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江苏省江都市甘棠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文段一 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永久丧失一大批物种。物种将 bn 临灭绝。很多物种现在就遭到危险。澄色皮毛的猩猩(因其脸像人脸,被称为 “森林老人 ”)过去在亚洲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由于其 q息地遭到极大破坏,这种在树上生活的唯一的一种大猩猩越来越少,只能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和婆罗洲找到。 文段二 第四段是米仓峡,又名兵书宝剑峡。距离虽是不长,水势虽没有以前那么急,山涯却更加高峻。出了峡,山便低平,有一个小口,那便是有名的王昭君浣妆的地方,叫做香溪。昭君村离此四十几里,在秭归县东北。杜
2、工部诗云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要亲自到这地方,才可以领略到前人用字之妙。一个 “赴 ”字,把那里的山势真是写活了。 【小题 1】给文中加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bn临( ) q息( ) 浣 妆( ) 秭 归( ) 【小题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加以改正。 答案: 【小题 1】濒 栖 hun z 【小题 2】澄 橙 涯 崖 【小题 1】试题分析: “濒 ”写时要注意,不可多写笔画。 “栖 ”如果平时的读音正确,字形就写不错。 “秭 ”字平时遇到的较少,不确定读音时,可根据形声字的规律推断。如根据与 “秭 ”字形近的 “姊 ”的读音做猜测。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
3、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音和字形。 点评: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误写积累,阶段总结等,尤其是误读误写字的积累。同时接近考试时要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及时查漏补缺。 【小题 2】试题分析:澄 橙 涯 崖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形 。 点评:在语段中找错字一定要细心,从前向后一字一字筛查。在筛查的过程中,对于形近字尤其要注意,形近字往往因为其形近、偏旁误用而写成错别字。 根据所给的拼音写汉字。 如果说成功是一个( zhng) 程,那么路旁的荆棘乱石只是它的点缀,繁花似(jn) 的山谷才是它的栖息地;如果说成功是一个四季轮回,那么( k) 夏的炙烤只是 它
4、的外表,累累( shu) 果的秋季才是它的意境。 答案:征 锦 酷 硕 试题分析: “征、锦、硕 ”都是常见常用字,不易读错写错。 “k夏 ”的 “酷 ”可能会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平时要加强练 习。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音和字形。 点评: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现代文阅读 心空的云朵 (1)书市开幕那天,我应出版社的邀请,去签售自己的新书。 (2)天气很炎热,读者很热情。不少
5、人围上来,举着刚买的书,要我在扉页上写上他们自己的名字,再写上一两句勉励的话。我便一律照办了,谁会愿意为此而得罪喜欢自己的读者呢? (3)“给我写 4个字就可以了 抬头看云。 ”我不禁惊讶地望向他,见是一个斜挎了背包戴墨镜的中年男子。我笑了,说: “谢谢您记得这个题目! ”他也笑了,轻声说: “资深读者 了嘛 !再说了,好文章,会在你脑子里安家,想忘都忘不掉。 ”虽说这不过是些廉价的恭维话,可我听了,依然感觉很是 受用 。 (4)有几个学生模样的读者要求我和他们合影,便欢快地答应了。走到阳光地带,被一群阳光少年簇拥着摆各种姿势,顿然觉得时光倒流,恍若回到了不识愁滋味的学生时代。 我想:今天的签
6、售活动应该会一直沉浸在这样欢乐的氛围中吧?然而 (5)照完了相,我要回到自己的摊位前,抬眼一扫,发现那个 “资深读者 ”正远远地朝我们这边张望。见我看他,也不回避我的目光,冲我挥了一下手,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6)时间临近中午了,书市上的人不像先前那么稠密了。无意中一抬眼,居然又看到了那个 “资深读者 ” 墨镜后面的眼睛,依然在朝向我这边张望! (7)这下我有些慌神儿。偷眼看看旁边的摊位,妄图找到更加吸引那人 目光的目标。但是,没有。我不由惴惴地想,这个人,究竟想做什么?难道他和那些阳光少年一样,想和我拍一张合影做永久纪念?如果真是这样,他完全可以开口对我讲哦!只要他开口讲,我是绝对不会
