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学年江苏省仪征市大仪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一位哲人指出: “首先,我们培养习惯。后来,习惯塑造我们。 ”这句话强调了 A习惯的重要性 B习惯可有可无 C我们应养成劳动的习惯 D习惯影响大脑发育 答案: A 试题分析:美国心理学巨匠威廉 詹姆士说: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就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当习惯成了一种自然,习惯一小步,人生将会迈出一大步。因为培养好习惯,就是在寻找成功的方法。题干的观点强调了习惯的重要性, A正确; B说法错误; C材料没有体现 “劳动 ”;
2、 D与题意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习惯的重要性。 相信自己,为梦想插上翅膀,努力就有可能 23 岁的无臂钢琴师刘伟,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上,用脚演奏了最动听的旋律,用事实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 孩的奇迹。这一故事启示我们 要从容应对挫折,磨砺坚强意志 理想是一成不变的,要为之献身 要扬起自信的风帆,做自立自强的中国人 理想的实现是个艰苦奋斗的过程,需要脚踏实地,全力以赴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刘伟没有了双臂,遭遇了人生中的重大挫折,但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从容面对挫折,依靠坚强的意志力,用脚演奏钢琴,让世界为之动容,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正确; 理想是一成不变的说法错误,理想会随着形势
3、、实际的变化而变化。该题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磨砺坚强意志实现理想。 人们都说 “父母之爱是伟大的 ”,这是因为父母 A在生活上对我们的关心 B辛勤劳动供我们读书 C告诫我们在外面不要惹事 D养育了子女的身体,塑造了子女的灵魂 答案: D 试题分析:父母不仅从生活上无微不至地抚养、照顾我们,教给我们基本的生活技能,还从思想品德上关怀、教育我们,引导我们确立人生的目标,教我们如何做人,故父母之爱是伟大的, D正确; ABC不够全面。 考点:本题考查不忘父母养育恩。 “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 ”这句俗语说明 A我们不能选择出身,但可以选择未来 B穷、丑是我们成才的负担 C人不可能选择父母,也不
4、应该挑剔父母 D父母赋予了我们生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 “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 ”这是我国的一句俗语,用以说明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家庭出身,也不应该挑剔自己的方面,嫌弃自己的父母, C 正确;A与题意无关; B说法错误; D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感恩父母。 右侧漫画中父母与子女的做法 恶性发展的结果,必然是双方都受到伤害 妨碍亲情交流,造成心理阴影 有助于父母更新教育观念,走出家教误区 增强了子女的独立性,学会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是漫画题,要根据漫画中的字面意思理解其深层含义。漫画中的方面在教育孩子中采取粗暴的训斥方式,引起孩子的还击与不满,
5、使得双方都受到伤害,这种教育方式妨碍亲情的交流,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正确; 与漫画主旨不符。该题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学会与父母沟通。 下列做法中不利于化解与父母的冲突的是 A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B经常与父母谈心 C做错了事情时,主动向父母检讨 D坚持自己的观点,与父母抗争到底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是反向选择题,从不利于化解与父母冲突的角度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学会与父母沟通,要理解自己的父母、要尊重自己的父母、学会与父母沟通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ABC有利于与父母沟通, D不利于与父母沟通化解矛盾。该题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学会与父母沟通。 有人这样比喻亲子间
6、的冲突: “孩子是火种,父母常常是火药,火药是怎么堆起来的?是用爱堆起来的,你对他越不断地付出,付出一分,这儿的火药多一点,有一天他让你不高兴了,他这一点,爆炸了。 ”这启示我们在以 “逆反 ”言行回应父母时,要看到 A父母对我们的爱 B受伤害是父母 C父母是负主要责任的 D冲突是由子女引发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 “父母是火药,而火药是用爱堆起来的 ”这句话说明父母对孩子发火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故父母教育我们时,应该认真听取,接受父母对我们的关爱, A正确;子女和父母产生矛盾、摩擦,对双方都 是一种伤害, B错误; CD过于片面,错误。 考点:该题考查要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 我们与父母之间发
7、生矛盾时,首先需要 A讲清自己的理由,明辨是非曲直 B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与家长商量 C坚持自己的想法,实现自己的目的 D放弃自己的要求,躲开家长 答案: B 试题分析:当我们与父母发生矛盾时,应该及时与父母沟通,冷静下来,平心静气的与家长沟通,商量,想办法解决矛盾, B 正确; ACD 不利于矛盾的化解。 考点:本题考查化解与父母的矛盾。 两年来, 90后大学生刘普林寒假里既没有睡懒觉,更没有玩游戏,凌晨 5点多,当大多数市民还在酣睡之时,他就拿着扫帚、铲子和铁簸箕出现在武汉一个叫涵三宫的街道上,代替母亲开始一天的清扫工作。其孝心感动了很多人,被人们称为 “马路孝子 ”。刘普林的孝心体现在
