,必须由国会通过才能付诸实施,因此 C项错误。根据美国 1787年宪法,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总统是国家元首, ABD均正确。 考点:美国 1787年宪法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 1787年宪法的内容。 1787 年宪法标志着美国确立了共
2、和制政体,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 AB 项都是分权制衡的具体实践。与此相关的知识点英国、德国、法国确立的政体的类型和特点也需要掌握。 “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 ”。这是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的名言。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鼓励公民积极参政 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全体雅典人的利益 雅典民主政治是雅典大多数人的民主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雅典民主只是雅典城邦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 两项表述有误。伯利克里的这句话是在鼓励雅典人参政。故选 A。 考点:雅典民主制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雅典民主制的
3、本质。雅典民主制是少数人的民主,妇女、外邦人和奴隶等都没有民主权力。但是,在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制发展到鼎盛时期,表现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雅典民主制的形成过程、特点、影响等需要掌握。 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里斯提你改革,伯利克里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 ,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 ) A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 B从治 “公民 ”到治 “万民 ” C不断健全民主政治 D城邦政权向所有人开放 答案: C 试题分析: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制度建立奠定了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制度的正式建立,伯利克里时期的改革使雅典民主制度达到了顶峰。他
4、们的努力都是在不断地完善雅典的民主制。故选 C。 A项错误,雅典妇女无民主权利; B项说的是罗马法; D项说法错误,妇女外邦人和奴隶等没有民主权力。 考点:雅典民主制 点评:雅典民主制是考试的重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包括雅典民主制形 成过程、雅典民主制的特点、体现、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古代雅典非常重视公民意识的培养,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创立陶片放逐法 B扩大官员的选拔范围 C发放 “观剧津贴 ”,鼓励观赏戏剧 D只承认少数人的公民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创立陶片放逐法是为了保障雅典民主,打击破坏民主的人的; B项错误,雅典抽签选举,所有成年男性公民皆可参加; D项说法错误,所有成年男
5、性公民皆有公民权。因此 ABD错误。发放 “观剧津贴 ”,鼓励观赏戏剧是为了鼓励生活困难的公民积极地参政。 考点:雅典民主制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雅典民主制的基本内容。伯利克里执政期间,为了鼓励公民积极地参政,发放观剧津贴和会议补助。在伯利克里时期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是雅典民主制的主要体现。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雅典民主制的形成过程、特点、影响等需要掌握。 公元前 399年以 “腐蚀雅典青年、并否定传统的神 ”的罪名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的机关是 A民众法庭 B公民大会 C五百人议事会 D首席将军 答案: A 试题分析: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五百人议事会
6、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首席将军是最高 执政官。因此 BCD均错。民众法庭负责审理日常案件,高级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也有它审议,故选 A。 考点:雅典民主制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雅典民主制的基本机构和它们的职责。在伯利克里时期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是雅典民主制的主要体现。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雅典民主制的形成过程、特点、影响等需要掌握。 海洋文明和大河文明在政治体制方面呈现出 “民主与专制 ”的明显差别,形成如此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A思想观念的不同 B经济活动方式的不同 C地理环境的差别 D人口数量的不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海洋文明从事工商业 ,形成
7、自由平等开放的理念 ;大河文明从事农耕经济 ,自给自足 , 造成封闭。这种差异最终形成了民主与专制的不同政体形式。故选 B。其它各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主要原因。 考点:中西方政治体制的比较 点评:中国土地肥沃,处于大江大河流域,适宜农耕。在古代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但是,小农经济的局限性需要建立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造成了与西方政体的明显的不同。 西塞罗说: “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 ”古代罗 马用以维护人们之间协调性的重要工具是 A法律 B理性 C权威 D宗教 答案: A 试题分析:奴隶制时代的罗马文明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是
8、其创造的法律体系。它对人的行为做出了详细的法律规范,为调解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故选 A。其它各项在调节社会关系方面明显不如法律,因此错误。 考点:罗马法 点评:西方古代的法律侧重于民法,调整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罗马法的形成过程和影响也需要掌握。近代一些西方国家的立法大都是以罗马法为蓝本而制定的。 马克思说: “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 ,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 ”希腊 “内部极盛 ”的主要原因( ) A对外交流频繁 B法律体系完备 C民主政治发展 D人文思想盛行 答案: C 试题分析:。 “内部极盛 ”是指政治上的活跃 ,“外部极盛 ”是指后来在
9、马其顿统治之下军事上的强大和对外影响的深入。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民主政治高度繁荣。故选 C。 ABD项说法正确,但是不是主要原因。 考点:雅典民主制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雅典民主制的基本内容。在伯利克里时期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是雅典民主制的主要体现。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雅典民主制的形成过程、特点、影响等需要掌握。 “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 ”这句话主要反映了希腊罗马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古代希腊,罗马在人类历史上最主要的贡献在于留给后人的是 A航海与建筑 B民主与法律 C自由与强权 D殖民与征服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雅典民主制为后世提供了
