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3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麾村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 资源ID:289730       资源大小:22.9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3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麾村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3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麾村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 A 楹 联( yn)急 湍 ( tun) 迥 ( jing)然相异 B 数 ( shu)谏汩 汩 ( m)分道扬 镳 ( bio) C干 涸 ( h)轩 邈 ( mio) 拾 级而上( sh) D 篝 火( gu) 语 云( y )万 籁 俱寂( li)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楹 ”应读为 “yng ”; B“汩 ”应读为 “g”; D项 “语 ”应读为 “y”。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音。 点评: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

    2、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尤其是误读误写字的积累。同时接近考试时要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及时查漏补缺。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 ) A增加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B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C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D阅读经典,这是一种很好的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方法。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搭配不当,增加应改为提高。 C、前面是能否,后面是提高,二方面对一方面,应去掉 “能否 ”。 D逻辑混乱,应将 “弘扬 ”和“传承 ”位置调换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点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常见病因有成

    3、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免语病的发生;还可以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作文互评中,要按以上病因把句子加以衡量,给彼此寻找病句。这样语感会逐渐增强。如果在考试中凭语感一眼找不出来,就要静下心来按以上常见病因一一加以衡量,只要多读几遍,相信一定能找到正 确答案:的。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3分)( ) A “最美女教师 ”张丽莉舍己救人的事迹现已 家喻户晓 。 B她讲得 娓娓动听 ,妹妹听得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 C全国推选文艺新人活动正在各地 如火如荼 地进行。 D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是 侃侃而谈 ,知识渊博的人则往往出

    4、言谨慎。 答案: D 试题分析: D 项中的 “侃侃而谈 ”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感情色彩不对,语意不合。应该用 “夸夸其谈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 点评:所学课文中出现的词语、成语,包括文言文中出现的成语,是考查的重点。对于这些词语要做到知其意,善运用。平时要在积累上下工夫,对于易于混淆的词语成语要进行比较积累。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 A鼎湖山听泉一文重点是写山泉,以泉水之美来表现山林之美,揭示从泉水中所领略和感悟到的人生哲理。 B陈涉世家选自东汉司马迁的史记,鲁迅曾称赞史记是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C飞红滴翠记黄山是一篇

    5、解说词,作者描写黄山的壮丽景色,揭示了大自然的伟大的创造力和人类的审美感知在提升景物品格中所起的作用。 D画山绣水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描写了从漓江上观赏到的山水美景,表现出珍惜现在,创造未来的人生理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 B项中的司马迁不是东汉人,而应是西汉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 点评:对于课本上的课文,不能偏颇,大致内容和主题以及涉及到的文学常识还是应该心中有数的更不能放弃课内只顾课外,要从课内中学到语文的基础知识及赏析文章的方法,并和课外的拓 展阅读结合起来,做到课内外结合,使语文能力和素养得到提高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我一直

    6、认为,在这个世界上, 。 最有价值的,是恬淡宁静的心和丰富无悔的回忆。 最温暖的,是纯洁无瑕的真挚感情; 而所有这一切的拥有,都需要用善良、单纯做底色。 最悦目的,是纤尘未染的青山绿水;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句 “所有这一切的拥有 ”是对语段的总结, 句应放在结尾 句中的 “最悦目 ” 句中的最温暖 句中的最有价值 表明三句之间存在逻辑关系,由浅入深,由外到内,所以应该是 的顺序排列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 点评:句子排序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除了平时在阅读中注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加强对于句意理解外,还要注意明显的语言标志,如关联词

    7、语,起总领、总结作用的词语等。做题过程中,要根据句意及语言标志,判断哪些句子必须相连,哪个句子是首句,哪个是尾句。这样做起题来就有轻松有趣了。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18分) 在一片蛙声中失眠 杭州有个小区,一到晚上,蛙声一片。业主投诉这些青蛙扰人清梦,要求保安履行职责进行驱赶。这可苦了保安,青蛙在暗处,保安在明处,这黑灯瞎火的要把青蛙赶跑,哪有那么容易。 我发现城里人的神经越来越敏感。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曾是古诗词里的一种令人怡然自乐的意境,但现在却成了被人投诉的噪音。不是现在的青蛙鸣叫声大了,而是我们的心态出现问题了。 中国的道家讲究的是 “天人合一 ”

