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九年级上学期第 6单元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木材制活性炭 B石墨导电 C木炭使红墨水褪色 D用木材制筷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用木材制活性炭的过程中,有新物质 碳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石墨导电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木炭使红墨水褪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用木材制筷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A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2、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把 w克 CO2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沉淀为 x克。若先将 w克CO2经过: CO2COCO2变化 (假定无损耗 ),再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沉淀为 y克。则 x与 y的关系是 ( ) A x=y B xy C xy D无法确定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把 CO2 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由于石灰水是足量的,故通入的 CO2的质量越大,则生成沉淀的质量就越大;而 CO2COCO2的变化要经过如下反应: CO2 + C 2CO; 2CO + O2 2CO
3、2 44 56 56 88 由此可知,将 CO2COCO2的变化之后, CO2的质量会增大,故生成沉淀的质量也会增大,即 y x。故选 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本题是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 CO2经过CO2COCO2变化之后,刚开始的 CO2质量和最后 CO2质量是否有变化,如果有变化,则 CO2的质量大的,生成沉淀的质量也大。 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纳米材料被誉为 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我国在关于纳米碳管的研究居世界领先地位,在纳米碳管中,碳原子按一定方式排列,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纳米材料将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4、 B纳米碳管是用一种叫 “纳米 ”的物质制成的材料 C纳米碳管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CO2 D纳米碳管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A、根据题意 “纳 米材料被誉为 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 ”,故纳米材料将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正确; B、根据题意, “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 ”,不是一种物质,错误; C、由于纳米碳管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故其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正确; D、根据题意 “在纳米碳管中,碳原子按一定方式排列 ”,可知纳米碳管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结合所学的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的知识可知,纳米碳管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正确。故选 B 考
5、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碳的化学性质 点评:解答本题,除了要认真审题并从中找出有用信息之外,还要能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 应用,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解答。 有甲、乙、丙三种纯净物,甲是黑色固体,乙、丙为无色气体。点燃时,甲既能生成乙,也能生成丙,丙点燃也能生成乙。在以下关于这三种物质推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甲是一种化合物 B乙是一氧化碳 C丙是一氧化碳 D丙是二氧化碳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甲是黑色固体,且可燃,而常见的黑色可燃性固体主要有铁和碳,若黑色固体为碳,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气体,且一氧化碳可以继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此三种物质与题目中的转化
6、形式相符合;若黑色固体为铁,铁燃烧只能生成固体四氧化三铁,不符合题中三种物质的转化形式。故黑色固体甲为单质碳,则乙为气体二氧化碳,丙为气体一氧化碳。故选 C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换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C、 CO和 CO2都具有还原性 B用石蕊溶液可区分 CO和 CO2 C金刚石、石墨、 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性质相同 D碳具有可燃性,因此,在常温下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一氧化碳、二
7、氧化碳以及碳的性质分析。 A、 C和 CO都具有还原性,而 CO2不具有还原性,错误; B、 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而 CO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用石蕊溶液可区分 CO和 CO2,正确; C、金刚石、石墨和 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但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其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异,错误; D、碳在常温下,其化学性质较稳定,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错误。故选 B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碳的化学性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碳的单质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难度不大,理解和熟练掌握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以及碳单质的性质,是
8、解答本题的关键。 仔细观察在煤炉中燃烧的煤,你会发现有如下图所示的现象。请你指出在图中蓝色火焰处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A C O2 CO2 B 2C O2 2CO C 2CO O2 2CO D CO2 C 2CO 答案: C 试题分析: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但都没有火焰产生; CO2与 C反应转化为 CO,是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燃烧,故也没有火焰产生;只有 CO燃烧时会产生蓝色火焰。故选 C 考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点评:实验现象的描述是化学实验考查的重点,也是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依据,因此,要学会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正确表述
9、实验现象。 实验表明,不能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而能用大理石粉末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由此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 A能发生反应的物质之间是否发生反应,与反应条件有关 B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C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化学性质不同 D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组成不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对比实验分析。 A、两个对比实验中,不同的变量是大理石颗粒的大小不同,反应条件是相同的,故不能得出相关结论,错误; B、根据 “不能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而能用大理石粉末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说明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反应的进
10、行,正确; C、块状大理石与粉末状大理石,只是颗粒大小不同,即物理性质不同,但它们是同种物质,故化学性质相同,错误; D、块状大理石与粉末大理石是同一种物质,故其组成相同,错误。故选 B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等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建立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循环体系: 结合上述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是守恒的; 燃烧时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中
