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学年福建省武夷山市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答题。( 6分) 2011年 4月,重庆市妇联、大渝网等联合发起了 “爱心字典捐赠 ”活动,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并表达了期盼和祝愿。 “亲爱的小朋友,愿小小的字典能为你开启知识的大门! ”一名大学生在认捐的字典上写下了深情的祝愿。 “爱心字典,点亮人生! ”一位老人在捐献后留言。 截至目前,捐赠字典的 “爱心大接力 ”仍在传递中。 ( 1) “爱心字典,点亮人生! ”这句话该怎样理解?请简要谈谈。( 2分) ( 2)如果你捐了一本字典,请在字典上写一句留言,表达鼓励之意。(要求:不得
2、照抄材料中的留言,不用签写署名。)( 4分) 答案:( 1)捐献的字典体现着爱心,将温暖孩子们的心灵;爱心字典将给孩子们学习以帮助,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2分) ( 2)示例:亲爱的同学,愿这本字典为你插上飞翔的翅膀。( 4分) 选择题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 3分) A妖 娆 ( lo) 骈 ( pin)进 陨 ( yn)落 恣 ( z)睢 B 煞 (sh)白繁 衍 ( yn) 藻 ( zho)饰 拮 ( ji)据 C狡 黠 ( xi)抽 噎 ( y) 脚 踝 ( hui) 瑟 ( s)索 D 嗤 ( c)笑 谮 ( zhn)害商 酌 ( zhu) 腆 ( din)着 答
3、案: C A妖娆 yoro B煞白 sh bi,藻饰 zo sh D嗤笑 ch xio谮害 zn腆着 tin 下列对名著内容的理解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 3分) A水浒鲜明的变现了 “官逼民反 ”的主题。印证了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的真理。 B傅雷家书凝聚了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C培根的散文随笔共有五十八篇,他心目中的理想读者是世家贵族子弟,文章内容涉及哲学、伦理、处世之道等。 D武松是水浒中的下层侠义之士,从为兄报仇开始,武松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大闹飞云浦,除恶蜈蚣岭,一步步走上反抗的道路。 答案: D 下列句中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4、 A 朝 服装衣冠 (穿戴) 闻 寡人之耳者(使 听到) B时时而 间 进(间或,偶然)寒暑 易 节(交换) C汝之不 惠 (实惠)无 穷匮 (穷尽) D始一 反 焉(通 “返 ”) 溯洄 从之(逆流而上) 答案: C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 3分) A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B是否重视课外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C通过这次文学活动,使很多同学找到了写作的诀窍。 D各国政府采取紧急措施,防止超级病菌不再蔓延。 答案: A 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有些正值 风华正茂 的儿童沉迷在网吧里,浪费了时光,荒废了
5、学业,真让人痛惜。 B九曲溪的山光水色,在 飨赣曛校 荚迹 廊缦删常 u引人入胜。 C易中天老师在演讲中时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简直令同学们 目不暇接 。 D网球选手李娜从小就有 自命不凡 的理想,这激励着她不断突破自己,成为亚洲网坛的骄傲。 答案: B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 3分) A萧索红装素裹根深帝固 B嬉闹恼羞成怒一 g黄土 C诘难吹毛求疵开倦有益 D滞碍惟惟连声断张取义 答案: B A 根深蒂固; C 开卷有益; D 唯唯连声 断章取义 现代文阅读 阅读漓江情韵完成小题。 (16分 ) 漓江情韵 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
6、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编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 “你好 你好! ”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等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 !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 。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竟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见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 “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 ”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
7、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 a 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 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胧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 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 “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 上船来吧 !” 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体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疾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
