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2-2013学年江西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 资源ID:316040       资源大小:27.83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2-2013学年江西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2-2013学年江西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一 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 遒 ( qi)劲 漫 溯 ( s) 绯 ( fi)闻 沁 ( qn)人心脾 B衣 钵 ( b) 籼 ( xin)米 团 箕 ( j)叱 咤 ( ch)风云 C颓 圮 ( p) 喋 ( di)血 轧 ( g)票 痛入骨 髓 ( su) D执 拗 ( ni) 横 亘 ( gn) 婆 娑 ( su)五彩斑 斓 ( rn)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绯 ”读 fi B.“咤 ”读 zh D.“斓 ”读 ln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

    2、字音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点评: A项中 “绯闻 ”的 “绯 ”很多同学都分不清到底是一声还是三声,在这里是一声。常见多音字标 “次读音 ”正确的可能性大,标 “常读音 ”正确的可能性小。形声字标 “不同声旁读音 ”的正确可能性大,标 “同声旁读音 ”的正确可能性小。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一般考辨析,不考拼写,不考查汉语拼音方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惆怅杀戮撑长篙暗然神伤 B寥廓 蠕动 遭谒制 陨身不恤 C和蔼 搅绊意踌躇 博闻强记 D凋谢 佳肴万户侯嬉笑怒骂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暗然神伤 ”应为 “黯然神伤 ”; B.遭谒制,

    3、应该为遭 “遏 ”制; “陨 ”身不恤应为 “殒 ”身不恤; C.“搅绊 ”应为 “搅拌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识记并正确书写规范汉字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A级。 点评:识记字形的复习,应抓住重点,应把国家语委和原国家教委联合公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作为重要的复习资料。在辨析、识记字形时,要据义记形,据义推形,结构推形,以义作为辨形的基础和根本。加强练习,用练习带动能力的提升。练习后,要及时纠正建档,建立错题本。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性记忆,很多词语的用字都是和它的含义有关的。例如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字,许多老师都 不以为然 ,觉得对这些

    4、问题不必较真,学生长大了自然会解决的。 B近日 ,日本政府将钓鱼岛 “国有化 ”事件使得中日两国关系日益紧张 ,而日系车更是 首当其冲 成为 “眼中钉 ”。 C最近 ,市民许女士一不小心就遭遇了保险 “鸿门宴 ”,酒桌上一时冲动购买了一款用不上的保险 ,等后悔想退保时却为时已晚。 D请明星代言虽说有些俗套 ,但明星身上的光晕和人气却是商家最为看重的元素 ,利用明星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来提升产品销量 ,成为营销界 屡试不爽 的法宝。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A.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应改为 “不以为意 ”。不以为意:不把它 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B.首当

    5、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C.鸿门宴:指不怀 好意的宴请或加害客人的宴会。 D.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 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道

    6、路运输管理机构和客运企业根据旅客出行特点作了精心安排,准备了充足运力,尽量避免各地不出现旅客积压滞留的情况。 B无论在凡尔赛宫、卢浮宫这些旅游景点,和在老佛爷百货商店等购物区,中国人的出现比例都是非常高的。 C文化传统的积淀对文艺家的个性形成以及在艺术表现中呈现独具特色的风貌是大有帮助的。 D随着国内家庭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让不少存在 “教育焦虑症 ”的家长盲目为子女选择出国留学。 答案: C 试题分析: C( A.不合逻辑,应该为 “尽量避免各地出现 ”; B.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该为 “无论 或 都 ” D.介词滥用,造成主语残缺。可去掉 “让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辨析并修改病句

    7、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 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 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 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介词 “关于 ”“对于 ”“对 ”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类似于 “A”是 “B”的句子,注意 “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 动词后有很长 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用 “和 ”“或 ”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前半句使用了 “能否 ”“可否 ”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下列各句中,

