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云南昆明三中、滇池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小明同学对正在使用的物理课本做了如下一些估测,其中最准确的是( ) A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 50cm B物理课本大约重 3N C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mm D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 1000g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 20cm, A 错;物理课本的质量约 300g,重 3N,B对 D错;一张纸的厚度约几十微米, C错。 考点:物理量的估测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 s-t图像如下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 6s,甲在乙前面 1.
2、2m处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如下图所示,取 t=6s, 从图中可知,甲的路程为 1.2米,乙的路程为 0.6米,所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A错; 经过 6s甲在乙前 0.6米, B错; 由于甲比乙快,所以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 C错; 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D对。 考点:速度 参照物 某人乘游艇在黄河上逆流而上,若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 A黄河水 B岸边的高楼 C他乘坐的游艇 D迎面驶来的游艇 答案: C 试题分析:与他乘坐的游艇相比,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游艇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相对于黄河水、岸边
3、的高楼、迎面驶来的游艇,他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所以以它们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 考点:机械运动 关于力的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成对出现的 B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受力物,但不一定有施力物 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彼此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没有力的作用 D一个物体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总是成对出现的, A对 B、 D错;不接触的物体间也能产生力的作用,如重力, C错。 考点:力 关于弹簧测力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月球上,不可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力的大小 B弹簧测力计上的字母 “N”用来表
4、示它的型号 C测量时,要让弹簧与外壳间没有摩擦 D实验室所用弹簧测力计的每小格表示 0.1kg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可以测出拉力的大小,也可以测出物体在月球所受的重力, A 错;弹簧测力计上的字母 “N”用来表示它以 “牛 ”为单位, B 错;测量时,如果弹簧与外壳间有摩擦,会使测量结果偏大,所以要让弹簧与外壳间没有摩擦, C对;实验室所用弹簧测力计的每小格表示 0.1N, D错。 考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如下图所示的是 A、 B两种物质的质量 m与体积 V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 A、 B两种物质的密度 A、 B和水的密度 水之间的关系是 ( ) A B水 A B BA
5、水 C A水 B D 水 AB 答案: C 试题分析:有图像可知 A的密度为: , B的密度为: ,而水的密度为 ,所以 C正确。 考点:密度 下列现象中,能看到物体实像的是( ) A用放大镜看报纸 B在电影院看电影 C看水中的石头 D湖边大树在水中的倒影 答案: B 试题分析:用放大镜看报纸,看到的是正立、放大、虚像;在电影院看电影,看到的是倒立、放大、实像;看水中的石头,看到的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湖边大树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所以 C正确。 考点:各种光学成像的性质 昆明地铁正在建设中,为解决噪声扰民的问题,地铁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 )
6、 A声源处 B传播过程中 C人耳处 D声源和人耳处 答案: A 试题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对设备安装消声装置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考点:减弱噪声的途径 关于对密度公式 =m/V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某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C某种物质的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D单位质量某种物质的体积越大,密度越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密度是物质的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密度与质量、体积无关;密度在数值上等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所以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7、 B正确。 考点:密度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折断了; 阳光下,立竿见影; 站在岸边看见水中的鱼群和水草; 从平面镜中看见自己; 青山倒映在湖水中; 凸透镜成像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各种现象的成因: 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折断了 光的折射; 阳光下,立竿见影 光沿直线传播; 站在岸边看见水中的鱼群和水草 光的折射; 从平面镜中看见自己 光的反射; 青山倒映在湖水中 光的反射; 凸透镜成像 光的折射。所以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考点:光的折射和反射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A. B. C. D. 答案: C