11、元素的种类是守恒的 ,正确; 燃烧是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故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正确; 从图示可以看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合成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这些燃料燃烧又生成了二氧化碳,因此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 的资源,正确;同时也说明 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正确。故选D 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点评:本题属于信息给予题,要学会仔细审题;当然,理清图示中的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下列有关 CO2的实验中,只能证明 CO2物理性质的实验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A、稀盐酸能与碳酸钙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会使烧杯
12、内的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不仅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还能证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的化学性质,错误; B、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 淀,故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能使瓶子变瘪,验证的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错误; C、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故验证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错误; D、倾倒二氧化碳后,杠杆右端会下沉,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只是证明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正确。故选 D 考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除了要熟记二氧化碳的性质之外,还要学会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13、,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否则属于物理性质。 金刚石、石墨、木炭和 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的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黑色固体 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三种碳单质的异同分析。 A、金刚石是无色晶体,不都是黑色固体,错误; B、因为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所以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正确; C、由于在这些单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物理性质差异较大,错误; D、因为金刚石和石墨是不同的物质,故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错误。故
14、选 B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碳的化学性质 点评:熟练掌握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图中属于有毒气体的是 (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气体的性质和一氧化碳的毒性进行分析,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进而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从而引起机体组织出现缺氧,导致人体窒息死亡,因此一氧化碳具有毒性,故 A正确,另三种气体都是无毒的。故选 A 考点:一氧化碳的毒 性 点评:本题较简单,熟记一些常见气体的性质和一氧化碳的毒性,是解题的关键。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了,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
15、瓶中间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底部 C将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 D将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及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分析。 A、 B、 C、由于二氧化碳既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实验中,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当木条熄灭时,可证明瓶口处已经有 CO2了,即证明此时瓶内也充满了 CO2;如果把木条放在瓶内,则只能证明木条所放位置有 CO2,不能说明瓶中充满了 CO2; D、将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但不能证明二氧化碳是否已经集满,错误。故选 C 考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16、本题是对二氧化碳的验满的考查,熟记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掌握验满的基本操作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列表示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 A人工增雨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制纯碱、化肥 D灭火器灭火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A、人工增雨中的原理是,利用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液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利用的只是物理性质,错误; B、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把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及叶绿素等条件下,转化成氧气和淀粉,发生了化学变化,利用的只是化学性质,错误; C、利用
17、二氧化碳制纯碱和化肥,发生了化学变化,利用的只是化学性质,错误; D、二氧化碳灭火,既利用了二氧化碳 “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 ”这一化学性质,又利用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正确。故选 D 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除了要熟记二氧化碳的性质之外,还要学会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否则属于物理性质。 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大气污染物 B都能与水反应 C都能还原氧化铜 D都能通过碳与氧气反应制得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
18、质分析。 A、一氧化碳有毒,是空气的污染物;但二氧化碳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属于大气污染物,错误; 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而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A 错误;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还原氧化铜;而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不能还原氧化铜,错误; D、碳在空气或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正确。故选 D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的异同,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美国首颗 “嗅碳 ”卫星在 2009年 2月 24日在发射升空过程中因运载火箭出现故障坠毁,这颗卫星的主要任务是绘
19、制全球二氧化碳循环地理分布图。下面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 C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消耗途径是植物的呼吸作用 D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热,因而用作制冷剂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A、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正确; B、植物 的光合作用,是把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及叶绿素等条件下,转化成氧气和淀粉,正确; C、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消耗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而不是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同样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错误; D、二氧
