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学年江苏盐城时杨中学二校高二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治理环境污染,不是一个省、一个城市可以完成的,必须让区域联动起来,建立治理环境的联系机制,不同地区、不同部门 ,才有可能治好整体性环境污染问题。 在巴基斯坦军队杀死最后一名躲在红色清真寺的伊斯兰武装人员之后,军队周四在毁坏烧焦的废墟里召开新闻发布会,但是他们对有多少平民死亡这个问题 。 领导干部以实名身份开 “微博 ”,就应该从群众的角度出发,深入思考怎样更好地借助网络平台,吸引群众,与群众 讨论各类难点热点问题,讨论政府有关工作。 A齐心协力闪烁其辞
2、开诚布公 B齐心协力隐约其辞推心置腹 C和衷共济隐约其辞推心置腹 D和衷共济闪烁其辞开诚布公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词义辨析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辨识,然后做出判断。齐心协力:犹言 “同心合力 ”,众人一心,共同努力,强调合力。和衷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侧重齐心。闪烁其辞:指说话 吞吞吐吐,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隐约其辞: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使人不易完全明白。开诚布公:诚意待人,坦白无私,形容词性短语。推心置腹:比喻真心待人,形容词性短语。所以选 A。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3、的一句是( )( 3 分) A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利益的日益多元化,造成部分社会成员心理压力增大,产生不良心态,而这势必导致社会矛盾的加剧。 B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救治方法,大大提高了非典病人的成功抢救率和死亡率,且明显缩短了病人的治疗时间。 C他认为, “高考移民 ”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高考录取分数的巨大差距而导致的。 D在福岛核事故处理必将长期化的情况下,如何促使日本政府认识国际协作的重要性,接受更多国家加入核事故处理的行列,值得人们思考。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A项,成
4、分残缺,缺少主语,故需删去 “造成 ”; B项,搭配不当, “死亡率 ”和 “提高 ”搭配不当; C项,句式杂糅,可将 “而导致的 ”去掉。所以选 D。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 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对联对仗工整,而且为春联的一项是( )( 3分) A百花吐艳春光明媚万里祥光普照大地 B乐颂丰年处处早莺争暖树安居盛世家家新燕啄春泥 C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 D千家笙歌迎朗月琵琶箫管乐中秋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注意题干要求,对仗工整、春联。 A项, “春光明媚 ”和 “普照大地 ”不对仗; C项和 D项表现的内容不合春节。所以选 B。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
5、层级为识记 A。 选出 语言得体 的一项( )( 3分) A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 只好笑纳了。 B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C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光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 D这种陈词滥调的报告恐怕是没有人愿意恭听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得体的表达能力。 A项, “笑纳 ”是敬称; B项, “绵薄之力 ”是谦词; C项, “光临 ”是敬称,不得体。所以选 D。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 李叔同是近代史上
6、一位充满神秘色彩的旷世奇才。 ; , , , 。 他于 20世纪初创办的音乐小杂志,是我国第一份传播西方音乐的刊物 他与萧友梅、赵元任、黄自一道被认为是我国近代音乐的四大拓荒者 其金石作品集李颅印谱让世人叹为观止 他填词的歌曲送别一直传唱到今天 其组建的 “春柳社 ”,是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 早已成为经典歌曲,许多人耳熟能详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 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