    8、,其中一层意思是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要试图去改变自然规律。自然界并不是一个安静的世界,早晨鸟儿啼鸣,夏天中午有蝉长鸣,晚上又有虫儿的啁啾 这就是大自然最原始的 “生态 ”。 但城市把自然割裂了,它独居一隅,自成一体。在城市的生活小区里,有隔音、隔热的洋房,地上铺的是坚硬的花岗石,裸露不多的泥土种上了草皮和树木,园林工人每隔一段时间会来给这些植物修剪和打药;城里鲜见小动物,也极少听到小动物的声音。人们以为 “安静 ” 才是最自然的,也是最宜居的。 可是, “安静 ”并不是大自然 的特质,真正的大自然往往是 “吵闹 ”的。 人们择水而居,水终年流淌,或叮叮咚咚,或奔腾咆哮;人们喜欢与绿树为伴,

    9、树欲静而风不止,树或轰鸣发声,或浅吟低唱;人们还喜欢居在山间,山间万籁并非无声,而是像数万个乐队,在暗处演奏 一个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人,绝对不可能为几只青蛙的呜声而失眠,除非他已经离开自然好久好久了。 久居上海的亲戚去浙江天目山疗养,准备小住半个月,谁知住了 3天,就打道回上海了。他告诉我,晚上山风吹过,宾馆外面万亩树林发出的声音似有千军万马,实在无法入眠。有朋友告诉我,他家就在小区的水景边,人造 小溪流水淙淙,声音单调而枯燥,他已与物业交涉多次,要求停止放水;还有北京的一位编辑朋友到杭州来旅游,住在西湖边,却忍受不了知了的鸣叫,要求旅行社换房,最好住到树木较少的市中心去 其实,我也像他们一样,

    10、进城 20年,是一个被城市 “戕害 ” 已久而且已经丧失了 “什么是真正的自然 ”判断的人。平时我们总是吵着嚷着要回归自然,但是真正进入自然,却发现自己竟然适应不了,而那个被我们诅咒的人工建造出来、与自然背道而驰的城市,才是自己的 “最爱 ”。我们睡在用钢筋混凝土建造起来的房子里,关上双层玻璃的窗户,打开低分贝的空调, 如果外面有噪音,就会向物业和城管投诉 我们只有在一个没有噪音的环境里,才有可能拥有一份好睡眠。 但是我的童年、少年却不是这样的。屋前是小溪,终年水长流,音则轰轰然;屋后有涌泉,水从泥壁上冲下,音又咕咕;屋前屋后有竹林、树木,风吹过,会演变出雄浑的旋律;漫山遍野有小虫儿鸣唱,只有

    11、三九严寒才会消停;雨会落在瓦上,沙沙沙 还有雨滴索性会从瓦缝里溜进来,掉在你的脸上。 这就是当年的大自然,我从来没有为此失眠过。 现在,当我为午后的一只知了的聒噪感到心烦意乱时,我愕然发现,自己离童年真的已经太远,走进这片钢 筋水泥的建筑森林太深太深。 (选自 2011年第 11期乡村版读者,有改动) 【小题 1】人们为什么 “在一片蛙声中失眠 ”?( 4分) 【小题 2】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 分) 人们择水而居,水终年流淌,或叮叮咚咚,或奔腾咆哮;人们喜欢与绿树为伴,树欲静而风不止,村或轰鸣发声,或浅吟低唱;人们还喜欢居在山间,山间万籁并非无声, 而是

