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度江苏省宿迁清华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培根说: “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这句话强调 ( 1)习惯是人们长期养成后不易改变的态度和行为 ( 2)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塑造健康人格,使人终身受益。 ( 3)坏习惯会妨碍我们的健康成长 ( 4)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逐渐培养的 A( 1)( 2)( 3) B( 2)( 3) C( 1)( 3)( 4) D( 1)( 2)( 3)( 4) 答案: B 试题分析: “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培根的这句话强调的是习惯对人的影响特别大,而习惯又分为良好的习
2、惯和坏习惯,那么良好的习惯对人产生的是积极的影响,有利于人的进步和健康发展,相反,如果一个人养成了某种坏习惯,则会妨碍这个的健康成长,所以备选项( 2)和( 3)均正确,应该选。选项( 1)和( 2)均未涉及到习惯对人的影响,与题干的要求不符,所以不选。 考点:考查学生对 “习惯 ”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点评:该题以一句名人名言为锲入点设题,难度适中。此类题,解题的关键是要读懂名言的意思,并概括出其核心思 想,再回归课本,链接课本的相关知识点,结合题干的要求进行分析。 青春期逆反心理,从积极一面看,表明了子女的成长。但其消极作用也不容忽视,主要是 ( 1)恶性发展的结果,必然是双方都受到伤害 (
3、 2)妨碍亲情交流,造成 心理阴影 ( 3)有助于父母更新教育观念,走出家教误区 ( 4)增强子女独立性,学会独自决断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A( 1)( 2) B( 3)( 4) C( 1)( 3)( 4) D( 1)( 2)( 3)( 4) 答案: A 试题分析:对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说是错的,有的反抗不无道理。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也难免有误区。与父母平等交往,有助于帮助父母更新观念、走出家教的误区,也有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但是,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也往往会导致家庭中的矛盾和冲突;会影响自己的健康发展,甚至酿成悲剧。结果既惩罚了自己,又伤害了父母。这是逆反心理的消极
4、影响,所以备选项( 1)和( 2)是正确的,应该选;备选项( 3)和( 4)是逆反心理的积极影响。 考点:此题考查 “辩证认识逆反心理 ”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学生应正确把握对逆 反心理的认识,提醒注意的是,审题时一定要看清楚,题干要求选的是逆反心理的消极作用。 有人这样比喻亲子间的冲突: “孩子是火种,父母常常是火药,火药是怎么堆起来的?是用爱堆起来的。你对他不断地付出,付出一部分,这儿的火药就多一点,有一天他让你不高兴了,他这一点,就爆炸了。 ”这启示我们在以逆反言行回应父母时,要看到 A父母对我们的爱 B受伤害是父母 C父母负主要责任 D冲突是由子女引发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父母与子
5、女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子女的高期待、严要求。这种在子女看来有些苛刻的 “严 ”,反映出父 母对子女的爱,就像题干中所述那样,父母是火药,是用爱堆起来的,他们付出一分,火药就多一分,因此,作为子女,我们在以 “逆反 ”言行回应父母时,要看到父母对我们的爱。 考点:本题考查 “正确认识与父母的冲突 ”这一知识。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此类题,要求学生要正确把握知识点,并且在审题时要仔细,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如 “父母是火药 ”、 “是用爱堆起来的 ”等。 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是明辨是非、寻求最佳结果的过程。进行有效沟通的基本要领是 ( 1)彼此了解是前提 ( 2)尊重理解是关键 ( 3)换位思考
6、是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 ( 4)沟通结果的求同存异 A( 1)( 2)( 3) B( 2)( 3)( 4) C( 1)( 2)( 3)( 4) D( 1)( 2) 答案: C 试题分析: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前提是必须要彼此了解,才能知道双方观点的差异。沟通时,要相互理解,作为子女要多做换位思考,才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这样能减少对父母的埋怨,减少对父母的对立情绪,这是有助于心平气和的与父母沟通,沟通的结果要求大同存小异,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这样看似冲突的事情就有了回旋的余地。所以备选项均正确,都应该选。 考点: 此题考查 “与父母沟通的要领 ” 点评: 此题难度较小。对此类题,准确记忆课本