7、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衔接紧密,且 顺序不能变。由此可排除 B、 C, 是在谈李叔同音乐方面的成就,故应该是一组,由此可排除 A项。所以选 D。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哲学与人生 胡 适 讲到 “哲学与人生 ”,对大家也许可以贡献点参考。 关于人生,国内思想界的老将吴 稚晖先生下了一个定义: “人是哺乳动物中的有二手二足用脑的动物。 ”那人生即是这种动物所演的戏剧,这种动物在演时,就有人生;停演时就没人生。譬如:有的喜唱花面,有的喜唱老生,有的喜唱小生,有的喜摇旗呐喊
8、。不过单是登台演剧,红进绿出,有何意义?想到这层,就发生哲学问题。对于哲学的定义,我是这样下的: “哲学是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意义上着想,去找一个比较可普遍适用的意义。 ”二千五百年前在喜马拉雅山南部有一个小国迦叶里,街上倒卧着一个病势垂危的老丐,当时有一个王太子经过,在别人看到,将这老丐赶开,或是毫不经意的走过去 了,但是那王太子是赋有哲学的天才的人,他就想人为什么逃不出老、病、死这三个大关头,因此他就弃了他的太子爵位、妻孥、皇宫、财货,遁迹入山,去静想人生的意义。后来忽然在树下想到一个解决办法,就是假定一切都是空的,那么,老、病、死就不成问题了。这种哲学合理与否,姑不具论,但是那太子的确
9、是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意义上着想去找他以为比较普遍适用的意义。要晓得哲学的起点是由于人生切要的问题,哲学的结果,是对于人生的适用。人生离开哲学,是无意义的人生;哲学离了人生,是想入非非的哲学。 我们现在再去看看意义在人生中占什么地 位。现在一般的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思想差不多是社会的奢侈品。他们看人生种种事实,和乡下人到城里看见五光十色的电灯一样,只看到事实的表面,而不了解事实的意义。这样说来,人生对于意义,极有需要。又如平常人看见病人种种病象,他单看见那些事实而不知道那些事实的意义,所以莫明其妙。至于这些病象一到医生眼里,就能对症下药,因为医生不单看病象,还要晓得病象的意义的原故。因此,
10、了解人生不单靠事实,还要知道意义! 那么,意义又从何来呢?有人说:意义有两种来源,一种是从积累得来,是愚人取得意义的方法;一种是由直觉得来,是大智 取得意义的方法。积累的方法,是走笨路;用直觉的方法是走捷径。据我看来,欲求意义唯一的方法,只有走笨路,就是日积月累地去做刻苦的工夫,直觉不过是熟能生巧的结果,所以直觉是积累最后的境界,而不是豁然贯通的。大发明家爱迪生有一次演说,他说:天才百分之九十九是汗,百分之一是神。可见得天才是下了番苦功才能得来,不出汗决不会出神的 。所以有人应付环境觉得难,有人觉得易,就是日积月累的意义多寡而已。哲学家并不是什么,只是对人生所得的意义多点罢了。 (选自 192
11、3年 11月胡适在上海商科大学佛学研究会的演讲,有删改) 【小题 1】请简要概括第二段的论述层次。( 6分) 【小题 2】文章第三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作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文中画线的句子 “不出汗决不会出神的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6分) 答案:【小题 1】首先说明什么是人生;接着阐明什么是哲学:最后阐述两者的关系。评分建议:共 6分,每点 2分。 【小题 2】类比论证, (1分,若答 “举例论证 ”仅得 1分)用 “乡下人 ”看 “城里的电灯 ”来类比,批评了只看到事实的表面,而不了解事实的意义的现象。( 2 分) 对比论证,( 1分)用 “平常人
12、”与 “医生 ”对待病象的差异论述了解人生的意义的重要性。( 2分) 【小题 3】借助爱迪生的名言来表达只有日积月累刻苦努力,才能探寻人生的意义的观点。( 3分)这句话阐明了 “意义 ”由积累得来的观点 ,具有权威性,增强说服力。( 3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可在整体感知文段内容的基础上,将文段内容进行梳理,归纳,然后再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读后可发现,层次清晰,可根据关键词 “关于人生 ”“对于哲学 ”“人生离开哲学,是无意义的人生;哲学离了人生,是想入非非的哲学。 ”最后的这句是阐述人生和哲学的关系。 由此可得出答案:。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
