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4届成都七中上期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 资源ID:318223       资源大小:28.85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4届成都七中上期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4届成都七中上期高三 “一诊 ”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船舷 xun 绯 红 fi 窨 井 yn 戎马 倥 偬 kn B包 扎 z 当 真 dn 撷 取 xi自杀未 遂 su C脂 肪 fn 锃 亮 zn夙 愿 s宁 缺毋滥 nn D 歆 羡 xn 奢 靡 m 甄 别 zhn 按 捺 不住 ni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普通话常用字读音。选材具有一定四川特色,部分加点汉字的四川话读音都和普通话有区别。 “窨 ”“倥偬 ”“撷 ”“锃 ”“歆 ”“捺 ”等字容易读错。A船 舷 xin。 C宁 缺毋滥 nn。 D按 捺

    2、 不住 n。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手饰烂摊子余音缭绕作壁上观 B煤炭莫需有卷帙浩繁道教圣地 C映射孺子牛两全其美谈笑风生 D赋予俱乐部贸然从事倍尝艰辛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识词语字形的能力,即识别错别字的能力。错别字分错字和别字,错字不是字,别字是用错了字,考试都是考查识别别字的能力,词语的字形是和词义相关联的,如本题词语的如下加点字: 首 饰、 作 壁上观、道教 圣 地、两全 其 美、谈笑风 生、备 尝艰辛。 A首饰。 B莫须有。 D备尝艰辛。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3、 A。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意大利游轮 “科斯塔 康科迪亚 ”号触礁搁浅后,船长不但没有及时组织乘客撤离,反而擅离职守, 径自 逃生,遭到世人谴责。 B “先贤古墓 ”是 40多位阿拉伯著名伊斯兰教传教士的墓地,建于贞观三年,至今已逾 1300多年,是一座 名正言顺 的 “古 ”墓。 C北客站的建设将全面 凸现 青岛作为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加速实现以青岛为核心来带动山东半岛城市群全面崛起的目标。 D学术批评需要更多人的积极参与,形成 百花齐放 的局面;同时需要强调学术的严肃性,需要民主、平等、理性和包容的学术品格。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

    4、力。此题包括成语和实词。 A “径自 ”表示自己直接行动。 B名正言顺: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 正当,道理也说得通。此句应用 “名副其实 ”。 C , “凸显 ”即 “突显 ”, 突然显现,这里应为 “凸显 ”(突出地显露)。 D “百花齐放 ”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结合语境进行的是艺术批评,此处应改为 “百家争鸣 ”比较合理。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爸爸去哪儿节目的火爆源于人们对在长期 “女主内、男主外 ”文化中存在的 “父亲角色失位 ”现象的重新审视。 B尽管

    5、很多网友对 “土豪 ”这个词潜藏着对人的讽刺等负面情绪 提出了种种质疑,但并不能阻止它在全国的流行。 C抽样调查发现,北上广深四城市室内空气样本中均含有邻苯二甲酸酯和溴化阻燃剂等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危害很大。 D淘宝网传来消息, 12月 12日将推出本年度继双十一之后最大型的网购盛宴,并继续开展去年的 “全民疯抢 ”活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语病的能力。 A语序不当, “长期 ”应在 “存在 ”前。B重复赘余, “提出 ”和 “质疑 ”重复。 C成分残缺,应在 “对人体危害很大 ”前加上 “这些物质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

    6、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通过读书 仕进而成为官僚士大夫,这是自汉代以来形成的重要的中国文化传统。汉代儒生读书仕进之路的形成,除了是整个社会对儒家思想文化的要求外,与汉代儒生的自我改造也是密不可分的。客观上讲,由于先秦的儒生以学习六经、传授知识为主,在秦汉官僚政治社会里是缺少从政的技能与本领的。为了实现他们的政治理想,走向仕途,他们就必须进行自我改造,以适应这个社会的需要。这个改造过程,实际上从汉初就已经开始。当时的几位著名儒生,如陆贾、叔孙通、贾谊、晁错、公孙弘,其思想和政治主张,已超出儒家学派的界域。汉武帝为儒生们开启了一条通向仕途之路,这在中国政治史和文化史上都是一件大事,这为儒生们实现自

