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届福建省德化一中、安溪一中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 不正确 的两项是 ( )( )( 5分) A因为觉得乡下不安宁,吴老太爷被送到上海,吴荪甫等到码头迎接他。上车后由于受到各种刺激,吴老太爷一到公馆就病倒了。 (子夜 ) B鸣凤给觉慧端来了茶,被淑华拦下说话。太太高声叫她去装烟,淑华故意不放她走并骂太太是老烟鬼。觉慧对淑华很反感。 (家 ) C巴黎大瘟疫流行,弗罗洛赶回家时父母已死,而被遗弃在摇篮里的小弟弟正在啼哭。从此,他就做了家长,尽心尽力地照顾小弟弟。 (巴黎圣母院 ) D葛朗台看准时机,卖掉酒和白杨,赚了大钱。欧也妮知道这件
2、事后,就央求他救济夏尔,结果却遭到了父亲的严厉训斥。 (欧也妮 葛朗台 ) E玛丝洛娃赶到车站去见涅赫留朵夫,可车厢里的他却装作没有看见她。她想卧轨自杀,后来经过扳道工的劝说,才平静下来。 (复活 ) 答案: BE 试题分析: B项, “被淑华拦下说话 ”有误,应是觉慧故意拦下她说话; “淑华故意不放她走并骂太太是老烟 鬼 ”有误, “故意不放她走 ”的是觉慧,淑华只骂了鸣凤。 E 项, “他却装作没有看见她 ”有误,他并没有看到她; “经过扳道工的劝说,才平静下来 ”有误,应是腹中的胎儿让她平静下来。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
3、组是( )( 2分)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 1 5亿, _。_; _。 _; _。_。正因如此,老 年人跌倒控制干预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愿不愿意向跌倒的老人伸出援手,是道德问题 按通常 30的发生率估算,每年有 4 000多万老人至少发生 1次跌倒 为了保障老人的生命和健康,二者都需要肯定的回答 知不知道怎样向跌倒的老人正确施救,则是技术问题 见危不救,可能导致老人伤残或死亡 救助不当,也可能帮了倒忙,甚至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
4、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先按照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将 、 排在一起,再根据 句与首句中数字的直接关系,可知应将 排在首位,再根据 句所述的 “二者都需要肯定的回答 ”确定 “二者 ”指的是 “伸出援手 ”和 “正确施救 ”。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 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会于会
5、稽山阴之兰亭大王来何操? D夫晋,何厌之有?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答案: C 试题分析: C项分别为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 A,定语后置句, “者 ”定语后置的标志; B,被动句。 D,宾语前置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理解 B。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3分) 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距关,毋内诸侯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悟通 “晤 ”,面对面; B项,冯通 “凭 ”,乘; C项,距通 “拒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分析理解 B。 下列句子加
6、点的词,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夜 缒 而出,见秦伯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 函 封之 B既东 封 郑,又欲肆其西封顷之未发,太子 迟 之 C况吾与子 渔樵 于江渚之上以故其后 名 之曰褒禅 D其下平旷,有泉 侧 出荆轲顾笑武阳, 前 为谢曰 答案: C 试题分析: C项都是名词作动词,渔樵,打鱼砍柴;名,命名。 A项,缒,名词用作动词,用绳子吊着;函,名词作状词,用匣子。 B项,封,使动用法,使 成为边界;迟,意动用法,认为迟。 D项,侧,方位名词作状语,从旁边;前,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分析理解 B。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相