13、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论证方法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常见的论证方法,结合着文中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例如, “现在一般的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思想差不多是社会的奢侈品。他们看人生种种事实,和乡下人到城里看见五光十色的电灯一样,只看到事实的表面,而不了解事实的意义。 ”现在的一般人和乡下人进行类比; “又如平常人看见病人种种病象,他单看见那些事实而不知道那些事实的意义,所以莫明其妙。至于这些病象一到医生眼里,就能 对症下药, ”将平常人与医生进行对比。故运用了类比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14、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文中作者表达的观点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 “不出汗决不会出神的 ”这句话的上文寻找作者的观点,即 “据我看来,欲求意义唯一的方法,只有走笨路,就是日积月累地去做刻苦的工夫,直觉不过是熟能生巧的结果,所以直觉是积累最后的境界,而不是豁然贯通的。 ”在文中的作用,自然要从阐明观点的意义和说服力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 级为鉴赏评价 D。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 活 着 余华 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夏季刚刚来到。 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叶子的树下,看到近旁田里有一个老人和一头老牛。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
15、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孙子死后第二年,看看自己还得活几年,我觉得牛还是要买的 。牛是半个人,它能替我干活,闲下来时我也有个伴,心里闷了就和它说说话。 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买牛那天,我把钱揣在怀里走着去新丰,那里是个很大的牛市场。路过邻近一个村庄时,看到晒场上有一群人,走过去看看,就看到了这头牛,它趴在地上,歪着脑袋吧哒吧哒掉眼泪,旁边一个赤膊男人蹲在地上霍霍地
16、磨着牛刀,围着的人在说牛刀从什么地方刺进去最好。我看到这头老牛哭得那么伤心,心里怪难受的。想想做牛真是可怜。累死累活替人干了一辈子,老了,力气小了,就要被人宰了吃掉。 我不忍心看它被宰掉,便离开晒场继续往新丰去 。走着走着心里总放不下这头牛,它知道自己要死了,脑袋底下都有一滩眼泪了。 我越走心里越是定不下来,后来一想,干脆把它买下来。 我赶紧往回走,走到晒场那里,他们已经绑住了牛脚,我挤上去对那个磨刀的男人说: “行行好,把这头牛卖给我吧。 ” 赤膊男人手指试着刀锋,看了我好一会才问: “你说什么? ”我说: “我要买这牛。 ” 他咧开嘴嘻嘻笑了,旁边的人也哄地笑起来,我知道他们都在笑我,我从
17、怀里抽出钱放到他手里,说: “你数一数。 ”赤膊男人马上傻了,他把我看了又看,还搔搔脖子,问我: “你当真要买。 ” 我什么话也不去说,蹲下把牛 脚上的绳子解了,站起来后拍拍牛的脑袋,这牛还真聪明,知道自己不死了,一下子站起来,也不掉眼泪了。我拉住缰绳对那个男人说: “你数数钱。 ” 那人把钱举到眼前像是看看有多厚,看完他说: “不数了,你拉走吧。 ” 我便拉着牛走去,他们在后面乱哄哄地笑,我听到那个男人说: “今天合算,今天合算。 ” 牛是通人性的,我拉着它往回走时,它知道是我救了它的命,身体老往我身上靠,亲热得很,我对它说: “你呀,先别这么高兴,我拉你回去是要你干活,不是把你当爹来养着的
18、。 ” 我拉着牛回到村里,村里人全围上来看热闹,他们都说我老糊涂了,买了这 么一头老牛回来,有个人说: “福贵,我看它年纪比你爹还大。 ” 会看牛的告诉我,说它最多只能活两年三年的,我想两三年足够了,我自己恐怕还活不到这么久。谁知道我们都活到了今天,村里人又惊又奇,就是前两天,还有人说我们是 “两个老不死 ”。 牛到了家,也是我家里的成员了,该给它取个名字,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叫它福贵好。定下来叫它福贵,我左看右看都觉得它像我,心里美滋滋的,后来村里人也开始说像,我嘿嘿笑。 福贵是好样的,有时候嘛,也要偷偷懒,可人也常常偷懒,就不要说是牛了。我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它干活,什么时候该让它歇一歇。只要 我
19、累了,我知道它也累了,就让它歇一会,我歇得来精神了,那它也该干活了。 老人说着站了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向池塘旁的老牛喊了一声,那牛就走到老人身旁低下了头,老人把犁扛到肩上,拉着牛的缰绳慢慢走去。 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 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 ,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节选自余华活着,有删改) 【小题 1】小说中老人与牛
