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高二上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一定温度下,对可逆反应 A(g) 2B(g) 3C(g)的下列叙述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A单位时间内消耗 amolA,同时生成 3amolC B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C 2v(C)正 3v(B)逆 D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单位时间内消耗 a mol A,同时生成 3a mol C,表示的都是正反应速率,无法判断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故 A错误; B、反应两边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始终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能作为判断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故
2、B 错误; C、当 3v( B) 正 =2 v( C) 逆 ,表示的是正逆反应速率且相等,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达到了平衡状态,故 C正确; D、由于该反应是体积不变的反应,反应过程中压强始终不变,所以压强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依据,故 D错误。 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25 时, Fe(OH)3的 Ksp 410-38,若使某溶液中 Fe3 完全沉淀所需 pH最接近 A 3 B 7 C 9 D 11 答案: A 试题分析:当 Fe3+小于等于 10-5mol/L时认为沉淀完全,则 C( OH- ) = =1.5910-11mol/L, C( H+) =mol/L=6.2910-4mol
3、/L, pH=-lg6.2910 4=4.2,故 A正确。 考点: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计算 下列关于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2CO3溶液和 NH4Cl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Na2CO3溶液中: c(OH-) c(H ) c(HCO3-) c(H2CO3) B NH4Cl溶液中: c(NH4 ) c(Cl-) c(H ) c(OH-) C c(CO32-) c(HCO3-) c(H2CO3) c(NH4 ) c(NH3 H2O) D 2c(CO32-) c(HCO3-)-c(Na ) c(Cl-)-c(NH4 )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Na2CO3溶液中,由质子守恒可知, c
4、(OH-)=c(H+)+c(HCO3-)+2c(H2CO3),故 A错误; B、 NH4Cl溶液中 Cl-离子以离子状态存在,而 NH4离子发生水解产生 NH3 H2O,使溶液中 c(NH4 )1 D以上三种可能全对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题意知, c(A) c(B),根据反应方程式得 K= ,反应平衡时又 c(C) c(D)( 1)由图知,反应达到平衡时 c(A) c(B) c(C) =c(D),故K1;( 2)由图知,反应达到平衡时 c(A) =c(C),故 K=1;( 3)由图知,反应达到平衡时, c(A) c(B) c(C) =c(D),故 K1;综上所述以上三种可能全对,故 D正确
5、。 考点: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据报道,最近摩托罗拉公司研发了一种由甲醇和氧气以及强碱做电解质溶液的新型手机电池,电量可达现在使用的镍氢电池或锂电池的十倍,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其电池反应为 2CH3OH + 3O2 + 4OH- 2CO32- + 6H2O,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充电时有 CH3OH生成的电极为阳极 B充电时每生成 1 mol CH3OH转移 12mol电子 C放电时电解质溶液的 pH逐渐增大 D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为: CH3OH-6e- 8OH- CO32-+ 6H2O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充电时,碳酸根离子得电子生成甲醇,则有 CH3OH生成的电极为阴极
6、,故 A 错误;充电时每生成 1molCH3OH转移 1mol( 4+2) =6mol 电子,故 B错误;放电时,氢氧根离子参加反应导致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降低,所以溶液的 pH减小,故 C错误; D、放电时,负极上甲醇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CH3OH-6e-+8OH-=CO32-+6H2O,故 D正确。 考点:化学电源新型电池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向 FeCl3和 KSCN 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 KCl固体,溶液血红色变浅 B向 5mL 0.1mol/L K2Cr2O7溶液中加入少量 NaOH固体,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 C等体积等浓度 Na2S2O3和 H2SO4混合
