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江苏省盱眙县第三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面是世界上人口超过 1亿的国家示意图,其中亚洲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是: A中国印尼 B中国日本 C中国印度 D中国 巴西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统计图中人口排列顺序显示,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居第二位的是印度,而且两个国家都属于亚洲国家,所以 C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 点评: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各大洲与个国家的人口数量不同。通过人口统计图,可以直接得出: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第二位的是印度,而且这两个国家都位于亚洲。其余美国、巴西、俄罗斯、尼日利亚国家虽然人口超过
2、 1亿,但其位置不在亚洲。印尼、巴基斯坦、孟加拉、日本国家,虽然人口都超过 1亿,但不是亚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从国家所属大洲位置和人口数量最多两方面,考查学生读统计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伊斯兰教教徒分布最多的地区是 北美洲的东部和西部 亚洲的西部 非洲的北部 欧洲的东部和西部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伊斯兰教教徒又称为穆斯林,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所以 B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地区。 点评:世界有三大宗教,基督教形成于亚洲西部,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州地区。伊斯兰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产生于阿拉
3、伯半岛,阿拉伯世界的人民信奉人数最多。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通过认识伊斯兰教的分布地区,掌握世界主要宗教分布特点。 五带中,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 热带 北温带 北寒带 南温带 南寒带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分为五个带。其中热量差异最明显的是北温带和南温带。所以 C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五带中季节变化最明显的温度带。 点评:地球表面因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分布的热量不同,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由于太阳直射,地面获得太阳光热最多的地区,全年
4、高温,终年炎热,为热带。在南北极圈以内的两极地区,由于太阳斜射的厉害,获得太阳光 热最少,终年寒冷,为北寒带和南寒带。在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的北温带和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的南温带地区,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四季变化最明显。根据五带中热量的差异,掌握地球表面五个温度带的分布情况及其热量差异特点。 下图天气符号,表示天气的状况是: A阴转小雨,西北风六级 B多云转小雨,东南风六级 C晴转大雨,东南风六级 D阴转小雨,西北风三级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天气符号,识别天气变化情况。图中天气符号是由阴,转为小雨,风向符号代表西北风六级。所以 A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识别天气符号
5、,认识天气变化情况。 点评:天气符号是代表天气变化的专有符号。根据天气符号,识别天气变化情况是地理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通过对天气符号的识别,充分训练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古人说: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是指这里 A不受夏季风影响 B夏季风来得迟 C年降水量稀少 D雨季来得迟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自然地理的角度 “春风 ”是指温暖湿润的夏季风。 “春风不度 ”是指夏季风吹不到,即不受夏季风的影响。所以 A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以诗句为切入点,考查我国夏季风的影响范围。 点评: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出自王之涣的凉州词。诗句意思是是: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
6、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春风 ”从自然地理的角度是指温暖湿润的夏季风。 “春风不度 ”是指春风吹不到,即不受夏季风的影响。以著名诗句为切入点,从地理角度帮助学生掌握夏季风的影响范围。 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是油菜,它主要分布在 A东南沿海 B长江流域 C华北平原 D内蒙古高原东部 答案: B 试题分析:油菜是一种油 料作物,在我国适宜南北种植。北方地区冬季受低温条件影响,容易造成寒害。在土层深厚、肥沃、水分适宜的我国长江流域成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区。所以 B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地区。 点评:水土条件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7、。根据自然条件差异,我国不同地区适宜生长的经济作物不同。其中油菜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甘蔗的主要分布地区。华北平原是花生的主要产区。内蒙古高原东部地区是甜菜的主要分布地区。通过考查油菜的主要分布地区,引导学生掌握我国几类 经济作物的主要分布地区。 中国关于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是( ) A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B提高人口的素质 C实行计划生育 D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答案: C 试题分析: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众多给我国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根据我国人口国情,国家实行计划生育国策。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
