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5学年河南省方城县一中高一12月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 资源ID:290412       资源大小:72.39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5学年河南省方城县一中高一12月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5学年河南省方城县一中高一 12月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如图是 ATP与 ADP之间的转化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A为 ADP, B为 ATP B X1和 X2是同一种物质 C酶 1和酶 2是同一种酶 D能量 1和能量 2来源相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图中能量的方向可以看出, A为 ATP,B为 ADP, A错误; X1和X2 是同一种物质 Pi, B正确。酶 1和酶 2是催化不同反应的不同的酶, C 错误;能量 1来自 ATP中高能磷酸键的水解所释放的化学能,能量 2在动物体内来自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在植物体内除来自有机物氧化分解所释放的化学能外

    2、,还可来自光能,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 ATP与 ADP之间的转化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有甲、乙两组等量的酵母菌,甲组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乙组酵母菌进行发酵。若它们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则它们放出的 CO2之和与它们消耗的 O2之和比为 ( ) A 1: 1 B 4: 3 C 3: 1 D 3: 4 答案: B 试题分析:则它们放出的 CO2之和为 8,消耗的 O2为 6,比为 4: 3 ;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酵母菌的细胞呼吸计算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能力和判断能

    3、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如下据图可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 都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 B上图反应均在细胞质基质内完成 C反应 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D粮食贮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呼吸作用产生了水 答案: D 试题分析: 分别是有氧呼吸或无氧呼 吸第一阶段、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人体细胞不能产生酒精,所以不会发生 阶段;粮食贮藏时,呼吸作用产生水,粮堆湿度增大; 阶段不需要氧气也能进行; 过程在线粒体中进行,其余过程均在细胞质基质进行。 考点:考查细胞呼吸的过

    4、程。难度中等,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消化酶在体外最适温度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 A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 B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 C点时,往反应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反应速率不变 C如果在 A点时,温度再提高 5 ,则反应速率上升 D在 C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和酶的浓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 A点时 ,提高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上升,故 A正确。加入少量同样的酶 ,反应速率上升,故 B错。在最适温度条件下 ,提高温度,酶活性下降,反应速率下降,故 C错。在 C点时

    5、,提高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不变,提高酶量速率上升,故限制因素为酶的浓度,故 D错。 考点:本题考查酶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 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以洋葱表皮细胞为材料,分别用不同的溶液加以处理。 m时开始用不同溶液分别处理洋葱表皮细胞, n时再用清水处理之前被处理过的洋葱表皮细胞,测得洋葱表皮细胞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加入溶液后,发生 d曲线的变化,则液泡的颜色逐渐变浅 B对于 a曲线加入溶液后,再用清水处理没有变化,证明细胞已经死了 C发生 b曲线变化,加入的溶

    6、液中溶质可能是尿素 D c曲线表明经 m时加入的溶液 处理后细胞已死亡 答案: C 试题分析:加入溶液后,发生 d曲线的变化,表明细胞失水,则液泡的颜色逐渐变深, A项错误; a曲线表示加入溶液后细胞吸水,表示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由于植物细胞存在细胞壁,限制了细胞的进一步吸水,故原生质体体积增加一段时间后不再变化, B项错误;如果溶液是尿素溶液,刚开始由于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但尿素分子可以进入细胞内,故一段时间后,由于尿素进入导致细胞液浓度加大,细胞又开始吸水, C项正确; c曲线表明经 m时加入的溶液处理后细胞已死亡。 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

    7、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 某成熟植物细胞经某种处理后仍保持活性,但在 0.3 g/mL蔗糖溶液中不发生质壁分离现象,而实验操作完全正确,问:先前的 “某种处理 ”所用的试剂是 ( ) A 0.5g/mL蔗糖 B 10% HCl溶液 C清水 D纤维素酶 答案: D 试题分析:植物细胞仍有活性但不发生质壁分离,则说明细胞壁被破坏,即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掉细胞壁,故 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 细胞壁的成分和酶的特性,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综合题 (每空 2分,共 1

    8、4分)下图为探究酶的特性的有关实验过程及结果,请据表回答: 试管编号 处理 现象 1 2ml H2O2 + 2滴蒸馏水 产生气泡很少 2 2ml H2O2 + 2滴 FeCl3 产生气泡较多 3 2ml H2O2 + 2滴肝脏研磨液 产生气泡很多 4 2ml H2O2 + 2滴(煮沸)肝脏研磨液 基本同 1 5 2ml H2O2 + 2滴肝脏研磨液 + 2滴 5%HCl 基本同 1 6 2ml H2O2 + 2滴肝脏研磨液 + 2滴 5%NaOH 基本同 1 7 2ml H2O2 + 2滴肝脏研磨液 + ? ? ( 1)比较 2号与 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说明酶具有 _,其作用原理是_。 ( 2

    9、) 2号与 3号的对照中,自变量是 _。 ( 3)比较 4号与 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说明_。 ( 4)设置 5号、 6号、 7号试管对照实验是要探究酶的活性受_的影响。 7号试管的处理应为 : 2ml H2O2 + 2滴肝脏研磨液+_,其现象为: _。 答案:( 1)高效性 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 2)催化剂种类 ( 3)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答案:合适即可) ( 4) pH(酸碱度) 2滴蒸馏水 产生气泡很多(或基本同 3) 试题分析:( 1) 2号是无机催化剂, 3号是酶,是为了证明酶具有高效性,作用原理是酶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 2) 2号和 3号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