7、,温度升高出现浑浊和生成气体速度加快 D酸性 KMnO4溶液中滴加 H2C2O4, H2C2O4浓度越大褪色和生成气体速度越快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加入少量 KCl固体,溶液中 Fe3+、 SCN-浓度不变, K+和 Cl-不参加反应,平衡不移动,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故 A错误; B、 Cr2O72-+H2O2CrO42-+2H+加入少量 NaOH固体,中和氢离子,氢离子浓度降低,平衡向右移动 ,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故 B正确; C、温度越高、浓度越大,则反应速率就越快, 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故 C正确; D、该反应是一条自催化反应,即反应生成
8、的锰离子可以作为催化剂。所以开始加入草酸溶液时,随着草酸的不断滴入,锰离子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即褪色和生成气体速度越快,故 D正确。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生产生活中比较普遍而且危害较大的是金属的化学腐蚀 B当镀锡铁制品的镀层破损时,镀层仍能对铁制品起保护作用 C在海轮外壳连接锌块保护外壳不受腐蚀是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可将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以保护它不受腐蚀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在生产生活中比较普遍而且危害较大的是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故 A错误; B、铁比锡活泼,当镀锡铁制品的镀层破损时,铁易被腐蚀,故 B错误
9、; C、海轮外壳连接锌块,锌为负极,保护外壳不受腐蚀,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 C正确; D、防止金属被氧化,金属应连接电源的负极,如连接正极,加剧腐蚀,故 D错误。 考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 H2(g)+Cl2(g) 2HCl(g)在光照条件下和点燃条件下的 H不同 B常温下, 2A(s)+B(g) 2C(g)+D(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焓变一定大于零 C 1mol硫酸与 1mol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 D在 25 、 101KPa时, 2mol S的燃烧热是 1mol S的 2倍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反应热与反应物的
10、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有关,与反应条件无关,则光照和点燃条件的 H 相同,故 A 错误; B、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焓变和熵变的综合判据,当 G= H-T S 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而 H 0, S 0时不能自发进行, H 0, S 0时,在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所以在室温下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H 一定大于 0,故 B正确; C、 OH-和 H+结合放出的能量是中和热 ,但是在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中 ,Ba2+和 SO42-结合也产生热量变化,故 C错误; D、在 25 , 101 kPa时, 1 mo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11、与物质的量无关,因此在 25 、 101KPa时, 2mol S的燃烧热和 1mol S的燃烧热相同,故 D错 误。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下表为四种物质的溶解热( “ ”为放热, “-”为吸热, 18 ) 化学式 NH4NO3 NaOH Ba(NO3)2 KNO3 溶解热( kJ/kg) 330.75 +1040.5 410.62 353.17 将等质量的上述物质加入等质量的水中,对水的电离平衡影响最小的是 A NH4NO3 B NaOH C Ba( NO3)2 D KNO3 答案: D 试题分析:温度影响水的电离平衡,溶解热数值越小,温度影响越小,同
12、时物质的水解在更大程度上影响水的电离, NH4NO3中 NH4+离子和水中 OH-离子结合形成水分子,促进水的电离; NaOH 溶液中存在大量 OH-离子抑制水的电离;Ba(NO3)2和 KNO3本身对水电离没有影响,但 KNO3溶解热小于 Ba(NO3)2,故加入等质量的物质时 KNO3对水的电离平衡影响最小。 考点:盐类水解 已知在 25 时: 2C(s) O2(g) 2CO(g) H1 -222kJ/mol 2H2(g) O2(g) 2H2O(g) H2 -484kJ/mol C(s) O2(g) CO2(g) H3 -394kJ/mol 则 25 时, CO(g) H2O(g) CO2
13、(g) H2(g)的反应热 H4为 A -82kJ/mol B -41kJ/mol C -312kJ/mol D 82kJ/mol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盖斯定律,由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乘以适当的系数进行加减构造目标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也乘以相应的系数并进行相应的加减。即 H4= H3- H1- H2=-41kJ/mol,故选 B。 考点:用盖斯定理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 算 下列各图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中错误的是 A B C D A图 A为向盐酸中滴加 NaOH发生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趋势 B图 B为向醋酸中滴加 NaOH发生中和反应过程中各物质浓度的变化趋势 C图 C中能量 Ec的分子称为