10、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了民主运作的新方式,对后世影响深远;罗马法为 后世资本主义国家制定法律制度提供了蓝本。故选 B。其它各项明显不符题意。 考点:希腊罗马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点评:古希腊特别是雅典的民主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现在的一些民主的原则,来源于希腊,比如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罗马法中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对现在影响深远。 公元前 5世纪,谁担任雅典首席将军期间,鼓励公民积极参政,雅典民主进入 “黄金时代 ” A梭伦 B克利斯提尼 C伯利克里 D查士丁尼 答案: C 试题分析:雅典黄金时代是在伯利克里执政期间。故选 C。梭伦改革把雅典引上了民主的轨道;克里斯提尼时期改革
11、确立了民主制。查士丁尼是东罗马帝国的皇帝。因此 ABD均错。 考点:雅典民主制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雅典民主制的基本内容。此外,也要知道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是雅典民主制的主要体现。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雅典民主制的形成过程、特点、影响等需要掌握。 古代希腊文明的发源和兴盛依托的是( ) A大河 B肥沃的陆地 C海洋 D湖泊 答案: C 试题分析:希腊发源于海洋。希腊的地理环境是三面环海,岛屿众多,面积狭小且比较贫瘠。故选 C。中国等面积广大的国家古老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 D项明显错误。 考点:古希腊文明 点评:古希腊的地理环境极大地影响了希腊文明。耕地少,山地多不适宜农耕;
12、岛屿多,港湾多,这样的环境却适宜航海和殖民贸易,培植了西方的海洋文明。 罗马帝国建立者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 “麻烦就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 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 ”下列哪一法律体系有效的解决了这一困难( ) 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针对罗马帝国人口多难于管理的问题,罗马统治者发展了罗马法,使它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 内一切自由民,这就是万民法。故选 C。习惯法是在十二铜表法制定以前,起主要作用的法律形式;公民法是在共和制时期公民内部实行的法律;自然法是一种法律精神,为独立于政治上的实在法而存在的正义体系。因此 ABD均错。 考点:罗马法 点评:罗马法是
13、历次考试的重点内容。罗马法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作为完备阶段。此外,罗马法的影响如罗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对现在影响深远,也要准确的记忆。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是 ( ) A十二铜表法制定 B罗马公民法的制定 C罗马万民法的形成 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编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的开端;罗马公民法是适用于公民内部的法律;罗马万民法是适用于帝国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因此 ABC错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编成标志着罗马法进入到完备阶段。故选 D。 考点:罗马法 点评:罗马法是历次考试的重点内容。罗马法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作为完备阶段。此外
14、,罗马法的影响如罗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对现在影响深远,也要准确的记忆。 罗马法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历程( ) 从成文法到习惯法 从习惯法到成文 法 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从万民法到成文法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罗马最初实行习惯法,共和时期通过了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成文法的开端;帝国时期,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适用于帝国统治的所有自由民。由以上分析可知, 正确,故选 C。 考点:罗马法 点评:罗马法是历次考试的重点内容。罗马法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作为完备阶段。此外,罗马法的影响如罗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对现在影响深远,也要准确的记忆。 西方国家的 “三权分立 ”并不是什
15、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 “石头、剪刀、布 ”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对此种说法你认为( ) A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B不妥,三权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C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 D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利之间的关系 答案: C 试题分析:中国的体现的关系是单向制约,一物降一物,但是美国的三权分立则是双向制约,是相互制衡的关系。因此材料说法是不妥的。故选 C。 AB明显错误;三权是分立的,不是相互包容的。 D错误。 考点:美国三权分立体制 点评:美国三权分立是借鉴了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三权相互制衡,从而保障民主,反对专制。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英国、美国、德国确立的政
16、体类型和法律文献与特点也需要掌握 美国的 “三权分立 ”中 “三权 ”不包括:( ) A立法权 B行政权 C司法权 D外交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三权指的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故选 D,外交权属于行政权。 考点:美国政治体制 点评:美国 1787年宪法通过的共和制呈现出三个大的原则: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的原则;民主原则。美国三权分立各权相互牵制、相互制约 ,确保了民主的贯彻执行。 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 A中央集权制 B邦联制即地方分权 C联邦制即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 D共和制 合 答案: C 试题分析:美国 1787年宪法建立了联邦制,规定
