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 学年度陕西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选择题 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平型关大捷 ”,一个中学历史考试经常喜欢考核的名词,用 家喻户晓 来形容恐怕并不为过。但有些东西听的次数多了,不免有些许逆反心理。纪录片我的抗战 “伏击 ”这一集所有亲历者的记忆,都是从一场 石破天惊 的大雨开始的,没有人知道到底要去哪儿,唯一清楚的就是天亮后要去打仗,打鬼子。 60多年后,关于平型关大捷,课本上伟大意义一二三四说得 泾渭分明 。但在课堂上 苦心孤诣 等着下课的学生们,你们真的了解这场战斗吗?你们可否知道,为了这场被誉为 “抗战第一胜 ”的伏击战,
2、我们的战士究竟付出了多大牺牲? A家喻户晓 B石破天惊 C泾渭分明 D苦心孤诣 答案: A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谈起北美生活经验,我个人感受最深的,便是浓浓的科幻氛围。有科幻传统的社会可以是商业的、现实的,但也一定拥有对人类未来憧 憬的热情,及纵容这一热情的广阔空间。 。 。 。 。 。反观现在的中国人,如果少年都在读鬼吹灯,青年都在读世界上最伟 大的推销员,中年都在忙于应酬而无暇读书,老年都在担忧付不起医药费而无心读书 那么,这个社会、这个国家的未来在哪里?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阿瑟 克拉克 “太空漫游 ”系列里的外星智慧生命所不断做的工作
3、 “ 它们将众星视为田园,它们是农夫。它们不断播种,有时候会有收成 ” 播撒一千颗种子没有任何收成,那么播撒十万颗如何?总有一颗会发芽的 一旦这颗种子发芽成长,将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震撼与飞跃 我觉得西方社会科幻风气的不懈培育正是这一播种过程 想想看,一个少年遇到一本科幻书,从此埋下一颗伟大梦想的种子 A B C D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3分) A针对当今社会上频发的拐卖儿童现象,全国妇联发表声明,呼吁广大群众增强反拐意识并积极提供被拐卖儿童的有关线索。 B现场的一位工作人员指出,由于是在二十层以上的屋顶实施违章建筑的拆除工作,高空作业安全系数比较大,预计进度将比
4、平地拆除多用时四天。 C近日在宜宾城区发生了一起抢劫案,当三名男子在持刀抢劫一女子时,将交通一度阻断。在长达近十分钟的抢劫过程中,数十名路人视而不见。 D有媒体人士表示,众多网友对 “给力 ”的热捧,反映了受众对语言的新期待。亲切、通俗易懂的语辞,甚至包括网络流行语,都是被今天的受众喜闻乐见的 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论述文阅读( 9分,每小题 3分) 论美的欣赏的普遍性 对于是否存在美的欣赏的普遍性的问题,回答是肯定的。所有人都喜欢美的事物,不同文化中的人们有一些共同的审美偏爱。美的欣赏的普遍性可以列举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与风景和人体有关。所有人都喜欢草原景观,这种景观偏好的一致性,超越了
5、文化差异和特定的阶层差异。就人体来说,身材匀称、面容姣好通常会被认为是美的。 第二种类型是对整体自相似形式的欣赏,如葵花籽的排列,海螺壳的构造。在黄金分割比中,我们能发现典型的整体自相似性。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协调关系,对于我们对美的欣赏是决定性的,因此所有人都喜欢具有黄金分割比的形式。 第 三种类型是对惊人的美的艺术作品的欣赏。这种欣赏的普遍性与非凡的艺术作品有关。泰姬陵、蒙娜丽莎或者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让不管具有何种文化背景的 人们都为之着迷。 当我们将风景或者人体作为美来感受的时候,这种感知依赖某种神经模式的高度局部化的激活;当我们将整体自相似形式作为美来感受的时候,相邻皮质区的共振产生更加
