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3-2014年山东省德州市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 资源ID:289563       资源大小:24.87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3-2014年山东省德州市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3-2014年山东省德州市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下面语段中有三处语病,请找出并改正。(把句子序号和改法写在答案:卷上)( 3分) 文化与修养共存,智慧与幸福同在。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 一个真正的读者就要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如果没有培养起对阅读从小的兴趣,就很难从阅读中体会到快乐与幸福。 答案: 杂糅,删去 “的过程 ”。 两面对一面,在 “养成 ”前添加 “能否 ”;或将 “能否 ”删去。 语序不当,把 “从小 ”调到 “培养 ”前

    2、。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魁梧 (w)倒坍 (tn)嗔怪 (chn)一 g黄土 (pu) B侍候 (sh)荫庇 (yn)田圃 (p)恪尽职守 (k) C褒贬 (bo)驽钝 (n)翘首 (qio)舐犊情深 (sh) D黝黑 (yu)慰藉 (ji)狡黠 (xi)廓然无累( li) 答案: D 选出下列标题中短语结构与其它三项不 同的一项。( )( 2分) A曹刿论战 B杨修之死 C愚公移山 D香菱学诗 答案: B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2分) A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我们学过的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均选自

    3、此书。 B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散文的语言具有朴素、自然、流畅、简净等特点。 C我国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通过 “邮票 ”“船票 ”“坟墓 ”和 “海峡 ”这四种物象表达内心情感;俄国诗人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则直接用劝说的口吻,对世人进行嘱咐。 D鲁迅的孔乙己、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骆驼祥子、夏洛蒂 勃朗特的简 爱都是小说,都是以主人公名字命名的。 答案: D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 2分) A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 “责任心 ”;一是 “趣味 ”。 B我想借这个机会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C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

    4、是四书。 D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这 “直 ”字似无理, “圆 ”字似太俗。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 2分) A习近平总书记说, “中国梦 ”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 夙愿 ,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B这些 豆蔻年华 的男女学生,参加这项活动的热情相当高。 C李攀同学各门功课都好,每次考试都在全年级名列前茅,老师们对她 顶礼膜拜 ,直夸她将来前途无量。 D “戒烟一小时,健康亿人行 ”的倡议发出后,一些烟民对此 默默无闻 。 答案: A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 2分) A庖代发窘擀面杖万恶不赦 B荣膺臆测墓志铭一泻千里 C萧索娇

    5、奢出风头红妆素裹 D恣睢商酌笑吟吟矫揉造作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歪 儿 冯骥才 那个暑假,总是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因为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 “来玩踢罐电报呀 ” “踢罐电报 ”是那时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它的玩法简单:先是在街中央用白粉粗粗画一个圈儿,将一个空洋铁罐儿摆在圈里,然后大家聚拢一起 “手心手背 ”分批淘汰,最后剩下一个人坐庄。坐庄可不易,他必须极快地把伙伴们踢得远远的罐儿拾回来,放到原处,再去捉住一个乘机躲藏的孩子顶替他,才能下庄。他一边要捉人,一边还得防备罐儿再次被踢跑,这真是个苦差事。 最苦的还要算是歪儿!他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顾右盼,活像一

    6、个蒸熟了的小红薯。他细小,软绵绵,歪歪扭扭;眼睛总像睁不开,薄薄的嘴唇有点斜,更奇怪的是他的耳朵,明显的一大一 小。由于他身子歪,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可是他太热爱这种游戏了,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 大家玩的罐儿还是他家的呢!只有他家才有这种装芦笋的长长的铁罐,立在地上很得踢,如果没有这宝贝罐儿,说不定大家嫌他累赘,不带他玩了呢! 我家刚搬到这条街上来,我就加入了踢罐电报的行列,很快成了佼佼者。这游戏简直就是为我发明的 我身高腿长, 跑起来真像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 。尤其是我踢罐儿那一脚, “啪 ”的一声过后,只能在远处朦胧的暮色里去听它丁零当啷

    7、的声音了,要找到它可费点劲 呢!这时,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着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他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像个脱了轨而瞎撞的破车,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孩子时,我又会闪电般冒出来,一脚把罐儿踢到视线之外,可笑的场面便再次出现 就这样,我成了当然的英雄,得意非凡;歪儿怕我,见到我总是一脸懊丧。天天黄昏,这条小街上充满着我的迅猛威风和歪儿的疲于奔命。终于有一天,歪儿一屁股坐在白粉圈里,怏怏无奈地痛哭不止 他妈妈跑出来,朝他叫着骂着,拉他胳膊回家。这愤怒的声音里似乎含着对我们的谴责。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 ,默默站了一会儿才散。 歪儿不来玩踢罐电报了。他不来,罐儿自然

