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湖北利川龙船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资治通鉴评价此人: “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 ”。 当代史学家郭沫若评价此人: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该皇帝是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答案: C 试题分析: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生产继续发展,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有着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的美誉,故选 C。隋文帝时期的盛世局面,史实 “开皇之治 ”,唐太宗时期称为 “贞观之治 ”,唐玄宗前期称为 “开元盛世 ”。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武则天时期的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较易,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
2、力。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统治的前期,重用酷吏,打击元老重臣;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将武氏列为一等;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和武举。武则天统治时期史称 “贞观遗风 ”,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是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以下朝代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隋、唐、五代十国、元、宋、明、清 B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 C隋、唐、宋、五代十国、元、明、清 D隋、五代十国、唐、宋、元、明、清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隋朝到清朝的朝代演变的正确顺序是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历史的朝代演变 点评:本题难度较易,考查
3、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中国古代朝代的发展演变的朝代演变是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 2012年 4月 16日,中国国海军 “郑和号 ”开始环球航行,将访问 11国,以弘扬郑和精神,共建 “和谐海洋 ”。以下关于郑和远航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目的是为了加强海外贸易 B首航于 15世纪初 C加强了与亚欧各国的联系 D郑和共六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答案: B 试题分析:郑和远航的目的是加强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首航于 1405年即 15世纪初;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没有到达欧洲;郑和共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
4、和红海沿岸,所以只有 B项说法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 点评:本题难度较易,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郑和下西洋还推动了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 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过,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和西洋 “取宝 ”,随着明朝国力衰退,远洋航海的壮举也最终被当成 “弊政 ”而遭废止。 下列哪项关于八股取士的说法不正确 A以明清两朝为盛 B采用八股文的形式写作 C考试题目取材广泛,涉及诸子百家 D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八股取士以明清两朝为盛,采用八股文的形式写作,考试只许
5、在 “四书 ”、 “五经 ”的范围内命题,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发展,所以 C项说法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八股取士 点评:本题难度较易,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为了在科举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学生从小就死背经书,练习八股文的写作,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选拔的都是皇帝的忠实奴仆。 “八股取士 ”成为了朝廷钳制人们思想,强化君主专制的工具。 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不包括 A丞相制的废除 B军机处的设立 C厂卫制度的设立 D大兴文字狱 答案: B 试题分析: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包括丞相制的废除、厂卫制度的设立、大兴文字狱,军机处的设立是清朝时期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6、,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明朝专制统治的加强 点评:本题难度较易,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明太祖朱元璋杀掉了丞相胡惟庸,废除了实行了一千五百多年的宰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朱元璋设立锦衣卫,专门侦缉官民言行。明成祖时,又设立特务机构东厂。东厂和锦衣卫合称为 “厂卫 ”,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大兴文字狱,使思想界陷入了 “万马齐喑 ”的沉闷气氛中,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清朝雍正设立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郭靖和杨康是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他们名字中的 “靖 ”、 “康 ”与下列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的是 A西夏建立 B金灭北宋 C澶渊之盟 D元朝建立 答案: B
7、试题分析: 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北去,并掠走宫廷仪仗、天下府州图、典籍、天文仪器、乐器以及大批珍宝器物,北宋灭亡。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为 “靖康之变 ”。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靖康之变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关于北宋的史实,学生还要知道,北宋建立的时间是 960年,建立者是赵匡胤,定都汴京,赵匡胤就是宋太祖。辽和北宋订立的和议,称为 “澶渊之盟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但它使南北贯通,互市不绝,保持了双方一百多年的相对和平的局面,促进了双方的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图是闻名遐迩的清明上河图局部,该画卷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城