    7、己的治世理想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儒生们往往从书本出发,把现实社会理想化,其处世或议论常不免宏阔迂腐;而统治者则需要的是务实的治国人才。因此,一个儒生如何才能把自己通过经书学习而得到的文化知识变成政治智慧,是对他们的一个严峻考验。汉武帝在当时虽号称重儒,所重视的也不是那些腐儒,而是像董仲舒、公孙弘、 嚎砟茄 巴谑牢瘢 飨拔姆 跃 跞笫卫糁巍钡娜寮摇 br儒生和文吏在汉初属于两个不同的社会 群体,二者之间有着严格的区别。儒生有时候可以称之为 “文学 ”,而文吏之俗称则为 “刀笔吏 ”。由王充在论衡 程材可知,即便是在东汉,世俗仍有轻儒生而高文吏的习气。王充为此而为儒生抱不平,但

    8、在客观上也说明,儒生在事功方面确有不如文吏之处,他们在走入仕途时必须要改造自己,在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操守的同时,一定要具有优秀的管理能力。真正由读书出身而在政治上又居高位的优秀官僚,必须是二者的结合。据宋书 百官下: “汉武帝纳董仲舒之言,元光元年,始令郡国举孝廉 限以四科,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 中博士;三曰明习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决断,材任三辅县令。 ”这四科当中,前两项是对文化修养与道德操守的要求,后两项是对管理才能的考量。事实也是如此,自汉以后的儒生在中国的政治领域之所以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就是因为他们经过了这样的

    9、改造,符合以上四科的要求。可以看出,这一改造的过程也是与文吏融合的过程。 在汉代政治舞台的较量中,经过自我改造的儒生最终打败了文吏。之所以如此,除了汉代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之外,文吏们缺少崇高的人文关怀是其最为致命的缺陷。文吏们以商鞅、韩非 的法家理论治国,排斥礼义、仁爱、孝悌等人文道德关怀,严刑峻法,刻薄少恩。由此而反观儒生之从政,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他们经过自我改造后也具备了吏治之才干,而在于他们把儒家的人文关怀渗透到国家的政治管理当中。一个真正优秀的儒家出身的官吏,不仅要使其民能够“安居乐业 ”,而且还能够做到 “移风易俗 ”,其代表人物就是蜀守文翁。文翁的意义,不仅在于使蜀地人民安居乐业、移

    10、风易俗,为汉代树立了一个儒生出身的官吏的正面形象,而且还在于他的事迹从深层次上说明了儒家士大夫政治所以优于法家文吏政治之处。它使得这个社会的官僚体系不是仅仅停 留在事功的层面上,而是把儒家的道德伦理观念深深地融注其中,使这个士大夫官僚体系具有高尚的道德价值取向,从而建立了一个新的道器相通的政治文化模式。 (选自新华文摘 2013年 19期,有删改) 【小题 1】对汉代 “儒生打败文吏 ”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吏们虽在事功方面比儒生强,但缺少崇高的人文关怀。 B儒生们能把儒家的人文关怀渗透到国家的政治管理当中。 C朝廷令郡国限四科举孝廉,引导了儒生自我改造的方向。 D统治者需要的是

    11、务实的治国人才,文吏未通过严峻考验。 【小题 2】下列关于汉初儒生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儒生在有自己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操守的同时,可能缺少优秀的管理能力。 B儒生属于与文吏有着严格区别的社会群体,世俗有轻儒生高文吏的习气。 C儒生都缺少把自己通过经书学习而得到的文化知识变成政治智慧的能力。 D儒生往往从书本出发,把现实社会理想化,处世或议论常不免宏阔迂腐。 【小题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称儒生为 “文学 ”,称文吏为 “刀笔吏 ”,表明了儒生地位高于文吏。 B儒生读书仕进之路的形成,除社会原因外,儒生自我改造是根本原因。 C蜀守文翁,做到了 “安

    12、居乐业 ”“移风易俗 ”,是儒家士大夫的代表。 D到汉代,儒家士大夫政治终于取代法家文吏政治,形成官僚士大夫体系。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C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 “儒生打败文吏 ”这一概念的解说。 D项,原文 “一个儒生如何才能把自己通过经书学习而得到的文化知识变成政治智慧,是对他们的一个严峻考验 ”表明,汉初儒生不是 “务实的治国人才 ”,需要经过严峻考验。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 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判断能力。 C项,表述绝对化,从原文 “汉武帝 所重视的 不是那些腐儒