    8、也变了,我从家里拿来一种装草莓酱的小铁 罐,短粗,又轻,不但踢不远,有时还踢不上,游戏的快乐便减色许多。那么失去快乐的歪儿呢?我望着他家二楼那扇黑黑的玻璃窗,心想他正在窗后边眼巴巴瞧着我们玩吧!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这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悦耳,那么刺激,原来正是歪儿那长长的罐儿。我的心头第一次感到被一种内疚深深地刺痛了。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 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 Zxxk Com 一切都奇妙又美好 地发生了变化。大家并没有商定什么,却不约而同、齐心合力地等待着这位小伙伴了。大家尽力不叫他坐庄;有时他 “手心手背 ”输了,也很快有人情愿被他捉住,好顶替

    9、他。大家相互配合,心领神会,做假成真。一次,我看见歪儿躲在一棵大槐树后边正要被发现,便飞身上去,一脚把罐儿踢得好远好远,解救了歪儿,又过去拉着他,急忙藏进一家院内的杂物堆里。我俩蜷缩在一张破桌案下边,紧紧挤在一起,屏住呼吸,却互相能感到对方的胸脯急促起伏,这紧张充满异常的快乐啊!我忽然见他那双眯缝的小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并像晨星一样光亮!原 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睛。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 【小题 1】文章记叙了一件因游戏而发生的风波,随着事件的发展, “我 ”对歪儿的感情发生了变化,请完成下表。( 3分) 事件 歪儿坐庄 歪儿扔下铁罐

    10、 歪儿回来 感情 深感内疚 亲密快乐 【小题 2】请分析第 段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3分) 【小题 3】第 段画线处是一个细节: “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 ”请根据上下文揣摩歪儿此刻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写出来。( 2分) 【小题 4】联系全文,说说第 中 “这紧张充满异常的快乐 ”的含义。( 3分 【小题 5】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歪儿的人物形象。( 2分) 【小题 6】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 “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 ”这句话的理解。( 3分) 答案: 【小题 1】 戏弄他 歪儿挨打 有点不安(有点内疚或有点愧疚或有点后悔) (每空 1

    11、分) 【小题 2】( 1)形象地表现了我踢罐电报的迅猛威风( 1分),与歪儿的疲于奔命形成对比,突出我对歪儿的戏弄( 1分),为下文 “我 ”对歪儿态度的转变做铺垫。( 1分) 【小题 3】听得出来,没有长铁罐儿,大家玩得没那么起劲了。真想下去同伙伴们一起玩,可妈妈不许呢。不管怎样,还是悄悄把罐儿扔下去,让他们玩得开心点吧。(合理即可, 2分) 【小题 4】一是 “我 ”和 “歪儿 ”躲起来怕被伙伴发现的紧张和神秘感。二是 “歪儿 ”得到伙伴喜欢和帮助的快乐。三是 “我们 ”能够帮助 “歪儿 ”快乐而感到自豪的快乐。( 3分,每个要点 1分) 【小题 5】歪儿细小,软绵绵,歪歪扭扭的,非常瘦弱

    12、;歪儿长得很丑,总是受人嘲笑;歪儿爱玩游戏,哪怕总是受人捉弄;歪儿被母亲禁止参加游戏,看到大家没有好的罐子踢得不尽兴,偷偷扔下了他 的罐子,非常善良;歪儿在大家的关心下,变得快乐开心了。(答到三点得满分,其中善良这一点一定要分析到) 【小题 6】示例: 伙伴们的体贴与帮助,让歪儿不仅体验到了游戏的快乐,还体验到了友情、关爱和尊重带来的温暖。这使他的心灵充满了阳光,从而点亮了他的眼睛。 示例 2: 每个人都可以有一双充满快乐的、动人的眼睛,只要生活中充满了爱和关怀就能点亮它。 【小题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阅读文段, “我 ”对歪儿的感情为线索,把握关键语句。 考点:归纳内容

    13、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从修辞方面进行阐述,然后与下文 “歪儿 ”的行为作对比。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结合上文分析出歪儿的心理活动,然后写出。注意要求 “第一人称 ”。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试题分析:要求学生从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 “我与歪儿,歪儿与其他小朋友,我与其他小朋友 ”的关系等方面。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5】 试

