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年吉林省延吉市汪清六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选择题 雅典城邦国家的雏形形成的时候,氏族成员不包括 A贵族 B农民 C手工业 者 D奴隶 答案: D 18世纪末 19世纪初,埃及社会的主要矛盾有 外国资本主义 与埃及民族的矛盾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农民阶级与封建统治集团的矛盾 A B C D 答案: C 至 18世纪末,埃及政治上已被马木鲁克控制,土地和赋税收入的大部分则通过包税制落入马木鲁克的手里。这时的马木鲁克代表的是 A奥斯曼帝国的傀儡势力 B封建统治集团 C反抗英国和法国入侵的进步势力 D新兴的资产阶级势力 答案: B 穆罕默德 阿里在工业方面重点发展 A军事工业 B民
2、用工业 C棉纺织业 D石油化工 答案: A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和中国洋务运动的相同点不包括 A都创办了军事工业 B都创办了民用工业 C都彻底改革了政治体制 D都建立了新式海军 答案: C 阿里改革突出的进步之处在于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本民族的社会经济 C消除了马木路克势力的威胁 D从根本上改革了政治体制 答案: B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马木鲁克势力的破坏和反扑 B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原有 的封建生产关系 C穷兵黩武、对外扩张 D欧洲列强的干涉 答案: B 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在对克里米亚战争前夕俄国时局的预测中说:“ 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
3、是走向失败。 ”你认为走向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发展缓慢 B俄国农奴制的落 后 C新思潮的冲击 D战争对俄国来说是非正义的 答案: B 恩格斯在论述克里木战争影响时指出: “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 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 ”“觉醒 ”是人们认识到俄国 A军备落后 B农奴制落后 C经济凋敝 D吏治腐败 答案: B 俄国 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 “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 ”,这主要是指 A农民须用钱购买日用品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 C农民必须高价赎买份地 D农民成为商品 答案: C 1861年俄国废除农
4、奴制,该事件的性质是 A巩固贵族地主和农奴制的改革 B在农奴起义基础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C旨在改变地主占有制,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 D封建阶级领导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 答案: C 日本闭关锁国政策包括 严禁日本人与外国贸易,将外商和传教士驱逐出境 禁绝与所有国家进行贸易 日本人不得出国,外国人不得进入日本 禁止制造适于远洋航行的船只 A B C D 答案: D 日本社会中, “士 ”的构成包括 将军 大名 商人 武士 A B C D 答案: C 俄国 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其最主要的成果是 A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B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了道路 C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
5、专政 答案: B 18世纪末,埃及成为英法争夺目标的主要原因是 A埃及拥有丰富的资源,地理战略位 B法国大革命爆发 置重要 C有著名的运河 苏伊士运河 D英法完成了工业革命 答案: A 奥斯曼素丹在埃 及实行包税制,包税制的内容有 能够向政府预付三年土地税的才可以获得包税权 包税人不能随意增加农民的赋税 包税人是土地的绝对支配者 包税权可以世袭和转让 A B C D 答案: B 16世纪英国国王推行的宗教改革 A提出了九十五条论纲 B实行共和式的长老制 C否定教皇的权威 D废除了主教制度 答案: C 雅典公民基本上分为三派,其中工商业奴隶主属于 A海岸派 B平原派 C山地派 D高原派 答案:
6、A 梭伦改革的目的是 A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 B给予平民足够的政治权利 C削弱贵族势力 D消除氏族制度的残余 答案: A 左传记载,襄公 4年(前 569年), “土可贾 (买)焉 ”,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土地可以买卖 B土地禁止买卖 C土地私有出现 D农业水平提高 答案: C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的是 A “为田开阡陌封疆 ” B奖励耕织 C连坐法 D改革社会风俗 答案: A 鲜卑与汉族统治者的利益和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措施是 A讲汉话 B改汉姓 C通婚姻 D穿汉服 答案: C 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A均输法 B市易法 C
7、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 答案: C 16世纪欧洲掀起了一场反对大规模的宗教改革运动,其矛头直指 A东正教 B伊斯兰教 C天主教 D佛教 答案: C 德意志宗教改革开展的直接原因是 A教皇将圣经定为学校的主修课目 B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出售赎罪卷 C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征收 “什一税 ” D宗教 “异端 ”思想的影 响 答案: B 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上帝独自创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这 体现了 A教权高于王权 B王权与教权平等 C王权高于教权 D教权与王权联盟 答案: A 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
8、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 1075年 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 “忏悔罪过 ”。亨利四世身着罪衣,立在城堡门口三昼夜,才获得教皇的赦免。这就是 “卡诺莎之辱 ”,又称 “卡诺莎晋见 ”。这件事集中说明当时 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宗教改革运动引起了欧洲的封建国王反对教会统治的斗争 封建王权与超越王权的教会争权夺利 德意志并没有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 A B C D 答案: D 马丁 路德说 :“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 ,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该材料反映了马丁 路