    13、,而是 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治 的儒家 ”可知, “缺少把自己通过经书学习而得到的文化知识变成政治智慧的能力 ”是腐儒,而不是汉初的董仲舒、公孙弘、 嚎碚庑 巴谑牢瘢 飨拔姆 跃 跞笫卫糁巍钡娜寮摇 br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判断 “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是否正确,主要是判断依据原文信 息的推断是否正确。 A “表明了儒生地位高于文吏 ”说法错误,“即便是在东汉,世俗仍有轻儒生而高文吏的习气。 ”。 B “根本原因 ”错, “儒生读书仕进之路的形成 ”一方面儒生 “经过自我改造 ”把 “文化知识变成政治智慧 ”;

    14、另一方面, “文吏们缺少崇高的人文关怀是其最为致命的缺陷 ”。 D “取代 ”说法有误,而且儒生自我改造 “这一改造的过程也是与文吏融合的过程。 ”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22分 ) 透 明 纳兰妙殊 衰老像夜晚一样徐徐降临,光并不是一下子就散尽 ,死神有惊人的耐心,有时他喜欢一钱一钱地凌迟。壮年时的余晖犹在,八十岁时,姥姥的食量仍是阖家之最。她独个儿住在老房子里,自己伺候一个蜂窝煤炉子,自己买菜做饭,虽是颠着一对小脚,行如风摆杨柳,但还利索得很。她对大家都很有用,儿女的孩子尚小,都得靠姥姥帮忙看管。六个外孙、孙女、外孙

    15、女,都经她的手抚养。于是她是有实质的,有威信,说话一句算一句,小辈们都不敢不认真听,稍有点嬉皮笑脸,姥姥脸色一沉,扬起一只大手, “打你! ”喉咙里冒出不大不小的一个霹雳,威风凛凛。不听话者难免心头一凛,收敛起嬉皮笑脸,承认错误。 后来她 越来越老了,城池一座一座失守,守军一舍一舍败退,退至膏肓之中。她不能再为家人提供帮助,只能彻底地索取,因此她逐渐透明下去,世界渐渐看不见她了。她的威严熄灭了,儿女们上门的脚踪逐渐稀了,孙儿辈异口同声地说工作忙,好像都在同一家公司。春节团聚的时候,敷衍地拎一箱牛奶,进来叫一声姥姥或奶奶,这就算交差。她记忆漫漶得很了,一个孙女站在眼前,她要把所有孙女名字都叫一遍

    16、,才牵带得出正确的那个。 除了行动能力,在最后十年中,她也渐渐失掉正常交流谈话的智力。与人说话,一句起,一句应,一句止,她就很满足了,慢慢点着头,像回味 这次对话似的,眼睛若有所思地转向别处。 有时,她想主动与人沟通,就拿手去碰触身边的人,叫着,嗳,嗳。脸色有点巴结 地笑,郑重地问出一个问题,比如:我有点不记得,想了半天了 你今年多大? 这当然是可笑的。被问的人和旁边的人对此都有默契的认识,他们面面相觑,嬉笑着,拿不认真的嗓音说,您看我多大了? 她却仍认真的,我想你是十九,还是二十? 被问的人呵呵大笑,姥姥,我都三十五啦。 然后人们继续自管自说话,不再看她。剩她独个儿咂摸那一点愕然,并陷入喃喃

    17、慨叹,哎呀,我外孙三十五了?当初我带你的时候,你整天哭,搁不下,只能一只手抱你,一只手捅炉子炒菜 人们都同意跟她说话只要敷衍过去即可,谁让她活到这样老,老得跟世界文不对题。 “衰老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场屠杀。 ”菲利普 罗斯说。除非你幸运地蒙召早退,逃出这环链条。 后来她的听力不太好了,人间把她又推远了一步。有时她会陷入沉思状态,陷得很深。盘腿坐着,小脚放在腿弯折叠处,手撑着额角,眼睛盯着墙,浑浊的眼珠停滞了,犹如哲学家整理胸中哲思。大家围坐在她旁边的沙发上,以这个行动表示孝敬。所有人当着她的面议论她,毫不避讳,也不用压低声音,就像她是一座标本。 生命和岁月交给她的能力, 最终按原本的顺序一样

    18、一样还回去。五年前,很难出门了,用轮椅推到外面花园里,还能搀着别人的手走两步,走到池子边看人用馒头喂金鱼。后来不再出屋,不过还能从这间屋走到那间屋。再后来彻底不能行走,但还勉强能站立。再后来站起来也不能了,三年里整日只倚枕坐着。她的食量逐渐减少,食谱逐渐缩短,需要多费牙齿之力与肠胃之力的美味一项一项与她道别。本来她还能喝几口黄酒,后来终至一喝酒就腹泻。 筛子眼越来越细,兴致、乐趣都被筛出去了,日子唯余越来越纯粹的萧索。 最后半年,她吃得像个初生婴儿,粥,牛奶,一点点肉糜。 到临终两个月,粥和牛奶亦被肠胃拒绝了,只剩了饮水,蜂蜜调制的水,糖水。再让她喝两口牛奶,下午就泻了一床。仅余的生命力,负隅

