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3-2014学年辽宁大石桥水源二中初二上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

    • 资源ID:309479       资源大小:62.37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3-2014学年辽宁大石桥水源二中初二上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

    1、2013-2014学年辽宁大石桥水源二中初二上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水生动物中,哪一种是脊椎动物? A海马 B虾 C海蜇 D螃蟹 答案: A 试题分析:对动物进行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如海马,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如虾、海蜇、螃蟹等。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动物的分类,解答此题需要熟知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柱。 在冷藏的条件下,水果的保鲜时间长,对这种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温度降低,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B温度降低,水果呼吸

    2、作用比较弱 C温度降低,水果散失水分比较少 D温度降低,微生物根本不能生活 答案: D 试题分析:温度能影响呼吸作用,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在生产实践上贮藏蔬菜和水果时应该适当降低温度,使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可延长保鲜时间,温度降低,抑制微生物的繁殖,而不是微生物根本不能生活,温度降低,水果的蒸腾作用减弱,因此水果散失水分比较少,起到保鲜作用,故 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意在考查对植物的呼吸作用受温度影响的理解。 下列环境中,活细菌数目相

    3、对 较多的是 A用香皂洗过的双手 B夏季茂密的树林中 C火车站候车室中 D充满高温高压水蒸气的高压锅内 答案: C 试题分析:细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不同的细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如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由于双手接触的东西多,携带的细菌就多,但用香皂洗过后,消毒杀菌,双手活细菌相对较少,夏季繁茂的树林中,真菌相对较多,火车站候车室内,是人口密集的地方,活菌分布较多,充满高温高压水蒸气的高压锅内由于温度较高,不适于细菌生长,因此细菌最 少,故 C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菌的分布,解答此题需要了解细菌的生存条件,联系实际

    4、进行分析。 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配制培养基 接种 高温灭菌冷却 恒温培养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因此首先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可以用牛肉汁加琼脂熬制,然后把培养基和所有用具进行高温灭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为防止高温杀死细菌、真菌,要等冷却后,再进行接种,接种后放在温暖的地方进行恒温培养,故 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意在考查学生进行实验的操作能力,解答此题需要熟记细菌、真菌的培养方法。 在推铅球的准备过程中,上臂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活动状态是 A同

    5、时收缩 B舒张、收缩 C同时舒张 D收缩、舒张 答案: D 试题分析: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在掷铅球时,处于伸肘状态,即 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解此类题时,可

    6、以拿自己做“模特 ”进行现场 “实验 ”,然后从中获取信息达到解题的目的。 下列行为不属于动物传递信息方式的是 A乌贼用腕足捕捉食物 B萤火虫发光 C狗沿途撒尿 D蜜蜂跳 “8”字摆尾舞 答案: A 试题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 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狗撒尿,是通过气味告诉其它狗这是我的地盘,不要靠近,长尾猴发现蛇时惊叫是通过声音告诉同伴有危险快跑,

    7、萤火虫是利用闪光(灯语)进行交流的,有一种萤火虫,雄虫之间为争夺伴侣,它们甚至能发出模仿雌虫的假信号,把别的雄虫引开,好独占雌虫,因此都属于群体中的信息交流,而乌贼用腕足捕捉食物是捕食行为,不是群体内的信息交流。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群体中的信息交流,解答此题需要理解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 具有社会行为的一组动物是 蚂蚁 菜粉蝶 苍蝇 蜜蜂 黑猩猩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营社会行为的动物一般有明确的分工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如:在白蚁的群体中,包括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其中工蚁一般为群体中最小的个体,但数量最多,为没有生殖能力的雌性白蚁,工蚁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

    8、伺喂幼蚁及蚁后等;兵蚁主要是保卫蚁穴,雌蚁的职能是产卵,雄蚁负责和雌蚁交配,如黑猩猩群体中有首领 -雄猩猩,负责指挥、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其他成员必须服从首领,所以题干中营社会行为的动物有 蚂蚁 蜜蜂、 黑猩猩。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社会行为的特点,解答此题需要掌握营群居生活的动物满足具有明确的分工和有森严的等级制度等动物行为的特点。 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动物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重要意义 B动物行为有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之分 C学习行为没有遗传因素的作用 D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因素决定的行为 答案: C 试题分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9、,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并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而学习 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 “学习 ”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动物通过运动可以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有利于寻找食物和配偶、逃避敌害等,即有利于种族的繁衍和个体生存。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动物行为的有关知识,解答此题需要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动物行为的获得途径和特点。 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蚯蚓走迷宫 B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在池塘边喂金鱼 C大山雀偷饮牛奶 D成年黑猩猩堆叠木箱取高处的香