7、同的一项是( )( 3分) A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 胜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何可 胜 道也哉 B失其所 与 ,不知 怀王 与 诸将曰 C群臣错愕, 卒 起不意,尽失其度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 卒 葬之 D缦立远视,而望 幸 焉教吾子与汝子, 幸 其成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项,都是 “尽、玩 ”之意。 B项,结交、亲附;和,介词; C 项,卒,通 “猝 ”,突然;死。 D项,宠幸;希望。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分析理解 B。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 越国以 鄙 远 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 厚 遗 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8、遗:赠送 悟已往之不 谏 谏:进谏,进言 本图宦达,不 矜 名节 矜:自夸 答案: C 试题分析:谏,劝止,挽回。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分析理解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邵逸夫:最后的旧式生意人 黄佟佟 许多年了,这个清瘦的宁波男人总会坐着轮椅出现在香港最大电视台的台庆夜里,气定神闲地享受着众人的瞩目、欢呼、掌声,成为台庆夜永不变化的一景。人们像嗔怪调皮的孩子一样夸他 “精灵古怪 ”,他也就笑容满面地收下,谁也不知道他究竟还听不听得懂 - 毕竟, 2007年时邵逸夫就已经一百岁了。 他几乎是香港娱乐界最有权力的人,但他很少说话;他几乎是对内地最为慷
9、慨的慈善家,几乎每一省的高校里 都有他捐助的逸夫楼,但他很少落面。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他几乎年年捐出过亿的资金,他说 “人们都说赚钱难,但懂得将钱用在最适当的地方更难。 ” 他继承了父亲血液里的生意基因,按着父亲那一代人的方式做着生意,脸上带着那股子不松不紧地笑意,低调而精明地扩展着自己生意帝国。旧式的生意人不同于新式的生意人,他们从不张扬,也从不多话,他们从不志在必得,更不以成功者自居;他们通常笃信命运,谨小慎微,虽然秉承着商人那不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质,但又带着些传统农耕社会文化下的体贴人情;他们一方面精通商业奥秘,另一方面又深谙世事人 心;他们在翻腾险恶的时代里面不改色从容不迫、维持着体
10、面,追逐着利润,保持着自己合适而漂亮的身段。 人人都知道邵逸夫精明过人,又懂得与时俱进,什么好卖拍什么,电影时代称霸一方,一旦电影式微,他又毫不扰豫转战电视剧。 TVB 的讣告里有一句话用来评价他最为精确: “他以无比的精力和视野,带领无线电视成为香港最大的电视台和全球中文电视业最具影响力的电视之一。 ” 名作家蔡澜回忆,他的老板真是个怪人:不抽烟不喝酒,工作已经是最大嗜好,每天只睡 5 小时,早上 5 点即起,工作至深夜 10 点再睡。片子拍得不好就烧掉, “最高 纪录,一日看过九部电影。 ” 他的公司对待员工是出了名的锱铢必较,手下的艺人从来拿的是全世界最低的工资。但他个人却会赞助有才华的
11、顾嘉辉去美国留学,做他的担保人,照顾他香港家人的生活。这是老派生意人的条理明顺,生意是生意,慈善是慈善。 “全世界那么多制片家,我不过是其中之一,我不过是幸运一点。 ”和所有老派的生意人一样,他对于自己的成功没有一丝一毫的自得。对于命运,他深深敬畏。命运鬼使神差让他在地价极为便宜时买下许多的荒地,在经济起飞的八十年代他本可以大赚特赚,但他宁愿把地荒着。他淡然地说: “我不想挣这么多钱 ,我的钱就算到孙子辈也吃不完,挣这么多钱来干什么呢?所以我不做地产。 ” 关于人生,他有许多独特的看法, “我不赌钱,也不想 lead a wild 1 ife (拥有狂野的人生)。 ”他将之简单地归结为 “不做
12、不正常的事 ”。他总将方方面面都处理得妥妥当当,对于宽容自己的黄氏夫人,人前人后都称她是 “世界上最好的女人 ”,也不曾亏待跟随他一生的打下江山的红颜知已方小姐,哪怕九十岁了也要跟她正式结婚,给她一个名份。 2014 年 1月 7日的早上,他在西贡嘉澍路清水湾大厦驾鹤西去。他这一生行事周到有致,似乎从没有辜负任何人 ,也没有一处不合于礼仪规范,他是那个时代留给我们最完美的中国式生意人的特样,拥有几乎完美的一生,做了一辈子只赚不赔的生意。他精明利害但又讲究人情。他满口英文却又留恋那种宁静悠闲的古旧商业情调。人家问他为什么给自己取名叫逸夫,说惯英语的他蹦出一句广东话: “安安逸逸咪好咯(安安逸逸不