    19、顽抗,又把这座孤城苦守了两个月,直至弹尽粮绝。 最后一次回家看她,她的精神已不够把眼皮撑足。眯缝眼看我,仍笑,喊我乳名,声音又虚又小,像一片揉烂的纸条。阳光照着她,能透过去。 我拉起她的手,攥一攥,又放下,然后做了一次从没跟她做过的动作:握着她硬邦邦硌手的肩膀,嘴唇碰着她颧骨,轻轻一吻。那皮肤薄得像一层膜。 她眼皮下闪出一星欣慰和快活,低声说,哟。然后问,你回来呆几天啊? 我说,明天就走 ,你等着我,我再来看你。 她半迷蒙的一笑,代替回答。 倒数第二样能力,吞咽。除了每天几口水,她无力吞咽更多东西,再多就累着了。 到世上来学会的第一样本领以及丢掉的最后一样,都是:呼吸。初夏的上午,她咽下最后一

    20、口呼吸。 (选自人民文学 2012年第 11期,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本文以时间为序,叙写姥姥的身体机能一项一项地丧失直至死亡的全过程,提出了关爱老年人的重大话题。 B文章第一段说死神 “喜欢一钱一钱的凌迟 ”是说死神对人残忍侵害到了一分一毫也不放过的地步。 C文中加点词 “巴结 ”是贬义词褒用,写出了姥姥对亲情的渴望,宁可牺牲尊严也要去迎合他人。 D文中小辈们对姥姥的漫不经心与姥姥始终牵挂儿孙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E本文的叙述娓娓道来,表达质朴,虽都是生活琐事,但物我两真,情事两佳,所以显得真切动人。 【

    21、小题 2】理解文中画线句的含义。( 6分) 衰老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场屠杀。( 3分) 筛子眼越来越细,兴致、乐趣都被筛出去了,日子唯余越 来越纯粹的萧索。( 3分) 【小题 3】文章开头出现的姥姥是怎样的一个人?写这样的姥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6分) 【小题 4】 “透明 ”作为文章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 “透明 ”,试举一例加以阐述。( 6分) 答案: BC 【小题 1】 【小题 2】。 人们面对必然到来的衰老,根本没有抗争的能力( 1分), 而只能被动的接受这一现实( 1分), 写出了人的无可奈何( 1分)。 岁月就像筛子( 1分), 慢慢

    22、剥夺掉人们生活的兴致、乐趣( 1分), 老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越平淡乏味( 1分)。 【小题 3】文章开头的姥姥身体硬朗,干活儿利索( 1分),对家人有威严也很“有用 ”( 1分),写这样的姥姥与下文作对比,( 1分)姥姥的身体不再健康、威严不复存在、对家人不再 “有用 ”,( 1 分)突出表现衰老对人一点一点的摧残,( 1分)以及亲人对老人的逐渐疏远。( 1分) 【小题 4】标题 “透明 ”既是指老年人身体的衰老单薄( 1分),生活的平淡乏味( 1分),更是指老年人被亲人忽略,漠视而缺少关爱的生存状态( 1分)。第二问略( 3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

    23、括的能力。 B项 “死神对人残忍侵害 到了一分一毫也不放过 ”错, “一钱一钱的凌迟 ”是说死神对老人的残酷侵害是缓慢而悄然进行的。 C项 “巴结 ”一词不是 “贬义词褒用 ”,也不存在牺牲尊严的问题, “巴结 ”表现了姥姥渴望与亲人沟通却又不被亲人理解的窘迫。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含意。此题理解两个句子的含意,他们都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比喻还原成不加修饰的表达,就是它们的含意。解答含意题,有时候需要解答字面的意思和深层次的意义两个层面。 句说衰老是屠杀,屠杀是没有反抗的,只 能任人宰割,写出了人对必

    24、然到来的衰老的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句用筛子比喻岁月,说明岁月在一点点的剥夺人的各种东西,包括兴致和乐趣,是人的日子越来越萧索、平淡。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散文表现手法的能力。这是一篇借姥姥写人生的散文,文章开头出现的姥姥是一个身体硬朗,干活儿利索,对家人有威严也很“有用 ”的老人,这与后文写姥姥日渐衰老,不再有用形成对比,从而突出衰老对人的残酷无情,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亲人对老人逐渐疏远的现象 的感慨。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

