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3届上海市闵行区九年级中考一模(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 资源ID:289610       资源大小:24.53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3届上海市闵行区九年级中考一模(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3届上海市闵行区九年级中考一模(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22分) 经典阅读观念的树立 经典阅读是一个沉静与沉思的过程,在这种沉静沉思中,我们不仅使书中文字活起来,充实我们,还使它因我们的理解得到延展与增值。 当然,要真正走进经典,首先须在观念上祛除功利的考校。 因所具有的无与仑比的精深与博大,经典可助人涵养精神,拓展心胸,甚至成己成物,获得包括职场上的成功 。但遗憾的是,这类教诲并未为人记取。因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 “为己 ”者常能听从心的指令,譬如在儒道先哲的训教中,体认到道德的庄肃与自由的快乐,然后知道人应该过理性的生活,

    2、既服务社会,又涵养个性,在对宇宙与人生、自我与他人的观照中,保持内心的安宁。 “为人 ”者只会想着用它做工具,邀名射利,求田问舍。上个世纪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强调的 “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的道理,仍未被人了解。 在阅读过程中克服求快的心理,经典的价值可以理解为,它坚持要我们放弃通常的做法,放慢速度,沉浸其中,然后去获得原 本不属于我们的宝贵经验,还有我们平凡人生所永远不能遭遇的崭新体验。公元 397年,圣奥古斯丁写了忏悔录,在书中他详细描绘了自己精神世界的剧变,如果不静下心来,细细咀嚼,你根本无法体会其中切肤的渴求。至于罪与罚这样的经典,大段的心理描写,与通俗小说有一明确主题和显豁

    3、线索全然不同的 “复调 ”写法,更需人细细寻绎才有所悟。所以,现在人们开始提倡 “慢阅读 ”,主张不仅在时间上,更在心态上保持清静与闲适,然后走进经典。 悠闲自得同时越然功利之上的人, 能真正读取这个世界最杳渺的真谛, 保持阅读最高上的品质。故经典必须慢读,也值得人这样慢读。 在此过程中,不要怕读不完,阅读是一辈子的事情,经典阅读尤其如此。设定一个合理目标,如美国人费迪曼所开列的,从 18岁到 80岁的一生的读书计划,人是可以大致读完经典的核心部分的。重要的是,经由经典阅读,你学会了举一反三,见迩知远,实际上就获得了费氏所说的 “超越时空 ”的能力。还有,不要怕读不懂,相较于人很容易毁于自己喜

    4、欢的浅近的东西,那种不能一目了然的东西反而能让人经久不忘。只有困难,才够挑战,才能精进。 所以,各位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这样就能体会到 “修身莫如养性,至乐莫过读书 ”。悠长的光阴,你读什么书,能决定你将成为什么人。 【小题 1】第 段划线部分的错别字是 ,它的正确写法 。( 2分) 【小题 2】第 段空格处应填写的关联词正确的是( )( 3分) A只要就才 B只有才并 C虽然但并 D即使也才 【小题 3】第 段主要运用了 论证方法,作用是 ( 3分) 【小题 4】本文第 段依次从 ( 1) ( 2) ( 3) 三个方如何阅读经典展开论述。( 9分) 【小题 5】结合本文内容和你的阅读经历,

    5、谈谈你对第 段 “你读什么书,将决定你成为什么样的人 ”的感受( 5分) 答案: 【 小题 1】仑 伦 【小题 2】 B 【小题 3】举例论证。经典必须慢读,也值得人这样慢读。这样才能沉浸其中,获得原本不属于我们的宝贵经验,还有我们平凡人生所永远不能遭遇的崭新体验。 【小题 4】 (1)首先须在观念上去除功利的考校 (2)在阅读过程中要克服求快的心理。放慢速度,沉浸其中。 (3)克服阅读经典的畏难情绪,设定一个合理目标,将经典阅读当做一辈子的事。 【小题 5】略 【小题 1】试题分析: “无与仑比 ”中的 “仑 ”书写错误,正确的应该是 “无与伦比 ”。伦:类,伦比:类比,匹敌。指事物非常完美