14、活化分子, E为分子平均能量,则活化能为 Ec-E D图 D为未加入催化剂和加入催化剂的反应进程中的能量变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向盐酸中滴加 NaOH发生中和反应, H+OH-=H2O 是放热反应,故反应温度升高,当溶液中的完全反应后,温度逐步降低至室温,故 A正确;B、醋酸与 NaOH发生中和反应,在反应中浓度趋于平缓后变化,故 B错误; C、使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提供的最低限度的能量叫活化能,由图知活化能为 Ec-E,故 C正确; D、催化剂加速反应进程,但并不影响反应中能量变化,故 D正确。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化学能热能转化 下列关于化学平衡常数( K),电离平衡常数(
15、Ka或 Kb),水解平衡常数( Kh),沉淀溶解平衡常数( Ksp),水的离子积常数( Kw)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K 值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一般地说, K 105时,该反应进行得就基本完全了 B比较 Ksp与离 子积 Qc的相对大小,可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C K、 Ka或 Kb、 Kh、 Ksp、 Kw都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常数值越大 D弱酸 HA的 Ka与 NaA的 Kh、水的离子积常数 Kw三者间的关系可表示为:Kw Ka Kh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相同条件下不同反应的 K 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相同的化学反应在不同条件下, K 值越
16、大,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故 A正确; B、比较 Ksp与离子积 Qc的相对大小,可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Qc Ksp时 ,溶液过饱和有沉淀 析出; Qc Ks时,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 Qc Ksp时,溶液不饱和无沉淀析出,故 B正确; C、平衡常数都是温度的函数,随温度变化做相应的变化,电离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常数和溶解平衡常数温度升高其值都增大,但是化学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和反应的吸放热情况有关,故 C错误;水解和电离为可逆过程, Ka=, Kb= ;则有 Ka Kh=Kw,故 D正确。 考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实验题 某酸性工业废水中含有 K2
17、Cr2O7。光照下,草酸 (H2C2O4)能将其中的 Cr2O72-转化为 Cr3 。某课题组研究发现,少量铁明矾 Al2Fe(SO4)4 4H2O即可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有关因素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探究如下 ( 1)在 25C下,控制光照强度、废水样品初始浓度和催化剂用量相同,调节不同的初始 pH和一定浓度草酸溶液用量,作对比实验,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实验编号 初始 pH 废水样品 体积 /mL 草酸溶液 体积 /mL 蒸馏水 体积 /mL 4 10 30 5 60 10 60 20 测得实验 和 溶液中的 Cr2O72-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 2)
18、实验 和 的结果表明 _; ( 3)该课题组队铁明矾 Al2Fe(SO4)4 4H2O中起催化作用的成分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 假设一: Fe2 起催化作用;假设二: ;假设三: ; ( 4)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完成下表中内容。(除了上述实验提供的试剂外,可供选择的药品有 K2SO4、 FeSO4、 K2SO4 Al2(SO4)3 24H2O、Al2(SO4)3等。(溶液中 Cr2O72-的浓 度可用仪器测定) 实验方案(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取_代替实验 中的铁明矾,控制其他反应条件与实验 相同,进行对比实验 反应进行相同时间后 若溶液中的 Cr
19、2O72-浓度_则假设一成立; 若溶液中的 Cr2O72-浓度_则假设一不成立; 答案: ( 1) 实验 编号 初始 pH 废水样品 体积 /mL 草酸溶液 体积 /mL 蒸馏水 体积 /mL 60 30 4或 5 20 ( 2)溶液的 pH对该反应的速率有影响( 3) Al3+起催化作用; SO42-起催化作用( 4)等物质的量 K2SO4 Al2(SO4)3 24H2O;大于实验 中的Cr2O72-浓度;等于实验 中的 Cr2O72-浓度 试题分析:( 1) 中 PH不同,是探究 PH对速率的影响;则 是探究不同浓度时草酸对速率的影响,故答案:为 实验 编号 初始 pH 废水样品 体积 /
20、mL 草酸溶液 体积 /mL 蒸馏水 体积 /mL 60 30 4或 5 20 ( 2)由实验 表明溶液 pH越小,反应的速率越快,所以溶液 pH对该反应的速率有影响( 3)根据铁明矾 Al2Fe( SO4) 4 24H2O组成分析, Al3+起催化作用; SO42-起催化作用;( 4)要证明 Fe2+起催化作用,需做对比实验,再做没有 Fe2+存在时的实验,所以要选 K2SO4 Al2( SO4) 3 24H2O;用等物质的量 K2SO4 Al2( SO4) 3 24H2O 代替实验 中的铁明矾,控制其他反应条件与实验 相同,进行对比实验,反应进行相同时间后,若溶液中 c( Cr2O72-)