    2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散文命题立意的含意。这种试题表面考作者命题的意蕴,实际是探究作者命题立意的目的,理解散文命题的意蕴,通常从题目包含的字面意义和深层次意义等方面去思考,本文题目运用了现象比喻的方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老人身体逐渐衰老,在生命历程中学到的很多能力逐渐丧失直到消散的情形。本题第二问要求联系实际,谈谈身边的这种现象,学生身边大多有老人,对这种现象有所了解,只要沿着作者描述的形象举例阐述即可,此问不能忽略 不答。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用斜线( /)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限划 10处)( 5分) 夫 盗 亦 人 也 冠 屦 焉 衣 服

    26、 焉 其 所 以 异 者 退 逊 之 心 正 廉 之 节不 常 其 性 耳 视 玉 帛 而 取 之 者 则 曰 牵 于 寒 饿 视 家 国 而 取 之 者 则 曰 救 彼 涂 炭 (选自罗隐集) 答案:夫盗亦人也 /冠屦焉 /衣服焉 /其所以异者 /退逊之心 /正廉之节 /不常其性耳 /视玉帛而取之者 /则曰牵于寒饿 /视家国而取之者 /则曰救彼涂炭(罗隐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断句能力。断句题需要读懂文段内容,断句时重点做到一看语气(词),二看结构,有了这两点,就可以得到多数分数了。看语气,指的是关注语气词,语气词多属句末标志,如本题 “焉 ”“也 ”, “者 ”表句中停顿;看结构是指文

    27、段中大多有相似甚至相同结构的句子,这些结构的句子应该自然断开。如本题二三分句结构都是 “ 焉 ”,最后四个分句的结构是 “视 者 /则曰 ” 。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原文及译文: 夫盗亦人也,冠屦焉,衣服焉。其所以异者,退逊之心、正廉 之节,不常其性耳。视玉帛而取之者,则曰牵于寒饿;视家国而取之者,则曰救彼涂炭。牵于寒饿者,无得而言矣。救彼涂炭者,则宜以百姓心为心。而西刘则曰: “居宜如是 ”,楚籍则曰 “可取而代 ”。意彼未必无退逊之心、正廉之节,盖以视其靡曼骄崇,然后生其谋耳。为英雄者犹若是,况常人乎?是以峻宇逸游,不为人所窥者,鲜也。(罗隐集) 盗贼也是人,

    28、同样要戴帽穿靴,同样要穿着衣服。他们与常人有所不同的,是安分忍让的心与正直不贪的品格,这种美好的本性不能长久保持不变罢了。看见财宝就要窃取的,说我这是出于寒冷饥饿;看见国家就要窃 取的,说我这是拯救百姓的困苦。出于寒冷饥饿原因的人,不用去多说;了拯救百姓困苦的人,应该以百姓的心为心。但是汉高祖刘邦却说: “我的住室应该象秦皇这样。 ”楚霸王项羽也说: “秦皇可以取而代之。 ”想来他们并不是没有安分忍让的心与正直不贪的品格,可能是因为看到了秦皇的奢华尊贵,然后产生了取而居之与取而代之的想法。象他们这样的英雄尚且如此,何况普通的人呢?所以说高大的宫室与放纵的游乐,不为人们所羡慕觊觎,那是太少了。

    2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瓶庵小传 魏禧 吴门枫江之市,有君子焉,人皆称曰瓶庵。或曰守口如瓶 ,取谨言之义。或曰瓶窄口而广腹,善容物者也。 瓶庵幼失 怙 废学,长自力于学,好文墨士, 于 贤人隐君子尤尊敬之。朋友之穷老无所归者,曰: “于我乎养生送死。 ”于是士君子皆贤瓶庵。人有急难之日,好行其德。尝 僦 小舟,问舟子曰: “几何钱 ”曰数若干,瓶庵曰: “米贵甚,如是,汝安得自活 ”乃增其值 。故负贩人亦曰瓶庵盛德长者。吴门高士徐枋,难衣食,瓶庵尝馈遗之,枋不辞。 瓶庵年六十,家人将觞客,瓶庵曰: “吾将归故乡,以是费为祖宗祠墓费。吾六十,善病,不于此时一拜先陇 ,更何待耶 ”于是去