    6、,没有能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书写能力,主要是字形。 点评:对汉字的书写,最常见的错误是形近致错,音近致错,形、音相近致错,随意简化字致错,意义相近而致错。字形的识记,一要通过读准字音,发现词语中汉字的书写错误;二要通过形声字的形旁来领悟词义,辨析字形;三要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字的书写是否正确,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去掌握字形,更不易出错,等等。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比如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积累等。同时要加强对常用汉字的书写练习和理解运用。 “伦 ”的形近字很多, “仑 ”、 “纶 ”、 “论 ”等,要注意他们的区别和用法。 【小题 2

    7、】试题分析: “ 悠闲自得同时越然功利之上的人, 能真正读取这个世界最杳渺的真谛, 保持阅读最高上的品质 ”, “悠闲自得同时越然功利之上的人 ”是前提条件, “能真正读取这个世界最杳渺的真谛,保持阅读最高上的品质 ”是结果,所以,空中应该填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只有 才 并 ”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 点评:解答选词填空类题目,联系具体语境,一要揣摩词语的轻重程度来适应语义和语境,例如 “陌生 ”与 “生疏 ”所表示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陌生 ”表示初次接触,不熟悉, “生疏 ”则是以前有接触或熟悉,时间长了,变得不熟悉,或因接触时间不长,次数不多而不熟悉;二要限定词义的

    8、范围;三要分清词性与语法功能;四凭借语感与第一印象来作答。 【小题 3】试题分析:本段列举了像忏悔录罪与罚这样的经典巨著,需要慢慢品味,细细咀嚼,才能获得原本不属于我们的宝贵经验,还有我们平凡人生所永远不能遭遇的崭新体验。具体论证了经典必须慢读,也值得人这样慢读的观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 点评: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有多种,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引用论证、因果论证、理论论证等,在学习说明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各种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本题中涉及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举例论证能使作者的观点更加令人信服。 【小题 4】试题分析:第 2段 “当然,要

    9、真正走进经典,首先须在观念上祛除功利的考校 ”;第 3段 “在阅读过程中克服求快的心理,经典的价值可以理解为,它坚持要我们放弃通常的做法,放慢速度,沉浸其中,然后去获得原本不属于我们的宝贵经验,还有我们平凡人生所永远不能遭遇的崭新体验 ”;第 4段 “在此过程中,不要怕读不完,阅读是一辈子的事情,经典阅读尤其如此 ”,也就是说不要害怕读 书,要将阅读经典当作一辈子的事去做。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 点评: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首先要找到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然后再看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等。分析议论文某一段的论证思路就

    10、要考虑作者的论点,考虑他用什么作论据来证明它,怎样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本文为了展开论证 “如何阅读经典 ”,是按照 “在观念上祛除功利考校、在在心理上放慢速度、在过程中不畏难,有长远计划 ”。 【小题 5】试题分析: “你读什么书,将决定你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句话 说明了我们阅读的书籍对我们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度经典的书,我们便如经典的书本一样醇厚,有内涵;读糟粕一样的书,我们的思想便会变得不堪。一本好书,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悟。 点评:本文论述了如何树立经典阅读的观念,这对中学生的教益是非常大的。读完文章,再来看 “你读什么书,将决定你成为什么样的人

    11、”这句话,每个人的理解和感受都会有所不同。但不管你有什么样的体会和思考,在解答本题时,都要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阅读经历来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26分) 别把我当陌生人 去年夏天, 我去新疆开一个笔会。想要看看沿途不同区域间的风景,决定去时坐火车。三千多公里的路途,没有同伴。记住,路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一切食物和饮料!只要离开位子,回来时一定要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出发前,老公反复叮嘱我。 刚走进包厢的一瞬间,一个男人也进来了,身后有个四五岁的小姑娘,大概是他女儿,我心里稍稍平静了些。随后,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蹦蹦 地过来了,他妈妈紧跟在后面。整体环境不错,我精神放松了