7、的知识点是正确答题的关键。记忆知识点是要化繁为简,只记关键的词语,并且要放在一起对比着记忆,避免张冠李戴,记混知识点。 下列名句或俗语中体现 “人不可能选择父母,也不应该挑剔父母 ”的是 A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 B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C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D不患人之不知,患不知人也 答案: A 试题分析: “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 ”的意思是狗不会因为家庭贫穷而离开主人,儿子不会因为母亲长得丑陋而嫌弃,比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不可选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的意思是谁说小草的嫩心可以报答三春阳光的温暖 比喻子女难以报答母亲的情爱于万一。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
8、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的意思是母爱是最美好的。母亲的呼唤是最温柔的。 “不患人之不知,患不知人也 ” 出自论语 学而,意思是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所以只有选项 A符合题意,应选 A。 考点:此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点评 :本题难度比较大。此类题,正确理解题干中所列举的俗语是关键,需要提醒的是,审题时要仔细,一定要准确把握题干的要求。 “著名运动员刘翔, 8岁时就能帮父母洗碗和衣服,并特别喜欢帮妈妈做饭。 ”这段材料说明刘翔与父母交往的艺术之一是 A赞赏父母,交往起来无烦恼 B认真聆听,交往起来无误会 C帮助父母,交往起来无障碍 D不斤斤计较,交往起来见真情 答
9、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 “帮父母洗碗和衣服,并特别喜欢帮妈妈做饭 ”这句话可知,材料主要说明了刘翔喜欢通过帮助父母做事的方式与父母正确的沟通和交往,故答案: 应选 C 考点: 此题考查 “与父母交往的艺术 ” 点评:这是一道材料式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学生要读懂材料,并能正确归纳出核心思想, 再回归课本,与课本中相关的知识点相联系作出正确的选择。 下列是同学们为下周班会所选的主题,你认为不可用的是 A跨越代沟靠沟通 B好习惯受益一生 C挫折是获得成功的前提 D困难,其实也是一种财富 答案: C 试题分析:选项 C挫折是获得成功的前提的观点是错误的,因此不能作为班会的主题。符合题意,应该选
10、,其余三个备选项的观点是正确的,但与题干的要求不相符,所以不能选。 考点: 此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辨别能力 点评: 此题难度很小。需要提醒的是此题是一道逆向选择题,题干要求选的不是正确的观点,而是错误的观点,这点学生很容易忽视。 有的同学在公共场合好逞英雄,调皮捣蛋、起哄、扰乱公共秩序、对人没礼貌、出言不逊等。这些同学特别需要培养的意志品质是 A拒绝不良诱惑 B善于约束自己 C不骄傲,不自满 D接受别人的意见。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中列举的 “好逞英雄,调皮捣蛋、起哄、扰乱公共秩序、对人没礼貌、出言不逊 ”等行为都是不良行为,要想改正,行为人就必须要学会约束自己,故此题的正确答案:应选 B
11、。 考点:此题考查 “培养自己的良好品质 ” 点评: 此题难度较大,解题时学生首先还是要审好题,审题时不光要读懂题干,对备选项也要仔细分析,尤其是备选项与题干是否有联系一定要正确把握。在解答后,如果感觉到有点模棱两可,也可分别把备选项与题干连起来多读几遍,利用语感来分析一下。 下列古诗文名句中,可以提醒我们正确对待困境的是 A日出江花红胜火,春 来江水绿如蓝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 D不经一番寒窗苦,哪得梅花放清香 答案: D 试题分析:当自己陷入困境时,要认识到人生中遇到困境很正常,这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不要因遇到困境就气馁,而要振作起来,想办法走
12、出困境。仔细分析题干的四句诗句,不难看出只有 D项提醒人们要认识到人生中遇到困境很正常,故此题的正确答案:选 D。 考点:此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比较大。此类题,审题是关键,尤其是备选项要分析好。要注意,一个备选项要成为正确答案:,起码应符合三条标准:一是符合教材观点,二是符合生活常识,三是与题干材料和设问关键词有关。 下面四位同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孝敬父母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B长大后孝敬父母就行了,现在不用感恩 C如果父母对我不好,我就不必对父母感恩 D父母抚养和教育我们是法定的义务,不需要感恩 答案: A 试题分析:我国自古就有孝的传统,孝敬父母是社
