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年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其他 诗文填空。( 8分。每小题 1分) ( 1)重湖叠山献清嘉, , 。 ( 2) , ,骤雨初歇。 ( 3) , ,卷起千堆雪。 ( 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 5) , ,江南游子。 ( 6)舞榭歌台, 。 ( 7)莫道不销魂, , 。 ( 8)吾所以为此者, 。 答案: ( 1)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2)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 4)一蓑烟雨任平生 ( 5)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 6)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7)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8)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选择题 下列每对加点字读音都不相同
2、的一组是( ) A倨傲 盘踞嫡亲 贬谪衣褐 不怿 B譬如 征辟昭示 召唤惩罚 驰骋 C罪愆 荒阡属文 属于 h泪 被 D墙隅 逾越俦侣 稠密国粹 破碎 答案: B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嘻戏愁兴阑珊羸弱原物壁还 B帷幄前和后偃瑕疵无可置疑 C磕头归根结蒂驽钝错堪贤愚 D厮杀礼尚往来枯燥暗香盈袖 答案: D 下列加点熟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曾国藩的日记与家书,写这些个鸡栏、菜圃小事,与其说是给家人子弟看,不如说是给慈禧太后看,期在无形中消除老板的疑心,表示自己不过是一个求田问舍的乡巴佬,以保全首领而已。 B政治思想史名家萧公权晚年的回忆录问学谏往录,为理解中国知识分子角色的
3、现代转变提供了一份可信的文本。该书中,萧氏平心持正,对新文化运动的很多激烈的文化主张时有批评。 C为探寻奥巴马的外交政策,朝鲜不仅高调宣布试射远程导弹,且强硬中止与韩国的相关协议;美国则拒绝与其单独会谈。美、朝双方僵持不下,局势如箭在弦。 D放眼目前在大陆 叱咤风云的台商,年龄大都在五六十岁之间,虽然仍有打拼市场的雄心与智慧,却也难免会有 “廉颇老矣 ”的感叹。 答案: C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 “天河一号 ”的问世,我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能够研制运算速度为每秒千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的国家,在这一重要科学领域中跻身前列。 B素有 “庐山第一景 ”之称的石门涧,是庐山的西大门。
4、这里一年四季泉水叮咚,鸟语花香,青松翠柏,云蒸雾绕。 C随着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对信息流通形式形成的巨大刺激,产生了网络互动这个平台,开拓了民意表达的公共空间,增强了政府和人民的良性互动。 D近来,有些地方发生了利用短信诈骗银行卡持卡人的案件,且欺诈手法多样,出现了借口中奖、催款、退税等为名的新型欺诈。 答案: A 下列各句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 “平民化 ”,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 B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 “我爱,因为我被人爱 ”。成熟的爱的原则是: “我被 人爱,因为我爱人 ”。 C有意思
5、才有话说,没有意思硬要说,就是瞎说;意思没有想清楚随便说,就是乱说:那都是没有把话说好。 D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 ,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用工荒 ”背后实际是 “民工权利荒 ” 伊 歌 千万不可将 “用工荒 ”的警号误解为政府可以放弃积极的就业政策。恰恰相反,劳动力的短缺正因存在制度约束,还不能完全自由流动。 “民工荒 ”实际上是 “民工权利荒 ”,民工短缺实际上是权利和制度的短缺。 经济 学中有 “刘易斯拐点 ”之说,意指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到短缺的临界点。半个世纪前,美国的经济学家刘易斯创立了 “
