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江苏南通市海安县西片九年级下期 4月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实行的政策不包括 A建立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 B把一切土地收归国有 C国家把土地卖给农民耕种 D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赋税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日本的大化改新,由题干中 “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指的是日本大化改新,联系已学知识 646年元月,孝德天皇颁发新诏书,废除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变成国家的公地和公民;实行 “班田收授法 ”;改革租税制,实行租庸调法;改革统治机构,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古代社会向中古封建社会的转折,
2、促进了国家和社会的迅速发展,据此分析可知 C的表述不合史实,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日本大化改新 2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后,促使日本经济发展的政策是 A “科技兴国 ”政策 B “经济全球化 ”政策 C “信息产业化 ”政策 D “科技立国 ”政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解题时紧扣时间 “2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后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2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后,促使日本经济发展的政策, D符合题意, A是中国的政策, BC不合题意,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下图中,
3、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B朝鲜战争的刺激 C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D形成经济共同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分析图片中数据变化趋势是关键,图表中资本主国家经济不断增长,而欧盟与日本经济发 展明显好于美国,据此可判断应该是 hi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世界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 ,有利于经济发展;美国马歇尔计划援助 .扶持和控制欧洲,大力发展外向形经济、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 .;重视人才教育的培养;联邦德国,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等等,据此分析可归纳出各国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故选 C。 考点:人
4、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美国经济发展、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李老师在教世界史的内容时,多次提到 “欧元 ”、 “马斯 特里赫特条约 ”、“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等词语。请问李老师正在讲解哪一个区域性国际组织 A亚太经合组织 B欧洲联盟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华沙条约组织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欧盟的准确识记,由材料中 “欧元 ”、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 “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可判断出 “区域性国际组织 ”应该是欧洲联盟,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是根据 1992年签署的欧洲联盟条约(也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所建立的国际组织,是世界上最有
5、力的国际组织和世界上第一大经济实体,其特点由货币一体化,使用单一货币 欧元。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欧洲联盟 “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战争的可能性。 ”这表明欧洲联合的目的是 A发展经济,避免战争 B摆脱美国的控制 C对付苏联的威胁 D提高欧洲的地位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欧盟目的的准确认识,材料中 “振兴经济并降低战争的可能性 ”是解题的关键,据此可知欧洲联合的目的是发展经济,避免战争,A符合题意,而 BCD的表述均不合题意,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欧洲联盟的目的 恐怖
6、主义是 21世纪的 “政治瘟疫 ”,在上世纪 30年代,出现了国家恐怖。其中对内制造 “国会纵火案 ”、掀起反犹狂潮的国家恐怖发生在 A德国 B西班牙 C意大利 D日本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德国法西斯的恐怖政策,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发生在1933年 2月 27日的国会纵火案,是德国纳粹党策划的焚烧柏林国会大厦,籍以陷害德国共产党和革命民主力量的阴谋事件,据此分析可知 A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即我们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罗斯福总统为应对 “恐惧 ”而采取的中心措施是 A整顿金融业,恢
7、复银行信用 B恢复工业,强化国家对工业生产的调控 C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 D进行社会救济,稳定社会秩序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内 容的准确识记与理解,题干中 “中心措施 ”是解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恢复工业,强化国家对工业生产的调控是整个新政的中心措施和基础,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经济大危机 罗斯福新政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得以确立,主要是依据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四国条约 D五国海军条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凡尔赛和约,联系已学知识可知 1918年 1月到 6月,
8、一战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在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英法美操纵了会议,会议签订了对德的凡尔赛条约,对德国加以限制,还签订了同其他战败国的条约。形成了凡尔赛体系,确定了一战后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和约 他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列宁称他为 “俄国革命的镜子 ”,下列作品不属于他的是 A哈姆雷特 B安娜 卡列尼娜 C战争与和平 D复活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 “俄国革命的镜子 ”可知是列夫 托尔斯泰,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列夫 托尔斯泰是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 19世纪中期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
