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3届辽宁省丹东七中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 资源ID:289836       资源大小:25.65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3届辽宁省丹东七中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3届辽宁省丹东七中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 骈 进 pin装 模 (m)作样 栖 q息 凌 驾 lng僧 侣 l B 佝 偻 gu庸 碌 l留 滞 zh扶 掖 y旁 骛 w C 枘 凿 bng繁 衍 yn披 蓑 su覆 辙 zh睿 智 ru D灵 柩 jiu冥 诞 dn成吉思 汗 hn陨 落 sn谀 词 y 答案: B 试题分析: A、装模作样( m),模型( m);僧侣( l)。 C、枘凿( ru)。D、灵柩( ji),成吉思汗( hn),陨落( yn)。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 点评:对汉字的认读是考试常考

    2、的题型,这要要求学生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因为侧重考查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内容兼顾课内课外,涉及范围很广。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 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出师表作者诸葛亮,这是一篇传诵千古的表文,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议政对策的一种文体,多用议论。 B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后人把这本书称作史记。 C隆中对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字承祚,安汉 人。著有三国志。 D唐雎不辱使命表现了唐雎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尊自强的布衣精神。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表 ”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

    3、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解读能力。 点评:选择题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某语文老师为党的九十一华诞献礼,拟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 “蛟龙入海长民族志气 ”。请选出能够作为下联的语句。 A神舟飞天扬国家声威 B嫦娥奔月展神州风采 C天宫对接显民族风范 D航母漂洋彰中国威力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对联对偶的特点,蛟龙

    4、-神舟,奔月 -飞天,展 -扬,神州风采 -国家声威。所以,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能力。 点评:对联,是一种富含文化古典气息的文学形式,在近年来的语文试卷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内容由课内诗文涉及到各种各样课外知识。对对联不仅要求上下联结构、字数完全相同,而且还要求词性相对,平仄相对以及内容相关联等。因此,给出上联要求写出下联可以看作是一种更严格的仿写。 班会课上,同学们列举了 “我心中的风流人物 ”,有革命先烈、科学家、歌星影星等,王平同学说: “我心中的风流人物是雷锋! ”他的话引起了一些 同学的嘲笑,有个同学说: “雷锋早就过时啦! ”这时,你站起来反驳说: A你这种认识真是

    5、太肤浅了。 B你有这种认识才是应该被人嘲笑的,怎么还好意思嘲笑别人。 C雷锋永远不会过时,他那种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的镙丝钉的精神正是当今社会所必需的。 D人品有问题的人才会认为雷锋精神过时了。 答案: C 试题分析:面对同学们的嘲笑,如何来反驳,从雷锋精神的意思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作用来反驳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点评:口语交际题,顾名思义,就是考查说话能力的,能不能根据具体的语境说出得体的话来,是这类题的考查重点。口语交际题在中考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几乎卷卷都会有此类试题。其命题形式,一般都是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有的在回答的时候,要求要切合某种的特点的环境或语境;有的在回答

    6、的时候,要求要用上一定的修辞格等。 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_人生有许多事情要做, _就不要为一时的失去而伤心,因为一时的失去并不意味着永远的失败; _你拥有了这种健康的心态,你 _成功了一半。 A虽然但是只要就 B既然 那么 只有才 C因为所以只有 才 D既 然那么只要就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语境, “人生有许多事情要做 ”与 “就不要为一时的失去而伤心 ”之间存在 “因果关系 ”; “你拥有了这种健康的心态 ”与 “你成功了一半 ”存在 “条件关系 ”。所以,应该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关联词语的能力。 点评:有关关联词语的题目,大都从两个方

    7、面命题:( 1)在句子中填写关联词语;( 2)判断在具体语境中关联词语运用是否恰当。做好关联词语类试题,我们应注意并思考五个问题:( 1)关联是否明确(如 “不管 ”“尽管 ”“不是 就是 ”“不 是 而 是 ”等);( 2)搭配是否恰当(如 “只要 才 ”“只有 就 ”等);( 3)关联词语是否完整;( 4)关联词语位置是否适当;( 5)关联词语所表示的逻辑关系与分句间的意义是否一致。 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这是怎样亲近、怎样金碧辉煌的明月啊! _我陶醉在这金色的梦中了 她的金色的柔光滟滟地泻在广裹的大地上,远近的房屋、树梢、山影、水痕,全都泛出了浅金色的光芒。 她又是那么圆,圆