6、二元经济发展模型 ”,指出发展中经济体工业化的初始条件是资本稀缺、劳动力过剩。在工业化过程中,工业部门会不断吸收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工资水平并非取决于劳动力的供求关系,而是取决于农民的收入水平。当工业化将剩余劳动力都吸纳干净,工资水平就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 如果不提高工资福利,不改善劳动条件,就雇请不到所需的劳动力。 简而言之,在 “刘易斯拐点 ”之前,是人求工作,不涨工资也会有源源不绝的劳动力;在 “刘易斯 拐点 ”之后,是工作求人,不涨工资就找不到合适的员工。春节后,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出现严重的缺工现象。其中,广东珠三角地区用工缺口达 200万。常年约有 1200万农民工外出打工的人口大
7、省、民工大省安徽,如今也出现了 “用工荒 ”。 “有专家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的 人口红利 正在枯竭,用工荒正成为内地普遍现象,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加速丧失优势。 ”这是否说明中国已经出现 “刘易斯拐点 ”? 早在 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份报告就曾提醒:我国的劳动力正由过剩向短缺转变,拐点将在 “十一五 ”期间出现,确切的时间可能是在 2009年。 当时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出现的 “招工难 ”,也为这种观点提供了部分验证。没料到随后爆发国际金融危机,外部需求萎缩,出口加工业收缩,大批农民工被迫返乡,有机构预测就业岗位缺口达千万个之多。一时间, “刘易斯拐点 ”之说似乎不攻自破。 可是,随着经济
8、强劲反弹, “保增长 ”大局已定, “用工荒 ”又浮出水面,而且大有从沿海地区向内陆省份蔓延之势。其实,如果不是将 “刘易斯拐点 ”的出现机械地设定在某个时间点,而是将其视为一个过程,经济危机等因素有可能提前或延后 “拐点 ”的出现;那么,判断中国正在或即将出现 “刘易斯拐点 ”是基本符合实情的 。 民工大省的 “用工荒 ”,可看作是劳动力市场为 “刘易斯拐点 ”拉响的警号。对于这一警号,在劳动力市场中交易的企业和农民工的反应敏感而迅速。比如,在地处安徽的广德开发区, “我们这里的工资水平基本跟江浙一样,待遇并不差 ”;开发区内企业给工作中的年轻工人播放流行音乐;新一代农民工选择在家乡打工等等
9、。倒是身处市场之外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千万不要误解了这一警号。 “用工荒 ”并非意味着传统劳动力密集产业加速丧失优势。且不说中国制造业的工资水平还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劳动力的相对价格优势不会立刻丧失;更不用说中国的劳动人口 总量巨大,到 2030年仍有 9.7亿,比现在的总量还要大,届时劳动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约为 67%,仍高于现在的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因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 P虽然断言 “刘易斯拐点 ”已经出现,却仍认为 “我国在劳动力供给方面的优势会长期保持 ”。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劳动就业群体,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千万不可将 “用工荒 ”的警号误解为政府可以放
