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今年国际化学年的主题是 “化学 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PM2.5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易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B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 “断路 ” C利用二氧化碳等原料合成的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替代聚乙烯塑料 D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是利用从泔水中提取的地沟油与甲醇反应生成的脂肪酸甲酯类化合物,与石化柴油有本质不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PM2
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是造成雾霾的元凶, PM2.5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易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正确; B、用于光导纤维的是二氧化硅,不是硅单质,错误; C、利用二氧化碳等原料合成的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替代聚乙烯塑料,减少白色污染,正确; D、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是利用从泔水中提取的地沟油与甲醇反应生成的 脂肪酸甲酯类化合物,属于酯类,石化柴油属于烃类,二者本质不同,正确,答案:选 B。 考点:考查常见污染物及防治 X、 Y、 Z、 W 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W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在同
3、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最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Y Cl-Na+Al3+ ; ( 2) , Na2O2 + Na2S + 2H2O = S + 4Na+4OH-; ( 3) 90% , 2SO2(g)+ O2(g)= 2SO3(g) H = - 196.7 KJ/mol 。 试题分析:( 1) B、 C、 D为同一周期,且原子序数处于 9种元素的中间,所以三种元素是第二周期元素, A 是第一周期元素,所以 A 是 H 元素; E、 F、 G、L、 I是第三周期元素, A与 E同主族,则 E是 Na元素; C和 D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是 11,第二周期元素中最外层电子数
4、之和是 11的元素可能是 C与 F或N 与 O,若为 C与 F元素, F的质子数比 D多 5,则 F是 Si, C、 D、 F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 29,与题意不符,所以 C是 N 元 素, D是 O 元素,则 F是 Al元素, B与 G、 D与 L分别为同一主族,则 B是 C元素, G是 Si元素, L是 S元素,所以 I是 Cl元素。 ( 1)以上非金属元素中所形成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最弱的也即非金属性最弱的是 Si,对应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SiH4; E、 F、 L、 I所形成的简单离子中,E、 F的离子的核外有 2个电子层,而 L、 I的离子核外有 3个电子层,半径随电子层数增
5、多而增大,随核电荷数增多而减小,所以四种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S2-Cl-Na+Al3+; ( 2) S与 Cl形成的原子个数比 1:1的化合物 X,化合物 X中 各原子均满足 8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 X的化学式为 S2Cl2,电子式为 ;固体化合物E2D2投入到化合物 E2L的水溶液中,即过氧化钠与硫化钠的反应,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氧气,氧气与硫化钠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沉淀是 S单质和氢氧化钠,所以离子方程式为 Na2O2 + Na2S + 2H2O = S + 4Na+4OH-; ( 3)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由题意可知,二氧化硫的起始浓度是0.2mol/L
6、,氧气的起始浓度是 0.1mol/L,平衡时氧气的浓度是 0.01 mol L-1,则平衡时二 氧化硫的浓度是 0.02 mol L-1,所以二氧化硫的转化率是( 0.2-0.02) mol L-1/0.2mol/L=90%; 2mol的二氧化硫转化 1.8mol时放出 177kJ的热量,则2mol二氧化硫完全转化时放出的热量是 177kJ/0.9=196.7kJ,所以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SO2(g)+ O2(g)= 2SO3(g) H = - 196.7 KJ/mol 考点:考查元素的推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电子式的书写,方程式的书写,转化率的计算等 ( 12分)铅及其化合物可用于
7、蓄电池、耐酸设备 及 X射线防护材料等。回答下列问题: ( 1)铅是碳的同族元素,比碳多 4个电子层,铅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为 , PbO2的酸性比 CO2的酸性 (填 “强 ”或 “弱 ”)。 ( 2) PbO2与浓盐酸共热生成黄绿色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 PbO2可由 PbO 与次氯酸钠溶液反应制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PbO2也可以通过石墨为电极 Pb(NO3)2和 Cu(NO3)2的混合溶液为电解液电解制取。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_ _。若电解液中不加入 Cu(NO3)2,主要缺点是 。 ( 4) PbO2在加热过程发生分解的失重曲线如下图所示,已知失重曲线上的 a点