    30、,倡建始祖祠,修五世以上墓,拜故旧之陇 而酹之,不令其子孙知。事竣,力 疾 游黄山而后返。里有事,尝就瓶庵 平 曲直,白徒 悍卒皆服之。或曰: “瓶庵之父,往侨维扬,会逆阉魏忠贤用事,有假其威虐人者,君以布衣叩阍 。抗疏,既危 而 免。 ”瓶庵殊多父风也,父尝 l股 以 疗亲痛,瓶庵父病亦 l股。 瓶庵之妹死,有遗子女,并婚嫁之如己出,其孝友如此 。于是远近士至吴门者,皆欲争识瓶庵矣。 识瓶庵者曰,瓶庵姓吴,名传鼎,禹存 其 字也,或曰雨岑,盖徽之休宁人云。瓶庵父,字绍素。 注 先陇:祖先陇地,祖墓。 白徒:本指无军籍临时征集的壮丁。此处指散漫无管束的人。 叩阍 (hn):向朝廷进言。 【小题

    31、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瓶庵幼失 怙 废学怙:依靠 B尝 僦 小舟,问舟子曰僦:租赁 C力 疾 游黄山而后返疾:快速 D尝就瓶庵 平 曲直平:评判 【小题 2】以下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于 贤人隐君子尤尊敬之州司临门,急 于 星火 B抗疏,既危 而 免侣鱼虾 而 友麋鹿 C父尝 l股 以 疗亲痛还军霸上, 以 待大王来 D禹存 其 字也则或咎 其 欲出者 三、( 31分) 【小题 3】把第 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米贵甚,如是,汝安得自活 ”乃增其值。( 4分) 瓶庵之妹死,有遗子女,并婚嫁之如己出,其孝友

    32、如此。( 4分) 【小题 4】第 卷文言文中,传主瓶庵具有哪些优秀的道德品质?请简要概括。( 4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3】 (1)米价很贵,像这一点钱,你怎能养活自己 就增加了船钱。 (“是 ”、 “安 ”、 “值 ”,倒装句式,各 1分;大意 1分 ) (2)瓶庵的妹妹去世后,留下了子女, (瓶庵 )为他们操办了婚嫁之事,就像对待亲生子女一样。他就是这样孝敬长辈、友爱同辈的。 (“婚假 ”、 “出 ”、 “孝友 ”,省略 句,各 1分;大意 1分 ) 【小题 4】济贫扶弱;尊奉先人;公平正直;孝悌之义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

    33、。文言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等现象是常见考点。解读试题时应从这几方面着手。疾,带病。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对于 /比;B顺承 /并列; C连词,来; D代词,他的 /代词,那。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考 查考生文言翻译能力。文言翻译,除关注文言实词虚词所涉及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外,还要注意是否包含特殊句式,这些都是考点,有时也是得分点。本题疑难词语和句式:( 1) “是 ”、 “安

    34、”、“值 ”,倒装句式, (2) “婚假 ”、 “出 ”、 “孝友 ”,省略句。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相似赏析传主人物形象。人物的形象(性格)是由人物的言行表现出来的,文言文人物传记多是记载传主的生平事迹,在记载事迹的同时偶有对传主的评价,所以我们逐个梳理传主事迹并注意作者对传 主的评价就能找到人物形象特征。本文先后记载了以下事迹:第二段,写 “人有急难之日,好行其德 ”,先后周济朋友之穷老无所归者、吴门高士徐枋和多给船夫租金,表现他济贫扶弱的品质,第三段写他归乡建祖庙,为乡里评曲直, l股孝亲,扶养遗孤等事迹,表现他尊奉先人,公平

    35、正直,孝悌之义。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参考译文: 苏州枫江市集中,住著一位有道德的人,人们都称呼他 “瓶庵 ”。有人说,这称呼是指守口如瓶,取说话谨慎的意义。有人说,瓶子口窄而腹大,很能装东西(比喻做人有度量)。 瓶庵小时候父亲去世,失了学,长大后靠自己奋力学习。他喜欢读书写文章的人,对有道德的人、隐士特别尊敬。对朋友中贫穷年老没有生活依靠的人,他就说: “到我这里来养老送终吧。 ”所以,讲德行的读书人都称赞瓶庵。别人遇到急迫患难的事,他总是喜欢帮助人家。瓶庵曾经雇下一只小船,他问船夫:“船钱多少? ”对方回答说多少多少钱。瓶庵听了说: “米价很