17、联邦法律规定的权力中央政府行使,没有规定的权力归各州政府,实行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分权的原则。故选C。 A项说法错误,在单一制国家实行中央集权制; B项只是说了一个方面,是片面的;共和制是国家政体的类型。因此 ABD均错。 考点:美国政治体制 点评:美国 1787年通过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共和制。主要体现三个原则: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的原则;民主原则。与此相关的英国、法国、德国的政体类型也需要把握。 1787年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 “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 ”麦迪逊说这番话的意图是 A美国不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府 B政府权力不能受
18、任何力量的控制 C美国应建立开明的君主制国家 D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独裁政权的出现 答案: D 试题分析:麦迪逊的意思是政府不是有天使组成的,需要对政府进行权力监督,防止专制。 AB项明显错误; C项错误,美国建立的是共和制政体。故选 D。 考点:美国政治体制 点评:美国独立后建立的是邦联制。邦联制下中央政府无权,弊端很多。 1787年美国通过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是 1787年宪法的内容,需要把握。 以下有关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包括首相在内的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 B首相可以提请国王解散议会 C内阁成员若对首相不信任,首相就得辞职 D罗伯特 沃波尔是英国
19、历史上第一位首相 答案: C 试题分析:责任内阁制的特点是当议会通过对首相的不信任案时,首相就要下台,或者解散议会,重新选举。内阁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因此 AB正确 C错误。故选 C。罗伯特 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首相说法正确。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责任内阁制的特点。此外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7 世纪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8世纪,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19世纪的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获得多数。 “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王国。 ”这表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 ) A国王的地位未发生实质变化 B议会和
20、国王的地位实质上平等 C国王和议会地位发生了质变 D议会的地位未发生质的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英国革命前后议会与国王权力变化问题。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实行的专制统治下,王权大于议会权力,革命后颁布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国王处于 “统而不治 ”的地位,议会权力增加。故选 C。 ABD 明显错误。 考点:英国制度创新 点评:通过 1688年的光荣革命,实现了国家主权的转移,革命前,国王掌握国家主权,革命后,成了议会主权。其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发展的历程也需要把握。 1997年 6月 30日午夜至 7月 1日凌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隆重举行。根据
21、英国的政体特点判断,当时英方代表步入会场登上主席台主礼台时,走在最前面的应该是( ) A王子查尔斯 B外交大臣库克 C首相布莱尔 D离任港督彭定康 答案: A 试题分析: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对外出访代表国家。香港回归是中英外交关系的一件大事,自然应该是王室成员 的代表。故选 A。 C项负责行政事务,但是不代表国家; BD项都隶属于行政机构。 考点:英国的政体 点评:英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国王无实权,但是却是国家元首;首相负责行政权,对议会负责,英国君主立宪制是以代议制为核心的,议会是国家的权力的核心。与此相关的法国、美国的政体类型也需要把握。 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 “较少的腥风血雨
22、,较少的声色惧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 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进步。 ”他评价的是 A英国君主立 宪制 B德国君主立宪制 C美国总统共和制 D法国共和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英国在 1640-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后,于 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定了君主立宪政体之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君主立宪政体不断得到完善。B项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专制主义色彩; C项经历了美国内战; D项确立的历程是曲折艰难的。 考点:近代西方政体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西方政体建立的过程和特点。英国是以革命的方式推翻了专制
23、统治,但是以和平的方式确立了近代的政体;美国、法国和德国的政体的相关内容也需要掌握。 现代政 治制度起源于 ( ) A中国 B英国 C雅典 D美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明青时期得到加强;雅典创立了民主制,但是直接民主不符合现代国家需要;美国创立了共和制,属于现代政治制度,但是晚于英国创立的君主立宪制,因此 ACD均错。英国于1689年创立了君主立宪制,率先建立了现代政治制度。故选 B。 考点:现代政治制度 点评:英国是现代政治制度的创立者。 168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顺应了有专制向民主、由人治向法治转变的大的趋势。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
24、近代西方政体的确立的法律文献和政体的的特点也需要掌握。 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 A多样性的政治文明 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答案: A 试题分析:图中所示的是中国、雅典和美国的政治体制。中国实行专制主义体制,雅典和美国是民主制,但是其二者又有很大的不同。故选 A。 BD项不符合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 C项不符合雅典和美国。 考点:中西政治体制的比较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中西政治体制的特点,并由此能认识到文明的多样性。一国选择自己的政治体制是由本国的国情决定的。古代的雅典和中国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和传统文化的差
25、异,走上了专制和民主之路。近代西方国家的政体也是同中有异。 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 A浅议我国皇帝制度的创立者 秦始皇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 科举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答案: B 试题分析:自明朝开始丞相制度被废除了,清代不可能有丞相,因此 D 项错误。其它各项正确。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把握我国古代各朝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创立;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隋唐实行科举制度。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 ) A废除丞