    8、得似乎要凸出来、蹦出来了。 她低低的挂在澄 净如洗的空中,离我那么近,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摘下。 我狂喜地望着这神奇的月色,仿佛走进了金色的梦境,一切都是闪闪烁烁、蓬蓬勃勃的。 一阵微风吹过,四野的金光便闪闪滚动起来!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段文字主要描绘了金碧辉煌的明月给人带来的独特感受。亲近的明月 -仿佛一伸手就可以摘下 -又是那样的圆 -泛着金色的光芒 -微风使金光闪动起来 -让我彷佛走进金色的梦境。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 点评:句子排序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对于句子顺序,平时在阅读中要注意典型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

    9、衔接;对于句意理解,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意思。 选出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 A豹子头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到沧州后,被高俅安排看管草料场。不久,草料场被烧,林冲杀死陆谦等人,与花和尚雪夜上梁山。 B朝花夕拾中的无常既讽刺了庸医,也批判了封建主义的孝道,提出了一种崭新的人道主义观念。 C祥子是一个 “坚决、沉默而又有生气 ”的上等车夫,为了争取起码的生存权利,奋斗、挣扎、最终走上了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 D小学时的阿廖沙就嫉恶如仇,敢想敢做。一次,他因往那个愚蠢而又凶恶的神父的面团里撒烟灰被学校开除了。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林冲杀死陆虞侯等二人,连夜投奔梁山。 B、朝花夕拾中的父亲

    10、的病既讽刺了庸医,也批判了封建主义的孝道,提出了一种崭新的人道主义观念。 D.小学时的保尔就嫉恶如仇,敢想敢做。一次,他因往那个愚蠢而又凶恶的神父的面团里撒烟灰被学校开除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 识以及课文内容的表述能力。 点评:选择题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手表工业不但记录了丹东辉煌的过去,还将承重着丹东跨越发展的未来。 B认真总

    11、结运用去年各级党委换届的成功经验,继续落实发扬民主、推进改革、严肃纪律三项关键。 C灾后重建是一个系统的长 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很多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投入和付出。 D通过这次鸭绿江之旅,使我们丰富了对有关历史文化的认识。 答案: A 试题分析: B、语序不当,应为 “严肃纪律、发扬民主、推进改革 ”。 C、成分多余,去掉 “坚持不懈 ”。 D、缺少成分,去掉 “使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点评:修改病句,是辨析病句的最终目的。病句修改题考点要求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 1.辨析并判断句子的正误。 2.从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方面有侧重地修改病句。 3.用符号修

    12、改有语病的句子。 4.在语段中找出病句进行 修改。修改病句以通顺、正确为原则,不作修饰,不改变原意。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应对策略。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对、结构混乱等语病。 选出下列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会议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他却 强聒不舍 ,令人生厌。 B这家工厂的烟囱每天黑烟滚滚,简直是 气冲斗牛 。 C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指出:凡做一件事,就要 前仆后继 ,心无旁骛,者方能称之为 “敬业 ”。 D一般人都有很隐秘的 “心理缺陷 ” 害怕见大人物。见了大人物就手足无措, 张牙舞爪 ,甚至还要浑身发抖。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强聒不舍

    13、: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B、气冲斗牛: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 C、前仆后继: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 D、张牙舞爪:形容猛兽凶恶可怕;也比喻猖狂凶恶。经分析, A项运用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 点评: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 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 A

    14、不二法门弥留之际段章取义媚上欺下 B言行相顾格尽职守饱食终日重蹈覆辙 C瞬息万变气吞斗牛一 g黄土怒不可遏 D雷霆万钧舐犊情深化为无有忐忑不安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断章取义。 B、恪尽职守。 D、化为乌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错别字的能力。 点评:修改词语中的错别字,关键在于辨清词语的意思。比如: A、 “断章取义 ”中 “断 ”的意思为 “截断 ”,不能写成 “段 ”; B、 “恪尽职守 ”中 “恪 ”的意思为 “谨慎,恭敬 ”,不能写成 “格 ”; D、 “化为乌有 ”中 “乌 ”的意思为 “虚幻 ”,不能写成 “无 ”。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题目。(请用 0.5mm