    12、很多。 晚上 10点多,该休息了。锁好门,我把手提包压在枕头下面。不知不觉,已到深夜。人们都睡 熟了。突然,我在似睡非睡中听到 开锁的响动,接着,哗啦一声,门被打开。我猛地打了个激灵,心跳到了嗓子眼儿。我看到,一个黑乎乎的脑袋探了进来,身体还在外面。不好,一定是小偷!借着通道幽暗的灯光,可以看到那个男人十分高大,样子很凶悍。此时,包厢里其他人还在熟睡。我吓得浑身哆嗦,头皮发麻。他打探一番后,挤进门内。 我不知从哪里来了勇气,顿时从铺上弹坐起来 ,大喝一声: “干什么的? ”“我,我上车呀。 ”那个男人被我的喊声吓了一跳。他将行李拖了进来。原来真是上车的。虚惊一场!那个人在半夜上车,身子还没进来

    13、,头就伸进来 打探,恐怕也担心车厢内有 “恐怖分子 ”。 昏昏沉沉的一夜过去了。早晨醒来,赶紧摸了摸枕头下面,包还在。天已大亮,拉开窗帘,一片片赤裸的黄土坡,被疾驰的列车抛在身后,到陕西境内了。随便吃了早点,又躺下看书。中间出去了几次,回来后,我严格按照老公嘱咐的去做,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包厢里,孩子们在嬉闹,大人们都很安静。当我拿出零食吃的时候,挺想给那两个孩子。可我没有。我想,上车前,他们的父母一定无数次告诫他们,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食物。我害怕遭遇被拒绝的尴尬。 “阿姨,你怎么躺了半天也不下来玩儿? ”下铺的小姑娘仰着脸 ,忽闪着大眼睛笑着对我说。孩子把我从铺上唤下来,我就和他们几个聊了会儿

    14、。小姑娘的爸妈都在乌鲁木齐做生意,老家是河北沧州的,孩子经常跟着奶奶,这次,爸爸回来接她到新疆。中年妇女是甘肃酒泉人,丈夫在石家庄陆军学院教学,孩子在石家庄上小学。孩子刚放暑假,她带着孩子一起回酒泉探亲。半夜上车的男人,是河南的,做玉石生意。大人聊天,孩子也不闲着,小姑娘唱歌,小男孩儿讲故事,我们的小房间里显得很热闹。 “阿姨,吃荔枝吧! ”小姑娘用她胖嘟嘟的小手递给我一颗饱满的荔枝。我愣了一下,赶忙说了声谢谢,接过荔枝,手有些颤抖,还有 些僵硬。突然间,觉得非常惭愧。上车快一天了,我们都是各吃各的东西,谁都没给过孩子。拿着荔枝,我不敢面对孩子天真无邪、清澈透亮的眼睛。和孩子比起来,大人的世界

    15、多么复杂,充满着猜忌。孩子给每个人都发了一颗荔枝,没有人拒绝她。看着大家一起分享着她的甜蜜,她笑得眼睛像弯弯的月亮湖。 那颗荔枝,我一直攥在手里,舍不得吃。小小的荔枝,如同两个世界的缩影。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晶透, , 。孩子善良晶莹的心,像一把钥匙,开启了大人的心门,让彼此间敞亮了。我们的小包厢渐渐成了快乐的大家 庭,美食共享,格外香甜。我把最好吃的都留给了小姑娘,还让她坐在我腿上,给她讲故事,把她原来松散的头发编成漂亮的小辫,拍了很多照片。孩子对我也越来越依恋,一会儿看不见,就到处找。或许是她离开妈妈太久了,我是个母亲,身上有妈妈的味道。那天夜里,她是

    16、在我怀里睡着的。 第三日清晨,越过上千里寸草不生的茫茫戈壁滩,终于看到了茂密的树林。“快看,天山! ”人们指着远处峻拔高耸、白雪皑皑的群峰喊着。终点站快到了,可我的心里却平添了一丝怅惘。车停了。人们潮水般从车身里漫出来。我抱着小姑娘,她爸爸帮我提着大行李箱。孩子紧紧搂 着我的脖子,趴在我肩上。出站了,外面人头攒动。小姑娘的爸爸停下来,和我一起寻找接站的人。终于看到会务组的牌子了。 要分别了。我依旧紧紧抱着孩子,我们脸贴脸。她父亲将她抱走那一刻,她哭着大声喊 “阿姨 ”!我心里好难受,背过身。 手机响了,收到朋友发来的短信:出门在外一定要小心,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任何食物和