    36、贵,像这一点钱,你怎能养活自家? ”就增加了船钱。所以,背负肩挑做买卖的小贩也说瓶庵是道德高尚的长者。苏州亮节高风之士徐枋,生活困难。瓶庵曾赠送周济他,徐枋也不拒绝。 瓶庵六十岁那年, 家里人要请客摆酒为他作寿。瓶庵说: “我将回故乡去,拿这笔钱做修整祖宗祠堂坟墓的费用吧。我六十岁了,常患病,不趁这个机会去拜一拜先人的墓田,更待何时呢? ”於是离开苏州,回乡倡议修建了始祖的祠堂,修整了五世以上先辈的坟墓,拜望了已故亲友的墓田并洒酒祭奠,但不让自己的子孙们知道。办完事,他带病勉力游览了黄山,然后返回家中。邻居间发生了纠纷,常到瓶庵那里请他评判事非,连服役的百姓、不讲道理的士兵都听他的话。有人说:

    37、 “瓶庵的父亲到扬州寄居时,正赶上反逆的阉党头子魏忠贤把持朝政,有人借他的权势威逼欺压别人。先生以平民身 份给朝廷直言上书,一度处境很危险,后来总算平安无事。 ”瓶庵很有父亲的风格。他的父亲曾割下大腿肉为父治病。瓶庵的妹妹去世后,留下了子女,瓶庵为他们操办了婚嫁之事,就像对待亲生子女一样。他孝敬长辈、友爱同辈,就是这样,所以无论远近的人士来到苏州,都争先恐后地结识瓶庵。 认识瓶庵的人说,瓶庵姓吴,名传鼎,禹存是他的表字,也有人说他的表字是雨岑。他大概是安徽休宁县人。瓶庵的父亲,表字绍素。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 (其一 )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

    38、,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 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 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小题 1】结合尾联,简要赏析 “嫌 ”字的妙处。( 4分) 【小题 2】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4分) 答案: 【小题 1】 “嫌 ”,嫌弃,作者衷心感谢这盏残灯不嫌弃自己,描写了客中、长夜、孤舟中只有残灯相伴的情景。( 1分) “嫌 ”字把残灯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孤灯 ”不嫌弃诗人的情态,( 2分)表达了诗人 在残灯陪伴下感受到的宽慰与温

    39、暖、无奈与自嘲。( 1分) 【小题 2】病中的感伤;客中的孤寂;思归的痛苦;老之将至的无奈。(如答“同情与忧虑百姓疾苦 ”,也算 1分)( 4分, 1点 1分, 4点 4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艺术。诗人此时被贬杭州通判三年,因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灾,恰值除夕之夜,且夜宿城外。听到行歌野哭,看到渐渐暗淡的远处灯火和低矮星光,孤独、凄凉、感伤、思乡 种种情愫油然而生,好在一盏残灯还能陪伴诗人度过除夕之夜,一个 “嫌 ”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 “孤灯 ”有请,不嫌弃诗人的情态,也表 达了诗人百无聊奈的自我慰藉。解答此题,抓住写作背景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试题迎刃而解。五六句

    40、写诗人独自一人,难御严寒,头发渐稀,老之将至,表现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诗歌前六句写的是诗人除夕之夜的所见所闻所感,一二句写景,表现一种凄凉孤独,三四句写患眼疾的诗人彻夜难眠,却不是为了除夕守岁,而是因为思乡,表达思乡之情,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诗歌赏析: 东 坡先生于神宗熙宁六年贬任杭州通判,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为了赈饥之事,他乘船赶往润州(今镇江)。在路过常州时,宿通吴门外运河边。时值除夕夜晚,异乡、孤舟、严寒、霜雪、病眼

    41、、残灯。作者怀着倔强的性格,触景生情,愁绪满怀,深感仕途坎坷,思乡之念,愤激之绪油然而起。但东坡在 “行歌 ”、“野哭 ”、 “苦思 ”之下,毕竟自有依托,豁达乐观。结尾两句,他把 “残灯 ”拟人化了,衷心感谢它不嫌弃自己,在孤舟、长夜中依旧陪着自己,使他觉得有着一缕亮光、一丝暖意、一种美好的感情在支撑鼓舞着自己。 语言表达 下面这段材料介绍了 “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 ”哪些方面的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每点不超过 10个字)( 4分) 中国森林面积大约 175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 18 21%。然而,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总面积却只有 85317平方公里,仅占国土面积的 0 89%。这些