13、是更好)。 ” (摘编自深圳特区报 ) 【小题 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 的两项是( )( )( 5分) A文章开头写邵逸夫坐着轮椅参加电视台台庆的场景,与结尾写邵的逝世构成呼应,表达了作者深深的仰慕和追怀。 B第 段用对 比手法概括展现邵逸夫形象的多个侧面:大娱乐家的沉默寡言,大慈善家的低调,旧式生意人的精明。 C第 段介绍了旧式的生意人不同于新式的生意人的做生意方式,意在表现邵逸夫与其父辈既相似,又有不同之处。 D第 段写邵逸夫对待员工锱铢必较,又写他赞助顾嘉辉去美国留学一事,看似矛盾,实则表现他生意和慈善分明。 E、为了更好地表现传主的人物形象和精神世界,文章运用了大量的语言
14、描写,多处引用了传主和与之相关的人的话。 【小题 2】文中第 段写名作家蔡澜的回忆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小题 3】请根据文本,探析标题 “邵逸夫:最后的旧式生意人 ”的涵义。( 6 分) 答案:【小题 1】 BC 【小题 2】 表现邵逸夫无不良嗜好,勤勉过人,对影片质量要求严格; 引用名作家的回忆,可以对人物作更客观公正的评价,丰富人物的形象。(一点 2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小题 3】 (表层方面)表现邵逸夫作为一个生意人精明厉害,追求利润最大化;但又传统勤勉,低调,笃信命运,谨小慎微,深谙世事人心,生意与慈善分明。 (深层方面)像邵逸夫这样最完美的旧式
15、生意人已经随着他的逝去,已经难得再见到了。( 一点 2 分。表达流畅 1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 B 项表现 “旧式生意人的精明 ”有误,此段不能体现该点。 C 项 “又有不同之处 ”有误,此段是表现邵逸夫对其父辈生意方式的继承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通过写他人的回忆作为旁证,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对人物的评价更为客观,文章更具说服力和可信性。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文章题目的含意和分析题目 作用的试题。题目
16、的含意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解释其表层意、深层意和象征意等,题目的作用要从结构作用、内容作用和表达作用等几个方面分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性的弱点 周末上午,天气晴朗,非常适合到外面逛逛,但我一个人在家看 NBA。今天的比赛对我喜欢的火箭队来说,非常关键。打胜这场比赛,火箭队将成为本赛季的冠军。到底是火箭队 “道高一尺 ”,还是火箭队的对手小牛队 “魔高一丈 ”呢?难以预料!为了怕打扰,我昨天晚上还特意编造了几个冠 冕堂皇的借口,将老婆孩子送到丈母娘家里。 “咚 ”“咚 ”“咚 ” 电视里,火箭队和小牛队正
17、打到紧要处,双方比分在相持中交替上升,呈胶着状态,谁都无法将对手甩开。突然 ,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 “咚 ”“咚 ”“咚 ” “是谁这么煞风景? ”我不耐烦地打开门。 “老板,打搅了。这本书您一定得看看 ” 原来是个推销员! 真讨厌 !我正要关门,那人麻利地把脚伸进门来,不由分说将书递到我手上,涎着脸嘻嘻地笑。 “老板,这本书您一定得看看 ” 看他的样子,不翻翻那本书他是不肯走了。为了让他死心,我接过书,准备装模作样地翻翻便还 给他 我从不在新华书店以外的场所买书。 书是卡耐基写的 ,这本书我其实有 ,很薄的一本。不过眼前的这个版本应该还收录了卡耐基的其他文章,否则没那么厚,而且,装帧很是精
18、致。翻着翻着,我突然发现书中夹着一张百元钞票。我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顿时觉得面红耳赤,心狂跳不止。那人正低头翻着他的背包,应该没觉察到我表情的变化。 我合上书,瞄了一眼封底,故作轻松地说: “这本书还不错,多少钱 哦,200元。 ” 那人满脸堆笑: “本来要 200元的,咱俩有缘, 150元卖给你。 ” 我眼睛一眨,突然明白了:小样儿,弄张假币放在书中 ,想骗我买书!不过,也说不定是真钞。我打定主意 ,要把书价砍 100元下来。如果书中夹着的是假币 ,花五十元买本这么厚的书也不错;如果是真钞,嘿嘿 ,我除了白得一本书,还可以倒赚五十元! “五十块我就买! ”我斩钉截铁地说。 “天哪!你总得让我