    10、种类不同。 有 5和 6可知应是探究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因为 5和 6的变量是盐酸和氢氧化钠, 7号应是对照实验,应滴加相同的蒸馏水,其它条件不变。现象可出现产生气泡很多(或基本同 3)。 考点:本题考查酶和实验设计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题意分析能力。 除标注外,每空 2分,共 16分 )下图甲表示某生物膜结构, a、 b、 c、 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乙和图丙表示物质运输曲线,请据图回答: ( 1)若图甲表示的是细胞膜,则在膜外侧还应该有的结构是 _。 ( 2)若图甲表示人体成熟红细胞膜,则表示葡萄糖运输的是图甲中的 ,葡萄糖的运输方式符合图乙中曲线 。 ( 3

    11、)若某物质跨膜运输过程中,细胞内、外该物质浓度变化符合图丙,则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所需要的条件是 。 ( 4)维生素 D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分别是图甲和图乙中的 。 ( 5)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 _ _。 ( 6)( 4分)葡萄糖分子经小肠黏膜上皮进入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至少透过的磷脂分子层数是 层。 答案: )糖被 (2)a N (3)载体蛋白和能量 (4)b M 丙 (5)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6)10 试题分析:( 1)如果表示细胞膜,在细胞膜外侧还会有糖被。 若图甲表示人体成熟红细胞膜,则表示葡萄糖运输的是图甲中的载体蛋白 a,葡萄糖的运输方式符合图乙中曲线 N(

    12、协助扩散)。 丙图是主动运输,故还需要的条件是载体蛋白和能量。 ( 4)维生素 D属于脂类物质,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所以维生素 D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 胞的过程分别是图甲和图乙中的 b(从膜外进入膜内)和 M。 ( 5)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 6)葡萄糖分子经小肠黏膜上皮进入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穿过的膜结构有小肠粘膜 2层,毛细血管壁 2层,和一层红细胞膜,故共 5层细胞膜, 10磷脂分子层。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的跨膜运输,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

    13、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每空 1分,共 6分)如图表示渗透作用的装置,其中半透膜为膀 胱膜,请思考下列问题: 注:图 1、 3溶液 A、 B、 a、 b浓度分别用 MA、 MB、 Ma、 Mb表示,图 2、 4分别表示一段时间后,液面上升的高度为 h1、 h2。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蔗糖不能通过半透膜。 ( 1)如果 A为清水, a为 30%的葡萄糖溶液。则图 1漏斗中的液面出现的变化为 _。如果 B为清水, b为 30%的蔗糖溶液,则图 3漏斗中的液面出现的变化为 _。 ( 2)如果 A、 B、 a、 b均为蔗糖溶液,且 MAMB、 Ma MbMA,则达到平衡后, h1_h2(填、或),两个漏

    14、斗内溶液浓度大小为Ma_Mb(填、或)。 ( 3)如果 A、 B、 a、 b均为某种物质,且 Ma Mb MA MB,则达到平衡后 h1 h2,如果在 a、 b 中分别加入两种不同的物质 (微量,不直接影响溶液的浓度 ),发现 h1上升,而 h2下降,那么在 a、 b中加入的物质最可能是 _、_。(填水解酶或聚合酶) 答案:( 1)先上升,后下降 上升 ( 2) (3)水解酶 聚合酶 试题分析:( 1)若 A为清水, a为 30%的葡萄糖溶液,最初水分子向浓度高的一侧扩散,漏斗中液面上升,因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进入漏斗内,一段时间后,漏斗内浓度增大,水分子又向外扩散,液面随之下降。若 B为清水,

    15、 b为 30%的蔗糖溶液,则由于浓度差水分子进入漏斗内,蔗糖分子不能进入,漏斗内液面上升。 ( 2)已知 A、 B、 a、 b均为蔗糖溶液,且 MAMB、 Ma=MbMA,达到平衡后, h1= Ma-MA, h2= Mb- MB;又因 MAMB,故 h1MAMB,达到平衡后两个漏斗内溶液浓度大小为 MaMb。 ( 3)处理前 MA=MB、 Ma=Mb,则达平衡后 h1=h2。处理 后 h1上升,而 h2下降,说明 Ma增大, Mb减小。故 a中加入的最可能为水解酶,使物质分子数增多,浓度增大。 b中最可能加入聚合酶,使物质分子数减少,浓度降低。 考点:本题考查渗透作用原理、应用及相关知识,意在

    16、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相关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和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每空 2 分,共 18 分)细胞呼吸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者进行的场所、过程等均存在差异。如图表示细胞部分结构和功能,据图回 答: ( 1)图中 A是 _, B的利用发生在有氧呼吸的第 _阶段, B的产生部位是 _。 ( 2)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释放的 CO2是在第 _阶段产生的; H2O是通过第 _阶段形成的;产生 ATP最多的是第 _阶段。 ( 3)该细胞产生 CO2的场所是 _,如果有氧呼吸和无氧呼

    17、吸产生了等量的 CO2,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是 _。 ( 4)( 3分)结合图示过程,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可写成_。 答案:( 1)丙酮酸 二 线粒体内膜 ( 2) 2 3 3 ( 3)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1 3 ( 4) C6H12O6 6O2 6H2O 6CO212H2O能量 试题分析:由图示可知,( 1)该图表示的是细胞呼吸,据细胞呼吸过程知, A是丙酮酸, B是水, B的利用发生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B的产生部位是线粒体内膜。 ( 2)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释放的 CO2是在第 2阶段产生的, H2O是通过第 3阶段产生的,产生 ATP最多的是第 3阶段。 ( 3)该细胞产生 CO2的场所,无氧呼吸中是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中是线粒体,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如果两过程产生等量的 CO2,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是 1 3。 ( 4)结合图示过程,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可写成 C6H12O6 6O2 6H2O6CO2 12H2O能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胞呼吸。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认真结合题干分析图示。熟悉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利用反应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注意事项

    本文(2015学年河南省方城县一中高一12月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Iclinic17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