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学年河北省遵化市高一上期中质量检测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红色经典电影闪闪的红星插曲 “小小竹排江中游 ,巍巍青山两岸走。 ”对于歌词里所描述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河岸为参考系时,竹排是静止的 B以竹排为参考系时,青山是运动的 C以竹排为参考系时,青山是静止的 D以竹排为参考系时,坐在竹排上的人是运动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 :从歌词中很明显地看出,歌中的 “参考系 ”是 “竹排 ”。人们习惯上以地面为参考系时, “青山 ”是静止的,但以随江水向下流动 “竹排 ”为参考系时, “青山 ”当然是运动的。 考点:参考系,相对运动等知识点 酒后驾驶会使驾驶员的
2、“反应时间 ”变长而增加安全隐患。 “反应时间 ”指驾驶员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 “反应距离 ”指驾驶员从发现前方出现危险情况到开始实施制动汽车行驶的距离; “制动停车距离 ”指驾驶员从看到危险情况到停车时的距离(假设汽车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都相同)。下表是某车驾驶测试实验的数据: 速度( m/s) 反应距离 /m 制动停车距离 /m 正常 酒后 正常 酒后 10 8.0 25.0 14.3 31.3 15 12.0 37.5 26.1 51.6 20 16.0 50.0 41.0 x 25 20.0 62.5 59.1 101.6 分析上述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中 x为 91.0
3、B.汽车制动时,加速度大小为 12m/s2 C.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下多 1s D.若汽车以 20m/s的速度行驶时,发现前方 60m处有险情,酒后驾驶则不能安全停车 答案: D 试题分析 : A、制动距离多在思考距离变长,故 x=41.0+( 50-16) =75m,故 A错误; B、汽车制动时,加速度大小为 ,故 B错误; C、反映时间内汽车做匀速运动,故从表中数据得到,多出的反应时间为:,故 C错误; D、若汽车以 20m/s的速度行驶时,发现前方 60m处有险情,酒后驾驶的制动距离为 75m,大于 40m,故不能安全停车,故 D正确。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
4、时间的关系 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取 g=10 m/s2.则( ) A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 5 m/s B小球第一次反弹初速度的大小为 5 m/s C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 0.45 m D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 1.25 m 答案: AC 试题分析 :由图可知, 0到 0.5s下降过程 ,速度向下为正,速度向上为负。下落过程的最大速度是 5m/s,所以 A正确;第 0.5s到 0.8s是反弹上升过程,这时第一次反弹初速度的大小为 3 m/s;所以 B错 在 v-t图中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在该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小
5、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是时间轴下方向的三角形的面积,大小是为 0.45 m所以 C对, D错 考点: 速度图象的应用。 某质点从 t = 0开始由原点出发,其运动速度 -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判断 A t = 1s时,离原点最远 B第 1s 末速度改变方向,第 2s末加速度为 0 C t = 2s 时,离原点最远 D t = 4s 时,回到原点 答案: CD 试题分析 :在 v-t图中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在该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物体在 0 1s内的位移 x1=2.5m,物体在 0 2s内的位移 x2=5m,物体在 0 3s内的位移 x3=2.5m,物体在 0 4s内的位移 x4=0
6、m,所以 t=2s时,离原点最远, t=4s时回到原点,故 A错误, C和 D正确前 2s内速度方向一直为正,所以方向没变,且第 2s末加速度为 -5m/s2,所以 B错, 考点: 速度图象的应用。 关于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之间的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 B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与弹力成正比 C摩擦力的方向与弹力的方向互相垂直 D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物体运动方向或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答案: AC 试题分析 :弹力是摩擦力存在的三个条件之一,所以 A对;静摩擦力与弹力无关的,所以 B错;弹力方向垂直接触面,而摩擦力方向是沿着接触面。所以二者方向一定互相垂直,故 C对;
7、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对,与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所以 D错 考点: 摩擦力力的大小与方向以及存在的条件等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 1 s内速度的变化量小于第 2 s内速度的变化量 B第 1 s内位移小于第 2 s内的位移 C第 1 s内速度的变化量等于第 2 s内速度变化量 D相邻两段相等时间内位移之差等于一个恒量 答案: CD 试题分析 :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所以在相同时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所以 A错, C对;匀加速直线运动第 1 s内位移小于第 2 s内的位移,但匀减速直线运动第 1 s内位移大于第 2 s内的位移