9、杰出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 “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 ”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 “第一流 ”的作品,据此可以排除 A,是莎士比亚的作品,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现代文学和美术 列夫 托尔斯泰 牛顿在许多科学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其中最重要的是在 A数学方面 B化学方面 C力学方面 D光学方面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牛顿的科学贡献,解题时紧扣 “最重要 ”,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牛顿在 1688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提出了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的力学理论体系是人
10、类对自然规律第一次进行的理论性概括和总结,其以科学实验为基础,以数学的表达为形式。他是近代自然科学理论体系中最先成熟和完善的理论体系。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牛顿 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 1800年的 1000万吨,猛增到 1856年的 6000万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蒸 汽机的应用推广 B铁路运输能力提高 C火力发电的需求增加 D煤炭出口贸易扩大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材料中 “1800年 ”“1856年 ”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业革命是人类迈入了蒸汽时代,其中蒸汽机的改良和推广,大大促进了煤炭消费量,故选 A。
11、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蒸汽时代 ”的到来 英国工业革命 拿破仑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他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作出的贡献有 颁布法典 领导法国赢得独立 打击欧洲封建势力 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拿破仑的相关史实,解题时注意 “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在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掌握政权后,采取各种措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制定和颁布了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他所进行的早期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据此分析可知 符合题意,而 均拿破仑无关,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法
12、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拿破仑 美国资产阶级革命与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同之处在于 A推翻殖民统治,赢得国家独立 B推翻封建统治,确立君主立宪制 C结束封建专制,确立共和政体 D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民主共和国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独立战争和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关史实。回顾已学知识可知英法两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目的是推翻封建专制,而美国独立战争与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同之处在于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国家独立,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步入近代 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启了资产阶级思想解放的闸门,出现了许多体现 人文主义精
13、神的文艺作品。下列作品与作者搭配正确的是 A最后的晚餐 莎士比亚 B哈姆雷特 达 芬奇 C蒙娜丽莎 伏尔泰 D神曲 但丁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思想成果的相关史实,解题时要紧扣 “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 ”,因此可以直接排除 C,伏尔泰是启蒙思想家,而蒙娜丽莎是是文艺复兴时代画家列奥纳多 达 芬奇所绘的丽莎 乔宫多的肖像画, ABD的对应均符合史实,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文艺复兴 中世纪的欧洲被称为 “黑暗时代 ”,人性和思想自由遭到扼杀。导致这种局面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西欧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B神权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 C保守
14、狭隘的封闭心态 D当时老百姓大多是文盲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中世纪的欧洲,罗马天主教会在思想文化上处于绝对垄断地位,政治上鼓吹教权高于王权,并与王权分庭抗礼,被称为 “黑暗时代 ”,人性和思想自由遭到扼杀,导致这种局面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神权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文艺复兴兴起的原因 综合题 ( 10分)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是由孤立、隔绝逐渐走向联系和开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世纪末各种大发现造成了新的世界市场的贸易需求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
15、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卷 材料二 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 杰温斯描述英国 19世纪中期成为 “世界工厂 ”时写道: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芝加哥和敖得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木生产 者;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在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放牧着我们的牛群;秘鲁运给我们白银,黄金则从南美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一些跨国公司生产与采购的情况简表 大众公司 汽车的部件来自四大洲的 20多个国家。 西门子公司 5万多个产品的部件来自 130多个国家。 雀巢公司