19、喝口稀饭吧?这个价,我实在卖不了! ”那人的样子很夸张,像是我在喝他的血。 “超过五十元就没得谈! ”说完我就准备关门。 那人见状,用手一拦,作无比痛心状: “好吧,我卖了,谁叫咱俩有缘呢! ” 付了钱,拿了书,关上门。我顾不上其他,急急忙忙找到书中那 100块钱,拿出家中常备的小验钞机, 一验,没叫!再放进去一验,还是没叫!我乐了,果然是真钱! 抬眼一看,电视里我支持的火箭队也正领先着呢!胜券在握!势必要 “擒牛 ”成功啊! 今天真是个好日子啊!正在这时,敲门声又响起,我打开门,正是刚才的推销员。 那人焦急万分地说: “老板,太对不起了,我书中夹着 300元钱,是我母亲寄给我的,有一张钞票的
20、编号我还记得。 ” “你这骗子! ”我跳了起来,愤怒地几乎有些歇斯底里。 “钱肯定在你身上,不给我就报警啦,反正我记得钞票的编号! ”推销员的音调也提高了,看他的表情,一脸正气还有些洋洋得意。 这时,楼上传来邻居家开门的声 音。事情闹大影响不好,破财消灾吧!我不情愿地掏出 300 元钱。关上门,一屁股瘫坐在沙发上,半天缓不过神来。电视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发生了惊天大逆转,这会儿拥抱、欢呼的居然是小牛队的队员和球迷!我的心情也降到了冰点,看着桌上那本花了 250元买来的人性的弱点,我不由感叹: “这本书还真适合我。 ” 【小题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不正确 的两项是( )( )( 5
21、分) A情节曲折是这篇小说一大特点。在双方的较量中, “我 ”貌似始终掌握主动,实则一直被对手牢牢牵制,落得个被 “逆转 ”的下场。 B这篇小说告诉我们 一个最朴素的道理:贪小便宜吃大亏。不是骗子的骗术有多高,而是人一旦被 “贪欲 ”抓牢,骗子就会轻易得逞。 C小说中的 “我 ”开始尚有戒备之心,后来因心里惦念着球队比赛的情况,放松了警惕,加之自以为是的小聪明,以致骗子的骗术最终得逞。 D本文篇幅短小,却构思巧妙,如买书花的钱是 250元、书是人性的弱点等细节安排,非常耐人寻味,都能显出作者的独特匠心。 E 小说对 “我 ”与 “推销员 ”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进行了细致描写,塑造了两个个性
22、鲜明的人物形象,给读者较深刻的印象。 【小题 2】 文中划线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小题 3】小说结局是 “我 ”“偷鸡不成蚀把米 ”,骗子得逞。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5分) 答案:【小题 1】 CE 【小题 2】 结构上:与文中开头、结尾两处对 NBA球赛的描写相照应,使小说结构完整。 内容上: 突出 “我 ”的喜悦之情,因为 “我 ”发了意外之财时, “我 ”支持的球队也领先了;与小说情节相吻合,火箭队领先却输了比赛, “我 ”先占了 50元便宜却最终被骗走了 250元;(或,为情节的发展蓄势,使 “我 ”的被骗、火箭队的失利更发人深思。)(结
23、构作用 2分;内容作用 2分;共 4分) 【小题 3】 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 “事情闹大影响不好 ”说明 “我 ”是一个好面子的、虚荣的人, “我 ”害怕别人知道贪小便宜的弱点的; 深化了小说主题,使其更具有讽刺性; 给读者留下思考空间; 呼应小说标题 “人性的弱点 ”; 符合社会生活的实际,具有现实性。(每点 2分,答对任意三点得满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B文化的价值质点,其核心内容是不变的,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没有发生变化。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 该题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要结
24、合上下文分析概括。其内容作用是突出人物情感,深化主题;结构作用是照应首尾。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探究题,可以从各个方面和角度进行分析,只要答对任意三点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 卫灵公) 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 言 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 之也。是皆穿窬 之类也。(孟子 尽心下) 【注】 : tin 探取,获取。 窬:从墙上爬过去。 同样是 “该不该说话 ”