    17、饮品!我笑了笑,走进人海中 【小题 1】第 段画线句子运用了 修辞手法,表达效果是 。( 3分) 【小题 2】第 段 “我 ”的手既 “颤抖 ”又 “僵硬 ”,原因是 。( 4分) 【小题 3】根据第 段内容,在该段划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2分) 小小的荔枝,如同两个世界的缩影。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晶透, , 。 【小题 4】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6分) 【小题 5】对本文写作意图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赞美孩子的世界是简单的,充满爱意。 B倡导人人都应 “别把我当陌生人 ”。 C揭示孩子的世界给成人世界的启示。 D我对复杂成人世界的担

    18、忧。 【小题 6】作者写了孩子改变成人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在第 段写两个成人见面的场景?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说说第 段在文中的作用。( 80字左右)( 8分) 答案: 【小题 1】夸张 表现出 “我 ”的警觉与惧怕 【小题 2】 “颤抖 ”是因为 “我 ”接受孩子荔枝的激动心情; “僵硬 ”是因为面对孩子的天真纯洁,自己有羞愧之情 【小题 3】柔软 莹白 【小题 4】 (1)小姑娘给 “我 ”和其他人分发荔枝。( 2 )小姑娘坐在 “我 ”腿上,“我 ”给她讲故事、编辫子。( 3 )分别时,小姑娘哭了, “我 ”也难受。 【小题 5】 B 【小题 6】略 【小题 1】 试题分析: “

    19、我不知从哪里来了勇气,顿时从铺上弹坐起来 ”,这是半夜里有人走进包厢时作者的反应,在当时的情况下,作者以为这个人是小偷,所以心里很害怕,也非常紧张。运用夸张的手法把作者当时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能力。 点评:解答本题时,首先要判断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写出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再结合具体句子分析表现了什么 /表达了某种感情 /突出了什么 /强调了什么。语文中主要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借代、比拟等,而每一种修辞手法又各有其作用,在 平时的学习中要进行分类整理,写作时可以恰当运用,以增加文章的文采。 【小题 2】试题分析:

    20、 “我愣了一下,赶忙说了声谢谢,接过荔枝,手有些颤抖,还有些僵硬 ”,这是小女孩给作者荔枝吃时, “我 ”的反应。 “我 ”一直抱着很警觉的心理跟车上的人相处,谨记老公的叮嘱。而此时, “我 ”接受了小女孩递过来的食物,心里很激动,同时,面对这个天真无邪的孩子,相比之下, “我 ”感到自己的很羞愧。所以,接过小女孩的荔枝时,手有些颤抖,还有些僵硬。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理解。 点评:根据文章的情节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从文章 的情节,接着是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神态。要将人物的心理整合到文章中去等角度去揣摩。联系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和文中叙述的事件,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分析人物

    21、的心理活动。本文中,处在当时的环境下, “我 ”是既激动又羞愧。 【小题 3】试题分析: “小小的荔枝,如同两个世界的缩影。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晶透, , ”,成人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是两个世界,那么便要有一个比较,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那么还是的世界如荔枝瓤,晶透,柔软(要与成人世界的 “坚硬相对应 ”), “光滑 ”(与成人世界的 “粗糙 ”相对应)。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内容填词语的能力。 点评:文中描写了两个世界的缩影,一个是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的皮,一个是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的瓤,将两者进行比较,那么横线上所填的词语就不难了。 【小题

    22、 4】试题分析:第 5段 “阿姨,你怎么躺了半天也不下来玩儿? ”下铺的小姑娘仰着脸,忽闪着大眼睛笑着对我说。孩子把我从铺上唤下来,我就和他们几个聊了会儿 小姑娘邀请我聊天。第 6段 “阿姨,吃荔枝吧! 小姑娘用她胖嘟嘟的小手递给我一颗饱满的荔枝 孩子给每个人都发了一颗荔枝,没有人拒绝她 ” 小 姑娘给 “我 ”和其他人分发荔枝。第 7段 “我把最好吃的都留给了小姑娘,还让她坐在我腿上,给她讲故事,把她原来松散的头发编成漂亮的小辫,拍了很多照片 ” 小姑娘坐在 “我 ”腿上, “我 ”给她讲故事、编辫子。“或许是她离开妈妈太久了,我是个母亲,身上有妈妈的味道。那天夜里,她是在我怀里睡着的 ”。

