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 2011学年福建省漳州八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 (1)西当太白有鸟道, 。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李白蜀道难 ) (2) 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3)苔痕上阶绿, 。谈笑有鸿儒, 。 (刘禹锡陋室铭 ) 答案: (1)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 (2) 未云何龙 不霁何虹 (3)草色人帘 青 往来无白丁 选择题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 A族庖月更刀,折也(众、一般) B项王身亦被十余创(介词,表被动) C比得软脚病(近来) D摄乎大国之间(夹、迫近) 答案: B 下列句
2、中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2分)( ) 项王军壁垓下 良庖岁更刀,割也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奇才 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函梁君臣之首 A B C D 答案: B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 A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C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D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最近, “轻小说 ”的概念频频出现于网络媒体上,有的网站,将一批 “80后 ”甚至“90后 ”作家主编的杂志,通称为 “轻小说 ”,比如郭敬明主编的最小说、明晓溪主
3、编的公主志、郭妮主编的火星少女、江南主编的幻想1+1 这些杂志大多开本小,一手便可掌握,翻阅起来极为方便 -这样的设计,恐怕还是出于在课间和上下学路上阅读的考虑。 国内的 “轻小说 ”和日本的 “轻小说 ”如出一辙,看来,在日本动漫和韩国 游戏全面侵入国内青少年文化生活之后,日本文学也通过杂志的方式开始影响中国的孩子了。 2001年,上海文艺出版社曾出版过一套 5本的系列丛书,取名为“轻阅读书坊 ”,图书采取的也是文配图的方式,被视为国内最早提出文学 “轻阅读 ”的丛书 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编辑王肖练曾经就 “轻阅读 ”三字给出精彩的定义:轻松的阅读、轻快的阅读、轻灵的阅读; “轻 ”不是没有分量
4、, “轻阅读 ”是另一种重质感的阅读。书中的内容 “说的都是大白话,话题既时髦又有趣,既温文尔雅又愤世嫉俗 ”。通过这些定义,即便是 “轻阅读书坊 ”的创意借鉴日本的 “轻小说 ”,也能看出出版者已经将其本土化了。 “轻阅读 ”的流行,得益于网络普及的推动。据了解,国内著名的商业网站网易和腾讯,均开设有 “轻阅读 ”的频道或专栏。网络使得两种文字阅读上的障碍得到了最快的融通,而站在时尚和流行前沿的年轻作家,在对外来文化的消化上,也表现出了惊人的适应能力。 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品, “轻阅读 ”产品的本质是无害的,甚至在丰富人的生活、愉悦人的心灵方面,有着其他读本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些文本中思想内涵
5、和文化底蕴的匮乏,以及价值观的迷失,都有让 “轻阅读 ”变成 “飘阅读 ”的趋势。我们青少年读者追逐和享受 “轻阅读 ”是他们的权利,但也要清醒地意识到 “轻阅读 ”中唯美背后的虚无、时尚背后的苍白。无论什么时候,厚重的经典和传统文学的质朴和开阔,都是丰富一个人心灵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节 【小题 1】对 “轻小说 ”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 2分) A “轻 小说 ”是一批 “80后 ”甚至 “90后 ”作家主编的如公主志一类的杂志。 B “轻小说 ”是开本小、易掌握,翻阅起来极方便,有利于学生随时阅读的一类杂志。 C “轻小说 ”是源自日本、受日本文学杂志的影
