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3届安徽省望江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 资源ID:317613       资源大小:29.95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3届安徽省望江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3届安徽省望江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 ) A演绎 /驿站 欠收 /歉疚 桀骜不驯 /粲然一笑 B勘误 /难堪 窜改 /篡改 继往开来 /既往不咎 C绸缪 /谬误 奏效 /凑合水乳交融 /水火不溶 D通牒 /影碟 毗邻 /纰漏 题纲挈领 /相提并论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 “欠 ”应为 “歉 ”; C项, “溶 ”应为 “容 ”; D项, “题 ”应为 “提 ”。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 ) A最近,北京的社区店除了食品、药店

    2、和日杂零售外,又出现了一些家居品牌社区店,开始为居民提供各类家居用品。 B如果在公共领域可以没有证据地、恶意地怀疑普通公民的善行,行善者就会人人自危,社会就将面对无人行善的尴尬局面。 C近期,全国各地频发骗取客户密码、实施网银盗窃案件。网络金融安全遭到破坏,一时间高度引发广大网民关注。 D国家有关部门明确规定,某些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原料采购登记,以确保产品源头可以追溯。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不合逻辑, “食品、药店和日杂零售 ”不能并列。 C项,语序不当, “高度 ”应放在 “关注 ”之前。 D项, “建立 ”与 “登记 ”搭配不当。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

    3、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 ) A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 面目全非 的感觉。 B任何个人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 沧海一粟 。 C上海世博会上,参观的人们,在沙特馆前排起了长龙,但一批人进去后约五分钟,后一批人才被允许 接踵而至 。 D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如果对中国政 府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 置之度外 ,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 (多含贬义 )。 B项,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比喻非常渺小。 C项,接踵而至:后面的人的脚尖接着前面的人的脚跟

    4、,形容人多,接连不断。 D项,置之度外:指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 ) A游 弋 (y) 涨 幅 (zhn)涮 羊肉 (shun)振聋发 聩 (ku) B粗 犷 (un)掮 客 (qin)挖墙 角 (jio)便 宜行事 (pin) C 泊 车 (b)蹊 跷 (q)大 姆 指 (m)独 挡 一面 (dn) D 骠 勇 (pio)炽 热 (zh)打水 漂 (pio)弊 帚 自珍 (zhu)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角 脚, “便 ”应读 bin; C项,姆 拇,挡 当;

    5、D项, “炽 ”应读 ch,弊 敝。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9分,每小题 3分 ) 人是能够思考的动物,因此现代人类的动物分类学名称是 “智人 ”。然而思考的能力须经过训练始得发展。不同文化训练思考的方法各有所长,于是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思考方式。中国人的思考方式也许有下列几项特色,而这些特色也影响着我们对人、对事、对物的视野与角度。 第一个特色,相对于希腊文化与印度文化的缜密逻辑,中国人比较取径直观与体会。中国人日常语言中成语特多;中国文学中用典是其特色,

    6、这两者都采用一连串的模拟,提供一些相近的印象,然后重叠这些印象,建立起一个新的印象。这一过程只能意会,不易言宣。中国人擅长此道,找一个 “悟 ”字,代表直观体会。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在中国经过华化终于成为发扬光大的宗派。不是理论严谨的唯识宗,而是直指心境的禅宗与诚心念佛的净土宗。在中国人的日常经验中, “悟 ”是时时出现的思考方式。 第二个特色,中国人观察事物往往重视统摄全面,而不喜欢对局部进行分析。以中医理论为例,经脉遍布全身,气血周流顺畅,则身体康健。若有病痛,中医不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从全身的整治调理下手。中国的绘画以气韵生动为上,也是看一幅画的全面性,为此,中国画家一落笔就定了全局

