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淮安卷)化学(带解析).doc

    • 资源ID:306504       资源大小:132.98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淮安卷)化学(带解析).doc

    1、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淮安卷)化学(带解析) 选择题 当你打开试卷时,可能会闻到一些油墨的气味,这主要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 ) A质量很小 B不断运动 C体积很小 D之间有空隙 答案: B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涤纶和羊毛面料 分别取样灼烧、闻气味 B 提纯粗盐(含少量泥沙) 将粗盐加适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除去氯化钙溶液中少量盐酸 加入过量的碳酸钙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D 分离硫酸钠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 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后过滤,将滤渣溶于稀硫酸 答案: D 阻燃剂氢氧化铝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水蒸气,

    2、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关于该阻燃剂防火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浓度 D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 答案: A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 A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用于去除油污 B稀硫酸能与金属反应,用于去除铁锈 C钨的熔点高且能导电,用于制作白炽灯丝 D镁粉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用于制作照明弹 答案: B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给试管内液体加热 B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C检验 CO2是否集满 D稀释浓硫酸 答案: D 青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铜、锡合金,下

    3、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青铜属于纯净物 B青铜属于金属材料 C青铜的硬度比铜大 D青铜耐腐蚀,易铸造成形 答案: A 我省从今年 3月 20日起,统一发布 PM2.5检测数据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他们直径小,富含大量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下列情况不会增加空气中 PM2.5的是( ) A露天焚烧秸秆 B利用太阳能发电 C汽车排放尾气 D直接用煤作燃料 答案: B 小明同学取生活中的四种物质,测得其 pH如下表所示,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物质 矿泉水 雨水 橙汁 蔗糖水 PH 7.3 5.8 3.6 7.0 A矿泉水 B雨水 C

    4、橙汁 D蔗糖水 答案: C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蜡烛的燃烧 B植物光合作用 C铁制品生锈 D木材制成桌椅 答案: D 中考期间,小芳妈妈为她制定的早餐食谱是:馒头、煎鸡蛋、牛奶,从膳食平衡角度看,你认为最好还应补充( ) A豆浆 B牛肉 C蔬菜 D米饭 答案: C 填空题 某同学为验证炭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既有 CO又有 CO2,设计如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 1)按上面连接好装置,在装入药品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 2) B装置中 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 ; ( 3)实验开始时,必须先通入混合气体一段时间再点燃酒精喷灯加热,目的是 ; ( 4

    5、)根据设计意图,观察到 (填写实验现象)时,证明混合气体中既有CO又有 CO2; ( 5)从环保角度分析,该流程设计中的一处明显不足是 答案:(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 3)排净试管中的空气以防止爆炸事故; ( 4) A中出现浑浊, D中黑色粉末变为银白色( 5)没有尾气处理(吸收)装置 根据如图所示装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图中标号 仪器的名称 ; (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 C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一般不用 D装置收集 CO2的原因是 ; ( 3)实验室若用 A装置制取 O2,通常所用的药品是 ; 若选择

    6、E装置用排水法收集 O2,具体的操作步骤是 答案:( 1)酒精灯; ( 2) C;二氧化碳能溶液水; ( 3)高锰酸钾; a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加入药品; c加热; d收集气体;e从水槽中取出导管; f停止加热; g整理仪器 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质量( m)随反应时间( 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反应; ( 2)对于该图象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表示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曲线 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一定都有剩余 反应结束后稀硫酸都没有剩余 反应结束后消耗两种

    7、金属的质量相等 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质量相等 答案:( 1) Zn+H2SO4ZnSO4+H2;置换;( 2) 如图是 A、 B、 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 1) t1 时, A、 B、 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 ( 2) t2 时,将 C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 填一种); ( 3)小明同学欲在 t1 时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 25%的 A溶液,你认为他能否成功? 答案:( 1) B;( 2)降温(或加水);( 3)不能成功 今年 3月 22日是第二十个 “世界水日 ”,它的主题是 “水与粮食安全 ”关于水的知识有下列问题,请按要求填空: ( 1)有关水的

    8、组成和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 1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C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 2)注意饮水安全,保证人体健康,在天然水净化过程中,人们常用活性炭去除异味和色素,这事利用 活性炭的 性此外还需加入二氧化氯( ClO2)进行杀菌和消毒,在二氧化氯( 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 3)在 TiO2作催化剂和光照条件下,水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氢氧燃料电池中氢气和氧气反应又可以生成水,此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 答案:( 1) B;( 2)吸附性; +4价;( 3) 2H20 2H2+O2 电

    9、能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从 甲烷 碳酸钾 硝酸铵 氯化钠四种物质中选择恰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 1)农业上可用作钾肥的是 ; (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 ( 3)用来配制生理盐水的是 ; ( 4)溶于水温度显著降低的是 答案: ; ; ; 俄罗斯方块你玩过吗?下面是聪聪为你设计的化学俄罗斯方块,请根据示例写出下列 “”中对应的化学符号或符号所表达的含义 答案:( 1) 3SO2;( 2) 2Na+;( 3) P; 计算题 某硫酸厂废水中含有少量硫酸,为达标排放,技术员小张对废水中硫酸的含量进行检测 ( 1)配制溶液: 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 4%的 NaOH溶液 100g,需要 NaOH固体

    10、 g,水 ml(水的密度为 1g/cm3); ( 2)检测分析: 取废水样品 98g,向其中逐滴加入 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 4%的NaOH溶液 20g(假设废水中其它成分均不和 NaOH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H2SO4Na2SO4+2H2O) 试计算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 4; 96;( 2) 1.01% 探究题 在古代,人们常用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参加反应且不溶于水)和纯碱为原料制取烧碱,某小组同学按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请你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 1)贝壳高温煅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 ( 2)操作 中

    11、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玻璃棒; ( 3)溶液蒸发结晶得到固体 C的过程中,常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 【问题与发现】该小组同学所得到固体 C一定是纯净的 NaOH吗? 【猜想与假设】根据反应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提出以下猜想: 甲:纯净的 NaOH 乙: NaOH和 Na2CO3的混合物 丙: NaOH和 Ca( OH) 2的混合物 【探究与验证】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下列方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如下表,请参与他们的探究并完成所缺内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甲 取少量固体 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猜想成立 乙 取少量固体 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足量 无气泡产生 猜想不成立 丙 取少量固体 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几滴饱和溶液 猜想成立 答案:( 1) CaCO3 CaO+CO2;( 2)漏斗; ( 3)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探究与验证】乙:稀盐酸或稀硫酸;丙:生成白色沉淀


    注意事项

    本文(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淮安卷)化学(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fatcommittee26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