8、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所以 C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 点评: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众多的人口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这给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为解决我国人口数量过多带来的诸多问题,国家确定计划生育为我国人口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的具体措施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在采取计划生育人口政策的同时要提高人口素质,以促进社会文明发展。通过明确我国人口政策,使学生正确认识到我国人口众多的实际国情,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上海市各地白昼时间最短的一天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答案: D 试题分析:昼
9、夜长短与太阳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相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此时北半球获得光热最少,北半球白昼时间最短,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所以 D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 点评:地球表面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有关。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此时北半球获得光热最多,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黑夜最短,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此时北半球获得光热最少,北半球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最长,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南北半球获得光热差不多,昼夜平分,此时为春分日 或秋分日。通过判断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掌握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变化特点。 宿迁市的地形大部分
10、是: ( )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丘陵 答案: A 试题分析:宿迁市,位于江苏省北部,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所以 A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江苏省宿迁市所在地区的地形特点。 点评:我国地形复杂多样,西部地区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江苏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江苏省宿迁市属于长江流域的冲积平原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 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A亚洲 B南极洲 C北美洲 D非洲 答案: B 试题分析:所有的经线都交汇于南北两极地区,故南北两极地区成为跨经度最广的地区。七大洲中,南极洲占据南极地区,所以成为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所以 B为正确选项。
11、考点:本题考查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点评:在地球仪上,所有的经线都连接南北两极,即所有的经线交汇于南北两极点。占据所有经线的交汇点,就成为跨经度最广的地区。地球表面七大洲中,南极洲占据南极地区,也就成为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通过巩固跨经度最广的南极洲,掌握经线的特点。 该表是四个城市的气温与降水资料,这四 个城市依次是 城市 代号 一月 七月 年平均温 / 0C 年降水量 /毫米 气温 / 0C 降水量 /毫米 气温 / 0C 降水量 /毫米 -4.3 2.7 25.9 175.7 11.8 577.9 3.7 39.4 27.8 127.9 15.8 1109.8 -13.5 7.5 24.
12、7 20.4 6.9 236.4 13.3 43.4 28.5 227.6 21.9 1684.3 A呼和浩特、武汉、拉萨、南昌 B哈尔滨、成都、西宁、昆明 C北京、上海、乌鲁木齐、广州 D银川、西安、长春、海口 答案: C 试题分析:一月,我国南北温差大。以秦岭 -淮河为界,以北城市冬季在 0C以下,以南在 0C以上。选项中代表 城市的西安在秦岭 -淮河以北,冬季气温在0C以下,采用排除法, D不符合题意。七月,除去青藏高原地区外,我国南北普遍高温。选项 代表的拉萨和西宁都位于青藏高原地区, 24.7C 的夏季气温,与其他地区相差不大,不符合夏季青藏高原地区成为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的实际,采用
13、排除法 A、 B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只剩 C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受地理位置影响下不同城市气温、降水的差异 。 点评:受纬度、海陆、地形等位置的影响,不同城市气温、降水存在很大差异。一月,我国南北温差大。以秦岭 -淮河为界,以北城市冬季在 0C以下,以南在0C以上。七月,除去青藏高原地区外,我国南北普遍高温。我国降水分布特点,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本题有一定难度,适宜采用排除法。通过逐一筛选排除,巩固我国气温降水的分布特点。 印度人口众多,但却解决了粮食自给的问题,主要原因是: A成功地发行了计划生育,控制了人口的增长 B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能有效抵御水旱灾害 C大力推广玉米
