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2-2013学年福建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 资源ID:316147       资源大小:23.09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2-2013学年福建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1、2012-2013学年福建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恐其破璧,乃 辞谢 辞谢:婉言道歉 B不如因而厚 遇 之遇:招待,款待 C如惠语以 让 单于让:谦让 D衡乃 诡对 而出诡对 :不用实话对答 答案: C 试题分析:让,在句中处在谓语位置上,后带宾语 “单于 ”,故 “让 ”应做动词,把其解释成形容词 “谦让 ”显然是错误的。让,责备。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 级。 点评:文言实词考查的重点仍在词语的理解和积累上,在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2、类活用、通假字和偏义复词。其中考查的重点是实词的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在文盲文阅读练习中,不仅要直接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而且在语句翻译题中也要涉及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因此,我们必须要掌握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因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因 谓武曰: “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 B 均 之 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不知将军宽 之 至此也 C 赵亦盛设兵 以 待秦 乃作思玄赋 以 宣寄情志 D 卒相与欢, 为 刎颈之交 武父子亡功德,皆 为 陛下所成就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项,介词,经由,通过学习;连词,于是。

    3、B 项,指示代词,这;第一人称代词,我。 C 项,均作目的连词,来。 D 项,动词,成为;介词,被。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级。 点评:在不同的句子中,虚词所在的位置是不同的,它与其他词组合的关系不同,所起的实际作用也不同,其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什么词充当句子的什么成分也是稳定的,只要分析出词的用法,那么词的意义就明白了。 下列划线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舍 相如广成传 左右欲 刃 相如 宁许以 负 秦曲 臣请 完 璧归赵 反欲 斗 两主 空以身 膏 草野 大将军邓骘 奇 其才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 目 之 A /

    4、 / B / / / C / / / D / / /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中划线的词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中划线的词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是意动用法。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用法词类活用能力,能力层次为 B 级。 点评: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等四大类七种情况。如果不明白这些词类活用现象,不按活用的类型解释词义,而是望文生义,就势必造成理解的错误。 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古今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璧有瑕,请 指示 王 B臣所以去 亲戚 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C朝夕遣人候问武,而

    5、收系 张胜 D公车 特征 拜郎中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古义:用手指点给 看;今义:上级机关或领导对下级发布的指令性意见或文件。 B项,古义:指父母兄弟等;今义: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 C项,拘禁。 D项,古义:特别征召;今义:可以作为标志的显著特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 级。 点评:从词义角度,将古代汉语的实词与现代汉语作比较,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词义完全桶同,一类是完全不同,一类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高考重点考查的是第三类。这一类实词,从词义的古今变化来看,又可分为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和名称说法改变等五种情况。

    6、所谓不辨古今,就是考生没有注意到词义的古今联系与区别,误将它们与现代汉语相应的词在词义上混为一谈,以今义去解释古义。 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B君何以知燕王 C求人可使报秦者 D子卿尚复谁为乎 答案: C 试题分析: C句为定语后置句,即求可使报秦者之人。 ABD三句均为宾语前置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用法不同的句式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 级。 点评: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这条要求中重要的是对于句式与用法的界定,由于有了 “与现代汉语不同 ”这个限制条件,它的概念就自然显得明晰了。而了解这些句式和用法,也是指能够根据

    7、上下文的语境具有理解与辨别的能力,而不是要求学生去抽象记忆到底有哪些种特殊句式与用法,以及它们的具体情况如何。考查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主要结合把握文意来进行。 阅读欧也妮 葛朗台,完成下面的题目。 【小题 1】下列各项中,对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 5分) A葛朗台本是一个箍桶匠,又是种植庄稼的能手,因此他对每年的木桶需要量了如指掌。做交易时,他还善于讨价还价,假装耳聋,把对方弄得晕头转向。依靠这样的手段,他最终成为镇上的首富。 B “你给了我生路,我有命啦 咱们两讫了 ” 是葛朗台老头诱骗女儿放弃财产继承权的图谋大功告成时说的。 C欧也妮看完查理的来信后深受打击,以下这句

