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届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卷 选择题 “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 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 ”以上史实说明 ( ) 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C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答案: C 一战期间,美国对一战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保持 “中立 ”到加入协约国集团作战。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美国与协约国经济联系密切 “无限制的潜艇战 ”给美国造成重大损失 美国爱好和平 谋取战后霸权 ( )
2、 A B C D 答案: A 欧洲国家的民族主义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反对拿破仑的斗争中形成的,1870 年以后发展成一种极端民族主义,并在统治阶级的煽动下,成为一股潮流。极端民族主义的实质是( ) A爱国主义 B崇尚战争 C维护国家主权 D对外扩张 答案: D 2003年 8月 4日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发生一起侵华日军遗留毒气 (芥子气 )泄漏伤人事故。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毅约见日本驻华大使阿南惟茂,向日方再次提出严正交涉。毒气首次应用于战争是下列的哪场战役( ) A索姆河战役 B马恩河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色当战役 答案: A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根据是 ( ) A交战双方主
3、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B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答案: C 都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行政首脑的是( ) A权利法案与 1787年宪法 B权利法案与德意志宪法 C 1787年宪法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宪法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答案: C 下列有关美国总统权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军队的总司令,战时可以行使独裁大权 有权提名并经过国会同意后任命政府高级官员 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实行否决 A B C D 答案: D 1875年以后,法国代议制的最高行政首脑是(
4、 ) A首相 B议会议长 C总统 D总理 答案: C 美国 1787年宪法制宪原则起源于下列哪一位思想家的思想( )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卢梭 D狄德罗 答案: B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 三国同盟正式形成 英俄签订协约 英法签订协约 萨拉热窝事件 A B C D 答案: A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巴尔干成为欧洲的 “火药桶 ”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该地区的民族矛盾长期尖锐存在 B有的巴尔干国家推行地区霸权主义 C奥匈帝国在该地区不断地进行扩张 D欧洲列强纷纷插手巴尔干扩张势力 答案: D 希特勒说: “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它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
5、性堡垒。这是我们度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惟一方法。 ”对上述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希特勒企图迷惑 “凡尔赛诸国 ” B以此为幌子建立了三国轴心同盟 C决定与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D实质是准备发动战争,夺取世界领导权 答案: C 德、意、日法西斯兴起的社会根源不包括 ( ) A封建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 B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气氛浓厚 C民族主义情绪极其强烈 D 30年代经济危机的冲击 答案: D 下列对非战公约评价不正确的是 ( ) A倡导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B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 C对废弃战争、维护和平规定了明确 D没有涉及裁军问题 的责任 答案: C 1925年签订
6、的洛迦诺公约 ( ) 是对凡尔赛体系的一次调整 它缓解了欧洲的安全问题 改善了法国同德国的关系 是德国恢复政治大国地位的重要一步 A B C D 答案: A 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的相同点包括 ( )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战胜国对战败国的严厉制裁 涉及中国问题,侵犯中国主权 少数大国操纵,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A B C D 答案: C 下列各项符合国际联盟盟约基本规定的是 ( ) 国联成员国承担 “不从事战争之义务 ” 国联会员国应实行裁军 对于发动战争的国家,国联会员国应加以制裁 对一战战败国的殖民地由国联委托一些国家进行统治 A B C D 答案: A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形成
7、后,法国元帅福煦曾预言: “这不是和平,这是 20年的休战。 ”这主要是因为 ( ) A资本主义大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依然存在 B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终将激化 C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却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 D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对外扩张 答案: C 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最能体现巴黎和会的性质的是 ( ) 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德国承认波兰独立 以 “委任统治 ”形式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A B C D 答案: C 下面关于美国联邦政府的 “分权与制衡 ”的原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联邦法院的大法官是由总统任命的,但需参议院同意,除非犯罪,终身任职 B总统及
8、其内阁向国会负责 C参议院和众议院的议员都是任期 6年 D国会拥有立法权和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 答案: A 日本现代化进程中取得成功的最主要经验是 ( ) A建立先进的政治制度 B通过战争掠夺别国资源 C善于学习世界先进文明 D勇于创新的精神 答案: A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答案: B 下图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 ) A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B分封制、郡县制 C郡县制、行省制 D分封制、行省制 答案: A 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 “皇权 ”