    14、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从歪儿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面分析这一人物形象。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6】试题分析:围绕 “对需要关心的人献爱心 ”,联系自己的生活阐述。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北极洲的 “消失 ” 在远古严寒的冰河时期,有一种巨大的哺乳动物 猛犸象一直生活在西伯利亚至北极一带。它们是地球自有生命以来,在陆地上繁衍生活过的大型史前动物之一。 可是,北极地区不是被大洋覆盖的吗?猛犸象怎么能在北极地区生存呢 ? 在最后一次冰河期结束之前,也就是大约一万年前,如果有人来到今天的北冰洋海岸

    15、,所看到的根本不是海洋,而是一片草原。这片生活着许多猛犸象的辽阔草原一直延伸到今天的北极。 草原?难道它铺在大洋的冰上吗?是的,但是冰不是现在这样的漂浮碎冰,而是巨大且完整的冰原。冰河期的温度急剧下降,北冰洋自然不可能没有反应,当时浮冰相互联结成巨大完整的冰原。也就是说,当时在北极地区虽然是海洋,但因冰原的覆盖形成了一块特殊的陆地。 人们通常把这种陆地称为 “气候性陆地 ”。它形成的不是海洋性气候,而是变化剧烈的大陆性气候,冰河期的北 极地区是联结在一起的漂浮的 “冰封大陆 ”,人们称它为北极洲。 当时北极洲的气候是 “超大陆性的 ”,这里经常形成 “持续不断的 ”强大反气旋以及它所特有的无云

    16、天气,致使冬天十分寒冷。那时的猛犸象、麝牛、北极耗牛、北美野牛身上都披着一层厚而密的长毛,甚至能拖到地面。为了维持生命,它们身上降起的部位积存有大量脂肪。它们的食物便是那些未被冰雪覆盖的干草,当时干草到处都有,因为冰原上覆盖着一层土壤。可是这些土壤又是从哪儿来的呢? 在冰河时期不光有冰川和冻土,当时整个欧亚大陆北部是一望无际的干旱草原。在欧洲,西伯利亚和北美洲这 一片干旱的冰土草原上刮着旋风,尘土飞扬,有时尘土被风卷得象一根柱子那样立在地上。当然,这些尘土都是由大气上层,带到北极地区并降落在某个地方逗留片刻,后来才渐渐形成日益增厚的黄土层,这些黄土层把整个冰原覆盖在下面。 到了夏天,北极的太阳

    17、在无云的天空上昼夜照射,温度明显上升,尤其是深色土的表层。这就为草的繁茂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因为在不厚的土壤下面便是冰层,受到热而稍稍融化的冰可以为土壤提供充足的水分。 大约在一万年前,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猛犸象无法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最终灭亡。被消灭的还有北极野牛、马、北极 高鼻羚羊、北极耗牛、亚洲麝牛、长毛犀牛和许多其他动物。 随着气温的上升,冰原解冻,在寒冷的北极 “大陆 ”上绽开出一片北冰洋。受北冰洋的影 响,这一地区的气候变得潮湿,成为海洋性气候。原来的广阔草原成了一片沼泽冻土和森林冻土,较南面的地区长出了一片浓密的原始森林。猛犸象世界正是由于这一地貌的巨大变化才消失的。人类由于失

    18、去了捕猎对象,才不得不去创立所谓的新石器时代的新文化,转向那些变得稀少的野生动物和植物。猛犸象世界的灭亡和北极洲的消失,实际上促进了新文明的建立。 【小题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说明的内容。( 2分) 【小题 2】运用设问是本文说明的一大特色,请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2分) 【小题 3】请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说明 “气候性陆地 ”。( 3分) 【小题 4】根据文章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猛犸象能在北极上生存,后来又灭亡的原因。( 4分) 答案: 【小题 1】猛犸象世界的灭亡或北极洲的消失。( 2分) 【小题 2】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1分),激发读者对北极洲小时(或猛犸象灭亡

    19、)的社会现象的探究。( 1分) 【小题 3】在最后一次冰河期结束之前,当时在北极地区的海洋上,覆盖着巨大且完整的冰原,形成了一块特殊的草原陆 地,通常称为 “气候性陆地 ”。( 3 分) 【小题 4在冰河时期,北极地区气候性陆地上夏季草木茂盛,冬季有未被冰雪覆盖的干草,为猛犸象提供丰足的食物,猛犸象十分耐寒,因而能生存下来。( 2分)后来,气候变暖,当时干草到处都有,冰川消融,猛犸象无法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最终灭亡。( 2分) 【小题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对象的理解和定位,说明对象一般是指题目或者中间某句,或者有几个关键性的词语,概括出即可。 考点: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能力层级为分