    12、像数万个乐队,在暗处演奏 【小题 3】结合文章第 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作者童年、少年的生活状态。回忆这段时光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分) 【小 题 4】文章第 节提到中国道家的 “天人合一 ”,用以说明什么道理?请结合所学课文(如苏州园林于园都市精灵等)谈谈这种哲学思想对于当今社会又有何现实意义?( 6分) 答案: 【小题 1】城市生活中出现蛙鸣导致心烦意乱,无法入睡,( 2分)然而一个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人绝对不可能为几只青蛙的鸣声而失眠,失眠是因为 已经离开自然好久好久了,走进这片钢筋水泥的建筑森林太深太深。( 2分) 【小题 2】比喻、拟人、排比。( 2分,答到 2个给满分)生动形

    13、象地凸现真正的大自然往往是 “吵闹 ”生动的。( 2分) 【小题 3】自然的、真实 的,亲近自然、拥抱自然。( 2分,意思对即可)与现实作对比,突出作者不能回到过去的痛惜和对现实生活不自然的无奈之情。( 2分) 【小题 4】道理: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要试图去改变自然规律。( 2分) 【小题 1】试题分析:第一段揭示了直接原因即:蛙鸣导致心烦意乱,无法入睡后面的文章揭示了深层的原因不是现在的青蛙鸣叫声大了,而是我们的心态出现问题了人们以为 “安静 ” 才是最自然的,也是最宜居的。可是, “安静 ”并不是大自然的特质,真正的大自然往往是 “吵闹 ”的一个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人,绝对不可能为几只青蛙

    14、的呜 声而失眠,除非他已经离开自然好久好久了真正进入自然,却发现自己竟然适应不了走进这片钢筋水泥的建筑森林太深太深综合这些语句可知,失眠是因为已经离开自然好久好久了,走进这片钢筋水泥的建筑森林太深太深不能再适应自然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点评:结合文章的内容,揣摩其中的原因,运用得体的全面的语言作答。一般原因不难揣摩,关键是语言的表达要全面简洁。组织语言的能力要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不断积累。 【小题 2】 试题分析:人们择水而居 人们喜欢与绿树为伴 人们还喜欢居在山 间可以知道是排比的修辞,像数万个乐队,在暗处演奏是比喻 拟人的修辞结合内容加以赏析可知,生动形象地写出

    15、了 “安静并不是大自然的特质,真正的大自然往往是吵闹的 ”,表达了作者对真正的大自然的了解和喜爱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赏析能力。 点评: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其中有修辞的句子要首先选择修辞。修辞的表达效果在拟答时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修辞方法 效果关键词 内容与情感 【小题 3】 试题分析:根据但是我的童年、少年却不是这样的 。屋前是小溪,终年水长流,音则轰轰然 现在,当我为午后的一只知了的聒噪感到心烦意乱时,我愕然发现,自己离童年真的已经太远,走进这片钢筋水泥的建筑森林太深太深可知,回忆者童年、少年的生活状态,是为了

    16、与现在形成对比,突出自己及许我城市里的人们离童年真的已经太远,走进这片钢筋水泥的建筑森林太深太深的悲哀。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理解及概括能力。 点评:此类题目在做答中要注意,既要理解该部分文章大意,又要寻找明显的语言标志,如文中的我的童年、少年却不是这样的现在 等就是明显的语言标志。 【小题 4】 试题分析:天人合一的道理很易明白,即大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现实意义,我们可以结合各个园林的自然之美,分析出自然对我们的启示,如在园林艺术上的 建筑特色上的追求真实美 自然美等的启示,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运用和表现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及由此及彼的理解能力。 点评:对于课本上的课文,不能偏颇,