    42、森林都不是人工林,近 30至 50年内树木自然生长,未受到砍伐、烧荒等林业活动的影响,也没有受到道路、水渠、管线、居民点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干扰。在中国,完整森林大多分布在边疆地带,如四川西部的山地、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中缅边境地带、西藏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内蒙古 最北端的大兴安岭以及新疆的阿尔泰山等人迹罕至的地区。这些地区都有大于 500平方公里的林地,其线性尺度不低于 10公里,也就是说在森林板块中,要能够容纳得下直径不小于 10公里的内接圆。这些森林在空气调节、水土保持、有机物循环等方面,有着一般森林难以起到的独特作用。 答案:自然生长时间长;未受人类活动影响;面积宽度大;生态作用独特。(一

    43、点 1分,超过字数该点不给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 “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 ”这一概念的特征,实际就是指这一概念的内涵。文中 “不是人工林,近 30至 50年内树木自然生长 ”概括为自然生 长时间长; “未受到砍伐、烧荒等林业活动的影响,也没有受到道路、水渠、管线、居民点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干扰 ”概括为未受人类活动影响; “大于500平方公里的林地,其线性尺度不低于 10公里 ”概括为面积宽度大; “在空气调节、水土保持、有机物循环等方面,有着一般森林难以起到的独特作用 ”概括为生态作用独特。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悼词是一种特殊的文体,

    44、要对去世人物盖棺定论,对其生平事迹做准确精要的概括,对其影响给出评价,重要的是要有真情实感。请仿照前不久美国总统奥巴马给曼 德拉的悼词,从所给人物中任选一位,为他写一段简短的悼词。要求:概括评价符合人物特点,语言有感染力,字数 60字左右。( 6分) 他把自己的国家推向公义,也唤醒了世界数十亿人;他把囚犯解救出来,也把关囚犯的人解救出来;他控制了愤怒,让人们获得和解,重寻人的尊严。他说:“我是我自己命运的主人,我是我灵魂的掌舵者。 ”没有这样的激励,我无法设想我生命的走向会如何。我们无法再见到曼德拉了,但我想告诉所有的年轻人,你可以使他的人生变成你的。他不再属于我们,他属于一个时代。 奥巴马

    45、备选人物:蔡元培 巴金 海明威 马丁 路德 金 人 物: 答案:他是一位感动中国的伟大作家,在他 101岁的人生旅程中,留下了1300 万字的作品。一位文学巨匠,一位良心作家,一位精神的拓荒者和领路人。 人物生平事迹概括 2分;影响 1分;有感情 1分;语言水平 2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撰写悼词。因为限制了字数,表达要求简明准确。悼词是对逝者生前一生的高度评价,为尊重逝者,悼词应避讳逝者的缺点错误,所以悼词实际上是对逝者的赞词,因此,此题如果选择巴金来写,可借用其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 运用E。 默写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

    46、空缺部分。(限选 6句)( 6分) (1)故不积跬步, 。 (荀子劝学) (2) ,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3)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阁序) (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6) ,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7) ,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 (8)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答案:( 1)无以至千里 ( 2)茕茕孑立 ( 3)乱花渐欲迷人眼 ( 4)潦水尽而寒潭清 ( 5)猿猱欲度愁攀援 ( 6)江间波浪兼天涌 ( 7)谈笑有鸿儒 ( 8)云归而岩穴暝

    4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著名句的能力。此题试题格式与 2013年四川高考试题相同,均选自高考背诵篇目,其中( 3)( 6)( 7)句属初中背诵篇目。复习时一定要按照高考要求对指定背诵篇目逐一过关。本题易错词语主要有 “潦、猿猱、暝、 ”等。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三毛说: “人生有如三道茶,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 甜似爱情,第三道淡若微风。 ” 对即将成人的高三同学来讲,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请以 “人生如茶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字数不少于 800字。 答案:参考作文 人生如茶 三毛说: “人生有如三道茶,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若微风。 ” 为什么同一杯茶,会有不同的味道呢? 沏茶的水可能是热的、温的,甚至是冷的。水温的变化决定了茶的味道。这即是饮茶的艺术,又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人生的艺术。同理,水的不同形态变化,也象征了不同的人生状态。假如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温度是 0 以下, 那么他的状态就是冰。他的整个人生世界也就不过双脚站立的狭隘之地。假如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抱着平常的心态,那么他就是一掬常态下的水。他能奔流人海。假如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是 100 的炽热,那么他就会变成水蒸气,化作云雾飞翔。他不仅拥有大地,还能拥有天空。他的世界广阔而高远


    注意事项

    本文(2014届成都七中上期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dealItalian20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