    15、的黑色签字笔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共 13分)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人生有很多可放弃的东西,但万万不可轻言放弃的是:努力。 你是否知道鲮鱼和鲦鱼的习性?鲮鱼喜欢吃鲦鱼,鲦鱼总是躲避鲮鱼,有人曾经用这两种鱼做了一个实验:实验者用玻璃板把一个水池隔成两半,把一条鲮鱼和一条鲦鱼分别放在玻璃隔板的两侧,开始时,鲮鱼要吃鲦鱼,飞快 地向鲦鱼游去,可每次都撞在玻璃板上,游不过去。过了一会儿工夫,鲮鱼放弃了努力,不再向鲦鱼那边游去。更有趣的是,当实验者将玻璃板抽出来之后,鲮鱼也不再尝试去吃鲦鱼了!鲮鱼失去了吃掉鲦鱼的信心,放弃了已经可以达到目的的努力。 其实,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有时也会犯鲮鱼那

    16、样的错误。记得 4分钟跑完 1英里的故事吧?自古希腊以来,人们一直试图达到 4分钟跑完 1英里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们曾让狮子追赶奔跑者,也曾喝过真正的老虎奶,但是都没实现目标。于是,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断言:人在 4分钟内跑完一英里路程是绝 对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骨骼结构不对头,肺活量不够大,风的阻力又太大。理由实在很多很多。 然而,有一个人首先开创了 4 分钟跑完 1 英里的纪录,证明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断言都错了。这个人就是罗杰 班尼斯特。更令人惊叹的是,一马当先竟引来了万马奔腾。在此之后的一年里,又有 300名运动员在 4分钟内跑完了 1英里的路程。 训练

    17、技术并没有重大突破,人类的骨骼结构也没有大的改变,数十年前被认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今天变成了现实?是因为有人没有放弃努力,是因为有了榜样的力量。 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路上,有 时候障碍的确存在,甚至很多;但有时候障碍已经消失,或已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克服,可我们还误认为障碍仍然存在,不可逾越。 可以说,有好多障碍并不是存在于外界,而是存在于我们的心里。 几乎每个胜利者,都曾经是个失败者。胜利者与失败者的重要区别是:胜利者屡败屡战,决不轻易放弃努力;失败者偶遇挫折,却很快放弃了努力。 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道河,那道河叫放弃。 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座桥,那座桥叫努力。 【小题 1】

    18、请用文章的观点为本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不超过 8个字)。( 2分) 【小题 2】阅读文章 段, 回答问题。( 3分) (1)文章举了哪两个事例来证明论点?( 1分) (2)两个事例是否可以删去一个?为什么?( 2分) 【小题 3】对文章第 段画线句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障碍是客观存在的,能不能逾越障碍,首先要看自己是不是去努力逾越。 B我们心里认为有障碍,障碍就存在;只要我们心里认为没有障碍,障碍自然就没有了。 C有些障碍其实并不存在,但是我们因为害怕而放弃了,成功的希望就没有了。 D人们常常会被一些假象所迷惑,受自身心理因素的干扰而停下了前进的脚步。 【小题 4】说说文

    19、章 两段有哪些作用。( 2分) 【小题 5】下列诗句中,最适合作为本文道理论据的一项是:( )( 2分)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浪涛沙 【小题 6】文章第 段说 “几乎每个胜利者,都曾经是个失败者 ”。我们读过的名著中不少人物的经历都能印证这个观点。为这个观点补充一个名著中人物的事例。( 2分) 答案: 【小题 1】不放弃努力 【小题 1】 (1) 鲮鱼不吃鲦鱼;罗杰 班尼斯特开创了 4分钟跑完 1英里的纪录。 (2)答

    20、案:示例:不能删去,两个事例构成正反对比论证,更具说服力。( 2分。) 【小题 1】 B 【小题 1】内容上: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比喻论证),通俗易懂地证明了不放弃努力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增强观点的感染力;结构上:篇末点题,强化中心。(意近即可。比喻 ,作用 1分;结构作用 1分 【小题 1】 D 【小题 1】略 【小题 1】试题分析:本文的主要讲的是,在人生的旅途中,不能轻易的说放弃。根据这一内容,来概括文章的小标题即本文的话题,如何对待人生中的放弃与努力。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拟写文章标题的能力。 点评:根据文章的内容拟写文章的标题,议论文的题目与记叙文、说明文的题目不同,它有