14、等高产作物,扩大 了玉米种植面积 D实行了 “绿色革命 ”,改进了粮食生产技术 答案: D 试题分析: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国家,为了满足人口需要,印度政府充分利用水热充足的有利条件,引进水稻、小麦,并培育种植新品种,改进了粮食生产技术,粮食产量实现了自给,有效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被称为 “绿色革命 ”。而印度在控制人口、修建水利工程等方面取得效果并不明显,对粮食增产帮助不大。所以本题 D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印度解决粮食自给问题的主要措施。 点评:印度人口众多,是世界上的第二大人口国家。由于人口众多,加上水旱灾害频繁、生产技术落后等原因,粮食紧缺。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印度政府实行了以提高粮
15、食产量为目的的 “绿色革命 ”。通过一系列培育新品种,推广机械化生产,改进灌溉技术等措施,解决了粮食短缺的问题。通过 “绿色革命 ”认识印度粮食生产取得的显著成就。 我国地势第三阶梯上的主要地形是 A平原和丘陵 B高原和山地 C盆地和高原 D山地和盆地 答案: A 试题分析:我国地势从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阶梯是平均海拔在 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地区。第二阶梯是青藏高原向北、向东,海拔在 1000米至 2000米之间的地区。地势第三阶梯,是海拔在 500米以下的地区,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所以本题 A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分布在我国地势第三阶梯上的主要地形。 点评:
16、我国我国地表高低起伏很大,西部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根据地势高度的明显变化,平均海拔在 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为我国地势第一阶梯。青藏高原向北、向东,海拔在 1000米至 2000米之间的广大地区为我国第二阶梯。海拔在 500米以下的平原和丘陵地区,为我国 地势第三阶梯。根据地形区的分布,可以得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 耕作制度一年三熟的地区是: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海南岛 答案: D 试题分析:耕作制度受自然环境中热量影响明显。受纬度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海南岛纬度低水热充足,作物熟制一年三熟。长江中下游地区能达到一年两熟,华北
17、平原地区两年三熟,东北平原一年一熟。随纬度升高,作物熟制逐渐减少。所以 D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不同纬度作物熟制的变化。 点评:作物熟制是在自然环境中热量条件的影响下形成。我国南北跨纬度广,不同纬度获取太阳热量不同,从而导致农业生产中的作物熟制不同。自南向北,随纬度升高热量逐步减少,作物熟制发生变化也会发生变化:海南岛一年三熟,长江中下游一年两熟,华北平原两年三熟,东北平原一年一熟。通过作物熟制的变化,掌握我国热量随纬度升高而减少,热量差异可以影响农业生产。 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一般指( )方 A东 B南 C北 D西 答案: C 试题分析:指向标是地图上方向的一种表示方法。指向标箭头指
18、示的方向一般指向北方。所以本题 C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指向标的指示方向。 点评:指向标是地图上判断方向的一种表示方法。根据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为北,可以判断其他东、西、南三个正方向,也可以判断东北、西北、西南、东南方向。掌握指向标所指方向,可以指导学生正确阅读地图,提取有效信息。 北京是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所在地,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所在地 这说明北京是全国的 A文化中心 B政治中心 C国际交往中心 D交通中心 答案: B 试题分析: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国家重要国家机构设在北京,充分说
19、明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这一城市职能特点。所以 B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北京城市职能。 点评:因全国高等学校最集中、博物馆、体育场馆、文艺团体最多,说明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因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国家重要国家机构设在北京,说明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国际交往中心。作为中国的首都,从最突出的三方面,掌握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的城市职能特点。 目前,澳大 利亚新的支柱产业是 A农牧业 B服务业 C机械制造业 D采矿业 答案: B 试题分析: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经济发达的国家。农牧业、工矿业、冶金和机械制造
20、业是澳大利亚传统的经济产业。在独特的自然环境影响下,目前服务业已经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的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所以 B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澳大利亚新的支柱产业。 点评:澳大利亚是一个牧业发达、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在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上,澳大利亚的农牧业和采矿业、冶金和机械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因澳大利亚独占一块大陆,独特的自然环境导致澳大 利亚拥有众多古老原始的动植物资源,为澳大利亚的服务业、旅游业发展提供重要依据。目前,服务业已经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澳大利亚的主导产业。 下列国家,热带面积广大,且临两大洋的是 A印度 B澳大利亚 C巴西 D俄罗斯 答案: B 试题分析:北
