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南常德卷)历史(带解析) 选择题 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 “上下五千年 ”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 ) A黄帝 B炎帝 C舜 D禹 答案: A 阿拉伯数字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它的发明者和传播者分别是( ) A古代印度人、阿拉伯人 B古代阿拉伯人、中国人 C古代印度人、巴比伦人 D古代阿拉伯人、印度人 答案: A 以下关于英国、法国、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的表述中准确的是( ) A殖民压迫和民族独立愿望的增强 B封建专制制度腐朽的结果 C国王同议会矛盾的结果 D资本主义经济进一
2、步发展的需要 答案: D 现在,很多欧洲人从 “我是法国人 ”或 “我是德国人 ”转变为 “我是欧洲人 ”。能够反映这一观念转变的标志是( ) A. B. C. D. 答案: C 常德在战国时期属于( ) A齐国 B楚国 C秦国 D燕国 答案: B 被孙中山称为 “再造民国第一人 ”的是( ) A黄兴 B蔡锷 C蔡元培 D梁启超 答案: B 在湖南境内,歼灭白崇禧集团主力,为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创造有利条件的是( ) A常德会战 B湖南和平解放 C衡宝战役 D湘西剿匪 答案: C 中日双方代表就日军投降的有关具体问题进行洽谈是在 ( ) A常德 B长沙 C岳阳 D芷江 答案: D 被誉为 “中
3、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 ”的湖南湘潭人是( ) A齐白石 B沈从文 C田汉 D周立波 答案: A 我国能够成功地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际地位的提高 B综合国力的增强 C军事力量的壮大 D “一国两制 ”的构想 答案: B 下列会议内容或影响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的历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A B C D 答案: A 时代特征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时代的时代特征。按先后
4、顺序排列下列名字所反映的新中国的历史进程,正确的是( ) 王文革 周援朝 张跃进 李开放 A B C D 答案: C 历史图片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 B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这首诗歌赞颂的是我国古代的(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郡县制 答案: C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 A社会动荡不安与民族仇杀混战 B政权分裂与社会的倒退 C民族大融合与逐步走向统一 D少数民族掌握中原政权与国家走向分裂 答
5、案: C 历史影视作品是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史实,下列情节与历史史实不相符合的是( ) A西汉时有人用纸写字 B唐朝时人们坐着装有指南针的海船航海 C在宋元的战争中使用了火炮 D在元朝的大都到处可见回族商人 答案: B 下列哪一城市既是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现代第一批主动开放的经济特区?( ) A厦门 B深圳 C广州 D上海 答案: A 下列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 A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 B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 C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 D “废除二十一条 ” 答案: B 据载,山西太原有个前清举人刘大鹏,辛亥革命后仍以清代遗民自居,拒不承认
6、民国,直到 1937年后才承认自己是中华民国人。促使刘大鹏思想转变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民主共和制度的确立 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答案: D 漫画磨好刀再杀所反映的是蒋介石哪一政策?( ) A “攘外必先安内 ” B “不抵抗政策 ” C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 D “假和平,真内战 ” 答案: D 综合题 材料一 中日友好源远流长。在绵延二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进步与发展。 众所周知,中日两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友好交往曾被近代 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所阻断。 摘自温家宝总理在日本国会上的演讲 材料二 “
7、 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一早,与中国国民党军队之间进入战斗状态。虽然当时人们希望现场解决,但是不久日本方面大规模派兵,国民党政府也立 即发布了动员令,此后进入了持续 8年的日中战争。 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没有任何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的事件,日本也不例外。 ” 日本 2001年版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 2006年 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被称为 “破冰之旅 ”,标志着中日关系开始打破政治僵局; 2007年温家宝总理访日的 “融冰之旅 ”, 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的 “暖春之旅 ”,进一步增强了两国人民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材料四 中日两国交往一览表 时 间 双
8、边贸易额(亿元) 人员往来(万人) 友好城市(对) 1972年 11 0 2006年 2073 480 233 材料五 2009年 2月 10日,中国外交部亚洲司负责人,奉命就日本在钓鱼岛海域常驻可搭载直升机巡视船一事,向日本驻华使馆官员提出严正交涉。 请回答: ( 1)日本发动哪些侵华战争酿成了材料一中所说的 “近代 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 ”?不屈的中国人民通过哪次战争的胜利最终摆脱了那段 “不幸的历史 ”?( 4分) (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 “冰 ”的主要原因。( 2分) ( 3)根据材料四,用一句话概括中日关系的发展状况。( 1分) ( 4)根据材料
9、五,请你以中国外交部亚洲司负责人的身份发表一份简短的声明,阐述中国政府的立场和主张。( 3分) 答案:( 1)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战争。( 4分) ( 2)日本领导人的头脑中仍然存在着军国主义思想,他们否认日本所犯下的侵略罪行。( 2分) ( 3)中日两国的经济友好往来日益密切。( 1分) ( 4)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采取的举动,是对中国人民和中日关系的挑战。 从中日关系的长远利益出发,日方应在尊重历史与中国 人民感情的基础上妥善处理,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酌情计分
