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校联盟】 2014-2015学年湖北利川文斗乡长顺初中初二上期中生物(带解析) 选择题 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下列动物运动方式相同的一组是 ( ) 蝗虫 章鱼 袋鼠 狗 飞蛾 大象 海龟 马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蝗虫、 飞蛾具有翅,运动方式是飞行, 章鱼属于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运动方式是游泳, 袋鼠的运动方式是跳跃, 海龟的运动方式是爬行, 狗、 大象、 马都生活在陆地上,运动方式是行走, D正确。 考点: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飞行、游泳、爬行、行走、奔跑 如图为某生物体细胞中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示意图,有关该图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上的 A、 B分别表示
2、两个显性性状 B如果 B来自父方,则 b来自母方 C该个体既可表现 B的性状,也可表现 b的性状 D基因 a和 b控制的性状不能在后代中表现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染色体上的 A、 B分别表示两个显性基因因此,染色体上的 A、B分别表示两个显性性状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B、亲代的基因通过生殖活动传给子代的。子代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 ,一条来自母亲。由于基因在染色体上,后代就具有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因此,如果 B来自父方,则 b来自母方的叙述是正确的。 C、相对性状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显性基因( B),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隐性基因( b), BB
3、或 Bb控制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bb控制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当成对的基因一个是显性 B,一个是隐性 b时,显性基因的性状表现出来,其基因组成为 Bb因此,该个体既可表现 B的性状,也可表现 b的性状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D、基因组成是 Aa的,虽然 a(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 a并没有受A(显 性基因)的影响,还会遗传下去。因此,基因 a和 b控制的性状不能在后代中表现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考点: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关于染色体、 DNA、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的体细胞中有 23条染色体 B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控制着生物的性状。 C一条染色体中有多个
4、 DNA分子 D形成精子或卵细胞时,染色体数目不会发生改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它是由 DNA和蛋白质构成的。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 DNA分子。一个 DNA分子有许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 DNA片段。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数目,并且受精卵中的
5、每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考点:染色体、 DNA和基因的有关概念 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 A和 a控制,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能表现出来 B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可以表现出来 C能卷舌的基因组成不一定是 AA D不能卷舌的基因组成一定是 aa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以知道能卷舌是显性现状,不能卷舌是隐性性状。 A、当基因组成是 aa时,表现为不能卷舌; B、当基因组成是 Aa或 AA时,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可以表现出来; C、能卷舌的基因组成可能是 AA 或 Aa; D、因不能卷舌是隐性性状,所以不能卷舌的基因组成一定是 aa。
6、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下列关于动物生长发育的流程图,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发育:受精卵 胎盘 脐带 婴儿 B家鸽的发育:受精卵 卵黄 系带 雏鸽 C青蛙的发育:受精卵 成蛙 幼蛙 蝌蚪 D蚊子的发育:受精卵 幼虫 蛹 成虫 答案: D 试题分析:( 1)人体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 胚胎 胎儿 婴儿;( 2)家鸽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 雏鸽 成体家鸽;( 3)青蛙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 蝌蚪 幼蛙 成蛙;( 4)蚊子的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 考点:胚胎发育过程 常用栽种蒜瓣的方法来繁殖大蒜,下列与之繁殖方式相同的是 ( ) A小麦种子发芽 B黄豆发豆芽 C扦插
7、的柳枝发芽 D蚕豆发芽 答案: C 试题分析:植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像草莓、马铃薯、落叶生根进行繁殖时,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的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营养繁殖就是最常见的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常见的无性生殖的方式有扦插、嫁接、压条。小麦种子、黄豆种子和蚕豆种子发芽都属于有性生殖。扦插的柳枝发芽就是无性繁殖。 考点: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及应用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下列与此情境相关 的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 ) A水 水稻 青蛙 B阳光 水稻 青蛙 C水稻 青蛙 蝗虫 D水稻 蝗虫 青蛙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水