6、深远的皮质并行激活;对那些伟大的、惊人的美的艺术作品的经验,依赖我们整个美的欣赏和认识构造的整体激活。这三种类型都意味着审美实际上就是大脑愉快,但神经刺激的范围有所不同,而经验的质量也有显著的差 异。在局部刺激中,我们经验到吸引力;在并行刺激中,我们经验到意味深长的愉快;在整全刺激中,我们经验到惊人的美。 对风景和人体的偏好之所以是普遍的,因为它们都起源于选择效应,这种效应对智人的基因组产生影响,它们先于任何文化区分,这就是它们一直传到我们这里,在今天仍然保持普遍性的原因。这种类型的美是在人类原始文化时期确立起来的,是人类特有的,它明显朝生殖和生态方向发展,因此,在美学范围中,我们也可以说它是
7、善的体现。 对于整体自相似形式的审美偏爱,也是在系统发生过程中发展和选择出来的。它在今天的普遍性,来源于相应 基因结构的永久性。这种类型的美是在动物的认识发展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有一个比人类更早的来源。这种类型的美的作用存在于认识领域。在美学领域中,我们可以说它是真的体现。 最后,我们在对伟大的美的着迷上体现出来的普遍性,很可能扎根于皮 质的构造之中。由于这种构造在所有人中都是完全一样的,不管我们具有怎样的文化背景,我们都具备感知这种美的能力,因此这种类型的美的欣赏感知也是普遍的。这种类型极有可能是在人类文化时期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也就是在最近 4万年中发展起来的,它在这三种类型中最为晚近。这种伟
8、大的美,独立 于任何生物 的或者认识的利益,释放出无目的的神经烟火。就这种意义上来说,只有在这种类型的美中,我们才真正地进入了纯粹的美的领域,这是一个为美而美的领域。因此,在美学领域中,这种美是美本身的体现。 (选自光明日报 2011 3 22,有删改) 1对 “美的欣赏的普遍性 ”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3分) A它是不同文化中的人们超越了文化差异而产生的一些共同的审美偏爱。 B它表现为所有的人都喜欢草原景观、美的人体、整 体自相似形式和艺术作品。 zxxk C它的每一种类型都能使人经验到吸引力、意味深长的愉快以 及惊人的美。 D它独立于任何生物的或者认识的利益,是为美而美。
9、 2对美的欣赏普遍性三种类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在神经刺激范围和经验质量方面,三种类型是渐次增大和加强的,但实际上都是大脑愉快。 来源 :学科网 ZXXK B在产生时间方面, “整体自相似形式 ”类型最早, “风景和人体 ”类型次之,“非凡艺术作品 ”类型最晚。 C在起源方面,审美普遍性的三种类型都起源于选择效应对基因的影响,而扎根于人体皮质的构造之中。 D在美学领域中,三种类型分别是善、真、美的体现,而只有在 “非凡艺 术作品 ”类型中的美才能令人进人纯粹的美的领域。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3分) A共同的审美偏爱证明了存在美的欣赏的普遍性
10、,即所有人都喜欢相同的美的事物。 B三种类型的审美偏爱都是在认识发展过程中确立的,都有赖于神经刺激。 C不管我们具有怎样的文化背景,都能感知非凡艺术作品的美,所以皮质构造在所有人中都是完全一样的。 D在美学领域中,伟大的艺术作品的美是美本身的体现,而其它两种美的普遍类型都不是真正的美。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1】 C 【小题 1】 B 实用类文本阅读( 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4)题。( 25分) 在研究工作中善于选择较好的角色 奥斯特瓦尔德( 1853-1932), 190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成功的一个关键是他在研究工作中能够善于选择较好的角色。 在物理化