8、A积极履行法定的义务 B努力为家庭添光增彩 C努力为父母排忧解难 D放弃学业 ,不计代价 答案: C 试题分析:刘普林是利用寒假的时间代替母亲清扫大街的,他并没有放弃学业,D说法错误;代替母亲干活,不是公民应尽的法定义务, A说法错误;他的行为是为父母排忧解难,帮助父母的行为, C正确, B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孝敬父母的表现。 武汉大学 28岁的博士研究生黄碧海毅然放弃出国深造机会,留下照顾 “植物人 ”母亲,并最终唤醒母亲。 “最孝博士 ”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 要时刻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 孝敬父母是子女应尽的责任 我们不需要承担报效祖国的责任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A B C D
9、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需要学生准确理解黄碧海的行为,他是孝敬父母的典型代表,他的做法是感恩父母养育之恩,尽到孝敬父母的责任,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正确,孝敬父母和报效祖国并不冲突, 说法错误,且与题意不符。该题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小刚考试不理想,父母让他自己分析原因。小刚的下列回答中,符合 “有话好好说 ”要求的是 A你先看看你自己,不要总是教训人 B得了,得了,知道了! C我最近学习不够认真,以后一定好好学 D烦不烦 整天烦死了 答案: C 试题分析: “有话好好说 ”即与父母和谐沟通,认真解释,要尊重父母,采取恰当的方式和言行回答父母, C的态度和方
10、式是正确的; ABD都体现了一种不耐烦、不认真的态度,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与方法。 只因 “滴水 ”的坚持, “磐石 ”能被穿透;只因不停地摩擦, “铁杵 ”最终 “成针 ”;只因 “锲而不舍 ”,金石最终 “可镂 ” 这启示我们,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 A有坚强的意志 B树立远大理想 C陶冶高雅情操 D培养高尚志趣 答案: A 试题分析:滴水穿石、铁杵磨成针、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些都依赖于 坚强的意志,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故要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具有坚强的意志, A正确; BCD与题意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坚强意志是成功的保证。 古时候,苏格兰王子布鲁斯带领军队
11、抗击侵略军,连打七次败仗。正值失望时,他看到了屋顶上八次结网才成功的蜘蛛。 “我也要干第八次! ”第八次抵抗终于成功了。这个故事启示我们 A动物比人类更坚强 B不经历失败,就不可能成功 C困难越大,成功的几率越大 D坚强意志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答案: D 试题分析:蜘蛛经历多次结网终于成功启发了苏格兰王子,靠着坚强的意志终于克服了困难,打败了侵略者,故体现了坚强意志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D正确; A不符合材料主旨; BC 夸大了失败在成功中的作用,取得成功有可能会遭遇失败,但不是一定,故选项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坚强意志是成功的保证。 苏轼说: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
12、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梁启超也深有感触地说: “有毅力者成,反者败。 ”这些话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是 A事业不成功的人,都是因为意志不坚强 B人能有意识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思想与行动 C意志是成人、成才、成学、成业的关键 D要想成就大业,必须六亲不认 答案: C 试题分析:苏轼和梁启超的观点都论述了一个人要取得成功,办成大事,需要具有坚忍不拔之志,要有毅力,这些是一个人成功要具备的意志品质, C 正确;A过于绝对,错误; B与题意不符; D“六亲不认 ”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加强意志是成功的保证。 “我们反复做怎样的事,就会变成怎么样的人。 ”这句话启示我们,培养好习惯必须 A有完善可
13、行的计划 B有坚强的毅力 C改掉坏习惯 D要认真学习 答案: B 试题分析:用同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反复做一件事,会养成一种行为习惯,而反复的做事,需要持之以恒,有坚强的毅力能够坚持下去,故 B正确; ACD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当代中学生应该具有的习惯是 计划消费的习惯 勤于劳动的习惯 节约时间的习惯 边吃饭边看书的习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只要是通过学生知识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属于正确的做法,是良好的习惯,正确; 边吃饭边看书是 有些同学经常做的,但这是不良的做法,不利于身体健康, 不应该
14、具有。该题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生活习惯和用脑习惯会影响大脑的发育,从而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水平。这说明 A习惯影响着人的行为 B习惯影响着人的性格 C习惯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 D习惯影响着人的思维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要准确把握题干内容,抓住关键字眼进行判断,题干中强调的是习惯影响大脑发育,影响人的思维水平,抓住思维二字,即可做出正确判断。D正确, ABC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习惯对人的影响。 小亮喜欢躺在床上看书,躺在床上思考问题。对此你的理解是 A只要自己喜欢的就是最好的 B不合理的生活习惯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C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
