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1-2012学年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 资源ID:333582       资源大小:10.36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1-2012学年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1-2012学年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一 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是 ( ) A黄帝 B禹 C启 D汤 答案: B 秦朝的郡县制开辟了中国行政区划的先河,下列关于郡守、县令的表述不正确是( ) A都是地方行政长官 B都直接由皇帝来任免 C可以在辖区内建立武装 D是皇帝加强对各地控制的工具 答案: C 贞观年间,唐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行机制是: ( ) A尚书 中书 门下 B中书 门下 尚书 C尚书 门下 中书 D门下 中书 尚书 答案: B 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

    2、: (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 答案: A 中枢机构中出现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局面是在 ( ) A皇太极继位后 B康熙亲政后 C乾隆在位时 D雍正继位后 答案: B “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 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 ) 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D派遣文官担任知州 答案: D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的

    3、基本解决是在: ( ) 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 答案: C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孝廉制 A B C D 答案: D(本题正确答案:应该 A) 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 ( ) A维护国家统一 B发展社会经济 C防御侵略 D加强民族团结 答案: A “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这种观点: ( ) A力主推行分封制 B反对分封制 C实行郡国并行制 D推行世袭制 答案: B 秦朝能达到 “一法制,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 ”的

    4、前提条件是: ( ) A生产力的发展 B国家统一 C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D实行了法治 答案: B 据史记卷 6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 221年)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 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大一统的产物 B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王嬴政谦虚的产物 C丞相和御史主动提出要给秦王改名号 D秦王试图通过改名号让子孙认识自己 答案: A 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最早发端于秦朝设置的 ( ) A丞相 B御使大夫 C太尉 D诸卿 答案: B 西周周王分封的诸侯主要

    5、有: ( ) 1异姓功臣贵族 2同姓王室贵族 3先代帝王后代 4边远氏族部落首领 A 12 B 34 C 123 D 1234 答案: C 对于春秋时期发生的 “楚王问鼎 ”事件,正确的认识是: ( ) 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 春秋时期,周王的权威地位日益衰微 春秋时期,分封制受到冲击,难以维系 春秋时期,社会统治秩序发生动荡变化 A B C D 答案: A 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是: ( ) 1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2分散地方管理权力、防止割据 3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4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 A 124 B 234 C 1234 D 134 答案: C “本朝鉴五代

    6、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 ”,北宋 “一切收了 ”的主要措施有 ( ) 抽调各地精壮之士充实中央禁军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地方赋税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由中央掌控 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 A B C D 答案: A 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 )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 C这一做法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新高度 答案: B

    7、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 )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中央设立三公等官职 C地方实行郡县制 D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答案: D 削弱相权是加强皇权的手段,下列不能起到削弱相权作用的是 ( ) A汉朝设立的 “中朝 ”机构 B唐朝实行的三省六部制 C元代设的中书省 D明代废除丞相,设内阁 答案: C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丞相绾等言: “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 “周文武以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互诛伐,周天子弗触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

    8、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本也。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 史记 .秦始皇本纪 请回答: 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4分) 秦始皇采 纳了谁的建议?( 2分)他采取 “求其宁息 ”措施是什么?( 4分)对后世有何影响?( 6分) 答案: (1)推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的争论。( 4分) (2)李斯。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6分) (3)为后来历代所沿用,成为我国地方行政的基本单位;它的推行有利于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 6分) 下面是

    9、某节历史课堂上学生表演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 秦始皇: “三公 ”坐着在议事,各自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皇帝只是听取三人的情况汇报,当意见相左时,大臣可与皇帝据理力争。 唐太宗:皇帝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然后由中书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门下省官员认真审核后,认为还有不合理之处,于是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再次请皇帝略作修改。当门下省再次审核通过后则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所属部门交给六部办理。 请回答: ( 1)剧本所反映的秦朝和唐朝的中央官制是什么? (6分 ) ( 2)这种中央官制的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 (6分 ) 答案:( 1)秦朝三公制;唐朝三省六部制;( 6分) ( 2)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唐朝以前,专制主义的弊病尚未暴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作用以积极为主。( 6分) 试述克里斯提尼改革的主要措施及意义。( 14分) 答案:措施: “五百人会议 ”的选举。 每日轮值主席的产生。 组成 “十将军委员会 ”。 制定了 “陶片放逐法 ”。 意义:新的行政选区制度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雅典国家由此最终形成,使雅典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注意事项

    本文(2011-2012学年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visitstep34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