9、德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 D世俗统治权力高于教权 答案: D 加尔文说: “一个人之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 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材料主要体现了 A加尔文的 “先定论 ”思想 B加尔文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C其思想符合世俗封建主的利益 D其思想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答案: A 加尔文教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人分为 “选民 ”和 “弃民 ”,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种学说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封建贵族的世袭思想 B封建社会的等级思想 C人文主义思想 D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
10、思想 答案: D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 -何谓三冗?天下有定官无定员,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憎尼道士日益增多而无定数,三冗也。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景文集 上三冗三费疏 材料二:王安石既执政。 -神宗曰: “-不知卿所施以何为先? ”安石曰: “变风俗,立法变,是方今所急也。 ” -二十二史札记 材料三: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 -二十二史札记 请回答: ( 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的三冗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其危害是什么?( 5分) ( 2) 材料二中 “变风俗,立法变
11、 ”主要有哪三大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5 分) ( 3)结合史实评述材料三中的观点。( 3分) 答案:( 1)机构重叠官职混乱,形成冗官局面;募兵养兵,造成兵员巨增,形成冗兵局面;军费官俸开支大,对辽、西夏岁币,形成冗费局面。危害: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 5分) ( 2)富国、强兵、取士三大措施。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财政收入增加;政治军事势力增强。( 5分) ( 3)王安石为维护北宋统治,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北宋的灭亡在于统治者政治的腐败,把靖康之难归罪于变法是错误的。( 3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12、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 “叛乱 ”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 “农民改革 ”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二 在农奴制改革前 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他回答说: “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需要喂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 ” 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 材料三 如果总的看一看 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
13、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请回答: ( 1)从材一中归纳指出俄国实行农 奴制改革的原因是什么。(不得抄录材料原文)( 6分) ( 2)材料二反映的问题是什么?( 3分) ( 3)根据所学知识改革后的俄国在经济、政治方面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6分) 答案:(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农奴的反抗斗争。 ( 2)农奴制度下,地主不关心生产技术的改进,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 3)在经济方面,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到 19世纪 80年代,资本主义农业逐
14、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 1861年以后,俄国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19世纪后期,俄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在政治方面: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了地方 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也进行了改革。 材料三中的观点认识为这场改革是顺应了历史潮流的改革,充分肯定了其正确性,是实事求是的。 阅读下列材料( 12分) 材料一 1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 材料二 1868年 4月的一天,日本东京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这就是日本
15、历史上著名的 “五条誓文 ”。从此,日本励精图治,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 116页 (人教版 ) 请同答: (1)透过材料一,你能获得哪些重要信息 (4分 ) 日本近代化的特点有哪些 (2分 ) (2)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 (6分 ) 答案:( 1)信息:日本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的建设人才;政府投资兴办近代工业。( 4 分)(答出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可酌情加 1 分,但不能超过满分 4分)特点:向西方学习规模大,领域广;学习西方不是照搬照抄,全盘西化。( 2分) ( 2)废除落后的封建制度;天皇掌握较大实力,励精图治;顺应世界工业化潮流,实行全面有效的改革措施。(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