    7、,不能在中途修改。这种例证不胜枚举,说明中国人不注重局部 分析的思考方式。 第三个特色,中国人习惯于从有机的变化中看世界。中国人的诗词中最多的是对时节的感慨,中国人的宇宙感处处都是活泼的生命,而且生命本身就是值得尊重的价值。鸟飞鱼跃,是一个境界;绿满窗前,是一个境界;天心月圆,是一个境界。有机的宇宙观与上述全面性的考察又是互相关联、难以区分的。因此,研究中国科技史的李约瑟曾经指出,中国人的有机宇宙观是中国文明的特征,截然不同于牛顿力学的机械宇宙观。 第四个特色,是中国人对于 “动态 ”的注意。易经一书全是讨论变易的过程;五行相生相克,也是不断变化的动态。 “文化 ”一 词其语根是 “人文化成

    8、”,本身即是变化,而不是形态。太极图代表着进行中的变化,变化即是常态。这一命题又与上述有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陈述了中国人思考方式的特色。 以上四项思考方式其实也是彼此相关、互相加强的。全面、有机与动态三项只是从不同的角度陈述相同的现象,而直观的悟性则以非分析的思考统摄上述三个思考的角度。这些思考方式落实在中国人的人生态度中即是认识世事多变化,也准备面对变化。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天下无不散的筵席 ”“日中则仄,月盈则亏 ”“盛极必衰,否极泰来 ” 有了这些对变化形势的理解,中国人不是坐 待命运降临的宿命论者,而是随时准备面对变化的命运调整自己的反应。这是一种乐观的命运论。正如海边冲浪

    9、的并潮儿,随时抓住变化的浪头,调整自己的动作。在满潮时,为即将开始退潮而警惕;在谷底时,准备抓住再次上升的契机。这种智慧不能全由直觉获得,必须有一定深度的哲学探讨,始能浓缩为日常生活中的人生智慧。 (读者 2009年 12期 16页 ) 【小题 1】从原文看,下列对 “中国人的思考方式的特色 ”的理解, 不 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人的思考方式是以悟为代表,比较重视直观体会,这是与具有缜密逻辑的印度文化与希腊文化相比而 言的。 B中国人观察事物不注重局部分析,观察事物的方式通常是重视统摄全面,中医与绘画就是这一思考方式的例证。 C中国人习惯于从有机的变化中看世界,李约瑟认为,中国人的有机宇

    10、宙观与牛顿力学的机械宇宙观截然不同。 D中国人的有机的宇宙观与中国人对于 “动态 ”的注意构成表里,表达了中国人思考方式的特色。 【小题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 不 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的绘画以气韵生动为上,看一幅画的全面性,中国画家一落笔就定了全局,不能在中途修改,这是中国人不注重局部分析的思考方式的一个例证。 B因为生命本身就是值得尊重的价值,所以中国人的诗词中最多的是对时节的感慨,中国人的宇宙感处处都是活泼的生命。 C “文化 ”一词本身即是变化,而不是形态,它的语根是 “人文化成 ”,太极图就代表着进行中的变化 D直观的悟性是以非分析的思考统摄有机、全面与动态三个思考的角度

    11、,而这三个思考的角度只是从不同的角度陈述相同的现象。 【小题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现代人类的动物分类学名称是 “智人 ”,因为人是能够思考的动物。每一种文化有独特的思考方式,中国人的思考方式有四项特色。 B传入中国的印度佛教,在中国经过华化成为直指心境的禅宗与诚心念佛的净土宗,而不是理论严谨的唯识宗,终于成为发扬光大的宗派。 C中国人的思考方式的四个特色之间互相加强、彼此相关,这些思考方式落实在中国人的文化与人生态度中就是认识世事多变化,也准备面对变化。 D中国人对 “天下无不散的筵席 ”的理解,说明了具有乐观的命运论,随时准备面对变化的命运调整自己的反应,

    12、这种智慧是由深度的哲学探讨浓缩的。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D 【小题 1】试题分析:应该是 “中国人对于 动态 的注意与中国 人的有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 ”,不是 “中国人的有机的宇宙观与中国人对于 动态 的注意构成表里 ”。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B项,强加因果。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试题分析: A“中国人的思考方式也许有下列几项特色 ”,文中是 “也许 ”,不是 “中国人的思考方式有四项特色 ”。 B表述与原文的表述不符,原文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在