8、,所以 B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邻两段相等时间内位移之差等于一个恒量: 所以 D对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公式和相关推论的理解。 在空中某固定点悬一根均匀的绳子,现从悬点释放绳子让其自由下落,若此绳通过悬点正下方 20m处某点 A共用了时间 1s,则该绳全长为( )( g取10m/s2)。 A 10m B 13m C 15m D 18m 答案: C 试题分析 :设该绳全长为 l,根据题意,绳自由下落,从释放到绳下端抵 A时绳下落的高度为 (H-l),到上端上端离开 A时绳下落的高度为 H,则有: 解得: l 15m。故选项 C正确 考点: 自由落体运动公式的应用。 跳伞运动员以 5m/
9、s的速度匀速下降的过程中,在距地面 10m处掉了一颗扣子,跳伞运动员比扣子晚着地的时间为(不计空气阻力对扣子的作用, g取10m/s2) A 1s B 2s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 运动员着陆的时间为 设扣子着地时间为 t2,由位移公式得: ;其中 x=10m, v0=5m/s 解得 t2=1s 所以,跳伞运动员比扣子晚着地的时间为 t2-t1=1s.所以选项 A正确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及位移公式等 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测得它在第 n秒内的位移为 x,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可知: 前( n-1)内物体
10、的位移 前 n内物体的位移 第 n 秒内的位移 x=x2-x1 由上可得: ;所以选项 D对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及位移公式等 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经过 10s位移为 100m,此时该物体的速度达到15m/s,该物体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各是多少( ) A 10m/s, 1 m/s2 B 5m/s, 1 m/s2 C 10m/s, 2 m/s2 D 5m/s, 2 m/s2 答案: B 试题分析 :这个题目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做最简单的。 得: ; 由加速度公式得 所以选项 B对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平均速度公式等 在如图所示的位移 x 一 t 图象和速度 v 一 t 图象中,给
11、出的四条图线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车做曲线运动,乙车做直线运动 B 0 t1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 C丙、丁两车在 t2时刻相距最远 D 0 t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答案: C 试题分析 :由图象可知: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做速度越来越小的变速直线运动,故 A错误;在 t1时刻两车的位移相等,又都是单向直线运动,所以两车路程相等,故 B错误;由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丙、丁两车在 t2时刻面积差最大,所以相距最远,故 C 正确; 0 t2时间内丙的位移大于丁的位移,但它们的运动时间相同
12、,所以丙的平均速度大于丁的平均速度,故 D错 考点:速度图像,位移图象,平均速度 在中学秋季田径运动会上,高一 2班李好同学奋力拼搏,勇夺男子 100m 冠军,图为该同学奔跑途中的两个瞬间,用 f 1、 f 2分别表示该同学在图甲、乙两瞬间所受到的摩擦力,则关于 f 1、 f 2的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f 1向后, f 2向后 B f 1向前, f 2向前 C f 1向前, f 2向后 D f 1向后, f 2向前 答案: C 试题分析 :当该同学奔跑途中,后脚用力向后蹬,人才向前运动,正是由于地面给后脚有个向前的静摩擦力,使运动员能向前运动而当前脚向前跨时,正是由于地面给前脚有个
13、向后的静摩擦力,否则运动员会向前滑动所以前脚受到地面的向后静摩擦力 考点: 静摩擦力的方向等知识点。 下面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A加速度描述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多少 B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里速度的变化 C加速度方向可能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可能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反 D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 :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物理量。我们要注意 “变化快慢 ”与 “变化多少 ”的区别,所以 A错;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 a= 可知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里速度的变化。所以 B对;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但与速度变化
14、的方向一定相同的,所以 C错。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就做加速运动,与加速度本身增大还是减小无关的,所以 D错 考点: 加速度的定义等知识点 实验题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的实验中,用电磁打点计 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 50Hz,图为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 0、 1、 2、 3、 4、 5六个计数点,用米尺量出 1、 2、 3、 4、 5点到 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cm)。 ( 1)实验所用的电源是( ) A、 4-6V的交流电 B、 4-6V的直流电 C、 220V的交流电 D、 220V的直流
