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变为清洁能源 B服用铬含量超标的药用胶囊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C竹炭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能吸附新装修房屋内的有害气体 D采用催化转换技术将汽车尾气中的 NOx和 CO转化为无毒气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煤的汽化和液化为复杂的化学变化。 考点: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 对下列装置的叙述错误的是 A X如果是 HCl,则不论 a和 b用导线连接还是 a和 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时, H+的移动方向均相同 B X如果是
2、硫酸铜, a和 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一段时间后铁片质量增加 C X如果是硫酸铁,则不论 a和 b是否用导线连接,铁片均发生氧化反应 D X如果是 NaCl,则 a和 b连接时,该装置可模拟生铁在食盐水中被腐蚀的过程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中 a、 b用导线连接时 H+移向 a,分别连接直流电源的正负极时H+移向 b极,错误。 考点:原电池原理、电解原理。 在一定温度下,固定体积为 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SO2(g)+O2(g) 2SO3(g) Hc(CH3COO-)c(H+)c(OH-) C对于 N2(g)+3H2(g) 2NH3(g),其他条件不变,充入 N2,正反应速
3、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D在硫酸钡悬浊液中加入足量饱和 Na2CO3溶液,振荡、过滤、洗涤,沉淀中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 Ksp(BaSO4)Ksp(BaCO3) 答案: A 试题分析: CH3COONa溶液显碱性, c(OH-)c(H+);合成氨过程中冲入氮气,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Ksp(BaCO3) Ksp(BaSO4),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可由 BaSO4转化为 BaCO3。 考点:水的离子积常数、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难溶电解 质的溶度积。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 FeCl3、 Na2O2、 CuS均可由相应单质直接化合生成 B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若
4、加入 KNO3固体,铜粉溶解 C “溶洞 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碳酸钙与水、 CO2的反应 D氢氧化铝、碳酸铵都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答案: A 试题分析: Cu粉与硫粉反应生成 Cu2S. 考点:物质的性质。 将 SO2气体与足量 Fe2(SO4)3溶液完全反应后,再加入 K2Cr2O7溶液,发生如下两个化学反应: SO2+2Fe3+2H2O=SO42-+2Fe2+4H+ 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氧化性 Cr2O72-Fe3+SO2 B K2Cr2O7能将 Na2SO3氧化成 Na2SO4 C每有 1molK2C
5、r2O7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6NA D若 6.72 L SO2(标准状况 )参加反应,则最终消耗 0.2molK2Cr2O7 答案: 试题分析: D项标况下 6.72 L SO2的物质的量为 0.3mol,由方程式 知0.3molSO2反应生成 0.6mol Fe2+,发生反应 时消耗 Cr2O72-0.1mol。错误。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下列关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Fe在常温下可与浓硝酸、稀硝酸、浓硫酸剧烈反应 B Al、 Cl2均能和 NaOH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两单质的作用相同 C Na久置于空气中,可以和空气中的有关物质发生反应,最终生成 Na2CO3 D
6、制备 FeCl3、 CuCl2固体均可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 Fe在常温下与浓硫酸和浓硝酸会发生钝化; Al与氢氧化钠反应时做还原剂,而 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制备 FeCl3、 CuCl2固体时需在 HCl气流中将溶液蒸干。 考点:元素化合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性氧化物一定不能和酸反应 B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D pH相同的两种酸溶液,水的离子积常数一定相等 答案: B 试题分析: SiO2 作为酸性氧化物能与 HF 反应;金刚石和石墨由同种元素组成,但属于混合物;水的离子积常数只受温度影响。 考点:化学叙述。
7、 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升高温度可加快反应速率,缩短生产周期,故温度越高越好 B硫酸工业中,使用催化剂是为了提高 SO2转化为 SO3的转化率 C电解精炼铜时,精铜作阴极 D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采用离子交换膜法,可防止阴极室产生的 Cl2进入阳极室 答案: C 试题分析:合成氨过程中温度应该控制在 5000C左右,而不是越高越好;硫酸工业中,使用催化剂会加快反应速率,不会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电解饱和食盐水时用离子交换膜法,防止阳极室产生的 Cl2进入阴极室。 考点:化学与工业生产。 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 22 4 L O3含有