    10、蕉 答案: B 试题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 “学习 ”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偷饮牛奶、成年黑猩猩堆叠木箱取高处的香蕉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喂金鱼,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解答此题需要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动物行为的获得途径和特点。 人体完成一个动作不仅依 靠运动系统,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完成一个动作的正常生理活动顺序是

    11、 骨骼肌收缩 肌肉附着的骨受到牵拉产生动作 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解答此题需要理解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在观察蚯蚓运动的过程中,要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这样做的意义是 A维持蚯蚓正常的呼吸

    12、B因为蚯蚓通过体表吸收水分 C有利于蚯蚓自由蠕动 D维持蚯蚓体内的水分平衡 答案: A 试题分析: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在实验过程中,随时用沾水的棉球轻擦蚯蚓的身体,其目的是保持蚯蚓的体表湿润,维持其正常的呼吸。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蚯蚓的呼吸,解答此题需要熟知蚯蚓是用湿润的体表呼吸的。 体温恒定有利于动物的区域分布,生存和繁衍,下列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是 A麻雀和螳螂 B家鸽和蜥蜴 C梅花鹿和蚯蚓 D朱 和海豹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动

    13、物的体温是否恒定可以把动物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体温恒定,属于恒温动物,软体动物、腔肠动物、甲壳动物、昆虫类的体温不恒定,属于变温动物,所以麻雀、家鸽、梅花鹿、朱 和海豹属于恒温动物,螳、蜥蜴、蚯蚓属于变温动物。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动物的分类,解答此题需要熟知只有鸟类和哺乳类动物是恒温动物。 狼、老虎和狮子都是同学们熟悉的食肉动物,他们的牙齿的特点是 A臼齿发达 B门齿发达 C犬齿发达 D犬齿退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草食性动物没有犬齿,肉食性动物具有犬齿,门齿 长在上下颌的中央部分,形状像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长在上下颌的两侧,有宽阔的咀嚼面,适于磨碎食物,犬齿尖锐锋

    14、利,适于撕裂肉食,狼、老虎和狮子都是食肉动物,具有犬齿。 考点:哺乳动物牙齿的分化,解答此题需要熟知动物的食性,根据食性来判断牙齿的分化。 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是胎生,对动物的意义是 A降低出生个体的数目 B使后代个体的体质增强 C提高后代的成活率 D增加后代个体的数目 答案: C 试题分析:哺乳动物在繁殖期间哺乳动物雌雄交配,雄性的精子进入雌性的体内,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在雌性动物的子宫内发育形成胚胎,胚胎在母体的子宫内,通过胎盘和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发育成胎儿,胎儿从母体生出来,这种生殖方式叫胎生,刚出生的幼体身上无毛,眼睛没有睁开,不能行走,只能靠母体的乳汁生活,叫哺乳,所以称为哺

    15、乳动物,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增强了对陆上生活的适应能力。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意在考查学生对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的掌握。 下列是 同学们熟悉的一些空中飞行的动物,其中不属于鸟 类的是 A家鸽 B家燕 C麻雀 D蝙蝠 答案: D 试题分析:家鸽、家燕、麻雀体表被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都属于鸟类,而蝙蝠的生殖特点是: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故 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鸟类的特征,意在考查学生对鸟

    16、类和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的掌握。 综合题 下图是肌肉协作关系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每空 1分,共 6分) ( 1)当上肢伸肘时,( ) _收缩,( ) _舒张。 ( 2)屈肘动作符合杠杆原理,起支点作用的是( ) A肘关节 B骨 C骨骼肌 D骨骼 ( 3)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至少是由 _组肌肉相互配合共同完成。 答案:( 1) b 肱三头肌 a 肱二头肌( 2) A (3)两 试题分析: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17、,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图甲表示屈肘动作,图乙表示动 作伸肘, a肱二头肌, b肱三头肌,屈肘时, a肱二头肌收缩, b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 a肱三头肌收缩, b肱二头肌舒张。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难度一般,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

    18、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解此类题时,可以拿自己做“模特 ”进行现场 “实验 ”,然后从中获取信息达到解题的目的。 ( 13分)下图是细菌的结构示意图,你能根 据已有知识完成下列问题吗?试试看。 (1)请你写出图中各结构的名称。 2 , 5 , 6 , ( 2)图中 1的作用是 ; 6的作用是 。 ( 3)与植物细胞相比,大多数的细菌不含 , 不能进行 作用,所以不能自己制造 ,营养方式为 。它是生态系统的 。 答案:( 1)细胞壁 DNA 鞭毛 ( 2)保护细菌 运动 (3)叶绿体 光合 有机物 异养 分解者 试题分析:( 1)由图示可以看出

