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学年度江苏省启东市东海中学七年级寒假作业语文检测 其他 请用正楷字将空白处填写完整。( 8分) 时光如 bijgux ,新的一年到来了。面对新的学期,我们也许 chuch 满志,满怀对未来的 chngjng ;也许心有不甘,饱含对过去的 ylin 。 答案:白驹过隙踌躇憧憬依恋 某班级开展 “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 ”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下面是同学们在活动中总结的调查材料:(共 10分) 材料一:现在,在青少年当中,很多人没看过龙舟,没听过唢呐,不认识艾草、菖蒲,对清明节的祭奠也不以为然;然而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过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 材料二:西风东进,洋节流行
2、,奉为时尚。据调查,在中国人喜欢的洋节中,排名前几位的是:圣诞节、母亲节、情人节、愚人节。中国人喜欢过洋节,其动机大致如下:表达感情(亲情、友情、爱情);凑凑热闹,轻松一下;为了“赶时髦 ” 材料三:中国的节日同样魅力无限 那悠久的历史文化与节日盛会交融在一起。如:春节团圆、除夕守岁、中秋赏月、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端午 赛龙舟、元宵闹花灯 绚丽壮观、流光溢彩、妙趣横生! 【小题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上面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3分) 【小题 2】你认为造成材料一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分) 【小题 3】在世界多元文化不断交汇的今天,你觉得洋节在中国是应该摒弃,还是应该保留?请发表你的
3、看法。( 4分) 我的看法: 我的理由: 答案: 【小题 1】中国传统节日传承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但现在的青少年忽视传统节日,而热衷于过 “洋节 ”。( 3分) 【小题 1】学校教育不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播,家庭和社会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也不够,青少年不了 解传统节日。( 3分) 【小题 1】摒弃或保留均可。言之成理即可。(看法 1分,理由 3分) 选择题 小明在春节走亲访友时听到了以下对话,他们的交谈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爸爸教导小明: “你要 不耻下问 ,经常向老师请教。 ” B小姨对表妹在假期反复观看电视剧还珠格格非常不满,表妹却说: “我这是 温故知新 。 ” C社区管理员说
4、: “经过工程队 妙笔生花 的装饰,我们小区的面貌焕然一新,确实令人赏心悦目。 ” D爷爷告诉小明: “我原先掉光的牙又长出来了,头发变黑了,皮肤也变得又白又嫩,我真是 返老还童 了 ! ”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谁能润泽我们的生命 书对我而言,犹如空气。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我,时时刻刻都需要它。 自童年开始,我便明白,肚子饿了,找食物吃;眼睛饿了,找书看。【 A】我的双眸,时时都处在饥饿的状态中,只要一书在手,我便如蚁附膻,既有 “蚕吞桑叶 ”的快乐,亦有 “蜂儿采蜜 ”的满足。 略识之无,我便发现,屋子里的每一寸空隙,都漂浮着一缕一缕的书香。视线所及之处,有书;视线不及之处,亦有书。
5、高高低低地叠着、密密麻麻地堆着;疏疏地散放着、齐齐地排列着。书和屋子,你依我依地化成了一个圆满的整体。在那如饥似渴地从书籍汲取营养的童稚时代,我们的物质生活是捉襟见肘的。书却为我营造了一个金光灿烂的世界。 父亲总是买书,不是一册册地买、而是一摞摞地买,【 B】 当他把书提进门时,忙家务的母亲总是很快地把湿漉漉的手抹干了,把那一摞书当成瑰宝一样,小心翼翼地捧过来,欢天喜地地拆看。 万籁俱寂时,母亲在荧荧 灯火下执卷而读的样子,真是美丽。微鬈的睫毛静静地在眸子下方印着扇形的影子,脸上浮着一抹蜻蜓点水式的、若有若无的笑意。 她低头看书。我仰头看她。她快乐地沉浸在文字那个神秘莫测的世界里,而我,向往那
6、个世界。于是,跌跌撞撞地闯了进去。最初,一知半解,等一进入情况,便痴痴地迷上了,书,自此成了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成家之后,整间屋子氤氤氲氲都是书香。我站着读、坐着读,躺着也读。我读书的时候,孩子也人手一册地读。一家大小静静地、齐齐地读书的那种感觉,美好到了极致,幸福到了极点。 站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突然想 起青少年时代的一件往事。那时,零用钱有限,想买书,只能将钱一点一滴地储存起来,存够了,才得以一偿夙愿,那一回,看中了赛珍珠的译著大地,翻来覆去地看,爱不释手,可是,没有钱买。一连两三周,上书局时,总先去看看那部小说还在不在,如果还在,便抽出来,用手轻轻摩挲一番,才恋恋不舍地放回去。后来
7、,学校考试,忙着温习功课,没上书店。考完试后,钱也储够了,便风风火火地赶往书店。可是,那部朝思暮想的书没了。我觉得心里有一种说不清的疼痛,在书架旁晃来晃去,像个无主孤魂。 阅读,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 浸润活动。许多散文和小说,都不着痕迹地蕴藏着隽永可贵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它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地流入读者的内心深处,那种影响力,是巨大而深远的。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过: “要成为出色的漫画家,非得喜欢读书不可。画只是技巧,出色的漫画,出自无穷的想象。不读书,就表示没有好奇心,怎么可能画出精彩的漫画? ” 实际上,阅读所能带来的脑力冲击,大得超乎想象。它足以将水面上的一个小涟漪化为滔