8、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 “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 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雅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 ” 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 ” 他不解地望着我。 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 他大声地笑了起来。 b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 “社会低保 ”打发
9、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 “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 ”我问。 “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 学舌了。 ” “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 ” “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 ”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我沉默了。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他从船上跳
10、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 “不可以 不可以 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 ” 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 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 ( 作者:从维熙。有删改 ) 【小题 1】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3分 ) 【小题 2】 . 第一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2分 ) 【小题 3】 .“我 ”见到摇船人时,为什么 “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 ”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分 ) 【小题 4】 .从文中画波浪线的 a、 b两个比喻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 【小题 5】 .文中的摇船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11、。 (写出两个主要的方面即可 ) (4分 ) 答案: 【小题 1】在漓江边, “我 ”被 一只鹦鹉吸引,结识了一位残疾的摇船人,被他身残志坚、自食其力的故事所感动。 (意思对即可。人物 1分,情节 2分,共 3分 ) 【小题 1】 交待故事发生的环境。 引起下文。 营造朦胧的诗情。 用漓江的阴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 (意思对即可。答出任意两点,一点 1 分,共 2分 ) 【小题 1】因为摇船人其貌不扬且有残疾,与 “我 ”想象的差别很大, “我 ”很失望。(2分与后文 “我 ”的感动、赞美形成对照 (作铺垫、欲扬先抑 ), (1分 )突出摇船人的精神品质。 (1分 ) (意思对即可。共
12、4分 ) 【小题 1】 a示例:把雨雾中的漓江比作艨胧诗, 把远处江中隐约可见的小舟比作破折号,形象地写出了小舟的形态,生动别致,富有诗情画意。 b不例:把被笑声惊飞的水鸟比作一串黑色省略号,形象地写出了水鸟渐飞渐远的身影,生动别致,富有诗情画意。 (对比喻内容的分析 l分,效果 2分,共 3分 ) 【小题 1】 身残志坚、自食其力、拒绝怜悯:不甘心靠吃 “社会低保 ”打发日子,靠摇船为生,不接受 “我 ”给他的五十元钱。 乐观、开朗、热爱生活:爱笑,不避讳自己的残疾,积极面对生活。 (意思对即可。每个方面 2分,其中形象 l分,分析 1分。共 4分。若答 “阳刚 ”,言之成理也可 ) 阅读乐
13、趣 的果实,完成小题。 (9分 ) 乐趣的果实 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乐趣,像繁花的品种一般多。 人人都有自己的乐趣。有的人把读书当作乐趣,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还要从时间的缝隙中偷光苦学;有的人把运动当作乐趣,每天不跑跑跳跳,舒舒筋骨,就觉得老不自在;有的人把劳动当作乐趣,到了不能劳动的时候,还要撑持着起来干点活;自然也有人把吃喝玩乐、闲游浪荡,当作最大的乐趣。至于那些更等而下之的 “乐趣 ”,就不必去说它了。 乐趣,反映了人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的道德品质,当然也反映了人的世界观。 乐趣,也可以说是一颗颗 生命力很强的种子,在不知不觉间发芽、生长,而且总要开花,总会结果。结果把乐趣比作种子,那么
14、,你从自己所热衷的乐趣中得来的欢娱,便是它的花朵了;你从自己为之陶醉的欢娱中,得来善的或恶的、美的或丑的、好的或坏的结果,便是它的果实了。例如读书是一种乐趣,知识是它的果实;运动是一种乐趣,健康是它的果实;劳动是一种乐趣,产品是它的果实 不同的乐趣,结不同的果实。结什么果,完全是由种子 乐趣的本身来决定的。这本来是一个十分浅显的道理。但是有的人还是常被俗艳的花朵 从低级趣味中得来的欢娱所迷,以致看不清自己所倾心的 乐趣蕴藏着恶的因子;自然也预料不到它要结成的果实是恶果和苦果。就以安逸这种 “乐趣 ”为例吧!热衷于安逸的人们,在轻飘飘的环境中,享受着软绵绵的生活,沉浸在感官的娱乐里,逸乐所开的花