10、弃积极的就业政策,恰恰相反,劳动力的短缺正因存在制度约束,还不能完全自由流动。 “民工荒 ”实际上是 “民工权利荒 ”,民工短缺实际上是权利和制度的短缺。政府应将 “用工荒 ”作为完善劳动力市场的契机和动力,改革税收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农民工子女就学、职业技能教育等公共产品;而不是通过修改法律等手段将政府责任转嫁给企业。 (原载羊城晚报 2010年 2月 22日) 【小题 1】从原文看,下列对 “刘易斯拐点 ”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易斯拐点 ”以创立了 “二元经济发展模型 ”的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的名字命名。 “刘易斯拐点 ”到来之际,正是劳动力由无限供给到短缺的
11、转换之时。 B “刘易斯拐点 ”到来之前,人人四处求工作,用人单位即便不付工资也不愁找不到源源不断的劳动力。 C “刘易斯拐点 ”到来之后,用人单位就会四处求人,只有高工资的员工,才能安心工作而不选择跳槽。 D “刘易斯拐点 ”说明,工资水平并不取决于劳动力的供求关系,而是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 【小题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社会科学院 2007年的一份报告称,我国的劳动力正由过剩向短缺转变, “刘易斯拐点 ”将在 “十一五 ”期间出现,确切的时间是在 2009年前后。 B如果将 “刘易斯拐点 ”的出现视为一个过程,经济危机等因素会影响 “拐点 ”的出现,那么,
12、我们可以判断中国正在出现 “刘易斯拐点 ”。 C “民工荒 ”从实质上看应是 “民工权利荒 ”,民工短缺反映出我们国家在保护民工权利方面存在制度上的缺陷。 D身处市场之外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千万不要误解了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劳动就业群体,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这一警号。 【小题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除非我国所有民工大省都发生了 “用工荒 ”,否则不可将 “用工荒 ”视为我国劳动力市场 “刘易斯拐点 ”拉响 的警号。 B我国传统劳动力密集产业的优势在 “用工荒 ”面前会有所丧失,但即便出现了“刘易斯拐点 ”,我国仍能长期保持在劳动力供求方面的优势。 C虽然我
13、国曾出现过 “用工荒 ”的现象,但各级政府依然不能放弃积极的就业政策,要知道,我国出现的劳动力短缺,与劳动力不能完全自由流动有一定的关系。 D “用工荒 ”现象的出现绝非一无是处,政府可趁机完善劳动力市场,改革包括税收、户籍管理在内的一些制度,修改将政府责任转嫁给企业的一些法律。 【小题 4】为什么 “用工荒 ”的出现并不意味着 “政府可以放弃积极的就业政策 ”? 答: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C 【小题 4】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劳动就业群体,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劳动力的短缺因存在制度约束,还不能完全自由流动。 民工短缺实际上是权利和制度的短缺。 【小题 1
14、】 B.“不付工资 ”错,原文是 “不涨工资 ”,见第 3段。 C.“只有高工资的员工,才能安心工作而不选择跳槽 ”错,原文是 “不涨工资就找不到合适的员工 ”,见第 3段。 D.无中生有, “刘易斯拐点 说明 ”缺乏根据;且工资水平在不同的阶段所取决的因素各不相同。见第 2段。 【小题 2】 A.“确切的时间是在 2009年前后 ”错,原文是 “确切的时间可能是在2009年 ”,见第 4段。 B.原文为经济危机有可能影响 “拐点 ”的出现。且 “中国正在出现 ”错,原文是 “中国正在或即将出现 ”,见第 5段。 D.移花接木。 “这一警号 ”指的应是 “民工大省的 用工荒 ”,文中说这 “可
15、看作是劳动力市场为 刘易斯拐点 拉响的警号 ”,见第 6、 8段。 【小题 3】 A.“所有的民工大省都 ”错,原文是 “民工大省的 用工荒 ,可看作是劳动力市场为 刘易斯拐点 拉响的警号 ”,见第 6段。 B.“劳动力供求 ”错,原文是 “劳动力供给 ”, “供求 ”为 “供给和需求 ”。见 第 7段。 D.“修改将政府责任转嫁给企业的一些法律 ”错,无中生有,原文是 “而不是通过修改法律等手段将政府责任转嫁给企业 ”,见文末。 【小题 4】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共 18分) 寂寞恩江 彭文斌 从一座千古不朽的 “醉翁亭 ”,们知道了一个千古不朽的名字,醉翁流芳千年,文章流传千