11、学研究中,他通过改变研究手段和课题来选择自己的角色。他从热化学入手,又先后用体积度、光学和电学手段研究了体积化学、光化学和电化学,在化学亲和力这一课题上作出了举世公认的贡献。在莱比锡,他又转向催化问题的研究,这是他获得诺贝尔奖的重要成就之一。 从大的方面讲,在他的科学生涯中,他在关键性的时期甚至跨领域地选择较好的角色。当他在物理化学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后,他转而涉足哲学和一般文化问题,这使他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晚年,他又闯入颜色学领域,在前人失败的地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建立了定量的颜色学理论体系和测量体制。 这种角色选择和变换甚至也体现在他的其他工作中乃至日常生活中。他时而是教师,时
12、而又是编辑和作家;他是科学家(物理化学、心理学、颜色学等)和哲学家,又是科学史家、语言学家;他在休息时经常以画家和音乐爱好者的身份出现,而在社会上又经常扮演 着参与者、宣传者、组织者、改革家和社会活动家的角色。 他善于选择和变换自己的角色不用说与他的浪漫型的精神气质有关。但是,他在每一个角色活动的舞台上都演得有声有色,在每一个研究领域都不是浅薄地涉猎。这一切固然与他的教育的宽泛性,以及他自己的深厚功底和敏捷思维有关,然而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它也有其合理的根据和普遍的意义。 奥斯特瓦尔德在谈到他放弃纯粹科学研究以及向大学辞职的理由时说,当人们研究任何一种专业而到达其顶峰时,只有两种选择摆在他的面前
13、:或者,他力求呆在顶峰,这就要冒跌落的危险和被较年轻的、有活力的后继者 的急速脚步踩坏的危险;或者,当他还在顶峰时,他主动迅速地离开这样一个危险的地方,如果有人因为放弃他在一生最好的时光所获得的东西而感到悲哀的话,那么他完全可以在其他领域利用他的思想、精力和时间另起炉灶。在这里不需要担心找不到新的观念,只要他的智力源泉有足够的储备,他的思想便永远不会停顿和枯竭。 奥斯特瓦尔德正是由于善于变换角色或转移阵地,才在众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他一旦看准了目标,就要设法把它拿到手;对于他认为不能取得胜利的事情,他也不轻易发起进攻。像奥斯特瓦尔德这样的做法,在许多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身 上都有所体现。
14、例如彭加勒,他在科学的征服中一旦达到绝顶,便转移目标,而把进一步发掘细节、肯定容易取得效果的任务留给他人。薛定谔等一批量子物理学家抓住有利时机,进入生物学研究领域,为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开辟了大道。 奥斯特瓦尔德认为,要在研究工作中有所发现,必须积极主动地向大自然提出疑问。疑问从何而来了疑问既来自他的实验工作,也来自理论分析;既来自科学的历史研究,也来自他早年的记忆库。奥斯特瓦尔德的这种做法与当代科学哲学的 “科学始于问题 ”的命题有某种相似之处。科学家能否捕捉问题,能否积极主动地向大自然提出疑问,这 是能否作出科学发现的关键之所在,因为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开始进行系统的探索。在科学史上常有这样的事例
15、,由于科学家不善于捕捉问题,不主动提出疑问,以致真理碰到鼻子尖上却失之交臂。 要能够主动地向大自然提出疑问,就要有一种科学的怀疑精神,这是有开拓性的科学家不可或缺的素质。这一点在奥斯特瓦尔德身上也有所体现。因为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而问题则由怀疑产生,因此 “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 ”。以科学的怀疑精神主动地向大自然提出疑问,并进而进行积极的探索,这正是科学家作出科学发现的顺理成章的途径。 (节选自李醒民奥 斯特瓦尔德 伟大的凡人,平凡的伟人) (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5分 ) A奥斯特瓦尔德之所以能够获得 1909年的诺贝尔奖,是因为他