    8、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 A阅读下面的诗词,说说 “丁香 ”在这里被赋予了什么含义? B他勇敢坦直地声言: “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 ”。 C如何理解风雨中 “风雨 ”的含义?诗中哪几个比喻用得好 好在哪里? D鉴赏诗歌应在反复 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答案: C 试题分析: C( A是陈述句,句末用句号; B是完全引用,句号应在后引号内 D.并列谓语,顿号改为逗号。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对于标点符号的使用,虽然是高考考试大纲里面要求的考点,可是由于

    9、近几年来高考中很少出这种题型,所以对标点符号应用的练习也有些懈怠。但是最基本的一些用法一定要学生掌握。 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经常和弟子们闲话个人志向, “颜渊、季路侍 ”一节就表现出了一种可贵的人文关怀,尊老爱幼,对朋友忠诚,这正是孔子 “仁者爱人 ”思想的具体表现。(论语) B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如果说论语有什么思想能够统率全书的话,那就是 “仁 ”。(论语) C大卫 科波菲尔 主要描写大卫如何战胜挫折 ,吸取教训 ,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部典型的教育小说。(大卫 科波菲尔) D大卫 科波菲尔中大卫的是非观念和健全

    10、人格是在房东密考伯夫妇的帮助下确立起来的,密考伯要大卫记住他的教训, “债多不愁,乐天知命 ”的性格成为文学中的典型,称为 “密考伯主义 ”。(大卫 科波菲尔) 答案: D 试题分析: D(大卫的是非观念和健全人格是在姨婆的帮助下确立起来的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文学常识的掌握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文学常识虽然最近几年考得不多,但是一些重要的作家和作品一定要求学生读,该记忆的也要背过。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手机 羊肠子似的山道上,一辆长途客车蛇样地爬来绕去。远远望去,倒像一只蜗牛在蠕动。 这是一辆从省城开往乡下的客车,车内座无虚席。乘客当中,有不少人在

    11、“玩弄 ”着各自手中的手机:一个把头发染成一缕黄一缕红的小伙子捧着手机在认真地打游戏;一个红光满面大腹便便怀里抱着公文包的秃顶男人把手机贴在耳边,颐指气使地说 “办公室吗? ” ;一个西装革履一只手上戴着两个金光闪闪戒指的中年汉子对着手机吆喝,说 “老大 ” ;一个抱着书包的中学生在用手机播放流行音乐,听得出正在播放的是周华健的真心英雄: “ 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 我最多感动,但愿人间处处都有爱的影踪 ” 他们的脸上或幸福或甜蜜或陶醉或灿烂。 车厢最后面的角落里蜷曲着一个乡下汉子,大约三十岁左右,他蓬头垢面胡子拉碴的,身边塞着一个饱满的蛇皮袋。他是在城里打工今天回家的。他伸着脖子羡慕地看

    12、看这个的手机,瞧瞧那个的手机,偶尔咽一下口水。他的上衣口袋里也有一只手机,那是他在城里刚刚买来的。看到大家都在纷纷打电话,他忍不住掏出手机打起来: “梅花吗?我在回家的车上。嘿嘿,没事,我不是想你们吗?我天黑就到家了 ” 他的声音不大,生怕大家听见似的。 当客车吭哧着爬到半山腰时,车厢 里有了骚动。有两个流里流气的小青年把一个小姑娘挤到窗边,动手动脚地猥亵她,一个黑胡子青年去拽小姑娘的衣 服 小姑娘发出惊恐的尖叫,她一边挣扎一边用求救的目光望着周围的乘客。遗憾的是,周围的乘客都闭上眼睛睡着了,那些打手机的乘客不知什么时侯悄悄地关了手机也闭上了眼睛。 这时,只见那个乡下汉子迅速站起来: “住手!