6、响而形成的一类方便阅读的一类杂志。 D “轻小说 ”是源自日本、被出版者本土化的便于读者阅读的一类杂志。 【小题 2】不属于 “轻阅读 ”在我国流行的原因的一项是 ( ) ( 2分) A日本动漫和韩国游戏全面侵入我们国内青少年文化生活。 B我国的出版者将源自日本 “轻小说 ”的 “轻阅读 ”本土化。 C国内著名的商业网站网易和腾讯,均开设有 “轻阅读 ”的频道或专栏。 D “轻阅读 ”是一种文化消费品,它的本质是没有危害的。 【小题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 2分) A根据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编辑王肖练就 “轻阅读 ”三字给出的精彩定义,现在流行的 “轻小说 ”属于王肖练
7、所说的 “轻阅读 ”的一种。 B 2001年,上海文艺出版社曾出版过一套 5本的系列丛书,取名为 “轻阅读书坊 ”,说明早在九年前 “轻小说 ”就已经开始在我国流行了。 C “轻阅读 ”在丰富人的生活、愉悦人的心灵方面,有着其他读本不可代 替的作用,表明 “轻阅读 ”在人们的阅读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D厚重的经典和传统文学的质朴和开阔,是丰富一个人心灵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人们不能因轻阅读而放弃对经典和传统文学的阅读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D 【小题 1】 D 【小题 1】(最准确的一项应是抓住概念内涵的本质特征的一项,而轻小说的特征是轻便,只有 B项抓住了此特征。) 【
8、小题 1】(是文化消费品,本质无害,这是轻阅读的特征,不是具有了这些特征就能流行。) 【小题 1】( A王肖练定义的 “轻阅读 ”是一种重质感的阅读,而现在流行的 “轻阅读 ”是一种虚无、苍白的阅读, “轻阅读 ”不属于后者,因此现在流行的 “轻小说 ”不属于王定义的轻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 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杨绛和他的父亲 孙莲莲 杨绛,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除了作为钱钟书夫人为人所熟知外,她本人更是一个颇有影响的作家、翻译家和著名学者。李健吾评价她 “不是那种飞扬躁厉的作家 ”,而是有着 “缄默的智慧 ”的,有着静默恬退的睿智和微笑达观的态度。她的父亲杨荫杭,是江苏最早从事反清
9、革命运动的人物,曾经留学日本和美国。他表面 看起来凝重有威,因 而孩子们都怕他。但他却从不打骂孩子,如果有人不乖,他只会叫急,喊妻子过来把淘气的孩子提溜出去训斥。所以孩子们怕虽怕,却都喜欢和父亲亲近。钱钟书初见他时未免有点害怕,但接触久了,即摸出其 “望之俨然,接之也温 ”的性子。 杨绛的父亲有时也很严肃。那年杨绛 16岁,正在振华女中的高中部读书。那时北伐战争已经胜利,学生运动很多,常要游行开群众大会等。一次学生会要各校学生上街宣传 就是拿一条板凳,站上去向街上的行人演讲。杨绛也被推选去参加。但她却担心自己的个头小,一着急就涨红了脸。而且当时苏州风气闭 塞,街上的轻薄男子又专爱欺负女孩子。她
10、怕自己一站上板凳,就会被人看猴儿似的拢上来看,不会有什么人正儿八经地听演讲。不过,女学生只要说 “家里不赞成 ”,就可以豁免 ,许多旧家庭里的大小姐就这样推掉了。她于是周末回家向父亲求救,问能不能也说 “家里不赞成 ”。父亲却一口拒绝,说: “你不肯,就别去,不用借爸爸来挡。 ”杨绛说: “不行啊少数得服从多数呀。 ”父亲说:“该服从的就服从;你有理,也可以说。去不去在你。 ”并告诉她,自己从前做江苏省高等审判厅厅长时,有一次张勋不知打败了哪个军阀胜利入京江苏省的士绅联名登报表示拥护。 他的下属擅自把他的名字也列入了拥护者的名单,以为名字见了报,他即使不愿意也只好罢了,但他坚持 “名与器不可以
11、假人 ”,立即在报上登了一条大字的 “启事 ”,声明自己没有拥护。他对女儿说: “你知道林肯说的一句话吗 Dare to sayNo!敢吗 ”杨绛第二天到了学校,坚持说: “我不赞成,我不去 !”为此还挨了老师狠狠的批评。虽然这并不是为了什么伟大的目标,只是一个脸皮薄、爱面子的女孩子不肯上街去出丑,但父亲的做法在杨绛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于杨绎的学业,父亲并不多加干涉,而是放手让她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学习。父亲钻研 的音韵学,常常把某字的平仄拿出来考她。杨绛在高中还不会辨平仄声,父亲却也不急着教,只让女儿涵咏体味还安慰她: “不要紧,到时候自然会懂。 ”有一天她果然四声都能分辨了。父亲晚上常踱
