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图是某植物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 1】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 A干旱 B湿润 C寒冷 D炎热 【小题 2】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 B地上部分叶片变大 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D地下部分分支减少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观察图可知,该地区植被矮小,根系发达,说明地表水分少,根系向地下深处才能吸收更多的地下水,说明该区域气候干旱,降水少,故选 A项正确。 【小题
2、 2】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当地水分会更少,地上部分植株变矮小,A错;地上部分叶片变小, B错;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C正确;地下部分分支增加,吸收更多地下水, D错。 考点:自然环境对植被影响 中高纬度的许多国家实行夏令时,即在夏季到来前,把时针拨快一小时。每年 3月 9日,美国开始实施夏令时。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 1】中高纬度国家实行夏令时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 睡眠时间 B充分利用光照 C协调休假安排 D防止全球变暖 【小题 2】当地夏令时间 2014年 3月 10日 17: 00,纽约华尔街( 74。 W)股市收市。此时,北京时间为( ) A 10日 5: 00 B 10
3、日 6:00 C 11日 4: 00 D 11日 5:00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夏季,中高纬度日出早,白昼时间长,使用夏令时让正常工作生活的节奏能和白昼长度吻合,充分利用光照,白天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因此选 B项。 【小题 2】纽约位于西五区,北京时间指东八区区时,当纽约为夏令时 10日 17:00时,北京时间为 11日 6时,但北京时间并没采用夏令时,应减 1小时,所以北京时间为 11日 5:00,选 D正确。 考点:实行夏令时的主要目的;区时计算 图为我国不同海拔(单位: m)的面积比重和人口比重统计,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 1】图中各海拔分
4、段比较,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是( ) A 3000m的区域 B 500 l000m的区域 C 100 - 500m的区域 D 25m酌区域 【小题 2】图中信息表明,我国的人口( ) A分布较均匀 B大半在平原、丘陵区 C随海拔升高递减 D高原地区地广人稀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结合图示分析,热口密度为单位面积上人口数,从图中各海拔高度范围内人口比重和面积比重分析,可得在 100-500米区域人口密度最大, C正确 3000米以上区域人口密度最小, A错。 【小题 2】从上题分析,人口主要分布在 100-500米区域,地形为低山、丘陵和平原为主;我国人
5、口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势较平坦, B正确 D错;我国人口分布不均, A错;随海拔升高,我国人口先增加后减少, C错。 考点:我国人口分布与海拔关系 图为世界某海区 7月表层水温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 1】造成甲海区水温不同于同纬度其它海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寒流流经 B暖流流经 C径流汇人 D多阴雨天气 【小题 2】甲处沿海的气候特征是( ) A雨热同期 B冬季多雨 C降水稀少 D冬冷夏热 【小题 3】甲海区渔业资源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 A寒暖流交汇 B陆上径流汇人 C暖流势力强大 D底层海水上涌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6、 1】该区域位于低纬度大陆西岸,根据海水等温线分布可知,该区域位于南半球,甲海区水温低于同纬度其他海区,说明该地有寒流经过,起到降温减湿作用,结合选项 A正确;暖流起增温增湿作用, B错;径流汇入影响海水盐度,对水温影响不大, C错;因温度低,蒸发弱,降水少, D错。 【小题 2】甲位于南半球回归线附近,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形成沙漠气候,加之寒流降温减湿作用,该处降水稀少, C正确。 【小题 3】甲处为寒流,形成原因是表层海水被东南信风吹走,导致水位下降,地层海水上升补充,冷海水上升,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鱼类饵料丰富,选 D项。 考点:影响气温因素;气候特征描述;渔场成因 图示意世界部分城
7、市人口密度( a)与人均年石油消费量( b)之间的关系,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 1】由图可知, a与 b之间的关系大致是( ) A a越大, b越小 B a越大 b越大 C a越小, b越小 D a、 b无相关性 【小题 2】香港 b值低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落后 B石油缺乏 C重视环保 D地狭人稠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观察图分析,世界部分城市人口密度( a)与人均年石油消费量( b)之间呈负相关,即人口密度大,人均年石油消费量小,所以 A项正确。 【小题 2】图中只能显示城市人口密度( a)与人均年石油消费量( b)之间的关系,而香港是人