21、大于实验 中 c( Cr2O72-),则假设一成立;若两溶液中的c( Cr2O72-)相同,则假设一不成立; 考点: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填空题 I.现将反应 2Fe3+ + 2I- 2Fe2+ + I2设计成如下图所示的原电池 ( 1)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_;(填序号) a.电流计读数为零 b.电流计指针不再偏转且不为零 c.电流计指针偏转角度最大 ( 2)若盐桥中装有琼脂 -饱和 KCl溶液,反应过程中的 Cl-移向烧杯 _;(填 “甲 ”或 “乙 ”) ( 3)反应 达到平衡后,向甲中加入适量 FeCl2固体,此时 _(填 “甲 ”或 “乙 ”)中石墨电极为负极,对应的电极
22、反应方程式为_。 II如下图所示的装置, C、 D、 E、 F、 X、 Y都是惰性电极。将电源接通后,向乙中滴入酚酞试液,在 F极附近显红色。 ( 4)装置乙中电极 F的电极反应式 _; ( 5)相同条件下,装置甲、乙的 C、 E电极生成物质的体积之比为_; ( 6)欲用装置丙进行粗铜精 炼,电极 G应该是 _; ( 7)装置丁中电极 _附近红褐色变深,说明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荷。 答案:( 1) a( 2)乙( 3)甲, 2Fe2+-2e- 2Fe3+ ( 4) 2H+ + 2e- H2( 5) 1: 2( 6)粗铜( 7) Y 试题分析:( 1)根据常温下能自动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设计成原
23、电池,再利用正反应 2Fe3+2I- 2Fe2+I2可知,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而碘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图中甲烧杯中的石墨作正极,乙烧杯中的石墨作负极,利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当电流计为零时,说明没有电子发生转移,则反应达到平衡,故 a正确;( 2)阴离子向正极移动,故反应过程中的 Cl-移向乙烧杯;( 3)当加入 Fe2+,导致平衡逆向移动,则 Fe2+失去电子生成 Fe3+,作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方程式为 2Fe2+-2e- 2Fe3+;( 4)根据图片知,该装置是电解池,将电源接通后,向乙中滴入酚酞溶液,在 F极附近显红色,说明 F极附近有大量氢氧 根离子,由此得
24、出 F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所以F极是阴极,电极反应式 2H+ + 2e- H2;( 5)甲装置中 C电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 D电极上铜离子放电生成铜单质,生成 1mol氧气需要 4mol电子,生成 1mol铜时需要 2mol,电子所以转移相同物质的量的电子时生成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2;( 6)若用装置丙进行粗铜精炼,电镀时,镀层作阳极,镀件作阴极,故 G为粗铜;( 7)电解池中带正电荷的微粒向阴极移动,带负电荷的微粒向阳极移动, Y为阴电极,故电极 Y附近红褐色变深。 考点:设计原电池;原电池和电解池 的工作原理 醋酸和盐酸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酸,在一定条件下 CH3CO
25、OH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CH3COOH CH3COO-+H+ H 0 ( 1)常温下, pH 5醋酸溶液中, c(CH3COO-) _mol/L(精确值,要求列式不必化简 ); ( 2)下列方法中可以使 0.10 mol L-1 CH3COOH的电离程度增大的是 a加入少量 0.10 mol L-1稀盐酸 b加热 CH3COOH溶液 c加水稀释至 0.010 mol L-1 d加入少量冰醋酸 e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 f加入少量 0.10 mol L-1 NaOH溶液 ( 3)将等质量的锌投入等体积且 pH均等于 3的醋酸和盐酸溶液中,经过充分反应后,发现只在一种溶液中有锌粉剩余,则生成氢气的体
26、积: V(盐酸 )_V(醋酸 )(填 “大于 ”、 “小于 ”或 “等于 ”) ( 4)用 NaOH溶液分别滴定 20.00mL0.1mol/L盐酸和 20.00mL0.1mol/L醋酸溶液,得到如图所示两条滴定曲线,用 NaOH溶液滴定醋酸溶液的曲线是 (填“图 1”或 “图 2”) ( 5)常温下,将 0.1 mol/L盐酸和 0.1 mol/L醋酸钠溶液混合,所得溶液为 中性,则混合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按由大到小排序为_。 ( 6)下图表示溶液中 c(H )和 c(OH-)的关系 M区域内(阴影部分)任意点 c(H )_c(OH-)(填 “大于 ”、 “小于 ”或 “等于 ”) 在 T2温
27、度下,将 pH 9 NaOH溶液与 pH 4 HCl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的 pH 7,则 NaOH溶液与 HCl溶液的体积比为 。(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 答案:( 1) 10-5-10-9( 2) bcf( 3)小于( 4)图 2 ( 5) c(Na+) c(CH3COO-) c(Cl-) c(H ) c(OH-)( 6) 小于 ; 1: 9 试题分析:( 1)在 pH=5的稀醋酸溶液中, c( H+) =10-5mol/L, c( OH-) =10-9mol/L,根据溶液电荷守恒可知 c( H+) =c( CH3COO-) +c( OH-),则 c( CH3COO-) =( 1