    13、中国经过华化终于成为发扬光大的宗派。不是理论严谨的唯识宗,而是直指心境的禅宗与诚心念佛的净土宗 ”。 C“中 国人的文化与人生态度 ”文中没有 “文化 ”。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5分 ) 一片白云 谢志强 他欣喜地听着羊圈传来的羊的叫声,他蹲在靠墙的地炉旁边,清出昨晚烧过的余灰,然后,用松枝和牛粪点燃起火,炖上铜壶。水隐约地吟唱的时候,他掰了块砖茶丢进去,轻烟暖和着屋子。 这时,屋外响起急骤的脚步声。渐渐近了,门框出现女儿一张惊惶的脸。女儿哭着,说: “阿爸,我那只小羊羔死了。 ” 他关注着地炉里的火,表情平静,说:

    14、 “嗯。 ” 女儿说: “昨晚它还欢蹦乱跳呢 ,阿爸,它硬得像块白石头。 ” 他脑子里还留着夜晚扫荡山谷的暴风雪的喧嚣。他说: “我等会儿去处理。 ” 女儿泣声说: “阿爸,小羊羔 ” 他倒出奶茶,取来糌粑,说: “坐下来。来,羊等着你要上山吃草。 ” 父女俩安静地吃着。他想起有一回眼睁睁地看着雪崩遮蔽了牦牛,还有狼、雪豹、狐狸、秃鹫叼走了羊羔。他对失却有着精神准备,知道挡也挡不住。他捏着木勺舀着木碗里的糌粑,嚼出响声。女儿似乎担心响声惊扰了什么,嘴里克制着,她用手掰碎着糌粑。等到他听到出去的女儿传来模仿羊的叫声的时候,他站到门口,望见峡谷里那一群羊,像白云一样 飘离村庄。他嚼着奶酪,来到空寂

    15、的羊圈。羊圈充满着羊的气味。 羊圈旁边有一块石头,他把那只死了的羊羔拎上去。身后是零零落落的石屋,前边是起起伏伏的谷地。刀子长了眼一样剥开失却温暖的羊羔,他的嘴念叨着什么。一张皮展开摊晾着,它将是女儿冬天穿的皮夹。羊毛稚嫩可爱地曲卷着,一绺一绺曲卷得那么自然,却已经没有时间舒展开来。 先是听见乌鸦的叫声,像是被风吹乱了的乌云。他知道,它们冲着羊羔来了。阳光里,肝脏、肚肠闪耀着新鲜的光泽。还有凝固的血。他用泥土搓洗着双手。乌鸦迈着试探的步子往他这边徘徊。 随后,高阔的蓝天,出现一 个斑点,慢慢地,他眼前的地上一个偌大的影子移动,秃鹫展着巨大的翅膀已濒临他头顶的天空,稳稳地滑翔着。他甚至看见了秃鹫

    16、那炭火一般的眼珠。 他卷起羔皮回屋。背后一片乱乱的鸣叫。乌鸦躲闪开了。不知哪儿又赶来几只秃鹫,俯冲下来。他看见一只秃鹫倾斜着翅膀冲下来叼走了一根骨头。他把羔皮钉在门前的墙壁上,回屋取了锄头准备去田地,苍蝇已敏感地飞来,去叮那留着血迹的羔皮。他走近,羔皮已微微缩皱,苍蝇惊慌飞开,却近近地乱舞。 午后,村里一位朋友来他家。喝着奶茶,俩人偶尔说句话,更多的时间是沉默,似乎过去的岁月,还有眼前,往后, 已在无言的默契中交流着。朋友想起了什么事,起身走。他送到门口,说: “明天我去你那儿。 ”回身,他收起了墙上那张羔皮。 峡谷,一边阴,一边亮。他走到村边,好像一天的力气都积攒到这一刻,喊得悠长而粗犷。那