8、是非生物部分,既不属于生产者也不属于消费者,食物链的概念未包括非生物部分。 B、阳光是非生物部分,既不属于生产者也不属于消费者,食物链的概念未包括非生物部分。 C、青蛙是食肉动物不吃水稻,蝗虫吃水稻。 D、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水稻与消费者蝗虫、青蛙它们之间的关系。 考点:食物链的正确表示方法 下列对病毒、细菌和真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是由细胞构成的 B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大多可以供给人们食用。 C细菌的营养方式都是异养 D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 B、真菌有单细胞的,如酵母菌,有多
9、细胞的,如青霉、曲霉、蘑菇等蘑菇、木耳等可以供给人们食用。 C、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但细菌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只有 DNA的集中区。 D、多数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能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促进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 考点:病毒、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下列对动物行为研究的案例中,主要应用观察法的是( ) A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 B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 C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 D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 答案: A 试题分析: A、让 亨利 卡西米尔 法布尔( Jean-Henri Casimir F
10、abre ),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其主要通过观察来研究昆虫。 B、弗里施是奥地利动物学家。早在 1910年他就通过实验观察,证明鱼类具有辨别颜色和亮度的能力而且辨声能力超过人类,成为研究鱼类色觉和听觉功能的先驱以后继而研究蜜蜂的行为。通过实验证明蜜蜂不是色盲,能分辨多种颜色。 C、廷伯根,现代行为生物学奠基人之一。 1907年 4月 15日生于荷兰海牙。自幼对博物,特别是鸟类生活有浓厚兴趣,主要通过实验法对银鸥幼雏的求食行为进行研究。 D、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主要是用实验法,对发生行为的动物和接受行为的动物,模拟或干扰他们之间的信号,经进一步分析刺激发生的主要原因。 考点:动物
11、行为的研究的知识 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 ( ) A人工栽培和养殖 B法制教育和管理 C易地保护 D就地保护 答案: D 试题分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其中包括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以及法制教育和管理等,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考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 最近法国某攀爬运动员在张家界武陵源成功徒手攀爬百龙天梯钢结构井架 ,引起众人的关注。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 A攀爬活动能使呼吸系统得到锻炼,促进肺活量的增加。 B攀爬
12、活动中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对体内有机物的分解 C在攀爬活动中,骨的运动要靠关节的牵拉。 D听到攀爬指令时,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指令而收缩。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攀爬活动能使呼吸系统得到锻炼,促进肺活量的增加, A 正确;B、攀爬活动中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对体内有机物的分解,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在线粒体里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身体活动利用, B正确; C、运动系统包括骨、关节和肌肉,肌肉收缩能牵引骨围绕着关节做运动, C错误; D、骨骼肌属于肌肉组织,肌肉组织受到刺激能收缩, D正确。 考点: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 填空题 一块长骨是由 、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 答案:骨膜 试题分析:长骨有外面
13、的骨膜,骨质,骨髓构成,幼年时期长骨两端有成骨细胞,成年后就骨化为骨质。 考点: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在细胞的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两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和蛋白质,起遗传作用的是 分子;这种长链状的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就是 ,它控制着生物的性状。 答案: DNA; DNA;基因 试题分析: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里,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一个个片段是基因,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性状。 考点:染色体的组成 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主要功能有两个:一是产生 ,二是分泌雄性激素。 答案:睾丸;精子 试题分析:男
14、性的性器官包括:精囊腺(分泌黏液);前列腺(分泌黏液);输精管(输送精子);尿道(排出精液和尿液);阴茎;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考点: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综合题 据下图所示结构,回答: ( 1)骨骼肌是由 和 两部分构成,其生理学特点是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 2)骨骼肌、骨和 共同构成了运动系统。骨在运动中起杠杆的作用,关节在运动中起到 的作用。 ( 3)在你立定跳远的过程中,能够减少摩擦、缓冲机械压力的结构是 ,能够有效防止出现脱臼现象的结构是 。 ( 4)伸肘