20、化碳的固体俗称干冰,由于干冰升华会吸收热量,故可做制冷剂,正确。故选 C 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的性质 点评:本题考查二氧化的来源、消耗及其性质,熟记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填空题 现有含碳物质: 金刚石, 石墨, CO, CO2, Na2CO3,已见有报道的还有: C60, C3O2, C4O3, C5O2, C12O9等。 ( 1)其中属于碳单质的有 ,属于碳氧化物的有 (均填序号)。 ( 2)根据 CO与 CO2两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中碳元素或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的变化与反应物的关系,确定 C3O2转化成 CO2的另一反应物,类推写出 C3O2完全转化为 CO2的化学方程式:
21、 。 答案:( 1) ; ( 2) C3O2+2O2 3CO2 试题分析:( 1)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来判断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金刚石、 石墨、 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属于单质;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 CO, CO2, C3O2, C4O3, C5O2, C12O9 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故都是碳氧化物。 ( 2)根据 CO 与 CO2两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可知, COCO2需要氧气参加反应,CO2CO需要 C参加反应,故 C3O2转化成 CO2的另一反应物应是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3O2+2O2 3
22、CO2。 考点: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方法,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物质组成,然后再根据各类物质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今有 A、 B、 C、 D、 E五种装置如下图所示。 按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所选装置用其代号字母表示 )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的加热分解来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选用 _,收集装置选用 _,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时,发生装置选用 _,收集装置选用 _,该制取二氧化碳的化 学方程式为 _。 (3)硫化氢是一种无色且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
23、,可形成一种酸溶液 氢硫酸。实验室用硫化亚铁跟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试回答: 硫化氢气体具有臭鸡蛋气味,这是硫化氢的 _(填 “物理 ”或 “化学 ”)性质。 实验室制取 H2S气体时,发生装置应选用 _,收集装置应选用_(填仪器编号 )。 答案:( 1) A ; C或 E ; ( 2) B; C; ( 3) 物理 B; C 试题分析:( 1)由于实验室用 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同时,还生成了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 K2MnO4 +MnO2 + O2;由于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所以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属于 “固体加
24、热型 ”,故发生装置要选用 A;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C 或排水法 E 来收集。 ( 2)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同时还生成氯化钙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 + 2HCl = CaCl2 + CO2+ H2O;所以属于 “固液不加热型 ”,故发生装置要选用 B;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且能溶于水,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 C。 ( 3) 硫化氢气体具有臭鸡蛋气味属于物质的味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所以属于物理性质; 根据题意,实验室用硫酸亚铁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反应时不需要加热,所以发生装置
25、应选 B;由于氯化氢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可与水形成氢硫酸,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 C。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 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点评:熟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原理和操作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此外,本题的重点是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取方法,要学会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制取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的大小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 为证明木炭在一定条件下燃烧的产物中既有 CO2,也有 CO,可以先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 ,证明有 CO
26、2存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接着将气体干燥后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观察到 ,即证明有 CO存在。 答案: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CO2 Ca(OH)2=CaCO3 H2O 黑色粉末变红 试题分析:由于 CO2能与澄清石灰水( Ca(OH)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故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Ca(OH)2=CaCO3+H2O; 由于 CO具有还原性,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使黑色的氧化铜还原成红色的铜,故可观察到黑色粉末变红。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 CO2和 CO的检验方法,熟记各自相关的化学性质及反应的现象,
27、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请你根据下图所示回 答下列问题: ( 1)上图所寓示的含义是: ( 2)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 3)为了减缓温室效应,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身边做起,比如说纸张双面使用。纸张双面使用和减缓温室效应之间的关系是: ( 4)请你再举二件你可以做到的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的事情。 答案:( 1)全球变暖或地球变暖 ( 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造成 ( 3)节约纸张,就可以节约造纸所消耗的能源,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或节约用纸,就可以减少造纸所需木材用量,从而保护森林,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 4)植树造林、不使用一次性木筷、用电子贺卡代替纸质贺卡 试题分析:(
28、1)通过图示可知,地球正变的越来越热,这都是因为温室气体在大气中好像形成了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使地球表面变热起来。 ( 2)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地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而这些燃料燃烧后会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从而造成地球变暖。 ( 3)纸张双面使用,就是节约造纸所消耗的能源,也就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由于节约了木材,树木多了 也就增加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 4)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因为发电烧煤,少开汽车等;另一方面要保护好森林和海洋,
29、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造纸要使用木材,不践踏草坪等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点评:熟记二氧化碳的对环境的两方面影响,尤其是二氧化碳所造成的温室效应,以及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等,结合所学的有关知识和技能进 行解答即可。 把下列各物质与其对应的主要用途用线连接起来。 A石墨 填充滤毒罐、用于冰箱去味剂 B金刚石 可作电极材料 C活性炭 用于冶炼生铁 D焦炭 可用于裁割玻璃 答案: A ( 2); B( 4); C( 1); D( 3) 试题