    21、自身的要求:一是题目有论点型和论题型两类;二是文章的内容必须紧扣题目。议论文题目的拟法:一、直接以文章的论点为题目;二、用文章议论的话题拟定题目;值得注意的是:题目就是文眼,因此,我们拟定题目的语言一定要言简意明,不要拖沓罗嗦。 【小题 1】试题分析: 2-4段列举的第一个事例是 “鲮鱼吃鲦鱼的故事 ”,第二个事例是 “4分中能跑 1英里的故事 ”。这两个事例主要是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有力的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放弃就会失败,坚持就会胜利。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以及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 点评:根据第 2-4段的内容来概括文章所列举的事例,连举连两个事例,但并不重复,因为是从一

    22、正一反两个角度来举例的,这样,更能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 【小题 1】试题分析:面对人生道路上的障碍,关键在于我们自己是否想努力的去跨越,如果自己首先胆怯了,那 再小的障碍也是无法面对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 点评: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如果问的是代词所指代的具体内容,就要从上下文中去寻找;如果是词句的特殊含义、言外之意或深层含义,就要结合具体语境,根据词性特点、句子形式、修辞手法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小题 1】试题分析:

    23、结构上,与文章的开头相呼应,首尾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内容上,运用比喻论证的 方法,有力的证明了本文的观点 -不放弃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尾的妙处的能力。 点评:分析文章结尾的妙处,可以从结构上、内容上这两个角度来分析。如本文的结尾,结构上,与文章的开头相呼应,首尾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内容上,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有力的证明了本文的观点 -不放弃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小题 1】试题分析:本文的观点是 “不放弃就能获得成功的机会 ”, A、奉献精神。 B、不畏惧的雄心壮志。 C、舍身取义的民族气节。 D、坚持到最后,方得真金。经分析,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学 生

    24、理解文章的能力。 点评:解答此题,关键在于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然后根据论点,再来分析四个选项,看哪个诗句体现的内涵合适本文的观点,即选此项即可。 【小题 1】试题分析:这句话的意思为 “每一个成功人都经历了失败的过程。比如:名人传里提到了音乐巨人贝多芬,他因耳聋一度进入了创作的低谷。但他没有放弃努力,创作了命运等著名的音乐作品,甚至在生命的末日还在创作欢乐颂。他不屈不挠地与苦难抗争,最终成为了时代的巨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补写论据的能力。 点评:补写论据要注意: 所写论据要能很 好地证明论点; 论据要有代表性,力求大众化,尽可能是人所共知的; 表述力求简洁流畅,不能超过规定

    25、的字数; 必须真实,人物与事实要相符,不能张冠李戴、瞎编乱造。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题目。(共 12分) 报秋 宗璞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这花的生命力极强, 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一

    26、种簪花精神罢。 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改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 “连死不了都种死了。 ”我们常这样自嘲。 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住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是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 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原故,不容虫豸近身。

    27、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 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一年、 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 久居异乡的兄长,业余喜好诗词。前天寄来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我把 “领取而今现在 ”一句反复吟哦,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实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

    28、便得逍遥。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小题 1】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开, “先是一惊,随即怅然 ”。 ( 1)作者为什么吃惊?( 2分)答:因为 _ ( 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怅然?( 2分)答:因为_ 【小题 2】作者第三自然段写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分) 【小题 3】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使用了 6个 “便 ”字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2分 ) 【小题 4】最后一个自然段,用了 5个 “领取 ”,作用是什么?( 2分) 【小题 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2分) A作者借助比较

    29、的手法,巧妙地写出了玉簪花所散发 出的与其他几种花不同的芳香。 B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赞美那种 “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 ”的玉簪花精神。 C作者对 “领取而今现在 ”一句的吟哦让人体味到一种悠然自得、面对现实的人生态度。 D “领取自己那一份 ”,是劝慰人们要及时把握自己应得的那一份,而不要有非分之想。 答案: 【小题 1】( 1)没几天便是立秋( 2)收获季节却两手空空 【小题 1】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 【小题 1】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 【小题 1】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本文主旨起到强化作用。 【小题 1】 AC 【小题 1】试题分析:在作者看来,春天似

    30、乎刚过,可什么都没做,已到了夏天,可是夏衣都没打点好,已见玉簪花开,特让人感到吃惊,因为时间过的太快了。回过头来,秋本是收获的季节,可作者却两手空空,所以,内心不免有些怅然。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概括文章的内容,可以先迅速浏览文章,获得整体印象,然后迅速阅读题干,有针对性地锁定答题范围,并迅速提炼出相关信息。需要说明的是明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概括要点时,尽量摘引原文词句来概括 归纳,并注意答题的全面完整。 【小题 1】试题分析:太阳花的又名叫 “死不了 ”,说明其生命力的旺盛,可是我种了几次,都没能