    17、喊声碰着对面的悬崖,反弹回来,又返回去,一来二去,同一个喊声,回荡之间,弱下来,仿佛他不止喊了一次。 不一会儿。他女儿的回应穿过峡谷飘了过来,如同和声,那么自然,承启了两个人 一对父女的声音,一唤一应,灌满着峡谷。峡谷小心翼翼地收集起它们 恢复了峡谷那辽阔的平静,转眼,一片白云在峡谷那边飘出来,女儿赶着白云, 谷底银亮的河像一条哈达,渐渐地,母羊和小羊相互寻找、呼唤的声音响过来, 他一脸的皱纹里沁出笑意,因为,他听见女儿模仿羊羔的叫声。 【小题 1】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6分 ) 答:_ 【小题 2】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6分 ) 答:_ 【小题 3】文中的画线部

    18、分分别表现了父亲当时怎样的心理? (5分 ) 答:(1)_ (2)_ 【小题 4】 (1)有人认为,这篇小说情节平淡;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精致作品。请结合文本,联系自身阅读小说的经验和对生命的认识,谈谈你的见解。 (4分 ) 答:_ (2)有人说,读谢志强的小说,能感受其蕴涵着浓浓的诗意。请结合文本作简要赏析。 (4分 ) 答:_ 答案: 【小题 1】 女儿告诉父亲小羊羔冻死的消息。 父亲趁女儿出去放羊处理好羔皮。 父亲呼唤女儿,女儿在回应中回家。 【小题 2】 慈祥善良,对女儿充满爱意。 敏锐细致,有丰富的生活经验。 坦然淡定地面对生活的艰辛,面对苦难有超常的韧性和承受力。 【小题

    19、3】 (1)转移话题,不想让女儿沉浸在羊羔之死的事件中。 (2)听到回应,认为女儿没有受羊羔之死的影响,内心感到欣慰。 【小题 4】 (1)示例一:作品围绕一只在暴风雪之夜冻死的小羊羔展开叙述,表现出生存的不易和生命的艰辛。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在生与死的纠葛中 ,有一种超越死亡的执著和向往;人与自然在不断的抗争中达到的一种和谐。 示例二:面对死亡,却能表现温情,实则蕴涵着作者对生命有更高的认识,即生命要承受苦难和死亡,趋向更为博大的存在。 (2)示例一:虽然表现了生存的艰辛,但文中反复描绘羊群如同一片白云,给我们感受更多的是生存的喜悦。尤其是小说结尾,作者为我们描绘和营造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童话般的世

    20、界:峡谷、白云、山涧的河,一个牧羊的少女,正挥舞着一条洁白的哈达奔向父亲。 示例二:小说中的蓝天、白云、羊群、雄鹰、岁月、老者、儿童等构成了独特的意象世界,其中的意境、情 绪营造了诗一样的氛围,不仅给人难得的精神享受,还让读者深思生命的升华、超脱和传承。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是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篇幅较长的小说,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有尾声;然后按照小说的基本模式将文本划分层次,这篇小说可以划分为三层,从开头到 “女儿似乎担心响声惊扰了什么,嘴里克制着,她用手掰着糌粑 ”为第一层,从 “等到他听到出去

    21、的女儿模仿羊的叫声的时候 ”到 “回身,他收起了墙上的那张羔皮 ”为第二层 (此层集合了故事的发展 和高潮两部分 ),剩余部分为第三层;最后要用简洁的语言对各层次的内容进行概括,概括时要找出各层的主要人物,并明确该人物做了什么事。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要仔细分析小说中关于父亲的神态、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二要通过分析这些描写找出其中表现父亲的思想品德、性格特征等的内容,如结尾父女俩的呼喊,表现了父亲对女儿的关爱等。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

