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学年吉林省长春二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鸦片战争后,一些中国人认为林则徐如果有机会主持军事,中国就不会输掉战争。这种 “不服输 ”反映出 A不了解世界形势 B坚定的民族气节 C痛恨清廷腐败 D主张发展近代军工企业 答案: A 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 公元前 8世纪到公元前 3世纪 7世纪初期 20世纪初期 A B C D 答案: D 1880年前后,康有为游历香港、上海等地后认为: “览西人宫室之瑰丽,道路之整洁,巡捕之严密,乃始知西
2、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 ”上述史料表明 A先进的中国人正式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主张 B西方文明程度高,中国必须 “师夷长技以制夷 ” C感受近代都市文明,康有为思想发生转变 D近代中国人开始从 “天朝上国 ”的迷梦中醒来 答案: C 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 “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革命目标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一致 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革命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未来前途是社会
3、主义 A B C D 答案: C 1896年孙中山先生在伦敦被清政府诱捕,后得英人康德黎帮助而获释,获释后孙中山在英国呆了九个月,他目睹了诸多工业化国家日渐增长的社会改革与革命的趋势。这九个月的经历最有可能刺激孙中山哪方面思想主张的萌生? A民权主义思想 B民族革命思想 C社会革命思想 D发展实业计划 答案: C 1977年,停止多年的高考制度开始恢复,一代人的命运从此改变。高考制度恢复的背景是 A改革开放急需新型人才 B邓小平复出后主持教育工作 C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基本完成 D思想界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答案: B 赫 乔 韦尔斯认为 “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
4、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 ”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答案: D “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 ”提出上述观点的哲学家是 A泰勒斯 B普罗塔哥拉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答案: B 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
5、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 B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C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 D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 “主权在民 ” 答案: B 达尔文的 “进化论 ”作为一项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也对人类社会的政治和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成为欧洲启蒙运动批判专制统治的思想武器 成为西方国家进一步扩张侵略的 “理论依据 ” 成为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 成为近代中国民族觉醒、奋发图强的思想动力 A B C D 答案: B 某中学举办一次文艺活动,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演讲,演
6、讲的主题包括:司汤达的小说创作、巴尔扎克与人间喜剧、列夫 托尔斯泰与俄国革命等,还安排了一个音乐会,由钢琴家表演一场 “柴可夫斯 基之夜 ”。这次文化活动的主题,应当定为 A印象派的文化风格 B浪漫主义的文艺 C批判现实主义的文艺 D后现代主义的艺术 答案: C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在绘画领域兴起,这一流派的画家们主要是由一些青年画家组成,他们借助当时光学研究领域的新成就,探讨如何用光和色来描绘外部世界 。这是哪一美术流派 A新古典主义美术 B浪漫主义美术 C现实主义美术 D印象画派 答案: D 司马迁在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中所说: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下列对这
7、段评述理解正确的是 A风用朴实的笔法刻画劳动人民的真实情感 B风以现实主义笔法描述社会的黑暗 C雅主要内容是描述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 D雅主要内容是记叙人民反抗贵族的斗争 答案: A 中国古代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三大发明成就都取得重大突破是在 A战国时期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答案: C “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 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 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 ”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 B 列宁在分析巴黎公社失败原因时指出: “胜利的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
8、级准备成熟。但是在 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 ”主要是说巴黎公社起义时 A不具备革命成功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B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 C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D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答案: A 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是由革命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 C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 D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 答案: A 1946年 7月,毛泽东在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指示中说: “暂时放弃若干地方若干城市,是为了取得最后胜利 此点,应使全党和全解放区人民都能明白,都有精神准备。 ”据此,这一时期人民军队采取的主要作战方法是 A
9、游击战 B攻坚战 C阵地战 D运动战 答案: D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 “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 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 ”材料中的 “第一次 ”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 平等性 广泛性 继承性 深刻性 A B C D 答案: C 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 “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 ”这里, “必须走出去 ”的战 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
10、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答案: D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答案: C 以下观点属于墨子的是 A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B “民为贵 ”、 “君为轻 ” C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D “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 答案: D 某思想家曾说: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又说: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
11、居,乐其俗。 ”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孔子 “仁 ”和 “礼 ”的学说 B庄子 “齐物 ”的自由精神 C老子 “小国寡民 ”的思想 D墨子 “节用 ”、 “兼爱 ”的主张 答案: C “仁政 ”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 “天人感应 ”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答案: D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实质上是 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C前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 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答案: A 综合题