7、拒绝的。或者,他并不想拍照,只是因为喜欢我的文章,所以一定要傻傻地暗自 “陪 ”我签完最后一本书?或者都不是,仅仅是因为他是个有故事的人,所以,他要对我讲讲有关他的故事,让我这个善于写作的人将这个故事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在这个故事面前唏嘘叹惋 种种猜测困扰着我,使我不禁惶惶然了。而就在我准备离开的时候,那个 “资深读者 ”匆匆走了过来。 ( 8) 他低着头站在我面前,手足无措,像个犯了错误等着领受训诫的小学生。我也跟着尴尬起来,结结巴巴地问: “逛了这么 这么久啊?淘到好书没有? ”他快速地看我一眼,拍拍他斜挎的背包说: “还真淘到了一些好书。 我挺喜欢逛书市的。 ” ( 9)沉默。 ( 10
8、)突然,他似乎下定了决心,从背包里掏出一本书,背书般飞快地说道:“张老师,这是我写的一本书,我也写散文,写了好多年了,但是没有哪家出版社愿意给我出书,我就买了个书号,自费出了这本书。 我要把这本书送给你,早就为你签好名了;可是刚才人太多了,还有好多是我的工友, 我实在不好意思拿出来。现在好了,他们都走了,我把这本书送给你吧! ”他讲完这番话,长长出了一口气。 ( 11) 我也跟着出了一口气。 ( 12)打开那本书,看到扉页上工工整整地写着: “怀一念慈心,饮牡丹花水。 ”下面一行小字注明是借我两篇文章的题目转赠于我;而落款处的那个笔名,让我陡然想到与之紧紧连在一起的那些不媚俗、不讨巧的典雅文字
9、。甚至没来得及握别,他就匆匆转身走掉了。看着他的背影,我心里又酸又暖。好想告诉这个内心羞涩、酷爱文学的男子,是他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浅薄,也让我生出了掸掉心中浮尘的勇气,更让我懂得了 抬头 看云的人,心空的云朵,有时比天空的云朵更富丽,更动人 (作者 张丽钧 选文有改动) 【小题 1】作者为什么以 “心空的云朵 ”为题? 【小题 2】解释文中划线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资深读者: 受用: 【小题 3】仔细品读文中画曲线的两个句子,思考:他们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达了 怎样的思想感情?任选一题。 我想:今天的签售活动应该会一直沉浸在这样欢乐的氛围中吧? 他低着头站在我面前,手足无措,像个犯了错误等着领
10、受训诫的小学生。 【小题 4】文中画直线的两处 “长长出了一口气 ”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 【小题 5】 读了本文,你能从索要的赠语 “抬头看云 ”以及他给 “我 ”的赠语 “怀一念慈心,饮牡丹花水 ”,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答案: 【小题 1】文中酷爱文学的男子心灵纯净,对文学无比热爱和执着追求,作者用 “心空的云朵 ”来赞美他的这种精神,富有象征意义,暗示文章中心。 【小题 2】 阅读 “我 ”的作品较多的读者。 享受、身心舒服。 【小题 3】 心理描写,写出了 “我 ”陶醉于读者的恭维和追捧。 神态描写,写出了 “资深读者 ”内心的羞涩,想要送书给我前的紧张的心理。 【小题 4】不
11、一样。 “他 ”是因为终于鼓起勇气把书送给了 “我 ”,完成了 自己的心愿。 “我 ”是因为终于解除了误会,明白了 “资深读者 ”关注 “我 ”很久是要赠书给“我 ”。 【小题 5】示例:心灵纯净,酷爱文学(爱读书、写作),执着追求而内心羞涩、不善言谈。(答出三点即得满分) 【小题 1】试题分析:首先要弄清 “心空的花朵 ”在文中的意思。根据文章结尾处的 “好想告诉这个内心羞涩、酷爱文学的男子,是他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浅薄,也让我生出了掸掉心中浮尘的勇气,更让我懂得了 抬头看云的人,心空的云朵,有时比天空的云朵更富丽,更动人 ”的语句可知, “心空的云朵 ”是用来赞美男子纯净的心灵与对文学的热爱与
12、执着 的,以此为题,起到了激发阅读兴趣,暗示文章中心的作用。 考点:考查记叙文题目的作用。 点评:文章题目的作用要结合全文内容作答。题目一般概括主要内容,点明文中的主要人物、事物或事件,暗示文章的主旨,运用修辞(手法)的形式新颖的标题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 【小题 2】试题分析:根据文章中的 “资深读者 ”要求我签字的内容 “抬头看云 ”可知,他阅读 “我 ”的作品较多,而且印象较为深刻。根据文章中的 “虽说这不过是些廉价的恭维话,可我听了,依然感觉很是 受用 ”可体会到, “受用 ”即 “资深读者 ”赞美的话让 “我 ”听了心里很舒服。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理解能力。 点评:对语句
