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年四川眉山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卷 选择题 列宁在二月革命后回到俄国,并发表重要演说。一位支持者在整理他这一演说的内容时共列举了四条,其中错误的是 A要坚决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沙皇统治 B无产阶级需要夺取政权,然后去实行土地革命 C要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D提出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答案: A 下列关于第二次科技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以英国和美国为中心 B都以军事科技为先导 C都使科学技术的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D都推动了资本主义稳定高速发展 答案: D 当美国人用 1万元买下庞地克牌汽车时, 3000美元是给韩国装配工人的,1750美元是付给日本制造零件厂商的, 70
2、0美元是是给德国设计师的, 400美元是付给广告商的 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美国汽车离不开其他发达国家 B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的特征 C韩国工人的工资比较高 D美国汽车行业的利润在下降 答案: B 下列属于有效地利用经济手段解决战争危机的事件是 A 1935年美国中立法案 B 1941年美国对日本石油禁运 C 1962年美苏古巴导弹危机 D 1973年阿拉伯国家提高石油价格 答案: D 世界两级格局的瓦解与前两次大的国际格局的变动,原因相同的是 A受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 B受世界大战的影响 C受不平等条约的影响 D由少数国家操纵 答案: A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共同特点是 A都是欧
3、洲国家参加的政治军事集团 B都是战胜国组成的军事政治集团 C都是由大国控制的政治军事集团 D都是政治经济一体化集团 答案: C 战争中作战方式的改变与新型武器的大规模使用密切相关。这方面的典型战役是 A西西里岛登陆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中途岛战役 D阿拉曼战役 答案: C 与以往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 20世纪 30年代的民族解放运动最显著的特点是 A在亚、非、欧三洲广泛展开 B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 C无产阶级在运动中起重要作用 D具有反法西斯侵略的性质 答案: D 19291933 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 “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
4、 B “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 C “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 D “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 答案: B 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的相似之处是 都带有十分明显的大国强权的政治色彩 都是在大战结束后召开的 都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 都决定建立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 A B C D 答案: C 1919年 3月 25日,英国首相劳合 乔治在枫丹白露文件中强调: “我强烈反对把更多的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某个其它国家统治。 ”它反映了当时英国 A维护欧洲大陆均势以便控制欧洲 B对德国政策发生变化和保守性 C防止德国发生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D维护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性 答案: A
5、 有人说: “对于苏俄农民而言, 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 1921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 ”。这里 “阳光灿烂 ”最有可能是因为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 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税收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答案: B 简答题 ( 22分) 对于中国是否实行 “三权分立 ”制度,邓小平曾说过 “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奠定英美两国政 治体制的法律文件是什么?两国各自形成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8分) ( 2)
6、人们习惯上把 1718世纪的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称为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你认为这些革命的胜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6分) ( 3)邓小平所说的 “三权分立 ”是在西方哪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提出来的?这场运动发生的根源是什么?它对中国等亚洲国家有何重大影响?( 8分) 答案: 答:( 1)英国 1689年权利法案 ,美国 1787年宪法 , 英国形成君主立宪制,美国确立了共和政体(每个要点 2分,共 8分) ( 2)主要表现:这些革命推翻了旧的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2分),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基本原则( 2分),使这些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2分) ( 3)启蒙运
7、动( 2分),根源: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封建专制制度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 3分)。启蒙思想传到亚洲,激励和鼓舞了亚洲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有利于亚洲一些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3分)。 ( 3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市场经济中有一只 “看不见的手 ”,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因此,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生产效益如何分配,都无需政府干预。政府唯一的作用就是当好 “守夜人 ”,即防止暴动、偷窃、欺骗、确保个人自由和公民机会均等。这种经济理论的信条是 “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 ”。 材料二: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
8、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 “守夜人 ”;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 “守夜人 ”兼二老板。 材料三:邓小平说: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 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 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 材料四:里根当选之后( 1981年),雄心勃勃,表示要实行政府少干预、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对美国经济政策来番 “引人注目的改变 ”。 回答: ( 1)材料一反映了一种什么经济思想?它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6分) ( 2)依据材料二,分析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史实说明 “新政以来,企业主
9、是大老板,政府是 守夜人 兼二老板 ”。( 8分) ( 3)材料三中说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 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列宁的 思路指什么?好在什么地方?模式僵化了又指什么?这一模式的主要弊端是什么?( 10分) ( 4)材料四中,里根政府对美国经济政策来番 “引人注目的改变 ”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改变取得了哪些成效?( 6分) 答案: ( 1)经济思想:自由主义思潮,反对政府干预资本家的经营( 3分)。 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壮大,要求自由地经销商品和购买原料( 3分)。 ( 2)变化:由政府不干预经济到政府参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大规模干预经济( 4分)。 史实说明:政府出面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实行 “以 工代赈 ”等。( 4分) ( 3)指新经济政策( 2分)。好在开始从俄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度( 4分)。斯大林时期,放弃新经济政策,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分)。管得过严,缺乏足够的动力和活力,经济效益低下( 2分)。 ( 4)原因:里根政府认为由于对经济过度干预等政策导致美国经济进入 “滞涨阶段 ”( 3分)。 成效: 1982年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以后经济持续增长,到 90年代,美国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