26、相 B设立内阁 C大兴文字狱 D设置军机处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军机处的设置是皇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故选 D。明代废除丞相设立内阁,皇权得到加强,但是并未发展到顶峰。大兴文字狱是加强思想统治的手段。因此 ABC错误。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军机处的设立是清朝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的政治体制,除了要掌握清代的军机除外,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 “二府三司 ”制、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等内容都要求掌握,也是考试的重点。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 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 4
27、6郡。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 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汉书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 C史家的研究论文 D秦简的记载 答案: D 试题分析:历史研究分第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直接真实反应历史面貌的信息,如遗迹遗物等,史研究历史最有力的证据。二手史料如回忆录、后人的记载等,需要考据佐证。 考点:历史研究的史料问题。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的史料问题。哪些是可信的,哪些需要佐证的,需要分清,考查的是历史研究能力的问题。 史记集解: “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为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 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该材料反映了(
28、)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中央集权制度说的是中央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央,而本题并无这样的表述。它指出 “天子独以印称玺 ”,说明玺是天子独有的,反映了天子至尊地位; “群臣莫敢用 ”又反映了皇权至上的专制。答案:为 D。其他各项均明显错误。 考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秦朝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权至高无上。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矛盾斗争以及所采取的措施也需要掌握。 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最主要是因为( ) A创建了统
29、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统一了度量衡 C为两汉至宋元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统一了法律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秦统一天下的影响。最大的影响是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为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故选 A。 BD是巩固统一的措施;C项是从秦创立的政治体制的角度说的,都是只说了一个方面。 考 点:秦统一全国的影响 点评:秦朝统一全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的角度来讲,创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从秦始皇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体制的角度来讲,为两汉至宋元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下面四幅反映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与相权势力的消长图,正确是 A B C D
30、答案: B 试题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内存在着两对矛盾,分别为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和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就皇权的发展趋势而言,呈现出了皇权的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的趋势。故选 B。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在秦朝创立,其内部存在着两对矛盾,发展趋势是皇权和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除此之外,历朝加强皇权的措施,如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 “二府三司 ”制、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等内容都要求掌握,也是考试的重点。 西周统治阶级中的等级秩序从高到底的顺序依次为 A周王 诸侯 士 卿大夫 B周王 卿大夫 士 诸侯 C周王 诸侯 卿大夫 士
31、D士 卿大夫 诸侯 周王 答案: C 试题分析:通过分封,形成了层层分封的等级序列。最高层的是周天子,下面是诸侯,依次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故选 C。其他各项错误。 考点:西周分封制 点评: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通过分封,周天子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局面,天子下面有诸侯、卿大夫、士等,分封原则实行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宗法制、礼乐制度和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等也需要掌握。 下列诸侯对周天子所负的义务中不正确的是 A镇守疆土 B随从作战 C获取封赏 D朝觐述职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知识。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的诸侯和天子结成了相应的权利义务关系。就义
32、务来看, ABD三项均是。 C项不是,诸侯国在自己的封国内享有较大的自主权,因此没有必要在获取封赏作为权利义务了。 考点:西周分封制 点评: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通过分封,周天子和诸侯结成了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如镇守疆土等义务,同时诸侯有管理自己内部事务的权力。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宗法制、礼乐制度和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等也需要掌握。 古汉字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在下列甲骨文中找出能够反映商周政治状况的字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 AC 项与材料中要求的 “商周时期的政治状况 ”不符; B项体现的是一种文化。 D项反映了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最高统治权力。故选 D。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