    22、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干,明确要求回答的是表现父亲当时怎样的心理;然后要结合画线句的前后文分析,如第一处画线句前面是写女儿伤心地告诉父亲小羊羔死了,而此时父亲让女儿吃饭,明显是为了转移她的注意力;最后要深入理解作品中主人公的心理,就要设身处地去思考 假如你是作品中的父亲,面对女儿的伤心你会怎么处理。理解第二处画线句时,除了上述要点外,还要注意句中的关键词语 “笑意 ”。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章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23、解答第一小题,首先要针对题干中的两种说法,明确表明态度,或肯定或否定,就本题而言文中已经暗含了对两种说法的态度,即肯定第二种说法;其次,考生在谈对生命的认识时,必须结合文本进行分析。解答第二小题,一要明确题干中有 “诗意 ”的含义;二要结合文本分析小说中写了哪些蕴涵诗意的意象,作者借这些意象表现了怎样的感情;要分析意象和诗意的有机结合使小说达到了怎样的效果。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19分 ) 王英,字时彦,金 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读书文渊阁。帝察 其 慎密,令与王直书机密文字。与修太祖实录,授翰林

    24、院修撰,进侍读。 二十年扈从北征。师旋,过李陵城。帝闻城中有石碑,召英往视。既至,不 识碑所。 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馀。发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 。碑阴刻达鲁花赤等名氏。具以奏。帝曰: “碑有蒙古名,异日 且 以为己地,启争端。 ”命再往击碎之。沉诸河,还奏。帝喜其详审,曰: “尔是二十八人中读书者,朕且 用尔。 ”因问 以 北伐事。英曰: “天威亲征,彼必远遁,愿勿穷 追。 ”帝笑曰:“秀才谓朕黩武邪? ”因曰: “军中动静,有闻即入奏。 ”且谕中官勿阻。 立功官军有过,命勿与粮,相聚泣 。 以 英奏,复给予。仁宗即位,累进右春坊大学士,乞省亲归。 宣宗立,还朝。是时海内宴安,天子雅

    25、意文章,每 与 诸学士谈论文艺,赏花赋诗,礼接优 渥 。尝谓英曰: “洪武中,学士有宋濂、吴沉、朱善、刘三吾,永乐初,则解缙、胡广。汝勉之,毋俾前人独专 其 美。 ”修太宗、仁宗实录成,迁少詹事,赐麒麟带。母丧,特 与 葬祭,遣中官护归。寻起复。正统元年命侍经筵,总裁宣宗实录,进礼部侍郎。八年命理部事。浙江民疫,遣祭南镇。时久旱,英至,大雨,民呼侍郎雨。年七十,再乞休。不许。十二年,英子按察副使裕坐事下狱。英上疏待罪。 宥 不问。明年进南京礼部尚书,俾就闲逸。居 二年卒,年七十五。赐祭葬,谥文安。 英端凝持重,历仕四朝。在翰林四十馀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志碑记者不绝。 性

    26、直谅,好规人过,三杨皆不喜,故不得柄用。 裕后累官四川按察使。 (选自明史 列传第四十 )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 正确的 一项是 (3分 )( ) A既至,不 识 碑所 识:知道 B赏花赋诗,礼接优 渥 渥:深厚 C英上疏待罪。 宥 不问宥:宽恕 D 居 二年卒,年七十五居:居住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 A帝察 其 慎密 毋俾前人独专 其 美 B每 与 诸学士谈论文艺母丧,特 与 葬祭,遣中官护归 C异日 且 以为己地朕 且 用尔 D因问 以 北伐事 以 英奏,复给予 【小题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

