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安徽桐城卷)地理(带解析) 选择题 近年来,合肥市赴桐城旅游的人数增长较快,读图完成以下小题。 【小题 1】桐城市位于 亚洲东部地区 中国西部地区 安徽省东南部地区 安庆市北部地区 A B C D 【小题 2】与合肥市相比,桐城市 A纬度较高 B夏季白天时间较长 C距广州较远 D冬季夜晚时间较短 【小题 3】从我国行政区划上看 A与安徽省同级的行政区有 33个 B安庆市属于一级行政区 C桐城市属于第三级行政区 D桐城市属于县级行政区 【小题 4】桐城市吸引合肥游客的原因有 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主要地形为山地,自然风光秀丽 临近合肥,交通便利 工业不发达,
2、环境污染轻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D 【小题 4】 C 【小题 1】桐城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所属地区为安徽安庆市。根据 “上北下南 ”的方向辨别方法判断:位于亚洲东部地区,中国中东部地区;安徽省的中部偏西南;安庆市的东北。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小题 2】根据图示:桐城较合肥的纬度低,所 以夏季白昼时间短,冬季黑夜时间短,距离广州较近。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小题 3】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为省(自治区)、县、乡。与安徽省同级的省级行政区有 34个,桐城市属于县级行政区,为第二级行政区划。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 4】能够吸引游客的重
3、要因素是旅游资源丰富,桐城市的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是桐城派的发源地;桐城与合肥的距离较近,交通便利,能够吸引合肥的游客。桐城属于文化旅游名城,与自然风光的秀丽无关。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乡土地理;地理位置的判断;我国的行政区划。 2009年 1月 27日,我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 昆仑站( 8025S, 7707E)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地区(海拔约 4000米)胜利建成。读图,完成以下小题 【小题 1】南极昆仑站建站的主要困难体现在 建筑材料、设备将面临低温严寒的巨大考验 工作人员面临高原缺氧的考验 极夜施工需要人工照明 紫外线辐射强 A B C D 【小题 2】图中三个科考站
4、地理位置差异表现为 A从南到北依次是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 B长城站在东半球,中山站和昆仑站在西半球 C按距离北京从近到远依次是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 D按照纬度从低到高依次是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 【小题 3】昆仑站建成时 A南美洲南部地区河流进入枯水期 B欧洲西部地区春暖花开 C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区进入多雨季节 D印度半岛盛行西南季风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1】南极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酷寒、干燥、烈风。所以建筑材料、设备将面临低温严寒的巨大考验;昆仑站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地区(海拔约 4000米),海拔高,大气稀薄,所以工作人员面临
5、高原缺氧的考验;施工建设是位于南极的极昼期,所以不需要人工照明;海拔高,大气稀薄,所以紫外线强。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小题 2】利用经纬网判断地理方向,南极点是地球的最南方,所以从南到北依此为昆仑站、中山站和长城站;东半球的范围是 20W向东到 160E,西半球的范围是 20W向西 160E,则长城站位于西半球,中山站和昆仑站在东半球;距离北京最近的为中山站,汽车为昆仑站,最远的为长城站;按纬度高低,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纬度最低,昆仑站最靠近南极点,纬度最高。所以本 题选择 D选项。 【小题 3】昆仑站建成时为 1月 27日,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则南美洲南部地区河流进入丰水期;
6、欧洲西部地区气温较低;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区进入多雨季节;印度半岛盛行东北风。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极地自然环境的特征和科学考察。 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改革开放以来,该地柑橘园、水稻田逐渐转变为工业园区,据此完成以下小题。 【小题 1】图中甲村西北主要地形类型为( ) A山地 B丘陵 C盆地 D高原 【小题 2】若图中有条小河,则其落差不可能超过 A 300米 B 400米 C 500米 D 600米 【小题 3】甲乙两村下列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A两村实施退耕还林 B甲村人口向乙村集中,恢复柑橘种植 C甲村由乡村转变为城镇 D乙村工业迁甲村,恢复水稻生产 【小题 4】该
7、地所在省区简称可能为 A浙 B滇 C鲁 D闽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4】 A 【小题 1】根据指向标判断甲村西北海拔较高,从 100米上升到 500米左右,最高海拔小于 600米,大部分区域海拔小于 500米,地势有起伏,所以主要为丘陵地形;山地大部分海拔高于 500米,盆地地形四周高,中央低,高原海拔一般高于 1000米。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小题 2】图中海拔最高的海拔位于 500-600米,最低处的海拔为海平面,为 0米,所以相对高度落差为 500-600米,落差不可能超过 600米。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 3】图示甲村海拔低于
8、100米,地形平坦开阔,适宜发展种植业,有可能发展为城镇;乙村位于山坡,适合退耕还林,可以发展经济林木的种植,不适合种植水稻。乙村人口可以向甲村迁移,恢复乙村附近的生态环境。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小题 4】根据该地种植柑橘和水稻,则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该地地形以丘陵为主,所以该地可能为浙江省,简称为浙。滇为云南省的简称,位于云贵高原上;鲁为山东省简称,位于北方地区;闽为福建省的简称,山地比重大。所以本题选项 A最为合适。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读图回答以下小题 【小题 1】图中四种气候类型中,降水季节变化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 2】图中
9、四种气候类型中,分布纬度最低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 3】图中四种气候 类型中,夏季炎热干燥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 4】图中四种气候类型中,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为其重要成因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3】 C 【小题 4】 D 【小题 1】根据图中的降水柱状图分析降水的季节变化。图中甲全年多雨;乙地 11月到次年 5月降水量非常少,而 6到 10月降水集中,雨量大,所以季节变化大;丙、丁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大,但是比乙地小。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小题 2】根据图中的气温曲线判断四种气候的分布纬度。图中甲乙两地全年