    13、你们干啥? ”那两个流氓吓了一跳,当看清管闲事的人是谁时,不约而同地冷笑了一下,旋即放过小姑娘朝车厢后面走去。黑胡青年阴着脸,也不说话,走到跟前,从腰里摸出一把匕首猛地扎向乡下汉子的肚子 看到血流如 注的乡下汉子,车上的其他乘客被激怒了,纷纷从座位上站起来出手相救。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就把两个流氓给捆绑起来。这当中,有人再次拨打了 110,还有人拨打了 120。 110把两个歹徒带走了 !120把乡下汉子拉走了 ! 乡下汉子失血过多,最终没抢救过来。尽管车上的乘客都跟随到了医院,但没人知道乡下汉子的情况,不知道他姓甚名谁,不知道他家住哪里。警察从他的血衣里掏出了手机,准备从里面调取号码和他的亲属

    14、联系。当擦拭去手机上的斑斑血迹,在场的人都愣怔住了,因为这是一只玩具手机! 那只玩具手机是乡下汉子给他三岁的孩子买的。这 是后来人们才知道的。 (选自小小说选刊,作者:侯发山) 【小题 1】小说描写了车上不同人打手机的情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分) 【小题 2】 “乡下汉子 ”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分) 【小题 3】有人把小说的结尾改成: “警察便从他的血衣里掏出手机,手机上的血滴下来,滴成一个惊叹号! ”你喜欢哪个结尾?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7分) 【小题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手法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小说以车上不少乘客 “玩

    15、弄 ”手机的描写,来表现时尚生活的普及,突出时代科技的巨 大进步,同时为下文乘客报案这一情节埋下伏笔。 B乡下汉子手里的手机比不上别人手里的漂亮、精致,于是他心里满是不平和羡慕,不时的咽口水,这体现了乡下汉子的普通与朴实。 C两个流里流气的小青年当着众人猥亵一个小姑娘,这种现象折射出我们当今社会极不文明的一面,而乘客起初的表现说明他们的害怕麻烦和报复。 D乡下汉子敢于制止小青年的流氓行径,并与流氓展开搏斗,与其身份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其英雄壮举的伟大,值得讴歌。 E.乘客不仅出手救助血流如注的汉子,而且还用手机联系 110和 120,这一细节与前文乘客玩 弄手机照应;乘客陪他一起进了医院,说明

    16、这些人敢于担当。 答案: 【小题 1】( 1)体现人物各自的身份,为下文写乡下汉子勇斗歹徒做铺垫。 (2)与乡下汉子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人物形象。 (3)用真心英雄的歌词暗示小说主题。(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2】( 1)纯朴朴实,从文中对他的外貌描写和他的身份特点可以看出来 .(2)有点虚荣:看到大家都打手机,自己也装出打手机的样子。 (3)爱家爱子:给自己的孩子买手机。 (4)见义勇为:在小姑娘危险无助时,他勇敢的站出来。(每点 2分,答对 3点给满分) 【小题 3】答案:观点一,我喜欢原文的结尾。 理由:( 1)结尾出人意料,增加了小说情节的曲折性,符合情节要有波澜的要求。

    17、(2)与前文照应,更能突出乡下汉子爱家的性格特点。 (3)强调了他身份的普通,与前文对他的朴实描写照应。( 4)突出他平凡人的英雄壮举的伟大,升华了主题。(观点 1分,理由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其它理由充分合理的可以酎情给分。) 观点二,我喜欢改动的结尾。 理由:( 1)与前面情节衔接连贯,使小说情节更贴近生活实际。 (2)更加突出人物的英雄形象,与乡下汉子的普通身份形成巨大反差。 (3)带血的手机深化了小说 的主旨,引人深思。(观点 1分,理由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其它理由充分合理的可以酎情给分。) 【小题 4】 CD(选对一项给 2分,多选,错选不给分。) 【小题 1】试题分析:文中有

    18、染成黄发的玩游戏的小青年,也有拿着公文包的秃头男人,还有学生等,这些都从侧面体现出他们的身份。这一部分出现在文章的第一段,可以从内容和结构方面去考虑它的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分析综合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作用题是现代文阅读中的重头戏,经常会考到,一般这种题要从两方面去回答,一个是内容,一个是结构,二者缺一不可。 【小题 2】试题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要从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体现出来。“他蓬头垢面胡子拉碴的,身边塞着一个饱满的蛇皮袋 ”体现出他的纯朴朴实。而他又有些虚荣,见别人都拿着手机玩,自己也拿着玩具手机打。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别人都不敢说话的时候站出来,体现了他的见