13、的理解一定要坚持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的原则,把词语放到句子中,把句子放到语段中,结合相关的文章内容加以理解。这样理解才会准确全面。 【小题 3】试题分析:根据 “任选一题 ”的具体要求,我们可以选择第一个做答。因为第一个中的 “我想 ”明显表明这个句子是心理描写,写出了 “我 ”被读者的恭维和追捧所陶醉的心理。如选第二个 “他低着头站在我面前,手足无措,像个犯了错误等着领受训诫的小学生 ”就要仔细分辨一下,是动作描写还是神态描写,写出了 “资深读者 ”想送书给我前的紧张的神态。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描写方法及其效果的掌握情况。 点评: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知道描写的种类及其作用效果:正面、
14、侧面,其中正面描写有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神态等然后根据具体的文章做出判断,并把句子放到文章段落中加以理解,分析出刻画的人物的形象。 【小题 4】试题分析: “长长出了一口气 ”的主体不同,一个是 “他 ”,根据文章内容可知, “他 ”是因为最终把书送给了 “我 ”,完成了自己的心愿而松了口气。 “我 ”是因为心中的疑虑解开,明白了 “资深读者 ”关注 “我 ”很久的目的而 “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 的理解能力。 点评:看到题目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答题的方向,提取答案:时要从前向后精读相关文章,深入理解后再写出切题的答案:。概括时要注意语句的通顺,语意的明确。 【小题
15、 5】试题分析:根据 “抬头看云 ”“怀一念慈心,饮牡丹花水 ”这些可知,他是一个酷爱文学的人;结合全文,根据他送我书时的表现可知,他是一个容易害羞、腼腆的人,但有自己的梦想与追求;根据是结尾处 “我 ”的感悟可知,他是一个心灵纯净的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点评: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文章中的侧面描写或抒情议论性的语句也可以提示我们人物的形象,阅读时要注意这些地方。 氦 3 人类未来的新能源 氦 3 是一种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融合发电燃料。开发利用月球土壤中的氦 3 将是解决人类能源危
16、机的极具潜力的途径之一。 氦 3 是氦的同位素,含有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有着许多特殊的性质。根据稀释制冷理论,当氦 3 和氦 4 以一定的比例相混合后,温度可以降低到无限接近绝对零度。在温度达到 2.18k以下的时候,液体状态的氦 3 还会出现“超流 ”现象,即没有粘滞性,它 甚至可以从盛放的杯子中 “爬 ”出去。然而,当前氦 3 最被人重视的特性还是它作为能源的潜力。氦 3 可以和氢的同位素氘发生核聚变反应,但是与一般的核聚变反应不同,氦 3 在聚变过程中不产生中子,所以放射性小,而且反应过程易于控制,既环保又安全。但是地球上氦 3 的储量总共不超过几百公斤,难以满足人类的需要。科学家发现
17、,虽然地球上氦 3 的储量非常少,但是在月球上,它的储量却是非常可观的。 氦大部分集中在颗粒小于 50微米的富含钛铁矿的月壤中,估计整个月球可提供 71.5万吨氦 3 。这些氦 3 所能产生的电能,相当于 1985年美国发电量的 4万倍,考虑到月壤的开采、排气、同位素分离和运回地球的成本,氦 3 的能源偿还比估计可达 250。这个偿还比和铀 235生产核燃料(偿还比约 20)及地球上煤矿开采(偿还比约 16)相比,是相当有利的。此外,从月壤中提取 1吨氦 3 ,还可以得到约 6300吨的氢、 70吨的氦和 1600吨碳。这些副产品对维持月球永久基地来说,也是必需的。俄罗斯科学家加利莫夫认为,每
18、年人类只需发射只到 3艘载重 100吨的宇宙飞船,从月球上运回的氦 3 即可供全人类作为替代能源使用 1年,而它的运输费用只相当于目前核能发电的几十分之一。 据加利莫夫介绍,如果人类目前就开始着手实从月球开采氦 3 的计划,大约 30年到 40年后,人类将实现月球氦 3 的实地开采并将其运回地面,该计划总的费用将在 2500亿美元到 3000亿美元之间。 从 20世纪 90年代开始,包括中国、以色列、日本、印度等国家在内,人类掀起了新一轮的探月高潮,在这次探月高潮中,氦 3 成为世人瞩目的目标。我国 “嫦娥一号 ”探月卫星搭载的探月仪嚣于 2004年 4月开始初样研制,其中探测月球土壤厚度与元