8、分子的数目为 NA B常温常压下, 4 0 g CH4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 NA C常温常压下, 1 L 0 1 mol/LNH4NO3溶液中 NH4+、 NO3-的数目均为 0 1 NA D标准状况下, 2 24 L Cl2与足量 NaOH溶液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0 1 NA 答案: C 试题分析: NH4NO3溶液中 NH4+因为水解,离子数目小于 0 1 NA。 考点:阿伏伽德罗常数。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干冰、液态氯化氢都是电解质 B化合物 Na2O2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 C Na2O、 Fe2O3、 Al2O3既属于碱性氧化物,又属于离子化合物 D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
9、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干冰属于非电解质; 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溶液、浊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 考点:对化学概念的掌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饱和食盐水时,溶液中的 OH-向阴极移动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都能达到 8(或 2)电子稳定结构 D金属单质 Na、 Mg、 Fe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反应都生成 H2和相应的碱 答案: B 试题分析:电解饱和食盐水时溶液中的 OH-向阳极移动; H+核外没有电子层;Fe与水反应时生成 Fe3O4. 考点:化学原理。 短周期元素 X、 Y、 Z、 W的
10、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 3倍, Y原子的最外层只有 2个电子, Z单质可制成半导体材料, W与 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元素 W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比 X的氢化物稳定性强 B元素 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强碱 C化合物 YX、 ZX2、 WX2中化学键类型相同 D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 rYrZrWrX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中 X为 O、 Y为 Mg、 Z为 Si、 W为 S;确定 D对。 考点:元素周期律。 下列有关离子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属钠溶于足量水中的离子方程式: Na+2H2O=Na+H2+2OH- B加入铝粉后产生大量氢气的
11、溶液中: NH4+、 Na+、 NO3-、 Cl-可以大量共存 C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氨水与盐酸混和,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 c(C1-)c(NH4+)c(OH-)c(H+) D等物质的量的二元弱酸 H2X与其钾盐 K2X的混合溶液中c(K+)=c(H2X)+c(HX-)+c(X2-)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2Na+2H2O=2Na+H2+2OH-; B项为碱性时 NH4+不能大量共存,溶液显酸性时因为 NO3-,不能产生氢气; C项所得溶液显示酸性, c(H+) c(OH-)。 考点:离子方程式、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下列实验表述正确的是 A图 l:用于
12、制取纯净的 NO2气体 B图 2:用于研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C图 3:用于实验室 Cl2的收集 D图 4:用于除去 CO2气体中的 HCl杂质 答案: B 试题分析:图 1中 NO2与水反应收集不到;图 3中进气管和出气管反放;图 4碳酸钠会将二氧化碳吸收。 考点:简单实验。 实验题 答案:( 1) Ca(OH)2+SiO2=CaSiO3+H2O;( 2) 3Cl2+6OH-=ClO3-+5Cl-+3H2O( 3)吸附氯气,防止在后续试验中氯气溢出污染环境。( 4) ag,he,di;防止倒吸 A NH4Cl 试题分析:向碱性溶液中通入氯气,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为 3Cl2+6OH-=ClO3-+5Cl-+3H2O;氯气有毒,需吸收;采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干燥需用碱石灰,收集时,需短管进,多余气体需吸收。且倒置漏斗防止倒吸。 考点:化学实验。 填空题 答案: ( 1) C ( 2) ( 1) 13 ( 2) CH3COO-浓度增大,抑制了CH3COOH电离,使 c(H+)降低, pH增大, H2S HCO3-HS-,从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O32-+H2S=HCO3-+HS-. 考点: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原理、原电池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