    27、一项是 (3分 )( ) A王英随皇帝北征路过李陵城,被召 去查看石碑,王英发现碑上阴刻有达鲁花赤等名氏,担心日后起争端,就将石碑击碎,沉入河底,受到了皇帝的赞扬。 B皇帝询问王英北伐之事,王英认为皇帝亲征,敌人定会远逃,希望皇帝不要穷追。皇帝认为这是王英讥讽他穷兵黩武,因此怀恨在心。 C宣宗之时,天下安定。天子常常与学士们谈论文艺,赏花赋诗,曾勉励王英,向宋濂、吴沉、解缙等学习,不要让前人独专其美。 D王英细致谨慎,端庄稳重,正直宽容,受四位皇帝恩遇。正统十二年,其儿子按察副使王裕因事获罪入狱,王英上奏章等待治罪,皇上不问其罪。 【小题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28、(1)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馀。发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 (3分 ) 译文:_ _ (2)立功官军有过,命勿与粮,相聚泣。 (3分 ) 译文:_ _ (3)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皆不喜,故不得柄用。 (4分 ) 译文:_ _ _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D 【小题 4】 (1)而城北门有块石头露出地面一尺多。王英把它挖出来,发现是元朝时李陵台驿令谢某的德政碑。 (2)立有功劳的官军有过失,皇上命令不给他们粮食,他们相聚而泣。 (3)(他 )个性诚信正直,也好规劝别人的过失,三杨都不喜欢他,所以他不能掌大权。 【小题 1】 试题分析: A项, “知道 ”

    29、是 “识 ”的常见义,如 “不识有诸 ?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等句中, “识 ”都是此意。 B项,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中, “渥 ”即为 “优厚,深厚 ”意。 C项, “帝知其冤,而宥其失 ”中, “宥 ”即为 “宽恕 ”意。今言 “宥罪 ”“原宥 ”的 “宥 ”也是此意。 D项,居,应为 “停留,过了 ”。如 “居数月,其马将骏马而归 ”中, “居 ”即为此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A项,同为代词,前者为他,指王英;后者为那、那些。 B项,前者为介词,和,跟,同;后者为动词,赐予,给予。 C项,同为副词,将要。

    30、D项,前者为介词,拿; 后者为连词,因为。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 A项,此项的错点比较多, “北征路过 ”应为 “北征,凯旋,经过李陵城 ”, “担心日后起争端 ”的是皇帝而不是王英, “将石碑击碎 ”是皇帝的命令,原文只说 “帝喜 ”,没说到 “受到了皇帝的赞扬 ”。 B项, “皇帝认为这是王英讥讽他穷兵黩武,因此怀恨在心 ”,原文没有 “讥讽 ”之意,亦没有 “怀恨在心 ”。 C项,“向宋濂、吴沉、解缙等学习 ”原文无此意。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 (1) 3分

    31、。得分点: “发 ”“乃 ”各 1分,大意 1分。 (2)3分。得分点:省略部分补充完整, 2分,大意 1分。 (3)4分。得分点: “直 ”“规 ”“柄 ”各 1分,大意 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王英,字时彦,金 人。永乐二年 (1404),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入文渊阁读书。皇上考察他认真细致谨慎,令他与王直抄写机密文字。他参与修撰太祖实录,被授予翰林院修撰,进升侍读。 二十年 (1422),他随从皇上北征。部队回来时,经过李陵城。皇上听说城中有石碑,召王英前往查看。王英到后, 不知道石碑在哪里,而城北门有块石头露出地面一尺多,王英把它挖出来,

    32、发现是元朝时李陵台驿令谢某的德政碑,碑上阴刻 (阴刻为凹形状。凹陷下去的字是阴字,凸出来的字是阳字。刻图章如果是刻凹陷下去的字,这就是阴刻 )有达鲁花赤等名氏。王英回来把情况详细地上奏皇上。皇上说: “碑上有蒙古名,将来会说是他们的土地,引起争端。 ”便命王英再去把碑击碎。王英还把它沉入河中,回来汇报。皇上很高兴他这么细心,说: “你是二十八人中读书的人,朕将任用你。 ”便问他北伐的事。王英说: “皇帝亲征,他们一定远逃,希望不要穷追。 ”皇上笑道: “你是说 朕黩武吗? ”便对他说道: “军中有什么动静,听到了你即入奏。 ”还传谕宦官不要阻拦。立有功劳的官军有过失,皇上命令不给他们粮食,他们