19、素含量是该探月仪器工作的重要内容。氦 3 作为最有潜力的新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能源研究的重要课 题。 (选自新华文摘,有改动) 【小题 1】为什么说 “开发利用月球土壤中的氦 3 将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极具潜力的途径之一 ”? 【小题 2】本文作者在神奇的氦 3 一文中曾说: “科学家通过分析从月球上带来来的月壤样品估算,在上亿年的时间里,太阳风为月球带去大约 5亿吨氦 3 。 ”这与本文第 段开头画线句所介绍的内容是否矛盾?为什么? 【小题 3】文中大量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试举出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小题 4】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氦 3 是含有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氦
20、的同位素(元素),同时它也 是一种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融合发电燃料(物质)。 B作为未来新能源的氦 3 ,在其聚变过程中不易产生中子并且放射性小,所以它将是一种环保型的新能源。 C从月壤中提取氦 3 所得到的副产品可以满足月球永久基地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D由我国 “嫦娥一号 ”探月卫星搭载发射的探月仪器目前已进入对月球土壤厚度与元素含量的初步探测阶段。 【小题 5】假若某年后由我国发射的宇宙飞船将氦 3 成功运回地面,请你根据本文介绍,用上 “月球 ”“氦 3”“ 科学家 ”三个词语(可不考虑先后顺序)写一段话,代表中学生向从事开发利用氦 3能源的科学家表示祝贺或感谢。 答案: 【小题 1】
21、储量可观(或储量相对较大) 环保、安全 能源偿还比高 副产品可供月球永久基地使用( 3分,答出其中三个要点即可得 3分,每少答一个要点扣 1分) 【小题 2】不矛盾 前者说明的是上亿年时间里太阳风为月球带去的氦 3 的总量,而本文画线句说明的是月壤中可供开发利用的氦 3 的总量。二者说明的具体内容不同,所以不矛盾( 3分。第一问 1分,第二问 2分) 【小题 3】示例: “这些氦 3 所能产生的电能 是相当有利的 ”几句中,用作比较的 “250”“20”“16”三个数字具体 、清楚、直观地说明了氦 3 的能源偿还比高,开发利用效益大 “此外 也是必需的 ”几句中所列举的四个数字,具体说明了开采
22、氦 3 所得到的副产品数量较大,利用价值可观 “加利莫夫认为 3000 亿美元之间 ”几句中,所列数字清楚、明白地说明了开采运输氦 3的费用相对较低,开采利用的可行性大 【小题 4】 A 【小题 5】开放性答案:,能综合利用文中有关信息、合理串接给定词语、符合内容要求且语言通顺即可 【小题 1】试题分析: “开发利用月球土壤中的氦 3 将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极具潜力的途径之一 ”这个句子出自原文的第一自然 段,因此我们到下文寻找答案:。根据第二段的内容可知,从下文的内容可知,氦 3 的储量 “在月球上,是非常可观的 ”。根据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可知,它不仅能源偿还比高,而且副产品可供月球永久基地使
23、用。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并概括的能力。 点评:回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在审清题干的基础上找到答案:范围,然后精读该语段,根据理解得出切题的答案:。 【小题 2】试题分析:把两种说法加以比较可知,题干中语句说明的是 “上亿年时间里太阳风为月球带去的 ”氦 3 的总量,数字当然要大得多。而本文画线句说明的是月壤中可 “提供 ”即可以 开发利用的氦 3 的总量,数字当然要小得多。因此,二者说明的具体内容不同,所以不矛盾。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句的理解能力。 点评:说明文语言的最基本的特点是准确。我们在阅读时,一定要注意句中的表示修饰、限制、估计等类的词语,这样才能真正准确理解出说明的内容
24、。 【小题 3】试题分析:文中运用列数字这个说明方法的地方有很多,可谓是随处可见。但我们要找一处易于分析其作用的句子来作答。这是一种做题的小技巧,即不要自设障碍。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情况。 点评:对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首先要知道 有哪些,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不断加强练习。另外,说明方法的作用是由效果的关键词和其内容上的作用两部分组成的。效果关键词如准确、具体、形象生动、条理清晰的说明了等,内容上一般证明的是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之前的句子,而且大多证明本段的中心句。即说明方法及作用的答题是有规律可循