    23、第 8 段下车时, “我抱着小姑娘,她爸爸帮我提着大行李箱。孩子紧紧搂着我的脖子,趴在我肩上 ”。第 段 “要分别了。我依旧紧紧抱着孩子,我们脸贴脸。她父亲将她抱走那一刻,她哭着大声喊 阿姨 !我心里好难受,背过身。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 清文章思路的能力。 点评:不同的文章,遵循着不同的规律,理清文章的思路,可以从不同份体裁入手,阅读小说,可以依据小说的情节结构,小说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组成。阅读记叙文可以依据事件的发展过程。阅读散文,可以依据 “神 “与 ”形 “的联系。阅读议论文,可以依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阅读说明文,可以依据说明事物的顺序来理清文章的思路。

    24、小说、散文、记叙文一般都有贯穿全文的线索,这条线索往往就折射出作者的写作思路。文章帝59 段写了我和小姑娘相处的整个过程,从最初的接触到最后分别时的恋恋不舍。 【小题 5】试题分析:作者通过写自己从拒绝跟陌生人说话,提高警惕,处处提防陌生人,到最后的跟陌生人依依惜别,实际上是想告诉人们,陌生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的 “心魔 ”,我们应该不把别人当陌生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写作意图的分析能力。 点评:推测写作意图就要知道写文章(段落、情节)是为了什么,达到什么目的。它不仅要求了解内容,还要了解作者的口气,分析作者的叙述方法,这样才能推断出写作目的。除此外,还要注意文章的主题大意。虽然写

    25、作目的和文章大意是两回事,但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对于推测写作目的大有帮助。判断 写作目的,还要注意作者材料的详略安排。 【小题 6】试题分析:第 3段写 “我 ”与一个半夜上车的人见面的场景, “我 ”把他当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小偷。后文写了 “我 ”被小女孩的天真改变了, “我 ”对陌生人的态度也改变了。写第 3段实际是为后文的改变做了一个铺垫,在文章内容上,第 3段写了我对陌生人的提放和警惕程度。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段落作用的分析能力。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作答。一般情况下,文首的句子具有总领全文和点题的作用,文中的句子则是承上启下的作用,文末的句子则是总结全文

    26、、升华主题的作用。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小题( 8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

    27、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小题 1】上文节选自课文 ,作者是 (人名)。( 2分) 【小题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划线字的含义。( 3分)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 之 为 【小题 3】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第 段中 “前人之述备矣 ”。 B第 段写览阴雨连绵季节之景而触景伤情,悲恸不止。 C第 三段写览春天温和明媚之景而感到无比欣慰和欢喜。 D第 四段

    28、 “斯人 ”是指作者的朋友重修岳阳楼的滕子京。 答案: 【小题 1】岳阳楼记 范仲淹 【小题 2】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 【小题 3】 D 【小题 1】试题分析:岳阳楼记原文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北宋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他出身贫寒,年幼丧父,母亲改嫁,外出读书求学,勤奋刻苦,他从小有大志,作秀才时,就 “以天下为己任 ”。后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被贬。后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均田赋等改革时弊的建议,再次被贬。后在赴颖州上任途中病死。本文写于 1046年,范仲淹贬放邓州,第二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作记,因为二人同是被

    29、贬之人,因而有共同的思想情感,所以文中满载述志励友之情,既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远大抱负,又表达对好友的慰勉和规箴之 意。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基本常识的把握。 点评:文学常识,顾名思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常识,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文学常识能提升人的文学素养,改善一个人的文化形象,而掌握更多的文学常识对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很有意义。所以,多多储备积累,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引用和运用文学常识,使得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学精华融进自己的血液之中,成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部分。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对文学作品的作者、体裁、主人