15、朵使他们变得醉醺醺了,还怎能使他们看到这种 “乐趣 ”所潜藏的危机,和它必然要结成的名叫 “空虚 ”和 “腐败 ”的恶果呢?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 “人应该支配习惯,而不是习惯支配人。一个人,不能去掉他的坏习惯那简直是一文不值。 ”人人都需要有生活的乐趣和从中得到欢娱。我们需要和寻求的是高尚的、有积极意义的乐趣,因为这种乐趣有利于健康、有利于成长、有利于进步。千万不要被俗艳的欢娱之花所迷。当你为各种各样的乐趣而心花怒放的时候,得多想一想花朵的种子,并且预见到将要结成的是什么样的果实才好。 【小题 1】 “乐趣的果实 ”比喻的是 第 段中加点的 “俗艳欢娱之花 ”比喻的是 (题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16、 4分) 【小题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2分) 【小题 3】第 段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 答案: 【小题 1】( 4分)乐趣得来的善的或恶的、美的或丑的、好的或坏的结果。( 2分) 从低级趣味中得到的欢愉。( 2分) 【小题 1】( 2分) 我们需要和寻求的是高尚的、有积极意义的乐趣。 【小题 1】( 3分)举例论证,举了各种人的各种乐趣的事例,生动具体有力地证明了 “人人都有自己的乐趣 ”这一分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阅读均衡营养更健康,完成小题。( 11分) 我国 5岁儿童体重不足者比率为 10%-20%,生长迟缓者比率为 35%,个别贫困地区高 达 50%以
17、上。这是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为我们提供的一组惊人数据。专家指出,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或不均衡是导致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儿童体质普遍下降的根本原因。因此,在追求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建立科学补充营养元素的观念,已经成为改善中国人营养状况的当务之急。 中国人究竟缺少哪些营养元素呢? 钙、维生素 B2 和维生素 A是中国人严重缺乏的营养元素。其中钙缺乏的严重程度排名第一。 科学显示,人体每天对钙质的需求量为 800毫克,而我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 405毫克,仅达需求的 50.6%。 缺钙会导致脚抽筋、盗汗、腰酸及骨质疏松等 症状。维生素 B2 和维生素 A的每天摄入量也只达到人体需求的 61.5%和 59.
18、5%。 维生素 C、锌、铁也是中国人缺乏的营养元素。据调查,全国人均每天摄入维生素 C量为 100.2毫克,已达到 100毫克的标准。但是,维生素 C主要来源于蔬菜中,中国居民饮食上习惯食用煮熟的蔬菜,致使其中大多数维生素 C被破坏。有文章分析中国居民维生素 C的实际摄入量仅达 50毫克。另外,我国人均每天摄入锌 12毫克,比需求量少 20%。青少年儿童缺锌比较严重,已影响部分青少年儿童智力和身高的正常发育。中国居民食用的铁,主要来自于大米、坚果、果叶 蔬菜等植物中的非原血红素铁,其利用率较低,吸收率也远远低于动物性食物中所含的铁。此外,中国人食用量最大的谷物中,含有浓度较高的植物酸。植物酸会
19、明显抑制铁的吸收。所以,尽管摄入了一定量的铁元素,但真正被人体吸收的并不多,因此仍然有许多贫血病人。 人体补充营养元素的基本原则是:把所缺的全部补齐,补缺的不能再补,使人体内各种营养元素达到均衡。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元素,彼此关系密切,只有达到它们之间的均衡,其作用才能充分发挥,人体才可能健康。比如:钙、磷、锌、铜要成一定的比例,磷过量,钙会被耗损,铜过量,锌会损失 ;铁促进维生素 B族的代谢;锌要与维生素 B1 一起增加摄入量为宜。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时,有些人认为西方国家的配方比中国的好。实际上,中西方饮食结构不同,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要求也不相同;另外,黄种人与白种人在体质上也存在着差异
20、。例如,磷、铜、镁、维生素 E、维生素 B12等就属于中国人不缺的营养元素。以铜为例,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铜元素的量为 2.4毫克,推荐量为 2毫克。摄入过量的铜元素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且会导致锌的损失。所以中国人不要盲目补充。 现行补充的误区是缺什么补什么,没有科学配比,人体内营养仍然达不到均衡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一定要有统筹思想,在医生指导下,总体判断自己缺什么维生素和矿物质,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案。 【小题 1】 .理清选文的写作思路,用简洁的语言填空。( 4分) 指出中国人营养元素摄入现状 分析现行补充的误区并提出建议。 【小题 2】 .第 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就其中的一种说
21、明方法分析其作用。( 4分) 【小题 3】 .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可否去掉?为什么?( 3分) 维生素 C主要来源于蔬菜中,中国居民饮食上习惯食用煮熟的蔬菜,致使其中大多数维生素 C被破坏。 答案: 【小题 1】( 4分)列举 中国人缺少的营养元素,( 2分);说明人体补充营养元素的基本原则,( 2分)。 【小题 1】( 4分) 列数字(列数据)和做比较,( 2分);准确具体地突出了中国人钙元素缺乏的严重程度,引起读者的关注(警醒、思考),( 2分)。 【小题 1】( 3 分)不能去掉,加点部分起修饰(限制或强调)作用,( 1 分);说明煮熟的蔬菜维生素 C大部分被破坏,但不是全部被破坏, (1