    17、大致内容和主题以及涉及到的文学常识还是应该心中有数的更不能放弃课内只顾课外,本题就是一个很好的提醒如果不了解苏州园林于园都市精灵等文章的内容及主题,不要说做题拟答了,连思路也可能没有呢 答案: 【小题 1】 儿子不喊他老爸而喊老修,老修不生气反而眯着眼睛笑。 放任六岁的儿子寒冬赤脚狂奔,毒太阳下翻跟头、竖蜻蜓。 让儿子骑在自己脖子上送他上小学。 让考上县重点的儿子骑旧自行车每天往返于三十里外的学校。 给考上大学的儿子买了三大件 “奢侈品 ”。 (至少四点,每点 1 分,意对即可。别的事情符合题意也可。) 【小题 2】疼爱儿子又教子有方的父亲,( 2 分)默默付出、任劳任怨的好父亲。( 1分)(

    18、意对即可) 【小题 3】 D 【小题 4】运用细节描写(动作描写或神态描写), “嘴角挂着笑 ”、 “眼睛眯缝着 ”传神地写出了老修的 “一脸幸福 ”,反映出他内心的幸福和快乐,表现出老修的温厚知足。(描写方法及举例 1分,表现人物的幸福快乐 1分,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1分) 【小题 5】示例:含蓄深沉的朱自清父亲站台买橘,令人动容。(细腻坦诚的傅聪父亲,频传家书,让人难忘。) 【小题 1】试题分析:该句出自第二段的第一句对他刚刚六岁的儿子小修,老修是又当爹来又当娘,然而这么个特殊的两口之家,在小镇人眼里,又时常做出有悖常理的事来,所以要精读第二段及后面的文章内 容,确定是否是答案:范围,确

    19、定后,从前向后读逐一提取信息并加以概括。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概括的能力。 点评: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做答。 【小题 2】 试题分析:从二段的众人声讨说,老修呀,你这是要你儿子的小命 !小修字正腔圆回答,玉不琢不成器,铁不打不成钢,谢老修栽培 !老修拿着榔头哈哈一笑,这小子的骨头,贱着呢,敲敲没事四段中的老修一边整着车轮一边说,按理,这钱也不是花不起,不过,牛扣在桩上还是老,让那小子蹦去 ! 可知 ,老修教子有方从老修给考上大学的儿子买了三大件 “奢侈品 ”,可知老修任劳任怨 爱儿子。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

    20、形象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点评: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小题 3】 试题分析: D项中的以前看不起你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不叫爸爸表明父子二人的关系和谐融洽,不拘泥于小节,文章中的内容表明小修对父亲的教养方式是理解的,在父亲的教导下他的成长是顺利的就是有力地证明此时,大声叫爸爸,是因为父亲家底全交给你了的倾 其所有的行为和在外,不要丢小镇的脸的教诲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点评:理解文章中的语句时,一定要根据文章语句附近内容,有时还要结合全文内容与主题加以理解分析句子的言外之意更应如此 【小题 4】 试题

    21、分析:本句中没有修辞,所以要另选角度句中的描写很明显,如动作神态等描写所以可以从这个角度分析其内容情感及表达效果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赏析能力。 点评: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其中有修辞的句子要首先选择修辞 。 【小题 5】 试题分析:审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课文中的一些父亲的形象,由此我们可以想到朱自清的背影,傅雷的傅雷家书等文章然后根据内容,按上面句式加以仿写,写出父亲的特点和细节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课外内联系的能力及仿写的能力。 点评:仿写题要注意例句的句式和结构,有的还要注意字数对于课本上的课文,不能偏颇,大

    22、致内容和主题以及涉及到的文学常识还是应该心中有数的更不能放弃课内只顾课外,要从课内中学到语文的基础知识及赏析文章的方法,并和课外的拓展阅读结合起来,做到课内外结合,使语文能力和素养 得到提高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小题。(共 13分) 【甲】见鱼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间隔。问今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选自桃花源记) 【乙】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丽,次