21、回归线穿过印度北部,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南面只临一个印度洋。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中部地区,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且东临太平洋西面临印度洋。赤道穿过巴西北部地区,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东面只临一个大西洋。北极圈穿过俄罗斯北部,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地区。所以 B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国家的纬度、海陆位置特点。 点评:根据特殊纬线穿过的位置,可以判断国家所处的纬度位置特点。根据所临海洋,可以判断国家的海陆位置特点。不同国家地理位置不同,从纬度、海陆等方面可以突出不同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北回归线穿过印度北部,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南面只临一个印度洋。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中部地区,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且
22、东临太平洋西面临印度洋。赤道穿过巴西北部地区,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东面只临一个大西洋。北极圈穿过俄罗斯北部,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地区。 产生太阳东升西落的原因是 A地球的公转 B地球的自转 C太阳的公转 D太阳的自转 答案: B 试题分析:太阳东升西落,是指太阳从东方升起时,地球进入白天。太阳西落时,地球进入黑夜。太阳并没有东升西落,其实是地球自转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所以 B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点评:地球是在围绕地轴不停的自转。在自转过程中,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
23、被照亮的半球是黑夜。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的更替。太阳东升迎来白 天,太阳西落进入黑夜。通过认识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重点掌握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明确地球是运动的。 下列建筑不属于文化遗产的是: A北京颐和园 B北京立交桥 C北京十三陵 D北京明长城 答案: B 试题分析:文化遗产是指经过一定的历史时期,被保存至今的一些古代建筑。北京颐和园、十三陵、明长城等古建筑有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属于文化遗产。而立交桥是现代交通建筑,不属于文化遗产。所以 B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属于文化遗产的建筑。 点评:我国历史悠久,为人类创造了众多的文化遗产。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的
24、历史文化遗迹。比如北京颐和园、十三陵、明长城、故宫等众多名胜古迹。通过对比文化背景,掌握文化遗迹的包含范围,明确我国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下列关于亚洲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山地、平原为主,中部高、四周低 B以山地、高原为主,西高东低 C以山地、高原为主,中部高、四周低 D以山地、丘陵为主,中部高、四周低 答案: C 试题分析:亚洲地形复杂,地面起伏很大。其中高原、山地地形面积广大,主要分布在亚洲中部地区,平原、丘陵海拔较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周围。地形呈现以山地、高原为主,中部高、四周低的特点。所以 C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亚洲地形特点。 点评:亚洲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地面起伏很大。在
25、亚洲中部地形中,有世界最高的青藏高原,还有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等高原区。还有高大雄伟的喜马拉雅山、昆仑山、阿尔泰山等众多山脉。亚洲四周有海拔较低的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等地形区。根据地形区的分布情况, 得出亚洲以山地、高原为主,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形特点。 下列省级行政区对应的简称及行政中心正确的是: A江苏 苏 杭州 B河南 豫 济南 C甘肃 陇 兰州 D宁夏 宁 西宁 答案: C 试题分析:江苏省简称苏,行政中心是南京。河南省简称豫,行政中心是郑州。甘肃省简称甘或陇,行政中心是兰州。宁夏简称宁,行政中心是银川。所以 C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省级行政
26、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点评:我国有 34 个省级行政区,每一个省级行政区都有自己的简称和行政中心。认识省级行政区的简称以及行政中心,是学习中国区域地理的基本知识。需要学生不断巩固,不断加强识记。 我国第二大咸水湖是( ) A青海湖 B纳木错 C太湖 D天池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含盐量,可将湖泊分为淡水湖和咸水湖。我国青海湖 4583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纳木错 1940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太湖 2338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天池是我国最深的湖泊,是松花江的源头。所以 B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主要湖泊概况。 点评:我国湖泊众多,共有湖泊 24800多个,其
27、中面积在 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就有 2800多个。湖泊数量虽然很多,但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根据湖泊的含盐量,可将湖泊分为淡水湖和咸水湖。我国东部季风区,分布着部分淡水湖;西部以青藏高原湖泊较为集中,多为内陆咸水湖。其中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纳木错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鄱阳湖是我国最大淡水湖,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位于长白山的天池是我国最深的湖泊。以认识我国第二大咸水湖为切入点,巩固对我国部分湖泊的 认识。 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径是 A节约用水 B兴修水库 C跨流域调水 D开采地下水 答案: B 试题分析: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夏季我国降水集中,河湖水位
