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湖北省潜江市九年级上学期 12月联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某中学初二( 3)班准备到郊外山地进行越野活动,请帮助选择一个合适的地图( ) A政区图 B矿产图 C人口分布图 D当地地形图 答案: D 试题分析:山地进行越野活动适合选择地形图,可以判断出地形部位、坡度大小;政区图可判断出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简称、行政中心,矿产图可知道矿产的分布,人口分布图可知道当地人口密度、分布特征等知识。 考点:本题考查地图的知识。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各种地图的作用。本题还可以考查地图的三要素、分层设色图等知识。 我国的洪涝灾害多发生在( ) A东部季风区 B西部非季风区
2、 C西北内陆区 D青藏高原区 答案: A 试题分析:我国的洪涝灾害多发生在东部季风区,主要原因是受夏季风的影响,夏季风强,来得早,退得晚,降水多。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气候的知识。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我国气候类型及特征、我国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等知识。 该图山脉西侧和东侧的地形区分别是( ) A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 B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D黄土高原、东北平原 答案: C 试题分析:大兴安岭的东侧为东北平原,西侧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为太行山。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地形地势的知识。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我国地形地势的特征及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3、;我国山脉的走向、我国地形区的特征、位置等知识。 读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图,回答问题。 【小题 1】小李同学的家乡,每年有两次阳光直射现象,他家乡所在的省份可能是( ) A甲或乙 B乙或丁 C甲或丙 D丙或丁 【小题 2】小陈同学在超市购买了一瓶矿泉水,商标上注有 “黑卫食证字 2007第 06”字样,于是他判断此矿泉水注册的省份是( ) A甲省 B乙省 C丙省 D丁省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小李同学的家乡,每年有两次阳光直射现象,他家乡所在的省份可能是甲或乙,有北回归线穿过,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有两次直射。 【小题 2】甲为云南省,简称为云或滇,
4、乙为广东省,简称为粤,丙为山东省,简称为鲁,丁为黑龙江省,简称为黑。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行政区划的知识。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我国行政 区划的行政中心、位置、特征等知识。 放寒假的时候,小明去了哈尔滨滑雪,小刘则去了海南岛游泳,你认为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地势 答案: C 试题分析:放寒假的时候,小明去了哈尔滨滑雪,小刘则去了海南岛游泳,你认为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哈尔滨纬度高,气温低,海南纬度低,气温高。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气候的知识。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我国气候类型及特征、我国气温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我国疆域的优越性等知
5、识。 图上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位于赤道地区,亚马孙河,热带雨林气候, 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位于沙漠气候, 位于内陆地区,降水少。 考点:本题考查降水的知识。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降水量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气温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等知识。 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气温的分布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拔的高低会影响气温的变化 C南半球的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D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相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同纬度地区,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高,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考点:本题
6、考查气温的知识。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降水量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气温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等知识。 两人同时同速从南极出发,分别沿 40E和 20W向北行进,产生的情况是( ) A两人在北极相遇 B两人不会相遇 C两人在赤道时相距最近 D两人会在南极相会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于经线的长度相同,连接南北两极,所以两人同时同速从南极出发,分别沿 40E和 20W向北行进,两人在北极相遇。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知识。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经线与纬线的长度、形状、方向等知识。 假如图幅大小相同,下列四幅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 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湖北省地图 D荆州市地图 答案: D 试题分析