    23、定州,有兵士到者,帝御州城北门楼抚慰之。有从卒一人病,不能进,诏至床前,问其所苦,仍敕州县医疗之, 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 。及大军回次柳城,诏集前后战亡人骸骨,设太牢致祭,亲临,哭之尽哀,军人无不洒泣。兵士观祭者,归家以言其父母曰: “吾儿之丧,天子哭之,死无所恨。 ” 太宗征辽东,攻白岩城,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为流矢所中,帝亲为吮血,将士莫不感励。 (选自贞观政要) 【注】 太牢:古代祭祀对牛、羊、豕( shi,猪)三具备谓之 “太牢 ”,太牢之祭是古代国家规格最高的祭祀大典。 【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4分) 便 要 还家( ) 率 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 ) 次 定州 ( )

    24、天子哭之,死无所 恨 ( ) 【小题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 4分)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 【小题 3】【甲】文中桃源人为什么 “皆叹惋 ”?( 2分) 【小题 4】【乙】文写了唐太宗的哪几件事情?从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怎样的君王?( 3分) 答案: 【小题 1】( 4分) “要 ”同 “邀 ”,邀请 妻子儿女 驻扎(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遗憾 【小题 2】( 4分) ( 2分) (他们 )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 2分)因此将士们没有不高兴地愿意跟从的。(或意译:因此将士们没有不甘心情愿随驾出征的。 ) 【小题 3】( 2

    25、 分)桃源人叹惋桃花源外面战乱不绝,民不聊生。(意思对即可) 【小题 4】( 3分)亲临州城北门楼抚慰兵士:床前询问士兵的病情并令州县为他治疗(答对其中一点即可);亲自祭奠阵亡将士;为李思摩吮血。(答对两点得 1分,答对四点得 2分,答对一点不得分)宽厚仁爱,体恤将士,善于收揽人心( 1分)。 (答对一点即得分,意思对即可 ) 【小题 1】试题分析: “要 ”是通假字,先把所通的字写出来,再加以解释 “妻子 ”是典型的古今异义字。 “次 ”要此是动词用法。恨在文言文中一般是遗憾的意思,如出师表中的未尝不叹 息痛恨于桓灵也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平时要有一定的文言知

    26、识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的常规用法是必须知道的。文下注解里面的词句,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于心。并在此基础上,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另外根据语境去推断也是一种极佳的方法。 【小题 2】 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乃 ”“ 无论 ” 是以 等。 “乃 ”是竟然的意思, “无论 ”是不用说,更不必说的意思,是以 是因此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 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 现出来。文言语句的

    27、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 3】 试题分析:根据上下文内容,上文中的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是直接原因,即与渔人说话的内容有关,下文中的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可知,外面的世界远不如桃花源内所以我们便可知道渔人所说话的内容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 章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点评:结合文章的内容,揣摩其中的原因,运用得体的全面的语言作答。一般原因不难揣摩,关键是语言的表达要全面简洁。组织语言的能力要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不断积累。 【小题 4】 试题分析:从前向后找,根据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丽,次定州,有兵士到者,

    28、帝御州城北门楼抚慰之从卒一人病,不能进,诏至床前,问其所苦,仍敕州县医疗之, 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 及大军回次柳城,诏集前后战亡人骸骨,设太牢致祭,亲临,哭之尽哀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为流矢所中,帝亲为吮血可知其四件事概括出来即可人物形象 从这四件事中也可以概括出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概括的能力。 点评:从文中提取信息,一定要找准范围,然后从前向后找寻完整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题目。( 7分) 塞下曲(其一)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

    29、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 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小题 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 、 的特点。( 2分) 【 小题 2】 “宵眠抱玉鞍 ”一句中,用 “抱 ”而不用 “枕 ”的妙处是: ( 2分) 【小题 3】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 3分) 答案: 【小题 1】单调、清冷 (2分 ) 【小题 2】 “抱 ”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 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 表现了将士们心系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能表现将士们生活的艰苦。 而用 “枕 ”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小题 3】 a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 ,b边塞