20、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 6分) 【小题 2】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4分) (1) 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2分) (2) 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2分) 【小题 3】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6分) 【小题 4】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 “活着 ”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6分) 答案:【小题 1】( 6分) 老迈年高; 饱尝活着的痛苦与艰辛; 表现出生命的韧性。 【小题 2】( 4分) 运用比喻,将牛喻为自己的孩子,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老人对亲人的渴望。( 2分) 细节描写,通过 “沾满了泥
21、 ”“微微晃动 ”等细节,表现出老人与牛的老态和劳作之后的疲惫。( 2分) 【小题 3】( 6分) 点出老人的乡间生活环境; 透露出乡间的生活都顺应着自然的规律; 以此结尾,深化主题,增添了小说的意味; 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小题 4】( 6分) “活着 ”概括了老人、老牛的生存状态; 让读者体味 “活着 ”的滋味; 产生如何对待生命的 思考; 形象生动,言简意丰,耐人回味。(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要在整体感知小说内容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找到关于老人和牛的语段,从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等方面去分析形象的相似处
22、。从文章的叙述中 “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直接写出老人的年龄高, “买了这么一头老牛回来,有个人说: “福贵,我看它年纪比你爹还大。 ”从侧面写出了老牛的年龄大,故二者相似处一是年迈已高。从文中 “我看到这头老牛哭得那么伤心,心里怪难受的。想想 做牛真是可怜。累死累活替人干了一辈子,老了,力气小了,就要被人宰了吃掉 ”和老人的活着的经历形似,都饱尝活着的痛苦与艰辛; “谁知道我们都活到了今天,村里人又惊又奇 ”表现出老人和老牛都有韧性的生命力。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从
23、修辞手法等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角度来分析,如第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老人对亲人的渴望及与牛为伴的孤苦。第二句 “沾满了泥 ”“微微晃动 ”是运用了细节描写,通过这处细节,把老人和老牛 的疲惫刻画出来。故答题时,要先分析运用的表现手法,再分析表达的情感。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着环境描写的一般性作用,从内容和结构等角度来分析作答。环境描写一般是用来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推动情节的
24、发展,深化主题,为下文做铺垫等作用。所以答题时,要从这些方面来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乡村宁静、平淡的生活气氛 ,烘托了乡村生活的自然规律;在内容上,深化了小说的主题,结构上,照应了开头。故答题时,可从多个角度来组织答案:。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标题在文中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首先要知道文章标题的一般性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等,然后再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来分析标题的作用。然后在整体感悟小说内容的基础上
25、分析作答,在内容上,从小说主人公的生活状态 及形象,活着的意义角度来组织答案:。在结构上,要从以 “活着 ”为标题,耐人寻味,给人以生动感,激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的角度来分析组织答案:。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与尹师鲁第一书 欧阳修 某顿首师鲁十二兄书记。前在京师相别时,约使人如河上,既受命,便遣白头奴出城,而还言不见舟矣。其夕,及得师鲁手简,乃知留船以待,怪不如约,方悟此奴懒去而见 绐 。 临行,台吏催苛百端,不比催师鲁人长者有礼,使人惶迫不知所为。是以又不留下书在京师,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始谋陆赴夷陵,以大