28、0-5-10-9) mol/L( 2)加热、加水稀释、加入碱性物质均能使电离平衡向右移动,故答案:为 bcf;( 3)醋酸是弱酸,随着它和金属的反应,电离平衡不断地向右移动,会电离出更多的氢离子,所以醋酸产生的氢气体积较大,故答案:为小于;( 4)滴定开始时 0.002mol/L盐酸 pH=3, 0.002mol/L醋酸 pH 3,所以滴定醋酸的曲线是图 2;( 5)将 0.1mol/L盐酸和 0.1mol/L醋酸钠溶液混合,反应生成醋酸,如等体积混合物,溶液呈酸性,溶液呈中性,应加入少量盐酸,生成醋酸,则 c( Na+) c( CH3COO-) c( Cl-)溶液恰好呈中性,氢离子和氢氧根的
29、浓度一定相等, c( H+) =c( OH-),则有 c( Na+) c( CH3COO-) c( Cl-) c( H+) =c( OH-);( 6) 由图可知, ZX线表示 c(H )=c(OH-),则 ZX 线上部分表示 c(H )c(OH-); 由图知,在 T2 温度下,水的离子积为: c( H+) c( OH-) =10-12,此温度下 pH=9的 NaOH溶液中 c( OH-) = =10-3mol/L, pH=4的 HCl溶液 c( H+) =10-4mol/L,若所得混合溶液的 pH=7,则反应后的溶液的 c( OH-) = =10-5mol/L,即=10-5 mol/L,得 V
30、(NaOH):V(HCl)=1: 9。 考点: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平衡;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中和滴定;离子积常数 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 0.3mol A、 0.1mol C 和一定量的气体 B三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面左图所示。下面右图为 t2时刻后改变容器中条件,平衡体系中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 t2t 5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条件,所用条件均不同。 t3t 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 ( 1)若 t1 15s,则 t0t 1阶段以 C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v( C) mol/(L s); ( 2)若 t2t 3阶段, C的体积分数变小,此阶段 v正 v逆 (填 “
31、大于 ”、 “小于 ”或“等于 ”) ( 3) 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 mol; ( 4) t1时刻,平衡常数 K ; ( 5) t5t 6阶段容器内 A的物质的量共减小 0.03mol,而此过程中容器与外界的热交换总量为 a 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 6)若 t2时刻后图像变化如下图,则改变条件为 a恒温恒压下,按照 2: 1比例充入任意量的 B和 C b恒温恒压下,加入 0.24mol A、 0.06mol B和 0.14mol C c恒温恒压下,加入 0.12mol A、 0.1mol B和 0.22mol C d恒温恒压下,加入 0.14mol B和 0.30mol C 答案
32、:( 1) 0.004( 2)小于( 3) 0.04( 4) 2.80 ( 5) 3A(g) B(g)+2C(g) H +100a kJ mol-1( 6) bd 试题分析:( 1)若 t1=15s,生成物 C在 t0 t1时间段的平均反应速率 v= =mol/(L s)=0.004mol/(L s);( 2)由题意知, t3 t4阶段与 t4 t5阶段正逆反应速率都相等,而 t3 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如 t4 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为降低反应温度,平衡移动发生移动,则正逆反应速率 不相等,则 t4 t5阶段应为减小压强;反应中 A的浓度变化为 0.15mol/L-0.06mol/L=0.09m
33、ol/L, C的浓度变化为 0.11mol/L-0.05mol/L=0.06mol/L,反应中 A与 C的计量数之比为 0.09:0.06=3: 2,则该反应中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前后相等,则有: 3A( g) B( g) +2C( g),若 t2t 3阶段, C的体积分数变小,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 v正 v逆;( 3)根据方程式可知消耗 0.09mol/L的 A,则生成0.03mol/L的 B,容器的体积为 =2L,生成 B的物质的量为0.03mol/L2L=0.06mol,平衡时 B的物质的量为 0.05mol/L2L=0.1mol,所以起始时 B的物质的量为 0.1mol-0.0
34、6mol=0.04mol;( 4)在 t1 时刻, c(A)=0.06 mol/L, c(B)=0.05 mol/L, c(C)=0.11 mol/L,故平衡常数 K= =2.80;( 5)反应的方程式为 3A(g) B(g)+2C(g), A的物质的量减少 0.03mol,而此过程中容器与外界的热交换总量为 akJ,则 A的物质的量减少 3mol,与外界的热交换总量为 100akJ,根据图象可知 t5 t6阶段应为升高温度, A的物质的量减少,说明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吸热,故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A(g) B(g)+2C(g), H=+100akJ mol-1;( 6)恒温恒压下反应图像变化达到平衡,一种反应速率瞬间减小,一种瞬间增大,最后达到平衡, 3A(g) B(g)+2C(g),则 a不符, d符合, c不符, b符合 考点: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象的综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