12、过廊前,敲窗考她某字读什么声。女儿考对了,父亲高兴而笑。父亲的教育理论是孔子的 “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 ”。杨绛只要对什么书表示兴趣,父亲就把那部书放在她的书桌上,即使有时他得爬梯到书橱高处去拿;但假如她长期放着不读,那部书就不见了 父亲把书收走了,这就等于是父亲的谴责,无言的批评。杨绛喜欢读诗词小说,对父亲枯燥的音韵学 “合口呼 ”“撮口呼 ”之类不感兴趣。父亲也不强迫女儿学他的一套,还为她买来最喜欢的书籍。杨绛上大学分文理科的时候,因为各门功课都平均发展,所以为选专业一事颇费了一番踌躇。老师们推荐她报理科,她回家去问父亲拿主张: “我该学什么呢 ”父亲说: “没有什么该不该,最喜欢什么,
13、就学什么。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于是,杨绛终于不顾老师们的惋惜和劝导,选择了她喜欢的文科。父亲有一次问杨绛: “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 ”她说: “不好过。 ”“一星期不让你看书呢 ”她说: “一星期都白活了。 ”父亲笑了,说: “我也这样。 ”杨绛因此感觉到自己似乎已升做父亲的朋友了。杨绛是个贴心的女儿,每天早饭后,她总要给父亲泡一碗酽酽的盖碗茶。父亲饭后,她也要给父亲削个水果,或是给父亲剥风干栗子、山核桃等干果。中午饭后,她非常懂事地带弟弟妹妹一哄而散,让父亲歇午。一次父亲叫住她说: “其实我喜欢有人陪陪,只是别出声。 ”她就陪在父亲旁边看书。父女俩的感情就是这
14、样平淡而深厚。 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父亲突然在苏州因中风去世。 1983年,杨绛在当代双月刊上发表了散文回忆我的父亲,记录了和父亲一起生活过的点点滴滴,在那平静恬淡的娓娓道来中寄托 了女儿对父亲真挚的情感和深切的怀念。 【小题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 (4分 ) A在女中读书的时候,杨绛虽然很自信,但她也不愿意去街上进行演讲,因为虽然当时人们的封建思想意识已经淡薄,但社会风气非常不好。 B文章语言恬淡质朴,一如杨绛父女间的情感,同时选材也很典型精当,在简单平实的陈述与描写中表现了杨绛与其父亲之间平淡而深厚的感情。 C杨绛父亲对女儿讲述他任江苏高等审判厅厅
15、长时的往事,是为了体现其政治立场方面的严谨,在极小的事情上也要表现出 自己的鲜明的态度。 D杨绛父 亲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很赞同孔子的观点态度,但他早年留学日本和美国的经历对他教育子女的方式也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 E从文章记述看杨绛之所以成为作家、著名学者,离不开她少女时期家庭生活的熏陶,特别是她的父亲对她的谆谆教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小题 2】钱钟书觉得杨绛父亲 “望之俨然,接之也温 ”,请问文中哪些内容具体体现了杨老先生 “温 ”的性格特点。 (4分 ) 【小题 3】文章在表现杨绛与其父亲的时候都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6分 ) 答案: 【小题 1】 (4分 )AC
16、【小题 1】 (4分 ) 从不打骂孩子; 对于杨绛当年不想参加演讲这样的严肃问题他也是耐心教育; 对音韵学的教授也不着急,让女儿慢慢体味; 对女儿没有读他找出的书的责备方式; 与女儿朋友式的对话 不强迫女儿做不感兴趣的事。(写出 1点得 1分) 【小题 1】侧面描写的手法:李健吾对杨绛的评价,钱钟书对杨绛父亲的感觉;语言描写:文中多处对人物对话进行了描写;行为描写:杨绛父亲爬梯到高处为女儿找书;细节描写:杨绛为父亲削水果,剥干果。(写出 3种并有适当分析得 6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14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 祝 福 于德北 炸果子的这个女人有 点儿瘸。 她没有丈夫,丈夫三年前出车祸死了。她有