25、的。 【小题 4】试题分析:找到 B C D 三项涉及到的文中的句子 “氦 3 在聚变过程中不产生中子,所以放射性小,而且反应过程易于控制,既环保又安全 ”“这些副产品对维持月 球永久基地来说,也是必需的 ”“我国 嫦娥一号 探月卫星搭载的探月仪嚣于 2004年 4月开始初样研制,其中探测月球土壤厚度与元素含量是该探月仪器工作的重要内容 ”即可知道它们与原文意思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辨析能力。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了解说明内容的基础上,再精读各项涉及到的段落,并运用所学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去辨析衡量。 【小题 5】试题分析:根据题干运用 “月球 ”“氦 3”“
26、 科学家 ”三个词语,表达对“向从事开发利用氦 3 能源的科学家表示祝贺或感谢 ”的具体要求,结合全文内容,我们 可以写出 “科学家们 ” 将 “氦 3” 从月球运回的意义和价值,表达对他们的感谢或祝贺之情即可。如 “氦 3 是一种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融合发电燃料,现在我国的科学家从月球把它们带回来了,这是我国在探月方面取得的又一光辉成就,真是可喜可贺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点评:平时要养成多看、多想、多思、多写的好习惯,对于身边的事、热点话题要多关心,多与同学交流,这样,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才会迅速提高。 阅读理解。 草 垛 杜怀超 草垛,乡村独有的风景,在树木和
27、村庄的包围中,星罗棋布地排列着。远 远望去,宛如落入人间的神明,在炊烟生起的地方,守护着村庄,又像一轮堇( j n)色的太阳,转动着属于村庄的四季轮回,高矮胖瘦,残残缺缺。最后,一些新的面孔出现了,一些老的面孔消失了。草垛依旧蹲在村庄的角落里,默不作声。 从灯红酒绿里走来,我对草垛有着深厚的感情。 粮食前脚走进家里,草垛后脚就跟来了,它不会进家门,怕脏了屋子,像温顺的狗远远地守护着家门。如果说丰收的粮食,给了我们肉体一种物质上的温饱;那草垛啊,却给了我们精神上的温暖,一种光的火焰,一种充满祥和和安宁的守候。 草垛遍布晒场、牛圈以及 阡陌,偎依着村庄,栖息在炊烟醒来的地方。童年时,我和草垛捆在一
28、起,它是我淘气的房子,是我游戏的天堂。童年的迷藏、母亲的批评,都被我藏在这松软的草垛里了。我曾用草垛来藏鸡蛋,换取校门口诱人的麦芽糖;我曾在草垛上设陷阱,捕捉那胆大好吃的鸟儿。最令人痴迷的是,在夏日的乡场上,在昏黄的马灯下,我和少年的朋友们在月光下嬉戏,清香的稻草和着少年女友的醇香,一起涌上我的肺腑和胸膛,让我的情感莫名地汹涌起伏。这来自大地的恩赐,是父亲终日勤劳的回报,演奏着一支农家的小夜曲,恬静而令人陶醉。 对草垛最为敬畏的人,莫过于父 亲了。也许父亲对草垛比我更有深刻的记忆或者理解,在他面前,草垛是那样神圣、庄严。平时玩耍时浪费了几根草,总会遭来父亲的责打;从粮食走进家以后,父亲总要找个
29、响晴的天,吆喝上我一起把草垛摊开,暴晒在六月的阳光下,使得每一根草上都沾满阳光的气息。父亲最自豪的就是堆草垛,草垛的大小好坏不是简单的问题,它涉及到今年的收成和一个人的尊严。父亲对堆草垛很有讲究,既要防水,又要防风吹倒。好的草垛,有时可以保持上好几年呢。 草垛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记得那个年代,好像农村家家户户都缺柴少草,我记得我们家的门口 也只有矮矮的草垛。俗话说,不怕锅无米,就怕灶无柴。后来,打草,成了我们家冬天的一个主题。为了堆起那高高的草垛,每天天不亮,我就坐在平车上,父亲拉着车,母亲在一旁走着,一起走向遥远的团结河去割芦苇。据说,河水里长着不少芦苇,收割回来晒干,可以作过冬
30、的柴火。就这样,我们早上去,晚上回来,载着满满一车芦苇。芦苇收割尽时,父亲又会想出办法。房前屋后,树木很多,到了冬季,地上总会落满了树叶,树林里时而还能捡到枯树枝。搂树叶,这后来就又成为了我们收集柴火的又一途径。再后来,父亲还想出点子,带着斧头、锹等工具,到树林里挖 掘伐后的树根,那可是过年烤火的上等燃料。总之,那个年代的冬季,我们家的门前,总会堆积着满满的大小垛。除了稻草、麦草,还有树叶、树根等堆砌成的高高的垛。我清晰地记得,在那些寒冷的冬日里,父亲的腰杆始终挺得直直的。 也许,在父亲看来,草垛,就是他的粮食、炊烟,就是他生命中的温暖!然而,对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来说,草垛意味着什么?我们生之
31、于土,养大、暖大我们的不是都市的柏油马路,也不是水泥和钢筋的建筑,而是我们熟悉的亲切的乡村,是我们孕育生命的襁褓和血脉。其实,城市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农民的儿子,乡村的子孙。篱 笆、菜园、犁铧和袅袅的炊烟,都是我们生命里的风景,是我们精神的家园,它时刻召唤着我们,找回失落的勤劳、善良和坚毅的品质。霓虹灯下,我们的心荒芜了吗?也许,在行走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失落了庇护我们的草垛和成长的根系。都市的繁华或许不是我们的天堂,草垛才是我们最后的精神归宿! 乡场上,是金黄的草垛,草垛上,是一片精神的家园, 一群回归的鸟儿,在阳光下,对着天空唱响生命更迭的歌! 【小题 1】为什么作者对草垛有着深厚的感情?结