    20、析综合 C。 【小题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设问在说明文中所起作用。设问: 无疑而问,在自问自答中引人注意,启人思考。有引伸作用,便于进一步说明。结合本文内容具体分析即可。 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试题分析:要求学生理解作诠释的定义,是说明文章中对事物的性质和特征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然后结合文章中 “人们通常把这种陆地称为气候性陆地 ”中的 “这种 ”会得出,代之前一段内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文章,整合文章中的原因,把握关键词语句子。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

    21、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 i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

    22、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小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 ( 1) 闻 寡人之 耳者( ) ( 2) 虽 欲言,无可进者( ) 【小题 2】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小题 3】写批注是品读文章的好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参考示例

    23、,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写批注。 示例: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批注: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邹忌进谏的结果。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齐王开张圣听振 国威。有善于劝谏的忠臣,有广开言路的君主,何愁不能 “战胜于朝廷 ”? ( 1)暮寝而思之。 (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我选第 句,批注: 答案: 【小题 1】 使 听到 即使 (每题 1分,共 2分) 【小题 2】由此看来,大王你受蒙蔽很深了。( 2分) 【小题 3】 (1)围绕 “有自知之明 ”或 “善于思考 ”来批注。示例:邹忌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真是一个善于自省的君子。 (2)围绕 “进谏的人多 ”和

    24、“齐国的积弊多 ”批注。示例:进谏的人真多,齐国的积弊也真多!君主只要广开言路,官吏百姓就敢于说真话,国家政治就会清明。 【小题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 “闻 ”的使动用法。 考点:理 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翻译这一句时要注意第一句注意 “敝 ”和“甚 ”字。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两

    25、句话深层次的理解,句 1,围绕自我反省阐述即可。句 2广开言论阐述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唐太宗谓侍臣 曰: “往昔初平京师 ,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 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 ,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 ,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 贞观政要 注释 侍臣:周围的大臣。 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 孜孜:勤恳的样子。 稔: rn,丰收。 【小题 1】解

    26、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 ( 1)征求不 已 ( ) ( 2) 惟 欲清净( ) 【小题 2】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小题 3】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3分) 答案: 【小题 1】 停止( 1分); 只( 1分) 【小题 2】治理国家就像栽种树木,不动摇它的根基,它就会长得枝叶繁茂。( 2分) 【小题 3】治国以民为本,让百姓安居乐业。(意思对即可, 3分) 【小题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 “已 ”的用法,与不能

    27、自已 中 “已 ”字相同。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翻译这一句时要注意 “夫 ”发语词,和“犹 ”“则 ”两个字。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 “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深层次的理解,明白本句话后,围绕这句话阐述治国之道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诗歌鉴赏 阅读理解( 45分)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28、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小题 1】诗人 “别湖上亭 ”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 2分) 【小题 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 2分) 答案: 【小题 1】春风、柳条、藤蔓、黄莺(写出两个得 1分,写出三和四个得 2分)。 【小题 2】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 1分),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 1分) 【小题 1】试题:要求学生仔细揣摩诗歌语言,注意诗歌语言表现出的气氛,把握关于景物的词语。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 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试题分析:仔细阅读诗歌,揣摩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赏

    29、析即可。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鲁迅作品复习 ”综合实践活动。( 5分) 初中新课结束了,老师根据三年所学的鲁迅作品,布置了两项学习活动,请参与。 【小题 1】活动一:经典重温( 2分) 读完经典文学作品,总有一些场景、一些情节、一些人物的言行留在我们的心里,挥之不去。请你选择下列中的一篇作品,就你最难忘的内容,仿照示例,续写一句话,并写出相应的课文题目。 七年级上册:风 筝 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 八年级上册:阿长与山海经 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雪 九年级上册:故乡 九年级下册:孔乙己 示例:一件长衫,尽显迂腐落魄。(孔乙己) ( ) 【小题

    30、2】活动二:薪火相传( 3分) 在鲁迅刚刚去世的时候,不少青年学生自发地来到鲁迅墓前,挥泪宣誓: “先生,没有死;青年,莫彷徨!花谢,种子在,撒播在青年的脑海。 ”本周班级要出一期主题为 “花谢,种子在 ”的黑板报,请你也来供稿。要求:结合上面列举六册中的两篇文章,用凝练的语言谈谈鲁迅作品在你心中播撒下的 “种子 ”。 答案: 【小题 1】( 1)示例: 一只风筝,彰显自省精神。(风筝) 一声老爷,喊出隔膜悲凉。(故乡) 一片笑声,尽现世态炎凉。(孔乙己) 一幅照相,寄托怀念感激。(藤野先生) 一条船舶,满载纯真快乐。(社戏) 一座荒园,尽显童真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小题 2】示例

