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1—2012学年山东宁济宁学院附属中学初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带解析).doc

    • 资源ID:302652       资源大小:200.93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1—2012学年山东宁济宁学院附属中学初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带解析).doc

    1、20112012 学年山东宁济宁学院附属中学初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带解析) 选择题 亚洲位于五带中的什么温度带 A北寒带 B北温带 C热带 D前三项都有 答案: D 本题考查亚洲的地理位置。从纬度位置看,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南北热量差异大。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亚洲是世界上第一大洲,它在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它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大部分在温带。 印度农产品的产量很大,而出口量很少,其原因是 A工业发达,农业原料消费多 B畜牧业发达,饲料需求量大 C人口众多,消耗农产品多 D环境污染严重,农产品质量不合格 答案: C 印度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在 A新德里 B孟买 C加尔各

    2、答 D班加罗尔 答案: D 本题考查印度的工业及分布。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区分布在班加罗尔,印度高科技公司在班加罗尔的成功建立使其成为印度信息科技的中心,俗称 “印度硅谷 ”。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熟记印度的概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关于俄罗斯地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以叶尼塞河为界,西部主要是平原,东部是高原和山地 平原主要有中欧平原、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 从勒拿河向东是中西伯 利亚高原 乌拉尔山介于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之间 A B C D 答案: D 下列俄罗斯的河流航运价值最高的是 A伏尔加河 B鄂毕河 C叶尼塞河 D勒拿河 答案: A 俄罗斯的海岸线漫长,在四大洋中,不濒临的大洋只有一

    3、个,这个大洋是 A太平洋 B北冰洋 C大西洋 D印度洋 答案: D 俄罗斯所处的纬度较高,其气候特征是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C常年高温多雨 D常年温暖,各月降水均匀 答案: B 世界上储量最大、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是 A中东 B东南亚 C拉丁美洲 D中亚 答案: A 中东地区长期战争和冲突不断,其原因有 地理位置重要,处于 “三洲五海 ”之地 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水资源匮乏 文化差异大 领土争端 A B C D 答案: A 关于中东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居民都属于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 B地形以高原为主,沙漠广布 C石油丰富,气候炎热多雨 D石油输出

    4、必须经苏伊士运河才能到达西欧 答案: B 本题考查西亚的民族和宗教;西亚地理位置的战略意义;西亚石油的集中产区。中东地区的多数国家是阿拉伯国家,以色列信仰犹太教,所以 A错误;地形以高原为主,沙漠广布, B正确;石油丰富,气候炎热干燥,所以 C错误;石油输出可以经苏伊士运河或非洲好望角到达西欧,所以 D错误。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巨型油轮从波斯湾运输石油往西欧,应选择的航线是 A波斯湾 阿拉伯海 苏伊士运河 大西洋 西欧 B波斯湾 印度洋 马六甲海峡 太平洋 西欧 C波斯湾 印度洋 太平洋 北冰洋 西欧 D波斯湾 印度洋 好望角 大西洋 西欧 答案: D 中东问题的关键是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

    5、间的冲突,阿以冲突的焦点在 A伊朗 B伊拉克 C阿富汗 D巴勒斯坦地区 答案: D 本题考查西亚地理位置的战略意义;西亚复杂的民族和宗教问题对政治的影响。中东地区长期以来被视为热点地区,该地区重要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激烈的宗教冲突、巴以冲突与和谈等问题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阿以冲突的焦点在巴勒斯坦地区,争夺土地和水源。 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印度在发展农业上大力推行 的 “绿色革命 ”是指 A以推广高产良种为核心的农业技术革命 B以建设水利工程为主的水利革命 C以治理土地沙漠化为中心的生态革命 D以推广农业机械为主的农业机械革命 答案: A 印度地形自北向南依次是 A平原 高原 山地

    6、B平原 山地 高原 C山地 平原 高原 D高原 山地 平原 答案: C 关于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南北跨纬度广 B东西离海远近差异大 C植被类型多,增加了气候的复杂性 D地型复杂并且起伏大,增加了气候的复杂性 答案: C 亚洲南面三大半岛从东向西依次是 A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 B中南半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 C阿拉伯半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D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中南半岛 答案: A 本题考查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为界,西南和非洲相连,以苏伊士运河为界。地形

    7、以高原山地为主,高原山地多位于中部,平原多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顺应地势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奔流入海。南部有三大半岛,自西向东依次是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关于亚洲人口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B亚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 C亚洲有 6个国家人口超过一亿 D东亚、东南亚、南亚是人口稠密区 答案: B 本题考查亚洲的人口与国家。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有六个国家人口超过一亿,东亚和东南亚人口分布稠密。 A选项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故正确; B选项非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故错误; C选项世

    8、界上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 11个,其中亚洲有六个,故正确; D选项东亚和东南亚人口分布稠密,故正确。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日本是 一个岛国,其领土由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四个大岛中面积最大的是 A北海道 B本州 C四国 D九州 答案: B 小明在向别人介绍日本时,有如下一些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A日本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B日本很少有地震、火山活动 C日本是一个渔业大国 D日本发展工业的原材料一般由本国提供 答案: C 日本主要的经济模式是 A以出口农产、矿产等初级产品为主 B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C单一的产品经济 D以捕鱼业为主 答案: B 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是 A岛国,海岸线曲折 B科