16、年,恩江奔流千年。小城的深处,跳动着游子那颗不变的心。 我习惯了这种宁静的寻找。小巷尽头,便是日夜不息的恩江,两座桥梁越江飞架,沐浴在阳光里,通体焕发着活力。沙滩上,儿童戏水的笑声从简易的浮桥上迅疾滑落,化为浅浅 的浪花。阳光如同一匹暖暖的金帛,披在河床上,折射出一片耀眼的鳞波。一切安详从容,小城独有的静谧中,透着一点儿淡淡的怅惘。 永叔公园就在堤岸上,几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守望着静静的恩江,听凭流水寂寞地发出微微的叹息。我知道,此刻,我正向那个久仰的先贤走近,也许,这是一场特殊的考试,试题便是心灵、品格。 翻越千年的崇山峻岭,我终于可以近距离读一个人。 远远的,一座文官打扮的雕像耸立在公园的广场
17、上,其后,矗立着报恩塔。 忽然间,红尘、噪音、名利、愁绪悉数被抖落在萋萋芳草中,一切变得豁然、宁静、清纯。 我忍 不住仰视着他,然而,欧阳修依然只是深情地眺望着恩江。附近的碑亭里,镌刻着那篇名动朝野的泷冈阡表。据说,这篇纪念父亲欧阳观、母亲郑夫人的文章,欧阳修数易其稿,历时近二十年。碑文就琐事琐谈率意而写,不事描绘,情真意切,影响深远,被选入古文观止。 我们熟悉的还有 “画荻教子 ”的故事。而今,这个动人的典故以雕像的形式再现于恩江之畔。 “四岁而孤 ”的欧阳修凝视着母亲,专注地聆听着教诲。父亲为官清廉,死后没有遗产,但这阻拦不住郑氏 “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 ”的决心,阻拦不住欧阳修成为 “宋
18、学 ”开创者的道路。他一生勤 政正直,治学严谨,扶掖新人,学识、文章、操守素为人景仰。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他提出洗涤革新骈文和西昆体的绮靡之风,让文章回归朴实。那个在沙滩上以芦荻画沙的孩子,终于在历史的江面上击打出了一片绚丽水花。 虽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但欧阳修保持着文人的气节。在他迁任京城馆阁校勘之时,范仲淹遭贬,见风使舵、逢迎拍马者趁机落井下石。义愤填膺的欧阳修不畏权贵,当即写了著名的与高司谏书,痛斥高氏不辨是非、与权臣狼狈为奸。熙宁三年(公元 1070年) 4月,欧阳修回永丰沙溪祭祖,不想惊扰地方 官员,而从水道悄悄回到故里。一酒店老板想试探其人品,故意刁难,
19、他却毫不介意,从而折服乡人。这就是欧阳修,一位 “以文章道德为一世学者宗师 ”的先贤。 公园的一翼,坐落着一处园林式建筑。 “欧阳修纪念馆 ”宠辱不惊地守着一派苍茫和寂寞。那楹联道: “社稷贤臣千古传颂,文坛宗师百世流芳。 ”馆门敞开,院内修葺得整齐简洁。有鸟鸣声缓缓地落下来。然而,几个展厅全部是“铁将军 ”把门。我一阵惆怅,沿着走廊,透过门缝,我粗略地看了展厅的概貌。虽然光线昏暗,依然可见主厅里那尊傲首问天的汉白玉雕像。 “功名事业三朝相,道德文章百世师 ”,或许,这短短的十四字,已高度浓缩了欧阳修波澜壮阔、坎坷跋涉的一生。 恩江依然紧一阵慢一阵地绕城吟唱。故纸堆里的诗文、小城里的旧事、渐行
20、渐远的身影,仿佛苍穹下的数缕烟尘,迷蒙苍凉。 就让我在这宁静的恩江边,专心地怀念一个人。 【小题 1】第 2段写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 4分) 答: _ 【小题 2】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4分) ( 1)这是一场特殊的考试,试题便是心灵、品格。 答: ( 2)红尘、噪音、名利、愁绪悉数被抖落在萋萋芳草中,一切变得豁然、宁静、清纯。 答: 【小题 3】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题目 “寂寞恩江 ”的理解( 4分) 答: 【小题 4】结尾第 段用到了哪些手法,有何妙处?( 6分) 答: 答案: 【小题 1】写恩江小城安宁祥和的生活图画。( 2分)用小城的宁静引出(或烘托)后文
