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2年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5.18战略大决战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 资源ID:307274       资源大小:16.54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2年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5.18战略大决战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2年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 5.18战略大决战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关于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主力决战时机成熟的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已经对蒋介石彻底失望,退出了中国 B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只有零星部队在负隅顽抗 C国民党军队被消灭了两百多万,与人民解放军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 D国民党军队全部退到了长江以南,企图与中国共产党隔江而治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三大战役史实的识记。题目考查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主力决战时机成熟的条件,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 18课战略大决战,第一子目三大战役的内容中: “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英勇奋战,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两

    2、百多万,国民党军主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周围,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据此可知,故选 C。 A选项是错误的,美帝国主义并没有放弃支持蒋介石,退出中国。 B选项是错误的,战略决战前国民党军队还有几百万在负隅顽抗。 D选项也是错误的,国民党军队还控制着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周围。企图与中国 共产党隔江而治是在三大战役之后。 考点:三大战役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三大战役史实的识记。对于三大战役,还可以考查时间、经过、意义。 陈毅曾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这句话说明了 A在战斗中人民解放军动用了许多大型武器,需要大量的运输工具 B人民群众用小车给人民解放

    3、军做掩护,极大地提高了战斗效率 C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是淮海战役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D人民解放军创造的 “小车 ”战术在淮海战役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淮海战役史实的识记。题目考查学生对陈毅这句话的理解, “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 ”这句话从字面上理解是淮海战役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从而正好说明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是淮海战役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故选 C。 考点:淮海战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淮海战役史实的识记。对于三大战役,还可以考查背景、时间、经过、意义。 下列对南京解放的意义的总结,正确的是 A标志着解放战争已在中国全境内取得

    4、了胜利 B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C标志着一个全新的统一的民主政权诞生了 D标志着解放战争双方决战的序幕已经开启了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百万雄师过大江史实的识记。题目考查南京解放的意义,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 18课战略大决战,第二子目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内容中: “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 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据此可知,故选 B。 A选项标志着解放战争已在中国全境内取得了胜利要到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C选项标志着一个全新的统一的民主政权诞生了是 1949年 10月新中国的成立。 D选项标志着解放战争双方决战的序幕已经开启了是 1948年 9月辽沈战役的发起。 考

    5、点:百 万雄师过大江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百万雄师过大江史实的识记。对于百万雄师过大江,还可以考查背景、时间、经过。 按歼敌人数多少排列三大战役应是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三大战役史实的识记。题目考查三大战役按歼敌人数多少排列,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 18课战略大决战,第一子目三大战役中的插图 三大战役示意图,可知 辽沈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 47万余人, 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 52万余人, 淮海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 55万余人,因此三大战役按歼敌人数多少排列为 ,故选 D。 考点:三大战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

    6、查学生对三大战役史实的识记。对于三大战役,还可以考查背景、时间、经过、意义。 参加指挥辽沈和平津战役的解放军指挥员是 A林彪、罗荣桓 B刘伯承、邓小平 C陈毅、粟裕 D聂荣臻、谭震林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史实的识记。题目考查参加指挥辽沈和平津战役的解放军指挥员,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 18课战略大决战,第一子目三大战役的内容中: “1948年 9月,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林彪、罗荣桓发起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刚刚结束,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下,又发起了淮海战役。 ”据此可知,参加指挥辽沈和平津战役的解放军指挥员是林彪和罗荣桓,故选 A。 考

    7、点: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史实的识记。对于三大战役,还可以考查背景、时间、经过、意义。 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胜利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B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C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结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三大战役史实的识记。题目考查三大战役胜利最重要的意义,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 18课战略大决战,第一子目三大战役的内容中: “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

    8、全国的胜利。 ”据此可知,故选 C。 A选项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时间是 1946年 6月至 1947年 3月, B选项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时间是 1947年 3月至 6月, D选项标 志着人民解放战争结束是 1949年 4月南京解放。 考点:三大战役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三大战役史实的识记。对于三大战役,还可以考查背景、时间、经过、意义。 采用和平方式解放的大城市是 A天津 B沈阳 C北平 D徐州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平津战役史实的识记。题目考查采用和平方式解放的大城市,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 18课战略大决战,第一子目三大战役的内容中: “由于中