15、过程中,处于收缩状态的是图中序号 为主的伸肌群,处于舒张状态的是图中序号 为主的屈肌群这说明一个动作的完成,至少需要 组以上的肌群在 的支配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还需要能量的供应,必须 靠细胞内 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答案:( 1)肌腱;肌腹 ( 2)关节 ( 3)关节软骨;关节囊 ( 4) 10; 9;两;神经系统;有机物 试题分析:( 1)骨骼肌是由 1肌腱和 2肌腹两部分构成,骨骼肌具有遇刺激收缩的特性。 ( 2)骨骼肌、骨和关节共同构成了运动系统。骨在运动中起杠杆的作用,骨骼肌在运动中起动力作用,关节在运动中起到支点的作用。 ( 3) 8关节面上覆盖着 3关节软骨,能缓冲运动时
16、的震荡,还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4关节囊致密坚韧,将相邻两骨牢固的包绕起来,能够有效防止出现脱臼现象的发生。 ( 4)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例如,屈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 9肱二头肌收缩, 10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 9肱二头肌舒张, 10肱三头肌收缩说明一个动作的完成,至少需要两组以上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还需要能量的供应,必须靠细胞内的有机物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考点: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
17、关系、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为增加农民 收入,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某市许多乡镇大力发展养蚕业,养蚕织丝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如图表示桑蚕的不同发育时期请回答下列问题: ( 1)从图中看出,蚕的发育经历时期,这种发育过程从幼体到成体有较大的变化,称为 (选填 “不完全变态发育 ”和 “完全变态发育 ”)。产生的后代与亲代相似,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 2)养蚕是为了获取蚕丝,要使蚕丝产量提高,应设法延长蚕发育的 期。家蚕吐丝,从获得途经上看,属于 行为。 ( 3)图中亲代蚕蛾产生的后代中,有的蚕蛾产的卵是圆形的,有的蚕蛾产的卵是纺锤形的,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 4)蚕的体细胞中有
18、 28 对染色体,它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 。 ( 5)课外养蚕小组的同学发现,黄足蚕结黄茧,白足蚕结白茧他们选用黄足蚕与白足蚕杂交,后代全是黄足蚕,说明黄足是 性状(选填 “显性 ”或 “隐性 ”);如果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用 A、 a表示,则亲代白足蚕的基因组成是 ,子代黄足蚕的基因组成是 ;若让子代黄足蚕与白足蚕杂交,推测后代黄足蚕和白足蚕的比例是 。 答案:( 1)完全变态发育;遗传 ; ( 2)幼虫;先天性; ( 3) 28条; ( 4)变异; ( 5)显性; aa; Aa; 1: 1 试题分析:( 1)图中可以看出蚕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经
19、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蚕产生的后代与亲代相似,因此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遗传 ( 2)蚕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过程,春蚕是在幼虫期吐丝,春蚕到了蛹期,蛹皮就硬起来了,无法吐丝了,所以一般养蚕的人,为了获取蚕丝,要使蚕丝产量提高,可适 当的延长它的幼虫期使其积累更多的营养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 3)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图中亲代蚕蛾产生的后代中,有的蚕蛾产的卵是圆形的,有的是纺锤形的,这是子代个体之间的
20、性状差异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变异 ( 4)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因此,蚕的体细胞中有 28对染色体,它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染 色体的数目是 28条 ( 5)黄足蚕与白足蚕杂交,后代全是黄足蚕,说明黄足是显性性状;如果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用 A、 a表示,则亲代白足蚕的基因组成是 aa,则子代黄足蚕的基因组成是 Aa;若让子代蚕与白足蚕杂交,如图所示,后代黄足蚕和白足蚕的比例是: 1: 1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探究题 实验人员想
21、了解一下新孵化的鸟类是怎样获得对母亲的情感的。他们选择了六只刚孵化的小鸭,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小鸭刚孵化出来就被从它们的出生地移走,使它们不能见到自己的母亲;乙 组小鸭还和它们的母亲在一起。实验人员给甲组小鸭展示了一个气球,同时放母鸭叫的录音,经过若干天后,实验人员发现甲组小鸭看到气球能够跟随在气球左右。请选择 ( 1)甲组小鸭跟随气球走的行为属于 。 A.先天性行为 B.偶然现象 C.取食行为 D.学习行为 ( 2)乙组小鸭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A.实验模型 B.对照组 C.实验组 D.一个变量 ( 3)如果不是把甲组小鸭放在气球周围并放母鸭叫的录音,而是将它们放在一只猫的周围并放母鸭叫
22、的录音,则甲组小鸭可能会 。 A.它们可能吓唬其他鸭了 B.它们将失去繁殖能力 C.它们将会发出类似猫的声音 D.它们将会认为猫是它们的母亲 答案:( 1) A ( 2) B ( 3) D 试题分析:( 1)小鸭 、 、 跟随气球走的行为是小鸭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 2)乙组小鸭刚孵化出来就被从它们的出生地移走,使它们不能见到自己的母亲,为实验组,而乙组小鸭还和它们的母亲在一起,和甲组形成对照作用,为对照组,变量为小鸭是否和母亲在一起。 ( 3)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 “学习 ”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 活动,如果将小鸭放 a、 b、 c 在一只猫的周围并放母鸭的录音,小鸭就认为猫是它们的母亲。 考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