17、一个女孩,七岁,今年上了小学。她原是一家阀门厂的工人,后来工厂放假,她就摆摊炸果子。一张桌,几把椅子,一张案板,十斤面。她和面很有规律,一天十斤面。用刀把面划开,用啤酒瓶子滚滚压压,再用 刀切成小长条,两条一拉一捏,放进油锅里用 大筷子翻动几下,眼见着果子就黄黄地酥酥地膨起来。 “浆子、果子、豆腐脑儿哎 ” 她喊一声,尾音拖得长长的。 她知道,她喊过一声之后,她的第一个顾客 就该到了。 果然,朦胧中那个终年一身蓝衣裤的哑男人拖着扫帚走过来了。 哑男人是市保洁 大队红卫中队的工人,负责扫这条街。他四十几岁的年纪,没家没业,白天扫街,晚上回中队打更,无烟酒嗜好, 爱吹口琴,却不识谱,死记硬背了两支
18、歌,一支洪湖赤卫队,一支铁道游击队。心情好就吹 “赤卫队 ”,心情郁闷就吹 “游击队 ”,他的口琴和他形影不离。 他到女人的摊 上吃早点,一碗豆腐脑儿,三根果子,最后喝一碗豆浆。 女人说: “你很会生活。 ” 他抬头笑笑,从口袋里掏出半截白毛巾在嘴上擦了又擦。 他是一个干净人,一条毛巾截成两半,两半毛巾像两个爱脸面的女孩子,一个赛一个白。 他自己洗衣服,那套不下身的衣服已经由蓝 变白,领口袖头都起了毛边。 同事都逗他: “搞套西服穿上,攒那些钱干啥 ” 他把六个衣袋都从里往外翻出来,意思是说他没有钱。 同事就佯装去解他的铺盖卷。 他竖竖眼睛,有力地伸出四个手指头。四大碰不得,东北有四大碰不得,
19、其中之一就有光棍儿汉的行李。 见他脸红脖子粗的样子,同事们开心地散了。他的那些同事,都是些半大岁数的老娘儿们,平日泼辣惯了。她们和他在一起,还多了一些女人的爱护和体贴。 “一个光棍儿不易呀。 ”她们总这么说。 家里有好吃的,就多带出一口。他的嘴上并不亏。 大家说: “给哑巴介绍个对象。 ” 他听了,就 嘿嘿地笑。 他总去那摊上吃早点,认识了女人的孩子。孩子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金铃。 金铃是他的知音。 周日的早上,金铃不去上学,就也扎了个小围裙来帮妈妈经营。她人小脑子却快,一般的账难不倒她。她有一双黑溜溜的大眼睛,红衣红裤梳短头,精神着呢。她早早地起来,还有点儿犯困,到底是孩子。可一见了哑巴她的
20、神儿就提起来。哑巴一吃完早点,她就缠过去,一定要听个曲儿。听个什么曲呢 当然是洪湖赤卫队。 这一早,都市小街的口琴和着远处广场上扭秧歌的锣鼓唢呐成了一种特殊的奏鸣。 金铃说: “咱要住一块儿就好了,天天晚上能听你吹 口琴。 ” 孩子一句无遮挡的话,惊了两个大人。哑巴执了口琴怔怔地坐在那里,一口气叹得悠长。 女人也是,油条在锅里已经变焦变黑了,她拿筷子的手还静静地放在那里。 孩子的话怎能当真呢 ! 孩子的话怎么就不能当真呢 有的时候,一些骑车上班的人从瘸女人的摊边过,看了哑巴和金铃的风景还说:“这三口之家的日子不错嘛。 ” 这句话像是祝福,也像是证明,只是说的人永远不会知道被说的人在想什么。或许
21、他们也在等待。 (节选自北方丈学 2005年 2期 ) 【小题 1】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 A文中男女主人公的命运有着许多相同之处,他们都生活在社会底层,经历了家庭变故,都能坦然面对生活。 B哑男人在 “同事佯装去解他的铺盖卷 ”时,急得 “脸红脖子粗 ”,并不是他不信任同事,而是出于一种忌讳。 C哑男人的同事虽然有时也会开他的玩笑,但对他更多的是爱护和体贴,这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D “歌 ”是文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一方面暗示了哑男人内心情感的变化,另一方面表明他有较高的艺术素养。 E本文叙事简洁,语言平实,文笔细腻;作者善于捕捉人物的神态与动作,借以表现他
22、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小题 2】请简要概括 “哑男人 ”的性格特征。 (4分 ) 【小题 3】文中说 “孩子的话怎能当真呢 ”,又说 “孩子的话怎么就不能当真呢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6分 ) 答案: 【小题 1】 (4分 )A D 【小题 1】 (4分 )勤劳朴实,率真随和,善良乐观,热爱生活。 (意思答对即可 ) 【小题 1】 (6分 )答案:示例:孩子的话是出于对哑男人的好感脱口而出的,并不代表她真正理解了大人之间的微妙情感,所以说 “怎能当真 ”。但孩子无遮拦的话却说出了主人公的心声,从全文的描写来看, “女人 ”与 “哑男人 ”相互牵挂,以后住在一块,成为一家人