16、在物理化学、颜色学、测量体制以及哲学的研究中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B奥斯特瓦尔德善于通过改变研究手段和课题进行研究,在化学亲和力这一课题上作出了举世公认的贡献,是他研究中成功的例证。 C奥斯特瓦尔德认为,当人们研究任何一种专业而到达其顶峰时,便会出现两种选择:要么保住自己在顶峰的位置,要么迅速离开顶峰。 D作者认为奥斯特瓦 尔德善于选择和变换角色,而且他在每一个角色活动的舞台上都演得有声有色,这决定于他的浪漫型的精神气质。 E作者以彭加勒、薛定谔来说明,善于变换角色或转移阵地从而在众多领域取得瞩目业绩,在许多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身上都有所体现。 ( 2)奥斯特瓦尔德 “在研究工作中能够善于选择较好
17、的角色 ”,具有哪些特点?请概括并举例说明。( 6分) ( 3)奥斯特瓦尔德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他成功的重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6分 ) ( 4)文章最后说 :“以科学的怀疑精神主动地向大自然提出疑问,并进而进行积极的探索,这正是 科学家作出科学发现的顺理成章的途径。 ”请你就对 “怀疑精神 ”“积极探索 ”两个方面的理解,任意选择其中一项,并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 1)答 E给 3分,答 B给 2分,答 A给 l分。 (A、概括不够准确。从文章对奥斯特瓦尔德的生卒年的交代来看, “颜色学、测量体制 ”应当是他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之后晚年的事情,且 “哲学
18、研究 ”也不应该在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就之列。 C、概括不准确。 “要么保住自己在顶峰的位置,要么迅速离开顶峰 ”不符合原文的意思;第 6段强调 “迅速离开顶峰 ”后要 “另起炉灶 ”。 D、 “这决定于他的浪漫型的精神 气质 ”分析不当。原文认为 “不用说与他的浪漫型的精神气质有关 ”, “但是 ”之后又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要素。 ) ( 2) 善于跨领域选择较好的角色,例如当他在物理化学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后,转而涉足哲学和一般文化问题; 敢于在前人失败了的地方进行研究,例如他晚年闯人颜 色学领域,建立了定量的颜色学理论体系和测量体制; 善于不断选择和变换自己的职业或活动的角色,例如他时而是教师,时
19、而又是编辑和作家,在社会上经常扮演着参与者、宣传者、组织者、改革家和社会活动家的角色。 (每点 2分 ) ( 3) 奥斯特瓦尔德所受的教育具有宽泛性的特点 ,他有深厚的功底和敏捷的思维; 善于选择和变换研究的角色,一旦看准目标,就积极投人; 善于捕捉问题,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并积极 探索,具有开拓性。 (每点 2分 ) ( 4)怀疑精神是有开拓性的科学家不可或缺的素质。 问题由怀疑产生。以科学的怀疑精神主动地向大自然提出疑问,是科学发现的规律; 敢于大胆怀疑,从自己的实验工作、理论分析、科学的历史研究中去发现问题。 /积极探索是科学家作出科学发现的必由之路。 在探索中不断改变研究手段,变换角色,追
20、求在更多的领域获得成功; 在探索中注重科学精神,不违背自然规律。 (观点明确 给 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 6分。 ) 文学类文本阅读( 25分)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 1)( 4)题。( 25分) 三贝先生家训 沈从文 年高有德的三贝先生不幸于今年正月初四日 “遽返道山 ”了!这在城是一种惊人的骚动,重大的损失。当三声落气炮响过后不到五分钟,全县城人便都在纷纷议论他的 “平生大节 ”了。大凡贤者身后,总有一部分不能了解他伟大人格的人,常常立于反对方面加以攻讦诋毁。三贝先生自然也不是例外。也许是他太好 不然,便是县的舆论太不公允了:你无论走到什么地方,见了一个卖豆腐或卖落花生的小贩,问