26、暑,又无马,乃作此行。沿汴 绝 淮,泛大江,凡五千里,用一百一十程,才至荆南。在路无附书处,不知君贶曾作书道修意否?及来此,问荆人,云去郢止两程,方喜得作书以奉问。又见家兄,言有人见师鲁过襄州,计今在郢久矣。师鲁欢戚不问可知,所渴欲问者,别后安否?及家人处之如何,莫苦相尤否?六郎旧疾平否? 安道与予在楚州,谈祸福事甚详,安道亦以为然。 俟到夷陵写去,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 又常与安道言, 每见前世有名人,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真若知义者,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 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虽韩文公不免此累 ,用此戒安道慎勿作 戚戚 之文。师鲁察修此语,则处之之心又可知矣。近世
27、人因言事亦有被贬者,然或傲逸狂醉,自言我为大不为小。故师鲁相别,自言益慎职,无饮酒,此事修今亦遵此语。咽喉自出京 愈 矣,至今不曾饮酒, 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 秋寒矣,千万保重。不宣。修顿首。 (节选自欧阳修集) 【小题 1】下列各句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方悟此奴懒去而见 绐 绐:欺骗 B沿汴 绝 淮绝:渡过 C用此戒安道慎勿作 戚戚 之文戚戚:高兴 D咽喉自出京 愈 矣愈:痊愈 【小题 2】下列 “以 ”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 A 以 大暑,又无马,乃作此行 B是 以 又不留下书在京师 C乃知留船 以 待 D卒 以 吾郡发愤之一击,不敢
28、复有株治。 【小题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0分) ( 1)俟到夷陵写去,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 3分) ( 2)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虽韩文公不免此累。( 4 分) ( 3)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 ( 3分) 【小题 4】从 这封书信中看出作者有哪些宝贵的品质?( 3分)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3】( 1)等到夷陵后再写信给你,就可以更好地使你知道我对这件事的态度。 2)那种不能忍受的失意忧虑情绪便表现在文章中,他们的内心喜乐哀伤竟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即使韩愈这样的人物也不免受此影响。 ( 3)到夷陵县后,勤于政事,来惩戒自己在洛
29、阳时懒散。 【小题 4】珍重友情;坚守正道;直面人生;勇对逆境;积极向上等。 【小题 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 C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 C项,戚戚:忧伤的样子。所以选 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 ABD三项, “以 ”均为介词; C项,表承接。所以选 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
30、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 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俟,所以,堪,欢戚,虽,勤官,惩。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出表现作者言行举止的语句,然后根据句意,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例如,第二段末尾一句 “师鲁欢戚不问可知,所渴欲问者,别后安否?及家人处之如何,莫苦相尤否?六郎旧疾平否? ”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关心和重视友 情的品质。以此类推,从坚守正道;直面人生;勇对逆
31、境;积极向上等角度组织答案: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参考译文: 与尹师鲁第一书 顿首请安,师鲁十二兄书记:前不久在京城分手的时候,你吩咐我派人到河边相送。我接受你的嘱托,派了一个老仆人出城相送,他回来却说没有见到你乘的船只。当天晚上,我收到了你亲手写的便条,才知道你停船在河边等待,怪我不派人相送赴约。我这才知道是那个仆人懒得前去送行,用谎话来搪塞我。 我动身之时,御史台的官员使出各种苛刻手段来催促我动身,比不上催你动身的人那么宽厚懂礼,因而使得我惶恐急迫,不知如何是好。因此,我没有在京城给你留下书信,只好再三托付王君贶给你写信顺带告之我的情况