25、的问题,孔孟的观点有何异同?请简述。( 3分) ( 2)结合两选段,谈谈你对 “道听途说,德之弃也 ”的理解。( 3分) 答案:( 1)同:该说的话一定要说,不该说的话不能说。( 1分)异:孔子所说的 “失 ”,是属于智慧问题;( 1分)孟子所说的 “言 ”,是属于道德问题。( 1分) ( 2)没有根据的话,不经求证就传给他人听,是失德的,不符合正义的。( 2分)君子只说该说 的话。( 1分)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理解国学经典语句含意的题目,此类题目的前提是正确翻译,通晓文意: 可以同他谈的话,却不同他谈,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谈的话,却同他谈,这就是说错了话。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
26、不说错话。 士人不该说话的时候说话,是用言语来套取人;该说话的时候不说话,是用沉默来套取人,这些都是钻洞爬墙的小偷行为。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藏书室记 苏辙 予幼师事先君,听其言,观其行事。 今老矣,犹志其一二。先君平居不治生业,有田一廛,无衣食之忧;有书数千卷,手 缉 而校之,以遗子孙。曰: “读是,内以治身,外以治人,足矣。此孔氏之遗法也。 ”先君之遗言今犹在耳。其遗书在椟,将复以遗诸子,有能受而行之,吾世其庶矣乎 ! 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及其安之,然后 申 之以弦歌,
27、广之以读书。曰: “道在是矣,仁者见之斯以为仁,智者见之斯以为智矣。颜、闵由是以得其德,予、赐由是以得其言,求、由由是以得其政,游、夏由是以得其文,皆因其才而成之。譬如农夫垦田,以植草木,小大长短,甘辛咸苦,皆其性也,吾无加 损焉,能养而不伤耳。 ” 孔子曰: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如孔子犹养之以学而后盛,故古之知道者必由学,学者必由读书。傅说 之诏其君,亦曰: “学于古训,乃有获,而况余人乎! ” 子路之于孔氏,有 兼 人之才而不安于学,尝谓孔子: “有民人社稷,何必读书然后为学 ”孔子非之,曰: “汝闻六言六蔽矣乎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
28、信不好学,其蔽也 贼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 ;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凡学而不读书者,皆子路也。 信其所好,而不知古人之成败与所遇之可否, 未有不为病者。 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 “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 ”曰: “然,非欤? ”曰: “非也。予一以贯之。 ”一以贯之,非多学之所能致,则子路之不读书未可非邪?曰:非此之谓也。老子曰: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以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而后一以贯之者,可得而见也。 注释: 傅说:商朝政治家。 绞:言语伤人。 【小题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3分 ) A手 缉 而校之缉:收集整理
29、 B然后 申 之以弦歌申:陈述说明 C有 兼 人之才兼:超过 D其蔽也 贼 贼:偷窃 【小题 2】下列各组 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 A吾世 其 庶矣乎甘辛咸苦,皆 其 性也 B广之 以 读书 以 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 C傅说 之 诏其君予一以贯 之 D 而 况余人乎凡学 而 不读书者 【小题 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 A本文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纲,表达了作者对教育及学习方法的诸多见解。 B苏氏父子都重视读书,作者提出了读书能够 “内以治身,外以治人 ”的观点。 C作者以农夫种田依顺草木本性使其自由生长为喻,形象地说明了育人之
30、道。 D孔子否定死读书而不思考的做法,他认为 “一以贯之 ”是增长学问的力法。 【小题 4】把藏书室记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 1)予幼师事先君,听其言,观其行事。( 2分) ( 2)信其所好,而不知古人之成败与所遇之可否,未有不为病者。( 4分)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B 【小题 4】 ( 1)我自幼向先父学习,听从他言语(的教诲),观察他做事的方式。( 2 分)(师事 1分,行事 1分。) ( 2)相信自己所喜欢的东西,却不知道古人成败的情况以及所接触事物的正确与否,没有不出问题的。( 4分)(所遇、可否、病,各 1分,语句通顺 1分)