    9、国共产党的争取,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 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 ”据此可知,故选 C。 A选项是人民解放军在平津战役中攻克的。 B选项是人民解放军在辽沈战役中攻克的。 D选项是人民解放军在淮海战役中攻克的。 考点:平津战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平津战役史实的识记。对于三大战役,还可以考查背景、时间、经过、意义。 参加淮海战役的人民解放军主要是 东北解放军 华北解放军 中原解放军 华东解放军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淮海战役史实的识记。题目考查参加淮海战役的人民解放军,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 18课战略大决战,第一子目三

    10、大战役 的内容中: “辽沈战役刚刚结束,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下,又发起了淮海战役。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又一次主力决战。 ”据此可知,参加淮海战役的人民解放军是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故选 C。 考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淮海战役史实的识记。对于三大战役,还可以考查背景、时间、经过、意义。 在辽沈战役中,中央军委指示一定要先攻下某城市,就可以在东北战局上形成 “关门打狗 ”的态势,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你认为这个城市是 A山海关 B锦州 C沈阳 D天津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辽沈战役史实的识记。题

    11、目考查在东北战局上形成“关门打狗 ”态势的城市,结合东北的地理知识,门指的是锦州,锦州是关内外联系的咽喉要道,锦州,营口,沈阳,长春是条锁链的话,那锦州无疑就是锁环的位置,站在军事高度来看夺东北必争锦州,关门打狗之意显而易见,故选B。 考点:辽沈战役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辽沈战役史实的识记。对于三大战役,还可以考查背景、时间、经过、意义。 三大战役按开始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平津战役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三大战役史实的识记。题目考查三大战役按开始时间排列,依据教材内容, 辽沈战役于 1948年 9月发起,辽沈战役刚刚结束,1948年

    12、 11月又发起了 淮海战役,在淮海战役进行的时候, 1948年 11月发起 平津战役,故三大战役按开始时间排列正确顺序是 ,故选 D。 考点:三大战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三大战役史实的识记。对于三大战役,还可以考查背景、经过、意义。 综合题 读下图,阅读品味毛泽东同志写于 1949年 4月的一首七律回答问 题: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 (1)上图反映的是历史上的哪次战役? (2)这次战役西起地点在图中 _地即 _;东止地点在图中_地即 _。 (3)这次战役解放的那座

    13、著名城市在 _地,它的解放标志着什么? (4)这首七律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5)诗中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中的 “霸王 ”是指 _,诗句的寓意是 _。 (6)诗中涉及的城市 “钟山 ”是指什么地方?这里被誉为 “虎踞龙盘 ”之地。列出中国历史上以此为都的朝代 (政权 )的名称。 ( 7)诗中涉及的城市,今天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商业中心,试分析该城市成为全国重要商业中心的有利条件。 答案:( 1)渡江战役 ( 2)江西 湖口 江苏 江阴 ( 3)南京 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 4)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灭亡。 ( 5)项羽 不要学习项羽为了 “义 ”放走刘邦,导致

    14、最终败亡的教训,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 ( 6)南京。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及近代的 太平天国和临时中央政府。 ( 7)长江沿岸,重要商业集散地;江苏省会,政治、文化中心。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百万雄师过大江史实的识记。第( 1)问题中的图片是教材中插图 解放军渡江作战,因此上图反映的是解放军渡江战役。第( 2)问结合教材的内容,渡江战役在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第( 3)问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 18课战略大决战,第二子目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内容中: “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 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据此可知,这次战役解放的是南京,它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政

    15、权垮台。第( 4)问依 据题中毛泽东同志写于 1949年 4月的一首七律的内容,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 我们可知毛泽东这首诗是在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之后所作的。因此这首七律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第( 5)问诗中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中的 “霸王 ”是指楚汉相争时期的西楚霸王项羽。诗的大意是要趁胜追击,不能学习霸王,寓意是不要学习项羽为了 “义 ”放走刘邦,导致最终败亡的教训,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第( 6)问诗中涉及的城市“钟山 ”是指南京。中国 历史上以此为都的朝代 (政权 )有魏晋南