8、市生活的面貌,以下关于当时社会生活描述错误的是 A北宋都城东京人口超 100万,商业繁荣 B北宋百姓热爱生活,穿红着绿,骑驴坐轿游玩的人在大街上络绎不绝。 C大街上闻不到汽车尾气味,却有一丝驴屎牛屎的气息。 D画中驮炭的毛驴反映 了京城已经以煤为燃料 答案: B 试题分析:北宋百姓服装以黑白两色为主,所以 “穿红着绿 ”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 B。 A、 C、 D项均是对北宋社会生活的正确描述。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北宋城市生活 点评:关于北宋的城市风貌,学生还要知道,宋代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大量涌现,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南宋都城临安等大都市人口超过百万。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叫瓦舍,瓦舍中有
9、看棚、勾栏。瓦舍的出现,意味着都市的文化生活愈加丰富多彩,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宋代城市风行蹴鞠之戏,类似现代的足球运动。 今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央版图开始于 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答案: C 试题分析:元朝时期,在中央设立宣政院,专门管理藏族地区的事务,标志着今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央版图,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元朝对西藏的管辖 点评:本题难度较易,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古代史上有关西藏地区的史实包括: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的基础。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册封达赖和班禅,雍正设立驻藏大臣。 1951年 10月西藏和平解放, 1965年在西藏实
10、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西藏自治区。 小 丽在博物馆看到了泉州出土的南宋古船,他推测出的历史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A宋代商业十分繁荣 B船只对外贸易应由市舶司管理 C宋代造船技术高超 D宋代南方赋税收入已超过北方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泉州出土的南宋古船,我们可以看出,宋代商业十分繁荣,宋代造船技术高超,船只对外贸易应由市舶司管理。 “宋代南方赋税收入已超过北方 ”与题干中的信息无关,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宋朝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兴盛 点评:关于宋代的商业繁荣和海外贸易的兴盛,学生还要知道,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 “交子 ”,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通行 “会子 ”、 “关子 ”等纸
11、币。宋代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 “蕃坊 ”,设有 “蕃市 ”、 “蕃学 ”。宋代政府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福建泉州是全国第一大港。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下图能反映北宋时少数民族并立状况的是答案: C 试题分析:北宋时期,形成了辽、西夏和北宋政权并立的局面,具体方位是东北的辽、西北的西夏和南方的北宋 ,故选 C。辽被金所灭,所以两者不可能并存,所以 B、 D项错误, A项方位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北宋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点评:关于辽、西夏和北宋政权的并立,学生还要知道,北宋建立的时间是960年,建立者是赵匡胤,定
12、都汴京;辽建立的时间是 916年,建立者是耶律阿保机,定都上京;西夏建立的时间是 1038年,建立者是元昊,定都兴庆。学生还要知道,辽和北宋订立的和议,称为 “澶渊之盟 ”,保持了双方一百多年的相对和平的局面,促进了双方的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童谣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说出了察举制(通过推荐考察选拔人才)的害处,通过 “分科举人 ”考试来选拔人才开始于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答案: A 试题分析:历史上通过 “分科举人 ”考试来选拔人才开始于隋朝隋文帝时期,隋炀帝正式创立科举制度,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的创立 点评:本题难
13、度较易,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关于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学生还要掌握的内容包括: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如唐玄宗时期杂文专考诗赋,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举。明朝时期实行 “八股取士 ”,使科举制度僵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选拔的都是皇帝的忠实奴仆。戊戌变法时期,科举考试废除了八股文。 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 在美国的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作 “唐人街 ”,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答案: D 试题分析: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开元盛世 ”,
14、故选 D。 “文景之治 ”是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 “开皇之治 ”是指隋文帝统治时期; “贞观之治 ”是指唐太宗统治时期的盛世局面。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开元盛世 点评:本题难度较易,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关于 “开元盛世 ”,学生还要知道,唐玄宗执政时期,重用姚崇等贤能,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唐玄宗完善科举制度,进士科杂文专考诗赋,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综合题 阅读 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 沁园春雪毛泽东。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
15、之如一 ” 唐太宗 材料二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 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书信 请回答: ( 1)、结合材料一,写出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名字。( 3分) ( 2)、根据材料二,写出唐太宗对少数民族执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1分)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治理方法?( 2分)他被少数民族尊奉为什么?( 1分 ) ( 3)、材料三中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 ”是指历史上哪件事?( 1分) ( 4)、如果你跟随文成公主入吐番,你能帮文成公主做哪些益于吐蕃的事?(至少两点, 2分) ( 5)写出元朝时我国形成的一个新民族。( 1分) 答案:( 1)唐宗
16、:李世民 宋祖:赵匡胤 成吉思汗:铁木真 ( 2)开明的民族政策;和亲、册封、赏赐、武力; “天可汗 ” ( 3)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和亲 ( 4)传播汉族文化;传播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去内地的优良品种;帮松赞干布管理文书奏章等。 ( 5)回族 试题分析:( 1)结合历史史实可知,材料一中 “唐宗 ”的名字是李世民, “宋祖 ”的名字是赵匡胤, “成吉思汗 ”的名字是铁木真。 ( 2)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唐太宗对少数民族执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采取的有效的治理方法有和亲、册封、赏赐、武力。他被少数民族尊奉为 “天可汗 ”。 ( 3)根据历史知识分析可知,材料三中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 ”是