    31、1:鲁迅先生在我心里播下的种子是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精神。如孔乙己中对孔乙己悲剧命运的追问,故乡中对 “新的生活 ”的思考,都开拓了我的思想深度,对我具有精神引领的作用。他让我懂得在 “众口一词 ”中说出自己的话要有识见更要有勇气。 示例 2:鲁迅先生在我心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鲁迅的文章总让人嚼之不尽,常读常新。如他在孔乙己中对孔乙己 “排 ”出九文大钱的描写,让我看到动词传神的力量;又如他在藤野先生中用 “标致 ”一词所达到的讽刺效果,显示了独 特的鲁迅文字的魅力。 示例 3:鲁迅先生的作品在我心里播下了温情的种子。当我读到社戏时,我常常想起儿时的伙伴,读阿长与山海经时则常常想起我的外婆、奶奶

    32、。鲁迅的冷峻给了那个时代,他的温情给了那些童年的记忆。所以鲁迅并不遥远,他写的故事也在我的生活里。 【小题 1】试题:仿写句的类型看,大致可分为三种: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从句式词性角度去仿写、以修辞为主的仿写。本题仿写属于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应注意仿写句要注意内容与相应题目的关系。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小题 2】试题分析: 要求学生围绕鲁迅先生的作品内容、反映出的主题,鲁迅先生的精神品格等方面进行阐述。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默写 默写。( 5分) 【小题 1】 _,人迹板桥霜。

    33、(温庭筠商山早行) 【小题 2】角声满天秋色里, _。(李贺雁门太守行 【小题 3】陆游卜算子 咏梅中赞美梅花即使化成泥土也不忘向人间播撒芳香的句子 _ 【小题 4】 杜甫登楼中描述山河壮观的句子是 _,_ 。 【小题 5】 时代的进步,需要劳动来成就;梦想的实现,需要劳动来完成。请写出古诗词中表现 “劳动 ”的相连两句: _,_。 答案: 【小题 1】鸡声茅店月 【小题 2】塞上燕脂凝夜紫 【小题 3】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小题 4】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小题 5】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作文 作文( 50分 ) 28、请你以 “近在眼前 ”为题,

    34、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文体规范;不要出现考生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参考例文 近在眼前 是时间的磨练,这是毅力的考验。虽然前途茫茫,但只要努力,总会胜利到达成功的彼岸。命运就像阴晴不定的天空,需要我们把握。罗曼。罗兰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人,必先劳其心智,伤其筋骨 ” 偶然回首,那一幕幕曾令你悲痛欲绝的场景,是如此的欣慰,你挺过来了!成功,近在眼前! 为了理想而奋斗着,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为此不任风雨怎样猛烈,依旧抵挡不住沉稳,前进的步伐! 暴风雨下的我们,时常刻苦到深夜,时常一起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朦胧的睡眼始终难以抗拒那迷人的朝阳。伴随着清脆响亮

    35、的铃声,我们又开始了艰苦的奋斗。我们的生活就是如此,循环往复,有时会感到枯燥无味,羡慕那儿时般的生活;有时又会迷茫在道路中,失去了前进的方向;有时被那挫折狠狠地践踏在脚下,难以有反抗的力气。这时,是未来在召唤着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给予我们力量! 以后的路不论怎样都是自己选择的,已经没有退路可返了。就如 逝去的青春,你是挥霍还是把握,一去不复返! 脑海中,闪过一幕场景,那场战争是多么的激烈,一瞬间电闪雷鸣来临了,它摧毁了陪伴我们已久的电灯,也是制造了重重障碍的缔造着!这时,我们仍然临危不惧,凭借着走廊上,微弱的灯光继续打拼,为的是明天的胜利作准备,更是为今后的人生打地基! 人的一生并不完美,只有自己才能创造更好,更完美,更成功的人生!成功是一位商着,文学家,教育家等出色的优秀人士最骄傲的时刻,一小步成就一大步!成功,近在眼前,只要把握现在,不论何时都不为晚,只要肯努力,一定能成功! 请记住:没有爬不过的山, 没有过不了的河!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命题作文,审题比较简单,近在眼前的有很多,不努力,失败近在眼前,坚持到底,成功近在眼前。放学了,家近在眼前等。写出感受,写出过程。注意表达方式和合理的运用修辞方法。行文即可。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注意事项

    本文(2013-2014年山东省德州市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fuellot23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