23、,是符合生活逻辑、完全可以期待的。作者用反问的语气来肯定孩子的话,蕴含了作者的深切关怀与美好祝福。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15分) 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 “汝倩人邪? ”植跪曰: “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 ”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 “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 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 ”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 M、杨修等为之羽
24、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 (节选自三国志 陈思王曹植传) 【小题 1】对下列句 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性简易,不治威仪治:讲究、注重 B善属文属:连缀 C文帝 (曹丕 )御之以术御 :统治 D公车令坐死坐死
25、:因罪处死 【小题 2】下列句中,表明曹植 “特见宠爱 ”和 “植宠日衰 ”的原因的一组是( )( 3分) 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植援笔立成,可观 性简易,不治威仪 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 丁仪、丁 M、杨修等为之羽翼 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 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 A / B / C / D /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曹植十多岁就博览群书,下笔成文,以至使曹操以为是请人代写的,后来,在新落成的铜雀台上的比试中,曹植因其出众的才华让曹操非常看重。 B曹植原来性情平 和,生活简朴,
26、不事张扬,加之才华横溢,思维敏捷,曹操对他很宠爱,曾多次想立他为太子,但他后来放任无忌,最终失宠于曹操。 C曹植做事任性,饮酒无度,加上又不像曹丕那样善于伪装自己讨人欢心,渐渐失去了曹操的宠信。后来司马门和醉酒事件是他当不成太子的失望心情的流露。 D曹仁被关羽围困,曹操任命曹植为南中郎将兼征虏将军,想派他带兵去解救曹仁。曹植因醉不能受命,曹操反悔就罢免了他。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 1)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 2)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1】( 1)曹
27、植拿起笔转眼写成,而且写得值得欣赏,太祖对曹植的才能感到非常惊异。 (“可观 ”、 “异 ”各 1分,语句通顺 1分。 ) ( 2)曹操因为杨修很有才华,足智多谋,并且又是袁绍、袁术的外甥,于是就捏造罪名杀了杨修。( “以 ”、 “而 ”、 “以罪 ”任选两处作赋分点, 2分,语句通顺1分。 ) 【小题 1】应作 “抵挡,对付 ”。 【小题 1】 对( 1)所述的情况,曹操当时还不相信,故不能作为 “特见宠爱 ”的原因;( 8)是 “植宠日衰 ”以后的事,是 “悔而罢之 ”的原因。 【小题 1】 曹植 “当不成太子的失望心情的流露 ”在文中没有根据。 【小题 1】略 【文言文 家胛摹 陈思王曹
28、植,字子建。他十多岁就能诵读诗经论语以及数十万字辞赋。他还擅长写作。曹操曾看过他的文章,问他: “你是央求人代笔的吧? ”曹植跪下答道: “孩儿开口就能析明事理,提笔就能写成文章,但请父亲当面试试就知道了,干么要求 人代笔呢? ” 当时恰逢邺城铜雀台落成,曹操把儿子们都带上台去,让他们各自作一篇赋。曹植落笔如飞,转眼写成,而且写得值得欣赏。太祖对曹植的才能非常赞赏。曹植天性随和平易,不抖威风摆架子,他使用的车马、自身的装饰打扮都不追求华丽,每次拜见曹操,曹操故意用不好回答的问 题诘难他,他都能应声对答,因此,特别得到曹操宠爱。曹操带兵去攻打孙权,安排曹植留守邺城,告诫他说: “我先前当顿邱令