31、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 D项,残害之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分析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B项都是介词,用。 A项,其,前为语气副词,表揣测,大概;后为代词,他的。 C项,之,前为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后为代词。 D项,前为连词,表递进;后为连词,表转折。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 B不是作者提的观点,而是 其父苏洵提的观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类
32、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藏书室记 苏辙 我自幼向先父学习,听从他言语(的教诲),观察他做事的方式。现在我年纪大了,还能记得其中的一些。父亲平素不经营产业,(幸而家中)有一些田地,没有衣食之忧;有几千卷书,亲手编辑校对整理,(把它)留给子孙。(他 )说: “读这些书籍,对内修养身心,对外管理他人,足够了。这是孔子遗留下来的教化方法。 ”父亲留下来的教诲,现在还在耳边回响。他遗留下来的书籍(仍)在木柜中,(我)要把它们再留给子孙,(如
33、果子孙中)有能接受这些书并且践行其中的内容,我们的后代就差不多(很好了)。 孔子教化人的方法,是从如何洒水扫地这样的家务劳动、如何待人处事开始的,等到他们把这些都做好了,再用礼乐来反复说明,用读书来丰富提高。(所以)说: “道就在其中。仁者见到它,就能从中体会仁;智者见到它,就能从中发现智。颜回、闵子骞从这里得到的是德行,宰予、 端木赐从这里得到的是言谈技巧,冉求、子路从这里得到的是为政本领,子游、子夏从这里得到的是文采,都是凭借他们自身的才能而成就自己。就像农夫开垦田地,种植草木,草木大小长短、甘辛咸苦,都是它们的本性使然,农民没有增加或减损什么,滋养它们而不伤害本性罢了。 ” 孔子说: “
34、(即使是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一定会有像我一样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这么好学罢了。 ”像孔子这样的人尚且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自我提高完善,然后才能有所成就,所以古人知晓道理一定要通过学习,学习提高一定要通过读书。傅说告诫他的君主,也说: “向古训学习, 才能有收获。 ”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呢? 子路在孔子看来,有过人的才能却不安于学习,曾经对孔子说: “只要直接去治理百姓管理祭祀就行了,不一定死读书才算是学习。 ”孔子批评他说: “你听说过 六言六蔽 吗?喜好仁德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容易被人愚弄;喜好聪明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容易放荡不羁;喜好信实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拘于小信而贼害自己;喜好直率
35、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说话尖刻刺人;喜好勇敢而不喜好学习,弊病是捣乱闯祸;喜好刚强而不喜好学习,弊病是狂妄自大。 ”凡学习却不读书的人,都是子路这样的人。相信自己所喜欢的东西,却 不知道古人成败的情况以及所接触事物的正确与否,没有不出问题的。 虽然这样, (但是 )孔子曾经对子贡说: “赐,你认为我是广泛学习而后能牢记不忘的人吗? ”(赐)说: “是的。不是吗? ”(孔子)说: “不是这样的。我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穿事情的始末。 ”是 “一以贯之 ”,不是多学习就能够达到的,那么子路不读书 ,就可以不受到批评了吗 说 :我指的不是这个。老子说: “学习要日有增益,探求大道要日有减少 (从而接近于