32、合全文简要作答。 【小题 2】文章第 段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草垛的?请举例简析。 【小题 3】文章第 段为何不惜笔墨详写作者一家人为草垛而忙碌的情景?请简要分析。 【小题 4】简析第 段在文中的作用,并仿照画线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作用 仿写 答案: 【小题 1】草垛,给了 “我们 ”精神上的温暖;给 “我 ”的童年带来了乐趣;父亲对草垛的敬畏之情感染了 “我 ”;草垛在 “我 ”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是 “我们 ”的精神归宿。 【小题 2】从形状、颜色、神态等角度生动地写出了草垛的特征。 “草垛像 太阳 ”,用比喻写出其形状和颜色; 草垛 “高矮胖瘦 ”, “ 蹲在 默不作
33、声 ”用拟人写出其形状、神态 。 【小题 3】因为草垛在作者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农村生活的艰辛,作者一家人的勤劳、父亲的智慧都是在为草垛忙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小题 4】 作用:前后呼应,深化文章的主旨。 仿写: 田野里,是沉甸甸的稻穗,稻穗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小题 1】试题分析:根据第二段 “从灯红酒绿里走来,我对草垛有着深厚的感情 ”的提示可知,答案:应在二段之后的文章中。从前向后读文章,可见第三段“那草垛啊,却给了我们精神上的温暖,一种光的火焰,一种充满祥和和安宁的守候 ”,第四段 “童年时,我和草垛捆在一起,它是我淘气的房子 ,是我游戏的天堂 ”,第五段 “对草垛最为敬畏
34、的人,莫过于父亲了。也许父亲对草垛比我更有深刻的记忆或者理解 ”,第六段 “草垛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第七、八段 “草垛上,是一片精神的家园 ”。根据这些语句,我们可以提取概括出题目的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提取和概括的能力。 点评:首先要确定答题范围,然后从前向后读相关语段,抓住其中的关键语句,根据这些语句和内容,提取或概括出切题的答案:。 【小题 2】试题分析: “哪几个角度 ”是审题的要点。审题后读第一自然段可知,这些都是从视觉角度写 “远远望去 ”所看到的景色,没有其它角度。因此,不能从视觉、听觉等角度去回答。只能从语句的内容上去分析,如 “草垛像 太阳 ”,写形状
35、和颜色;草垛 “高矮胖瘦 ”“ 蹲在 默不作声 ”是写形状、神态。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描写角度的理解能力。 点评:记叙文中的描写角度一般会有正面与侧面,人的各种感受(视觉、听觉、触觉等),观察角度(俯视、仰视等)。如果这些都行不通,则要从所写内容的角度(形状、气味、颜色等)去分析 【小题 3】试 题分析:因为本段在写 “草垛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写一家人为草垛忙碌的过程就是为了表现农村生活的艰辛,一家人的勤劳、父亲的智慧等,这些都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的内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详略的理解能力。 点评:哪些材料详细写,哪些材料略写,是根据写作的目的而确定的。一般与主旨紧密
36、相关的内容要详写,与主旨关系不大的内容要略写或不写。 【小题 4】试题分析:第八段是全文的结尾段,它与题目,与前文相呼应,写出了我对草垛的深厚感情和赞美,深化文章的主旨。第二步要注意两个例句中的句式,总体为 是 的 , 是 的 ,其中第三、四个省略号部分的内容要相同。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仿写和作用的理解能力。 点评:文章结尾段一般会总结全文、照应前文(题目)、画龙点睛、深化主旨等。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如果给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做严格的仿写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
