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项链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画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 ) A 差 ( ch)错 湿 润 ( rn) 租 赁 ( ln) 扫 ( so)帚 B 惆 ( chu)怅 瘦 削 ( xio) 苫 ( shn) 碑 贴 ( te) C赔 偿 ( cng) 契 ( q)约 请 帖 ( ti) 妥 贴 ( ti) D债 券 ( qun) 亲 昵 ( n) 寻 ( xn)思 呼 吁 ( y) 答案: D 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墙壁黯淡 客厅宽敞 举行秘谈 B十分艳羡 惊慌失措 毫不费力 C很不耐烦 誉写清楚 得意扬扬 D歪风斜气 排解郁闷 身分不明 答案:
2、 B 下列各句,画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一篇作品,只能说明一两个哲理,不可能面面俱到, 不论 作者原意是什么,但我们能受到教益,这也就够了。 B到目前为止,农业收成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 由于 自然条件的好坏决定的。 C其实,我们那时的少女情怀,并未能体会什么是忧患, 只是 喜欢文学句子本身的美。 D想想自己幼年时的淘气捣蛋,又 何止 不是母亲眼中催泪的沙子呢? 答案: C 下列词语填空正确的是 ( ) 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住宅的_,墙壁的 _,家具的 _,衣料的_,都使她苦恼。 A破旧 黯淡 寒伧 粗陋 B破旧 黯淡 粗陋 寒伧 C寒
3、伧 黯淡 破旧 粗陋 D寒伧 破旧 黯淡 粗陋 答案: C 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在领奖台上,当领导把一等奖的奖旗送到他手里时,他感到 自惭形秽 。 B书记发言后,与会者 面面相觑 ,沉默了好久。 C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意见纷纷, 莫衷一是 。 D鼓风机和木风箱的效力不能 相提并论 。 答案: A 对下列文学常识评说不当的一项是 ( ) A莫泊桑, 19世纪后期德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有 “短篇小说之王 ”的称号,成名作羊脂球,代表作项链。 B都德,法国著名作家,其代表作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柏林之围也很有声誉。 C雨果,法国作家,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D罗曼 罗兰,
4、法国作家,其代表作是约翰 克利斯朵夫。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人类文化是全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由于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汇集而成,具有共同的基本属性。 B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C科学家多年研究发现,不下三十种的乔木病害是由病毒和类菌原体混合感染而致病。 D由于日本在对意识问题的认识和钓鱼岛问题上接连采取错误的举措,使中日正常关系受到了严重干扰。 答案: B 依次填入下列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 ( 1)这画前半幅为山景,峦岫回旋,树木森郁;后半幅为江景,_,笔墨雄秀苍润,力透纸背。 ( 2)对着那冷艳的
5、脸,那脸上仿佛敷着一层洁光泛滥的晴雪,我恍惚漫游在雪后的荒山中, _。 白练平铺,遥峰隐约。 遥峰隐约,白练平铺。 遗忘掉枯寂的心情,领悟到凄寥的静趣。 领悟到凄寥的静趣,遗忘掉枯寂的心情。 A B C D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一枚金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法国老战士回到故乡。雷勃因为中了毒气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很贫苦。雷勃自尊心素来很强,他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 有一年,他们在朱力斯家里聚会,朱力斯长得胖乎乎的,钱袋总是满满的。席间,他兴致勃勃地掏出枚古金币,滔滔不绝地介绍起这枚古金币的年代、价值和来历。来客们溢美之词不绝于耳。客人们在欢宴中开怀畅饮,谈笑风生,话题从金币转到别