    19、义勇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分析人物形象 ”的能力。 点评:该题型的答题思路可以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小题 3】试题分析:本题不 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人物做法谈观点的能力。 点评:此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这些评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有赞同的,也有否定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文章的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 【小题 4】试题分析: A项,

    20、 “突出时代科技的巨大进步 ”属断章取义; B项,“不平 ”错; E项, “说 明这些人敢于担当 ”错。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五选二的题最容易出错,所以应该仔细阅读选项中的内容。只要将选项中的内容和文章中相对应的句子一一对应,就可以发现有些是与文章不相符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上个世纪初那种积贫积弱、饱受屈辱的年代,当时中华民族的精英人士,对家国恨铁不成钢,骂几句祖传典籍,说点 “砸烂 ”、 “打倒 ”之类的话,也确实是出于一种责任情怀和担当意识。不过有些掷地有声的话语,在今天看来也未必都是理性的,家道衰落了,不定全是那些

    21、祖传典籍惹的祸嘛。历史,是一个复杂得不能用任何单一方式注解的复合体,任何企图用简单话语归纳历史的做法都是粗暴的和捉襟见肘的。同样,在今天这个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华家邦兴盛期,我们对自己的文化认知,也未必都是理性的,什么典藏翻出来都能 “包治百病 ”、 “包打天下 ”,恐怕又是另一种 “夜郎自大 ”式的 “笑傲江湖 ”。因此,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尤其是那些堪称经典的宝藏,更需要悉心阅读,理性梳理,全息认知,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加美好、持续地活在一个既不自失,也不盲从的精神家园中。 在当下,要想全面认知民族传统文化经典,必须从触摸原典开始。 曾几何时,对传统文化经典的解读, “忽如一夜春风来 ”

    22、地 “花开遍地 ”,大小书摊,琳琅满 目。几千字的原典,能解读成数十万字的 “砖头 ”,你方抡罢我方拍,其中有让人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者,也有 “文抄公 ”、 “瞎蒙公 ”之流,更有 “膨化酥 ”、 “注水肉 ”之类。总之,借经典的灵堂,哭自己 j惶者居多,如果一味地想从这些被彻底稀释的 “软阅读 ”中,获得文化典籍的原味汁液,多半会倒掉胃口,甚至完全看轻典籍的价值,直至成为新的传统文化 “蔑视者 ”。 其实历史上已经多次出现这样的开始。孔子是一种开始,他从周文化原典开始,孟子也是一种开始,他由孔子开始,董仲舒、朱熹、王阳明是又一种开始。这种开始都有从原典出发的特征,梳着梳 着,后面越来越粗的辫

    23、子,就未必还是原来的那缕头发了。今人梳出的一些 “花辫子 ”,更是 h、烫得油汪水亮,再硬接到孔、孟者的发髻上,文化的庄严感顿失,想要发扬光大,岂不贻笑大方。 尤其是近年流行的典藏 “修缮 ”热,更是牛头不对马面,无论是三字经还是弟子规,这些传统文化的浅显读本,都因具有所谓的 “实用性 ”,而惨遭阉割,生生搞成了传统与现代的 “拉郎配 ”,让人读后哭笑不得。问题都出在我们总是怀疑别人的判断力,总是想给人一个现成的思想让人 “就范 ”。因而,便搞出了许多非驴非马的 “精心 ”篡改。这种篡改的结果是:传统的 似乎很现代,现代的似乎很传统,让人更加难以对这些典籍有好感。至于各类与当下经济社会直接 “