32、,接着就向西出发了。开始我想走陆路去夷陵,因为天气太热,又没有马匹,便只好走水路。我沿汴河前进,再渡过淮河,泛舟长江,一共五千里,经过一百一十天才到达江陵。途中没有寄信的地方,不知道君贶是否曾给你写信说明我的情况。 等我来到荆南后问明当地人,他们说距离郢州只有两天的路程,我这才赶忙给你写信加以问候。又见到我哥,听他介 绍:有人见到师鲁你经过襄州,算起来你已到达郢州很久了。师鲁你现在是高兴还是忧愁这不问我便能知道,急于问候的是,你分别后身体是否平安 以及家里人如何看待这件事,不会有人苦苦埋怨吧 六郎的病好了吗 余安道同我在楚州相遇,曾较详尽地讨论了人生的福祸,余安道也认为我们这次的行为是对的。等
33、到夷陵后再写信给你,就可以更好地使你知道我对这件事的态度。我又曾对余安道说,每当看到前代某些有名的人物,他们讨论政事慷慨激昂,不怕杀头,真像一个坚持正义之人的样子,可一到贬谪的地方,却开始悲伤怨悔,那种不能忍受的失意忧虑情绪便表现在 文章中,他们的内心喜乐哀伤竟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即使像韩愈这样的人物也免不了这个缺点。 (我 )用这种情况来提醒余安道,叫他切莫写悲伤的文章。你考虑一下我这些话,就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对这件事的态度了。近代也有因为正直敢言而被贬的人,但某些人被贬后便放荡纵酒,自称只为大事而不拘小节。所以,相别时你自我告诫,要勤俭尽本职,不要酗酒。在这件事上,我也遵循你的话。我的咽喉的
34、病出京城后就已经好了,直到现在没喝酒。到夷陵县后,勤于政事,来惩戒自己在洛阳时懒散。 秋天气候转寒,千万要保重身体,言不尽意。欧阳修拜上。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微之 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稹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注: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即公元 817 年)三月,元稹贬通州(今四川达川);八月,白居易贬江州(今江西九江)。此诗为该年十二月元稹接白居易梦微之而酬和次韵之作。 【小题 1】白居易诗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写法独特,谈谈你的认
35、识。( 4分) 【小题 2】两首诗都写了 “梦 ”,但梦境内容与表述的情感 有所不同,试作简要说明。( 4分) 答案:【小题 1】这两句诗表面上写诗人殷献询问元稹因何事忆我,致使我昨夜梦见了你;实际上是写诗人对元稹关切、思念之情难以自己,以致形之于梦。这是从对方着笔,换位去写,构思精巧,表达含蓄委婉。 【小题 2】白诗用故人入梦书写对元稹的关切、思念之情。元诗用故人不曾来入梦写自己的凄苦之情、对白居易关心自己的感激之情。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在这句话诗中, “忆我 ”“梦见君 ”表现了白居易在这句诗中,不直说自己苦思成
36、梦,却 反以元稹为念,问他何事忆我,致使我昨夜梦君,这表现了对元稹处境的无限关心。诗从对面着墨,构思精巧,感情真挚。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先分别概括两首诗 “梦 ”的内容,然后答出各自通过梦境表达的情感。 “昨夜三更梦见君 ”一句,白诗用记梦以抒念旧之情,来表达对友人的关心;元诗一反其意,以不曾入梦写凄苦心境。白诗用入梦写苦思,是事所常有,写人之常情;元诗用不能入梦写心境,是事所罕有,写人之至情。做梦包含了希望与绝望之间极深沉、极痛苦的感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37、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 1)北雁南飞。 ?长亭送别 ( 2) ,无人知是荔枝来。过华清宫绝句 ( 3)渔舟唱晚, 。滕王阁序 ( 4) ,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 ( 5)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记念刘和珍君 ( 6)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 ( 7) ,晚有儿息。陈情表 ( 8)故曰:至人无己, ,圣人无名。逍遥游 答案:( 1)晓来谁染霜林醉 ( 2)一骑红尘妃子笑 ( 3)响穷彭蠡之滨(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5)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 6)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7) 门衰祚薄( 8)神人无功 试题分析:此类 “名句默写 ”题目要注意通假字与较难