21、 “欧阳修纪念馆 ”的冷落寂寥(如果写以欢乐的生活图景反衬下文 “欧阳修纪念馆 ”环境的寂寞冷清也可)。( 2分) 【小题 2】作者把走近欧阳修比作一场特殊的考试,把想读懂、想了解欧阳修的心灵和品格比作在考场上回答 问题。 ( 2)广场在庄严肃穆的气氛让作者不由抛弃一切凡尘杂念,灵魂得以净化。 【小题 3】 欧阳修的雕像和纪念馆修建在宁静的恩江江畔。尽管欧阳修一生勤政正直、治学严谨、 “以文章道德为一世学者宗师 ”,然而,纪念馆门前却冷清寂寞。( 2分) 文章写恩江的寂寞就是写欧阳修的寂寞,作者借此表达对欧阳修遭受后人冷遇的惆怅失落之情。( 2分) 【小题 4】 “绕城吟唱 ”为拟人手法、 “
22、故纸堆里的诗文、小城里的旧事、渐行渐远的身影 ”为排比手法、 “仿佛苍穹下的数缕烟尘 ”为比喻手法,将 “寂寞 ”形象化,营造了伤感落寞的氛围,照应标题, 强化惆怅感伤之情。 虚实结合。第一句为实写,第二句为虚写,将现实与历史对举,体现了历史的沧桑感,更显寂寞怅惘之情。 对比。恩江的永不停息的吟唱与 “故纸堆里的诗文、小城里的旧事、渐行渐远的身影 ”对比,即用自然的恒久来反衬人事的短暂无常,更显落寞伤感之情。 对比。此处恩江小城的迷蒙苍凉与前文现实中的欢乐情景构成对比,强化对一代宗师欧阳修被后人冷落的惆怅感伤之情。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小题。( 9分) 余自燥发时,则知吾吴中
23、有文先生。今夫文先生者,即无论田 妇孺,至 “文先生 ”啧啧不离口,然要 间 以翰墨得之。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者,则谓文先生负大节,笃行君子,其经纬足以自表见,而惜其掩于艺。夫艺诚无所重文先生,然文先生能独废艺哉?造物柄者不以星辰之贵而薄雨露,卒亦不以百谷之用而绝百卉,盖兼所重也。 文先生者,初名璧,字徵明。寻以字行,更字徵仲。八九岁语犹不甚了了,或疑其不慧,温州公独异之曰: “儿幸晚成,无害也。 ”先生既长,就外塾,颖异挺发,日记数百千言。尝从温州公官于滁,以文贽庄郎中昶,庄公读而奇之,为诗以赠。归为邑诸生,文日益进。年十六,而温州公以病报,先生为废食挟医而驰,至则殁三日矣。恸 哭且绝,
24、久之乃苏。郡僚合数百金为温州公赙,先生固谢不受曰: “劳苦诸君,孤不欲以生污逝者。 ”其郡吏士谓温州公死廉而先生为能子,因修故却金亭以配前守何文渊,而纪其事。先生服除,益自奋励,下帷读,恒至丙夜不休。于文师故吴少宰宽,于书师故李太仆应祯,于画师故沈周先生,感自愧叹,以为不如也。吴中文士秀异祝允明、唐寅、徐祯卿日来游,允明精八法,寅善丹青,祯卿诗奕奕有建安风。 其人咸 弛 自喜,于曹偶 亡所让,独严惮先生,不敢以狎进。 先生与之异轨而齐尚,日欢然亡间也。 俞中丞谏者,先生季父同年也。 念先生贫而才先生,欲遗之金 ,谓曰: “若不苦朝夕耶? ”先生曰 “朝夕 粥具也。 ”俞公故指先生蓝衫曰: “敝
25、乃至此乎? ”先生佯为不悟者,曰: “雨暂敝吾衣耳。 ”俞公竟不忍言遗金事。一日,过先生庐,而门渠沮洳 ,俞公顾曰: “通此渠,若于堪舆 言,当第。 ”先生谢曰: “公幸无念渠,渠通,当损傍民舍。 ”异日,俞公自悔曰: “吾欲通文生渠,奈何先言之?我终不能为文生德也。 ”先生业益精,名日益重。 (节选自王世贞文先生传) 注 要间:要,大体;间,偶或。 弛:放荡。 曹偶:同辈。 沮洳:低湿。 堪舆:风水。 【小题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 确的一项是( ) A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者诡:假称,妄言 B先生与之异轨而齐尚尚:崇尚,喜好 C俞公竟不忍言遗金事竟:竟然 D通此渠,若于堪舆言,
26、当第第:科举考中 【小题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示文徵明品德高尚的一组是( ) 无论田 妇孺,至 “文先生 ”啧啧不离口 先生为废食挟医而驰 颖异挺发,日记数百千言 庄公读而奇之,为诗以赠 先生佯为不悟者,曰: “雨暂敝吾衣耳。 ” 公幸无念渠,渠通,当损傍民舍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些学士大夫认为文徵明的书画才能掩盖了他出众的道德品行,但是王世贞认为就像上天不因为看重星辰而鄙薄雨露一样,人们评价文徵明时也不应该重德轻艺。 B小时候文徵明并不出众,到八九岁时说话都不很清楚,有人怀疑他不聪明;长大以后他勤奋学习,常常读书到深夜还不肯
