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1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复习5月适应性检测文综历史卷.doc

    • 资源ID:334014       资源大小:20.73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1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复习5月适应性检测文综历史卷.doc

    1、2011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复习 5月适应性检测文综历史卷 选择题 弟子规中写道: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该材料强调的是 A孝敬父母 B坚守情操 C敬重兄长 D互守信用 答案: D 刘知几史通卷四序例云: “夫史之有例,犹国之有法,国无法,则上下靡定;史无例,则是非莫准。 ” 刘知几强调的是 A历史发展具有规律性 B历史事实具有可知性 C著史方法需有科学性 D著史方法需有艺术性 答案: C 20世纪 60年代开始,韩国提出 “先工业现代化,后农业现代化;优先发展出口工业;重点支持大型企业。 ”这反映了韩国 A单一发展

    2、外向型经济 B实行五年计划 C适时调整经济发展结构 D实施 “不均衡增长 ” 答案: D 亚当 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 “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 ”作者认为产生风险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产品的相对过剩 B工人运动的兴起 C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 D经济结构不合理 答案: C 图为历史上某一时期时代周刊封面,封面照片最早应拍摄于 A抗日战争时期 B过渡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以后 答案: C 一位中国诗人以 “时间开始了 ”作为一组长篇诗歌的标题,表达对 1949年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感触。该事件标志着 A新民主主义革

    3、命取得完全胜利 B祖国大陆完全解放 C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正式诞生 D人民成为国家主人 答案: D 周恩来曾说: “三三制 有两个特点:一个就是共产党不一定要在数量上占多数,而争取其他民主人士与我们合作 第二个特点就是要各方协商,一致协议。 ”三三制对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影响是 A开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雏形 B体现中国共产党抗日政权的民主性 C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进程 D体现政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 答案: A “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 于九原。

    4、”此言论针对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A 顾炎武认为明王朝 “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鉴于此,他强调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反对君主专制 C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D经世致用 答案: D 韩琦曾这样评价王安石改革中的一项新法: “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该新法是 A市易法 B青苗法 C募役法 D方田均税法 答案: B “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

    5、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汉武帝时期的 “中朝 ”,其作用类似于 A秦以郡县统领天下 B唐以三省分相权 C宋分离禁军调统兵权 D明以三司分地方权 答案: B 李约瑟指出: “中国的计算人员和星官为印度人发展只需要九个符号的计算方法开辟了道路 ”。该项数学成就是 A十进位记数法 B勾股定理 C九九乘法表 D计算圆周率的方法 答案: A 综合题 ( 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 “内在

    6、动力 ”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 “地球是圆的 ”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二 全球化的第二阶段,围绕地区霸权和全球利益,西欧国家以鲜血争夺着全球化浪潮的主导地位,从 19世纪 70年代到二战结束这种争夺尤为激烈,其中涉及到洛林矿区的归属、巴尔干地区的角力甚至更广阔的领域 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三 二战后,美国和前苏联取代西欧成为主导全球化的核心,但它们之间遏制与反遏制的政治对立, “没有硝烟 ”的军事抗衡,将世界撕裂为两个新的东西方文明。在华约建立后的十年里,中国呈现出集体的焦虑与浮躁,亚非会议上反对霸权的 诉求,广大农村集

    7、体主义的豪情,能源产业 “超英赶美 ”的盲动 都折射出中国人急于改变处境的焦急心态,即突出美苏重围发展中华文明。 摘编自塞缪尔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四 不同文明的借鉴,普遍原则的达成已多次证明是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当 1951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 “舒曼计划 ”后, 1967年 8月印尼等东南亚国家也在曼谷作出了相应的尝试,成立了旨在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合作组织。在人类文明高速交融的今天,区域合作与市场经济,自由贸易与关税对等越 来越成为拉动经 济全球化的杠杆。 摘编自孙景峰经济全球化对全球文化的影响 (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

    8、远航的 “内在动力 ”,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其影响。 ( 8分) (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 “从 19世纪 70年代到二战结束,西欧国家以鲜血争夺着全球化浪潮的主导地位 ”,请用史实说明这一观点。 ( 6分)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 “将世界撕裂为两个新的东西方文明 ”的原因。( 4分)从外交和经济角度,指出这一时期中国 “突出美苏重围发展中华文明 ”的对策。( 8分) (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当 今经济全球化应遵循的普遍原则。( 6分) 答案:( 1)内在动力:对黄金的渴求;热衷传播天主教。( 4分) 影响:打破世界各大洲彼此相互隔绝的状态,使世界联系成

    9、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加强各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交往,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4分) ( 2)说明:普法战争,使德国崛起,参与争夺世界霸权;一战两大集团较量,争夺霸权及全球利益,战后形成英法主导的凡尔赛体系;二战中德国法西斯疯狂进攻,妄图称霸欧洲和世界。( 6分) ( 3)原因:争夺全球化的主导权和世界霸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 4分) 对策:外交:坚持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积极开展外交活动。(若答具体史实酌情给分)( 4分) 经济: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急于改变经济落后面貌;提出 “八字方针 ”和召开七千人大会,试图纠正左倾错误;实现石油自给,建成武汉和包头钢铁基地。( 4分)

    10、 ( 4)普遍原则;互利共赢、自由贸易、市场经济、取消关税壁垒、加强区域合作等。(任意 3点 6分) (6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 位于我国甘肃敦煌的莫高窟, 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1900年 6月 22日,王圆 道士发现了著名的 “藏经洞 ”。据专家后来估 算,藏经洞共发现有从公元 4世纪到公元 14世纪历代文物五万多件,除汉文写本外,藏文、梵文、怯卢文、粟特文、古和阗文、回鹘文等民族文字写本约占六分之一,并有绢本绘画、刺绣等美术品数百件。写本中除大量佛经、道经、儒家经典之外,还有史籍、帐册、历本、契据、信札、状牒等,极具历史价值。 王圆 虽

    11、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也知道藏经洞内的经卷和文献年代久远,不敢隐瞒,多次上报各级政府。可惜的是,他的呼吁并没有引起重视,个别官员识得经卷价值,也只下令王圆 妥善保存。 敦煌发现藏经洞的消息,引起西方列强的极大兴趣,英国人斯坦因两次 来到敦煌,骗掠藏品 2万多件,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骗掠藏品中之精品 1万多件。此外,日本、沙俄、美国的 “探险家 ”也参与敦煌文物的骗掠,各自有所斩获。直至 1910年,仅剩 8千多件文物运回北京。 摘编自张艳梅游访敦煌莫高窟:未湮没的宝藏 (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公元 4世纪开凿敦煌莫高窟的条件。( 8分) (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敦煌文物大量被西方掠夺的原因。( 12分) 答案:( 1)丝绸之路的开通,交通条件和地理环境优越;佛教传入中国;南北朝时期民 族的大融合;统治阶级大力推崇佛教。( 8分) ( 2)清政府地方官员麻木不仁,无所作为;中国社会整体落后,清政府腐败无能;敦煌文物的价值;西方列强侵略;西方国家对学术研究的重视。(任答四点,即可得 12分)


    注意事项

    本文(2011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复习5月适应性检测文综历史卷.doc)为本站会员(sumcourage25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