    31、成功,可见我虽喜欢花,但不会侍弄花。玉簪花却不同,我随便种了几颗,变蓬蓬勃勃的生长了,足见其生命力之强。写太阳花完全是为了衬托玉簪花生命力的强盛。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写法的能力。 点评:写作手法大致有以下几种:白描 、象征、 对比 、衬托、 联想想象、 铺垫伏笔 、过渡照应 、开篇点题、 卒章显志、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 、抑扬结合 、欲扬先抑、 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等。 具体作用,根据文章的内容作具体的分析。 【小题 1】试题分析:第一段中连用 6个 “便 ”字,把春、夏、秋三个季节链接起来,让读者强烈的感受到作者对于时光流逝之快的感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语妙处的

    32、能力。 点评:分析词语的妙处,结合文章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情感来分析即可。如本文中,连用 6个 “便 ”,把作者对时光流逝之快的感叹强烈的表现出来,同时为下文写自己再收获的季节里两手空空而感到惆怅这个情节作铺垫。 【小题 1】试题分析:本文结尾,连用 5个 “领取 ”,一方面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对文章的主题起到强化作用,希 望人们能够用心的领取生活、感受生活。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尾的妙处的能力。 点评:分析文章结尾的妙处,可以从结构上、内容上这两个角度来分析。如本文的结尾,连用 5个领取,不仅总结了全文,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小题 1】试题分析:本文主要采用托物寓意的方法

    33、,借助于玉簪花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希望人们能够体会到一种悠然自得、面对现实的人生态度。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 点评:主旨是指文章的写作意图,它是文章的灵魂。其内涵包括情感态度、精神品质、道理感悟和希望号召等。归纳文章主旨最基 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要能对所给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 文言文阅读 于令仪不责盗( 4分)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 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 “汝素寡悔 ,何苦而为盗耶? ”曰: “迫于贫耳! ”问其所欲,曰: “得十千足以衣

    34、食。 ”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 “尔贫甚,夜负十千 以归,恐为人所诘 。留之,至明使去。 ”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 市井:指做 生意。 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 十千:指十贯铜钱。 【小题 1】下列各句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诸子 禽 之禽:通 “擒 ”,抓获 B汝 素 寡悔素:一向,平时 C问其所 欲 欲:欲望 D 卒 为良民卒:最终 【小题 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 “尔贫甚,夜负十千 以归,恐为人所诘 ”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小题 3】请简要概括于令仪的性格特点。( 1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35、】你太穷了,晚上背着十贯铜钱回家,恐怕会被人责难的。 【小题 1】宽厚大方,处处为别人着想。 【小题 1】试题分析: C、问起所欲 欲:想要。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的理解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在理解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 1】试题分析:翻译时,注意 “尔是你的意思,甚是非常的意思,负是背的意思,为是被的意思,诘是责备的意思 ”,还要使句子流畅以及整个句子的准确性。 考点:本

    36、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点评: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初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 “信 ”(准确无误)和 “达 ”(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 1】试题分析:邻人偷窃他家的东西,于令仪非但没有责备,反而给了邻人十千钱,而且还让他白天走,免得别人说闲话,可以看出于令仪是一个 “宽厚大方、为他人着想 ”的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点评:分析人物的形象,根据文章中对这个人物的具体描写来分析即可。如 本文中于令仪的形象,根据他对邻人

    37、的具体表现来分析即可。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回答题目( 6分) 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38、;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 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小题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 1分) ( 1)休 降于天 ( 2)长跪而 谢 之 【小题 2】选出下列句中划线词的用法与例句 相同的一项。( 1分) 例句:天下 缟素 ,今日是也 A置人所 罾 鱼腹中 B请 广 于君 C 优 劣得所 D 夜 篝火 【小题 3】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9、2分) 原文: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 4】唐雎以 “士之怒 ”回击秦王的 “天子之怒 ”,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在我国历史上,像唐雎那样出使不辱使命的人还有很多,请用一句话试举一例(人物、事情) (2分) 答案: 【小题 1】( 1)不祥( 2)道歉 【小题 1】 A 【小题 1】韩国、魏国灭亡了,安陵却凭五十里地保存了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小题 1】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1 分)。 晏子使楚、蔺相如完璧归赵、张骞出使西域、苏武持节牧羊等 (人物 +事情 1分) 【小题 1】试题分析:( 1)结合语境来理解 “”的意思即可;( 2)谢,今义