    30、生活的艰苦 c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化用典故,虚实结合,衬托,举一反三。 【小题 1】试题分析:根据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两句,可知天气特别寒冷,五月里还会下雪,而且没有见到春色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写出了从早到晚的生活是单调的,只有作战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概括能力。 点评:此类题目在做答中要注意,既要理解诗词大意,又要寻找明显的语言标志,如时间、季节、氛围、景物等等,根据这些内容再用较为准确的词语概括出来。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诗歌语言的赏析,回答时先要想想抱枕各是什么意思,表达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找到它们的区别就可以 知道为什么

    31、不能互换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诗歌语言的赏析能力。 点评:此类题目在做答中要注意,要重点分析出诗中原句中所用的字的意思 作用 好处等,再回答换后有什么变化这样答案:就完整了 【小题 3】 试题分析:根据诗中的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尤其是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两句可知,诗中虽然写到边塞生活的艰苦等内容,但主要还是抒发报国立功的雄心壮志楼兰的典故更是有力地证明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诗歌主题的理解能力。 点评:此类题目在做答中要注意,既要理解诗词大意,又要寻找 明显的关键语句,如景物描写一般暗含感情,抒情句就更加直抒感情了。 语言表达 学校开展以 “龙年话龙 ”为主题的系列活

    32、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9分 ) 【小题 1】(活动一)从下列材料中任选两则,参照示例,探究中国龙的象征意义。 材料一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巨龙脚底下我成长,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摘自歌曲龙的传人) 材料二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皇帝称为 “真龙天子 ”。皇帝的身体叫 “龙体 ”,脸叫“龙颜 ”,穿的衣服叫 “龙 袍 ”,坐的椅子叫 “龙椅 ”,睡的床叫 “龙床 ”,乘坐的车子叫 “龙辇 ”,就连皇帝的子孙也叫 “龙子龙孙 ”。 材料三 在喜庆的日子里,人们喜欢舞龙灯,跳龙舞,赛龙舟,以祈求风调

    33、雨顺,国泰民安。 材料四 龙具百兽之形态,汇天地之灵气。古人有 “龙有九似 ”的说法:角似鹿,头似驼(马),眼似兔(龟),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龙能显能隐,千变万化,腾云驾雾,上天入海,呼风唤雨。 示例:我选材料三,探究的结果是:龙象征着吉祥平安。 我选 ,探究的结果是: ( 3分) 我选 ,探究的结果是: ( 3分) 【小题 2】(活动二)同学们收集了不少与龙有关的谚语佳句。这些语句形象生动,耐人寻味。请从下列四句中任选一句,写出你从中悟出的道理。 不下大海,难捉蛟龙。 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

    34、,蛟龙生焉。 我选第 句,悟出的道理是: ( 3分) 答案: 【小题 1】活动一( 9分 ) 示例:材料一,龙象征着中华民族(或:炎黄子孙)。材料二,龙象征着皇权(或:皇帝)。材料四,龙象征着超凡的力量(或:兼容并包的精神)。 (6 分,每点 2分,言之有理即可) 【小题 2】活动二 示例:第 句,要想实现心中的志向和抱负,就要不惧艰辛,敢于尝试,勇于拼搏。(或: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第 句,缺少必要的条件,就无法施展才干。第 句,不要过于在乎外表,而要注重内涵。(或:一个人只要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就不会在乎物质上的贫乏与否。)第 句,要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就要日积月累,脚踏实地,一步一

    35、个脚印地努力奋斗。 (3分,言之有理均可) 试题分析:审题时,一定要注意活动一中的中国龙的象征意义,然后阅读材料,看一下各自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很明显,材料一龙的传人表明龙象征 着中华民族(或:炎黄子孙)。材料二 “皇帝称为真龙天子 ”“连皇帝的子孙也叫龙子龙孙 ”表明龙象征着皇权。材料三舞龙灯,跳龙舞,赛龙舟,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表明龙象征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材料四龙具百兽之形态,汇天地之灵气龙能显能隐,千变万化,腾云驾雾,上天入海,呼风唤雨,表明龙有非凡的力量第三个已成示例,可在其它三句中选取两句即可 活动二在做答时,一定要注意理解各句子的内容,然后根据理解加以概括,当然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