    24、对号入座 ”的 “演义 ”读本,就更是远不止 “三俗 ”,读后只会让人对这些被阉割的传统经典敬而远之。 读中华原典,不仅是对文本原义的回归,更是对历史人文图谱的还原。 如果不读原典,就难以还原出一位先哲的生命质感。任何学术,远离了人性温度,就变得枯燥乏味,形同僵尸了。无论读老子、庄子,还是孔子、孟子,性情的无处不在,也是他们能沧海桑田、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触摸原典,其实更是触摸先哲们性情深处的本来温度,从而准确把握精神光源对现实世 界的可能照耀。如果直接用现代话语进行勾兑,这些可以穿越历史隧道进行触摸的人性温度,便荡然无存了。 【小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正面阐释 “对经典须怀温情和敬意 ”的

    25、一项是( ) A对自己的文化认知,将典藏夸大为 “包治百病 ”、 “包打天下 ”,是一种非理性的态度,不能用粗暴的、捉襟见肘的简单话语归纳历史。 B要从触摸原典开始全面地认知民族传统文化经典,尤其要用尽所有的精力阅读,理性地梳理,全面地认识、了解那些堪称经典的宝藏。 C若是一味地想借经典来为自己的惊慌和烦恼哭泣,从中获得文化典籍的原汁原味,大多会倒掉 胃口,甚至成为新的传统文化 “蔑视者 ”。 D近年流行的典藏 “修缮 ”热,令人啼笑皆非。三字经、弟子规这些传统文化读本,都因具有所谓的 “实用性 ”而惨遭阉割。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上个世纪初的中华民族,

    26、在积贫积弱、饱受屈辱的情况下,精英人士面对祖传典籍痛骂几句,是出于一种责任和担当。 B本可穿越历史隧道进行触摸的人性温度,一旦直接添加进现代话语的元素,那么这可触摸的人性温度也许不复存在了。 C一些传统文化的浅显读本,却被搞成了传统与现代的 “拉郎配 ”,问题 就在于我们总是想用一个现成的思想去束缚人。 D触摸原典是全面认知民族传统文化经典的必要途径。文章用 “注水肉 ”之喻,批评对传统文化经典解读的不正确做法。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多非驴非马的所谓精心篡改,使得传统与现代的界限模糊起来,让人难以对被篡改的典籍有什么好感,相反的只会令人对典籍敬而远

    27、之。 B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的从原典出发的 “开始 ”,后来逐渐地变得面目全非,失去了文化的庄严,想要发扬光大之,简直是贻笑大方。 C对传统文化经典解读,应持理性态度。把几千字的原典解读成数十万字的“砖头 ”,不免令人产生 “瞎蒙公 ”、 “膨化酥 ”等嫌疑。 D读原典就是对文本原义的回归和对历史人文图谱的还原,也就是把握先哲们的精神及其影响;不读,则很难还原出先哲的生命质感。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3】 A 【小题 1】试题分析: B( ACD三项都是从反面进行阐释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 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论述类文章中的重

    28、要词语,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里含有特定的属性 。还有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的认定,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 【小题 2】试题分析: B( “也许不复存在了 ”不合文意,原文是说 “便荡然无存 ”。“也许 ”表示不很 肯定; “便 ”在文中表示肯定。)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文中的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通常指传递重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对理解文意起重要作用的名言、引文,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全文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语句(即文眼),结构比较复杂的语句等。我们做这一类的题

    29、,最好参 照选项在原文中找出与之相关的句子,并逐字加以对照。如果表述不同,我们要看看它表达的意思是否相同。如果表述不同,意思也不同,即可选出答案:。 【小题 3】试题分析: A( “只会令人敬而远之 ”的不是所有 “典籍 ”,而是 “各类与当下经济社会直接 对 号入座 的 演义 读本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 点评:在归纳文章内容的过程中,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含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 是并列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在做这种题型的时候就能得