    30、公等可以进行分类,以防混淆 。对著名篇章的内容熟读并熟记。本题考查了文章的篇名和作者,属于最基本的常识,应该牢固掌握。 【小题 2】试题分析:翻译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时,要注意把“尝 ”(曾经)、 “求 ”(探求)、 “或 ”(或许)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 3】试题分析:通过阅读文章,第 四段 “斯人 ”应该指的是和作者一样“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人。

    31、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结构及线索,筛选文章信息等多方面的能力。 点评:记叙文(这里指广义记叙文,包括散文和小说等)、说明文、议论文都会有这一考查方法,要求考生对文章内容探究的结果进行审查、鉴别,并作出选择或判断正误。题型有:题干中列出对文章主题、中心、主要信息等内容的探究,要求考生判断其探究是否正确、合理、准确、全面。这类题一般都是以选择题或判断题的形式出现。选择题灵活多变,有的要求考生选出正确的项,有的要求考生选出 不正确的项;有的是单项选择,有的是多项选择。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12分) 刘基论相 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

    32、 “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 ”太祖曰: “向其数欲害君,君却为之善耶!吾欲以君为相矣。 ”基顿首曰: “是如易柱,须得大木 ,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 ”及善长罢,帝欲以杨宪为相。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 ”宪有相才无相器。夫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宪则不然。 ” 【小题 1】解释下列划线词。( 4分) 向 其数欲害君( ) 宪素 善 基( ) 【小题 2】对文中画线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凡是换柱子,等到有大木头才行。 B这就好比换柱子,必须用大木头才行。 C凡是换柱子必须用大木头才行。 D这就好比换柱子,等到有大木头才行。 【小题 3】刘基认为宰相应该有 “ ”的度

    33、量(用文中的语句) (2分 ) 【小题 4】本文表现了刘基 的优秀品质。( 3分) 答案: .( 4 分) ( 1 )从前,往昔( 2 )友好,亲善 13.( 3 分) B 14.( 2 分)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 15.( 3 分)为人公正、不询私情、唯才是举 【小题 1】试题分析: “向 ”,一词多义,从前,以前。 “善 ”,一词多义,友 好,亲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

    34、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题目中所考查的两个词语都是一词多义,解释的时候要联系文中原句。 【小题 2】试题分析:翻译 “是如易柱,须得大木 ”时,要注意把 “是 ”(这)、“易 ”(换)、 “须 ”(必须)这些字词翻译准确。将翻译好的句子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点评:这道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了句子翻译。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 3】试题分析:太祖想立杨宪为宰相,刘基说 “夫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

    35、”。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人物态度的分析能力。 点评:这篇文章篇幅短小,要筛选出刘基对宰相的评判,只要从刘基所说的话来分析,就不难了。皇帝要立杨宪为宰相时,刘基说杨宪不适合做宰相,并阐述了自 己的看法,即宰相应有的气度 “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 ”。 【小题 4】试题分析:太祖责备李善长,刘基却不计前嫌,为李善长说好话,说善长是有功勋的老臣子,能协调各位将领。太祖想立刘基为宰相,刘基说立相这件事就像更换房柱,必须有大木头。如果只因为这小的美德就这样做,房柱一立,房子就会会塌了,委婉拒绝了太祖。皇帝想立刘基的好友杨宪做宰相,刘基却并不因为杨宪是自己的好朋友而徇私情,而是很客观地告诉皇帝杨宪不

    36、适合做宰相。从这些看来,刘基是个为人公正、不询私情、唯才是举的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 点评:做人物形象分析类题目时,要结合人物具体的言行来分析其精神品质。平时在阅读文章时,要善于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小题( 4分)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小题 1】上阕写了当年和现今两个场景,各表现了词人的 、 的心情。( 2 分) 【小题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 “当年万里 ”是作者对往日军旅生活的回忆。 B “泪

    37、空流 ”写出了对自己功名未成的不满与失望 。 C “心在天山 ”和 “身老沧洲 ”构成强烈对比。 D这首词悲壮处见沉郁,愤懑却不悲沉,感人至深。 答案: 【小题 1】壮志凌云 壮志未酬 【小题 2】 B 【小题 1】试题分析:上阕的意思是:回忆当年奔赴万里外的边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壮志凌云。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醒后不知它在何处?唯有(自己在军中穿过的)貂皮裘衣,已积满灰尘变得又暗又旧 壮志未酬。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 点评: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