12、 ( 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16世纪的资产阶级历史学家)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时却衰败湮灭,直到此时才获 再生 与 复兴 ,因此得名。但此时的文化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封建斗争的反映,故此名称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便偏废。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心身,西学应世事 ”。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三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 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 “东一块西一
13、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 ”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 康有为揭橥孔子和经学的旗帜,并借用西学对其进行改铸,从而把孔子塑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的缔造者,把经典改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理论的载体。康有为之所以能这样做,与经学与时俱进的特征、自身学贯中西的知识储备以及现实社会的需要有很大关系。康氏所为,开援西入儒之先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对构建当代新文化也具有借鉴意义。 -孔子研究 材料五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 ,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 -新青年 请回答 :
14、 (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原因。( 4分) ( 2)据材料二说明洋务派对传统文化与西学关系的认识,并据材料三说明其认识的局限性。( 3分) ( 3)据材料三分析康有为为什么要利用传统儒家思想来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3分) ( 4)据材料四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态度及其原因。( 5 分) ( 5)你认为在建设现代和谐社会中,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应持何种态度?( 2分) 答案:( 1)态度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宗教神学)( 1分)。 原因:基督教会垄断思想文化;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古希腊罗马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3分)。
15、( 2)认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分)。 局限性: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导致其难以挣脱传统( 1分)(或不主张变革社会制度,继续维护封建统治)。 ( 3)儒学影响根深蒂固;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为减少变法的阻力( 3分)。 ( 4)态度:绝对否定儒家传统道德,绝对肯定西方文化( 2分)。 “ 原因:尊孔复古 ”逆流;封建伦理道德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西方民主科学思想影响( 3分,任答三点)。 ( 5)扬弃(或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分)。 ( 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
16、,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 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二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 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 “共同意志 ”,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
17、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 “强迫他自由 ”。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 (3分 )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 有何进步意义 (4分 ) (3)据材料三,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6分 ) (4) 在 “自由 ”这个问题上,材料二与材料一、三各侧重什么 (2分 ) 答案: (1) 思想:权力
18、 “制约与平衡 ”的思想 ; 影响:为资本主义确立了一套政治构想;对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起了积极作用。(3分 ) (2) 思想: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 (2分 ) 意义:对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起了进步作用。 (2分 ) (3)国家学说:建立契约国家;政府官员是人民公仆。 人民主权说:人民主权高于一切;自由并不是不受限制的自由。 法治学说:以法律保障人民主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6分 ) (4)材料二侧重于要求获得自由平等、天赋人权; 材料一、三侧重于通过加强和规范上层建筑的国家权力来保卫自由和人权。 (2分 ) ( 1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 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前趋势的继续:
19、苏联在经济上衰退,在政治上僵化如故,但在军事上保持强大;它小心翼翼地保卫其正在衰落的东欧帝国;它与美国的关系没有重大变化,并与美国在三条中心战略战线继续进行竞争。 (美)布热津斯基未来十年美苏关系展望 材料二 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 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 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 即使没有可以那样做的政府,至 少有可以那样做的人。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1971年 7月 6日) 材料三 20世纪 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
20、“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 ”,并把 1973年定为 “欧洲年 ”,以示对西欧的重视。 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 “在 九国 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 岳麓版必修一教材 材料四 1983年 1月,中曾根作为内阁总理大臣在国会上发表施政演说时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 ”问题 , 在财源分配上腾出力量,加强对外援助,以发挥日本对争取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作用,确立日本在国际事务中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 丹尼斯 T 雅斯托莫战略援助与日本外交 材料五 二战后仅 25年,一个崭新的世
21、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 这些活跃的 “地缘战略棋手 ”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 1)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关系的基本状况。( 2分) (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 ”的原因。为此,这一时期美国亚洲外交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 ( 5分) (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与西欧的关系。( 2分) ( 4)据材料四,指出日本是怎样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采取该手段的主要原因。( 3分)
22、( 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新的力量 ”除了以上材料提到的力量之外还有哪些 综合以上材料, “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 ”指的是什么 并指出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6分) 答案 :( 1)继续与美国竞争(或冷战或对抗或争霸)( 2分) ( 2)原因:实力相对下降;美苏对抗(或军备竞赛)的拖累;来自潜在经济力量的竞争。( 3分) 调整: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越南撤兵。( 2分) ( 3)美国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西欧日益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 2分) ( 4)以对外经济援助作为外交手段。( 2分) 原因:日本经济实力增强。( 1分) ( 5)新力量: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的振兴。( 2分) 新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2分) 因 素:大国之间综合国力对比的变化。 (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