8、口密度最大的, b值低,只能说明香港地狭人稠, D正确,其他三项图中没有显示,且香港经济发达, A、 B、 C错。 考点:城市人口密度与人均年石油消费量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北极地区越来越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地区。 2011年 10月,俄罗斯宣布将在北极建一座可容纳 5000人居住,具有人工气候和完整生命支持系统的现代化冰城 “鸟姆卡 ”。读北极地区示意图(图 7),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 1】中国黄河站位于北京的( ) A东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西南风 【小题 2】冰城 “乌姆卡 ”建成后,对其运营影响较小的自然条件是( ) A气温低 B极夜长 C风力大 D降水少 【小题 3】北冰洋航线的
9、开通最有利于( ) A东亚与西欧之间的贸易 B北美与西欧之间的贸易 C非洲与东亚之间的贸易 D西欧与南亚之间的贸易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北京大致位于( 3954N, 11623E),结合黄河站的经纬度位置分析,黄河站位于北京的西北方, B项正确。 【小题 2】冰城 “乌姆卡 ”纬度高,气温低,浮冰多,降水少;降水少对航行影响小, D正确;该地位于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位于极地东风带,风力大,对航行影响大。 【小题 3】北冰洋航线开通缩短了东亚与西欧、东亚与北美的距离,有利于两地之间的贸易往来,故 A正确, B错;非洲与东亚、西
10、欧与南亚如果走北冰洋航线,增加了运输距离,应走低纬度更合理, C、 D错。 考点:方位判定;高纬度地区的自然条件;北冰洋航线开通意义 图为某城市城区及其周边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 1】该城市的钢铁工业区适宜布局在图中( ) A 处 B 处 C 处 D 处 【小题 2】与火车站相比,高铁站( ) A修建时间更早 B土地成本较低 C更利于矿产开发 D对城区污染较重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钢铁工业布局在远离城区、盛行风的下风向、远离水源,结合图只有 符合,所以选 D项。 【小题 2】高铁需要技术高,资金多,位于城区边缘,土地成本低
11、,火车站位于城区中心,高铁站修建晚于火车站, A 错, B 正确;火车站污染重于高铁站,高铁修建与矿产开发无关,因此、 D错。 考点:钢铁工业布局条件;城区交通线布局条件 图为 1982 - 2010年不同时段广州市人口空间变化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 1】 19822010 年,该市人口数量不断减少的是( ) A老城区 B中心城区 C近郊区 D远郊区 【小题 2】据图可推测该市( ) 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C老城区衰退现象明显 D域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观察图分析,从 1982年 -2010年老城
12、区人口不断外迁,人口数量减少;中心城区人口先迁入,后迁出;近郊和远郊人口以迁入为主,故选 A项正确 【小题 2】人口由中心向近郊和远郊迁入,出现郊区城市化,处于城市化发展中期阶段, A错, B对;城市化后期老城区衰退现象明显出现市中心空洞化, C错;城市人口规模在中期不断扩大, D错。 考点:人口迁移方向;城市化进程及特征 图为某国河流和主要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 1】该国地势的总体特征是( ) A北高南低 B东高西低 C中高周低 D西北高东南低 【小题 2】根据图示信息推断,该国多数城市分布在( ) A气候炎热的地方 B降水最多的区域 C海拔较高的地方 D河运便利的地方 答案
13、:【小题 1】 C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观察图分析,判断地势高低根据图中河流走向判断,河流总体从中心向四周流,改过地势总体中间高,四周低, C项正确。 【小题 2】根据图中经纬度分析,该国位于非洲东部的埃塞俄比亚,纬度低,气温高,城市分布在埃塞俄比亚高原,气候凉爽, A错, C正确。 考点:区域定位;地形特征判断;城市布局条件 某一时段内,日平均温度 O 时逐 日平均温度累加之和,称为 O 积温,它是研究温度与生物有机体发育速度之间关系的一项指标。图示意某地 O 积温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 1】下列月份中,该地大多数农作物生长最活跃的是( ) A 1月
14、 B 4月 C 7月 D 10月 【小题 2】该地可能位于( ) A巴西中部 B我国东北 C英国南部 D新西兰北部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结合材料信息分析, 0 积温是研究温度与生物有机体发育速度之间关系,温度越高,生物有机体生长越活跃,观察图可知, 7 月积温值增加快,7月温度高,农作物生长最活跃,故选 C项正确。 【小题 2】图中 1、 2月 0 积温为 0,说明该地位于温带,巴西中部为热带,A错;英国南部,虽位于温带,但因受海洋影响大, 1月均温大于 0, C错;新西兰北部位于南半球,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所以 7月积温值应该小, D错;我国东北位
15、于温带, 1月均温小于 0,选 B正确。 考点:积温对农作物影响;不同地区 0 积温差别 图为黄河某支流流域年均气温分布示意图,该支流上已经建 设了多个水电站,实现了梯级开发。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 1】影响图中年均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地势 D海陆性质 【小题 2】根据图上信息推断,该支流上可建水电站数量最多的河段可能是( ) A 水文站以上河段 B 、 水文站之间河段 C 、 水文站之间河段 D 水文站以下河段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河为黄河上游支流洮河,位于西北地区,属于非季风区,排除