28、上涨,水资源丰富。而在冬春季节,降水较少,河湖水位下降,干旱缺水。对应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的情况,可采取兴修水库的措施,在丰水期蓄水,在枯水期放水。所以 B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解决水资源在时间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径。 点评: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很不均匀。夏季我国降水集中,河湖水量增加,大量淡水资源白白流入海洋 ,甚至造成洪涝灾害。而在冬春季节,降水较少,河湖水位下降,甚至干涸见底,造成干旱缺水。面对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不均的实际,可以借助水库的作用,在丰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以调控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情况。 下列描述中,属于气候的是 A狂风暴雨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
29、阴雨连绵 D秋高气爽 答案: D 试题分析: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具有一定的特点,一般变化不大。狂风暴雨、阴雨连绵、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都是短时间里天气的变化,故不属于气候。秋高气爽,是通过多年累积的天气平均状况的描述,从而得到的是气候特点的描述。所以 D选项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概念及其特点。 点评: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从时间尺度来看,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而且气候具有一定的特点,而且一般变化不大。天气是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而且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区别天气与气候,可从时间范围和变化的差异性来
30、分析。 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在 A亚马孙平原 B刚果盆地 C巴西高原 D马来群岛 答案: A 试题分析:热带雨林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的马来群岛、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等低纬度地区。其中亚马孙平原是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巴西高原是热带草原地区,不属于热带雨林区。所以 A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地区。 点评:热带雨林主要位于北纬 10度与南纬 10度之间的热带地区,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的马来群岛、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非 洲刚果河流域、澳大利亚东北部分沿海以及众多太平洋岛屿等低纬度地区。其中巴西热带雨林区占地 700万平方公里,占据了世界雨林面积的一半,森
31、林面积的 20%,成为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区,也是全球最大及物种最多的热带雨林。通过逐一筛选热带雨林面积,巩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的分布地区。 关于秦岭 -淮河一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B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C此线以北耕地类型为旱地,以南为水田 D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答案: D 试题分析:秦岭 -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我国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是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此线以北耕地类型为旱地,以南为水田。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以大兴安岭 -阴山 -贺兰山为界。所以 D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
32、考查秦岭 -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点评:秦岭 -淮河一线作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在该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比如秦岭 -淮河一线是我国四大地区域中,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一月 0 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 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在温度带中,是暖温带与亚 热带分界线;在干湿地区中,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在气候类型分布区中,是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在农作物分布中,是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的分界线;在植被类型分布中,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等。通过逐一筛选,重点掌握并巩固该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是 “大杂居,小聚
33、居 ”。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不包括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东南沿海地区 D西南地区 答案: C 试题分析:我国 56个民族,呈现 “大杂居,小聚居 ”的民族分布特点。少数民族分布相对分散,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地区。所以 C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地区 点评:我国民族众多,地区分布不均匀。汉族人民和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一起,没有一个县或市的居民是单一民族,所以从大范围来说,呈现 “大杂居 ”的特点。同时在各民族地区分布中,我国汉族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而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又可以说小范围集中分布,即呈现 “小聚居 ”的分布特点。通过排除与