10、,共 3 分) 材料一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 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他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1933年 3月 4日罗斯福总统的就职演说 材料三: 2008年 4月源自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波及全球,形成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海啸。 2009年 4月 2日,二十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在英国首都伦敦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
11、 国际社会要加强协调和合作 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度过难关,实现我们共同确定的目标。 摘自半月谈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从 “彼此隔绝 ”到 “联系在一起 ”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分) ( 2)材料二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美国是怎样应对这一事件的?( 2分) ( 3)材料三中提出的应对当今国际 金融危机的主要对策是什么?( 2分) ( 4)上述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这种趋势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 4分) 答案:( 1)新航路开辟。( 2分) ( 2)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2分) ( 3)国际社会
12、要加强协调和合作。( 2分) ( 4)经济全球化;机遇与挑战并存(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4分) 问答题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有过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统一 于何时? 2分 ( 2)汉武帝是如何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思想上实现大一统的? 6分 ( 3)西汉是怎样加强对新疆(西北地区)的管辖的?( 2分) ( 4)近年来以 “达赖 ”为首的少数藏独分子企图策划西藏独立,请你用元朝和清朝前期各一件历史史实,批驳达赖集团的藏独言论。 4分 答案:( 1)秦(秦朝),公元前 221年。(
13、 2分) ( 2)政治上,颁布 “推恩令 ”,削夺王侯的爵位,解决王国问题;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统一铸造五铢钱;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大兴儒学教育,加强思想统治。( 6分) ( 3) 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分) ( 4)元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宣政院),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2分) 清朝建立中央册封达赖和班禅制度; 1727年,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后来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2分,答对一点即可)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
14、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发展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结合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 1)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的哪一次侵 华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简要说明这次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分) ( 2)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有些什么体现?( 4分) ( 3)在中国近代化起步的探索中经历了三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3分) ( 4)依据当时的中国国情,你认为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分) 答案:( 1)鸦片战争。( 1分)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分) ( 2)政治:维新
15、变法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2分) 经济:洋务运动。 ( 1分) 思想:新文化运动(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1分) ( 3)第一阶段,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第二阶段,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第三阶段,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 3分) ( 4)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排挤。( 2分)。 从 18世纪 6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出现了三次全球性的科技革命,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世界历史面貌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结合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 2分 ( 2)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了什么变化?对半殖民
16、地半封建的中 国产生了怎样的不利影响? 4分 (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哪一项成果对当今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影响最大?请谈谈它的利与弊。 3分 ( 4)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20世纪 90年代以来,我国党和政府提出了怎样的发展战略?谈谈你对这一发展战略的认识。 5分 答案:( 1)瓦特改进蒸汽机。( 2分) (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2分) 对中国的不利影响: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分 ( 3)电子计算机的广泛运用。 1分 积极方面,极大地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消极方面,网络的不健康现象也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危害。(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共 2分) (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分) “科教兴国 ”的发展战略。 1分 认识:符合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发展潮流,有利于吸收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促进我国教育科技事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迎接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此题为开放试题,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共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