    38、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古典诗词表达思想感情大多采用较为含蓄的手法。诗人往往将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写中。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例如天净沙秋思中的断肠二字,可以表达出诗人的情感,那便是词人思念家乡寂寞悲苦的情感!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例如 “不畏浮云遮望眼 ”一句,为什么不用白云、孤云,而用浮云呢?因为浮云可以暗指困难、挫折、障碍等。可以 通过理解这个意象,知晓诗人艰难险阻的精神。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 【小题 2】试题分析: B项 “匈奴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如秋霜,(只能凭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 ”,词人流泪

    39、并不是因为自己对自己功名未成的不满与失望,而是因为匈奴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如秋霜。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结构及线索,筛选文章信息等多方面的能力。 点评:记叙文(这里指广义记叙文,包括散文和小说等)、说明文、议论文都会有这一考查方法,要求考生对文章内容探究的结果进行审查 、鉴别,并作出选择或判断正误。题型有:题干中列出对文章主题、中心、主要信息等内容的探究,要求考生判断其探究是否正确、合理、准确、全面。这类题一般都是以选择题或判断题的形式出现。选择题灵活多变,有的要求考生选出正确的项,有的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项;有的是单项选择,有

    40、的是多项选择。本题 B项“泪空流 ”,是说壮志成空,忧国忧民的眼泪等于白流。 “空 ”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慨,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之情。 默写 默写( 18分) 【小题 1】了却君王天下事, 。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小题 2】向来枉费推移力, 。 (观书有感) 【小题 3】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天净沙 秋思) 【小题 4】草枯鹰眼疾, 。 (观猎) 【小题 5】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题 6】 ,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答案: 【小题 1】赢得生前身后名 【小题 2】此日中流自在行 【小题 3】枯藤老树昏鸦 【小题 4】雪

    41、尽马蹄轻 【小题 5】入则无法家拂士 【小题 6】野芳发而幽香 试题分析:这道题属于直接性默写,( 1)默写此句时要注意 “生前身后 ”的写法;( 3)默写此句时要注意 “藤 ”的写法;( 4)默写此句时要注意 “尽 ”的写法;( 5)默写此句时要注意 “拂 ”的写法;( 6)默写此句时要注意 “幽 ”的写法。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和经典现代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点评:诗文默写是语文试卷上必不可少的一种题型,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

    42、应用和赏析。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确,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 背诵和书写。另外要对古诗文中的名句要注意分类积累。 作文 写作( 60分) 题目:嘿,再往前一步。 要求:( 1)写一篇 600字左右的文章。 (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 3)不得抄袭。 答案: 试题分析:本次作文的题目是 “嘿,再往前一步 ”。人教版七年级的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主要写小亨特体弱怯懦,一次他跟随伙伴攀登悬崖,由于害怕,上不去下不来。杰利引着父亲找到了他,激励他一步一步地走下来。亨特信心大增,一步一步地爬下来,终于脱险。作者通过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件事写出

    43、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成一个个小困难,再把这一个个小的困难解决,就解决了一大困难。有时候我们离成功、安全、幸福 就差那么一步,再往前走一步就会得到成功,得到安全,得到幸福 写作时,先要审清题意,看清题目和具体要求,然后 再开始构思。这道题目写记叙文会更好把握一些,在写的过程中,要注意写清楚再往前走一步发生了什么,或事情会有什么不一样。选材一定要典型,尽量做到文从字顺,写出真情实感,内容具体充实。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另外,书写一定要整洁美观。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点评: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没有审题障碍,可写的内容也很多,只要是来源于生活的自己身边的爱或自己对爱的体味与思索都可以写下来。平时要注意多观察生活,把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写下来,以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本次作文乍一看题目,似 乎有点无处下手,但只要读过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思路就会打开,可写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


    注意事项

    本文(2013届上海市闵行区九年级中考一模(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eventdump27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