9、与 “相权 ”的矛盾和冲突,为解决这一矛盾,各个朝代采取了许多措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 B汉武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 “中朝 ”官僚机构 C隋唐时期设立三省,分散丞相权力 D宋代设立参知政事,废除丞相 答案: D 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 ) 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世卿世禄制 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均没有独立性 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 A B C D 答案: C 史记 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 “(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 ”这反映
10、了当时( ) A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答案: C ( 2006上海单科)荀子 儒效篇记载: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 )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 答案: C 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够成为大宗的是 ( ) 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
11、长子、嫡长孙 A B C D 答案: C 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 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 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C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行政关系 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关系 答案: B 下面关于 “城邦 ”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城邦一般由城市和周边的农村构成 B城邦是 “城市国家 ”的意思 C城邦的政治制度都实行民主制 D城邦的突出特征是小国寡民 答案: C 一个成年的雅典男性公民,他身上不会发生的事情是 ( ) A他可能被选举为执政官 B他可以因个人小事向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申诉 C他可以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D他可以和妻子一道去参加公民大会 答案: D
12、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形式不尽相同,但核心都是由议会掌握了国家的( ) A行政权 B立法权 C司法权 D外交权 答案: B 英国学者韦尔斯说:(日本) “1866 年,它还是一个中世纪的民族, 1899 年,它已经是一个完全西方化了的民族。 ”促使日本发生如此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 ) A门户开放,深受西方影响 B明治维新,发展资本主义 C推翻幕府,扫除封建障碍 D发动战争,开拓殖民市场 答案: B “我还记得先前的医生的议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渐渐的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而且从译出的历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
13、学的事实。 ”(鲁迅呐喊自序 1922)由此可见 ( ) A中国的第一代西医是在日本留学的 B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是推广西医 C日本明治维新全盘否定了中医药 D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中医言论偏颇 答案: B 在戊戌变法的诏令中,致使 “举国守旧迂廖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 ”的内容是 改定律例,裁撤冗员 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裁汰旧军 A B C D 答案: D 戊戌变法运动的实质是( ) A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斗争 B开明地主与顽固官僚的斗争 C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D西方文化与传统儒学的斗争 答案: C 以下对雅典和古罗马民主政治的表
14、述,不正确的是 ( ) A梭伦改革将国家引向民主的轨道 B在雅典和罗马,人人都可以 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C都是为解决平民和贵族的矛盾而实行的 D罗马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答案: B 古代罗马的公民法强调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这里的人人是指 A除了广大奴隶之外的一切自由民 B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C罗马帝国境内各民族以及外邦自由民 D仅仅指罗马帝国境内的所有公民 答案: D 西方学者评价 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这是因为( ) A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 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 C工业资本家渐入政权中心 D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 答案: C
15、 以下关于英国责任制内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下院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 B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由国王提名 C内阁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D内阁拥有控制下院立法程序等权力 答案: B 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8分) 材料一 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材料二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官言事书 (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 4分) (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
16、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 4分) 答案:( 1) 4分 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任用重科名资历。 ( 2) 2分 教育思想:注重实用。 措施: 2分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 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雅典的民主制更是影响深远。请回答:( 12分) ( 1) “ 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所有公职人员从 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择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制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 这些描述,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特点? (2分 ) ( 2) “ 是通过抽签从数个部落