10、高温,位于热带,纬度较低,其中甲为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附近,纬度最低;乙为热带季风气候,分布的纬度较甲地高,但是比丙、丁低;丙位于亚热带,丁位于温带,丁纬度最高。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小题 3】根据图示:图中丙地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少,所以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的地中海气候。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小题 4】图中丁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受来自于海洋水汽的影响降水较多,冬季受来自于陆地气流影响,降水少,受海陆热力性质差 异影响显著。其中乙为热带季风气候,是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
11、型的判断和成因。 和我国相比较,日本 A人口密度较大 B人口增长较快 C矿产资源丰富 D草原面积广大 答案: A 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是 A多火山,岩浆活动频繁 B地处亚洲与太平洋交接处 C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D地处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答案: C 2013年 4月 19日,在日本千岛群岛附近发生 7 2级地震(震中: 46 3N,东经 150 8E) 【小题 1】图中四地离震中最近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 2】图中四地位于印度洋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 3】 12月份,图中四地近地面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小题 1】 A
12、【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1】根据纬度向北增大为北纬,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则四地的经纬度分别是:甲( 30N, 140E);乙( 30N, 80E);丙( 0, 120E);丁( 30S, 100E)。地震震中位于( 46 3N, 150 8E),所以甲地距离震中最近。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小题 2】图中甲地位于太平洋;乙地位于青藏高原;丙地位于太平洋;丁地位于印度洋。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小题 3】 12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为北半球的冬季,北半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甲乙两地纬度接近,但是乙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所以气温低。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考点:本
13、题考查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我国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综合题 读中国区域地理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20分) ( 1)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在 _一线;该线还是我国 _气候和 _气候的分界线。( 4分) ( 2) A地区海拔多在 _米以上,地势高,形成独特的 _景观; C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_。 D 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 _。王小明同学中考结束后,乘坐火车从 B地区到北京旅游,可以选择的铁路线是_线和 _线。( 6分) ( 3)简述 B地区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10分) 区位因素: 人文因素: 政策因素: 答案: ( 1)秦岭 淮河 亚热带季风 温带
14、季风 ( 2) 4000 高寒 荒漠化 林地 京广 京九 ( 3)濒临港澳台、东南亚;交通便利;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是全图著名的侨乡;国家改革开发的政策 ( 1)秦岭 -淮河一线主要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 0 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 2) A地区是青藏地区,海拔多在 4000米以上,地势高,形成独特 的高寒景观; C为我国的西北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 D为东北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林地。连接北京和
15、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南北纵向铁路有京广线和京九线。 ( 3) B地区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是:区位因素:濒临港澳台、东南亚、交通便利。人文因素: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政策因素:国家开放的政策。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上。( 20分) ( 1)俄罗斯地跨欧亚两大洲,位于其境内的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_山脉、_河。( 4分) ( 2)左图中 、 、 三条河流的流向是 _,由此可以推断出该区域的地势特点是 _。( 4分) ( 3)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属于 _气候。俄罗斯主要的农业区位于东欧平原的 _流域和 _流域。( 6分) ( 4)从右图可
16、以看出俄罗斯货物周转量居第一位的运输方式是 _;俄罗斯向欧盟供应天然气,主要采用的运输方式是 _运输。俄罗斯客运最主要的两种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和 _运输。( 6分) 答案: ( 1) 乌拉尔 乌拉尔 ( 2)自南向北 南高北低 ( 3)温带大陆性 伏尔加河 顿河 ( 4)管道 管道 公路 ( 1)俄罗斯地跨欧亚两大洲,位于其境内的两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 ( 2)根据图示:甲图中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这三条河流的流向是自南向北,由此可以推断出该区域的地势特点是南高北低。 ( 3)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俄罗斯主要的农业区是位于东欧平原的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 (
17、4)根据乙图:俄罗斯货物周转量居第一位的运输方式是管道运输;俄罗斯向欧盟供应天然气,主要采用的运输方式是管道运输。俄罗斯客运最主要的两种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 考点:本题考查俄罗斯的概况。 读中东某资源输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上。( 20分) ( 1)中东处在联系 _洲、非洲和欧洲,沟通大西洋和 _洋的枢纽地位。( 4分) ( 2)中东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 _,主要分布在 _及其沿岸地区。与该资源形成鲜明的对比,因为气候 _,中东的 _资源匮 乏。( 8分) ( 3)中东该种矿产资源,往东经过 _海峡( 位置),输往日本;往西经过 _运河( 位置)或绕过非洲南端 _(地名),输往西欧和_( 国家)。( 8分) 答案: ( 1)亚 印度 ( 2)石油 波斯湾 干旱 水 ( 3)马六甲 苏伊士 好望角 美国 ( 1)根据图示:中东处在联系亚洲、欧洲和非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 ( 2)中东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由于该区域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与该资源形成鲜明的对比的 是水资源匮乏。 ( 3)根据图示:中东丰富的石油资源,往东经过六甲海峡输往日本;往西经过苏伊士运河或绕过非洲南端好望角,输往西欧和美国。 考点:本题考查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石油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