    8、话就是形容她当时的心情:“晴天霹雳般的劫难:船沉了,希望的大海上没有留下一根绳索,一块木板。 ” D过了七十六岁的葛朗台在看到女儿把玩金梳妆匣时,竟 “身子一纵 ,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但当他看到太太气得晕死过去时,马上放弃了金梳妆匣。因为如果气死了太太,女儿按法律将继承全部家庭财产,狡诈的葛朗台知道以小失大划不来。 E、仆人拿侬将家里杂务全包办了,一年的工薪也只有 60法郎,她在葛朗台家辛勤劳作的第 20年上,葛朗台终于 “大方 ”地赏了她一只旧表,那是她到手的唯一礼物。 【小题 2】简答题( 5分) “啊,啊,孩子! ”他吻了吻女儿的双颊, “我操劳都是为了你呀,

    9、你看到了吗? 好家伙,家里一点儿金子都没了。只有你还藏着金子。拿出来给我瞧瞧,宝贝儿。 ”(欧也妮 葛朗台 ) 请简述此后发生的事。 答案: 【小题 1】 AD 【小题 2】、欧也妮对葛朗台说金币没有了。 (1分经过了一番逼问,葛朗台猜出女儿把积蓄都了 死恚 谑蔷桶雅 诜孔永铮 桓 姘 屠渌 蘼鬯 唇睬椋 贾弥 焕怼 分 )为此 ,妻子被吓病了,直到公证人克罗旭 趟咚 坏 钠拮铀懒耍 芬材菥陀腥 坛心盖椎囊挪 虐雅 懦隼础 分) 试题分析: 【小题 1】 A项, “种植庄稼 ”错,应为 “种植葡萄 ”; “假装耳聋 ”错,应为 “假装口吃 ”。 D项, “女儿按法律将继承全部家庭财产 ”错,应

    10、为 “女儿按法 律将继承家庭财产的一半 ”。 【小题 2】首先要通过此对话,知悉其具体的背景,也就是葛朗台在什么事件时说这番话的。这样就可知道具体的情节。对此,要答出其情节的过程,要答出事件的结果。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和叙述文学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A级、 B级。 点评:这类题的考查重在平时阅读积累。平时阅读积累有了,再能了解命题者对本题命制一些选项的设置,特别注意故事情节的人、经过和结果。只要答题时细心一些,一般问题不大。 对文学名著故事情节的叙述,一般应包含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但也应根据 题目的需要,灵活把握。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11、奔跑在死亡边缘 智利的阿他加马寒漠,历来被人称为 “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 ”。 2004年,一场 7天 6夜、全程 270公里的超级马拉松赛正在进行。比赛的路标被狂风吹没了,补充水也已耗尽,而血糖像气温计的汞柱直线下降。此刻,林义杰和同伴坐在一块黝黑的大岩石下喘着气,互相取笑: “如果我们再找不到出路,就死在这里好了。岩石上很醒目,或许很快就会有人发现我们的白骨。 ”但他最终逃过了这一劫。凭借之前穿越中国戈壁的经验, 3 个小时之后,林义杰找到了正路,一举拿下了智利阿他加马寒漠超级马拉松的冠军。那年,他 28 岁。平头,瘦脸,1.64米,不到 60公斤。几年来,这位台湾小伙子,一直奔跑在超级马

    12、拉松的赛道上。他的赛场,始终是地球上最为危险的地区。 想起那次死亡经历,林义杰至今 “腿还会发抖 ”。可那场经历仅过去一个月,他便又签下死亡协议书。在神秘的亚马逊雨林,他又捧回了亚军奖杯。 如果不是个性执着,原本成绩优秀的他,或许不会走上这条看不到终点的旅途。父亲曾含泪劝他: “阿杰,学体育没出息的!你好好听我劝。 ”在这个没上过大学的老维修工心里 ,好好读书,上大学,做个拿笔杆子的文化人,才是正途。实际上,是高中的一次比赛让林义杰确信,奔跑就是自己的 “正途 ”。那次比赛前,教练问他准备好了没有,他说: “我尽力。 ”教练却狠狠打他的头,叫着: “要拼命! ”林义杰回忆说: “尽力,就是你跑

