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09高考真题汇编1-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doc

    • 资源ID:331904       资源大小:10.91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09高考真题汇编1-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doc

    1、2009高考真题汇编 1-祖国历史的开篇 先秦 选择题 “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 ”其中所说的 “九鼎 ”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答案: D 九鼎,据传是大禹在建立夏朝以后,用天下九牧所贡之金铸成九鼎,象征九州。因此, 鼎 很自然地成为国家拥有政权的象征。材料反映了九鼎随着夏商周政权更迭,在夏商周流转,也形象说明了九鼎代表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 “氏于国,则齐鲁秦吴 氏于字,则孟孙叔孙 ;氏于居,则东门北郭。 ”由此推论

    2、,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 ) A官名 B爵位 C谥号 D行业 答案: A 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 )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答案: “封建社会 ”的概念是近代引人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 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 ) 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 答案: A 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 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 答案: A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在之后的皇位继承上表现

    3、尤为明显。 礼记载: “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 C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对象为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从题干中的 “封黄帝之后于蓟 ”可以判断是分封制。 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A老子 B甲骨卜辞 C楚辞 D诗经 答案: D 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C礼法并用 D民水君舟 答案: B 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 “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 氏于事,则巫乙匠陶。 “由此类推,

    4、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A族号 B邑号 C爵号 D官名 答案: C 综合题 ( 09年广东历史)( 9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公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材料二】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 “爱人 ”、 “仁民 ”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妈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据略讼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问题: ( 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 3分) ( 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 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4 分) (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2分) 答案: ( 1)私人办学;教育及于平民;推出了合理的教学方法。( 3分) ( 2)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 2分) 结论:材料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材料二的孔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 2分) ( 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 2分) 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注意事项

    本文(2009高考真题汇编1-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doc)为本站会员(unhappyhay13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