21、他 “三贝先生如何? ”他答复了你所问以外,必定还附带的加一句奚落三贝的话,如 “那个啬刻鬼 ”或 “那老怪物 ”一类言辞。 据说三贝是无疾而终的。还正是一般 “积德厚福 ”人应有的事。不过,从田大伯妈处得来的消息,则又明明是因问他做校长的那个儿子索退抚育费不得而气死的。田大伯妈是与三贝有瓜葛的人。她女婿曾拜寄过三贝隔房堂弟做干崽,大概这话总不是全无把柄! 总之,三贝先生是今年正月初四日午时死去了。是 “无疾而终 ”还是 “气伤肚肠 ”而死的,我们不是应措意的事,很可以不必再过问。倘若是真有那种好揽闲事的人寻根究底,只指示讣文给看就得 了;讣文明明载着 “享年七十有八 无疾而终 ”。 三贝是有
22、钱有势的人,丧事自然是非常之热闹。他第五儿子是现在县署第二科的科员,第六儿子 就是有气死老子嫌疑的那个 又是中学的校长,儿孙又多,因之出殡那一天竟有许多人执绋。有用松柏枝扎成的香亭,有用白布缠就的灵轿,有十来个敲法器的大师傅,有各种无字的脚牌,有朱红绫子的铭旌,有写上 “典型犹存 ”或 “里失贤者 ”的挽联和祭幛,有两堂锣鼓及一队细乐,有一队制服整齐的学生,而且,知事大人也屈尊到送丧。此外,典狱官张四老爷,地方财产保管处田老爷,宋连长,复查局刘局长,初从上 海毕业转来的九二先生 都莫不大襟上佩了一朵白纸花,沉肃谨敬地在鼻涕眼泪一把抓的孝子前头走着。警察所长呢,另外又专派了四名着号衣年青的警兵,
23、随同灵柩左右照料,免得那些打高脚牌、扛祭幛的小孩子,沿途吵嘴滋事。 “好热闹阔绰的丧事! ” zxxk 当灵柩从道门口菜市过身时,许多妇人、老头子以及卖白菜的老孀,和担水卖的哑爷,都带了羡慕神气这样说。 三贝先生生活就是这样结束了,也可谓 “生荣死哀 ”。 不过,人虽死去,但其 “嘉言懿行 ”流传于城老一辈人口中的却很多很多。大体都极有关于 “世道人心 ”。因此谨就我所知者,摘录一 二;至其 “出处大节 ”,则已有县宿儒方梧庐先生为之作传,兹均不述及。 节抄家训: 过大桥时,应将脚步加速 但亦不必如驰如奔免撞损徐元记之窑货担子 不然,设于此时桥忽圮下,岂不危极险极?桥久不修,年代渊远,适于此时
24、圮下,实亦 “事所必至理有固然 ”者也! 进城时,到城洞下亦应加快一脚,尤其是曾经失火之东门。并须用双手将脑壳掩护,如此,既可防意外之虞,即或万一猛不知道于彼时从上面掉落一砖头瓦片,亦可因手在上而不至伤脑。至于到城门洞卖羊肉、卖粉条、卖布那种要钱不要命之事情,千万莫去做。最好连买也莫买,即或东西再好 ,价钱再贱。 有客久坐未动时,应不俟呼唤时时将茶献客。冲茶之水不必顶沸 不沸之水则尤好。若然,客即不知趣硬赖到吃饭后方去,其食量因喝水过多亦必大减。 逢年过节用大荤祀祖 其实不用亦可,不见 “采藻明其洁 ”之训乎? 实在万不得已,最好是用零买法为佳。譬如称肉一斤,则分为四处称,每处四两。如此办法,
25、既可选择皮薄骨少心所欲得之肉,而斤两上亦占便宜不少。 厕房粪坑到夏天粪过稀不能售出时,可加以草灰斗许;但应 切记将草灰之价同时算入。 三贝先生家训多至百余则,而每则均有独到之见解,此处但选其一小部分耳。其行为尤 貌煌 诹魉祝 莸被愦伪喑觯 越樯苡凇拔椿袂字恕比 聪壬 疃琳咔啊 br县大概是湖南一县,究竟在湖南那一处,我也不大清白了。至其家训,除为代加标点外,初未敢易去一字。 一九二五年二月中旬 (选自沈从文文集) (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小说开篇写三贝先生 “遽返道山 ”,说 “这在城是一种惊人的骚动,重大的损失 ”,句中 “惊人 ”和
26、“重大 ”强调了三贝先生的死确实是城的一大损失。 B “三贝先生家训多至百余则,而每则均有独到之见解 ”,家训中所表现的虽然只是三贝先生一个人,但刻画的却是当时社会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一类人物。 C “遽返道山 ”、 “积德厚福 ”、 “典型犹存 ”、 “里失贤者 ”、 “嘉言懿行 ”“生荣死哀 ”这些赞美词语,用在三贝先生身上多少有些词不达意的意味。 D小说结尾说 “县大概是湖南一县,究竟在湖南那一处,我也不大清白了 ”,这里的 “我也不大清白了 ”,实际上是在暗示读者这只是一个假托的故事。 E小说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来塑造三贝先生这一形象,侧面描写表现出三贝先生死后的种种反映,正