    13、到终点后,还有力气坐下来喝茶聊天;拼命,就是跑到终点后直接送医院。 ”凭着这股狠劲儿,这个台湾小伙子终于跑出了一片天,接连在世界上几个大型马拉松赛事中夺冠。 渐渐地,他发现,单纯的比赛已经不能满足他对运动的渴望。他的目光开始瞄准了地球上最艰险的地区。而从那一刻起,死亡也始终与他 如影随行。 2006年 11月,林义杰和美国人查理、加拿大人雷伊,组成三人团队横越撒哈拉。队伍后面,跟着联合国的官员、好莱坞的大牌导演。通过记录这场西起塞内加尔,东至埃及,全程 5900公里的撒哈拉穿越之旅,引起人们对非洲水资源危机的关注。沙漠的太阳分外毒辣,昼夜温差高达 50摄氏度。途经乍得境内的撒哈拉沙漠,是一个遗

    14、留地雷区。虽然一行人可以绕开雷区,可流沙会裹挟着地雷四处流淌,随时都有触雷的危险。穿破了 11双鞋子,遭到一次劫匪的攻击, 111天后,林义杰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徒步穿越撒哈拉沙漠的人。半年以后,他才 知道,护送他们的军队在回程途中,全部被劫匪枪杀。 他曾在中国西部的大戈壁迷路,并出现了脱水的状况,最终靠咬破嘴唇舔舔血,润润舌头越过难关;在穿越亚马逊河时,他拿着瑞士军刀刮下小腿肚上的腐肉,再把药敷上,不然整个小腿可能就废了;而最难挨的是那些孤立无援的时刻,其他人多是三五人结伴同行,相互照应,只有他,一个亚洲小个子,什么都得自己死扛。 这些生死边缘的瞬间经常提醒他,死亡离他有多近,但奔跑的意义,

    15、也因此而开始改变。小时候,他拼命跑,只是为了跟父亲争口气;功成名就后接着跑,是因为他在享受不断超越自己的快乐; 而再接下来,又有一大群人从他的脚步中,看到了对待生命的态度。有一个十七八岁的漂亮女孩,对他哭着说谢谢。这个女生的家人全部死在一场大火中,她几乎要自杀了。听了林义杰的演讲,她看到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没有旅行过,就不知道世界有多大,没有冒险过,就不知道生命的可贵。 ”这个小伙子乐呵呵地说。 【小题 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A林义杰和同伴互相取笑: “如果我们再找不到出路,就死在这里好了。岩石上很醒目,或许很快就会有人发现我们的白骨。 ”这体

    16、现出他和伙伴的乐观和大无畏精神 。 B文中的环境描写,如 “比赛的路标被狂风吹没了,补充水也已耗尽,而血糖像气温计的汞柱直线下降 ”是为了突出比赛环境的恶劣,并以此来直接表现林义杰对待生命的态度。 C死亡始终与林义杰如影随行,能满足他对运动的渴望,让他的目光从始至终瞄准了地球上最艰险的地区。 D全文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来塑造了 “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徒步穿越撒哈拉沙漠的人 ”的林义杰。 E林义杰说 “没有旅行过,就不知道世界有多大,没有冒险过,就不知道生命的可贵 ”,这体现了他一直以来奔跑的目的。 【小题 2】林义杰 “个性执着 ”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4分) 【小题 3】