37、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 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赵简子 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 。将置后 ,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 ,以授二子,日: “谨识 之。 ”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词甚习固。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
38、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 赵襄子,而果昌赵。 (选自资治通鉴 周纪一 ) 【注释】 赵简子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 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无恤。 置后选立继承人。 二简两片竹简。 识 (zhl)记住。 甚习很熟。习,熟悉,熟练。 果昌赵果然使赵国昌盛起来。 【小题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 A自云先世 /避秦时乱 B乃书训诫之词于 /二简 C刻唐贤 /今人诗赋 /于其上 D游人 /去而禽鸟乐也 【小题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4分) ( 1) 悉 如外人 悉: ( 2)便 要 还家 要: ( 3)伯鲁不能 举 其词 举: ( 4)出 诸 袖中而奏之 诸:
39、【小题 3】下列句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书训诫之词 于 二简 于 舅家见之 B 以 授二子于是简子 以 无恤为贤 C问 其 简 其 真无马邪 D出诸袖中 而 奏之人不知 而 不愠 【小题 4】翻译下面句子。 (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2)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 【小题 5】文意理解。( 6分) ( 1) 甲 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2) 乙 文中赵简子通过观察无恤 “ ”“ ” 这两个细节,认为他贤能,最后选定他做了继承人。 (用原文作答 ) 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1)全,都;( 2)同 “
40、邀 ”,邀请;( 3)列举,说出;( 4)之于 【小题 3】 A(2分 ) 【小题 4】 1)(村人)问(渔人 )现在是什么年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2)问他的竹简在哪里,从袖子中把竹简上呈给赵简子。 【小题 5】 (1)甲段描写展现了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 图景,与黑暗现实形成对比,寄托了作者对理想的美好生活的追求。 (2) 诵其词甚习 出诸袖中而奏之 (2 分 ) 示例: 细节决定成败。 要选贤任能。 (2 分从 小事、细节、教诲、机遇、品格、选人等任一角度谈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 【小题 1】试题分析: B乃书训诫之词 /于二简 C刻 /唐贤今人诗赋 /于其上 D游人
41、去 /而禽鸟乐也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诵读能力。 点评:给语句标出停顿,其实是按其内容大意将其划分开来,以便诵读。划分时要注意句子意思不能改变,语意要完整。一般是主谓之间、动宾之间、长的修饰语与中心语之前、句首连词发语词之后等要停顿。 【小题 2】试题分析: “悉、举、诸 ”都是常见的文言词语,根据语境很容易理解出来。 “要 ”是重要的通假字,先解释通哪个字,然后译出 意思来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
42、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 3】试题分析: A项中的两个 “于 ”,都是 “在 ”的意思。 B项中的 “以 ”前者可译为 “来 ”,后者却是 “认为 ”之意。 C中的 “其 ”,前者是代词,后者是语气词。D中的 “而 ”前者表顺承,后者表转折。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 掌握和辨析能力。 点评:平时学习中,对于文言虚词、多义词要多加比较,知道它有几个意思,并分别举出例句,积累下来。遇到多义的文言虚词、实词后一定要加以联想,想一想在其它句子中该词是什么意思,这样熟能生巧。考试时再遇到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区别开了。 【小题 4】试题分析:翻译时要