27、休息,因而学业精进。 C文徵明对父亲非常孝顺,父亲去世后悲痛欲绝,郡里的同僚凑集了几百金资助他办理丧事,文徵明认为如果接受将有污先父清廉之名,因而没有接受。 D文徵明不仅刻苦读书,还广泛地 向自叹弗如的人学习。如他向李应祯学习书法,向沈周学习绘画,与擅长书画的祝允明、唐寅等人交往,使自己在德艺两方面日益精进。 【小题 4】翻译下列句子。( 8分) ( 1)其人咸 弛自喜,于曹偶亡所让,独严惮先生,不敢以狎进。( 3分) ( 2)念先生贫而才先生,欲遗之金,谓曰: “若不苦朝夕耶? ”( 3分) ( 3)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张衡传)( 2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
28、小题 3】 D 【小题 4】 ( 1)这些人都放荡自赏,对同辈无所谦让,惟独很敬畏先生,不敢用轻慢的态度对待先生。 ( 2)俞谏念 文先生贫寒而认为文先生有才能,想要送钱给他,对他说: “你天天不感到苦吗? ” ( 3)宦官们害怕他说自己的坏话,都给他递眼色。 【小题 1】竟,最终、终究 【小题 2】 人们对文徵明的称赞主要是因为他的书画, 说明文徵明的聪慧, 表现其文学才能 【小题 3】文徵明自叹弗如的人中没有祝允明、唐寅等人。 【小题 4】( 1)注意 “亡 ”“让 ”“惮 ”“狎 ”。 ( 2)注意 “才 ”“遗 ”“若 ”“苦 ”。 ( 3)注意 “毁 ”“目 ”。 文言文参考译文:
29、我从儿时就知道我们吴郡中有文先生。现在的文先生,不管是农夫、妇女、儿童,说到 “文先生 ”都 啧啧称赞不离口,但是他们大体上是因为书画而知道(文先生)的。而学士大夫自己假称了解文先生的,就说文先生有高尚的节操,坚定地践行君子之道,他的行为足够表现(他的节操和君子之道),却痛惜他的道德品行被书画才能掩盖。书画才能确实无法使世人看重文先生,但是文先生难道能够弃除书画才能吗?上天不因为看重星辰而鄙薄雨露,终究也不因为百谷的用处而舍弃百花,上天大概是一样看重(星辰、雨露、百谷、百花)的。 文先生,最初叫璧,字徵明。不久用字命名,改字徵仲。先生到八九岁时说话还不太清楚,有人怀疑他不聪慧,惟有温州公觉得他
30、奇特, 说: “我儿也许年岁大了才有成就,没有什么关碍。 ”先生长大以后,到外面的私塾去读书,聪颖超群,一天能记得几百上千字(的文章)。曾经跟随温州公在滁州做官,拿文章向郎中庄昶请教,庄公读了之后觉得他奇特,写诗赠送给他。回家后做邑里诸生,文章日益进步。十六岁,温州公告诉他生病的消息,先生为温州公顾不上吃饭带着医生骑马快跑,赶到时温州公已经死了三天。悲恸地哭泣得晕了过去,很长时间才醒过来。郡里的同僚集聚了几百金为温州公办丧事,先生坚决推辞不接受,说: “辛苦各位了,我不愿意拿活着的人来玷污死者。 ”郡中的官吏和士子认为温州 公一生恪守廉洁,而文先生是能继承先人美好品德的后辈,于是修葺从前的却金
31、亭来配享以前的太守何文渊,并记事铭德。先生除去孝服以后,更加自我发奋勉励,放下帷帐读书,常常到深夜也不休息。写文章以已故的吏部侍郎吴宽为师,书法以已故的太仆少卿李应祯为师,绘画以已故的沈周先生为师,感慨自愧,认为自己不如他们。吴郡中才能杰出的文士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天天来交游,祝允明精于书法,唐寅擅长绘画,徐祯卿的诗神采焕发有建安风骨。这些人都放荡自赏,对同辈无所谦让,惟独很敬畏先生,不敢用轻慢的态度对待(先生)。先生和他们遵循的原则不同 而喜好相同,天天欢快无间地在一起。 中丞俞谏,是先生叔父的同年。念文先生贫寒而认为文先生有才能,想要送钱给他,对他说: “你天天不感到苦吗? ”文先生说:
32、“早晚的厚粥都有。 ” 俞公特意指着先生的蓝衫说: “衣服破旧到这个样子吗? ”先生假装不懂,说 “雨暂时把我的衣服弄破旧了。 ” 俞公最终不忍心说送钱的事情。一天,经过先生的房屋,门前(因为沟渠不通而)低湿,俞公回头说: “把这个沟渠打通,如果从风水来看,科举考试应当高中。 ”先生谢绝说: “您还是不要想这个渠的事情,渠打通了,会损坏旁边的民房。 ”后来有一天,俞公自己后悔说 : “我要为文生打通那个渠,为什么要先说呢?我终究不能被文生感激啊。 ”先生的学业更加精通,名声更加显著。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忆秦娥 邯郸道上望丛台有感 曾 觌 风萧瑟,邯郸古道伤行客
33、。伤行客,繁华一瞬,不堪思忆。 丛台歌舞无消息,金樽玉管空陈迹。空陈迹,连天衰草,暮云凝碧。 【注】作者南宋词人曾觌 1169年隆冬去金国进贡时,路过邯郸,望见战国时期赵王宴乐之所丛台,遂作此词。 (1) 请分析 “繁华一瞬,不堪思忆 ”在结构上的作用。( 3分) (2)本词 “丛台歌舞无消息,金樽玉管空陈迹。空陈迹,连天衰草,暮云凝碧 ”几句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并指出这几句与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一尊还酹江月 ”一句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 5分) 答案: ( 1)承上启下 (过渡 )(1分 ),承上文 “伤 ”,点明了引发伤感的原因( 1分),又引出