27、面描写是通过家训表现其性格特征。 ( 2)小说的前一部分写三贝先生死后热闹阔绰的丧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 ( 3)三贝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 ( 4)本文的语言很有特点,请结合作品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的语言风格及其作用的认识。( 8分) 答案:( 1)答 B给 3分,答 D给 2分,答 C给 1分,答 A和 E不得分。( A、分析错误,对于三贝先生的死不能从正面理解为 “是城的一大损失 ”。 C、分析不 完全恰当, “词不达意 ”,应为褒词贬用。 E、对描写手法的分析错误。小说中前后两部分采用的都是侧面描写的手法。) ( 2) 引发阅读兴趣,是什么样的人
28、物死后在 C城能够引起这样的轰动。 在人物塑造上起到了欲抑先扬的作用。 通过写知事大人等 C城知名人物参加丧礼,可以看出三贝先生是有影响、有代表性的人物,使人物更具有社会意义。同时也表现了社会的众生相,展示了当时社会中人们的评判标准,深化了主旨。(一点 2分) ( 3) 谨小慎微,迂腐呆板,这从他在家训中写的过大桥怕桥毁塌殃及自己、进城怕城门洞落下砖头瓦片砸着自己可以看出; 吝啬贪小,处处工于算计,这从他家训中写的以茶待客、买肉和卖粪如何占便宜可以看出; 缺少父子亲情,这从传说的他的死因可以看出。(一点 2分) ( 4)答案:提示: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本的认识,结合作品,灵活
29、把握。 可以从小说的语言在为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主旨等方面挖掘。 这种充满调侃、寓庄于谐风格的语言使故事更具讽刺意味; 用 “典型犹存 ”、 “里失贤者 ”、 “嘉言懿行 ”、 “生荣死哀 ”这些明褒暗贬的词语写三贝先生,在人物塑造上极具讽刺效果; 本文借死者讽刺时人,批判倾向鲜明,使用讽刺辛辣风 格的语言更能够直接引发读者的思考。 (观点明确给 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结合作品。给 6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何并字子廉,祖父以吏二千石自平舆徙平陵。并为郡吏,至大司空掾,事何武。武高其志节,举能治剧 ,为长陵令,道不拾遗。 徙颍川太守,代陵阳严诩。诩本以孝行为官,谓掾吏
30、为师友,有过辄闭阁自责,终不大言。郡中乱,王莽遣使征诩,官属数百人为设祖道,诩据地哭。掾史曰:“明府吉征,不宜若此。 ”诩曰: “吾哀颖川士,身岂有忧哉!我以柔弱征,必选刚猛代 。代到,将有僵仆者,故相吊耳。 ” 是时颍川钟元为 尚书令,领廷尉,用事有权。弟威为郡掾,赃千金。并为太守,过辞钟廷尉,廷尉免冠为弟请减死罪一等,愿蚤就髡钳 。并曰: “罪在弟身与君,律不在太守。 ”元惧,驰道遣人呼弟。阳翟轻侠 赵季、李款多蓄宾客, 以气力渔食闾里,至奸人妇女,持吏长短,从横郡中,闻并且至,皆亡去 。 并下车求勇猛晓文法吏且十人,使文吏治三人狱,武吏往捕之,各有所部。敕曰: “三人非负太守,乃负王法,
31、不得不治。钟威所犯多在赦前,驱使入函谷关,勿令污民间;不入关,乃收之。赵、李桀恶,虽远去,当得其头,以谢百姓。 ”钟威负其兄,止洛阳,吏格杀之。亦得赵、李 他郡,持头还,并皆县头及其具狱 于市。 (节选自汉书) 【注释】 剧:复杂混乱的地方。 髡钳:刑罚名,剃去头发。这里泛指刑罚。 轻侠:不怕死的强盗。 具狱:罪状。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官属数百人为设 祖 道祖:饯送 B有过 辄 闭阁自责辄:就 C并为太守, 过 辞钟廷尉过:路过 D将有僵仆者,故相 吊 耳吊:哀悼 【小题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何并有才干的一组是( )( 3