34、对比,掌握我国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特点,同时巩固我国民族地区分 布特点。 本初子午线穿过的大洲是 A亚洲、欧洲 B北美洲、南美洲 C欧洲、非洲 D非洲、大洋洲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初子午线即 0经线,是位于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一条经线。在连接南北两极过程中穿过地球表面的欧洲和非洲。亚洲位于本初子午线以东,不被穿过。南北美洲在本初子午线以西的位置,大陆没有被穿过。大洋洲位于本初子午线以东的位置,也没有被穿过。所以 C符合题意,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本初子午线经过的大洲。 点评: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可以在地球仪上画出无数条经线,每一 条经线又叫子午线。本初子午线即
35、0经线,是位于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一条经线。本初子午线以东至 180经线之间为东经度,本初子午线以西至 180为西经度。本初子午线与其相对的 180经线成为东西经度的分界线。通过考查本初子午线经过的大洲,掌握 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用天气符号表示 “晴转阴 ”,正确的是( ) 答案: C 试题分析:天气符号是表示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气压倾向等的专用符号。根据天气符号代表正确的天气状况, A是多云转阴, B是晴转小雨, D是晴转雾。所以 C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 考查代表天气变化的天气符号 点评:天气符号是表示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气压倾向等的专用符号。通过识别
36、天气符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天气状况。天气是时刻在变化的,所以用不同的天气符号组合,表明天气的变化状况。比如代表晴、阴、小雨、雾、雪、冰雹等等众多天气的符号。不同的天气状况,采用专用天气符号来表示。通过识别天气符号,以帮助学生通过识别简单的天气符号看懂天气状况,利于合理安排生活与生产,指导其更好的生活。 在卫星云图上,绿色区域通常表示的是 A陆地 B海洋 C晴天分布区 D云雨分布区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卫星云图上,绿色代表陆地,蓝色代表海洋,白色代表云区。所以 A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卫星云图中不同颜色代表的地理信息。 点评:在卫星云图上,为了明确表明云区的影响强度和影响范围。在卫星云
37、图上,绿色代表陆地,蓝色代表海洋,白色代表云区。观察卫星云图,通过对比白色与绿色的分布范围,可以简单、容易的观察出云区对陆地不同地区的影响强度与范围。 印第安人属于 A白种人 B黑种人 C黄种人 D混血人种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人类肤色、发色、眼色、身高等外部体质方面的特征,印第安人皮肤略带黄色或浅棕色,头发黑而平顺,颧骨突出,属于黄色人种。所以 C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黄色人种分布范围。 点评:印第安人是指北美和南美大陆原有的土著居民,该居民外部体质特征表现为皮肤略带黄色或浅棕色,头发黑而平顺,颧骨突出,具有蒙古式的上眼皮皱纹,传统将其划归蒙古人种美洲支系,属于黄种人。通过考查印
38、第安人所属人种范围,巩固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北部,以及北美洲和南美洲的部分地区,掌握其地区分布特点。 下图是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轮 廓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 1】小陈同学在超市购买了一瓶矿泉水,商标上注有 “鲁卫食证字 2009第 X X06字样,于是他判断此矿泉水注册的省份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 2】下图所示傣族舞蹈具有浓郁民族风情,其主要分布省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CA 试题分析:我国有 34个省级行政区,每一省区都有自己的轮廓特点和简称。甲图是云南省,其简称是云或滇,乙图是辽宁省其简称是辽,丙图是山东省其简称是鲁,丁图是广东省其简称是粤。所以 C为正确
39、选项。我国不同省区内民族分布不同,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情。从舞蹈动作和服饰等都可以表现出傣族人民喜爱孔雀。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所以 A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省区简称及主要少数民族 点评:我国有 34个省级行政区,每一省区都有一定的形状和简称,每一省区也有自己独特的地域风情。以商品上的商标字样为切入点,掌握我国省区的简称、认识我国省区的形状,是帮助学生掌握和积累省区知识的重要方法。同样,以省区内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为切入点,利于学生掌握巩固省区形状、简称、主要少数民族等省区知识。 下列世界文明 发祥地与其所在的地区的组合正确的是 A “两河流域 ” 东亚 B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
40、南亚 C尼罗河三角洲 北非 D印度河流域 西亚 答案: C 试题分析:世界著名的文明发祥地有位于两河流域的古代巴比伦,现位于西亚地区。位于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中国,现位于东亚地区。位于尼罗河三角洲地区的埃及,现位于北非。位于印度河流域的印度,现位于南亚地区。所以C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文明发祥地现在的地理位置。 点评:世界最著名的四大文明发祥地分别有:位于两河流域的古代巴比伦,创造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现位于西亚地区。位于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中国,创造了华夏文明,现位于东亚地区。位于尼罗河三角洲地区的埃及,创造了埃及文化,现位于北非。位于印度河流域的印度,创造了印度文明,现位于南亚