22、分 );这样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若删去,与事实不符,使说明不准确, (1分 )。意思对即可。 文言文阅读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小题。 (12分 ) 十年春,齐师 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 蹋 窀右病!惫 唬骸拔 癫 壹右玻 匾孕拧!倍栽唬骸靶 盼存冢 窀病!惫 唬骸靶笾 洳荒懿欤 匾郧椤!倍栽唬骸爸抑 粢病?梢砸徽健皆蚯氪印! br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
23、之。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 曰: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小题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4分 ) (1)又何 间 焉 ( ) (2)公将 鼓 之( ) (3) 小惠未 /u ( ) (4)望其旗靡( ) 【小题 2】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 (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小题 3】 . 纵观全文,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原因有哪些?( 4分) 答案: 【
24、小题 1】( 4分) (1)参与 (2)击鼓进军 (3)“獭蓖 氨椤北榧啊 毡 (4)倒下(每小题 1分) 【小题 1】( 4分)( 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判断。 ( 2)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衰减了;等到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枯竭了。 【小题 1】( 4 分) 政治上要取信于民。 2 分 军事上要把握战机,后发制人;详察敌情,知己知彼。 2分(意思对即可) 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 6分) ( 1)傅雷家书中,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要有 _和 _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 “_”( 3分) ( 2)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和
25、“风雪山神庙 ”是水浒中两个经典的故事,请你任选其中一个,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3分) 答案:( 6分)( 1)国家 民族 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每空各 1分,共 3分) ( 2) “风雪山神庙 ”示例:林冲被高太尉陷害,发配到沧州。( 1分)陆虞侯受高太尉指使,与管营和差拨设计让林冲看守草料场,企图趁夜色放火烧死林冲。恰巧林冲出门打酒,屋子被雪压塌了,便去山神庙过夜。林冲看到草料场着火了,便要去救火,无意中听到陆虞侯等人的话,明白真相。( 1分)大怒,杀了陆虞侯等三人,远走他乡。( 1分)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事例:鲁智深在大相国寺看管菜园子。一群泼皮无赖想要戏弄他,却没想到鲁智深把
26、两个领头的踢到粪坑里,吓得他们跪地求饶。( 1分)第二天,泼皮们买些酒菜向鲁智深赔礼。大家正吃得高兴,听到门外大树上的乌鸦叫个不停,泼皮们说这叫声不吉利,吵的人心烦,便欲搬梯子拆掉鸟巢。( 1 分)鲁智深乘着酒性 ,先用手推了推 ,便脱下外套,右手向下 ,将腰跨一掀 ,竟然将碗口大的杨柳连根拔起了。众泼皮惊得个个目瞪口呆,忙跪在地上拜鲁智深为师。( 1分)(共 3分) 默写 背诵默写 ( 12分)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月夜刘方平) _,_ _。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李清照) _,_ _。肠断白 洲 (望江南温庭筠) 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 “_, _? ”运用了典故,表达作者渴望重
27、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化无形为有形,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哀愁写成可以承载、可以触摸的实体的句子是: _,_ _。 出师表中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_, _。 答案: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作文 作文( 60分)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心与心沟通的纽带。回首我们成长的历程,总有一些眼神让我们刻骨铭心,甚至给我们震撼的力量。浮躁的时候,爸爸的眼神让我们警醒;失落的时候,妈妈的眼神给我们力量 ;怯场的时候,老师的眼神使我们自信;苦恼的时候,同学的眼神令我们振作 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眼神?请以 “一个难忘的眼神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可记叙经历,编写故事,也可发表议论,抒发感情。 不少于 600字,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