8、天巨浪,从而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阅读带来的大快乐,是任何其他的活动都难以相比的。当它让你哭时,那种感动,能够进入心坎很深的 地方;当它让你笑时,那种快乐,像是融化在心上的一块糖。它时而像铁锹,在你心叶上挖出一个个痛楚的窟窿;时而像辣椒,辣得你汗如雨下却又拍案叫绝。有时,它像雷像电,狠狠地劈下来,将迷糊混沌的你震醒;有时,它又像云像雾,让你腾云驾雾、浑然忘却世间的一切烦恼。 我觉得自己最大的 “成就 ”是:以书为种子,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下了一株快乐的树。这树,永不枯萎。 【小题 1】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分) 【小题 2】第 段中说: “阅读,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也是一
9、种潜移默化的浸润活动。 ”从文中看,阅读具有怎样 的功能?( 6分) 【小题 3】为什么 “我 ”觉得自己最大的 “成就 ”是以书为种子,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下了一株快乐、永不枯萎的树?( 4分) 【小题 4】本文的语言很有特点,请仿照示例,从文中画线句中任选一处加以批注。( 4分) 例:它时而像铁锹,在你心叶上挖出一个个痛楚的窟窿;时而像辣椒,辣得你汗如雨下却又拍案叫绝。有时,它像雷像电,狠狠地劈下来,将迷糊混沌的你震醒;有时,它又像云像雾,让你腾云驾雾、浑然忘却世间的一切烦恼。 批注:这句话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阅读带来的多种多样各不相同的感受,道出了读 书对人的影响,让人
10、感受真切。 我选 句,我的批注: 答案: 【小题 1】童年如饥似渴读书;父亲买书;妈妈读书影响我,我读书影响孩子;少年时买书的经历。表现了作者对书极度的喜爱,对读书生活的享受。(事件4分,情感 2分,共 6分) 【小题 1】 文学作品蕴藏的可贵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会流入读者的内心深处,具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力。 阅读所能带来的脑力冲击,大得超乎想象。 阅读带来的大快乐,是任何其他的活动都难以相比的。( 6分) 【小题 1】 “我 ”觉得能通过自己的影响,让读书成为女儿生命中的组成部分,成为生存之需求,继而快乐其 生命,润泽其生命,这便是 “我 ”最大的成就。( 4分) 【小题 1】无统一答案:( 4
11、分) 春是春天的春 鲍尔吉 .原野 春是春节的春。小孩子像一堆红萝卜四处滚动,他们兜里多了钱,还有鞭炮,眼睛东张西望。柴禾垛的积雪把孩子脸蛋映衬鲜红。春节驾到,它被厨房大团的蒸汽蒸出来,天生富足。人集体换上同样的表情:向往的、采购的、赴约的、疲倦的,打底是豪迈的表情,即春节的表情。一只小白狗往桑塔纳车轮撒尿做记号,一会儿车开了,上哪儿找这个记号呢?春节把小狗乐糊涂了。春节是家家召开的总结表彰大会、烹饪大会、时装发布会、项目规划会,参 与人士为全体国民。 春是春雪的春。正月的雪,是天送给地的一笔厚礼。若半尺厚,春小麦就有了一床暄暖的厚被。雪沃大地,黑龙江省进入童话,吉林省进入版画,辽宁的雪呆不上
12、几天就化,气温高。春雪飘落,带着伞翼,旋转而下,把枯草包裹晶莹。屋顶的雪借阳光变为参差耀眼的檐冰,一边淌水,一边延伸。 春是春分的春。每年 3月 21日前后,太阳抵达黄经零度,昼夜均,寒暑平,阴阳相半。这天正午,在太阳的脚步落下那一刻,被天文学视为北半球春季的开始。保定农谚唱: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春是春水的春。庾信燕歌行: “洛阳游丝百丈连,黄 河春冰千片穿 ”。春冰薄如翼,捡一片放在手心,透出鲜红的掌纹,与玻璃一般,俄尔缩为水。春水浩荡,越岭翻山。旧日的东北土匪,此际出山拆冰。桃花水下来,冰块拥塞河道,影响木排运输。商人请胡子(匪)拆冰,匪们喝过酒,上冰,撑木杆左支右绌,轰隆一声,冰泄
13、河通。胡子或永久失踪,或从哪个地方爬上岸,挣的是舍命钱。大部分江河,冰化水,如鱼下锅,酥了,碎了。我的感觉,冰在春夜比白昼化得快。春水流桃花,落红搭上了薄冰的小舟。想起黎锦晖那首桃花江: “有人说,说什么?桃花江是美人窝。桃花千万朵,不如美人多。 ” 春是春草的春。柳 枝在河面练习书法,字被波纹抹掉。不觉间,地上浮现密密麻麻的字,连成片是草书,它们是春草。草是春天的信函,连篇累牍,蘸着绿色的墨汁,写到天涯海角。有人说,画兰须备书法功底,苛求于 “笔 ”, “墨 ”则次之。而草的象形书法,撇捺通脱,开张奔放,是米芾的行草。这些草书,叫“大地回春帖 ”,被大地当衣裳披在身上,向夏天走去。 春是春耕
14、的春。祭土神的春社过了,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春牛登场,地表阳升。农人扶犁挥鞭,头顶有燕子飞掠。庄稼人开始忙了,把粮食从地里忙进仓里,春耕是头一天。 春是春天的春。唐代称酒为春, “软脚春 ”、 “垆头春 ”等。曲艺界称相声为春,“宁送一锭金,不教一口春 ”。诗经里,思慕异性是春, “有女怀春 ”。在大自然看来,只有春天才是春。杜甫腊月诗: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春天所以为春,是万物皆萌,四季轮回的新一轮又开始了。春天所以叫天,是天的心情很好,江河风雨,温润和顺,柳絮乱飞也没惹老天爷生气。春天里,管弦乐队应该去田野里演奏。鲍罗丁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或者德沃夏克斯拉