32、分) 举能治剧,为长陵令,道不拾遗 代到,将有僵仆者,故相吊耳 罪在弟身与君,律不在太守 使文吏治三人狱,武吏往捕之,各有所部 钟威负其兄,止洛阳,吏格杀之 亦得赵、李他郡,持头还,并皆县头及其具狱于市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何并,字子廉,祖籍平舆。祖父和父亲都从郡吏起家,后来都凭借郡守的身份从平舆迁移到平陵。 B严诩本来用孝行治理颍川,认为掾史是师友。掾史一有过错,他就闭门自责。知道接任他的是何并,忧心忡忡。 C颍川人钟元担任尚书令兼廷尉,出面为弟弟说情,请求何并将其弟弟钟威由死刑减一个等次,从轻处理,遭到了何并的严词拒
33、绝。 D阳翟对赵季、李款蓄养宾客不以为然,抱以轻视态度,却仗恃权势鱼肉乡里,无恶不作。 【小题 4】把上述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吾哀颖川士,身岂有忧哉!我以柔弱征,必选刚猛代。( 5分) ( 2)以气力渔食闾里,至奸人妇女,持吏长短,从横郡中,闻并且至,皆亡去。( 5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A 【小题 1】 C 【小题 1】【小题 1】 【小题 1】【小 题 1】【小题 1】略 【附参考译文】 何并,字子廉,祖父凭借禄秩二千石的郡守身份从平舆迁到平陵。何并起初担任郡中小吏,直至大司空掾,侍奉何武。何武认为他志向品节崇高,以有治理复杂混乱
34、地方的才能的名义举荐了他,让他担任长陵县令,长陵县道不拾遗,社会安定。 何并升任为颍川太守,接替阳陵人严诩,严诩本来用孝行治理颍川,认为掾吏是师友。掾史一有过错,他就闭门自责,最终 也不严词训斥。郡中出现混乱局面,王莽派人征调严诩,属下官员几百人在路边替他设宴饯行,严诩坐地而哭。掾史问: “您是受到吉 祥的征召,不应该这样吧! ”严诩说: “我是为颖川的士人哀痛,我自己哪里有什么忧愁呢!我因为柔顺而被征用,(我一走就)一定会选用一个刚强威猛的人来接替我。 接替我的人一到,将会有人要遭受酷刑,所以哀悼他们罢了。 ” 这时候颍川人钟元担任尚书令兼廷尉,位高权重。他弟弟钟威担任郡掾,贪污了很多钱。何
35、并要去担任颍川太守,拜访辞别钟廷尉。钟廷尉免冠为弟弟说情,请求何并早点将其弟弟钟威由死刑减一个等次,希望从轻处理,接受一般的刑罚。何并说: “是你弟弟和你犯了罪,得依照法律来量刑,能否从轻处理,可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 ”钟元害怕了,赶快派人向弟弟通风报信 。阳翟有两个亡命之徒赵季、李款豢养着许多宾客, 仗恃权势在乡里侵夺别人的财产,甚至欺侮良家妇女,掌握着官吏们的把柄,在郡中横行霸道,听说何并即将赴任,都逃跑了 。 何并到任后,寻找勇敢威猛并且通晓法律的官吏将近十人,让他们处理三个人的案件,武吏去捉拿罪犯,各司其职。武吏下命令说: “不是这三个人得罪了太守,是他们触犯了王法,不能不治罪。钟威犯
36、的错误大多在朝廷大赦之前,流放到函谷关,不能让他危害民间;如果他不服处置,就逮捕了他。赵季、李款是凶恶之人,虽然逃到远方去了,应该逮回他们,用他们的头来向百姓赔罪。 ”钟威仗恃 他哥哥的权势,不服从官府的处置,走到洛阳就被官吏杀死了。赵、李二人也在其他地方被捉住,带回他们的头颅。何并在街市上公布他们的罪状,悬挂他们的头示众。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南柯子 忆旧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 【注】 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小题 1】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
37、。( 5分) 【小题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分) 答案: 【小题 1】 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 “十里青山远 ”是远景,写出了青山历历在目之景; “潮平路带沙 ”是近景,写出了潮水退去,沙迹残留的路面之状。( 2分) 用了视听(动静)结合的手法。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是视觉描写, “数声啼鸟 ”是听觉描写。( 1 分) “数声啼鸟怨年华 ”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 2分) 【小题 1】 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 “数声啼鸟怨年华 ”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 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一