8、为样品失重 4.0%( )的残留固体,若 a点固体组成表示为 PbOX或 mPbO2 nPbO,列式计算 x值和 m:n值 _ 。答案:( 12分) (第 1小题每空 1分,其余每空 2分 ) ( 1) 第六周期第 A族 弱 ( 2) PbO2+4HCl(浓 ) PbCl2+Cl2+2H2O ( 3) PbO+ClO = PbO2+Cl- Pb2+2H2O - 2e-= PbO2+ 4H+ 不能有效利用 Pb2+ ( 4)根据 PbO2 PbO + O2,有 32= , =1.4 ,根据 mPbO2 nPbO, , = = 试题分析: (1)Pb 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六周期第 A 族,根据元素
9、周期律可知,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 PbO2的酸性比 CO2的酸性弱; ( 2) PbO2与浓盐酸共热生成黄绿色气体,该黄绿色气体是氯气,说明 Cl元素被氧化,则 Pb元素被还原为 Pb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PbO2+4HCl(浓 )PbCl2+Cl2+2H2O; ( 3) PbO 与次氯酸钠溶液反应制得 PbO2, Pb元素被氧化,则 Cl元素被还原为氯离子,离子方程式为 PbO+ClO = PbO2+Cl-;石墨为电极 Pb(NO3)2和 Cu(NO3)2的混合溶液为电解液电解制取 PbO2,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则 Pb2+失去 2个电子生成 +4价的 PbO2
10、,根据元素守恒,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Pb2+2H2O - 2e-= PbO2+ 4H+,若电解液中不加入 Cu( NO3) 2,阴极上 Pb2+获得电子生成 Pb,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Pb2+2e-=Pb, Pb2+的利用率降低; ( 4)若 a点固体组成表示为 PbOx,根据 PbO2 PbO + O2,设开始有 1mol PbO2固体, 质量是 239g,则 a点有 32= ,解得 x=1.4,则 mPbO2 nPbO 中 O 原子的个数平均是 1.4,所以( 2m+n) /(m+n)=1.4,m:n=2:3.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常用化学用语、电解原理、方程式的计算
11、12分 ) 化合物 AX3和单质 X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化合物 AX5。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 AX3(g) X2(g) AX5(g)在容积为 10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起始时 AX3和X2均为 0.2 mol。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反应体系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列式计算实验 a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的反应速率 v(AX3) 。 图中 3组实验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的反应速率 v(AX5)由小到大的次序为 (填实验序号 ); 与实验 a相比,其他两组改变的实验条件及判断依据是: b ; c 。 用 p0表示开始时总压强, p表示平衡时总压强, 表示 AX3的平衡转化率,则 的表达式为
12、 。 答案:分 ) (每空 2分 ) 1.710-4mol/( L min)( 2分) acb ( 2分) 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但平衡点没有改变 ( 2分);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但平衡点向逆反应方向移 动(或反应容器的容积和起始物质的量未改变,但起始总压强增大)( 2分); =2( 1- )( 2分); 试题分析: 反应速率 =单位时间内的物质的浓度的改变量,由图像可知,平衡时实验 a中的压强由原来的 160降为 120kPa,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为原来的 120/160=3/4,设 AX3的物质的量减少 x,根据 AX3(g) X2(g) AX5(g) 开始( mol) 0.2
13、0.2 0 转化( mol) x x x 平衡( mol) 0.2-x 0.2-x x 所以 0.2-x+0.2-x+x=3/4(0.2+0.2),解得 x=0.1mol,到达平衡的时间是 60min,则反应速率 v(AX3) 0.1mol/10L/60min=1.710-4mol/( L min); 根据到达平衡所用的时间的多少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所用时间越短,反应速率越快,由图可知达到平衡时的反应速率 v(AX5)由小到大的次序为 acb; b与 a达到的平衡相同,但反应速率快,说明 b使用了催化剂;而 c的反应速率比 a快,说明 c的温度升高或压强增大,若是后者,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压强减少的更多,曲线应在 b 的下方,与图像不符,所以只能是升高温度,使平衡逆 向移动,压强减少的较 a少; 用 p0表示开始时总压强, p表示平衡时总压强, 表示 AX3的平衡转化率,设 AX3的物质的量减少 x,根据 的计算过程可知,( 0.4-x) /0.4=p/ p0,解得x=0.4( p0-p) /p0,则 =0.4( p0-p) /p0/0.2=2( 1- ) .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计算,平衡图像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