36、道的本义 )。 ”用日日增加的学问,探求日日减少的道,然后才能做到一以贯之啊。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完成后面的 题目。 漫感 龚自珍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己亥杂诗 龚自珍 少年击剑更吹箭,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苍凉归棹后 ,万千哀乐聚今朝。 注释: 此诗写于西北边疆动乱及东南沿海一带遭殖民主义者入侵之时。 分:料想。 【小题 1】请找出漫感一诗的诗眼,并分析该诗眼的作用。( 2分) 【小题 2】两首诗都运用了 “剑 ”“箫 ”的意象,这两个意象也被认为是龚自珍人生的真实写照。结合这两个意象,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人形象 (4分 ) 答案
37、:【小题 1】诗眼为 “惘然 ”( 1分)。 诗人从边疆局势写起,彼时边疆动乱,外乱入侵,诗人有匡正之志,却计无所出, “惘然 ”二字奠定了全诗低沉悲凉的基调( 1分)。 【小题 2】剑是诗人的武器,是壮志的象征,也是悲恨情绪的寄托。箫,其音宛转悲凉,借以传达幽怨愤慨之愁绪。二者连用,展示了一个既拥有报国立业的雄心壮志,又饱含忧国伤时之幽情的诗人形象。(或:既有情致又有胆识、刚柔相济的诗人形象) 【小题 1】 试题分析:所谓 “诗眼 ”往往是指能够奠定全诗感情基调的情感词。本题或答 “幽恨 ”为诗眼,言之成理亦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38、】 试题分析:诗人形象包含两方面特征。能结合具体诗句,紧扣诗人形象特征分析,每点 2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题目。( 5分) 苏州园林,除山石树木外,建筑物的安排也别具匠心。 设计者巧妙地利用花间水边的楼台亭榭、长廊云墙、曲桥漏窗等元素,构成各种画面,使空间更扩大,层次也更分明。 因此,对于游览苏州园林的人会感到庭园虽小,却曲折有致。 这样,景物就给人以开 朗中不失收 ( li n)、幽深里又有明畅的空间感。 游园观景,如同欣赏中国画的长卷,画面次第展开,让人 。 【小题 1】根据括号内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 (
39、1分 ) 【小题 2】文段中有一处语病,请指出并改正。 (2分 ) 序号 修改: 【小题 3】在第 句的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成语是( ) (2分 ) A如沐春风 B神清气爽 C目不暇接 D美不胜收 答案:【小题 1】敛 【小题 2】序号 “对于游过苏州园林的人 ”改为 “游过苏州园林的人 ” 表现邵逸夫无不良嗜好,勤勉过人,对影片质量要求严格; 引用名作家的回忆,可以对人物作更客观公正的评价,丰富人物的形象。(一点 2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小题 3】 C 【小题 1】 试题分析:收敛( shu lin),常指减轻放纵的程度,如收敛行为;同时也有聚拢 、收拢、合拢和收集的
40、意思。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小题 2】 试题分析: “对于游过苏州园林的人 ”滥用介词 “对于 ”,造成主语残缺,故应删掉 “对于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小题 3】 试题分析:目不暇接:指东西多 ,眼睛都看不过 来。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著导读 简答题。 (选做一题 )(5分 ) (1)阅读下面的 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完成后面的题目。 平儿道: “姥姥别说闲话,你既是姑娘的干妈,也该知道的。 ”便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把个刘姥姥也唬怔了,等了半天,忽然笑道: “你这样一个伶
41、俐姑娘,没听见过鼓儿词么,这上头的方法多着呢。这有什么难的。 ” 把刘姥姥 “唬怔了 ”的是什么事?依据刘姥姥所说的方法,平儿如何处理这件事的?请简述。 ( 2)阅读下面欧也妮 葛朗台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他扫视了破旧、斑驳、土气的屋子)绷着脸说: “唉!乖乖,我当真是在葛朗台先生的府上吗?他当真做过索漠市长,是巴黎葛朗台先生的哥哥? ” 上文 “绷着脸 ”说话的人是谁? “他 ”为什么来到葛朗台先生的府上?又受到葛朗台先生怎样的 “款待 ”? 我选择第( )题。 答案:( 1)王熙凤一死,贾芸、贾蔷、王仁等勾结贾环弄权,趁贾琏出门的时候,阴谋将巧姐卖给藩王做妾。危急之时,刘姥