    30、心应手。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颍阴侯灌婴者,睢阳贩缯者也。高祖之为沛公,略地至雍丘下,章邯败杀项梁,而沛公还军于砀,婴初以中涓从击破东郡尉于成武及秦军于扛里,疾斗,赐爵七大夫。 从攻阳武以西至洛阳破秦军尸 北北绝河津南破南阳守 阳城东遂定南阳郡。 沛公立为汉王,拜婴为郎中,从入汉中,十月,拜为中谒者。 从还定三秦,下栎阳,降塞王。击项羽将龙且、魏相项他军定陶南,疾战,破之。赐婴爵列侯,号昌文侯,食杜平乡。 复以中谒者从降下砀,以至彭城。项羽击,大破汉王。汉王遁而西,婴从还,军于雍丘。王武、魏公申徒反,从击破之。攻下黄,西收兵,军于荥阳。楚骑来众,汉王乃择军中可为骑将者,皆

    31、推故秦骑士重泉人李必、骆甲习骑兵,今为校尉,可为骑将。汉王欲拜之,必、甲曰: “臣故秦民,恐军不信臣,臣愿得大王左右善骑者傅之。 ”灌婴虽少,然数力战,乃拜灌婴为中大夫,令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将郎中骑兵击楚骑于荥阳东,大破之。受诏别击楚军后,绝其饷道,起阳武至襄邑。以骑渡河南,送汉王到洛阳,使北迎相国韩信军于邯郸。还至敖仓,婴迁为御史大夫。 太 史公曰: 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 !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 ,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余与他广通,为言高祖功臣之兴时若此云。 (节选自史记 列传第三十五) 【注】 尸:尸乡,地名。 附骥之尾:附着

    32、在千里马的尾巴上。比喻仰仗别人而成名。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略 地至雍丘下略:大概 B受诏 别 击楚军后别:另外 C汉王 遁 而西遁:逃跑 D 军 于荥阳军:驻扎 【小题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高祖 之 为沛公,略地至雍丘下 项伯夜驰 之 沛公军 B 余 与 他广通 失其所 与 ,不知 C 受诏别击楚军后,绝 其 饷道 吾 其 还也 D 汉王 乃 择军中可为骑将者 项伯 乃 夜驰之沛公军 【小题 3】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从攻阳武以西至洛阳破秦军尸北北绝河津南破南阳守 阳城东遂定南阳郡 B

    33、从攻阳武以西至洛阳破秦军尸北北绝河津南破南阳守 阳城东遂定南阳郡 C从攻阳武以西至洛阳破秦军尸北北绝河津南破南阳守 阳城东遂定南阳郡 D从攻阳武以西至洛阳破秦军尸北北绝河津南破南阳守 阳城东遂定南阳郡 【小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 1)沛公立为汉王,拜婴为郎中,从入汉中,十月,拜为中谒者。( 4分) ( 2)臣故秦民,恐军不信臣,臣愿得大王左右善骑者傅之。( 4分) ( 3)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 4分)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4】( 1)沛公被封为汉王之

    34、后,授予灌婴郎中之职,他跟从汉王进军汉中,十月间,又被授予中谒者之职。 ( 2)我们原为秦民,恐怕军中士卒不信任我们,希望得到您身边的并且善于骑射的人做我们的首领。 ( 3)我曾经到过丰沛,访问当地的遗老,观看萧何、曹参、樊哙、滕公居住的地方,打听他们当年的有关故事,所听到的真是令人惊异呀! 【小题 1】试题分析: A(略:夺取)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 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 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

    35、重点。 【小题 2】试题分析: D( A 项前一个 “之 ”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后一个 “之 ”是 动词,意为 “到 ”; D项均为 “于是 ”; C项前一个 “其 ”为代词,代指楚军,后一个 “其 ”为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意为 “还是 ”; B项前一个 “与 ”为连词 “和 ”, 后一个 “与 ”意为 “结交,亲附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 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