    17、第 段写道 “有一大群人从他的脚步中,看到了对待生命的态度 ”。林义杰 “对待生命的态度 ”有什么内涵?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小题 1】 (答对一个给 3分,答对两个得 5分) 【小题 2】 拒绝父亲的劝说,选择 “奔跑 ”作为自己的 “正途 ”,只是为了跟父亲争口气。 危难刚刚过去,他又签下死亡协议书,而一直坚持在地球上最为危险的地区参加各种超级马拉松比赛。 在孤立无援的时刻,他什么都得自己死扛。(在中国西部的大戈壁迷路,并出现了脱水的状况,最终靠咬破嘴唇 舔舔血,润润舌头越过难关。在穿越亚马逊河时,他拿着瑞士军刀刮下小腿肚上的腐肉,再把药敷上,不然整个小腿可能就废了。)

    18、(意对即可) 【小题 3】 “对待生命的态度 ”的内涵: 要正确的选择自己的理想(正途); 为了理想要全力以赴(尽力),要拼命,要有股狠劲儿; 在享受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中获得快乐; “没有旅行过,就不知道世界有多大,没有冒险过,就不知道生命的可贵。 ”(每点 1分) 试题分析: 【小题 1】 B “直接表现林义杰对待生命的态度 ”中 “直接 ”不当; C “从始至终瞄准了 ”有误,第 4段说 “单纯的比赛已经不能满足他对运动的渴望 ”,说明他以前不是从事危险的体育运动; “一直以来奔跑的目的 ”有误,第 7段中介绍林义杰奔跑的目的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变化。 【小题 2】 “个性执着 ”这个词出现

    19、在文章的第三段的段首,因此本题的答案:区间应从第三段始。然后根据 “执着 ”这一词语的意思在文中进行筛选。 【小题 3】首先要懂得 “内涵 ”的意思,林义杰 “对待生命的态度 ”的内涵,就是说林义杰 “对待生命的态度 ”包含哪些内容。根据这一点,对全文进行梳理,从而概括出林义杰对待生命的态度是哪些。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 信息、理解句子含义和分析概括的能力,能力层次分别为 C级。 点评:传记属于纪实性作品,纪实性要求传记记述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准确的、真实的。但历史的真实,只能是相对的真实,任何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是不可能全面复现的,任何对历史的叙述,也只能是相对真实的描述。因此,传

    20、记允许作者对个别细节、某些场景进行符合时代环境的合理的有限度的想象,以便丰富、生动地描绘人物,凸现人物特性。了解了传记作品的这些特点,就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欣赏、品味传记作品真实性与文学性相结合、哲理性与形象性相结合、思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所产生的魅力, 赏析传记中的想象艺术,多角度地培养鉴赏能力。传记的答题方法 (1)认真审题,领会命题意图。题干的设置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则是隐性的,但却又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与命题意图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要努力通过题干去揣摩命题的意图。 (2)整体阅读,寻找阅读区间。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信

    21、息,以题干的 “此信息 ”去求答案:区间的 “彼信息 ”。 (3)筛选整合信息,组织答题语言。主要途径是提炼概括、转换说法、语言重组等。 文言文阅读 拓展阅读( 8分) 蔺相如完璧 归赵论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

    22、,相如则前请曰: “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宝也;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 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之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 ”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 J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吾故曰: “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 ”若其劲渑池,柔廉颇 ,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作者:明代 王世贞) 【小题 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诈赵而 胁 其璧

    23、胁:威逼 B大王弗 予城,而 绐 赵璧绐:欺骗 C令秦王怒,而 J相如于市 J:通 “戮 ”,杀 D臣请 就 死于国就:接受 【小题 2】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蔺相如 之 完璧,人皆称之 公 之 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B 入璧 而 秦弗予城 毕礼 而 归之 C 以 一璧之故而失信于天下 则请立太子为王, 以 绝秦望 D 若 其 劲渑池 余亦悔 其 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小题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作者 “直 ”在赵国的一组是( ) 入璧而秦弗予城 秦出城而璧归 璧入而城弗予 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 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 使舍人怀而逃之 A