29、时,只有二十三岁,想想当时的所作所为,至今我也不后悔。现今你也二十三岁了,可以不努力吗! ”曹植一方面凭借自己出众的才华受到另眼看待,另一方面还有丁仪、丁 M、杨修等人作为辅佐,曹操犹豫不决,几次想把他立为太子。然而曹植行事我行我素,语言又不谨慎检点,饮酒也没有节制。而以后成为文帝的哥哥曹丕却暗用权术对付他,曹丕懂得掩盖自己的真情实意,善于装模作样曲意逢迎,赢得人们的良好印象。宫女和曹操身边的人 都一齐替曹丕讲好话,因此曹丕就被立为太子。有一次,曹植曾乘车在专供皇帝行车的御街上行驶,径直从司马门出宫。曹操知道后非常恼怒,管理守卫宫门的官员被处死。从此就加强了对诸侯的法规禁令,而曹植也日渐失宠。
30、曹操一方面担心自己死后出现祸乱,一方面又因为杨修很有才华,足智多谋,并且更因为他是袁绍、袁术的外甥,于是就捏造罪名杀了杨修。曹植内心更加感到不安。建安二十四年( 219)曹仁被关羽围困,曹操任命曹植为南中郎将兼征虏将军,想派他带兵去解救曹仁;出兵前曹操呼唤曹植前来要告诫他应注意的事宜。曹植却喝得醉醺醺的不能受命, 曹操反悔就罢免了他。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 (6分 ) 正双调 水仙子 秋 思 张可久 天边白雁写寒云,镜里青鸾瘦玉人,秋风昨夜愁成阵。思君不见君,缓歌独自开樽。灯挑尽,酒半醺,如此黄昏。 (1)女主人公为何 “缓歌 ” 请简要说明。 (2分 ) 答: (2)请
31、从情与景的角度,简要分析这首曲子是如何表现 “秋思 ”的。 (4分 ) 答案: (1)(2分 ) 女主人公 “思君不见君 ”,满腹忧愁,情绪低沉,因而 “缓歌 ”。 (意思答对即可 ) (2)(4分 )答案:示例:这首曲子写了 “白雁 ”“寒云 ”“秋风 ”“黄昏 ”等景物,渲染了凄清、冷寂的气氛,借此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抒发了其浓重的思君之情。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回答问题。 (9分 ) 2010年 10月 1日以后, “默默无蚊 ” 某蚊香广告; “一戴添娇 ” 某女帽广告; “咳不容缓 ” 某咳药广告 这些 “富有创意 ”的广告,在海南都被禁止使用。据报道,海南省实施 办法
32、已经海南省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成为一部地方性法规。办法规定,广告用字不得篡改成语 。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内容。 (2分 ) (2)你对海南省的这一规定有何看法 请简要阐述。 (150字左右 )(7分 ) 答案: (1)(2分 )海南省立法禁止广告篡改成语。 (意思答对即可 ) (2)(7分 )答案:示例一:我支持海南省禁止广告篡改成语的规定。 “富有创意 ”的广告,改变了成语的用字,它混淆视听,会对青少年正确掌握成语产生误导。这种广告篡改成语的现象会造成我们语言环境的混乱,也是对文化的亵渎。规范使用汉字和成语是法律的要求,也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解决广告用
33、字混乱问题,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守法意识 和文明水平。 答案:示例二:我反对全面封杀广告 “篡改成语 ”的规定。改变成语用字的广告,其所用的大部分成语都是多数人熟知的,并不会对我们学习成语产生误导。 “篡改成语 ”不等于错解、误用成语,社会上存在错解、误用成语的现象,并非 “篡改成语 ”的广告造成的。广告是一种创意艺术,只要用语不低俗,就没必要禁止,否则会影响广告的创意和效果。 (观点 1分,理由 6分,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 用 “ 使 ” 这句句式概括下文说到的与气候有关的各种因素及其对 世界作物产量造成的影 响。(不超过 25个字)( 2分) 19世纪以来,世界 平均气温已经升高 0.7
34、摄氏度。研究显示,温度升高会使作物产量减少。在低纬度地区,气温即使升高 1 2摄氏度,都有可能导致作物减产。在中高纬度地区,气候较为凉爽,如果气温升高 3摄氏度,再加上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倒有可能增加大米和小麦的产量。可是这些地区由于降雨方式的改变和污染造成普遍缺水,就使得这点好处荡然无存。此外,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污染物与光发生作用在地球表面生成的臭氧含量增加,也会明显降低作物产量。 答: 答案:气温升高、普遍缺水、臭氧增加将使世界作物减产。(每点 2分) 名著导读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 )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论语 颜渊 )