38、句可以看出; “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 人家 ”,写词人站在荷塘边,想起从前路过此地,乘着酒意,观赏荷花,引发叩问: “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 ”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复杂心情。(每点 2分)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6分) 2011年 3月 15日 “谣盐 ”消息在网络传播,迅速演化为全国范围内的抢盐风波。3月 17日,国家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强调我国食用盐库存充裕。随后,国家卫生、物价、工商等部门及地方政府也快速反应,进行辟谣。 新浪网为此成立 “微博辟谣 ”小组,科普网站果壳网随即建立 “谣言粉碎机 ”主题站,民间组织在平息此次谣言上功不 可没。 (
39、 1)这场 “谣盐 ”风波为什么能够迅速平息呢?请简要回答。(答案:不超过18个字)。( 2分) ( 2)网络传言真假难辨,鱼龙混杂。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网络传言?请作简要阐述。( 4分) 答案:仿照示例的格式,另选话题写一首小诗。( 5分) 示例: 种子 没有鲜花的绚烂 没有虬枝的沧桑 却以开石破土的力量告白 什么是执着! 答案:(句式 2分,语言 3分) 示例一: 垂柳 没有松柏的挺拔 没有梅花的孤傲 却以回吻大地的柔情告白 什么是感恩! 示例二: 礁石 没有高山的巍峨 没有沙粒的平和 却以直面巨浪的姿态告白 什么是坚守!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 1)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
40、雨霖铃) (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 ( 3)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 4) _ _,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 5)师者, 。(韩愈师说) ( 6)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答案:( 1)杨柳岸晓风残月 ( 2)亦足以畅叙幽情 ( 3)凌万顷之茫然 ( 4)雕栏玉砌应犹在 ( 5)所以传 道受业解惑也 ( 6)声断衡阳之浦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60分) 桥面已不止一次听到桥墩的抱怨了。 “出头露面,风光无限,那是站在他人肩上。 ”“飞南走北,连接两岸,那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桥墩没完没了,且话越来越难听。而桥面总是默然不应。 经过几十年的碾压、风霜雨雪的侵袭,桥面有的地方露出了钢筋,有多处还穿了孔。桥墩也明显地感到桥面在不停地颤抖。过了不久,桥面又出现了多处裂痕。 要求: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不 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 800字。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