33、度 点评: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商王有控制内外服的权力,商王借神权以巩固王权。西周实行分封制度,打破了地方的血缘关系,中央权力进一步加强。 第十一届全运会在山东省召开,其宣传口号有 “和谐齐鲁义,精彩全运情 ”、“齐鲁齐心,全民全运 ”等,用 “齐鲁 ”代表山东起源于古代的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 “齐鲁之邦 ”来源于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 ,因为齐国和鲁国是这一时期山东地区主要的封国 ,因此后人把山东地区统称为 “齐鲁之邦 ”。故选 A。宗法制是为确保分封秩序而实行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制度; C 项在秦朝普遍实行;D项在元朝开始实行。 考点:分封制 点评:
34、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通过分封,形成了一个一个的诸侯国,齐鲁等称谓就是以此而来。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宗法制、礼乐制度和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等也需要掌握。 西周时正式确立的王位继承制是 A禅让制 B兄终弟及制 C长子继承制 D嫡长子继承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知识。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故选 D。 A是原始社会的继承制度; B项在西周之前实行; C项说法错误,是迷惑项。 考点:宗法制 点评:宗法制是西周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血缘关系确保了政治的稳定。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分封制、礼乐制度和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等也需要掌握。 西周建立后大举实行分封制,其分封的主
35、体是 A功臣 B古代帝王的后代 C同姓亲族 D殷商旧族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知识。西周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其主体是同姓亲族。故选 C。其它各项亦有分封,但是人数比较少。 考点:西周政治制度 点评: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形成了层层分封的政治等级制度。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宗法制、礼乐制度和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等也需要掌握。 商王每日必定要占卜,遇到事情也必定要占卜,并以人作为祭品,以敬酬鬼神。这说明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B具有极强的残酷性 C王权来自于鬼神 D已实行宗法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商王朝比较迷信,遇事必占卜,商王也是想着通过神权以
36、巩固王权。故选 A。 B项未体现; C项说法明显错误; D项说法错误,西周实行宗法制。 考点:商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 点评:商朝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需要把握。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商王有控制内外服的权力,商王借神权以巩固王权。西周实行分封制度,打破了地方的血缘关系,中央权力进一步加强。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 “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利等级世袭的中止。 ”中止了 “政治权利等级世袭 ”的制度是( ) A宗法制 B皇帝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秦以前国家政治权力通过分封制和宗法制来进行分配,秦确定郡县制作为中央
37、控制地方的制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故选 D。 AC 是西周实行的制度,实行世袭制; B项皇帝制也是世袭的。 考点:郡县制 点评:秦朝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法律制度和选拔考核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打破了原来的世袭的局面,实行官僚政治,这些都是重点需要掌握。 “昔秦 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诗词中提到的四位皇帝都( ) A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不同程度地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吸取农民起义教
38、训,休养生息 D大力抑制土地兼并,戒奢从俭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提到的四位皇帝分别是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 A项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秦始皇的功绩; C 项主要针对唐太宗而言;四位皇帝共同的说法选 B都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秦始皇实行了郡县制等措施;汉武帝实行 “推恩令 ”等;唐太宗改革州县制和府兵制等;宋太祖通过将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地方设通判、加强对地方财政掌控等加强中央集权。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中央集权制度内部存在着两大矛盾: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历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汉代推恩令、宋太祖采取的削实权、收精兵、制钱谷等措施等也需要掌握
39、;此外,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以及采取的措施也需要把握。 斯塔夫里阿诺斯 (L S Stavrianos)的全球通史中这样写道:周以后的秦朝(公 元前 221-前 206年),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尽管偶尔也有失误,却一直持续到1912 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推翻时才告终。这里的 “帝国结构 ”的核心部分应该是( ) A郡县制 B法家思想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秦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和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该 “帝国结构 ”出现在秦朝,并且直到 1912年才告终。它取代了周的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综合以上信息由