35、 李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 “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论语 颜渊 ) 季康子问: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论语 为政 ) (注 )季康子:鲁哀公时任上卿,是当时政治上最有权势的人。 (1)第 、 两则文字共同阐述的道理是 (2分 ) (2)第 则文字表达了孔子的什么观点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分 ) 答案: (1)(2分 ) 为政者要正人应先正己。 (意思答对即可 ) (2)(4分 ) 孔子认为当政者的道德品质对百姓的影响重大。当政者庄重严谨、孝顺慈爱、用贤重教,百姓就会敬服当政者,尽忠而努力。 (意思答对即
36、可。如从“以德治国、以礼治国 ”等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亦可。 ) 简答题。 (任选一题, 100字左右 )(5分 ) (1)请简述 “出陇上诸葛妆神 ”的故事情节。 (三国演义 ) (2) “这是我在巴诺伏找到的,一张很旧的照片,说不定您会喜欢的。拿去吧 !”(复活 ) 玛丝洛娃从监狱里调到医院担任助理护士后,聂赫留朵夫去探望她,并 且交给她一张老照片。请简述看到这张老照片后,玛丝洛娃的情感变化 答:( ) 答案: (1)答案:示例:孔明因缺粮引兵至陇上割麦,司马懿事先预料到,率军到各郡麦田守护。孔明令姜维、魏延、马岱装神弄鬼,带兵迷惑魏军,魏兵无不骇然;司马懿不知来者是人是神,三日不敢出城。孔
37、明乘机令三万精兵将陇上小麦割尽运走。 (2)答案:示例:玛丝洛娃看着照片,刚开始觉得幸福 ( 1分) ,但同伴关于这张老照片的话使她想起她自己种种的痛苦经历( 1分) ,于是玛丝洛娃的心头又涌上了对聂赫留朵夫的旧恨( 1分),她决心不受他欺骗,不让他在精 神上利用她,也不让他借她来显示他的宽宏大量。( 2分)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A焦大是宁国府的老奴,由于以往的功劳情分,宁府的主子们对他另眼相看,不大难为他。他趁着酒兴,先是骂大总管赖二,随后大骂贾蓉、贾政。宝玉听了非常生气,便让下人把焦大捆了起来,用土和马粪填了他一嘴。 (红楼梦 ) B孙吉人、王和甫打
38、算联合实业界同人,合办一个银行,作为他们自己的金融流通机关,并希望将来能用大部分的资本来经营交通、矿山等企业 ,吴荪甫对于这一提议十分赞同,之后不久便成立了 “益中信托公 司 ”。 (子夜 ) C “五 四 ”运动发生后,觉新和两个兄弟一样贪婪地读着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刊物上的文章。于是他变成了一个有两重人格的人,在旧家庭里他是一个暮气十足的少爷,和两个兄弟在一起的时候他又是一个新青年。 (家 ) D葛朗台在巴黎的同胞兄弟因无钱偿还债务,准备自杀。临死前,他打发儿子查理来投奔伯父。葛朗台不愿把查理这个包袱背在身上,便让查理签了一份脱离亲属关系的声明书,然后把他打发到阿位伯去做生意。 (欧也妮 葛
39、朗台 ) E一商人寻欢作乐之后,跟玛丝洛娃回到旅馆,茶房和使女起了谋财害命的念头,把一包药粉交给玛丝洛娃,要她放到商人的酒杯里,玛丝洛娃正想摆脱商人,便照做了。结果商人被药死,而他们把罪责全栽在玛丝洛娃身上。 (复活 ) 答案: A D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无论我们走到何处,都可见到墙的身影,土墙、砖墙、石头墙、篱笆墙 有的墙玲珑美丽,像农家爬满了蔷薇或喇叭花的篱笆墙,有的墙雄伟壮观,像连绵万里的长城;有的墙矮小随意,让人感到亲近;有的墙高大森严,给人一种威严;有的墙给我们安全感,有的墙却阻碍了我们前 行的路 请以 “墙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 (2)立意自定。 (3)不少于 800字。 (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