17、指历史上的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和亲。 ( 4)文成公主入吐番,把中原地区先进文化、先进的生产技术、内地的优良品种等带到了吐蕃地区,所以能帮文成公主做的益于吐蕃的事包括:传播汉族文化;传播内地先进的生产技 术;带去内地的优良品种;帮松赞干布管理文书奏章等。 ( 5)元朝时我国形成的一个新民族 回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民族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分析能力。学生还要知道,唐太宗统治时期的盛世局面被称为 “贞观之治 ”。赵匡胤的功绩是建立北宋政权,时间是 960年,定都汴京。 “成吉思汗 ”铁木真的功绩是完成蒙古统一大业,建立蒙古政权,创制了蒙古通行的文字。
18、唐太宗时期的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两族密切交往的基础。关于回族的形成,学生还要知道,它是进入中原的契丹人、女真人与汉族人、 波斯人、阿拉伯人以及蒙古人相互融合,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 图 1 (汉)坐而论道 图 2 (宋)站议时政 图 3 (清)跪受笔录 材料二:就历史经验论,任何一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任何一制度,亦绝不能历久而不变。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怎样的演变趋势?( 1分) ( 2)、 “天上神仙府,地上宰相家 ”,丞相位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对皇帝威胁最大,丞相
19、制是被谁废除的?( 1分) ( 3)、唐朝实行 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三省是哪三省?( 1分) ( 4)、元朝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首创了什么制度?( 1分) ( 5)、内阁的设置和军机处 “跪受笔录 ”分别是哪个皇帝的创制?( 2分) 答案:( 1)君权(或皇帝权力,中央集权)逐渐加强 ( 2)朱元璋(或明太祖) ( 3)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 4)行省制度 ( 5)明成祖(或朱棣):雍正帝 试题分析:(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是君权逐渐加强。 ( 2) “天上神仙府,地上宰相家 ”,丞相位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对皇帝威胁最大,丞相制是被明太祖朱元璋废除的。
20、( 3)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三省是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 4)元朝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首创了行省制度。 ( 5)内阁的设置是在明成祖朱棣时期,军机处 “跪受笔录 ”是在雍正帝在位时期。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分析能力。学生还要知道,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秦始皇开创的,他创立 “皇帝 ”的称谓,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 史大夫 “三公 ”,地方推行郡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起草文献,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三省六部间既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提高效率,又互相牵制,加强了以皇权为核
21、心的中央集权。元世祖忽必烈开创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明朝设立锦衣卫、东厂特务机构,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雍正设立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离不开人民的安居乐业、辛勤劳动。随着社会的渐趋和平与经济的发展,我国历史上出现过一些令人津津乐道的 “盛世 ”。 ( 1)、你认为盛世有哪些指标?( 2分) (2)、从夏商到秦汉时期,我国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是什么原因使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2分) ( 3)、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 “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 ”“故都 ”指哪里?是今何处?( 1分
22、)国家财政收入依靠 “东南财赋 ”说明了什么?( 2分) ( 4)、今天,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采取了哪些重大战略或措施?( 2分) 答案:( 1)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 2)北民南迁;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的自然和政治环境;南方统治者重视。 ( 3)东京、开封、南宋时,南方已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 4)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等。 试题分析:( 1)古代盛世的指标有: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 2)从夏商到秦汉时期,我国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使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的原因包括: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的自然
23、和政治环境;南方统治者重视。 ( 3)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 “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 ”“故都 ”指东京,是今的河南开封,国家财政收入依靠 “东南财赋 ”说明了南宋时,南方已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 来源。 ( 4)今天,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采取的重大战略或措施包括: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等。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点评:本题难度较难,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分析、评价能力。关于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学生还要知道,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两宋时期,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南侵,使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苏湖熟,天下足 ”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 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宋代江南经济的发展的表现有:占城稻的推广,煤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金属冶炼技术达到世界最高水平,陶瓷制造业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宋代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 “蕃坊 ”,设有 “蕃市 ”、 “蕃学 ”。宋代政府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福建泉州是全国第一大港。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