13、会主义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选项 A是正确的;孝敬 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体现在日常生活的一件件小事上,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与自己是否长大无关,所以选项 B的观点是错误的;父母生育了我们,我们必须感恩,这与父母对我们好或不好无关,况且因为我们与父母的观念上的差异,父母对我们的爱往往会被我们误解,觉得父母对我们不好,故选项 C的观点是错误的,父母抚养和教育我们是法定的义务,同时孝敬父母也是我们的法定义务,我们必须感恩父母,所以选项 D的观点是错误的。因此此题的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此题考查 “孝敬父母的原因和做法 ” 点评: 此类型题目,出题者就某一个知识点在题干中 设置了几个观点,有
14、正确的,也有错误的,要求学生进行选择,要想正确解答,学生首先必须对相关知识点有个正确的理解,而后根据这些知识点对题干中列举的观点仔细辨析,作出正确的选择。 “有什么比石头更硬?坚持不懈、水滴石穿。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培养和锻炼意志要 A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B明确提出锻炼意志的任务 C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D培养各种行为习惯 答案: A 试题分析: “有什么比石头更硬?坚持不懈、水滴石穿。 ”这句谚语指出恒心对培养和锻炼意志的重要作用。故答案:选 A。 考点:此题考查 “如何培养和锻炼意志 ”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此类题,解题时关键是要读懂谚语,准确把握谚语的核心思想 。 “中学生要取得成功,就要
15、提高自主安排和计划生活的能力。 ”这句话主要是强调 A自信 B自理 C乐观 D立志 答案: B 试题分析: 仔细阅读这句话,可以发现,这句话主要强调的是培养自己的自理、自立能力有助于取得成功。故答案:选 B。 考点: 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点评: 此题难度适中。此类题,解题的关键是审题,要抓住题干的关键字眼,选择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例如本题,审题时找出了以下几个词 “要取得成功 ”、“自主 ”、 “计划 ”“强调 ”等,就很容易宣传 B了。 我们要养成勤于劳动的习惯,因为 ( 1)劳动永远是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源泉 ( 2)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 ( 3)劳动光荣是我国传统的
16、道德准则。 ( 4)劳动能促进大脑的发育和智力的发展 A( 1)( 2) B( 3)( 4) C( 1)( 2)( 4) D( 1)( 2)( 3)( 4) 答案: D 试题分析: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勤于劳动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劳动能促进大脑的发育和智力的发展,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所以备选项都正确,都应该选。 考点: 考查 “劳动习惯 ”这一知识点 点评:此题难度较小。此类题,解答时审题是关键,读题时一定要要准确把握题干的内容,即关键词语,单项选择题常见的设问关键词有 “前提、中心内容、说到底、主要表明、主要原因、因为、所以、关键、根本、本质、显著特点 ”等 。例如本题的关键词
17、是 “因为 ”。把握好以上这些关键词的含义,选择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中学生提高自身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是 A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B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C学会生活自理 D拥有优良的意志品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中学生学会了生活自理 ,有了自立能力,能自主的学习,也就能够提高自身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故此题应选 C。 考点: 此题考查 “生活自理习惯的重要性 ”这一知识点。 点评: 此题难度较小。此类题,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记忆课本的知识点。提醒学生注意:像记忆此类知识点时一定要抓住关键字词,如此题题干中的 “基础 ”二字。 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要学
