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年山西太原五中高三 5月末考试文综历史卷 选择题 在中国古代,人的名、字、号是有区别的,下列选项中, “名、字、号 ”不正确的是 A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 B李白,字太白,号易安居士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D曹 ,字梦阮,号雪芹 答案: B 邓小平曾经说过: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其中的 “东西 ”是指 A政治问题 B和平问题 C经济问题 D民族问题 答案: B 2010年环球时报约请中国科学院金点强团队提出的 “影响近现代中国的50个外国人 ”中,下列两位人物名列其中,两人入选的主要原因是 A从思想上改变中国人对世
2、界的认识 B他们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C他们先进的科学理论极大影响着中国 D动摇封建社会统治基础 答案: C “战争开始时,塞尔维亚由于经济落后,没有军事工业 但是与奥匈帝国作战得到国内广泛支持,周围斯拉夫民族的许多人也组成志愿兵,加入到塞尔维亚军队的行列。 ”材料中突出体现的思想是 A极端民族主义 B爱国主义 C军国主义 D孤立主义 答案: A 19世纪上半期,一位去过英国的法国人感慨地说: “像英国这样一个贵族国家却成功地为人民提供物品,而法国这样一个民主国家,却只会为贵族而生产。 ”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是 A批评英国是封建国家 B批判法国贵族的特权 C肯定法国是民主国家 D肯定英国工业革命 答案
3、: D 1947年底,党中央在陕北杨家沟举行会议,毛泽东指出: “这是一个令人高兴的会议, 20年未解决的优势问题,今天解决了。 ”中央解决 “优势问题 ”的重大战略决策是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进行战略决战 C开展战略反攻 D进行渡江战役 答案: C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把儒家学说中的 “三世说 ”(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和西方进化论相结合,指出当时中国正处于升平盛世即君主立宪阶段。他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 B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依据 C纠正传统儒学的不足 D以儒学作为变法的指导思想 答案: B 英商满载生丝的轮船经过 直,不肯向太平天国税局纳税,
4、被扣压。英国领事强为干涉。太平天国提出抗议: “太平天朝定制,商货经过税局,有一定之税金,今贵国商人之行为,即违定制,而贵国官长强为干涉,于国际交谊甚不合。特此告知。 ”这表明太平天国 奉行平等互利的外贸关系 坚决维护贸易主权 主张一定程度上对外开放 严禁贩卖鸦片 A B C D 答案: B 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说 “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 如其有才,虽雠不弃 ”,下列唐初大臣,属于 “虽雠不弃 ”的是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马周 答案: C 史学家唐德刚认为: “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大 “转型 ”的主
5、要表现是 A世袭替代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答案: B 梁启超在战国载记中说: “始皇宁为中国之雄,求诸世界,见亦罕矣。其武功 j耀众所共知不必论,其政治所设施,多有皋牢百代之概。 ”其中 “皋牢百代 ”的政治举措是 A创立皇帝、丞相和郡县制度 B “使黔首自实田 ” C “书同 ”,以小篆为标准字体 D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答案: A 右图是明朝孔子讲学图,图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已经改变了席地而坐的习惯 B山水花鸟画开始兴起 C出现了纸质线装书 D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教育 答案: D 简答题 ( 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工业化
6、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 据孙代尧: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 材料二 我国粮食产量 1959年 3400亿斤, 1961年 2950亿斤 9人均约 440斤),1978年 6000亿斤, 1984年 8000亿斤(人均约 800斤)。 ( 1)从新中国成立到 “二五 ”计划期间,我国在农业生产方 面开展了哪些运动 ( 6分) ( 2)指出材料二中反映的 20世纪 50
7、年代末至 60年代初、 70年代末至 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 4分)简要说明 20世纪 50年代末至 6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状况的原因。( 8分) ( 3) 1978 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 4 分)有什么意义?(6分 ) (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4分) 答案: ( 1)土地改革;( 2分)农业合作化运动;( 2分)人民公社化运动。( 2分) ( 2) 20世纪 50年代末至 60年代初粮食产量降低;( 2分) 70年代末至 80年代初粮食产量 大幅度提高。( 2分)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6分) 自然灾害严重
8、。( 2分) (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分)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2分)改变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2分)使农业和工业协调发展;( 2分)兼顾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分) ( 4)应该重视农业,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2分)调整农业结构,科技兴农。( 2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60分 )2009年 11月 8日 9日,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探讨如何深 化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谋求可持续发展。温家宝总理出席会议并在开幕式上宣布了中国同非洲合作八项新举措。 材料一:我国与非洲各国的交往源远流长。 1405年
9、至 1433年间,中国明代的大航海家郑和就曾经率领庞大的船队 7次下西洋,足迹遍及亚洲、非洲 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有何意义 (6分 ) 材料二: 1955年 4月 18日,第一次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 29个国家的 3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另有 5个国家派代表列席。这次会议的成员代表了占世界面积 1 4,人口 2 3的国家的人民是世界 史上第一次完全由亚非国家自己发起、自己举办,并且没有一个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中国派出了以周恩来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出席,并为推动会议的成功举行发挥了巨大作用。 (2)第一次亚非会议又被称为什么会议 在这次会
10、议上中国提出了什么方针 在当时情况下,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具有什么历史意义 (14分 ) 答案: ( 1)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分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 (3分 ) ( 2) 万隆会议。 (2分 ) “求同存异 ”。 (2分 ) 万隆会议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 2分)。从那时起,亚非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独立的新兴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2分)。万隆会议所确立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基础( 2分)。会议所倡导的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成为半个世纪以来激励广大发展中国家为实现民族振兴和推动人类进步而不懈奋斗的强大动力( 2分),有力地推动了亚非国家的联合、自强,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