15、 D中学生学习比较累,这种行为情有可原 答案: B 试题分析:对小亮的做法要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认识,小亮躺在床上看书,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容易引发近视,这是不良的学习习惯,是错误的做法,故选 B;ACD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习惯对人的影响。 下列行为能体现自立的是 A小海本打算参加夏令营活动,但听说要自己洗衣服就放弃了 B小冯家的分工是:妈妈做饭,爸爸打扫卫生,小冯学习 C小凤总是每天自己调好闹钟,闹钟一响就立即起床 D小杨的爸爸每天早上叫他起床,并帮他收拾好书包 答案: C 试题分析: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父母和他人,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A小海不能自己洗衣服,有依赖性
16、; B小冯不参与家务劳动,不够自立; C是自立的行为; D依赖于爸爸,不够自立。 考点:本题考查自立的表现。 观察右侧漫画。你想对漫画中的 “小公主 ”说 A这支大规模的 “送学大军 ”令人羡慕 B希望你尽快克服依赖心理,走向自立 C你要学会自立,拒绝家长的任何帮助 D将来我考上大学,也让家人这样送我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是漫画题,要根据漫画的字面意思理解其深层含义。漫画中的小公主上大学需要全家出动,说明小公主的依赖性强,生活不能自理自立, B正确; AD说法错误; C自立并不是拒绝家长的任何帮助,当个人的能力无法独立完成的时候,需要寻求父母的帮助。 考点:本题考查走向自立。 我们培养生
17、活自理能力的方法有 摆脱父母监护 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 克服依赖心理 寻找独立锻炼的机会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培养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克服依赖心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寻找独立锻炼的机会,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这样才能做到自理自立, 正确; 摆脱父母监护,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也不是培养自理能力的正确做法。该题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人活着总是有趣的,即便是烦恼也是有趣的。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我们应宽容待人 B生活中只存在有趣的事情 C我们应借助于运动来保持身心健康 D我们应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积极的一面,保持乐观心态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生不可能是一
18、帆风顺的,人总会遇到困难、挫折,产生各种各样的烦恼,但当遇上这些烦恼的时候,需要我们正确去面对,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 D正确; AC 与题意无关; B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要积极进取,而不能消极对待,要让自己认识到,曾经打败自己的不是挫折,而是自己面对挫折时所拥有的心态。 ”这告诉我们:保持乐观的心态,要 A热爱生活,善于从身边寻找快乐 B努力向自己的目标迈进 C学会爱别人,宽容别人 D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活中遇到挫折时,要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需要直面挫折,不畏不惧,不能被挫折击倒,要努力地向自己的目标迈进,最
19、终会战胜挫折,取得成功, B正确; ACD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积极面对挫折。 在 2011年的开学第一课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坚强的 “90后 ”女孩 孟佩杰。 12年来, 4000多个日日夜夜不离不弃地照料养母,在艰难里坚守、坚守 据此回答题。 【小题 1】孟佩杰的事迹突出体现了意志品质的 A坚韧性 B果断性 C自制力 D独立性 【小题 2】下列对孟佩杰的评价最恰当的是 A她做到了自己对自己负责 B她弘扬了孝亲敬长的美德 C她传承了敬业乐群的美德 D她承担了关爱集体的责任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1】试题分析:一个人的意志品质主要表现为独立性、果断性、自制力、
20、坚定性等几个方面。独立性强的人往往不屈服于周围人的压力,不随波逐流,能根据自己的认识与信念,独立地做出决定,执行决定。果断性强的人善于对问题情境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能在复杂情况下迅速做出决定,及时投入行动。自制力强的人,行为不易受外界影响,能自己管住自己。坚定性强的人在行动过程中表现出不怕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品质。孟佩杰在艰难里坚守,体现了坚定性, A正确; BCD与题意不符。 【小题 2】试题分析:该题需要对孟佩杰的行为准确概括,孟佩杰 4000多个日日夜夜不离不弃地照顾养母,是赡养父母的行为,弘扬了孝亲敬长的美德, B正确;孟佩杰的行为和对自己负责、敬业、关爱集体不符,故 ACD与题
21、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意志品质的表现、孝敬父母。 综合题 材料一 中学生小齐在家倍受宠爱,爸爸妈妈把他照顾得无微不至。一天,爸爸妈妈因为单位有事要加班都不能回家做饭。小齐回家后等到深夜,觉得又冷又饿,不由得嚎啕大哭 材料二 2013年 5月 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少年宫参加 “快乐童年 放飞希望 ”主题队日活动时对孩子们说:你们从小就要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自己的事自己 做,他人的事帮着做,公益的事争着做,通过劳动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磨炼意志、锻炼自己。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回答问题: ( 1)材料一反映了部分中学生存在的什么问题?( 2分)解决这一问题有何重要意义