    19、: 1是荚膜, 2是细胞壁, 3是细胞膜 4是细胞质, 5是 DNA集中区域, 6是鞭毛。 ( 2)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 胞质和 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些细菌具有一些特殊结构是荚膜、鞭毛,如 1荚膜对细菌有保护作用, 6鞭毛可以运动。 ( 3)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叶绿体,因此细菌与植物细胞相比,细菌没有的结构是真正(成形)的细胞核、液泡和叶绿体等,因为没有叶绿体,所以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营养方式为异养型,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菌的结构,意在考查学生对细菌细胞的结构的掌握程度,可结合细菌的细胞结构图进行记忆。 (

    20、8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有一只信鸽为了把情报送到总部,在 双脚被炸弹炸飞的情况下,忍痛飞了回去,但在它完成任务后不久就死去了,人们把它的身体做成了模型以纪念它。其实,信鸽很早就有 “军中不会说话的特殊兵种 ”的美称。 请根据以上材料,归纳信鸽有哪些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适于飞翔生活。 ( 1)家鸽的体形为 型,这种体形可以减少飞行时的 ,它的身体可分为头、劲、躯干、尾和四肢五部分。前肢变成 ,全身除喙和足以外,其它部分都被覆着 。 ( 2)家鸽用 呼吸,并有薄壁的 辅助呼吸。 ( 3)观察家鸽的骨骼,可以发现 很突出,长骨 (填 “中空 ”或 “实心 ”)。 答案:( 1)流线 空气阻力 翼 羽

    21、毛 ( 2)肺 气囊 ( 3)胸骨 中空 试题分析:家鸽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与飞行生活相适应,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小飞行时的阻力,前肢变成翼,翅膀展开呈扇形,翼是飞行器官,体内有发达的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长骨中空,充满空气可减轻体重,便于飞行,胸骨发达,有龙骨突,附着着发达的胸肌,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鸟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直肠很短,粪便随时排出体外,能减轻飞行时的体重,利于飞行,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 考点:本题考查的 是鸟类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鸟类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考试的重点,注意理解和掌握,可结合着鸟类

    22、的主要特征来帮助理解。 ( 6分)当香蕉被挂在高处,黑猩猩徒手拿不到时,它会尝试着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试分析回答: ( 1)黑猩猩的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 ( 2)刚出生不久的幼猩猩能否完成这种行为? 。 ( 3)幼猩猩要完成这种行为,需要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 而获得。 ( 4)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 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在 因素的基础上建立的。 ( 5)学习行 为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义? 答案:( 1)学习 ( 2)不能 ( 3)学习 ( 4)遗传 遗传 ( 5)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试题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23、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 1)黑猩猩的这种行为是在后天的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因此属于学习行为; ( 2)刚出生不久的幼猩猩因为生活经验不足,学习能力差,因此不能完成 这种行为; ( 3)幼猩猩要完成这种行为,需要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学习而获得; ( 4)由分析可知: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建立的 ( 5)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生存和繁衍,学习是指动物在

    24、成长过程中,通过经验的影响,发生行为的改变或形成新行为的过程。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解答此题需要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动物行为的获得途径和特点。 探究题 探究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探究小白鼠走迷宫取食活动是属于先天性 行为还是学习行为。小白鼠能够在穿过迷宫后,到达存放食物的终点,这一动作的完成,随着完成次数的增加,越来越熟练,走完迷宫的时间也越来越短。这一活动的完成是小白鼠以来嗅觉反射完成的先天性行为,还是通过多次练习形成的学习行为。 ( 1)在以上的探究实验中,你提出的问题是: ( 2)你作出的假设是: ( 3)在制定计划时,应注意的是,要做两套同样的迷宫,一个用于小

    25、白鼠走迷宫训练,对小白鼠每一次走迷宫的 进行纪录。当小白鼠可以顺利地从始点到终点后,更换新的迷宫,再放出同一只小白鼠,看小白鼠是否能顺利地到达终点,这样做的目的 是证明小白鼠是靠 寻找到正确路线的,而不是靠 。 答案: 试题分析:该实验探究的是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所以提出问题:小白鼠走迷宫取食活动是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针对问题作出假设:小白鼠走迷宫取食活动可能是学习行为,小白鼠走 “T”字形迷宫的行为是小白鼠走T字形迷宫的行为是小白鼠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 “学习 ”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为学习行为,为了实验更准确,多次进行实验。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动物的行为,意在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基本环节的掌握。


    注意事项

    本文(2013-2014学年辽宁大石桥水源二中初二上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testyield36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