43、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 “无论 ” “诸 ”等。 “无论 ”是典型的古今异义词,应译为 “不用说,更不必说 ”。 “诸 ”相当于 “之于 ”, “之 ”代词, “于 ”是 “从 ”的意思。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小题 5】试题分析:第一步,关于原文的思想感情,一般应是通过理解识记住的内容,不难作答。第二步,审题后,在原文中找到写 “
44、无恤 ”的两个 “细节 ”的句子,从前向后找很容易可见 “诵其词甚习固 ”“出诸袖中而奏之 ”。启示可任选一角度,但整体上来看,可得出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点评:语文能力涉及到很多种,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这些能力都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对于文章的思想感情,一定要在平时的学习中识记并积累。启示要根据文章内容、主题、人物的言行、人物在文中的地位作用来整体感知的。整体感知的时候,理解文章的内容,抓住关键的语句也是很重要的。 语言表达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酒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种不可或缺
45、的文化。让我们一起走进 “酒文化专题 ”实践活动中去吧! 【小题 1】书法中的酒 书法,又称 “中国书法 ”,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下面是几个 “酒 ”字书法字体,分别代表的是甲骨文、篆书、隶书。 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看到以上书法字体的感受。 【小题 2】古诗中的酒 如果你读读唐诗宋词,一定会为诗中所散发的醇厚酒香而陶醉,或同诗人一起举杯,或醉饮高歌,或把盏低吟,或为朋友的离别远行而感伤,或为与旧友的重逢而千杯不醉。诗词组的同学搜集了不少与 “酒 ”有关的诗句,请你探究以下几组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宋 范仲淹) B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 明月,对
46、影成三人。(唐 李白)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宋 苏轼) D对酒已成千里客,望山空寄西乡心。(唐 卢纶) E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宋 范仲淹) 【小题 3】名著中的酒 下面是名著中与酒有关的故事情节: 【甲】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操曰: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玄德曰: “谁能当之? ”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玄德闻言,吃了一惊 ,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 “一震之威,乃至于
47、此。 ”操笑曰: “丈夫亦畏雷乎? ”玄德曰: “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 ” 【乙】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 【甲】文段说的故事是 ,选自名著 。 【乙】文段说的故事是 ,选自名著 。 【甲】【乙】文段中 (填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 。 答案: 【小题 1】示例:我从 “酒 ”字和谐流畅的线条中感受到中华书法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我从 “酒 ”字典雅的字体造型里仿佛倾听到了远古的呼唤,闻到了阵阵沁人心脾的酒香。 【小题 2】酒是诗人寄托忧国、思乡或壮志难酬等情感的载体。(或:诗人借酒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愁绪,抒发忧国或思乡的情感。) 【小题 3】 曹操煮酒论英雄 三国演义 武松醉打蒋门神 水浒传 示 例:曹操;他豪气冲天,指点群雄,有咄咄逼人之势,雄才大略显露无遗。刘备;他深藏不露,谨慎,机智灵活,善于忍耐,大智若愚。武松;他一身虎胆,武艺高超,疾恶如仇,行侠仗义,爱打抱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