16、B、 D项;图中年均为总体随纬度增加而上升,说明纬度较低,均温反而低,可推断影响均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势,选 C正确。 【小题 2】水电站布局在地势落差大的地方,图中能体现落差大小的只有年均温等值线,等值线越密集,地势落差越大,结合图示和选项, B项正确。 考点:影响年均温分布的影响因素;水电站建设条件 综合题 柑橘喜温暖湿润气候,是热带、亚热带的常绿果树。中国是世界上栽培柑橘历史最早的国家,柑橘品种多样,被称为世界柑橘资源的宝库。近年来,我国柑橘出口量逐年递增,柑橘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果品。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 15分) 材料一:柑橘优势区域布局规划( 2008 - 2015年)
17、 材料二:我国柑橘成熟期分布 ( 1)根据材料一,说出柑橘优势规划区域中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名称。( 3分) ( 2)甲、乙两区域纬度位置相近,但甲区域是柑橘优势产区,乙区域柑橘产量却较小,从气候和地形角度推测其原因。( 4分) ( 3)简述我国柑橘成熟期的特点,并说明其对柑橘销售的影响。( 4分) ( 4)分析我国柑橘在国际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原因。( 4分) 答案:( 1)云南省、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 3 分,写 2个得 1分) ( 2)气候:甲区域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山地阻挡冬季风,受冷空气影响较乙区域小,柑橘冻害较少。( 2分) 地形:甲区域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适
18、宜种植柑橘,乙区域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 2分) ( 3)特点:我国柑橘的成熟期较为集中,主要在秋冬季节,其他季节较少。( 2分) 影响:会导致市场销售期集中在秋冬季节,售价低;春夏季节柑橘供应不足( 2分) ( 4)栽培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柑橘种类多样,物种资源丰富;我国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面积广大,(低山丘陵广布)适宜种植柑橘的面积大;我国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 柑橘生产成本较低。( 4分,每点 1分) 试题分析: ( 1)结合各省区分布及长江干流流经省区分析,柑橘优势规划区域中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名称依次为,云南省、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 ( 2
19、)地形:果树适合在低山、丘陵区种植;甲位于四川盆地,地形为低山、丘陵;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 气候:甲、乙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但因甲为盆地地形区域内,四周高,中间低,北部山地冬季阻挡冷空气入侵,不易出现冻害;乙为平原,冷空气可以长驱直入。 ( 3)从图表观察,我国柑橘成熟期主要在 10-12月,秋冬季节,其他季节少; 影响:因成熟期过于集中,导致柑橘价格低,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而春夏季柑橘供应不足。 ( 4)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等方面分析;首先我国山区面积广大,适合种植柑橘的面积大;其次,柑橘喜欢暖湿的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我国热带、
20、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面积广大;第三,土地价格低,劳动力成本低;第四,中国是世界上栽培柑橘历史最早的国家,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第五,柑橘品种多样,被称为世界柑橘资源的宝库,柑橘种类多,物种丰富。 考点:柑橘主要分布区的自然特征;我 国柑橘成熟期的特点及影响;柑橘优势产区的条件。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3分) 材料一: 2014年 6月,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通过第 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申遗成功。丝绸之路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逐渐发展成为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喀什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镇。喀什经济特区拥有 “五口通
21、八国,一路连欧亚 ”的突出优势,物流业是其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 材料二:丝绸之路简图和喀什地理位置示意图。 ( 1)指出图中丝绸之路沿线自西向东水平自然带类型的变化及其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 5分) ( 2)古代商人在丝绸之路上往往历尽艰辛,说出他们在图中撒马尔罕附近路段可能遇到的主要自然威胁。( 4分) ( 3)分析说明喀什把物流业作为重点产业发展的原因。( 4分) 答案:( 1)自然带类型变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4分) 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或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1分) ( 2)夏季高温、冬季严寒、沙尘暴、缺水、