16、所属的分公司遍及世界五大洲的 50多个国家,有 8500多种产品在 100多个国家销售。 材料四 美国本土生产的香蕉虽然仅占世界总产量的 0 02,但其水果跨国公司却控制了世界 66的香蕉供应。 20世纪 90年代,欧盟委员会给予欧洲生产商的香蕉优惠政策,使美国公司的香蕉进入欧洲面临关税、配额和销售的障碍。美国跨国公司成功地说服了美国政府将欧盟委员会的香蕉政策告上世贸组织法庭,世贸组织两次制定规则反对欧盟的做法,但欧盟却不愿意完全遵守,只是对其香蕉政策做一些修改。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 “各种大发现 ”指的是什么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 ”最早与哪一航海家密切相关? (2分 ) ( 2)结
17、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成为 “世界工厂 ”的主要原因。试从交通工具革新的角度分析英国形成这一地位的可能性。( 2分) ( 3)根据材料三,说明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1分) (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 2 分) ( 5)综上所述,你怎样认识 “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 3分) 答案:( 1)事件:新航路开辟。( 1分)人物:哥伦布。( 1分,答其他航海家不给分。) ( 2)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1分)蒸汽火车、轮船的使用。( 1分,答出任意1种即可。) ( 3)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1分) ( 4)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既相互依存( 1分)
18、又相互竞争( 1分)。 ( 5) “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是生产力发展( 或 “经济发展 ”)的必然结果;经历了逐步发展、加深的过程;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1点 1分,任意 2点得 2分。) 但发展过程中伴随着野蛮性(或 “残酷性、血腥性、残暴性 ”);强国(或 “发达国家 ”)占据主导地位(或 “国与国之间不平等 ”)。(任意 1点得 1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新航路的准确识记,依据 “15世纪末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 ”“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等信息可以判断是新航路的开辟;第二小问需要结合 “美洲金
19、银产地的发现 ”,即最早到达美 洲,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新航路的开辟过程中,最早到达美洲的是哥伦布。 第( 2)问,主要考查英国的工业革命,由材料中 “英国 19世纪中期成为 世界工厂 ”等信息可推断 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绝大多数发展成果都出自英国,英国成为 “世界工厂 ”;第二小问需要结合 “交通工具革新 ”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英国工业革命中,交通工具方面的革新有蒸汽火车、轮船的使用。 第( 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准确认识,材料三中主要阐述了世界大公司的生产与采购均来自世界各国,是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体现。 第( 4)问,主要 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
20、力,依据材料中 “水果跨国公司却控制了世界 66的香蕉供应 ”“给予欧洲生产商的香蕉优惠政策,使美国公司的香蕉进入欧洲面临关税、配额和销售的障碍 ”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既有相互依存,也有相互的竞争。 第( 5)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分析与归纳的能力,解题时结合材料,围绕 “整体 ”分析归纳,既要看到在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的过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是也看到在此过程中的血腥性以及各国的不平等。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步入近代 新航路的开辟、英国工业革命;人教 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世界经济的 “全球化 ” ( 10分) 20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
21、个长达近半个世纪的 “冷战 ”,导致了世界格局的三次大变化。请回答: 材料一 图一签署凡尔赛和约 图二华盛顿会议 图三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 材料二 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 凯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 美 )杜鲁门 1945年 4月 16日致国会咨文 材料三 冷战消失了 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 摘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下 请回答: ( 1)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搜集到材料一中三幅图片,请判断该小组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什么?( 2分) ( 2)二战后美国为何能 “在世界上处于领导
22、地位 ”?( 2分)材料二反映出美国有何战略企图?( 2分) ( 3) “冷战消失 ”的标志是什么?( 2分)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所说的 “多元化特点 ”?( 2分) 答案:( 1)主题:战后世界格局(或 “国际关系 ”)(的形成或演变)( 2分) ( 2)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 2分)称霸世界。( 2分) ( 3)标志:苏 联解体。( 2分) 理解: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 “一超多强 ”的局面,( 1分)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1分)(学生若答成 “美国企图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牵制美国 ”等类似的答案:给 1分) 试题分析
23、: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准确认识,题干中三幅图片分别是 “签署凡尔赛和约 ”“华盛顿会议 ”“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 ”反映了二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因此研究的主题可以归纳为战后的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 2)问,主要考查二战后美国的发展状况,解答第一小问需要结合二战后 美国的发展概括,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美国大战战争横财,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材料二是杜鲁门主义,反映了美国称霸世界的企图。 第( 3)问,主要考查冷战及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准确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两级对峙的格局结束;材料三中的 “多元化特点 ”指的是随着两极格局的消失,世界出现了一超多强的暂时局面,世界政治格局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冷战、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