8、 试题分析: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增大摩擦,选项 C就是用这种方法; A是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的; B是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 小摩擦; D是使两个接触面分开来减小摩擦。 考点: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当喇叭里响起 “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 ” 的歌声时,小红大声说:“是刘欢在演唱! ”她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的声音的(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速不同 D音色不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我们分辨不同的人的声音是通过音色,不同的人声带的结构不同,所以发声的音色不同。 考点:声音的特性 实验题 ( 5分)如下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
9、小、最亮的光斑。小楠用此凸透镜做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并用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_cm。 (2)实验前要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 (3)当蜡烛、凸透镜位于图乙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一个倒立、 _ (选填 “放大 ”或 “缩小 ”)的实像,此时所成的像与_所成的像性质相同 (选填 “照相机 ”、 “投影仪 ”或 “放大镜 ”)。 (4)如果她将蜡烛移到图乙中 30cm刻度线处,这时光屏应向 _ (选填 “左 ”或 “右 ”)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 1) 10;( 2)同
10、一高度;( 3)缩小;照相机;( 4)右 试题分析:( 1)与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图示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 ( 2)实验时,应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实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 3)此时 ,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 、实像,是照相机的原理; ( 4)物体向右移到 30cm 刻度处,物体靠近透镜,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此时像远离透镜,所以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 (9分 )在 “测酸奶密度 ”的实验中, (1)小明的实验方案: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 ( 2分)把天平放在水平
11、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要使天平平衡,他应该( )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各 1分) 他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 m0为 37.4 g;接着把酸奶倒人烧杯中,测得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 m1,如图甲所示 m1=_g;然后把烧杯中的酸奶倒人量筒中,如图乙所示, V 奶 =_cm3;则酸奶的密度=_kg m3。 ( 2分)在交流讨论中,小雨同学认为小明测得的酸奶密度值偏大。其原因是 _; (2) ( 2分)小雨的实验方案:巧妙地利用天平、小玻璃瓶 (有盖 )和水测酸
12、奶密度。 小雨的实验过程是: 用天平测出小玻璃瓶(含盖)的质量 m0 ; 在瓶内装满水,盖上盖子,用天平测出瓶和水的总质量 m1 ; 倒干净水,再往瓶内装满酸奶,盖上盖子,用天平测出瓶和酸奶的总质量 m2 ; 则酸奶密度的计算表达式 (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 =_ 答案:( 1) B; 81.4 ; 40; 1100 ; 酸奶倒入量筒中会有部分残留在烧杯中,使测量的体积偏小 ( 2) 试题分析:( 1) 调节横 梁平衡时,指针偏右,应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由甲图可知 ;由乙图可知 ; 则酸奶的质量为: 酸奶的密度为: 把酸奶从烧杯倒入量筒时,有一些残留在烧杯壁上,所以测得的体积偏小,所以得到
13、的密度值偏大; ( 2)瓶中水的质量为 ,体积为: ; 水的体积即瓶的容积,也等于酸奶的体积; 瓶中酸奶的质量为 ,则酸奶的密度为 考点:测量物质的密度 ( 10分)小伟要探究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他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 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接触面积的大小。 接下 来小伟通过下图所示实验操作验证他的猜想: ( 1)实验中小伟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水平 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这样做使拉力等于摩擦力,从而测出木块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 ( 2)如果小伟要探究猜想 ,他应该选择 两幅图所示的实验步骤来操作,根据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得出结论:在其他
14、因素相同的情况下, ,滑动摩擦力越大。 ( 3)小伟要探究猜想 ,他将木块切去一半,重复甲的操作过程,如图丁所示。他比较甲和丁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可靠吗?答: 。小伟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 答案:( 1)匀速(匀速直线);( 2)甲和丙;接触面越粗糙 ;( 3)不可靠;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不变 试题分析:( 1)测量摩擦力用到了二力平衡知识,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 2)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应保持压力一定,让木块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
15、上运动,所以选择甲丙;比较甲图和丙图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发现丙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大,这说明当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 3)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应保持压力一定,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但甲和丁压力不同,所有结论不可靠。 考点: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填空题 ( 4分) (1)如图甲所示,铁块长为 _cm; (2)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此时的示数为 _N。 答案:( 1) 2.52cm; (2) 2.4N 试题分析:( 1)使用刻度尺时,要估计的分度值的下一位,图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所以要读到毫米的下一位; ( 2)图示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