22、缺乏食物和饲料等( 4分) ( 3)邻近多个国家,边 境口岸优势明显;陆路、航空交通快速发展;中国和亚欧各国经济互补性强,商贸联系频繁,贸易物流需求量大;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大。(每点 1分,共 4分) 试题分析: ( 1)自西向东依次经过地中海沿岸(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中亚五国(温带草原带),喀什(温带荒漠带),敦煌以东(温带草原带)和西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以上自然带东西向更替,体现了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2)根据所学知识,撒马尔罕位于中亚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寒冷干燥,冬春沙尘横行,植被以荒漠、戈壁为主,在冬季缺马匹所食的饲料,地广 人稀,河流稀少,缺乏淡水
23、和食物补给等。 ( 3)有许多优越条件促使把物流产业作为重点产业,例如: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边境贸易频繁,交通运输条件的快速发展,贸易物流需求量大等。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区域自然环境特点;区域经济发展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新西兰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人口 447万( 2013年),所产农产品有一半以上销往北半球冬季市场。因受先天限制,新西兰所产农产品销往国外的成本较其它地方高。图为新西兰等高线图。 材料二:图中甲、乙、丙三地的降水统计资料(单位: mm) ( l)与甲、丙两地比较,乙地的降水有什么特征?分别分析其成因。( 6分) ( 2)指出材料一中 “先天限
24、制 ”的含义。( 2分) ( 3)新西兰的农产品有一半以上销往北半球冬季市场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4分) 答案:( 1)特征:各月降水量较均匀,年降水量大。( 2分) 成因:与位于纬度 30-40之间的甲地相比,乙地位于 40-60之间的岛屿西岸,受西风影响时间更长,降水更多。( 2分)与地处西风背风坡的丙地相比,乙地位于西风迎风坡,多地形雨。( 2分) ( 2)新西兰远离大陆,位于大洋的岛屿之上,距消费市场 远(产品运费高)。( 2分) ( 3)人口较少,国内市场狭小;( 2分)位于南半球,生长季与北半球季节相反;( 1分)岛国,海运便利,便于农产品外运。( 1分) 试题分析: (
25、 1)从表中降水数据分析,乙地各地降水量较均匀,年降水量较大。原因:甲乙同为大陆西岸,但乙地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虽然丙和乙都处于西风带控制,但乙处于迎风坡,丙处于背风坡,降水较丙处多。 ( 2)从材料中 “销往国外的成本较其他地方高 ”,运费是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且消费市场在北半球,结合新西兰的海陆位置, “先天限制 ”就是指远离消费市场。 ( 3)造成这 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以从市场(国内市场狭小,国际市场广阔)、农产品生长季节(夏季为农产品生产旺季,且南北半球季节相反)、交通(海运运量大,交通便利等方面分析)。 考点:影响降水的因素;新西兰的产品生产地与消费地之间关系;新西兰农产品外销的原
26、因 图为 2014年 12月 4日 20时 00分北太平洋部分海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2分) ( 1)在答题卡上画出图中 E、 F-线的天气系统剖面图,要求画出锋面,并标注出冷、暖气团及其移动方向。( 4分) ( 2)甲、乙两地纬度位置相近,气候特征却差异显著。结合图 中甲、乙两地的气候统计资料,简述两地夏季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及其原因。( 4分) ( 3)读丙岛地形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判断,在 、 、 三处中建造港口最优的应是何处?并简述在该处建港口的优势自然条件。( 4分) 答案:( 1)如下所示。 ( 2)差异:甲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乙地(为地中
27、海气候)夏季较凉爽干燥。( 2分) 原因:甲地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且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乙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且沿岸寒流经过,降温减湿。( 2分) ( 3) 处。( 1 分)位于海湾中,风平浪静,港阔水深(便于船只航行和停泊)( 1分);位于热带地区,水面不封冻( 1分);沿海地形平坦,便于筑港( 1分)。 试题分析: (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 E处为冷锋天气, F处为暖锋天气,冷气团冷而重,位于锋面之下,暖气团暖而轻,位于锋面之上,且锋面坡度冷锋大于暖锋,冷锋冷气团为直箭头,暖锋冷气团有回转。 ( 2)甲为日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而乙地为 30N-40N北美洲西岸,属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其成因可以从大气环流不同(甲地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而乙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 控制)和洋流性质不同(甲地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乙地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来分析即可。 ( 3)港口建设的自然条件需港阔水深,避风,适宜泊船;图中港口位置建在 处,该处水深,位于海湾处,风浪小,沿海地形平坦,位于热带,水面不封冻。 考点:冷暖锋分析;气候成因及特征;港口建设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