    24、B C D 【小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赞他,但作者却不赞同这一看法。 B作者认为秦国最初要得到和氏璧是虚情,借此来窥视赵国是实情。 C作者认为蔺相如派手下的人怀揣和氏璧逃离,从而使理直的一方在秦国。 D蔺相如之所以能保全玉璧,那是天意。他在渑池与秦国的强硬较量,柔韧使廉颇惭悟,就显出了他过人的才能。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A 【小题 3】 D 【小题 4】 B 试题分析: 【小题 1】 “诈赵而胁其璧 ”, “胁 ”处在谓语动词上,后带宾语 “其璧 ”,所以,“胁 ”应释为动词,勒索。 【小题 2】 A项,

    25、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没有实在意义; B项,连词,表转折,可是,却;连词,表顺承。 C项,介词,因为;连词,用来,来。 D项,第三人称代词,他;第一人称代词,我。 【小题 3】首先要理解 “直 ”的含义,反之亦可考虑 “曲 ”,即可选出赵国的 “直 ”,亦可从秦国的 “曲 ”考虑。 句是讲赵国的 “曲 ”, 句是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决心, 句是赵 “曲 ”,非 “直 ”。 【小题 4】原文说 “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 ”,意思是秦国那时要和氏璧,这是实情,不是为了试探赵国。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筛选文中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26、 B、 C级。 点评: “对症下药 ”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 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内容理解题。一般来说,作者通过短小的文言语段,记叙一件事,表达一个中心或一种哲理。所以我们了解了全文的内容后,还要进一步思考作者蕴藏在文章里的写作意图。有时作者将主旨蕴藏在叙事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就要思考事件的含意;有时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时发表

    27、议论,直抒胸臆,以此来揭示文章的中心,我们也要倍加注意。 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小题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小题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小题 3】空以身膏草野 ,谁复知之。 答案: 【小题 1】权衡这两种策略,宁可答应而使秦国承担理亏的后果。 【小题 2】我这样做的原因,是把国家的危急放在先,而把个人的恩怨放在后啊 ! 【小题 3】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 ,又有谁知道你呢 ! 试题分析:这几个句子的翻译,最主要的是要把握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一是词类活用:负,使动用法,使 担负;先、后,意动用法,把 放在前面、后面;膏,给 做肥料;空,白白

    28、的。二是几个虚词的用法: “均之 ”中的“之 ”,指示代词,这;所以, 的原因。另外还要注意第二个句子是个判断句,翻译时应体现这个句式特点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级。 点评:无论翻译篇、段、句,都要对其有一个完整的理解,不要埋头于一点而不顾其余。同时,对文言翻译的考查,是 “按点给分 ”的,我们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得分的要点上。因此,要对相关语段认真阅读,读过、标过后,我们便要在关注整体的基础上宴审视局部。这样做一是对文段形成了整体的认识后,解决局部的问题才能有依据,二是一个文段内部,词句间有时候是可以相互解释的,这就为合理的推断提供了条件。特别是翻译的文

    29、句如果是从一个段落中抽出的,则必须要将其还原回去,再行理解 。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 久,何年致此身? 注释: 郊扉:郊居。 【小题 1】诗歌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概括。( 3分) 【小题 2】本诗的五、六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3分) 答案: 【小题 1】描写了一副(秋天)凄凉冷清的画面( 1分);秋雨过后黄叶片片飘落;寒意阵阵,( 1分) 表达了作者羁留异地的思乡之情和孤独寂寞之感。( 1分) (或:本

    30、联通过 “落叶 ”、 “他乡树 ”、 “寒灯 ”、 “独夜人 ”等意象, (1分)描绘了一幅(秋天)凄凉冷清的画面, (1分)表达了作者羁留异地的孤独寂寞之感。( 1分 )) 【小题 2】衬托(反衬)手法。( 1分)第五句以动衬静,以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响声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1分)第六句以 “野僧 ”邻居来衬托自己的孤单。( 1分 ) 试题分析: 【小题 1】这是道意境类的诗歌鉴赏题。意境,包含两个方面,即境,这是诗人所描绘的画面,意,即其中蕴含的情感。因此,要先描绘画面:秋雨过后黄叶片片飘落;寒意阵阵,寄居孤寺的旅人独对孤灯。再概 括画面特点,描写了一副(秋天)凄凉冷清的画面。最后指出其情