    33、相聚而泣。因王英上奏后,才又给予他们。仁宗即位后,王英累升为右春坊大学士,请求省亲归家。 宣宗即位后,王英回朝。这时海内平安,天子雅好文章,常常与学士们谈论文艺,赏花赋诗,对他们的礼遇非常优厚。皇上曾对王英说: “洪武年间,学士有宋濂、吴沉、朱善、刘三吾,永乐初年,则有解缙、胡广。你要自勉,不要让前人独专其美。 ”太宗和仁宗实录修成后,王英被进升为少詹事,被赐给麒麟带。母亲去世时, 皇上特给予祭葬,遣宦官护送归乡。不久命他回来任职。正统元年 (1436),命他侍奉经筵,总裁宣宗实录,进升为礼部侍郎。八年命他处理礼部事务。浙江百姓染上瘟病,皇上派他到南镇祝祭。当时久旱,王英到后,下起大雨,百姓欢

    34、呼称为侍郎雨。他七十岁时,一再请求退休,皇上不许。十二年,王英的儿子按察副使王裕因犯罪入狱,王英上疏待罪,皇上宽恕不问。第二年升他为南京礼部尚书,使他能有闲逸。过了两年,他去世,终年七十五岁。赐给祭葬,谥号文安。 王英端庄稳重,历仕四朝。他在翰林院四十余年,多次担任会试考官,朝廷制度多出于其手, 四方来向他求铭文碑记的不断。他个性诚信正直,也好规劝别人的过失,三杨都不喜欢他,所以他不能掌大权。王裕后来积功升官为四川按察使。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13分 ) 水调歌头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 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徙倚望沧

    35、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 注 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叶梦得被调 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 【小题 1】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4分 ) 答:_ 【小题 2】本词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指出是哪几种。 (4分 ) 答:_ 答案 : 【小题 1】 诗人选用秋色、秋霜、黄花、房屋 (小窗低户 )、小路等意象,描绘出秋季来后诗人隐居之处凄美、幽僻的景象。 (2分 ) 为后文抒发

    36、情感作铺垫。(2分 ) 【小题 2】 对朝政的不满; (1分 ) 壮志难酬、英雄空老的感喟; (1分 ) 想以山水自娱; (1分 ) 但又无法忘怀国家的安危,时刻惦念着抗金战事的矛盾与痛苦。 (1分 ) 【小题 1】 试题分析:上片起首四句先写晚年生活的环境和乐趣。秋色已深,菊花开放,霜降来临,词人所住的房子掩映在花木深处,小路盘山蜿蜒而上。这是一幅山居图景,清丽而幽静。下面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写自己生活的乐趣:若问我为什么就白白地看着那风月流逝,毫不顾及双鬓已经斑白?我会回答是因为留恋如沧海般辽阔美丽的太湖,它映出了青天云霞,明媚绚烂。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

    37、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飘泊了一生,足迹遍于天涯,现在回到家里,扫净已荒芜的道路,那松竹茂盛的地方就是我的家园。词人回到家中 感到喜悦和安慰,所以笔下的家园也显得十分静谧、优美。但在那个国土沦丧,河山破碎的时代,一个胸怀抱国之心的抗金志士,又怎能终老于隐居的山林呢? “却恨 ”三句,笔锋一转,在隐居之后,词人却时常听到 “悲风时起 ”,这悲风是自然界之风,更是人间悲风,南宋朝廷苟安求和,不愿力战敌人,前线频传战败消息,对他来说,也就是 “悲风 ”。再看到归雁南飞,金兵南下,愤怒之火又在胸中烧起,所以句首着一 “恨 ”字,力敌千钧,倾注了词人的满腔忧愤。这种爱国激情,使他对自己不能像谢

    38、安那样从容破敌感到有愧于国家,也对南宋将无良才感到深深的忧虑。虽 然退居且愿一享隐居之乐,但他又挂念抗金大计,时刻关注前线,所以一首抒写晚年怀抱之词就表现得感情激越、悲凉、慷慨,充满了爱国忧民之情。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整合下列句子中的信息,给 “道德风险 ”下定义。 (4分 ) 道德风险并不等同于道德败坏 道德风险是 20世纪 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哲学范畴的概念 道德风险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或签约的一方的一种私自行为 这种私自行为的目的是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 这种私自行为可以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 这种 私自行为是一种不利