    36、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小题 3】试题分析: B( “破秦军尸北 ”不可断开,排除 A 、 D; “遂 ”表承接,应放在句首,排除 C)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点评:我们可以借助 “特征 ”,巧妙断句。 “特征 ”即特殊词语主要有两类:一类是 “曰 ”“云 ”之类的动词,一类是虚词。尤其要注意虚词,因为虚词使用频率高,语法功能强,借助虚词 ,能帮助我们准确断句。像上述文段中 “而 ”表承接,使“见 ”和 “爱 ”有内在联系,前后都不能断开; “之 ”为代词,通常作宾语,这里指代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的风景

    37、,后面应当断; “因 ”为连词,意思是 “于是 ”,前面应当断。 【小题 4】试题分析:( 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 “拜 ” 译为授予 1分, “从 ”译为跟从 1分,被动句式 1分,句意 1分,共 4分。( 2)这个句子中判断句式1分, “故 ”译为原有 1分, “左右 ”译为身边的 1分, “傅 ”为意动用法 1分,共 4分。( 3)这个句子中 “适 ”译为曾经到过 1分, “素 ”为平常的故事 1分, “异哉所 闻! ”主谓倒装句式 1分,大意 1分,共 4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

    38、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 “信 ”(准确无误)和 “达 ”(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参考译文 颍阴侯灌婴原是睢阳的一个贩卖丝缯的小商人。高祖在刚刚起兵反秦,自立为沛公的时候,攻城略地来到雍丘城下,章邯击败了项梁并杀死了他。而沛公也撤退到 砀县一带,灌婴以内侍中涓官的身份跟随沛公,在成武打败了东郡郡尉的军队,在杠里打败了驻守的秦军,因为杀敌英勇,被赐与七大夫的爵位。又跟随沛公在阳武以西至洛阳一带与秦军交战,在尸乡以北地区击败秦军,再向北切断了黄河渡口,然后又领兵南下,在南阳

    39、以东打垮了南阳郡郡守吕 的军队,这样就平定了南阳郡。 沛公被封为汉王之后,汉王授予灌婴郎中之职,他跟从汉王进军汉中,十月间,又被授予中谒者之职。跟从汉王还师平定了三秦,攻取了栎阳,降服了塞王司马欣。在定陶以南地区与项羽的部下龙且、魏国丞相项他的军队交战,经过激烈的拼搏,最后 击败敌军。因功被赐与列侯的爵位,号为昌文侯,杜县的平乡被封作他的食邑。 以后又以中谒者的身份跟随汉王拿下砀县,进军彭城。项羽带领军队出击,把汉王打得大败。汉王向西逃跑,灌婴随汉王撤退,在雍丘驻扎。王武、魏公申徒谋反,灌婴随从汉王出击,并打垮了他们。攻克了外黄,再向西招募士卒,在荥阳驻扎。项羽的军队又来进攻,其中骑兵很多,汉

    40、王就在军中挑选能够担任骑兵将领的人,大家都推举原来的秦朝骑士重泉人李必、骆甲,他俩对骑兵很在行,同时现在又都担任校尉之职,因此可以担任骑兵将领。汉王准备任命他们,但他们二人说: “我们原为秦 民,恐怕军中士卒不信任我们,希望得到您身边的并且善于骑射的人做我们的首领。 ”当时灌婴年龄虽然不大,但在多次战斗中都能勇猛拼杀,所以就任命他为中大夫,让李必、骆甲担任左右校尉,带领郎中骑兵在荥阳以东和楚国骑兵交战,把楚军打得大败。又奉汉王命令自己另外率领军队袭击楚军的后方,断绝了楚军从阳武到襄邑的粮食供应线。又带领骑兵南渡黄河,护送汉王到达洛阳,然后汉王又派遣灌婴到邯郸去迎接相国韩信的部队。回来到敖仓时,

    41、他被升任为御史大夫。 太史公说:我曾经到过丰沛,访问当地的遗老,观看萧何、曹参、樊哙、滕公居住的地方,打听 他们当年的有关故事,所听到的真是令人惊异呀!当他们操刀杀狗或贩卖丝缯的时候,难道他们就能知道日后能附骥尾,垂名汉室,德惠传及子孙吗?我和樊哙的孙子樊他广有过交往,他和我谈的高祖的功臣们开始起家时的事迹,就是以上我所记述的这些。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解答后面问题。( 8分)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小题 1】本诗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请简要分析。( 4分) 【小题 2】全诗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现了什么