    31、感:表达了作者羁留异地的思乡之情和孤独寂寞之感。 【小题 2】要答出五、六两句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应知这两句诗句的意思。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响声反衬出环境的寂静,邻居只有野僧,以此来衬自己的孤单。可见五、六两诗句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次分别为 D级。 点评:本题是诗歌的意境题型,即景物形象。做这类题的一般答题模式是:1描绘诗歌中展示的图景画面。抓住主要的景物,用描写方式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原诗,二 要想象合理,三要语言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的词语(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冷、清新明丽等)概括,准确

    32、的体现景色的特点情调。 3分析作者借助景色抒发的情感。切忌空洞,要具体。答出 “为什么 ”或 “如何表现的 ”。 语言表达 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 (可酌情增减词语或调整语序 )。 (2分 ) 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唐朝时把重阳节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插茱萸、赏菊花等登高 “踏秋 ”活动要在重阳节这一天举行。 以 “重阳节 ”为主语: _ _ 答案:重阳节是我国在唐朝时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的,在这一天要举行插茱萸、赏菊花等登高 “踏秋 ”活动的传统节目。 试题分析:把三个短句改写成一句话,就是把三个变成一个复杂的单句。其句子主干为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其他两句作

    33、为传统节日的定语。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能力层 次为 E级。 点评:一般类型的短句改长句的步骤是先要在短句中找到一个表达中心意思的支撑句,然后将其他有关的短句看成句子成分,将短句改为短语,插到状语、定语的位置上(多是插到宾语的定语这个位置上)。要注意改后对句子进行调整,注意句子之间的关系。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3分 ) 中国历史上,常常有一种群起的现象。 比如汉末的曹操父子,魏晋的 “竹林七贤 ”,北宋的 “三苏 ”,清朝的 “桐城派 ” 这样的例子,可谓 _。 他们或为亲人,或为好友,或为同乡,平时在一起切搓,一旦条件成熟, 便从不 同的渠道、以不同的方式在同一

    34、时期脱颖而出 。 【小题 1】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更正。 (1分 ) 错别字 _,更正 _ 【小题 2】请在横线上补出恰当的成语。 (1分 ) 成语: _ 【小题 3】文中第 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改正。 (1分 ) 改正:_ 答案: 【小题 1】 “搓 ”改为 “磋 ” ; 【小题 2】比比皆是 (不胜枚举、屡见不鲜 ) 【小题 3】渠道后的 “顿号 ”改为 “逗 号 ”。 试题分析: 【小题 1】 “切磋 ”,源于古代加工兽骨、象牙、玉、石时分别称为切、磋、琢、磨,经常用到形容人与人之间在喻道德学问方面相互研讨勉励。 【小题 2】横线前的文字可以看出,成语用于列举,其前举了几个例子,

    35、并用省略号结束,可知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可见成语应用于形容例子比较多的成语。 【小题 3】顿号是用在并列成分之间的,但并列成分之间并不一定都要用顿号,有的可以用逗号,有的由于联系紧密则可以不用。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字形和正确使用成语、标点符号的能力,能力层次 分别为 A、 E级。 点评:本题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考查,把学生识字形的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考查和正确标点符号的考查,融合在一个语段中综合考查,这除了要求具备相关的基础知识外,还应特别注意所给的语段的具体语境。 下面两个话语情境都存在表述不当之处,请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 (2分 ) 情境一 电视剧新水浒传中,晁盖送给捕头雷横