    39、于他人的行动 道德风险是指_ _ 答案: (道德风险指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的不利于他人的行动。或: (道德风险指 )签 约的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 (单句 1分, “道德风 险 ”特征 2分,语序恰当 1分 ) 试题分析:概念的定义必须是一个单句,要通过分析这几个句子的结构及内容来确定这个单句的主干,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进行概括。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将下面一段文字中的画线部分改写成整句。 (4分 ) 把优秀的作品和精湛的艺术奉献给人民,一直是中国文联及各团体会员努力的方

    40、向。 红色歌曲在广场上铿锵有力地唱了起来;黄河畔,激情豪迈的安塞腰鼓敲了起来;田埂边,评书相声说学逗唱;茅屋前,乡音款款关爱无限 据粗略统计,从 2007年至 2011年,中国文联及各团体会员连续 5年组织 1万人次知名艺术家开展 “送欢乐下基层 ”活动,直接受益群众达 1000万人。 答:_ _ 答案: (示例 )广场上,红色歌曲铿锵有力;黄河畔,安塞腰鼓激情豪迈;田埂边,评书相声说学逗唱;茅屋前,乡音款款关爱无 限 ( 其他形式,只要符合要求,原意不变亦可 ) 试题分析:仿写句式首先要仿结构,所写句子和原句的句式完全相同;其次要仿修辞,要恰当运用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最后仿主旨,所写句子和原

    41、句的格调一致。考生在解题时,一定要分析句子的结构,从中找出规律。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 (4分 ) 2011年春运期间,宁波北仑区 64岁的陈杏娣老人,推着三轮车,为春运中数千名排队买票者递上一碗碗白米粥。一名受助者用手机拍下送粥场面,发到网上,引发网络热议。人民网、新华网、 新浪、搜狐等上百家网站纷纷转载相关新闻,陈杏娣老人被网友亲切地称为 “送粥奶奶 ”。 请根据以上材料,撰写一段文字,赞颂陈奶奶的行为。要求: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含标点不超过 50字。 答:_ _ 答案: (示例一 )凛冽的寒风,滚烫的 米粥,温

    42、馨的笑容。陈奶奶送来的只是热粥吗?不,是满满的爱心! (示例二 )寒风中,一碗碗热粥,就是一股股暖流。陈奶奶送来的不只是热粥,更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真情。 (示例三 )“勿以善小而不为 ”,陈奶奶送粥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却彰显着人性的光辉,传递着人间的大爱。 (内容 2分,其中行为 1分,赞颂 1分;形式 2分,其中语言生动 1分,修辞 1分。超过字数扣 1分 )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一要认真阅读材料,弄清楚材料中叙述的陈奶奶的事迹;二要明确题干要求的对陈奶奶的赞颂这一写作目的;三要注意题干中 “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 辞手法 ”等要求;四要符合字数规定的要求。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

    43、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意选做五小题 )(5分 ) 【小题 1】择其善者而从之, 。 (孔子语录 ) 【小题 2】于是废先王之道, 。 (贾谊过秦论 ) 【小题 3】丛菊两开他日泪, 。 杜甫秋兴八首 (其一 ) 【小题 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 (苏轼定风波 ) 【小题 5】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 。 (李密陈情表 ) 【小题 6】今年欢笑复明年, 。 (白居易琵琶行 ) 【小题 7】出师未捷身先死, 。 (杜甫蜀相 ) 【小题 8】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韩愈师说 ) 答案: 【小题 1】其不善者而改之 【小题 2】焚百家之言 【小题 3】孤舟一系故园心 【小题 4】也无风雨也无晴 【小题 5】急于星火 【小题 6】秋月春风等闲度 【小题 7】长使英雄泪满襟 【小题 8】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 “焚 ”、 “孤舟 ”、 “晴 ”、 “等闲 ”、 “长 ”等。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弯弯曲曲


    注意事项

    本文(2013届安徽省望江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appealoxygen21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