22、?( 2分) ( 2)青少年应该怎样磨砺坚强意志?( 3分) 答案: (1) 部分中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对父母的依赖性强,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2分) 学会生活自理是提高自身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 1分)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是懒惰与无能的表现,将来也很难在社会立足和发展。( 1分) ( 2) 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 主动迎接挑战,在实践中锻炼意志品质; 做自己不感兴趣却有长远意义的事; 制订明确的目标和计划。(答出 3点即可得 3分) 试题分析:( 1)材料的内容要准确理解和概括,小齐的行为说明了他生活自理能力太差,依赖性太强。解决依赖性强的意义,可以从眼前利益和长远利
23、益两个层次上回答。( 2)怎样磨砺坚强意志,问题较为直接,学生只需根据课本知识点直接回答即可,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难度较小。 考点:本题考查培养自立能力克服依赖性、怎样磨砺坚强意志。 上小学时,小涛是个学习成绩优秀又听话 的孩子,父母和邻居经常夸奖他。可是进入初中以后,他迷上了网络游戏,起初父母和老师的批评教育还能接受;后来父母的话就听不进去了,让他这样做,他偏那样做,总是与家长对着干,还振振有辞地说:我们这个年纪这样做是很正常的,我们这个年纪凡事就应对着干。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回答问题: ( 1)小涛出现了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2分) ( 2)请结合所学知识对小涛的
24、言行进行评价( 6分) 答案:( 1)逆反心理。( 2分) ( 2)小涛的观点是片面的。( 1分) 逆反心理几乎人人都有。在我们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对于不 理解的信息或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是很正常的,也是应该提倡的。( 2分)但是如果发展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则会导致不合群、意志衰退、学习被动等后果,甚至还可能产生病态心理或犯罪心理。这不仅对我们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对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也是非常有害的。( 2分)我们中学生应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克服和防止逆反心理的消极影响,努力培养发散思维,同时提高文化素养,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做到理智多于情感,从偏执中解脱出来。( 1 分) 试题分析:
25、( 1)与家长对着干是小涛的行为,这是一种逆反心理。( 2)该题是评析题,需要对材料中小 涛的言行进行全面的分析。小涛认为这个年纪这样做是很正常的,有一定道理,回答逆反心理几乎人人都有,是正常的;但是他认为就应该对着干是错误的,他没有意识到逆反心理的危害,最后提出中学生应该如何对待逆反心理。 考点:本题考查逆反心理的出现及认识。 世界上有一种人,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千万次嘱咐要多穿衣服,要注意自己安全,你觉得很烦,却也觉得温暖。缺钱的时候,他总是说赚钱不易之类的话来训话,边教训,边塞钱给你。这种人,叫做父母 甜蜜负担 【说一说】 ( 1)诗歌甜蜜负担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 2分) 【想一想】
26、 ( 2)当生活中发生 “爱的冲突 ”时,我们应该怎样处理?( 3分) 【表一表】 ( 3)母爱如圆环,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父爱象座山,深沉而严格。如果今天是父亲或母亲的生日,请给父母写两句感恩的话。( 2分) 【做一做】 ( 4)感恩父母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作为未成年人,在今后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你打算怎样以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3分) 答案:( 1)父母对子女的爱无微不至,子女要理解父母的爱,回报父母的爱等等。( 2分) ( 2)要理解父母,尊重父母,主动与父母沟通,设法取得父母的理解、谅解与支持;真诚地听取父母的劝告;谅解父母的过失等等。(答出一个方面给 1 分,共 3分)
27、( 3)父爱如山,母爱似海,父母的恩情我们永远报答不完,祝你们生日快乐,无论走到哪里,你们都在我心里,祝你们生日快乐;爸妈,今天我以你们为荣,明天你们将以我为傲!放心吧,祝爸爸(妈妈)生日快乐!(每句 1分,共 2分) ( 4) 对父母履行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赡养等。 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对父母的孝心、感恩之心,如:一句亲切的问候、一次耐心的倾听、一段贴心的话语、一杯 温暖的热茶、一把舒适的椅子、一份生日的祝福等等。 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3分)以上答案:内容,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甜蜜负担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体现父母对子女的爱,感受要围绕父母的爱回答,如何对待父母的爱等等。( 2)发生 “爱的冲突 ”即与父母产生矛盾、摩擦,这时该如何做,需要学生根据如何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这个知识点进行回答,除了回答课本理论外还可以回答具体做法。( 3)该题要注意几个细节,时间点有情景设置,是父亲或母亲的生日,学生只需要选择一方即可;写 两句感恩的话,不是具体行为,需要用语言表达;要围绕父母的爱,感恩父母这个主题。( 4)该题要注意是在实际行动中表达对父母的爱,要从多个角度组织答案:,如尊敬、关爱、赡养父母、从身边小事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要理论与实际行为相结合。 考点:本题考查相亲相爱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