18、会游泳,就必须在水中反复练习。这告诉我们 A告别依赖,就要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 B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前提是热爱生活 C要培养自立能力,就要寻找独立锻炼的机会 D梨子的味道很好,游泳有利于身体健康 答案: C 试题分析: “亲口尝一尝 ”才能知道梨子的味道, “在水中反复练习 ”才能学会游泳,强调的都是要亲身实践和锻炼,所以只有选项 C符合此意,故选 C。 考点: 考查的是 “如何培养自立能力 ” 点评: 此题难度适中。此类题将考查的知识点蕴含于材料中,要学生通过分析材料总结出一个道理,而这个道理就是要考查的知识点。解题时要学会把提炼的材料的核心内容与课本的知识点相联系,这类题型是中考的常用题型
19、。 “在什么时间都要爱开心,笑容都会飞翔。就算会摔倒站起来,永远不会沮丧。在所有天气, 拥有叫人大笑的力量 ” 动画片 这段主题歌词启迪我们 A有了坚强的意志就不存在挫折 B保持乐观的心态才能承受挫折 C有了聪明的头脑就不用怕困难 D只要开心就会充满力量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中出现的这段歌词强调的是要:在生活中要多开心,要多笑,要笑对生活中的挫折,所以选线 B符合题意,应该选。选项 A的观点是错误的,选线 C和选项 D均犯了绝对化的错误, 故选项 A、 C、 D均不能选。 考点: 此题考查 “如何应对挫折 ”这一知识点。 点评: 此题难度适中。出题者出题的方法与上一题是一样的,因此学生解
20、题时也是要学会提炼材料的核心观点,在联系课本的相关知识点去选择答案:。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洗洗筷子,刷刷碗。 ”这说明:孝敬父母 A无需付出任何代价 B要从小事做起 C就是经常回家吃饭 D是我们的天职 答案: B 试题分析:常回家看看,帮父母洗洗碗筷,这是生活中的小事,而这些小事体现了子女对父母的孝敬 故选 B。选项 A和选项 C本身观点错误,不能选,选项D与题干无联系,应排除。 考点: 此题考查 “怎样孝敬父母 ” 点评: 此题与第 4题和第 5题是一个类型的题目,解题方法相同。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是谁少年时写下的誓言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鲁迅 D邓小平 答案: B
21、试题分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是周恩来少年时的誓言。 1910年夏, 12岁的周恩来,转入奉天关东模范学堂读书。有一次,老师提出 “为什么读书 ”的问题,要同学们回答。有的说 “为了明礼而读书 ”,有的说 “为了光宗耀祖而读书 ”,还有一个学生说 “为了帮助父亲记账而读书 ”,弄得哄堂大笑。当老师问到周恩来时,他站起来响亮而严肃地回答说: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充分表达了少年周恩来要为祖国独立富强而发愤学习的宏伟志向。故应该选 B。 考点: 此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点评: 对此类题,学生唯有靠平时的搜集和整理。政治课本上有很多名人名言,学生们要留心。 坚强的意志能充分激发人的潜能,潜
22、能是指 A人身上天生的潜水能力 B人身上暂时没有让别人知道的能力 C人身上尚未被开发出来的能力 D人身上特别突出的能力 答案: C 试题分析:所谓潜能,通常是指一个人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的发展可能性。根据不同的遗传基因和个人成长发展各个阶段的差异,每 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潜能。潜能开发的本质是把你天生的智慧潜能循循诱导出来,激活你已拥有的知识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故正确答案:应选 C。 考点: 此题考查对 “潜能 ”的理解 点评: 此题难度较小。此类题,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对定义理解透,不光对定义的表述要记准,而且对其外延和内涵也要了解。 有副对联,上联是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
23、更眠 ”,下联是 “最无益,只怕一只曝十日寒 ”,这幅对联表达的意思是 A要学会安排时间 B磨砺意志要持之以恒 C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D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答案: B 试题分析: 仔细审题,上联中的 “贵有恒 ”、下联中的 “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等关键词可知。这幅对联强调的是要有恒心,要持之以恒,所以选项 B 最符合题意,应该选。 考点: 此题考查 “如何磨砺意志 ” 点评: 此题以对联为出题的锲入点,难度较小。需要指出的是,学生很容易认为选 D ,选项 D是出题者的设计的一个干扰项,像此类题,如果解题时感觉到有点模棱两可时,最好把题干和题肢连在一起多读几遍,看是否通顺