6、的上面去了。忽然,朱力斯记起了金币,但是,这枚金币不翼而飞了。 众座哗然, “你是否明白,拒绝抄身意味着什么? ”金币主人不客气地追问。 “我没有偷金币,所以我不允许 抄身。 ”雷勃回答。 尽管如此,抄身照样进行。人们一个个把袋口翻开。等着搜查。但始终不见金币出来,于是注意力转移到雷勃身上。 “现在,你总不见得还坚持自己的意见了吧? ”朱力斯问到。雷勃默不作声。主人气呼呼地走出房门,雷勃则在众目睽睽下,狼狈地退了出去。 从此,雷勃的声誉一落千丈。雷勃更穷了,不久,他的妻子也离开了人世。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朱力斯家的房子大修,一位工人在地板缝里发现了那枚光灿灿的古金币。 真相既白,朱力斯感到
7、十分内疚。于是,他急忙跑进雷勃那破旧的小屋,连声道歉。 “不过,老弟,你也太固执了, 既然金币不在你身上,当时何必反对抄身呢? ”朱力斯嗔怪道。 雷勃那呆滞的目光停落在朱力斯的脸上。 “不,我那时确实是一个贼呀,几个星期来,我们全家老少实在饿坏了,我不得不把餐桌上的食物偷偷地装进自己的口袋,一心想让我那可怜的妻子和孩子美美地吃一顿啊! ” 【小题 1】小说第一段最后一句说 “雷勃自尊心素来很强,他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 ”这与结尾所写的是否矛盾?为什么? 【小题 2】小说的结尾安排非常巧妙,初读感到意料之外,仔细想想又在意料之中,雷勃是因为 “偷 ”了食品而拒绝抄身的。对此,小说前文作了伏笔,请
8、指出两处伏笔, 并加以具体解释。 【小题 3】小说第一段文字有两方面作用,一是 _,二是_。 【小题 4】小说主题思想: _ 。 【小题 5】将下面一个复句改写成一个长单句。 “她陶醉于自己的容貌胜过一切女宾,陶醉于成功的光荣,陶醉在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里,陶醉在妇女所认为的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 ” 答案: 【小题 1】不矛盾。雷勃是自尊自爱的 ,他之所以偷食品,是迫不得已,因为“全家老小实在饿坏了 ”,他只是 “想让可怜的妻子和孩子美美地吃上一顿。 【小题 2】一处在小说开头,交代雷勃 “中了毒气 生活很贫苦 ”,雷勃偷食品是出于贫困。 一处写雷勃不愿搜身 “狼狈 ”地
9、退出去,说明做了 “亏心事 ”,否则,文中不会用 “狼狈 ”一词。 【小题 3】铺垫 有助于揭示主题 【小题 4】造成雷勃悲剧的真正原因是战争;揭露资本主义贫富悬殊的丑恶现象 【小题 5】她陶醉于自己的容貌胜过一切女宾、成功的光荣、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以及妇女所认为的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 。 【小题 1】试题分析:原文是 “我们全家老少实在饿坏了,我不得不把餐桌上的食物偷偷地装进自己的口袋,一心想让我那可怜的妻子和孩子美美地吃一顿啊! ”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点评:本题较简单。通过原文句子可找到答案:。 【小题 2】试题分析: “雷勃则在众目睽睽下,狼狈地
10、退了出去。 ”“雷勃因为中了毒气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很贫苦。雷勃自尊心素来很强 ”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点评:本题指的很清楚,文章有两处伏笔,只要找到他这样做的原因即可。 【小题 3】试题分析:第一段写的是雷勃因中了煤气,丧 失了劳动能力,为下文偷东西埋下了伏笔。 考点:本题考查小说文段的作用。 点评:首先要清楚文段的作用包括的几个方面,然后根据文章判断属于何种即可。 【小题 4】试题分析:小说交代了雷勃的生活状况及性格。这就为后来的事件没下了伏笔。目的是为了突出穷富的对比悬殊,揭露当时的社会。 考点:本题考查小说的主题思想。 点评:分析主题思想要首先分析小说环境和写作意图。根据本文分析即可。 【小题 5】试题分析:此句的中心句是她陶醉在胜利里。然后将其他作为定语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复句改长单句的能力。 点评:先确立中心句,然后将 其他的句子作为定语成分附加到中心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