40、此可以判断 “帝国结构 ”是封建帝制,其核心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郡县制、法家思想、秦律与题干时间不符。故选 C。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秦朝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后代 2000多年一直沿用。贵族政治被官僚政治所代替。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矛盾斗争以及所采取的措施也需要掌握。 废除丞相制度后,明朝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 ( ) A内阁 B军机处 C三司 D枢密院 答案: A 试题分析:明朝废丞相,为了缓解全国政事的压力,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后来发展成内阁制度。故选 A。 B项为清雍正时期所设; CD项三司是宋太祖时期为削弱相权而设。 考点:
41、明代加强皇权的措施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相关朝代加强皇权的措施。如汉武帝时期设立中朝;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制;明朝废丞相,清朝设军机处等。 为对辽阔的地域实行有效的控制和治理,元政府决定实行 A郡县制度 B郡国并行制度 C行省制度 D三省六部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因此 ABD三项均错误。元代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治理,实行行省制度。故选 C。 考点:地方行政体制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元代的地方行政体制。学生除了要掌握元代的地方行政体制外,其他地方行政体制有西周的分封制、秦推行的郡县制等也要掌握。各朝加强中央
42、集权的措施如汉武帝、宋太祖推行的措施也要掌握。 史书记载: “如置诸州通判, 故常与知州争权 ”,反映的朝代是(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出现通判二字,可以看出这是宋太祖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中央的措施。故选 C。宋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三个方面的措施,在削实权方面,设置通判监察地方官员。其它明显错误。 考点: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点评: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唐代以来地方分权严重的局面得到改善。但是另一个方面也带来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此外宋太祖加强皇权的措施也需要掌握。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
43、施不涉及:( ) A权 B钱 C兵 D民 答案: D 试题分析:宋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杜绝唐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在钱、权、兵三个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即收精兵、 削实权、制钱谷三个方面。因此ABC三个方面都涉及到了。故选 D。 考点: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点评: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唐代以来地方分权严重的局面得到改善。但是另一个方面也带来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此外宋太祖加强皇权的措施也需要掌握。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 “十万进士 ”, “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这说明科举制度在当时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
44、用人制度 B导致了 “重文轻武 ”的现象产生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 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所给材料的意思来看,很显然是选择 A。导致了 “重文轻武 ”现象出现的是宋朝时的政策,排除 B;到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中的八股取士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而不是指科举制度,排除 C;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官员也有很多是贪官污吏,因此, D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排除 D。 考点:科举制 点评:唐代科举制选拔了大量的高素质的人才,扩大了统治的基础。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汉代的察举制、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等都需要掌握。 在唐朝的中央机构中,负责审核诏书的机构是 A尚书省 B门下省
45、C中书省 D刺史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故选 B。 D项是汉武帝设立的监察地方的官职。 考点:三省六部制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三省的职责以及它们的运作关系。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又相互配合,大权把握在皇帝手中。此外唐朝实行的科举制也需要把握。 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以唐朝科举制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分析理解能力,难度中等。在本题中从题干中的信息可知,隋唐
46、以前官府用人须查考谱籍,看祖上有何官爵,这种制度实际上是在九品中正制的基础上形成的,反映的是门第观念逐渐淡化,这明显与科举考试注重才能密切相关。隋唐以前的选人制度主要考察的是门第高低,即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开始推行了科举制度,不再以出身选官,使得人们可以科举,即政府以所谓 “才能 ”做为标准选拔人才,官府的谱局等逐渐消失。因此导致门弟出身逐渐被淡化。 A项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崩溃,但其影响深远,故 排除; B项察举制主要在汉朝实施,时间不符; C项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与官爵、门第没有必然联系,故选 D项。 考点:科举制 点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规律 主要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 选
47、拔方式从推荐到考试,渐趋严密科学; 标准逐步趋向公开、公平、客观; 历代选官制度在执行初期都主要起到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后期逐渐影响和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为王臣。 ”(出自旧唐书)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题干材料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提取关键信息: “擅自署置 ”、 “贡赋不入 于朝廷 ”、 “实非王臣也 ”可以判定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故选 B。其它各项明显错误。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此题实际考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矛盾斗争。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一对矛盾斗争,总的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