24、,。因为,有时语感也能帮助我们作出正确选择。 简答题 小明上课爱趴在桌上,边听 课边打盹;做完作业不检查,结果错题连篇。老师对他说: “如果你能改掉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 ”他回答说: “什么习惯不习惯,只要自己喜欢就行。 ” 学习习惯真的无所谓吗?如果你是他的朋友,将如何劝说他呢?( 6分) 答案:习惯有好坏之分,好习惯有利于我们身心的发展,而坏习惯则会妨碍我们的健康成长。习惯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影响着人的思维发展,影响着人的行为。青少年时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改掉坏习惯,培养好习惯。 试题分析:题目的问题是 “学习习惯真的无所谓吗?如果你是他的朋友,将如 何劝
25、说他呢? ”。要想劝说小明,就必须了解清楚小明的观点错在哪,仔细阅读材料,从 “什么习惯不习惯,只要自己喜欢就行。 ”这句小明的回答可知,小明认为不需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一切随自己的喜好。那么自己劝说小明时就该告诉他习惯对人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考点: 此题考查 “正确认识习惯的影响 ” 点评:此题难度较小。此类试题,其实是辨析题的变形,题干先以材料的形式呈现出主人公的错误观点,要求答题指出对错,并说明理由。解题时首先是阅读材料,分析材料中的观点是否正确,回归课本,运用所学知识,说明观点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最后在判断、 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并清楚的表述出来。 八年级的小华经常光顾网吧,沉溺
26、于网络游戏中,老师父母为此想尽了办法也无济于事,他自己也十分苦恼,说: “我不想这样,但每次都控制不住自己。 ”( 12分) ( 1)小华总控制不住自己的原因是什么? ( 2)坚强意志有什么作用? ( 3)我们应该怎样抵制意志培养过程中的各种诱惑? 答案:( 1)意志薄弱。 ( 2)坚强的意志能充分激发人的潜能,是行动的强大推动力,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 3)面对各种诱惑,我们要提高自制力,拒绝诱惑、坚定地进行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要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要主动迎接挑战,在实践中锻炼意志品质;要做自己不感兴趣却有长远意义的事;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试题分析:( 1)问 “小华总
27、控制不住自己的原因 ”,很明显是意志薄弱。 ( 2)要求答出坚强意志的作用,联系课本,很容易答出 “坚强的意志能充分激发人的潜能,是行动的强大推动力,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 ( 3)此题要求答出抵制诱惑的方法,这个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答案:一定要围绕抵制诱惑为中心来组织。 考点:此题考查 “抵制诱惑 ” 点评: 这是一道材料式的简答题,答题时首先要审材料。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或关键信息并把握问题的中心内容、再回归课本,运用所学的知识构思答案:。注意,答案:要开门见山,问什么就答什么,不必展开论述。 探究题 学琴五年了,小芳恨透了钢琴和小提琴。她对父母时常提醒自己练琴之类的话尤其反感,
28、甚至听到他们提醒 “快起来 ”早些休息 ”的话都心生厌倦更不用提父母过问她的学习成绩了。有时,她从心里讨厌她的父母。总之,小芳反感父母说的每一句话。( 12分) ( 1)你认为小芳的表现属于什么心里现象?具体表现在哪里? ( 2)如果不设法调整,小芳的这种心里将会给她带来哪些危害? ( 3)你认为小芳应该怎样与父母沟通? 答案:( 1)逆反心理。具体表现: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你说这个好,我非说那个好;让我相信这个,我非相信那个。 ( 2)危害: A惩罚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错误伤害父母。 B造成亲子隔阂。 C伤害父母,不是拿自己的错误伤害父母,就是拿父母的错误伤害父母。
29、 ( 3) A、小芳应该心平气和地与父母商量和沟通。 B、换位思考,站在父母的角度想问题,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争取父母的理解。 C、提高文化素养,提高 心理适应能力,做到理智多于情感。(至少 2个不同观点) 试题分析:( 1)此小题有两问,首先必须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判断出小芳的表现是逆反心理,才能答出其具体表现。 ( 2)此题的问题是 “如果不设法调整,小芳的这种心里将会给她带来哪些危害? ”,审题可知这题要求答出逆反心理的消极影响。 ( 3)此小题问 “你认为小芳应该怎样与父母沟通? ”,这是要求答出正确与父母沟通的做法,而不是理论方面的知识。 考点:此题考查 “逆反心理 ”和 “如何与父母沟通 ”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此类试题是材料分析题,解题时首先必须读懂材料,概括出材料的 中心思想。再是抓住设问的关键词,并回归教材,确立答案:框架。要注意在组织答案:时,要做到理论与材料密切结合,答案:要点齐全,具有层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