16、 0.2N,所以读数为 2.4N。 考点:刻度尺和弹簧测力计读数 某同学用 40N 的水平力把重 10N 的木块压在竖直的墙面上,木块恰能匀速下滑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_N,方向为 _(填“竖直向上 ”或 “竖直向下);若减小水平方向的压力,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将_(选填 “变大 ”、变小 ”或 “不变 ”)。 答案:;竖直向上;变小 试题分析: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如下图所示: 由于木块匀速下滑,所以重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摩擦力为 10N,方向向上;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 小,滑动摩擦力越小。 考点:二力平衡 摩擦力 冰的密度为 0.9103kg/m3,若
17、体积为 1m3的水结成冰后,其 _不变,_变大。(均选填 “质量 ”、 “体积 ”或 “密度 ”) 答案:质量;体积 试题分析:水结冰后,状态变化,但质量不变,由于密度减小,根据公式可知体积变大,所以在北方,家中的土暖气冬天不用时,应把水放出,以防止水结冰体积变大而涨裂水管。 考点:密度的应用 一个空瓶子的质量是 150g,当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是 400g;当装满另一种液体时,瓶和液体的总质量是 350g。则这个瓶子的容积是 _cm3,液体的密度是 _kg/m3。 答案:; 试题分析:水的质量为: ,体积为:水的体积即瓶子的容积,也是液体的体积; 液体的质量为: ,液体的密度为:考点:密
18、度计算 船员向后划水船就前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_的;人坐在沙发上,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_。 答案:相互;形变 试题分析:船员向后划水船就前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游泳、跳高等都是利用了这个原理;人坐在沙发上,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1.2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某同学家距学校 600m,他以此速度从家步行至学校需要的时间是 _s;以该同学身上背着的书包为参照物,他是_(填 “运动 ”或 “静止 ”) 的。 答案:此人 1s通过 1.2m的距离; 500;静止 试题分析: 1.2m/s的物理意义: 1s通过 1.
19、2m的距离; ;与书包相比,该同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书包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 考点:速度计算 参照物 小明站在平面镜前 1m处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m,他向后退的过程中,像的大小 _(填 “变大 ”、 “变小 ”或 “不变 ”)。 答案: m;不变 试题分析:平面镜成的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小明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1m;平面镜成的像和物大小相等,所以当人向后退时,像的大小也是不变的。 考点:平面镜成像 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为 3:2,密度之比为 3:4,则这两个物体的体积之比为 _;若甲的质量是 45千克,则乙的重力大小是 _N,甲乙两物体的重力之
20、比 _。 答案: 1; 294; 3 2 试题分析: ; ; 考点:质量和密度 光的 “三基色 ”是:红、 _、蓝。如果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过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 _(填 “前 ”或 “后 ”),这就是近视眼;近视眼镜的镜片应是 _镜。 答案:绿;前;凹透 试题分析: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 ,折光能力太强,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方,要佩戴凹透镜矫正。 考点:近视眼 计算题 ( 6分)甲乙两地的距离是 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 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 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 144km/h的速度匀速通
21、过长度为 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 25s。求: (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答案:( 1) ;( 2) 600m 试题分析:(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火车过桥时,其速度为: 火车过桥通过的总路程为: 火车的长度为: 考点:速度计算 ( 6分)已知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的 1/6,有一冰块,在地球上的质量为 6kg,全部熔化成水后,质量是多少,所受重力是多少;若把它带到月球表面,它的质量是多少,这时它所受的重力约为多少? 10 答案: kg; 58.8N; 6kg ; 9.8N 试题分析:物质的状态
22、改变,质量不变,所以 6kg 冰化成水后,质量还是 6kg; 其重力为: ; 把它带到月球,位置变化,质量不变,依然是 6kg;重力为地球上的 ,是考点:质量和重力 ( 8分)有一个质量为 540 g,体积为 360 cm3的铝球,这个铝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为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多大 如果在空心部分注满水,其总质量为多少千克 (已知铝的密度为 2.7103kg/m3 ) 答案:空心; ; 试题分析: 所以是空心的; 空心部分的体积是: 水的质量为: 求的总质量是: 考点:密度计算 作图题 ( 6分) 作出线段 AB经平面镜成的像; 一条光线从玻璃斜射入空气,请作出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23、; 如图所示,请作出凸透镜的折射光线。 答案: 试题分析: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用虚线表示,而且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与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折向焦点;根据光路可逆,从焦点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与主光轴平行。 考点:光学作图 ( 2分)如图丙所示,一个重为 20N 的木块正沿着固定在地面上的斜面下滑,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3N请作出木块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 答案: 试题分析:画力的示意图时,要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线段的起点代表力 的作用点,线段的长度代表力的大小,箭头代表力的方向。在此题中,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 考点:力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