17、中各选数十人组成的。每数十人为一组轮流执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此段描述,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特点?( 2 分) ( 3)雅典民主制创造出了一系列民主的运作方式,请列举两例。( 2分) ( 4)谈谈你对雅典民主制积极意义的理解。( 6分) 答案:( 1) 2分 人民主权。 ( 2) 2分 轮番而治。 ( 3) 2分(答出任意两个即可) 选举制、任期制、比例代表制、议会制等。 ( 4) 6分 理解: 多数人的决策往往更全面、正确;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使公职人员对社会负责,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 民主权利保证了公民的自由,铸就了雅典人乐与探索,渴求知识的性格,造就了一大批思想家、艺术家
18、; 为后世提供了一个值得参照的民主政体形式和运行机制。 下列材料分别摘自 17世纪末和 19世纪后期西欧某两大国的历史文献:(共 13分)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 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方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 材料二:宪法第 15条: “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第 18条:(皇帝) “有创制法律之权 ”;第 12条: “皇帝有权召集 .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 请完成: ( 1)上述两段材料各出自什么政治文献
19、?( 2分) ( 2)两段材料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异同?原因是什么?( 5分) ( 3)两段材料反映的政治体制的实质是什么? ( 2分) ( 4)两种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 答案:( 1) 2分 英国 1689年权利法案,德国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 2) 5分 异:英国王权受到限制,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同:都实行君主立宪制。 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德国自上而下的统一保留了封建残余。 ( 3) 2分 资产阶级专政。 ( 4) 4分 英国:议会权力至上,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德国: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保留下来,阻碍了资
20、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为后来法西斯专政局面的出现埋 下了祸根。 阅读下列材料( 11分) 材料一 日本参加巴黎和会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想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强占的一切权益。中国代表、驻美公使顾维钧驳斥了日本的立场,坚持胶州租借地、胶州铁路及其他一切权利,应直接交还中国。中国还提出取消日本和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 ”。顾维钧发完言后,威尔逊和兰辛、势合乔治与贝尔福到中国代表团处表示祝贺,会议的新闻发布也强调中国声明受到日本以外各大国代表的一致赞扬。但是形势很快就起了变化。日本制造舆论说,如和会不同意日本对山东的要求,日本也要仿效意大利,退出和会,不加入国际联盟。原来不希 望日本在远东势力过于强大的
21、威尔逊为了保住国联计划,决定牺牲中国的利益,在山东问题上向日本让步。 4月 22日, “三巨头 ”会议召中国代表到会,威尔逊对顾维钧说: “中国代表可以看到现在已造成的困难局面,劳合乔治先生和克里孟梭先生不得不支持日本的要求。 ”他们明确要求中国对日本做出让步。 材料二 美国在欧洲受挫,但它的扩张势头有增无减,它的目光自然转向世界其他地区 远东和太平洋地区。英俄矛盾一度是主要矛盾,战后美日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了。 1919年 11月,咯奇等美国参议员公开声明,其要点是 “中国不以本国领土或沿海地之无 论何处,割让或租借于无论何国 ”。 “中国既赞同所称门户开放主义,并实行中华民国各地方,无有例外
22、 ”。中国代表的表态得到了美国的赞许。 材料三 1922年 2月 4日,中日签署了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款及附件。条约规定: “日本应将胶州德国旧租借地交还中国,同时,中国政府亦声明胶州德国旧租借地全部开商埠,外国人在德国旧租借区既得权无论在德国租借时或日本军事占领时经合法、公道取得者,应尊重之。 ” 摘自国际关系史 请同答: 依据材料一指出山东问题的实质。( 2分)并结合有关史实概括这一问题产生的过程。( 3分) 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对山东问题的变化的原因。( 3分) 对材料三中山东问题的方案,你如何看待 ( 2分) 通过山东问题的产生及解决过程,你得出哪些认识 ( 1分) 答案:( 1) 2分
23、帝国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的行径。 3分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并把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一战期间,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中国山东,强占胶济铁路和青岛,巴黎和会上凡尔赛和约把日本这一侵略行为合法化,所以山东问题完全是帝国主义政策的产物。 ( 2) 3分 在亚太地区进行扩张,同日本争霸的需要。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外交妥协的结果,承认了美国的门户 开放政策。 ( 3) 2分 中国在山东的主权虽然得到一定恢复,但同时为更多的外国势力分化提供了机会。 ( 4)帝国主义推行强权政治,以强凌弱,处理国际事务的出发点一切以自身的利益为转移。没有国家的独立,就不可能有独立的外交,实力就是外交的后盾。( 1分答出任一点
24、即可) 阅读下列材料:(共 11分) 材料一 在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袭击下,美国公众关注于国内的经济复兴和就业问题,对国际事务普遍不感兴趣,这使国内早已存在的孤立主义势力乘机再起。 他们认为美国地大物博,与欧亚远隔重洋,是个安全的 “世外桃源 ”,反对因为过问英法与德、意、日的争夺而卷入战争,主张退守美洲堡垒,置身于欧洲和世界事务之外。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 1935年 8月 31日)美利坚合众国参议院及众议院集会于国会,联合议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外国之间,发生战争,或战争在进行之中,总统应宣布此项事实。宣布之后,凡以军械、军火或军备,自美国之任何地 方,或其属地之任何
25、地方,输出而运至该交战国之任何港口,或运至任何中立国以备转运至任一交战国,或运至任何交战国所利用之任何中立国港口者,均为违法。 现代国际关系史参考资料( 19331939) 材料三 ( 1940年 12月 29日罗斯福 “炉边谈话 ”)如果英国倒下去,轴心国家就会控制欧、亚、非和澳大利亚等大洲以及各大洋 它们也就处于可以使用巨大陆海军力量进攻本半球的地位。 过去两年的经验已经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够姑息纳粹。 英国人民和他们的盟友们今天正在对这个非神圣同盟进行着一场积极的战争。 我们自己未来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场战斗的结局。 在我们援助不列颠的决心上是不会出现任何 “狭路 ”的。
26、 罗斯福选集 请完成: ( 1)根据材料,指出 20世纪 30年代中期美国的对外政策,分析这一政策出台的原因。( 3分) ( 2) 20世纪 40年代初,美国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美国调整对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5分) ( 3)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对美国外交的调整作简要评价( 3分) 答案:( 1) 3 分 政策: “中立 ”政策。原因:民众要求中立,孤立主义盛行;政府专注于克服危机而无暇东顾。 ( 2) 5分 变化:放弃中立,援助英国,反对纳粹。目的:维护美国国家的安全。 ( 3) 3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使全世界遭到法西斯更严重的侵略威胁。美国调整对外政策,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