    9、学技术先进 C劳动力充足 D资源贫乏 答案: D 本题考查日本的资源和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发挥自身的人力资源和海上运输优势,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科技,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使本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日本的铁矿、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这是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因素。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关于东南亚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称为 “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印度洋与大西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B由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组成 C气候类型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 D居民主要是黄种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之一 答案: D 湄公河是东南亚一条重要的国际性河流,它发源于我国境内

    10、的青藏高原,它在我国境内的名称是 A金沙江 B怒江 C澜沧江 D长江 答案: C 中南半岛的地形、河流特点是 A河流自西向东流,说明地势西高东低 B河流自南向北流,说明地势南高北低 C河流与山脉分布没有什么规律 D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山河分布规律明显 答案: D 本题考查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东南亚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高山、大河由北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分布的形势。河流自北向南流,说明地势北高南低。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东南亚是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其中华人所占的比例最高的国家是 A马来西亚 B印尼 C新加坡 D泰国 答案: C 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8分) ( 1)写

    11、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 ( 大洋) C 平原 ( 2)图中 B 是俄罗斯重要港口,由于地球公转运动,这里每年都会出现 现象,24小时内不见太阳或不落太阳。 ( 3)由图可以看出,沟通俄罗斯东、西部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 ( 4)纬度位置对俄罗斯的影响很大,由图可以看出 穿过俄罗斯的北部,其纬度高,气候寒冷,水热条件不充足,所以俄罗斯的 业不发达。 ( 5俄罗斯的工业大多分布在矿产区,形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是 ( 6)关于俄罗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国土大部分位于欧洲 B经济文化重心在其欧洲部分 C重工业、轻工业均发达 D降水自西向东呈增加趋势 答案:( 1)北冰洋 东欧 ( 2)极昼极

    12、夜( 3)铁路( 4)北极圈 农 ( 5)自然资源丰富或矿产资源丰富( 6) B 读图,回答下 面的问题( 8分) ( 1) A ( 城市名称)是棉纺织工业中心,因为这个城市周围盛产棉花。 B城市附近有 矿、铁矿、锰矿,并且其周围盛产黄麻,所以该市成为钢铁工业中心和麻纺织工业中心。由此可以看出这个国家的工业分布的特点是 。 ( 2)首都 D位于 河的上游,其周围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 3)由图可以明显看出,该国大部分地区地处 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由于受 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常发生水旱灾害。 ( 4)在图中画出雨季时的风向。 答案:( 1)孟买 煤 靠近原料产地 ( 2

    13、)恒河 小麦 ( 3)热 西南( 4) 读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8分) 根据下面的叙述并结合地图,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东南亚位于A_洲和 B_洲、 C_洋和 D_的 “十字路口 ”,其中 E 海峡是该 “十字路口 ”的咽喉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东亚、东南亚各港口向西通过该海峡由航线 可以到达 F 湾,该海湾及其沿岸地区的 (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由航线 通过 G 运河可以到达欧洲。 答案:亚洲 大洋洲 太平洋 印度洋 马六甲海峡 波斯湾 石油 苏伊士运河 读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8分) (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 岛 , B 海洋 ,C 山 , D 城市。 ( 2)

    14、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主要是因为日本处在 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 3)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濑户内海沿岸和 沿岸,这有利于原料、燃料的进口和 的出口。 ( 4)有关日本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B与其他国家有漫长的陆上国界 C日本岛国对造船业、海上运输十分有利 D日本位于亚洲东部 答案:( 1)北海道 日本海 富士山 东京( 2)亚欧 ( 3)太平洋 产品或工业产品( 4) B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10分) ( 1)写出下面地理事物的名称 A 洲 B 洋 C 海峡 D 半岛 ( 2)亚洲与 E洲的分界线是 ( 3)由图可以看出亚洲大部分位于东、西

    15、半球的 半球,但也有少部分位于 半球。 ( 4)亚洲的河流大多数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由此可以判断亚洲的地势特点是 。 ( 5)下面哪一项不能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A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B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C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D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 6)下列叙述中,不属于亚洲气候特征的是 A气候复杂多样 B季风气候显著 C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D气候带东西延伸并且呈明显的对称性 答案:( 1) 欧洲 太平洋 白令海峡 阿拉伯( 2)苏伊士运河 ( 3)东 西( 4)中部高,四周低( 5) B (6) D 读中东图,完成下列各题:( 8分) 本区一直成为全

    16、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冲突、战争不断,其原因有: ( 1)中东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被称为 “ ”之地, (填字母 和名称)运河处于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该运河的开通,使得有些船只不必绕经 (从下面选择填空)就可以到达西欧和美国 A直布罗陀海 峡 B土耳其海峡 C霍尔木兹海峡 D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 2)该地区石油资源丰富,石油主要分布在 (填字母和名称)及其沿岸地区,该海湾出入阿拉伯海的门户是 (填字母和名称)海峡。该海湾石油外运有三条主要航线,向 (填方向)经过马六甲海峡可以到达中国、日本。 (3)与丰富的石油资源相比,中东地区水资源比较匮乏,水资源成为本区发展的限制性资源。请思考,造成本地区水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是 ( 4)中东地区文化差异大,居民大多数信仰 教,少数信仰基督教、犹太教和其他宗教。文化上的差异也是导致中东不安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答案:( 1)三洲五海 A苏伊士运河 D ( 2) B波斯湾 C霍尔木兹海峡 东 ( 3)该区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 4)伊斯兰


    注意事项

    本文(2011—2012学年山东宁济宁学院附属中学初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eventdump27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