    40、,感谢;古义,道歉。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的理解能力。 点评: 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在理解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 1】试题分析: A、名词用作动词,用网捕; B、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充;C、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才能高的人; D、名词作状语,在夜里。例句中的 “缟素 ”,名词活用为动词,穿着白色的衣服。所以,应该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的理解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

    41、,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在理解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 1】试题 分析:翻译时,注意 “夫是句首语气词,而表转折,以是凭借的意思,徒是只的意思,以是因为的意思 ”,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的流畅性以及准确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初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 “信 ”(准确无误)和 “达 ”(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

    42、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 1】试题分析:面对秦王的盛气凌人,唐雎凌威不惧,用 “士之怒 ”回击了其的 “天子之怒 ”,这 表明了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在我国历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晏子使楚,苏武持节牧羊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点评:分析人物的形象,根据文章中对这个人物的具体描写来分析即可。如本文中唐雎的形象,根据他反驳秦王时的具体表现来分析即可。 默写 古诗文填空(请用 0.5mm的黑色签字笔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每空分,共 10分) 【小题 1】 _ ,西北望 ,射天狼 。(苏轼

    43、江城子 密州出猎) 【小题 2】 _,欲语泪先流。(李清照在武陵春) 【小题 3】了却君王天下事, _。(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小题 4】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_。(温庭筠望江南) 【小题 5】 _, _。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小题 6】 _,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 寄之) 【小题 7】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观刈麦) 【小题 8】出师表中表明作者志趣品格的句子是: _,_。 答案: 【小题 1】会挽雕弓如满月 【小题 1】物是人非事事休 【小题 1】赢得生前身后名 【小题 1】肠断白 洲 【小题 1】浊酒一杯家万里,

    44、燕然未勒归无计。 【小题 1】八百里分麾下炙 【小题 1】背灼炎天光 【小题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试题分析:默写( 11)时,注意 “雕 ”;默写( 12)时,注意 “事事休 ”;默写( 13)时,注意 “生、身 ”的写法;默写( 14)时,注意 “”;默写( 15)时,注意 “燕、勒 ”;默写( 16)时,注意 “麾、炙 ”;默写( 17)时,注意 “灼 ”;默写( 18)时,注意 “苟、诸侯 ”,还要注意 “出师表中表明作者志趣品格的句子 ”这一提示语。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背诵默写的能力。 点评: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的依据是课标规定的古诗文名句、名段

    45、、名篇。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课标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 ;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 ;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 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作文 写作:请将作文写在答题卡上。(满分 4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人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其间,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生活的风风雨雨,或者曾经的迷茫、沮丧与顿悟等,无不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或深或浅的印痕,让我们从懵懂慢慢走向成熟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 “就这样慢慢长大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少

    46、于 600个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书写要工整、规范、 美观。 答案:略 试题分析:一、认真审清题意题目是 “就这样慢慢长大 ”,很显然,这个题目缺少主语,我们在审题的时候,首先要做的第一个事情就是试着给它加一个主语,而这个主语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比如,既可以写 “我 ”在妈妈的细心呵护下慢慢长大,也可以写一棵小树在 “我 ”的细心呵护下和我一起慢慢长大。接着是审清 “这样 ”所指代的内容,经过分析,我们觉得 “这样 ”指代的内容是宽泛的,学生是容易把握的。比如,既可以写亲人的关爱、师长的教诲、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也可以写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意志等,这是 “长大 ”的形式。最后 是必须弄清楚 “慢慢长大 ”,应该说,这里重在强调的是一个过程,而这个长大的过程,就像一粒种子发芽一样,需要一定的养分才能完成,所以这里长大的过程不仅是年龄的增加,身材的增高,而且应该是习惯的养成,思想的成熟,心灵的成长,心智的成长 而这一点恰恰应该是审题的重点。二、确立写作文体很显然,从文题的题眼 “慢慢长大 ”,我们可以确定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记叙的重点应该是 “长大 ”的过程,在 “长大 ”的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就是在成功的经验 和失败的教训中,考生慢慢成长起来,从而日益积累起生活的积淀, 让思想成熟,让心灵成长。既然是记叙文,就应当按


    注意事项

    本文(2013届辽宁省丹东七中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inwarn12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