    42、情感 请简要分析( 4 分) 答 案: 【小题 1】 “绿遍山原白满川 ”中最精炼传神的是 “遍 ”和 “满 ” ( 2分,答对一个给 1分,两个都不对,则不给分)。 “绿 ”字之后用了一个 “遍 ”字, “白 ”字之后用了一个 “满 ”字,写活了江南的山和水:山不是一树一林,而是葱郁鲜活的绿意;水不是一沟一渠,而是水光映天的画面 (2分 ,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酎情给分 )。 【小题 2】 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村初夏的风光( 1分)。 “绿遍山原白满川 ”“雨如烟 ”等是江南特有的自然景象,末句勾画了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 1分),整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 1分),也表现出他对 劳

    43、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1分)。 【小题 1】试题分析: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 “绿 ”字之后用了一个 “遍 ”字, “白 ”字之后用了一个 “满 ”字,写活了江南的山和水:山不是一树一林,而是葱郁鲜活的绿意;水不是一沟一渠,而是水光映天的画面。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 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诗的前两句描写

    44、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 “子规声里雨如烟 ”,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级。 点评: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要把这个字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本题型的答题思路为: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点 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小题 2】试题分析: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村初夏的风光:山坡上草木葳蕤,一片青葱翠绿,是江南特有的自

    45、然景象。江南插禾早,蓄满水的稻田里水色与天光交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江南的天空烟雨迷蒙。四月到了,庄稼人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一个闲人。庄稼活像稻草垛一样堆起多高,一件接着一件,哪有做完的时候?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末句勾画了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整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鉴赏文 学作品中的景物形象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级。 点评:考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两点,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 “思与境偕、情景相融 ”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

    46、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来思考,避免出错。 语言表达 请运用 “易水送别 ”或包身工里的场面描写方法,描写一个晚上停电时的场景。 要求: ( 1)抓住场面描写,要点面结合。 ( 2)运用语言描写,使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准确、生动。 ( 4) 200字以上。 答案:略。 给分标准: 未抓住场面描写做到点面结合扣 7 分; 未运用语言描写扣 2 分,未使用比喻、排比修辞手法各扣 2分; 结构不完整(明显),扣 7分。 试题分析:主要抓住停电后的场面,并且结合 “点 ”(突出个体行为动作和语言等)来描写。排比的

    47、修辞手法运用可以通过表现不同的人在停电后的反应体现出来。比喻手法可以表现整体的特点,也可以通过对个体动作的描摹来体现。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点评:本题的关键点在先弄清楚 “易水送别 ”和包身工里的场 面描写用的是什么方法,然后再根据要求作答。其实本题就相当于一个关于场面描写的小作文,只要结构完整、运用比喻、排比,有语言描写,场面描写要点面结合即可。 默写 诗文填空。 (5题任选 4题, 8分,每空 1分 ) 【小题 1】 _ _,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_ 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小题 2】 _ ,三岁食贫。淇水汤汤, _ 。(诗经 氓) 【小题 3】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 。(战国策 荆轲刺秦王) 【小题 4】既见复关, 。 ,体无咎 言。(诗经 氓) 【小题 5】惨象, _ ;流言, _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答案: 【小题 1】书生意气 粪土当年万户侯 【小题 2】自我徂尔 渐车帷裳 【小题 3】为变徵之声 士皆垂泪涕泣 【小题 4】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 【小题 5】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尤使我耳不忍闻 试题分析:默写( 1)时,注意 “侯 ”的写法。默写( 2)时,注意 “徂 ” “渐 ” “帷裳 ”的写法。默写( 3)时,注意 “徵 ”的写法。 默


    注意事项

    本文(2012-2013学年江西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eveningprove23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