15、夫舞曲,均广大深厚,田野吐出带甜味的呼吸。在春天,大地的胸膛潮湿澎湃,让生长的生长,让冬眠的醒来,让花朵在坚硬 的枝头站成一排排蝴蝶,让孩子在乡村的学堂里朗读。 教员(温柔):春 孩子(倔犟):春! 教员(端正):春天的春 孩子(强烈):春天的春! 喊声太大了,屋檐的小鸟惊飞,风从树林跑过来,看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小题 1】读了本文后,你觉得春美在哪些地方?(请结合本文内容回答)( 5分) 【小题 2】文章第二段文字主要描写了春雪。试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段文字。( 4分) 【小题 3】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从多个方面描写了春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分) 【小题 4】本文第五段写的是春
16、草,朱自清的散文春第三段同 样写到了春草。请你比较一下,两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分别表现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8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小题 5】文中以 “春是 的春 ”开头,分别从春节、春雪、春分等方面来写对春的理解和感受。你认为 “春 ”还是什么呢?请仿照文章写法,以 “春是 的春 ”开头,再续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对 “春 ”的理解和感受。( 8分) 答案: 【小题 1】春,寄托了人们春节的希望,给人们带来春雪美景,是丰收的开始,展示了生命的
17、力量,蕴含着开张奔放的活力,充满忙碌的气息,预示着生命的重新绽放。 (5分 ) 【小题 1】无统一答案:( 4分) 【小题 1】对春的喜爱、赞美,对春的生命力量的激情呼唤。( 5分) 【小题 1】朱自清的春从正面描写草的情态,而本文从书法角度侧面表现草的气势。春中的草绿、嫩、多;而本文中的草肆意奔放,洋溢着生命的激情。( 8分) 【小题 1】无统一答案: (8分 ) 诗歌鉴赏 读登岳阳楼,回答问题。(共 8分)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 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小题 1】欣赏颔联,请你从表现手法和动词 “坼 ”、 “浮 ”的妙用两个方面
18、谈谈你的看法。( 4分) 【小题 2】读这首诗,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案: 【小题 1】既是实写,又寓想象,一 “坼 ”一 “浮 ”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雄伟壮阔而又生动。( 4分) 【小题 1】表达了作者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4分) 【小题 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注意品味诗中流露出的情感并把握关键词语的含义。 【小题 2】此题考查与诗歌的主题有关,品味语言 ,把握诗中流露的感情,从“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一句中可以得出作者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语言表达 下面语段中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按要求修改。( 8分) 2010年 5月 18日,全
19、国首届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在湛江召开。 教育部领导、全国课改专家及学者光临来到湛江, 考察我县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探寻农村地区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成果。 全国性的教育工作会议在我县召开,这在历史上的湛江还是第一次。湛江课改模式得到了与会领导、专家和学者的高度评价。 【小题 1】第 处词语赘余,应删去 。 【小题 2】第 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 。 【小题 3】第 处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 【小题 4】第 处语序不当,应将 与 调换。 答案: 【小题 1】 “光临 ”或 “来到 ” 【小题 1】 “的现状 ”或 “的实况 ” 【小题 1】 “成果
20、”改为 “方法 ” 【小题 1】 “历史上 ”“湛江 ”( 8分) 默写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春节这个传统节日里,你有没有温故而知新呢?( 12分) 【小题 1】等闲识得东风面, 。 【小题 2】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小题 3】曲径通幽处,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小题 4】随着春节的到来,春也悄悄来到了人间,读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 ”更让我们充满对春的神往。 【小题 5】在另一个传统节日中秋节,苏轼曾用他的诗句 “ , ”道出他对天下离散之人的美好祝愿。(水调歌头) 答案: 【小题 1】万紫千红总是春 【小题 1】潮平两岸阔 【小题 1】禅房花木深 【小题 1】草色遥看近却无 【小题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