34、了下阙对赵国故都繁华奢靡景象的思忆 (1分 )。 ( 2)用想象中古时繁盛一时的丛台歌舞奢靡的画面,和现实中的邯郸古道的萧瑟秋风中衰草连天的凄凉景象作对比,寄寓了作者由此而产生的深沉的历史兴亡之感,同时暗 含对宋王朝割土分疆、国家衰微的悲痛。 (3分 ) 本词表达的主要是家国兴亡之感,与念奴娇 赤壁怀古所表达感叹人生苦短、功业难成的悲凉不同。( 2分) 语言表达 日常生活中,讲究措辞文雅和形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词语或短语。( 2分,每空 1分) 比赛夺了冠军,可以直接说 “夺冠 ”;文雅一点,可以说 “折桂 ”“夺魁 ”。比赛输了,可以直接说 “失利 ”,文雅一点
35、,可以说 “ ”。比赛平了,可以直接说 “战平 ”,如用四字短语,可以说 “互交白卷 ”或者 “ ”。 答案:败北、折戟 握手言和、难分伯仲 参照示例 ,用一句话点评下列文学名著。( 4分) 示例 1:红楼梦 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示例 2:家 一个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的缩影 ( 1)窦娥冤 ( 2分) ( 2)哈姆雷特 ( 2分) 答案: ( 1)窦娥冤 感天动地的人间悲剧。 ( 2)哈姆雷特 一部让你思考生存还是毁灭的悲剧。 请在下面材料中筛选相关信息从不同角度概括叙述,每条不超过 70字。( 6分) 材料:接着这位朋友追述了在南美洲一个森林边缘发生的故事:那一天,由于游客的不慎,使临河的一片
36、草丛起火了,顺着风势游走着的火舌活像一条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这时,一位明眼的巴西向导忽然向我们叫道: “一群蚂蚁被火包围了 !”我们随着他指点的方向看去,可不是,被火舌缩小着的包围圈里已经变成了黑压压的一片。 “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火海了。 ”我心里惋惜地想着。火神肆虐的热浪里已夹杂着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可万万没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河岸的方向突围滚去。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身体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 不松动丝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
37、岗位。一会儿,蚁团冲进了河流里,河面上升腾起一小层薄薄的烟雾 选自蚁国英雄 ( 1)、蚂蚁种群的团结 (不超过 70字。 3分) ( 2)、人类举手投足的重要性 (不超过 70字。 3分) 答案: ( 1)临河草丛里的一群蚂蚁不慎遭火,它们没有四处逃散,而是迅速扭成一团,向河岸方向滚动,并以外层蚂蚁的牺牲来保全族群的数量。(注意突出蚂蚁遭火后的表现) ( 2)在南美洲一个森林边缘,由于游客的疏忽大意,引起临河的一片草丛起火。火苗包围了一群蚂蚁,无数蚂蚁葬身于这人为的意 外中。(注意突出人类行为所引起的后果) 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桂林男孩周帅历经几轮激烈的角逐,终于站在中央戏剧学院主考官梁冠华教授的面前,教授愣住了: “天哪,简直就是陆毅的翻版 !你周围的人有没有说你长得像陆毅?你自己觉得呢?周帅脱口而出: “我是自己的正版! ”最终,他推开了中央戏剧学院的大门。 在你的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 “正版 ”与 “翻版 ”现象,请围绕 “正版 ”与 “翻版 ”谈谈你的看法。自拟题目,自定文体,不少于 800字。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答案: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