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4届中考化学专项练习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带解析).doc

    • 资源ID:311942       资源大小:58.9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4届中考化学专项练习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带解析).doc

    1、2014届中考化学专项练习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带解析) 选择题 碳单质存在形式多种,用途各不相同,下列图中体现活性炭用途的是( ) 答案: D N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少量 NO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 NO难溶于水,通常条件下极易与氧气反应。实验室收集 NO的装置是 ( ) 答案: C 实验室制取 CO2应选择的装置是( ) A B C D 答案: B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能完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是( ) A用 制取氧气 B用 制取二氧化碳 C用 制取氧气 D用 制取二氧化碳 答案: C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碳酸类饮料 B干冰 (固体二氧化碳

    2、)可用于人工降雨 C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 C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尽管很少,但对生命至关重要,它在自然界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变化。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变化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制汽水 B制 “干冰 ” C被石灰水吸收 D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 B 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 “沸腾 ”,瓶口出现大量 “白气 ”,此 “白气 ”是( ) 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

    3、滴 答案: D 有关 CO、 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由 C、 O两种元素组成 B CO有毒, CO2也有毒 C CO可做气体燃料 D CO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 C 鉴别 O2、 CO、 CO2三种气体可行简便的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B将气体分别通入石蕊试液 C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溶解性 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 答案: D 株洲晚报 2月 28日报道: “因厨房窗户紧闭, 4名年轻人深夜煤气中毒,幸好被及时抢救,均脱离危险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引起煤气中毒的主要成分是 CO2 B为了便于及时发现煤气泄漏,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

    4、C冬天用煤炉取暖时,为了防止冷空气进入,应关闭门窗 D在煤炉旁放一盆冷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答案: B 实验室制 CO2时,向盛有石灰石的锥形瓶中加入酸后,过一会儿石灰石表面几乎无气泡产生,其原因是 ( ) A没有加热 B锥形瓶上的橡皮塞漏气 C加入的酸是稀硫酸 D没有用玻璃棒搅拌反应物 答案: C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充满集气瓶的方法是 ( ) A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集气瓶 B将点燃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C将点燃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 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 答案: C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 A长颈漏斗、广口瓶、导管、酒精灯 B长颈漏斗、广口瓶、导管、集气瓶 C长颈漏斗、广口

    5、瓶、导管、水槽 D大试管、导管、量筒 答案: B 石墨可以用于化工厂中的耐酸塔,原因是石墨 ( ) A熔点高 B有滑腻感 C硬度小 D常温性质稳定,不与酸碱等反应 答案: D 下列物质中,可用来制作铅笔芯的是( ) A铁 B金刚石 C石灰石 D石墨 答案: D 关于 C60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它是一种新型的碳的化合物 B它是一种新型的碳单质 C它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D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60 答案: B 中华炭雕(主要成分是木炭)是一种集观赏与空气净化于一体的工艺品,关于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炭雕摆设要远离火种 B炭雕艺术品可以长久保存 C炭雕是轻质透明的固体 D炭雕能吸附室内有害

    6、气体 答案: C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事实 解释 A 书写档案规定必须使用碳素墨水 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B 石墨能够做电池的电极材料 石墨能够导电 C 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 焦炭具有氧化性 D 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以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制白糖 答案: C 工业制取水煤气是将碳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得到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 C+H2O(气) H2 + CO 在这个反应中,还原剂是( );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 A C B H2 C CO D H2O 答案: A; D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其中的错误有( ) A 1处 B 2处 C 3处 D

    7、4处 答案: C 确定某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时,不需要考虑的是 ( ) A反应所需药品和反应条件 B实验装置 C气体的验证 D气体的用途 答案: D 填空题 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并结合下图所示回答: (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_; _。 ( 2)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装置有 _(填装置的编号,下同)。 ( 3)实验室常用加热 NH4Cl和 Ca(OH)2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 NH3),则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 _。收集氨的装置只能用 D,而不能用 C或 E,由此可知氨气应具有的性质是_。 答案:( 1) 试管 酒精灯 ( 2) BE ( 3) A 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 实

    8、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仪器 的名称为 。 ( 2)装置 A、 B均可用来制取 CO2气体,比较两个装置,指出 A装置的一个突出优点 。 ( 3)写出用恰当试剂制取 C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 4) C装置充满水时,可作为 O2的收集装置,则 O2应从 端通入。若采用排空气法收集 O2,则 O2应从 端通入。 答案:( 1)长颈漏斗 ( 2)可以随时控制反应进行,随开随停 ( 3) 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 4) b, a 下表列出了 1 cm3活性炭在常温常压下所能吸附的常见气体的体积,试分析活性炭吸附气

    9、体的难易跟气体的哪些性质有关 。 答案:与气体的沸点有关,沸点越高,越易吸附。 探究题 在学习过程中,小雨同学提出一个问题: “碳燃烧时可能生成 CO2,也可能生成 C0,那么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也有多种可能 ” 猜想 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中: 只有 CO2 只有 CO 既 CO2,又有CO。 查阅资料 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遇 CO2无变化,但遇到微量 CO会立即变成蓝色。 方案设计 通过上述资料和已有知识,小雨初步设想用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和澄清的石灰水对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进行检验。根据小雨的设想,请你完成填空: (1)若试纸不变色,石灰水变浑浊,则只有 C02;

    10、(2)若试纸 ,石灰水 ,则只有 C0; (3)若试纸 ,石灰水 ,则既有 CO2,又有 CO。 实验验证 经过思考之后,小雨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打开弹簧夹,先通一会儿纯净、干燥的 N2; (2)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加热。 结论:小雨通过分析实验现象,确认猜想 是正确的,请你写出装置 C中发 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反思与评价 (1)该实验开始通一会儿 N2的目的是 ; (2)请从环保的角度分析该实验装置的不完善之处 。 答案: 方案设计 (2)变蓝无明显现象 (3)变蓝 变浑浊 实验验证 Ca(OH)2 + CO2 =CaCO3+ H2O 反思与评价 (1)排出装置内的空气 (2)没有尾气处理 (吸收 )装置。


    注意事项

    本文(2014届中考化学专项练习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sumcourage25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