30、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判断。 A、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故可以用于制作电极( 2); B、金刚石的硬度是最大的,故可以用来切割玻璃( 4); C、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故常用于填充滤毒罐,或用于冰箱去味剂( 1); D、焦炭具有还原性,故可以用来冶炼 金属( 3)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点评: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解答本题就要理解和熟练掌握各物质的性质,并能根据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物质的用途。 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石墨是自然界里最软的物质之一,他们都是由碳元素所形成的不同的单质,造成这种物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的原因是_;同样的道理,你能
31、不能写出,造成 CO和 CO2这两种物质化学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答案:原子排列不同 ; 分子构成不同 试题分析:金刚石中碳原子是以正四面体的结构形式存在的,而石墨中的碳原子是以正六边形的层状形式存在的,层与层之间以微弱的分子力结合,故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的物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且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由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点评:解答本题,就要理解和熟练掌握物质的微观构成方面的知识,并能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32、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正确 的结论。 计算题 国家在建造水立方时用了含铁 11200吨的钢材,若这些钢材是 通过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得到的,则至少需要氧化铁的质量为多少吨?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O + Fe2O3 2Fe + 3CO2) 答案:吨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结合题给的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铁的质量,以及方程式中铁与氧化铁的质量比,可以计算出氧化铁的质量。 解:设需要氧化铁质量为 x 3CO + Fe2O3 2Fe + 3CO2 160 112 x 11200吨 160 112 x 11200吨 解得, x= 16000吨 答:需要氧化铁的质量为 16000吨。 考点:根
33、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本题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类问题中的简单计算,完整的计算步骤、规范的书写格式,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某钙片的标签如右图所示,可知此钙片成分中只有碳酸钙含有钙元素。 执行标准: GB1413-99 主要成分:碳酸钙 含钙量:每片含钙 0.75g 每瓶 50片,重 40 g (中外合资 xx公司出品 ) 请通过计算说明此标签中的含钙量是否错误。 (2)为测定其真实的含钙量,小东每次取 10片钙片放入已称量的含足量盐酸的烧杯中,发生的化 学反应是; CaCO3+2HCl CaCl+H2O CO2,充分反应后再称取烧杯和剩余物的总质量。小东做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 物质的
34、质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反应前:烧杯 +盐酸 22 g 22 g 22 g 22 g 10片钙片 8 g 8 g 8 g 8 g 反应后:烧杯十剩余物 26.7 g 26.5 g 26.9 g 26.7g 请列式计算每片此钙片含碳酸钙的质量。 请列式计算每片此钙片的含钙量,并建议厂家如何改标签。 答案: 试题分析: (1)先计算出碳酸钙( CaCO3)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再计算出每片钙片中含有钙元素的质量,最后与标签中的含钙量相比较,判断此标签中的含钙量是否错误。 本品若为纯碳酸钙,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40%,则每片含钙量 = 40%=0.32g,因此本品每片不可能含钙
35、 0.75g,此标签中的含钙量错误。 ( 2) 根据题意,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烧杯和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烧杯和剩余物的质量 =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使用三次实验的平均值);然后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即 10片钙片的质量),进而计 算出每片此钙片含碳酸钙的质量。 解: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 =22g+8g-26.7g=3.3g, 设 10片钙片含碳酸钙的质量为 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3.3g 100: 44 =x: 3.3g 解得, x=7.5g 因此每片此钙片含碳酸钙的质量为 7.5
36、g10=0.75g。 根据每片此钙片含碳酸钙的质量,计算出每片此钙片中钙元素的质量,然后提出更改标签的合理建议。 每片此钙片的含钙量为 0.75g40%=0.3g, 所以,应建议厂家将含钙量 “每片含钙 0.75g”改为 “每片含钙 0.3g”。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此题是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主要是利用图表及反应方程式来分析和解决化学计算中的有关问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利用表格找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再利用相关的化学反应,并依据已知量对未知的应求量进行求解计算即可。 简答题 把经过烘干的过量的木炭粉和少量的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平铺在硬质
37、试管底部,并将硬质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用酒精喷灯加热,同时用导管将生成的气体导出(如右图所示)。 请你对导出的 气体成分进行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 1)猜想:导出的气体可能是 (只写出一种猜想); ( 2)实验操作: ; ( 3)实验现象预测: ; ( 4)根据你的探究结果,写出在探究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猜想一:( 1) CO2( 2)将导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4) CO2 + Ca(OH)2 = CaCO3+H2O 猜想二:( 1) CO( 2)将导出的气体点燃;(或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后,再将气体点燃)( 3)气体能燃烧,
38、火焰呈蓝色并放出热量( 4) 2CO + O2 2CO2猜想三: CO2和 CO( 2)先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后,再将气体点燃(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能被点燃,火焰呈蓝色并放出热量( 4) CO2 + Ca(OH)2 = CaCO3+H2O; 2CO + O22CO2 试题分析:( 1)根据题意,在高温下,碳还原氧化铜生成二氧化碳,而生成的二氧化碳又可以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生成的一氧化碳又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由于不确定相关物质的质量,故可能是 CO或 CO2或 CO和 CO2。 ( 2)由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可以还原氧化铜(或利用其可燃性),故可把导出的气体
39、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然后干燥气体,再通过灼热氧化铜(或点燃)后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来观察。 ( 3)若有 CO2存在,则先通入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之则不变浑浊;若有CO的存在,则黑色氧化铜变红(或气体被点燃,产生蓝色火焰),同时后通入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之则不产生相关现象。 ( 4)由于 CO2能与澄清石灰水( Ca(OH)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Ca(OH)2=CaCO3+H2O;由 于 CO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CO Cu+CO2;由于 CO具有可燃性,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 + O2 2CO2。 考点: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检验,二氧化碳的检验,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检验,熟记二者的性质,然后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去检验即可,但检验时要注意先后顺序,防止检验时得出错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