38、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妃、蠡、诞、惨、祚。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在网络上流传着以下两句名言: (1)百年前躺着吸鸦片,百年后躺着玩手机,姿态有着惊人的相似。 (2)世界上最遥远 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这两句名言,正是当下许多人生活的最形象写照。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少于 800字。 不得抄袭,不得套
39、作。 答案:最遥远的距离 世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什么?我想就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吧。 有人认为,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天与地,就如同苏子所说的远在 “千里 ”,李白说的远在 “长江天际 ”,天与地永远不可相连,天地之间总有着一道道的阻隔,有山,有海,更有着我们人类及其他生物的存在,是天地无法冲破 。但东坡不同样是在 “婵娟 ”与共吗?太白兄不也在儿女 “沾巾 ”吗?由此看来,天不算高,因为有心相连;地不算阔,因为有情相依。无论是你,我,他,即使身处各地,我们所有的人走的又是那么近,好象彼此都听到了对方的呼吸!我们明白,天地并不遥远,只要心在一起,你到最远的地方也就是你我最近的时候。有人说过,世界上最遥
40、远的距离不是天与地,而是生与死。最爱的人离开自己,离开人世,就永远不会复活,所谓 “人死不可复生 ”,也是指爱人离开自己后,那沉痛的心情吧。但为何又有人在我们脑海中无法抹去,我们一直记得。既然如此,那生死也不是最遥 远的距离了吧。因为心中有爱,就不会失去,不会忘记,那些我们爱的人就永存心中。 有人说过,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有很多恋人因为误会而分开,因为矛盾而彼此越走越远,永远因为分离而不能在一起。但又有多少是在分开后再相遇,又还保留那段珍贵的感情回忆呢?这不又证明了有些事经历了就不会
41、忘,站在彼此的面前,若无缘分,就如同吴宓与毛彦文擦肩而过,终不能成为伉俪;刘兰芝与焦仲卿本可朝夕相伴,可却饮恨而逝。此时你在最近 的时候也就在最远的地方。反之,再远也不过是一步之遥。 有人说过,不是明明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而是明明无法抵挡自己的想念却还的故意装做丝毫没把你放在心里;不是明明无法抵挡自己的想念却还的故意装做丝毫没把你放在心里,而是用自己冷漠的心对爱你的人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这与坐在父母的对面,瞅着他们憔悴的面庞,与父母相互思忖着各自的心思,中间树起一道无形的冷墙又有何异?从呀呀学语到满腹经纶 ,身边最亲的人 ,同时对子女花费最大心思的人只有父母。但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
42、的改变,父母与子女之间出现代沟,最亲的人便从最近 的生活距离跨越到了最遥远的距离。从无话不谈似朋友的亲近到无话可谈似陌生人的遥远,这使父母与子女的心灵之间就好像两个人孤寂地站在一望无涯,波涛汹涌的大海两岸,无法沟通,遥不可及;也似身在异乡流浪魄落的游子,在大陆彼岸望着它不能回归时的无助。 原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任何其他距离,而是两颗心的距离。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不是一两天就能拉近的,只有心灵的主人努力缩短这段距离,世界才不会有更多无可跨越的鸿沟。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审题时,可根据材料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吸鸦片和玩手机的相似性;玩手机而忽略了人际 交往。两句名言,描绘的是两个生活场景,共同揭示这样一个事实:当今社会,手机关闭了人们的心灵之窗,让人们的交流越来越少、关系越来越疏远、隔阂越来越大。面对这样的事实,可根据自己的感悟进行构思。审题时,可以抓住其中一句,进行透彻分析。如第一句,百年前躺着吸鸦片,曾经对整个国家和民族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百年后躺着玩手机,是否也会如此呢 可以做出自己的分析。也可以采用综合分析法,将两则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和概括,然后归纳出一个比较全面的观点。比如可以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谈高科技产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谈生活里的物质 享受与精神享受、谈学习与娱乐的关系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