    36、十两银子,雷横一边接过银子一边说: “多谢晁大哥,那我就笑纳了。 ” 情境二 电台新闻广播稿: 5日以来的多场暴雨,造成阿里山景区道路阻断 滞留游客可望明日返回住地。 【小题 1】 【小 题 2】 答案: 【小题 1】 “笑纳 ”改为 “收下 ”; 【小题 2】 “可望 ”改为 “有望 ” 试题分析: 【小题 1】笑纳,是敬词,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不能用于自己。 【小题 2】广播不能出现谐音,以免造成误解。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广播是一种作用于听觉的媒体,广播语言要具备可听性,要通俗易懂,朴实无华,念起来顺口,听起来省力。因此,写

    37、稿时,用词要普通,避免同音歧解和同意反复,句子要短,多用人称名词,不该省的字千万不要省略。 默写 根据课文补写下面空缺的部分。 【小题 1】羽扇纶巾,谈笑间,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小题 2】人生如梦,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小题 3】莫听穿林打叶声, 。(定风波) 【小题 4】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小题 5】元嘉草草, ,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小题 6】可堪回首, ,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小题 7】 ,有暗香盈袖。(醉花阴) 【小题 8】 ,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 答案: 【小题 1】樯橹灰飞烟灭 【小题 2】一尊还酹江月

    38、 【小题 3】何妨吟啸且徐行 【小题 4】 h英雄泪 【小题 5】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小题 6】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小题 7】东篱把酒黄昏后 【小题 8】梧桐更兼细雨 试题分析:这几句默写时,要注意 “尊 ”“佛 ”是通假字,不要写成了本字;“酹 ”“h”等字,不太熟悉,要注意它们的写法; “樯橹 ”“仓皇 ”“啸 ”等字,不要因音同而写成他字。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A级。 点评:古诗文名句默写是中考语文命题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试题在古诗文名句默写方面涉及到: 默写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名句;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默写课标 规定的古诗文; 背诵默写教材中

    39、的经典课文或精彩段落; 记诵比较熟悉的课外古诗文名句。考查的内容是课标规定的古诗文名句、名段、名篇,一般为课内篇目。 作文 写作( 70分) 当一只杯子中盛着牛奶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牛奶;当一只杯子中盛着果汁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果汁;只有当杯子是空的时候,人们才看到杯子,说这是一只杯子! 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要求: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写记叙文或议论文。 不少于 800字。 不得抄袭套作。 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答 案:略。 试题分析:材料通过玻璃杯装填不同物质,引起人们对于玻璃杯自身的忽视,引导人们思考,人类人生因装满成见

    40、、财富、权势等带有低俗色彩的欲望、物质享受、过于计较,从而变得失去人生的方向,以至于完全失去自我。当我们心中唯有财富、权势的时候,就已经不是自己了。人总是想要拥有很多,却往往难以真正地拥有自己。思路一:从回归原先纯真、质朴的自我、本我来看,可以立意:做最初的自己、回到本来的我、回归自我、找回本我、唤醒自我、保持自我等。思路二:从回归自我的途径看,可以立意:人生要淡泊宁静、给自己一片心灵天空、不要让心 灵遭受蒙蔽等。思路三:从寻找 “变得不是自己 ”的原因立意:放弃诱惑欲念、澄净心灵等。本次作文,可以从自身或者他人的角度切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对于材料作文,审好题,立好意是写好材料作文的第一步,没有准确完整的理解所给材料,就无法确定材料的指向。作文命题大致有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图画作文、话题作文、命题作文等四种类型,其中最难的是(新)材料作文。不过根据可以互相转化的原则,我们可以在理解材料(包括图画)的基础上,把题型转化为话题作文,比如这道题就完全可以转化为话题作文 “诚信 ”。转化之后,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但是无论如何,理解材料的本质,抓住材料的核心,找准关键词(或概括出关键词),是审题的基础。而这一点与阅读水平紧相关联,所以要把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


    注意事项

    本文(2012-2013学年福建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livefirmly31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