    36、,有感悟的来写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样写出来的答案:把握才会更大 考点:本题 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点评: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要注意听说读写各方面知识的积累既要在课堂上来学习语文,如文学常识 名言警句等常识 阅读的基本方法技能等,也要从生活中学习,积累一些谚语俗语,并弄明白其意思,做到博学强记。树立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的正确意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 4分) 青春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 ning( )成的琼浆 历久 m( )香;青春是用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编织的彩虹 xun( ) 丽辉煌;青春是用永恒的执著和顽强的 rn( )劲筑起的一道

    37、铜墙铁壁 固若金汤。 答案:酿 弥 绚 韧 试题分析:这几个字都是常见词语或成语中的汉字其中 “酿 ”易少写一横, “绚 ” 易写错偏旁, “韧 ”的右边易少写一笔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读写能力,主要是字音和字形。 点评: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尤其是误读误写字的积累。同时接近考试时要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及时查漏补缺。 默写 默写(每空 1分,共 10分) 【小题 1】 ,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 【小题 2】五岳归来不看山, 。 【小题 3】 ,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小题 4】 ,春风不度玉门关。 【小题 5】竹外桃花三两枝, 。

    38、 【小题 6】那柔曼如提琴者, ;那清脆如弹拨者, ; 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 ;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 。 答案: 【小题 1】鸢飞戾天者 经纶世务者 【小题 2】黄山归来不看岳 【小题 3】且壮士不死即已 【小题 4】羌笛何须怨杨柳 【小题 5】春江水暖鸭先知 【小题 6】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 飞瀑落下深潭 试题分析:默写时,除了要注意( 1)鸢 戾 经 纶 世 务( 3)已()须()溪漏 滴等易错字外,一定要注意在填写完毕之后,再整句的读一下,做一下检查,看是否张冠李戴了 考点:本体考察学生古诗文名句的背诵默写的能力。 点评:复习古诗

    39、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 作文 写作( 60分) 题目:就这样慢慢长大 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其间,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 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生活的风风雨雨或者曾经的迷茫、沮丧与顿悟等无不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或深或浅的印痕,让我们从懵懂慢慢走向成熟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 “就这样慢慢长大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少于 600个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书写要工整、规范、美观。

    40、 答案:作文参照中考评分标准。普通作文 45分左右, 50分以上的作文应占有一定比例。 试题分析:这则作文由提示语和题目两部分组成。 提示语是启迪思维,打开思路的重要部分。我们在分析提示语时不难发 现,我们要写自己的 “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 ”过程中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等内容,这个过程可能风风雨雨,或者曾经迷茫、沮丧与顿悟,但这都是慢慢长大慢慢走向成熟 主题当然可以有很多,通过自己慢慢长大的历程,表达对亲情、友情、师生情,甚至是来自陌生人的或是书本、电视上的情谊、感悟的歌颂。 分析提示语之后,看题目, “就这样慢慢长大 它让我们写一个慢慢长大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自己由不

    41、成熟走向成熟,由懵懂变得懂事,由困惑变得明理等等 这样审题之后,文章的内容就不难完成了。 但是本文的写作很容易人云亦云,落入俗套,因此在选材时,我们要多想一下脑中的素材,将人无我有的材料选择出来,这样才能写出令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好作文。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点评:这类提示语加题目的作文,一定要注意把两部分都要分析透彻,之后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确立主题,来完成构思与写作。 确立的主题要深刻,思想要积极向上,有主流导向。构思中,最初的两三个想法最好是先扔到一边,再想有没有更佳的材料和内容可选,不要急于落笔,等到构思真正成熟后再下笔。写作时,要注意书写一定要整洁,标点符号要使用正确,关注作 文的词语运用与描写,尽量让笔下的文字灵动起来。当然平时的练笔也是至关重要的,写作其实就是一种习惯而已。


    注意事项

    本文(2013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麾村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postpastor18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