41、地区。世界文明发祥地都分布在河流沿岸地区,可以说河流孕育了古代文明。通过认识古代文明发祥地及其所属地区,了解河流对古代文明的发展具有的有利条件。 关于我国四大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表起伏最小的是青藏高原 B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黄土 高原 C喀斯特地形广布的是内蒙古高原 D雪山连绵的是云贵高原 答案: B 试题分析:我国有四大高原,四大高原地表特征不同。青藏高原,冰川广布。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际。云贵高原,地面崎岖,喀斯特地形广布。所以 B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四大高原的地表特征。 点评: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其中高原面积广大。不同地理位置分布着我国
42、的四大高原,四大高原呈现不同的地貌特征。青藏高原是我国第一大高原,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由于海拔高,地表呈现冰川广布、雪山连绵的地貌特征 。内蒙古高原是我国的第二大高原,地面平坦,因降水较少,草场广布,一望无际。黄土高原地区因土质疏松、缺乏植被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地方水土流失严重,呈现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景观。云贵高原地区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地表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喀斯特地貌广布。通过对比方法,掌握我国四大高原的地貌特征。 关于地球形状的说法 , 正确的是 A接近正圆的球体 B大地如覆盖 C天圆地方 D地方如棋局 答案: A 试题分析: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个过程,由天圆
43、地方到地方如棋局,再到大地如覆盖。随着对人们对自然科学认识能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地球形状的认识逐步接近客观事实。即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不规则的球体。所以 A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形状。 点评:随着对人们对自然科学认识能力、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人们经历了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漫长过程。由感觉中的天圆地方到地方如棋局,再到大地如覆盖。借助现代科技水平,对地球形状的认识逐步接近客观事实。通过地球卫星照片,证实了地球 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不规则的接近正圆的球体。通过认识地球真实的形状,理解人类追求自然科学不断进取的精神。 下列属于日本进口的商品是 A照相机
44、、摩托车 B船舶、车床 C铁矿石、棉花 D轿车、合成纤维 答案: C 试题分析:日本是一个矿产资源贫乏的国家,众多工业原料和燃料都需要进口,大量工业制成品出口。照相机、摩托车、船舶、车床、轿车、合成纤维都是工业制成品,是日本主要出口商品。铁矿石和棉花是日本工业生产所需的工业原料,需要大量进口。所以 C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日本经济特点。 点评:日本是 一个经济发达的工业国家,在国际市场上都能看到来自日本的众多工业制成品。工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原料和燃料,但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国内供应不足,所以大量工业原料和燃料需要大量进口,比如需要进口铁矿石、石油、天然气、煤炭、铜矿石、棉花等。日本将进
45、口来的原料和燃料,依靠科学技术、充足的劳动力,对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制成工业品大量出口。形成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通过对比日本进出口商品,掌握日本的经济结构特点。 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 ,决定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知识和技术 B资源和能源 C劳动力数量 D交通运输 答案: A 试题分析: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主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所以需要掌握知识和技术的科技人员所占比重较大。所以 A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的主要因素。 点评:高心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该产业主要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主,其产品的科技含
46、量很高。所以对于知识和技术水平的要求是首位,我国的高新技术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迅猛。从产业布局的角度看,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依附于技术发达、知识密集、人才众多的大城市地区,特别 是靠近一些高等院校集中的地区,比如我国 “硅谷 ”之称的中关村。根据高新技术产业的突出特点,通过对比,掌握知识与技术是其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读下面两幅图比较,正确的是 A中国地图比例尺大,表示的范围广 B中国地图比例尺小,表示的范围广 C北京市地图比例尺大,表示的范围广 D北京市地图比例尺小,表示的范围广 答案: B 试题分析:地图中比例尺的大小不同,表示的内容详略程度、范围大小不同。同样图幅大小的两张地图,中国地图比例尺小,但是范围大。北京市地图比例尺大,但表示范围小。所以本题 B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地图中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点评:在地图的学习中,不仅有地图的三要素、地图的种类、还要了解地图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大小不同,表示的内容详略程度、范围大小也不相同。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但内容详细;小比例尺,范围大,但内容简略。通过比较比例尺大小与内容的详略程度,掌握地图反映的地理信息,培养学生学会合理选择使用地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