    16、北朝时期的六朝(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及近代的太平天国和临时中央政府。第( 7)问考查南京成为全国重要商业中心的有利条件,比如位于长江沿岸,交通便利;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是江苏的省会,政治、文化中心等。 考点:百万雄师过大江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百万雄师过大江史实的识记。对于百万雄师过大江,还可以考查背景、时间、经过。 阅读材料: 渡江作战无疑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胜利表示了敌人在长江以南的一支最大的最有组织的力量的覆灭。经过了东北的辽沈战役、华东的淮 海战役、华北的平津战役,国民党反动派剩下的最大的军队就是放在长江以南这一战线上,他们再没有比这更大的有组织的军队了。 渡

    17、江歼灭了敌人四十多万,就表示国民党再没有有力的抵抗了。这胜利在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人民解放军在军事上将再不会遭遇到更严重的抵抗了,肃清残余敌人的时间不远了,最后解放全国的时间也不远了。 摘自邓小平从渡江到占领上海 回答: 三大战役胜利的军事意义是什么? 渡江战役胜利的军事意义是什么? 渡江战役胜利的政治意义是什么? 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军的军事任务将是什么? 答案: 基本歼灭国民党军队主力;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摧毁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使其无法再组织有力的抵抗。 国民党政权覆灭。 肃清残余的国民党军队,解放全中国。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百万雄师过大江史实的识记。第( 1

    18、)问考查三大战役胜利的军事意义,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 18课战略大决战,第一子目三大战役的内容中: “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据此可知,三大战役胜利的军事意义是基本歼灭国民党军 队主力;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第( 2)问考查渡江战役胜利的军事意义,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 18课战略大决战,第二子目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内容中: “等候在长江北岸的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渡江作战。国民党的长江防线顷刻崩溃。 ”据此可知,渡江战役胜利的军事意义是摧毁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使其无法再组织有力的

    19、抵抗。第( 3)问考查渡江战役胜利的政治意义,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 18课战略大决战,第二子目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内容中: “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 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据此可知,江战役胜利的政治意义是国民党 政权覆灭。第( 4)问考查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军的军事任务,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 18课战略大决战,第二子目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内容中:“南京解放以后,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 ”据此可知,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军的军事任务将是肃清残余的国民党军队,解放全中国。 考点:百万雄师过大江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百万雄师过大江史实的识记

    20、。对于百万雄师过大江,还可以考查背景、时间、经过、意义。 问答题 比较分析: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和渡江战役,在战役目标和作用上各有什么不同? 答案:挺进大别山:目标是夺取中原地区,转入战略进攻。作用是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渡江战役:目标是歼灭一切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作用是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 22年的统治。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百万雄师过大江史实的识记。题目考查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和渡江战役,在战役目标和作用上的不同,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 17课内战烽火,第三子目挺进大别山的内容中: “刘邓大军直接插入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别山地区,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

    21、,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据此可知 ,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的目标是夺取中原地区,转入战略进攻。作用是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 18课战略大决战,第二子目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内容中:“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等候在长江北岸的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渡江作战。国民党的长江防线顷刻崩溃。 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 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据此可知,渡江战役的目标是歼灭一切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作用是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 22年的统治。 考点:百万雄师过大江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百万雄师过大江史实的识记。 对于百万雄师过

    22、大江,还可以考查背景、时间、经过、意义。 解放战争开始之初,国民党的力量大大超过共产党,为什么只有三年的时间,国民党反动派就败退到了台湾? 答案:( 1)从民心向背来看:蒋介石发动内战不得人心,中共的土改深得民心; ( 2)从作战指导方针看: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决策英明; ( 3)从军队的士气看:解放军屡战屡胜,国民党屡战屡败; ( 4)从党内组织情况看:国民党内窝里斗,互相拆台,中共党内精诚合作。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解放战争中国民党迅速战败原因的理解。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反动派迅速战败的原因,我 们可以从国民党方面找原因,如军队的士气、作战方针、领导力量等方面进行分析,也要从外因上找原因,如民心相背、共产党等方面进行分析。分析如下:从民心向背来看:蒋介石发动内战不得人心,中共的土改深得民心;从作战指导方针看: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决策英明;从军队的士气看:解放军屡战屡胜,国民党屡战屡败;从党内组织情况看:国民党内窝里斗,互相拆台,中共党内精诚合作。 考点:解放战争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解放战争中国民党迅速战败原因的理解。对于解放战争,还可以考查结束的时间、标志、意义。


    注意事项

    本文(2012年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5.18战略大决战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roleaisle13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