42、姥恰巧来到荣国府,得知此事,便 “唬怔了 ”( 2分)。刘姥姥毅然将营救巧姐的任务担当下 来,带着巧姐出逃,避匿乡间,一面送信给贾琏。巧姐因此得脱魔掌( 3分)。 ( 2)查理。( 1 分)查理因为父亲生意破产打算自杀而被打发到葛朗台先生家。( 1 分)葛朗台拿乌鸦肉招待侄儿,( 1 分)不让拿侬在面包中加奶酪,( 1 分)阻止女儿为侄儿在咖啡里多放糖。( 1分)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故事内容要点题,可以选择自己更熟悉的小题,根据对小说内容的掌握,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注意语言的叙事性。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默写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
43、中的空缺部分。 (6分 ) (1) _,余不忍为此态也! (屈原离骚 ) (2)狗吠深巷中, _。(陶渊明归园田居 (其一 )) (3)渔舟唱晚, _。 (王勃滕王阁序 ) (4) 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 (5)_,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 (6) _,略无慕艳意。 (宋濂送东阳 马生序 ) 答案:( 1)宁溘死以流亡兮( 2)鸡鸣桑树颠 ( 3)响穷彭蠡之滨( 4)不畏浮云遮望眼 ( 5)征蓬出汉塞( 6)余则 袍敝衣处其间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
44、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对 “清 ”的释义有: 1纯净; 2寂静; 3清楚 品行纯洁,没有污点是清白;心境洁净,不受外扰是清净;品德高尚,不同流合污是清高;做官清白廉洁称为清廉;社会安定,天下太 平称为清平;人们常说 “旁边者清,当局者迷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么样的思考或联想?请以 “清 ”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 文体特征鲜明;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不少于 800字。 答案:旁观者清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本是一句精妙的棋语,却也渗入了生活中的认知特点,可以引导
45、我们跳出生活的棋局,以清醒的头脑换位思考,从而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体味出人间真情,摒除不良习惯,保留一颗纯洁的心灵。 做一个旁观者,能清楚地理解父母之爱。一 些青少年被父母百般呵护,却 “当局者迷 ”,不理解他们的爱,而旁观,或许更能使他们领会父母之爱的细微和伟大。我以前常常会抱怨父母的唠叨,然而室友总会羡慕我的幸福。天冷,父母提醒我添加衣服,并不辞劳苦地跑来学校为我铺上一层又一层的棉絮,我不在意,以为是他们的责任;头晕,父母心急而担忧,为我买药买水果送牛奶,说牛奶和水果多吃对大脑有好处,我不感动,以为是他们的义务。室友轻轻的一句 “你爸爸妈妈真好 ”,让我顿悟了他们的辛劳,他们崇高无私的爱。或
46、许我们因为作为幸福的 “当局者 ”, “身在福中不知福 ”,所以变得迟钝,变得麻木, 变得冷漠。作一个旁观者,可以促使我们用清醒的大脑和敏锐的心去捕捉人间真情,体味人间真情,回报人间真情。 做一个旁观者,能清晰地认识自身错误。习惯,总会让人不由自主地犯错误,而作为 “当局者 ”却难以感知和认识。在旅游景点巴黎圣母院,有一句 “请保持安静 ”的中文提示;在珍珠港景区,出现了专门给中国人看的 “垃圾桶在此 ”的提示;在泰国皇宫,亦用中文写着 “请便后冲水 ”。很多人会因此愤慨,但仍会不由自主地继续在公共场合高声大嗓,乱丢乱扔,方便后不冲便池。作一个旁观者,以他人的心情看待自己的错误,你是否会感到其
47、行之可恶,是否 会觉得这是中国人的耻辱?处于局中,总是无法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跳出局来,旁观自己的错误,才更能警醒自己,深刻铭记,从而彻底改正。做一个旁观者,可以帮助我们用清醒的认识敲碎恶习的桎梏。 做一个旁观者,能理智地调整人生方向。世人汲汲皆为何?采菊东篱,悠望南山,如此生活岂不惬意?何必淹没于喧嚣尘世,让浊流玷污了自身?渊明深陷污浊官场,却能以旁观者身份审视处境,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坚守心灵一方净土,怀抱千百年来文人的梦想,保留了最纯净的心灵家园。如今,做一个旁观者,需要我们从混浊的社会风气中跳出来,以清醒的头 脑认识不良的风气,从而将其毒素从心中屏除,以纯净的心灵拒绝不良风气的污染,超世独立。 跳出人生的棋局,以旁观者的眼光审视自己,或许能更清楚的了解他人,了解自身,了解环境,更正自己的观念,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