15、电 ( 2)关于实验正确的操作是( ) A、先打开电源,待稳定后再松手 B、先松手后,再打开电源 ( 3)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 4所代表时刻的即时速度大小 v4 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 a m/s2。 (以上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 ) 答案:( 1) A( 2) A( 3) 0.84; 2.00 试题分析 : ( 1)电磁打点计时的工作电压是 46V 的交流电,所以 A对,其它都错。 ( 2)打点计时器操作的正确顺序是:先打开电源,待稳定后再松手所以选 A项 ( 3)计数点 4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计数点 3到计数点 5这一段的平均速度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 ,用逐差法求 可得考点:测定
16、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用纸带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填空题 2001年 5月 11日北京晚报报道了一位青年奋勇接住一个从 15层高楼窗口跌下的孩子的动人事迹,设每层楼高度是 2.8 m,这位青年从他所在的地方冲到楼窗下需要的时间是 1.3 s,请你估算一下他要接住孩子,至多允许他有_ s的反应时间 .( g取 10 m/s2) (不考虑青年到达楼窗下速度 ) 答案: 1.5 试题分析 :小孩下落的位移是 x=(15-1)2.8m=39.2m.小孩下落的时间至多允许这位青年的反应时间为 2.8s-1.3s=1.5s 考点: 自由落体运动 “长征 2号 ”火箭点火升空时,经过 3 s速
17、度达 到 42 m/s,设火箭上升可看作匀加速运动,则它在 3 s内上升的高度为 _ m,升空时的加速度为_ m/s2. 答案: 63; 14 试题分析 :由题目可知,火箭的初速度为 0,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由位移公式可知: 考点: 加速度定义式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在市区,若汽车急刹车时轮胎与路面擦痕(刹车距离)超过 10 m,行人就来不及避让,因此必须限制车的速度 .若刹车加速度大小按 5 m/s2计算,则限速路程牌上应标出的车速为 _m/s. 答案: 10m/s 试题分析 :这个题目知道末速度是 0,位移大小是 10m,加速度大小是 5m/s2,求初速度。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
18、位移间关系可知: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间关系 计算题 在我国东北寒冷的冬季,雪橇是常见的运输工具,如图所示 沿水平冰道滑行的雪橇(包含货物)总质量 m=1000kg某时刻马给雪橇施加的水平拉力大小 F=400N,雪橇做匀速直线运动取 g=10m/s2, 求:( 1)雪橇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 2)雪橇与冰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答案:( 1) 400N ( 2) =0.04 试题分析 :( 1)因雪橇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雪橇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马给雪橇施加的水平拉力力,即 400N ( 2)冰面所受摩擦力大小 F1与雪橇所受摩擦力大小相等为 400N,雪橇对冰面压力为 F2= mg=1
19、0000N,雪橇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 , 据题意可知, F1= F2 = =0.04 考点:共点力平衡;滑动摩擦力 某人乘坐电梯从一楼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 5s速度达到 5m/s,接着匀速上升了 30s,最后 8s做匀减速运动停到顶楼。求: ( 1)楼高是多少米? ( 2)画出整个过程的 v-t图。 答案: 182.5m 如 下图 试题分析 : ( 1)先画出速度图象,利用图线所围成梯形的面积求位移, 得: h=( 30+43) 5 2=182.5m ( 2)根据题意,画出整个过程的 v-t图如上图 考点:速度时间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在某路口,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速度 V
20、A向东匀速行驶,一位观光旅客正由南北从斑马线上横过马路,汽车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旅客正在 D处),经一段反应时间,紧急刹车,但仍将正步行到 B处的游客擦伤,该汽车最终在 C处停下,为了清晰了解事故现场,现以下图示之;为了判断汽车司机是否超速行驶,警方派一警车以法定的 最高速度 vm=14.0m/s行驶在同一马路的同一地段,在肇事汽车的起始制动点 A紧急刹车,经过 x=14.0m后停下来,警车和肇事汽车紧急刹车的加速度相同 , 在事故现场测得 AB=17.5m, BC=14.0m,BD=3.4m,已知游客由 D到 B的平均速度为 v人 =2m/s. 问:( 1)该肇事汽车的加速度大小 -是多少?
21、 ( 2)该肇事汽车的初速度 vA-是多大? ( 3)肇事汽车司机发现有危险到紧急刹车的反应时间是多少 答案: a=7.0m/s2 vA=21m/s 0.7s 试题分析 :( 1)以警车为研究对象,有: 将 v0=14.0m/s, x=14.0m, v=0代入 解得警车刹车加速度大小为: a=7.0m/s2, 因为警车行驶条件与肇事汽车相同, 则肇事汽车的加速度 a=a=7.0m/s2 ( 2)对 AC 过程,有 , 代入解得,肇事汽车的初速度 vA=21m/s ( 3)设肇事汽车从 A到 B运动时间为 t,从 B到 C过程与警车运动过程一致, 可知 从 A到 B过程可得 解得 t=1s 人从
22、 D到 B的时间为 t= =1.7s 所以肇事司机反应时间为 0.7s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足球运动员常采用折返跑方式训练(如图所示),在直 线跑道上每隔 5m放一个空瓶,要求运动员以站立式起跑姿势站在起点 “0”上,当听到 “跑 ”的口令后,全力跑向 “1”号瓶,推倒 “1”号瓶后再全力跑向 “2”号瓶,推倒 “2”号瓶后 。运动员做变速运动时可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时加速度大小为 4m/s2,减速时加速度大小为 8m/s2,运动员推倒瓶子时速度为零。求运动员从开始起跑到推倒“2”号瓶所需的最短时间为多少?(运动员可看做质点,结果可以用根式表示) 答案: 4.68s 试题分析 : 设加速时加速度大小为 a1,减速时加速度大小是 a2,且 a2=2a1。 运动员从 0 1瓶加速时间为 t1,减速时间为 t1; 运动员从 12 瓶加速时间为 t2,减速时间为 t2; 如图可知道当位移一定时,每个过程只能是先匀加速后匀减速时间才最短, 有: 速度关系 位移关系 时间关系 解得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