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年江西省吉安三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下列情况中的运动物体,不能被看成质点的是( ) A研究飞往火星宇宙飞船的最佳运行轨道 B调整人造卫星的姿态,使卫星的照相窗口对准地面 C计算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的运行时间 D跳水运动员完成跳水动作 答案: BD 汽车甲沿着平 直的公路以速度 V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经过某处的同时,该处有汽车乙开始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 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去追赶甲车,根据已知条件,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的速度 B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的路程 C可求出乙车从开始起动到追上甲车时所用的时间 D不能求出上述三者中的任
2、何一个 . 答案: ABC 下列物体的受力分析图正确的是( )答案: D 一个石子从高处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在第 1s 内的位移大小是 h,则它在第 3s内的位移大小是( ) A 5h B 7h C 9h D 3h 答案: A 汽车以 2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为 5 m/ ,那么开始刹车后 2 s与开始刹车后 6 s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 A 1 4 B 3 5 C 3 4 D 5 9 答案: C A、 B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在前 6秒内:( ) A A、 B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B t=4s时, A、 B
3、两物体相遇 C在相遇前, t=4s时 A、 B两物体相距最远 D在相遇前, A、 B两物体最远距离 20m 答案: ACD 用水平方向的力 将重为 的木块压在竖直墙壁上静止不动, 如图所示 ,当力 增大到 2 时墙对木块的摩擦力( ) A是原来的 2倍 B与原来的相等 C是原来的 3倍 D是原来的 倍答案: B 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可能反而减小 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可能不为零 C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且始终不变,速度也始终不变 D物体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快 答案: C 关于位移和路程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
4、动,那么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B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那么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C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但位移可能相同 D物体通过一段路程,但位移可能为零。 答案: BCD 2009年 10月,第十一届全运会在济南开幕。开幕式上,有人观察到会场主旗杆上旗帜和两位火炬手刚结束传递时手中火炬火焰的状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右运动 C甲火炬手可能静止,乙火炬手向右运动 D乙火炬手可能静止,甲火炬手向右运动 答案: D 实验题 张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一个探究课题: “探究沿斜面下滑的小车的运动规律 ”. ( 1)甲组同学设计了如图( 1
5、)的实验方案:将长木板倾斜放置,木板顶端固定一打点计时器,小车连接纸带从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在木板上由静止释放,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点迹 .更换新的纸带,重复以上操作两次 .处理数据:选择一条最清晰的纸带,为了便于测量,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迹,找一个适当的点当做计时起点,部分纸带如图( 2) .计算出打下 1, 2, 3, 4 各点时的瞬时速度,作出 图像 .已知电源频 率为 50Hz. 打下点 3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作出的 图像为一条倾斜直线,则小车作 运动 . ( 2)乙组同学采用如图( 3)所示装置,将气垫导轨倾斜放置,光电门固定在导轨下端某位置,把带有遮
6、光板的滑块在导轨上静止释放 .与光电门配 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滑块上的遮光板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测出滑块释放点到光电门的距离 ,改变滑块的释放点,重复以上操作记录时间 、距离 ; 、; 为计算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还应测出的物理量是 . 为探究小车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同学们作出 图像,其中 图像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说明小车作 运动 . 有位同学作出的 图像也为过原点的直线 (t为数字毫秒计记录时间的倒数 ),他也作出了运动性质的判 断,他的判断是否合理 .(填 “合理 ”或 “不合理 ”)答案: 0.495m/s 、 匀加速直线 、 遮光片的宽度 、 匀加速直线 、 合理 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
7、行动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两位同学合作,用刻度尺可测人的反应时间:如图( 1),甲捏住尺的上端,乙在尺的下部做握尺的准备(但不与尺接触),当看到甲放开手时,乙立即握住尺,若乙做握尺准备时,手指位置如图( 2),而握住尺的位置如图( 3),由此测得乙同学的反应时间约为: _ 答案: 0.30S 填空题 t = 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 50 km的两地开始沿直线向相反方向行驶,它们的 v-t 图象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由图像信息可知: 甲、乙两车在 t=2 h时的加速度大小之比 a 甲 : a 乙 = ; 乙车开始掉头时两车间的距离为 km 答案: 1: 2 、 110 物体从静止开始作匀
8、加速直线运动,第 2 s内的位移是 6 m,则其加速度是_m/s2, 5 s内的位移是 _m,它运动最初 18 m的时间是 _s,速度从 6 m/s增大到 10 m/s所发生的位移是 _m.答案: 4 、 50 、 3 、 8 计算题 在我国东北寒冷的冬季,雪橇是常见的运输工具 .一个有钢制滑板的雪橇,连同车上的木料的总重量为 4.9104 N.在水平的冰道上,马在水平方向用 980N的力就能够拉动雪橇匀速前进,求钢制滑板与冰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 答案:雪橇受力如图所示,重力 G,支持力 F,拉力 F1,摩擦力 F2. F1 = F2 FN = F2 F2 = FN 得: 一宇宙空间探测器从
9、某一星球的表面垂直升空,宇宙探测器升到某一高度,发动机关闭,其速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 1)升空后 8秒, 24秒, 32秒时的探测器运动速度分别是多少 ( 2)探测器哪一时刻到达最大高度?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 3)上升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是多少,下降过程的加速度是多少?答案:( 1) 64 m/s 0 -32 m/s ( 2) 24s 768m (3) 8 m/s2 -4 m/s2 有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两段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 24和 64,连续相等的时间为 4 s,求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大小 . 答案:( 1)常规解法:由位移公式得 s1 vAT aT
10、2 s2 vA 2T a( 2T) 2 -( vAT aT2) 将 s1 24 , s2 64 , T=4 s代入两式求得 vA 1 m/s, a=2.5 m/s2. ( 2)用平均速度求解: m/s 6 m/s, m/s 16 m/s 又 aT即 16=6+a4,得 a=2.5 m/s2, 再由 s1 vAT aT2求得 vA 1 m/s. ( 3)用平均速度求解: 设物体通 过 A、 B、 C三点的速度分别为 vA、 vB、 vC 则有 解得 vA 1 s, vB 11 s vC 21 s,所以,加速度为 a s2 2.5 s2 ( 4)用推论公式求解: 由 s2-s1 aT2得 64-2
11、4=a 42 所以 a=2.5 m/s2,再代入 s1 vAT aT2可求得 vA 1 m/s. 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 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 5.5 s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一定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行驶的最大速度是 25 m/s警车发动后刚好用 12 s的时间追上货车,问:( 1)警车启动时的加速度多大? ( 2)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答案:( 1)设 5.5s内货车位移为 s0,则 若 12 s内警车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 解得: 此时警车速度为: 因此警车的运动应为: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并设其加速时间为 t1,则: 由以上各式可解得: a=2.5 m/s2 ( 2) 当警车的速度达到货车的速度时,两者间的距离最大,设所需时间为 t2,则: 即 t2=4 s两车间的最大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