7、:比例尺大的表示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小的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D图的范围最小,比例尺最大。 考点:本题考查地图的知识。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比例尺的大小数据比较、计算、比例尺与内容的关系等知识。 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每空 1分 ,共 6分) ( 1) B在 A的 方向 , C在 B的 方向, ABC三地全部位于南极点的 方向。 ( 2)位于南极圈内的有 ( 3) A地的经纬度 ( 4) ABC三地位于西半球的是 答案:( 1)东南 西北 正北 ( 2) A B ( 3) (66.5S,30E)( 4) C 试题分析:( 1)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在
8、A的东南方向 , C在 B的西北方向, ABC 三地全部位于南极点的正北方向;( 2)位于南极圈内的有 A、 B;( 3)根据向东方向上度数增大的为东经,减小的为西经,A地的经纬度 (66.5S,30E);( 4) ABC三地位于西半球的是 C,位于 60W,东西 半球的分界线为 20W, 160E。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知识。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地球的自转方向、极昼极夜现象;南极洲的气候 、地形地势特征、动植物资源等知识。 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母亲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每空 1分 ,共 8分) ( 1)长江、黄河发源地说在的 A地形区是 高原。长江、黄河的流向大致为自 流,从河流流向可
9、以看出我国地势总特征是 。 ( 2)图中两条河流,水能丰富、航运价值大,有 “水能宝库 ”“黄金水道 ”之称的是 ( 3)图中 B地形区是 高原,该地区地表千沟万壑,主要是由于严重的 造成的。因此治黄的关键是 。图中 C是在长江干流上建成的我国最大水利枢纽 水利枢纽。 答案:( 1)青藏 自西向东 西高东低 ( 2)长江 ( 3)黄土 水土流失 治沙 三峡 试题分析:( 1)长江、黄河发源地说在的 A地形区是青藏高原。长江、黄河的流向大致为自西向东流,从河流流向可以看出我国地势总特征是西高东低;( 2)图中两条河流,水能丰富、航运价值大,有 “水能宝库 ”“黄金水道 ”之称的是长江;( 3)图
10、中 B地形区是黄土高原,该地区地表千沟万壑,主要是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的。因此治黄的关键是治沙。图中 C是在长 江干流上建成的我国最大水利枢纽三峡水利枢纽。 考点:本题考查长江与黄河的知识。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长江与黄河的支流、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水文特征、沿江城市、上中下游分界;黄河的凌汛、地上河等知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6分 ) 材料一:我国沙尘暴的分布,从时间上看沙尘天气有越来越频繁的趋势,并且有季节的差异。在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 252次沙尘天气中,发生于 2月 (农历,以下同 )的有 59次, 3月的有 57次, 4月的有 37次, 2 4月共有 153次之多,约占全球
11、沙尘天气的 61。 材料二:沙尘暴的形成,除 了大风、干旱等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也不能忽视。例如,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人们把采掘药材作为收入的主要途径,过度采挖麻黄、甘草、发菜等,或者采挖多种灌木作为燃料,从而大范围地破坏了植被,长期对草场资源掠夺性利用,盲目增加牲畜的数量,造成草原退化、沙化严重,在农牧交错地带,人口密度增加,土地负荷加重,植物资源遭到破坏,导致大量土地沙化。 (1)我国沙尘暴多发生在 (季节 )。( 1分) (2)沙尘暴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和 地区。( 1分) (3)沙尘暴形成的自然原因是什么,人为原因是什么? (至少两点)。( 2分) (4) 针对沙尘暴问题,你认为可
12、采取哪些措施?(至少两点)( 2分) 答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1)春天 ( 2)北方 (3) 大风、干旱等自然原因,人为原因过度采挖麻黄、甘草、发菜等,或者采挖多种灌木作为燃料,从而大范围地破坏了植被,长期对草场资源掠夺性利用,盲目增加牲畜的数量,造成草原退化、沙化严重,在农牧交错地带,人口密度增加,土地负荷加重,植物资源遭到破坏,导致大量土地沙化 (4) 禁止过度采挖,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大力植树造林 生态移民 试题分析: (1)我国沙尘暴多发生在春天,北方干旱 ,尘土飞扬; (2)沙尘暴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 (3)沙尘暴形成的自然原因是大风、干旱等,人为原因是过度采挖麻黄、甘草、发菜等,或者采挖多种灌木作为燃料,从而大范围地破坏了植被,长期对草场资源掠夺性利用,盲目增加牲畜的数量,造成草原退化、沙化严重,在农牧交错地带,人口密度增加,土地负荷加重,植物资源遭到破坏,导致大量土地沙化; (4) 针对沙尘暴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禁止过度采挖,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大力植树造林; 生态移民。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知识。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我国气 候、我国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